第一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教案
29.诗词两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辛弃疾、杨万里的资料。教学时间 1~2课时。教学过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 1.简介作者及黄沙岭。同学互相补充。2.讨论题意及表达方式。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词,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宋代。一首是词,一首是诗。什么是词?(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你从课题上了解到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3)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朗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抓住“见”相机理解“茅店”“社林”“溪桥”从而感知词句意思,还可引导按我们现在的说话顺序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再读读课文,感受夜的美妙,夜行的惊喜。你们会越来越喜欢这首词,会用诗人般的眼光感受到这夜晚的美妙,而且也会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这夜行的乐趣。
2.学生学习,师了解情况。3.交流学习情况。(1)交流学习上阙。
师:你最喜欢哪句词?根据学生发言介绍。
①指导朗读,体会这夜晚的静、奇、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②指名感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创设情景体会喜悦。“蛙声”是怎样的?作者通过嗅觉、听觉来加以描写。
师:好一支欢快的丰收交响曲,好一个热烈的丰收庆祝会,此时,它们在说着什么?闻着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听着此起彼伏的蛙鸣,你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该句。
③小结,过渡到下阕。皎皎明月,徐徐清风,鹊飞枝摇,蝉叫声声,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个夜晚真美妙呀,我们都沉醉在其中了。(齐读上阕)(2)交流学习下阙。①指导欣赏,体会意境。
不知不觉,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下起了阵雨。)伴随着两三点雨滴,可能还会出现——(耀眼的闪电,隐隐的雷声)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意境。
②指导朗读,了解心境。
此时,他迫切需要的是——能躲雨的地方。
理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表现出的惊喜。
四、总结全文
1.小结:读到这里,你感觉这个夜晚是——生机勃勃、丰收在望。这次夜行充满了——喜悦、乐趣、惊喜。2.齐读这首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示题目,复习学习方法
1.以往学习古诗采用的是哪种学习方法?(学生回顾:采用的是三步学习法——一知诗句,二抓字义,三入诗境。)2.继续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古诗。
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板书作者名)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初读。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2)指名再读。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2.理解诗句意思。
(1)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3)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
1.联系生活中的荷花,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那
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2.让学生静静地听范读,静静地想象。
3.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碧”: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4.小结:这“无穷的碧”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6.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夏季的景象有着不同的特色,关于夏季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课后题)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3.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选择你喜欢的背一背。
五、归纳总结
学了诗词两首,本课的词与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异同呢?(都是写夏季的自然风光,不同点在于一首是词的形式,一首是诗的形式。)
教学反思: 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学本词是我能围绕文章词句的内容,精心设计出新鲜的教学环节,自然奇妙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和体验词的精美意境。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
都能兴趣勃勃地演,争先恐后地说,在其乐融融的情境中,实现了思维的碰撞与心灵的沟通,其间闪现出不少真知灼见。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恃趣,张扬了学生学习的个性,也丰盛了文本的内容。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吗?在教学中,让学生勇敢地把自己奇特的见解和感悟倾吐出来,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这个阅读的心理规律。
我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以再一次增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发生情绪的共识。韵味十足的配乐吟诵,增进了师生之间情绪的融合。在教师的示范、沾染之下,学生吟诵的热情更高了,吟诵的效果更好了。这样就使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绪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能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辛词,吟诵辛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20、围魏救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四、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五、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课后反思:
《围魏救赵》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大军出征解救赵国。孙膑因势利导,避实就虚,一方面派兵佯攻襄陵,一方面绕道直逼魏国都城大梁,并在桂陵设下埋伏以逸待劳,最后大败魏军,解救了赵国。故事赞扬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善于分析。
我在与学生共同商讨本课内容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学生总也不能够绘声绘色地将这个故事讲下来。尤其是课文中的四个地名:邯郸、襄陵、大梁、桂陵。学生更是张冠李戴,不知所以。究其原因,学生对当时的战略图在脑海中没有形成直观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几者的位置关系,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受到了大大的影响。那么当时的战略图到底是怎样的呢?自己竟也不能画出,问询了许多老师,众说纷纭,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一时难以定夺。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找到了这四个城市包括齐国首都临淄现在所在的位置。邯郸: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襄陵: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大梁:现在的河南开封市;桂陵:今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临淄:现在的山东市淄博市。于是我在现在的地图上对以上位置进行了标注。
31.我爱你,中国汉字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和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好课题 1.有关汉字,你们知道些什么? 2.板书课题:我爱你,中国的汉字。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带着感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作者是怎样表达对汉字的爱,而汉字究竟可爱在哪里呢?先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3.初读课文后,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受情感
1.找出课文最打动你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读后的收获批注在课文旁边。
2.全班交流课文中最打动自己的段落或句子。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深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动情)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把汉字比作什么?(活泼可爱的孩子,美丽多姿的鲜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汉字无比的喜爱)(3)“这时我真不忍心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作者的这种不忍。你认为什么是属于汉字自己的快乐呢?
