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 新航路开辟教学反思 岳麓版
(高频考点)版高中历史 新航路开辟教学反思 岳麓版
教学反思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课后,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本课线索清晰,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与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新航路的影响。我旨在通过本课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搜集丰富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既具有吸引力,由有强大的说服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果佳,使参与拓展性问题回答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备课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即从开始学习历史这门课程时就接触新航路开辟,学到现在,学生大多认为对这个考点很熟悉,复习课难免觉得无趣,不想看教材,可是做题时却不断出错,很多概念、内容似乎没有把握透彻。于是,我在教学环节和材料选取上下了很多功夫。在教学环节上,我使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材料展示、口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历史,由此理解为什么会开辟新航路,开辟了怎样的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材料选取上,我以文字为主,结合图片,用以层层启发学生。
上课时,我尽量让每一个学生融入课堂。高三学生虽然较为熟悉历史学科的材料教学,但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还不太强,因此我会时不时进行点拨,加之素材有难有易,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提供了机会,尽量让大多数同学融入课堂。
课后,我根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找出学生课堂上未弄清楚的知识点:如很多学生对“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历史概念不大清晰,对“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不会区分,对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不明朗等等。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二次备课,评讲习题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更深层次的解释,由此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篇:《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岳麓版]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课例是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二中的《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是历史教材中非常重要和经典的一课,作为开放的网络教学课如何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理念;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我面对的主要问题。
对于本课,课标的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为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广东省石门中学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乐于表现。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的技能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但他们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以及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策略,总体上说来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展现本课的教学策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从原因到过程到影响,条理清晰。
对于背景的分析,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如果你是15世纪的西班牙商人,你需要什么?当时面临着什么主要问题?作为国王和宗教领袖意欲何为?当时的航海家会体会到哪些比以前更便于远洋航行的条件?由商人组、国王组、教会组和航海家组,根据所找资料分别汇报开辟新航路的可行性报告。(这是学生汇报研究成果的片断)
由于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是过去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所以学生往往对历史知识感到比较抽象而且没有认同感。所以我在课例中创设了这个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真正的感知历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突出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
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
由四个小组各派一位同学以不同的形式分别介绍迪亚士、达伽玛、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请看视频)
之所以这样设计第一是因为这部分知识本身比较简单有趣,很适合学生活动,如果老师再照本宣科的讲解,则使历史学习索然无味。
第二是基于课标要求学生能“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这一要求。
现在通过学生活动再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复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不但使学生形成清晰正确的历史表象,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记忆效果。
利用网络课件中的Flash进行网上做题。
当然,在新课程下的课堂里,并不是简单的追求学生形式上的参与和课堂气氛的热闹,更应该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所以在学生活动后,我适时的加入了同步检测这一环节。
(视频)(边看边讲解)练习的设计应用了Flash技术,学生拖动正确答案到相应位置。这种设计便于操作,交互性好,反馈及时。
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是本课的难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情境:
新航路开辟以后,你作为当时驻欧洲或美洲、非洲或亚洲的记者,请你写篇短讯或消息来报道各洲可能发生的变化。并发表到“石中论坛”上。
之所以这一设计是因为学习历史学科的认知途径和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求异性、灵活性的特点
特别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鼓励学生富有创见性的思维。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以各洲新闻记者的角度,不拘于教材的描述,大胆全面深入挖掘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创造了新的思维成果。
(为大家展示几个学生的报道)
