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岳麓版]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例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二中的《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是历史教材中非常重要和经典的一课,作为开放的网络教学课如何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理念;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我面对的主要问题。
对于本课,课标的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为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广东省石门中学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乐于表现。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的技能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但他们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以及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策略,总体上说来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展现本课的教学策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从原因到过程到影响,条理清晰。
对于背景的分析,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如果你是15世纪的西班牙商人,你需要什么?当时面临着什么主要问题?作为国王和宗教领袖意欲何为?当时的航海家会体会到哪些比以前更便于远洋航行的条件?由商人组、国王组、教会组和航海家组,根据所找资料分别汇报开辟新航路的可行性报告。(这是学生汇报研究成果的片断)
由于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是过去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所以学生往往对历史知识感到比较抽象而且没有认同感。所以我在课例中创设了这个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真正的感知历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突出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
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
由四个小组各派一位同学以不同的形式分别介绍迪亚士、达伽玛、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请看视频)
之所以这样设计第一是因为这部分知识本身比较简单有趣,很适合学生活动,如果老师再照本宣科的讲解,则使历史学习索然无味。
第二是基于课标要求学生能“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这一要求。
现在通过学生活动再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复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不但使学生形成清晰正确的历史表象,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记忆效果。
利用网络课件中的Flash进行网上做题。
当然,在新课程下的课堂里,并不是简单的追求学生形式上的参与和课堂气氛的热闹,更应该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所以在学生活动后,我适时的加入了同步检测这一环节。
(视频)(边看边讲解)练习的设计应用了Flash技术,学生拖动正确答案到相应位置。这种设计便于操作,交互性好,反馈及时。
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是本课的难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情境:
新航路开辟以后,你作为当时驻欧洲或美洲、非洲或亚洲的记者,请你写篇短讯或消息来报道各洲可能发生的变化。并发表到“石中论坛”上。
之所以这一设计是因为学习历史学科的认知途径和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求异性、灵活性的特点
特别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鼓励学生富有创见性的思维。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以各洲新闻记者的角度,不拘于教材的描述,大胆全面深入挖掘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创造了新的思维成果。
(为大家展示几个学生的报道)
同时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利用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及网站链接;让学生利用网络,在论坛上发贴交流,有效地应用了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服务
为了进一步深化历史思维,我又设置了以下探究题目:对比分析评价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远航。
最后利用这个表格通过自评和他评完成本课的学习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三个亮点:
第一是恰当而新颖的情景设置
在本节课中老师没有以教材的结论和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而是非常注重学生个体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中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创造性地拓展,给学生创设的不仅是一个课堂情境,更是他们心灵的自由,思维的自由。
第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是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在本课例中网络和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了学习资源获取的主要来源;展示交流、知识构建的信息平台;自我测评和学习反馈的有效工具。
当然,一堂课45分钟只能追求卓越而无法达到完美。本课也留给我两个今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一是如何把握整合后的课程信息量,作为一堂开放的网络教学课,整合后课堂信息量其实很难在一个课时45分钟内完成。所以本课例中没能把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评价部分完全完成。但我个人认为,教师决不能因顾虑完不成教学进度而刻意压缩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否则制定教学目标就有作秀之嫌。
第二,作为一名初登讲台不到三年的青年教师,伴随着新课改一路走来,苦涩中品味着甘甜,艰辛中享受着充实。如何使我的每一节历史课堂教学都能象这节课一样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魅力,我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第二篇:开辟新航路说课稿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与社会 20090403004 0906 柯青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五单元第一课 开辟新航路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课主要有三个子目:开辟新航路的背景、探索通向东方新航路、与世界会合,也就是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及条件、过程、影响三个方面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历史。2.教材地位: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前四个单元的内容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第五单元开始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本课内容相当重要,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后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发展。二.说目标 1.课程目标:(1)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2)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3)理解新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商业原因、经济根源)、经过(包括四位航海家和四条航线)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用史料、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
通过动态地图演示、表格归纳、历史比较、问题讨论等方法探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培养其读图识图、归纳、比较、总结和概括历史的能力; 通过辩论(讨论)探究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辩证看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学习探险家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探索的精神,同时通过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既是历史的进步,也充满了血腥味和罪恶感。3.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以及影响 突破方案:通过展示历史材料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和图片,归纳出答案,并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难点: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 突破方案:进行模拟陪审团辩论,理解其进步性与灾难性,形式新颖,又形象生动,让学生感知历史,易于理解。4.学情分析(1)授课对象:阳春市第一中学高二(18)班学生(2)学生特点:思维活跃,善于思考,乐于表现,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3)存在不足: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深度;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和认知水平尚待提高;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4)解决方案:通过展示能反映该段历史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答案,加强分析能力;通过动态地图演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在课程的最后对知识点总结归纳,加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史料分析法、图表归纳法、动态地图演示法 依据:由于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是过去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所以学生往往对历史知识感到比较抽象而且没有认同感。所以我通过展示