学习第二段:
(1)作者认为汉字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独特在哪里呢?(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风韵,在书法家的笔下变化无穷)(2)“‘日’这个字,使你感到热和力„„‘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读这几个句子,说说汉字带给了我们哪些联想。
你还从哪些字中联想到什么?
(3)“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任你尽情地飞翔与驰骋。”在这个句子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书法家笔下的字变化无穷?你从中体会到句子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试着读出这样的感情。
(4)从段尾的反问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出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骄傲、自豪之情。)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学习第三段:
(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汉字如何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
(2)你怎样理解“汉字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3)带着你被这些词所调动起来的情绪,读好第三段里的句子。学习四、五段:
(1)课文最后两段写了些什么?(作者对中国汉字的赞美)(2)理解句子“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并震惊于它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
在这个句子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汉字字数众多,汉字文化浩瀚壮观,像夏夜的星空令人神往!表达了作者“无限钟情于汉字”的感情。汉字既古老又充满活力,在当今时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情
(1)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面对这些可爱的中国汉字,你想说些什么?
(3)带着自己的情感,深情地读课题——我爱你,中国汉字!(4)带着你对中国汉字的爱,写一写本课的生字,让你书写的汉字也成为愉悦我们眼睛的精灵!课后反思: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是刘湛秋的佳作,该文紧紧围绕着“汉字的魅力”,尽情抒发对汉字的喜爱、珍惜与赞美之情。赞美它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赞美它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赞美它为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赞美它在科学发展中焕发了青春。
全文语言优美,修辞手法运用丰富,一读就让人喜欢上中国汉字。在教学中,我结合汉字六书中的知识,用简明的甲古文向学生展示汉字构造的艺术美。如:“日、月”是象形造字法,“霜、霖”是形声造字法,“林、森、休、男”是会意造字法,“上、下、刃”是指事造字法。学生初接触,兴趣极浓,再结合课文来读,来体会,同学们对汉字那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意而叹为观止,从而从内心中感到汉字的奇妙,读起来更有劲了,并主动课外延伸出对其他汉字的理解和感受。
随后,又相机展示了几幅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中那楷书的庄重、行书的流畅、草书的行云流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机让学生感情诵读,相互评价。学生不仅了解了汉字的特点,又让学生学习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汉字书法产生了极大兴趣,竟自主成立了书法小组,纷纷买来字帖练字。看来一节课,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受益,更能让学生在课外延续,让学生终生受益。
32.闻名中外的“三孔”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教学难点
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三孔”的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
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说)今天,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迹。
2.质疑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三孔”指的什么呢?“闻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
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
4.交流,板书。(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
2.指名读1、2、14段。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
四、细读文章,体味“三孔”的独特
因为诞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闻名中外;还因为它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闻名中外。那“三孔”到底是怎样的一群建筑,让我们到文章里一睹风采。
(一)孔庙。
1.男女生轮读写孔庙的段落(3~8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交流。围绕孔庙的古老、总体布局,以及作者用数字描写表现出建造规模的壮观和建筑者的技艺精湛,概括出孔庙的特点:建筑壮观、工艺精湛。
3.欣赏孔庙的课件,孔庙闻名中外,找找你感受到的孔庙最独特的句子,品读。
“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根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的10根,每根刻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二龙戏珠’的生动场面。”这两句分别对孔庙整体和局部的描写,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建筑的壮观、工艺的精湛、建筑者的不容易。
理解“精湛”“饱经沧桑”。
4.这部分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家共同交流解答。针对学生的回答,补充一些历史知识,如《尚书》、《论语》、焚书坑儒等。
(二)孔府。
1.默读写孔府的段落(9~10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孔府在今天共有楼、堂、厅、轩463间,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是家庙,西路是客厅;中路的前半部是官衙,后半部是住宅。”作者采用方位顺序展现孔府布局。语言简单,概括清晰。
2.孔府的特点是什么?(布局严谨合理)3.欣赏孔府的课件。(三)孔林。
1.小组内学习11~13段,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孔林的独特之处又在哪里?用笔勾画下来。
2.亲自来感受这个家族墓地的独特之处吧!欣赏课件。3.交流感受,孔林是延续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五、品读升华,拓展能力