同时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利用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及网站链接;让学生利用网络,在论坛上发贴交流,有效地应用了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服务
为了进一步深化历史思维,我又设置了以下探究题目:对比分析评价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远航。
最后利用这个表格通过自评和他评完成本课的学习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三个亮点:
第一是恰当而新颖的情景设置
在本节课中老师没有以教材的结论和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而是非常注重学生个体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中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创造性地拓展,给学生创设的不仅是一个课堂情境,更是他们心灵的自由,思维的自由。
第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是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在本课例中网络和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了学习资源获取的主要来源;展示交流、知识构建的信息平台;自我测评和学习反馈的有效工具。
当然,一堂课45分钟只能追求卓越而无法达到完美。本课也留给我两个今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第一是如何把握整合后的课程信息量,作为一堂开放的网络教学课,整合后课堂信息量其实很难在一个课时45分钟内完成。所以本课例中没能把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评价部分完全完成。但我个人认为,教师决不能因顾虑完不成教学进度而刻意压缩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否则制定教学目标就有作秀之嫌。
第二,作为一名初登讲台不到三年的青年教师,伴随着新课改一路走来,苦涩中品味着甘甜,艰辛中享受着充实。如何使我的每一节历史课堂教学都能象这节课一样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魅力,我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第三篇:新航路开辟教学反思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体现了14——16世纪欧洲在思想、经济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巨大变化,为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巨变奠定基础,本课是欧美国家社会巨变这一单元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对文艺复兴较陌生,有关信息缺乏,不利于教学。但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较感兴趣,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对教学有利。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能力。学生认知障碍点主要是:内容较多且较陌生,.文艺复兴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掌握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掌握文艺复兴的时间、背景、思想、性质、影响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影响等史实。通过对本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对透过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锻炼、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课采用让学生通过搜集新航路开辟及其对欧、美、亚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教学难点
文艺复新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静下心来思索得失,觉得本堂课值得自己好好反思
(一)成功之处:本节课设计时我把教材分成两大板块,并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出学生掌握的内容,条理分明,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的预习,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上能达到,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设计科学合理, 授课过程中能够关注重点、突破难点。从上课学生反应和课后检测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较好
(二)不足之处:
第一、同学们的预习虽然完成了表格内容,但是拓展延伸不做得不够,不能发现问题,在自由提问的八分钟当中,不够热烈,有小部分同学提出了问题但可探究性不大。第二、我自己设计的讨论题:新航路开辟的实质,同学们不知所云,我的启示也很欠缺,本身我自己对这个答案也有困惑,为西欧列强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我在网上查了这个答案,众说纷纭所以困惑。
第三、同学们的参与意识不太强,没有初二时积极,初三好像更害羞了,没好好的和他们
交流,今后在这方面有待加强。
第四、课堂上总感觉自己仍然讲得太多,好像很难突破这一瓶颈,在课堂模式,学生学法
上要多多反思。
第四篇:教学反思《开辟新航路》
《开辟新航路》教学反思
历史学科 张静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
我认为历史是鲜活的,我所要展现给学生的同样也是有血有肉的历史。在教学方面,按部就班或是打开课文从头到尾地读一遍都不是我所追求的,这只会让学生索然无味。我所追求的历史既有趣味性同时又贴今考试,学与考两不误。虽然实践起来有难度,但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中,比如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追求最大的趣味性
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手段,我尝试在我的教学课件中插入影片或歌曲。这也是现代教学比较流行的方式,而且实践也证明能很好地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在《开辟新航路》一课中我采用的是播放美国乡村音乐《I am sailing》,一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享受的同时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能先引起学生的兴趣才是成功的开始。
课件中的图文并茂相信哪位历史教师都可以做到,我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精彩的图片或是材料的丰富,更注重于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在《开辟新航路》中的一些小环节,例如:“感悟历史”:“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西欧商人,要到东方去,你会如何?”以情景氛围让学生立身于当时的环境然后思考从而得出新航路开辟的第五个原因,也就是它的思想因素。课堂中穿插的选择题是作为巩固知识点的,称为“步步为赢”,并且一定是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就出相关的练习趁热打铁,并让学生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学习是脚踏实地的,而且一堂课的知识点要学会当堂逐一消化,落实“堂清”工作。
我感觉在这一课中最好的一个环节是“时光隧道”。比如:马磊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15世纪的欧洲。在街上,马磊与一个自称是哥伦布的人交谈起来,马磊问:“哥伦布先生,能讲讲您伟大的航行吗?”自称哥伦布的人说:“当然可以,我希望通过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也为我的祖国-----葡萄牙开拓新的土地,并且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很遗憾我横渡太平洋只到了美洲,并没有到达真正的印度。”但马磊很快发现这人并不是真正的哥伦布。你知道为什么吗?在课堂上我作为一道找错题,以竞赛的方式看看谁找地越快越准。