相关史料、图片和相关视频,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活跃思维和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2.学法:角色扮演法、历史比较法 依据:让学生真正地感知历史,培养养他们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归纳比较的能力,更是突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2分钟)
问题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欧洲的国家,你们会怎么去呢?”学生回答后,再提出问题:“15世纪的欧洲人要到东方,要如何来呢?其实当时的西欧人为了能够到达东方,做了很大努力。”以此来导入本课。依据: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疑问,能够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课程讲授(37)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及条件(12分钟)(1)问题探究:回到导入中的问题: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他们为什么要到东方?当时东西方之间没有其他通道吗? 我将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材料阅读,设计探索性问题,引入这个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突破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宗教因素,商业因素等。依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知识问题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2)情境探究: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你觉得你需要些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远洋航行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开辟新航路所要具备的条件。
依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感知历史,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至此,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万事俱备,只欠水手。而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勇敢的航海家就走在探索新航路的前端。从而引出第二个子目:探
索通向东方的航路。2.探索通向东方的航路(13分钟)(1)给出表格,展示地图,让学生看地图并结合课本找出答案填写表格,最后播放开辟新航路的动态Flash视频,加深印象。(2)依据:看图填表格,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并锻炼其归纳能力;运用动态地图演示法,使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为了进一步深化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我设置了以下探究题目:对比分析评价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远航。3.与世界会合(12分钟)首先,回答导入中的问题: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可以到达东方了。进一步提出:但开辟新航路,除了这个意义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影响?进而进入本子目的学习。(1)给出材料: 1982年,曾有36个国家的代表联名向联合国提议,要求于1992年10月12日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五百周年举行世界性的纪念典礼。但是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法律系对哥伦布举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期间犯下了谋杀、剥削奴隶、专职、灭绝种族的屠杀、给未成年者定罪、强奸及搞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判哥伦布350年“监禁”。(2)模拟陪审团进行辩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明白“地理大发现”的形成过程,理解开辟新航路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大意义,画知识结构图呈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并解释“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概念。(3)展示《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还有现在的世界地图,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形象具体地理解新航路开辟之前和之后的世界市场的发生的变化。依据:回到导入,让整个课程融会贯通。模拟辩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 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养成合作学习此处设计“模拟陪审团”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其更加形象地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其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总结(板书设计)(3分钟)社会根源 宗教原因 思想根源
1、为何开辟 商业原因 经济原因
经济条件
地理知识
开科学技术
2、凭什么开辟 辟王室支持 新 航 路迪亚士 达·伽马
3、如何开辟
哥伦布 麦哲伦 地理大发现
商业革命
4、开辟之后
价格革命
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四)知识巩固(3分钟)让学生通过做题巩的习惯。
固知识点,这些题的设计以本课的重难点为出发点设计。题目如下: 1.西欧商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B.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C.科技发展的必然 D.奥斯曼国家对东西方商路的控制 2.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 ①商人和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 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新航路开辟的先后顺序是
①通往印度 ②通往美洲 ③环球航行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③② 4.下列到达亚洲的西方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 ②迪亚士 ③麦哲伦 ④哥伦布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下列地区,处于达·伽马首航新航路路线上的是 A.西印度群岛 B.菲律宾群岛 C.红海沿岸 D.非洲东海岸 6.新航路开辟后,商业地位被他国所代替的国家 或地区是 A.意大利 B.英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7.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C.雇佣劳动者日益贫困 D.封建统治阶级巨额消费 8.黑奴制在美洲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A.印第安人惨遭虐杀,美洲需要大批劳动力 B.黑人身体健壮,远离家乡,不易逃跑 C.黑奴贸易能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 D.欧洲殖民者对黑人比对印第安人熟悉
五.说教学反思 1.内容丰富,涉及到政治、地理方面,图文并茂; 2.问题设计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设,并具有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3.创设系列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探讨历史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第三篇:开辟新航路说课稿
《开辟新航路》说课稿
仙桃市实验高中 何 玲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开辟新航路》。本课的课程标准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根据课标我将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两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开辟新航路》是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II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资本主义萌芽,下启殖民扩张和掠夺,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崭新时代,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与文艺复兴运动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这一时代的主题:“世界”的被发现和“人”的被发现。
2、教材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认识到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掌握四位航海家所开辟的四条航线.通过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用史料、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通过地图动态演示、史料分析等方法探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通过情境设计,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深入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充满了血腥和罪恶。