1.孔子,是一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三孔”远远超越家族的局限,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骄傲。现在,我们来做小导游,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做准备,为大家介绍。
2.播放“三孔”的课件,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六、课后延伸
1.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论语》。2.搜集孔子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主要反映中国文化,孔庙、孔府在建筑上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集中反映,为什么不可以将我国的古建筑只是渗透给孩子呢?有了这些知识,他们来到一个名胜古迹前,就不是仅仅走马观花的看客,就不是以景点门口照个相为满足的游客,更不可能是以刻上“到此一游”为荣的旅游流氓。(电视剧《西游记》捧红了九寨沟,教会了中国人每到一处就题“XXX到此一游”,绝妙的讽刺)相反,他们会成一个对中国古文化,或者小而言之对中国古建筑有一点点了解的“人”。
因此,在上课之前,就应该让孩子收集中国古建筑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课文涉及到的古建筑名词,弄清楚它们的外形特征。这个过程
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要能够比较完整的了解,可能设计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行。这里边的学问就大啦!可以推荐几本书给他们看,愿意了解的就了解,没兴趣的也不强求,至少给那些潜在的感兴趣的孩子多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大成殿“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这一句,其实可以发挥一下。黄色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尊贵的色彩,因为黄色在五行学说里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在唐代,黄色就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到了宋朝,封建帝王的皇宫开始采用黄色的琉璃瓦顶。至明、清两代,便明文规定只有皇帝之宫室、陵墓建筑及奉旨兴建的寺庙才准许使用黄色琉璃瓦,其他建筑―律不得擅用。(反观现今的仿古建筑,一律铺上黄色琉璃瓦,是对历史文化的无知还是自认为得到官家的认可?)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这一讲,似乎就涉及到了封建王朝的阴暗甚至黑陋的一面了,与我们讲民族的辉煌历史不搭界。其实,知道古代文明的的弊端并不代表我们不热爱,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封闭的糟粕,现代的开放空间(对比),看清缺点是为了正视,而非仰望。有缺憾的历史,照样值得敬重;有瑕疵的文化,相比虚伪的崇高,更能赢得尊重。
圣坛即祭坛,若没有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文化就是一堆瓦砾,弃之毫不足惜。只有对传统文化理解了,才能多些敬畏,少些破坏。
老师应该拥有处理教材的权力,与教科书的编者对话,不排除将编者的意图进行拓展延伸。亦步亦趋的对话者是庸人,举一反三的对话者才是智者。防止过度发挥,只是要求我们偏离语文的航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所谓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不应该有泾渭分明的界线。我们只是用教材在教,并非教好教材就可以了。只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生的能力训练为出发点,我想,就应该算对的。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家乡的风景400字
我的家乡在恩施峁山,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一排排大树笔直地站在路旁,像一个个站岗的哨兵。
春天,红红的桃花笑红了脸。黄黄的迎春花来迎接我们了。雪白的梨花也绽开了笑脸。夏天,每当下过倾盆大雨之后,天空是格外的蓝,空气是格外的清新。花朵儿也变得更加娇嫩。忽然,一条五颜六色彩虹挂在天空。每次我到大树下面,大树像热情好客的人们一样欢迎我们,为我们遮住灿烂的阳光。
秋天,农民伯伯们种的小麦、水稻都成熟了(成了金黄色的),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树上的叶子落下,像一只只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树上有好多不知名的果子,有金灿灿的、红彤彤的、黄澄澄的,多得数不胜数。
冬天,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过后,大地上雪白的雪好像给大地盖了白色的地毯。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真开心呀!
恩施峁山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喜欢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风景!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家乡的风景400字
郁郁葱葱,少不了它;百花争艳,少不了它——我的家乡。它虽没有浩浩荡荡的黄河,也没有清澈见底的漓江;它虽没有峰峦雄伟的泰山,也没有红叶似火的香山,却有着古朴的美,独特的美。
在我们那儿,树是常见的,可干净的小河却不是很多。所以我特别喜欢小河,喜欢它的稀少,它的稀少更说明了它的珍贵。我更喜欢它一年四季的样子。
春天,当小草探出头时,当大树抽出新芽时。这条小河解冻了,“叮咚,叮咚”地,弹奏着优美而悦耳的琴声。
夏天,当大树成荫的时候,当知了在树上唱歌的时候。这条小河也给知了伴奏。秋天,当鲜果累累的时候,当金黄的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了的时候。河水跑过来接住了这群飞舞的“蝴蝶”,与它们玩耍,河里的小鱼也来凑热闹。
冬天,家乡的河就像巨兽的一张嘴,在寒风中吐着热气,大娘大婶们就在这河里洗衣服、提水。水温暖极了,冬天在这里洗衣服可算是最佳选择。虽然说热,但是,小河上还是结起了一层薄薄的冰,像一条通往神殿的道路。
家乡之水,为我们的家乡添了一条银色的发带;为家乡的美丽献出一份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简便。我爱你!家乡的小河!我爱你!我的故乡!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家乡的风景400字
我的家乡在恩施峁山,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一排排大树笔直地站在路旁,像一个个站岗的哨兵。
春天,红红的桃花笑红了脸。黄黄的迎春花来迎接我们了。雪白的梨花也绽开了笑脸。夏天,每当下过倾盆大雨之后,天空是格外的蓝,空气是格外的清新。花朵儿也变得更加娇嫩。忽然,一条五颜六色彩虹挂在天空。每次我到大树下面,大树像热情好客的人们一样欢迎我们,为我们遮住灿烂的阳光。
秋天,农民伯伯们种的小麦、水稻都成熟了(成了金黄色的),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树上的叶子落下,像一只只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树上有好多不知名的果子,有金灿灿的、红彤彤的、黄澄澄的,多得数不胜数。
冬天,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过后,大地上雪白的雪好像给大地盖了白色的地毯。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真开心呀!