在另外一处“时光隧道”中让学生假设:假如你是1543年的安特卫普的一个大商人,某天你的岳母70大寿,你带着礼物去祝寿,那么会带什么样的礼物?并规定学生的谈话内容可从礼品、进货地点变化等方面入手,要求能够体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生可各抒己见,不拘一格。当然,这个环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的主动性完全调动起来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尽力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得到知识。
在课件中我也喜欢采取地图动画,因为很直观,相信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位置感,让空洞的内容顿时有趣起来。在《开辟新航路》这一课中我运用在了讲述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上。这样的方式虽然早就开始使用,但还是有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为了方便直接让学生看地图册而忽略了能达到较好教学效果的手段。吸取前人注重积累才能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二、尽量贴近考试,甚至高考
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一味提倡新课程教学,让学生从课堂中解放,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现实条件下产生了矛盾。曾经我也非常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扩展很多课外知识避免枯燥,但高中生毕竟不是大学生,课后的学习自主性并没有这么强,而且他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高考。所以在往后的教学中我都尽力把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考试点相结合。不为了给学生看材料而展示材料,也不为了给学生看图片而展示图片。一段材料必须有它的作用所在,比如从材料中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或意义。这相当于在平常的学习中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这相对于出现于试卷中的材料题更具有吸引力。这个在《开辟新航路》的教学中已经得到运用。学生要适应高考那就必须多接触关于高考的题型,比如我在这一课中所采取的环节是“高考联接”。这样的一个环节需要历史教师熟悉今年内的高考题,并进行分类。
三、存在的不足
很多年轻教师都有这样的通病,那就是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我也是一样,所以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过多而影响教学进程。为了在一节课内完成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这也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给我的建议。在教学中有时候课件的华丽也有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被转移,这也是今后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作为年轻教师,我的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但会向着我的目标努力——趣味性与贴近考试。这个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只有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使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愉快!
第五篇:开辟新航路 教学反思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教学反思
历史组 郭敏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本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竞赛的主题是 “展技能、亮风采、强内功、促发展”,我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导学案模式,努力做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下面我对本次公开课做如下反思: 优点:
本课思路比较清晰,从开辟新航路的背景、经过、影响三部分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并且能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本课我旨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性,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搜集丰富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出来,既有吸引力,又有强大的说服力。而历史故事的讲述要把干巴巴的史实变成有情节、生动的历史,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开辟新航路背景的学习,我主要采取的是结合导学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收到的效果还算可以。关于经过的学习,通过情景再现,由四位同学扮演四位航海家,并模拟他们的航海路线,这一活动是整个课堂的高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位。课堂效果较好。关于开辟新航路的影响,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的形式,通过学生的分析来得出结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总体上来说,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不足:
1、课件上有的字太小,后面的学生看起来有些困难,以后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在课件上尽量不使用大量的文字。
2、备课时,侧重备教学过程,而忽视备学生,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较少,所以在备课时,要多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多涉及一些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尽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学生在自学和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应适当给以指导。既要避免老师代劳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同时要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回答不完善时给予补充。
4、自己的语言不够幽默风趣,不够简洁精炼,整堂课的趣味性一般,为了让学生能够心情轻松愉快的上完一节课,应该思考怎样让一些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变成一个个简单容易理解,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
公开课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实际上,这堂课留给我的遗憾是很多的,虽然上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但我感觉更多的收获和思考是在课堂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