(4)重点、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
突破: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来把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从“走向会合的世界”中寻找它的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结成一个整体
突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感知历史,理解其进步性与灾难性。
3、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图表归纳法、动态地图演示法、讨论教学法
依据:由于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是过去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学生并不能非常直观、真切地去感受,因此无法产生认同感,所以我通过展示相关史料、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并采用讨论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历史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
通过高一的历史学习,有了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缺乏深度,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和认识水平尚待提高,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2)学法指导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前分四小组搜集资料,包括新航路开辟前欧洲的社会状况,具备哪些开辟新航路的条件,主要航海家的航海经过以及开辟后对世界各地产生的影响。资料类型可以多样化如文字材料、图片或视频皆可。课中在老师引导下分小组合作,完成对历史事件背景影响的探究,提升学生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4、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展示《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和《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图》 老师提问:根据图片说说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当时在欧洲人看来,世界就是欧洲、北非以及亚洲的一些地方。他们不知道太平洋,不知道美洲,不知道大洋洲,更不清楚南极大陆。并且认为欧亚非三洲的统治者都信奉基督教。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主要是当时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世界各区域之间相对封闭,接触和交流较少。而从什么时候开始欧洲人对世界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呢?由此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自然而然进入本课的学习。本课分为三大学习模块(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二)问题探究 分析背景
①问题探究:15世纪的欧洲是充满狂热的欧洲,将要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根据材料思考这种“狂热”从何而来?如何能实现欧洲人的狂热追求?
欧洲人在饮食上离不开香料,而香料就是从东南亚运去的。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最受欢迎,价格昂贵。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扩充资本,社会上层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
──恩格斯
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在基督徒眼中,从十字军(包括伊比利亚半岛上向摩尔人进攻的十字军)到南下西非的扩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
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找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对背景有全面认识。分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整理课前所收集的关于新航路开辟前欧洲社会状况的资料,分组进行回答。可以得出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原因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寻金热”的出现,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以及由于商路受阻而引发的商业危机。而当时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政府的支持以及“地圆说”的出现都为实现欧洲人的狂热追求提供了条件。②问题探究:试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把握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发生原因的能力。
知识梳理
物质条件经济根源航海技术社会根源必要性
可能性造船技术
商业危机地理知识宗教因素统治者的支持(三)地图展示 掌握经过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出新航路开辟的动态演示图,让学生利用地图简要概括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路线及成果。并结合所收集的材料讲述航海家们在航海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艰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把史实和图片资料结合起来,更直观生动。并充分感受航海家的开拓创新精神。
通过动态图总结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抓住一个中心,两个方向,四条主要航路,四位航海家,涉及四大洲等要素来加深学生印象,强化记忆。
(四)情境设计 理解影响
①情境设计:请设想一下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都发生了什么变化(王公贵族、商人、资本家、地主、工人、教士)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知识回答。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方面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加深理解。
学生综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分组回答。再通过各阶层生活的变化去分析开辟新航路对整个欧洲社会的影响。老师进行总结,开辟新航路后,欧洲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上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政治上加速了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的解体。思想上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冲击了神学理论,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
②展示图片《哥伦布接受印第安人救济》。思考美洲印第安人在哥伦布到来时为他们提供淡水、糖浆和木薯粉,而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设计意图:上一个情境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开辟新航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而这里的问题设置则是让学生能全面思考问题,辨证看待历史事件。
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重点思考双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老师可提示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目的,欧洲与美洲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等方面进行考虑。
③知识梳理、进行总结 A、对欧洲
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加商业革命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贸易中心转移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社会分化:封建主衰落价格革命商业资产阶级获利体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 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B、对美洲、非洲、亚洲
带来深重灾难和贫穷、政治控制、经济掠夺 客观上冲击了当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 C、对世界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五)知识拓展 提升能力
试用新史观看待新航路的开辟(现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新角度去看待新航路的开辟,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纵向横向的联系。
现代化史观: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明史观:促进了欧洲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欧、亚、非、美大陆文明实现全球性的交汇。
全球史观:世界孤立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六)总结整理 建构新知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迪亚士哥伦布等人的航海壮举体现了他们不畏艰险,开拓创新的精神,也使他们成为时代的英雄。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七)练习巩固 深化理解
1.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表现为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增加
D.封建主阶级衰落