恩施峁山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喜欢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风景!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家乡的风景400字
郁郁葱葱,少不了它;百花争艳,少不了它——我的家乡。它虽没有浩浩荡荡的黄河,也没有清澈见底的漓江;它虽没有峰峦雄伟的泰山,也没有红叶似火的香山,却有着古朴的美,独特的美。
在我们那儿,树是常见的,可干净的小河却不是很多。所以我特别喜欢小河,喜欢它的稀少,它的稀少更说明了它的珍贵。我更喜欢它一年四季的样子。
春天,当小草探出头时,当大树抽出新芽时。这条小河解冻了,“叮咚,叮咚”地,弹奏着优美而悦耳的琴声。
夏天,当大树成荫的时候,当知了在树上唱歌的时候。这条小河也给知了伴奏。秋天,当鲜果累累的时候,当金黄的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了的时候。河水跑过来接住了这群飞舞的“蝴蝶”,与它们玩耍,河里的小鱼也来凑热闹。
冬天,家乡的河就像巨兽的一张嘴,在寒风中吐着热气,大娘大婶们就在这河里洗衣服、提水。水温暖极了,冬天在这里洗衣服可算是最佳选择。虽然说热,但是,小河上还是结起了一层薄薄的冰,像一条通往神殿的道路。
家乡之水,为我们的家乡添了一条银色的发带;为家乡的美丽献出一份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简便。我爱你!家乡的小河!我爱你!我的故乡!
美丽的彩虹
彩虹,对人们来说是美丽、是漂亮的化身,彩虹也拥有让人心情愉悦的功能,因为看到美丽的景物,心情自然放松,自然能快乐起来,所以彩虹是美丽的存在,是宜人的景物。记忆中,第一次发现彩虹的出现,是在一个明亮的早晨,才踏出房门,透过落地窗向外看,就看到一道有如图画般,美丽存在的七彩半圆,横跨在眼前,那有如梦境般美丽的情景,至今我无法忘怀。看 到彩虹的那个瞬间,心境不由自主的放松了!有一次,全家出游,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许久,车内的我渐渐感到不耐烦,无聊的我情绪也越来越暴躁,车内氛围一触即发,就在我想出言不训的回嘴时,看到挡风玻璃外的景致,一边是辽阔的大海,一边是苍翠的山林,美丽的景象跃然眼前,也就在前方山水相连处,有一道半圆 形的彩虹横跨其中,脾气瞬间平复,想说出口的话,也因为美丽的风景而遗忘了!彩虹除了拥有美丽的色彩,带给大家色彩的飨宴,但是这只是外表的意义,内涵却完全不一样,彩虹让我有机会停下来,看看身边的一景一物,让我能再次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一个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的契机,是新的开始、新的视野。让我体会到,万事万物不是只有一个意涵,平淡无奇中,只要愿意细细体会就能看到不同的内容。彩虹虽然只是自然现象,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却能抚慰许多悲伤、难过的心境,我想能以新角度看事情是彩虹带给我最大的意义。
美丽的地方
几星期前,舅舅安排八月十九日到八月二十日要去游玩,心中雀跃不已,期待那日快点到来。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气象报告说强台即将到来,让我的心情顿时降到谷底,妈妈跟舅舅商量之后,还是照原定计画进行,我们高兴的欢呼了起来。
这天我们起了个大早,舅舅、阿姨快到了,不久之后就出发了,经过了几个隧道,来到了我向往的雪山隧道,啊!真让人叹为观止,十几分钟就到头城。回头一看,绵绵不绝的山峦,这么艰鉅又困难重重的任务,让我由中的佩服了这些伟大的工程师。
虽然雨还是不停下着,却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我们到传统艺术中心,有文昌祠、戏据馆、婇接、戏台、临水街、传统街、木艺大展……等。其中木艺大展的雕刻技术已经到了神乎其技、炉火纯情的境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三位大人物,外套、箱子、便当盒刻的栩栩如生,简直让人分不清是真是假,看了还想在看。
第二天到植物园,脚步要轻、轻声细语,才能看到一些动物的蹤影,湖面清澈见底,有很多鱼、水鸟、乌龟,水鸟还会潜水真是特别,它们生活的环境悠游自在,让人好生羡幕,来到了奇特的亭里面有好多只扁蝠,张开翅膀又六七十公分呢!我们还发现山猪把泥土掀开来,整座山弥漫着新鲜的空气,不由得多吸了几口,一条很长的河映入眼前,水好冰好凉,好干净,完全没有被污染到,真是少见。我们回程的路上发现了几只猕猴,在我们的眼前掠过,好过瘾。接近傍晚时分,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好山好水的地方,在会吧!
我们还会在来拜访的,我们应该要好好真惜和家人、亲戚相聚出游的时刻,增进彼此感情。
我最喜欢的夏日风景
傍晚,是个令人神清气爽,身心舒畅的时刻,坐在篮球场旁,看着汗流浃背的一群,我不禁会心一笑,挥去脸上的汗水,抬起头,看向那悠悠的蓝天,浮云带着我的 思绪,回到那一年的盛夏─夏天的烈阳发狠的照耀着,一片澄蓝无云的天空,浪花惊岸,海天一色……我忍不住哼唱起“外婆的澎湖湾”,我的心也飞呀飞!飞回了 那年夏天,梦幻般的澎湖湾。
炎热的太阳炸破天空,一场盛大的花火节,在澎湖等着我们的拥抱,天人菊也挺起腰桿张大花瓣,追着太阳昂扬的、灿烂的笑着。我们一群人乘风破浪,在轮船上引颈而盼的期待快快踏上那美丽的岛。
午后的艳阳,像热情的澎湖一样“火辣辣”的晒着这热情的岛屿上!我们踏上马公岛,不畏烈日炙人,顶着草帽、穿着轻便,逛了一整个下午的马公市区,直到全身疲乏方肯罢休!我们入住沙滩边的珊瑚礁民宿,在潮声、浪声的催眠下,我在梦中幻化成泅泳在蓝色海洋中蓝鲸,拥着梦,一夜好眠。
一大清早,我们换上一身“劲”装,每个人都急于展现“性感线条”,坐上快艇,我想像自己是个名模,一手倚着船桅,一手扶着帽沿,才在沾沾自喜呢!剎时,快艇启动,我重心不稳,竟摔了个四脚朝天,模样之可笑,再也不敢模仿模特儿的“英姿”啦!我们在海上巡航,亲眼近距离目睹了玄武岩的壮观,绕过了绿蠵龟的产房——望安,最后泊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大伙像蛟龙般跳进海裏,畅快享受那一泓冰凉。
第一次如此亲近海洋,第一次我的心跳随着大海的节拍律动,七彩的热带鱼,擦过我的脸庞;鹿角珊瑚从水底拔出它那尖挺的鹿角,彷若提着武器捍卫着整个海底世界的士兵;瘿叶表孔珊瑚,是海底的灵芝,重重叠叠攀附在海床上,彷彿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点缀着花团锦簇的海底世界;桌形轴孔珊瑚,桌子似的平台像海底盛筵的托盘,等着我盛装赴宴;小丑鱼自恣的穿梭其间,海床上,蛰伏着黑色的腔肠动物——海蔘,钱鳗摇摆着它们多姿的尾鳍,一转眼已驰向另一座珊瑚宫殿,水底的 色彩随珊瑚摆动生姿,忽红忽蓝,神秘炫目,这哪里是海底乐园?简直是龙王最钟爱的水晶宫!
回过神来,此刻的炎炎夏日的傍晚,我坐在球场,天色渐暗,却仍然热得我汗水淋漓,但,心里头想到澎湖灿烂的天人菊啊!入口即化的仙人掌冰哪!蓝得化不开的天空及海洋唷!我仍想大声说出我爱夏天!那年最原味的夏天啊!是最美的风景啊!
美丽的小镇
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探访位在台湾的北部,一个拥有许多传统历史、名胜古迹、美丽风景及特色小吃的小镇——淡水。
说到淡水,当然不能忘记美丽的淡水河啦!从空中俯瞰的淡水河,平静地有如蓝色丝绸般柔软,蓝色淡水河有个相当浪漫的景点——渔人码头。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河海天连成一片的美景,而夜晚的渔人码头灯火缤纷璀璨,更成为情人们不得不来的浪漫圣地,不去一定会后悔的!