3.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 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二、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探究,讨论激发学生兴趣,设置情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利用动态图片,历史史料,更全面直观的再现历史,对历史事件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取的了较好的效果。
2、不足之处:
在以后教学中,应更注重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点的落实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将教学难点重点和关键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放眼世界,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世界的变化。
第四篇: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好,我是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历史学二班的刘金龙,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航路的开辟》,以下我主要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分析、教学程序这六个大的方面作以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新航路开辟是高二年级世界近代史第一章第一课内容,是工业文明崛起的新篇章,新航路开辟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事件.教材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各洲都成了西欧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来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生产的需求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工业文明飞速发展。这环环相扣的发展起源都离不开地理大发现。
教材特点:本课的第一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第三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涉及较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现象与理论,第二模块涉及较多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较杂,联系广泛,理论性较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思想根源);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双重性)。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史料分析、互动探究等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微格教学、小组合作、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
3、通过情景设置、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问题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该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了解亚洲、非洲、美洲遭受的侵略和掠夺,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公民意识,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2、以微格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航海家们勇敢、开拓、进取的精神,体会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学会客观、辩证的分析其影响的双重性。把握在社会转型时文明进步的残酷性与道义原则相背的价值判断标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的分析:
一、知识掌握上,初中已经学过新航路的开辟,至今已有两年多,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二、心理上,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历史模块不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三,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学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
四、知识规模与初中相比有所扩大,初中仅仅要求学习最基本的史学元素,而高中阶段扩大为分类性的历史概念,如本节涉及到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世界市场等,较为生涩难懂,知识程度加深,层次有所提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由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三部分内容构成,重点定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影响。确定的依据是教材的知识体系,贯穿本单元的线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影响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难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包括进步性与灾难性两个方面。确定的依据有两方面:
一、教材方面,内容较为庞杂,行航路开辟的影响较复杂,既包括纵向发展的时序变化,又包括横向发展的空间联系。
二、学生方面,这部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又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既难于理解又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五、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理论讲解与学生实践为主的方法,辅之以问题探究法、图表归纳等方法的有机结合。采用“学生阅读—教师设问—讨论回答—教师讲解—思考补充—教师总结—认知练习”的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实践应用—理性认识”的认知 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选择这种教学方法的依据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探索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真正实现学生中心论。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哥伦布传》中的奥斯卡金曲《SAILING》,高潮时设置悬念,并用倒序方式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面对生死未卜的艰难远行,是什么驱使航海家冒险?目的有二:
一、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过去性,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美妙的音乐、流动的画面,再造历史情境,提供史实表象,缩短由于时空差距所造成的学生与史实之间的距离,走近历史、感受历史;二,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烘托气氛,培养学史兴趣,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 在讲述新课的过程之重要之一以下几点:
1.各个步骤之间要清晰流畅,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分层进行论述,做到语言清晰,讲授详略得当,是学生容易理解。
2.使用多媒体语言主要包括就是:摘引的原始文献材料、地图、练习题、思考题、录像等。3.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明确,活动说明意图。在讲授东西方同上道路时,教师要提问三条路的路线,让学生分组讨论,做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同时可以加深一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4.框体之间要有过渡语言,在讲述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后,如何过渡到过程,这就需要过渡语言,在这里打算使用转折连词、设问、讲小故事等多种方法过度。
5.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在板书的设计上要注意知识的主干,相互之间的逻辑层次,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同时注意板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罗列,可以采用图示表示,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堂小结,首先会让学生自我小结,之后有老师进行板书小结,在小结的过程之中注意到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四)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实践的长短来进行,若有剩余的课堂时间,则让学生拿出相应章节的练习题,从中挑选出一两到重点习题,当堂进行巩固练习,若无课堂剩余时间,这一会环节可以省略或待课后在进行。
(五)作业设置
设置作业 ;两个大的习题 材料分析:给出一段原始资料,材料之后设置一个问题 根据材料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2 简答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六)课后思考动手
1.借助图书馆或者网络查阅了解,什么是“教皇子午线” 2.收集有关地理大发现的影视资料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之中的不足之处,请老师多多的指教。谢谢