接下来就要好好介绍淡水独具历史特色的名胜古迹啦!相信大家都有听过红毛城,红毛城原本是圣多明哥城,原本是由西班牙人所建造的,但由于荷兰人驱逐了西班牙人,因此在原处重建了红毛城。红毛城是由红砖砌成的方形建筑,并使用糖汁、糯米与石灰混合物来填灌,这种建材甚至比现在的水泥还要坚固呢!红毛城的回廊视野极佳,放眼望去还能将美丽的淡水河尽收眼底,真的非常美丽。
最后就要来介绍淡水老街的美食啦!相信大家对老街并不陌生,淡水老街的美食更是尽人皆知,传统的特色美食“阿给”是将油豆腐中间挖空,填上满满的冬粉及馅料,在淋上不可或缺的甜辣酱,大口咬下,真满足!再来就是大家到淡水不忘品尝的——最有名的“阿婆铁蛋”,这让我想到了:阿婆的铁蛋,又硬又圆,又黑又亮,像那古早味的故事一样,愈嚼愈香!
淡水,是一个处处充满惊奇的小镇;一个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一生都一定要去的旅游景点,这个现代与历史结合的小镇,使生活步调快速的都市,增添了许多柔和美丽的色彩!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准备】
1有关.德国民情风俗的资料。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早在 1935 年,25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 年才回归祖国。1980 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时,感慨万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1、出示德国民情风俗的资料。2.谈谈观后感受。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2)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爱花,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赏花——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感叹)
师: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都有了,概括主要内容就方便了,现在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重点段的意思连起来,二、三自然段是重点。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德国人爱养花,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2、课文哪部分是写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哪部分是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出示)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二、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改变吗?不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理解“美丽”。引导:景美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美更能打动人心,是永恒的。
3、回归课题,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呢?说话:留给自己的是()。留给别人的是()
4、小结:德国之旅即将结束,但我想德国的美丽将一直定格在我们的心中。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26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2.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师小结: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又被称为“水城”“百岛城”和“桥城。”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2.指名朗读全文,纠正读中出现的错误 3.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从3方面介绍小艇的: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4自然段)小艇的作用(5-6自然段)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说: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想象、演: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想象。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6.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练习背诵。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练习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鼓励学生多说,以达到积累词语目的)()的桥梁()的建筑()的空气()的湖水()的街道()的威尼斯()的城市()的工具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自行车方便快捷”为开头写一段话。
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其他内容,先确定它的特点,然后写具体。
① 理解题意,明确写法
② 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说说写什么,怎样写。③ 动笔完成
④ 小组交流、评议。
⑤ 各小组代表读自己写的一段话,全班评议。
【板书设计】
┌小艇的特点 ┌外形:窄、深、翘
26.威尼斯的小艇│
└行动:快
│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艇的作用 ┌白天 └晚上
【教学后记】
27﹡与象共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1)象是泰国的国宝。(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
(1)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2)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人与象的友好和谐。
4.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5.课堂交流。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28﹡彩色的非洲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你们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
(学生综合自己在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谈对非洲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非洲的课文《彩色的非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屏幕上的词语解释供大家参考。(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2.出示课文中难读的长句子,进行检测。(学生读长句子,体会停顿、层次。)
3.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非洲是怎样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板书学生感悟到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非洲的?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四、细读课文,感悟非洲:
1.赏读彩色的植物;
①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②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花了──(生接读)仙人树开花了──(生接读)玉兰树开花了──(生接读)火炬树也开花了──(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概括描写部分可以全班读,具体描写部分可以开小火车,并可以循环进行。)③(展示非洲植物图片)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欣赏图片,自由诵读书中语句;)④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2.比读彩色的食物:
①自由读相关语段,说说自己的感受。②语言比较:
(课件呈现)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有流着殷红的血的牛排,有五光十色的水果沙拉,有像是流动的颜色的各种饮料;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有粉红的木薯,金黄的香蕉,红沙瓤的西瓜,黄中透红的芒果取之不尽。
(学生对比课文阅读,体会表达效果,交流阅读感受。)③引读:这是多么绚丽的色彩啊!你瞧──(生接读)
④我们再回过去看看写花的那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⑤朗读写花的句子。⑤朗读写花的句子。3.悟读彩色的非洲人:
①找出写非洲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非洲人是些怎样的人?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②引读: 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热爱生活!你看──(生接读)
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富有活力!你看──(生接读)
③小结:无论是服装,还是住宅,无论是绘画,还是歌舞,无不流露出非洲人乐观开朗、富于活力的性格。
4.感受“天”、“人”和谐:
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似乎可以从非洲的自然环境中找到非洲人性格的某种联系。比如说── 赤道骄阳那么炽热、那么明亮,不就像非洲人乐观开朗的性格?不就像?
(学生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感悟非洲的环境与非洲人的性格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收集、查找有关非洲的图片,并且运用课文语言给图片配上解说词,可以举办一个非洲风情展览会。
2.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可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教学重点】
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教学准备】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同学们,在这大千世界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
论是学校还是社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引起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新闻。作为小学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道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大家就畅所欲言,来聊聊自己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新闻。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读题目明确要求。重点指导学生明白题目中的几点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也可 以谈对问题的看法,把理由讲清楚;通过讨论,争取对某一话题取得一致的认识。
2.学生说说自己在搜集资料时,关注到什么方面的话题。3.选择学生比较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作为重点讨论对象。4.小组内畅所欲言聊话题,有感兴趣的话题可共同谈论,补充。出示讨论要求:
(1)认真听别人说了什么,想想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信息。(2)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3)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习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4)学会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完整话题。(5)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嘉宾上台发言。
三、召开热点话题座谈会
1.请热点话题发言人到主席台就坐。2.推荐一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合作主持活动。3.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内容或事情的过程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话题或对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发言人对同学的提问应作解答,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同组同学或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发言。
4.各位代表分别发言。
5.每位代表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的提问。6.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热点话题”,要求说出评选理由。7.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
四、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话题使我们的走出了教室,走向社会,迈向全国,放眼了世界,并从中了解到了许多众人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学会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谈论话题。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必须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内外大事,以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能言善辩,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有做过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事尽情地倾吐出来。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上发生了什么记忆深刻的事;生活中家庭里发生了什么令人高兴或 难忘的事;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又发生过哪些愉快或难过的事,在旅游观光时看到了什么好景致,或者在看书或看电视时感触深刻的事,想想这些事情中哪一件是你自己最想说的?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上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3.在这件事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话是什么,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作文。我们可以把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的事在文中写出来,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一篇文章要写得好,还需要有好的方法。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的?
指导学生尽量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写人: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写事:选材新颖、条理清晰,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描写生动、情景交融。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方面交流方法。)3.谈谈你准备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写自己的文章。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一)自由写片断并点评。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定的内容写一个片断,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2.学生自由写片断,教师巡回观察,找出描写方法比较好的片断,准备讲评。3.投影学生习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什么地方写得精彩?用了什么写法?你对这一片断还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4.学生根据指导自选进行修改片断。
(二)学生完成整篇习作。
提示学生:自由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朗读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使你感动?
2.找出精彩的之处,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抒发了内心的什么情感?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有什么不够好的,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总结:这是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好作文。小作者能够写得这么好,主要在于写出了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出来的事。他在文中尽情地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了。
二、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3.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4.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八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能与他人有点不同,有新意。
2.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重难点】
会归纳总结本单元及本学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异域风情展示会 1.遐想回味
同学们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平时在电视、电影、书报、或外出旅游中,也一定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异域的风土人情,那儿的风俗习惯、独特的民族文化,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风光、歌舞、民族服饰等,同学们一定难以忘怀,同时也一定很想把它们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回忆,在记忆的长河中,异国、异地的风情,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异域风情交流
(1)小组交流:请喜欢外国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钟情于国内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如果有对少数民族歌舞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另外组合在一起,可以说一说,也可以唱一唱,还可以跳一跳。
(2)班级交流: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的节目上台表演。大体分为下面三大部分: 夸一夸我眼中的异域风情; 唱一唱我心中的异域歌曲; 跳一跳我喜爱的异域舞蹈。
二、阅读收获交流会 1.弹奏阅读交响前奏。
同学们是否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国风情时,用上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作者写威尼斯的小艇时,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人和小艇奏成了一曲美妙的生活乐章。同学们在本单元阅读中一定还发现了许多巧妙的写法,有许多你们喜欢的方 式,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本单元和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开一个阅读收获茶话会。
2.召开茶话会。
老师出示第七单元课文片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都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从这段话中,你可以尝到哪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这段话中作者把花的美和人的心灵美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种花这件事来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一写法。)
3.小组交流收获。
(1)读读品品: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篇章进行品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动人。
(2)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4.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每组选派一至两位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5.交流完后办一份“异域风情”手抄报(或剪贴报、黑板报)。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人口格言名句,曾经鼓励了多少人去拼搏进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4.班级交流,讨论。
5.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6.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二、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打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4.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如:在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幅标语牌是这样写的:“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在长岛公路路口,有一块警示牌上写道:“电线杆自卫时,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
5.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课时安排
25.七律·长征 1 26.开国大典 2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1 28.毛主席在花山 1 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单元测试
25、七律·长征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视频资料。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教师相机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要求:从节奏、韵律的角度读出诗的韵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3、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四)、整体感知:
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2、讨论交流,说说诗歌大意。
(五)、合作探究:
1、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3、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收集毛泽东诗词,背诵欣赏。
2、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开展“讲长征故事,学红军精神”故事比赛。
六、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腾越 南五岭
疾跨 乌蒙山 英勇无畏 巧渡 金沙江 乐观向上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岷山雪
七、反思
26、开国大典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词,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外宾、宣告”等词语。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盛大、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三、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__;为__________而 __________。
三、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五、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大典前 会场 宣告、升国旗、读公告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 光明
六、作业
七、反思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博大胸怀。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4)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德怀总司令 朝鲜首相金日成
破格运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毛泽东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七、作业
28* 毛主席在花山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毛泽东同志在花山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资料交流
1、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2、交流提出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还不能解决的暂时存疑。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碾米、沏茶、推碾。
(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
1、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2、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刚才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七、作业
口语交际·习作八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二、教学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名称。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1、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2、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三、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2、运用写作方法
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1)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2)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3)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A、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B、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二、进行写作练习
1、从以上提供的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2、学生写,教师巡视。
三、作文讲评
1、选取好、中、差三位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
2、同桌互读修改。
回顾·拓展八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
2、朗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作好交流的准备。
2、搜集一些毛泽东诗词。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1、谈话导人: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毛泽东主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2、提出交流要求: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3、小组交流: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4、全班交流。
二、交流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收获和运用
1、回忆本单元学习中你学到的关于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请同学评一评写得怎样。
3、说说你在其它文章、书籍中看到的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内容,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三、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收获
1、通过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试着从下面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
受。
①说说在这学期的课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②通过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或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能具体谈谈吗?有什么不足之处还需努力呢?