第五篇: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新航路的开辟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新航路开辟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内容,是工业文明崛起的新篇章,新航路开辟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事件。教材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各洲都成了西欧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来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生产的需求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工业文明飞速发展。这环环相扣的发展起源都离不开地理大发现。教材特点:本课的第一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第三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涉及较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现象与理论,第二模块涉及较多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较杂,联系广泛,理论性较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思想根源);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双重性)。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史料分析、互动探究等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微格教学、小组合作、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
3、通过情景设置、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问题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该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了解亚洲、非洲、美洲遭受的侵略和掠夺,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公民意识,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2、以微格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航海家们勇敢、开拓、进取的精神,体会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学会客观、辩证的分析其影响的双重性。把握在社会转型时文明进步的残酷性与道义原则相背的价值判断标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的分析:
一、知识掌握上,初中已经学过新航路的开辟,至今已有两年多,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二、心理上,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历史模块不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三,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学中,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
四、知识规模与初中相比有所扩大,初中仅仅要求学习最基本的史学元素,而高中阶段扩大为分类性的历史概念,如本节涉及到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世界市场等,较为生涩难懂,知识程度加深,层次有所提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由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三部分内容构成,重点定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影响。确定的依据是教材的知识体系,贯穿本单元的线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影响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难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包括进步性与灾难性两个方面。确定的依据有两方面:
一、教材方面,内容较为庞杂,行航路开辟的影响较复杂,既包括纵向发展的时序变化,又包括横向发展的空间联系。
二、学生方面,这部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又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既难于理解又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五、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学习法为主,辅之以问题探究法、学案教学法、图表归纳等方法的有机结合。采用“学生阅读—教师设问—讨论回答—思考补充—教师总结—认知练习”的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实践应用—理性认识”的认知 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选择这种教学方法的依据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探索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真正实现学生中心论。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
播放《哥伦布传》中的奥斯卡金曲《SAILING》,高潮时设置悬念,并用倒序方式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面对生死未卜的艰难远行,是什么驱使航海家冒险?目的有二:
一、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过去性,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美妙的音乐、流动的画面,再造历史情境,提供史实表象,缩短由于时空差距所造成的学生与史实之间的距离,走近历史、感受历史;二,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烘托气氛,培养学史兴趣,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第一模块: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新行路开辟的原因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包括经济根源、宗教根源、直接原因等。预备采取四步: 第一步,由学生编讲《拉蒙游记》第一章《不安分的孩子》,抛出问题:“东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拉蒙现状如何”?根据故事内容出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史料,教会学生分析方法,包括划定中心词、限定词、问答项,归纳要点,得出结论。
第二步,明确哪些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第三步,编讲故事《期盼远航》,抛出问题“拉蒙要远航,你会送哪些必备品给他?”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这一步应点到为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一、创设情景,将抽象的历史模块教学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
二、学生可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三、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三)第二模块: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由迪亚士、达伽玛、哥伦布、麦哲伦四条航线构成。教学中我将采用四步:
第一步,史地结合,“左图右史”、“索象于图,让学生了解四条航线。
第二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运用FLASH动态地图,动手画图。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理由是
一、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有利于将已有的认知结构转换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生耳闻、目睹,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隐性技能;
三、以图说史,与小综合考试接轨。第三步,微格教学播放两则航海资料;
第四步,根据情景,巧设对白。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学习航海家的精神,进行情感渗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第三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进步性与灾难性两个内容构成,教学时我将采取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导入情境,由学生编讲《拉蒙游记》第五章《原来我们是一家》,自然导入拉蒙进行两则调查报告,分别是市场调查报告与各洲现状。第二步,设疑,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各洲人的生活情况怎样?第三步,解疑,通过《互联网上,我的跟贴》,讨论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双重性。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一,横向上,其影响表现为以洲为历史单位之间的相互碰撞、影响、交流乃至交融可分散难点,理论条理清晰,便于理解;纵向上,可让学生了解到时序上各洲发展的连续性。二,通过图片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
三、把握在社会转型时文明进步的残酷性与道义原则相背培养学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进步的价值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由历史感上升到历史观。
七、教学特色:
(一)、教学情景以动漫形式呈现。高一学生是9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传统的教学模块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将拉蒙这个小人物的历史与新航路开辟这段大历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成为本课教学的线索,这就把过于单一枯燥的模块教学变成有血有肉的历史故事,鲜活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教学方式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编讲故事的时,置身其中,感受、体味历史;编讲故事后,置身其外,分析故事情境,领悟、发现历史。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可以上学生从多个维度认识这段历史,学生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多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