2、集体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
2、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
3、熟读词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4、教师点评释译。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读给大家听。
二、阅读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祁黄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再读成语故事,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3、分组讲成语故事。
4、讲讲你课外收集的成语故事。
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wán diǎn xié dàn
药()庆()()定()生
zhān dǎnɡ bīn wěi
()仰()员 外()()员
二、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shuài()nán()cháo()
率 难 朝
lǜ()nàn()zhāo()
三、把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欣赏 样品 一首 飞船 朗朗的 炮声
检阅 高峰 一道 台灯 隆隆的 风声
攀登 音乐 一盏 新诗 呜呜的 笑声
展示 部队 一艘 水纹 呼呼的 哭声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万水千()四面八()排山倒()五颜六()
夜以继()端端正()情不()禁 原封不()
五、选词填空。
诚恳 诚实 诚信 诚挚
1、我们要做一个()的孩子。
2、人与人之间要讲()。
3、中英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4、毛主席告诉警卫员,跟群众说话的态度要()。
六、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举:A、提出; B、推选; C、全; D、往上托;往上伸。
举世闻名()选举()举例说明()举目远眺()
七、将下列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楷书 甲骨文 小篆 金文 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鲸 生物 虎鲸 哺乳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要求写句子。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修改病句。
(1)仔细地端详着老师,发觉他老多了。
(2)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 许多王 老师的事迹。
(3)教授宣读并指导了我的毕业论文。
(4)那天晚上,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开了一天的庆祝会。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
导读课:感受伟人风采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认识27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读写“远征、典礼”等词语。
2、背诵《长征》和《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积累语言。
3、走进毛泽东,让学生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4、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毛泽东是杰出的诗人,是伟大的领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5、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难点: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2、注重学生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
3、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长征和毛泽东。
1.网络情境音画视频:让学生了解长征、毛泽东的生平
二、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合作加以解决。
三、快速默读课文并列提纲,把握故事和人物,汇报自己读书所得
1.读《七律》,小组汇报收获。
说说《七律》中主要有哪些地名?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
汇报:长征困难重重,毛主席把他们看做什么?这个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开国大典》,小组交流汇报。
读《开国大典》,简单说说你对典礼的过程有了哪些了解?
文中的什么场面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读《毛主席在花山》,全班交流。
汇报:毛主席与群众交谈时都说了些什么?你对这些话感兴趣吗?
4.读《青山处处埋忠骨》,小组交流。
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引领合作探究 1、学习的具体要求:
⑴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通过读文了解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先交流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长指派发言人,有不同意见的其它同学可积极补充,共同完善。)
⑵再交流汇报四篇课文展现的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4.理解人物的光辉的形象
在文中找出相关文字,说一说,毛主席为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选出自己找到的文字读给大家听。
25、七律·长征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视频资料。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教师相机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要求:从节奏、韵律的角度读出诗的韵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3、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四)、整体感知:
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2、讨论交流,说说诗歌大意。
(五)、合作探究:
1、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3、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收集毛泽东诗词,背诵欣赏。
2、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开展“讲长征故事,学红军精神”故事比赛。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词,会写外宾、宣告”等词语。
25、七律·长征 腾越 南五岭
疾跨 乌蒙山 英勇无畏 巧渡 金沙江 乐观向上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岷山雪
26、开国大典 主备教师 刘春青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盛大、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
决。
三、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重点句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六、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__;为__________而 __________。
七、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八、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大典前 会场 宣告、升国旗、读公告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 光明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博大胸怀。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4)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德怀总司令 朝鲜首相金日成
破格运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
毛泽东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8* 毛主席在花山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毛泽东同志在花山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资料交流
1、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2、交流提出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还不能解决的暂时存疑。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碾米、沏茶、推碾。
(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
1、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2、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刚才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