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17:0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第一篇: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反馈与调整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学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而展开。而“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匀变速运动,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认识层次的目的。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知识探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情况及学习方法的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处理方法,可以说理论知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但是暗示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经验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体落的快这个问题既是难点也是教师应该抓住的思维碰撞的关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3、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通过学习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

息。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性质,了解研究过程与方法。

2)学习运用理想化的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4、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重点: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运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认识。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通过多媒体最大程度的呈现物理情景,应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领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课堂中所有的设计与安排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接下来我将具体谈一谈我是如何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的。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拿一张新的100元钱,如果谁能按老师的要求抓住下落的钱,老师就把钱给他。让学生亲

自观察和感受下落物体的运动

教师说明这是个骗局,由此激发学生探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来揭示骗局的本质。

目的: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探落体运动

创设情景:让羽毛和小铁片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重的物体落得快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得出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有关,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这个结论。

创设情景:小贴片和一团棉花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轻的物体先落地。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是空气阻力的作用。预见:没有空气会如何用牛顿管实验,把管内抽成真空时比较羽毛和铁块下落的快慢,播放:美国宇航员斯科特的月球实验。验证猜想。

讲述小故事:纪伽利略通过抽象思维加科学实验的方法才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目的:形成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问题:重锤的下落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可以近似看成

一、提出问题:重锤下落时自由落体运动,它下落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运动规律。

二、学生猜想提出假设: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制定计划应用打点计时器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与鼓励和肯定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和教师提供的仪器,设计不同的实验和验证方法:

1.如果△s=aT2为一恒量,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利用,如果s和t2成正比,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利用v=at,如果v和t成正比,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4.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比为1:3:5:(这个方案最开始普遍被学生认可,但实际操作误差是教

大的)但教师开始不要点破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做实验,收集数据,老师要及时知道学生的实

验操作是否规范。

五:分析与论证合作交流:并分析数据,得到结论,每个小组间交流,补充。老师给与正确的评价。

目的: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验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

让学生印象深刻的突破难点问题。

四、扩展探究:

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实验方案求解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学生讨论,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s=aT2。

阅读课本,教师说明:国际上取北纬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为标准值,g=9.80665 m/s2。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 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 m/s2。

呼应开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个老师的骗局。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最后:和同学小结结束课程

在板书上的设计:

尽可能的通过板书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思路同时突出重点内容,尽量让学生在看到板书时能

体会到清晰的课堂思路。

设置作业超市(ABC)三个难度的试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同时设计一个趣味性的共同探究题目,给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钻研。

三、课堂教学反馈及调整策略;

1、这里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先开打点计时器后放手,但是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如果测量△s=aT2,那么就不涉及这个问题,而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够想到原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知道,必要时要停

下来讲解或讨论。

2、计算重力加速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再做一次实验,只要采用一组学生的纸带大家分析一下即可,毕竟结果已经有学生计算出来了。

3、课堂教学由各个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尽量通过一些恰当的语言和问题灵活的串接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而非堆砌的感觉,也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的部分环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自由落体运动重难点的一点尝试和想法,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恳请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

第二篇: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首先是:说教材:

1、分析教材:《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粤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位移、时间、速度、匀速运动、加速度等)知识后编排的。

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中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通过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将从特殊到普通,推广到探究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通过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去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为研究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是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在知识方面,学生有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2、教学目标: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方面:(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3)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然后是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实验探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

(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重点、难点: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是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实质。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应是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用实验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且是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会详细提及。

二、然后是教法、学法:

基于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在知识方面,学生有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启发主动参与、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结论,而且要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历史上有3个改变世界的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开启了人们的欲望与智慧的大门,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中。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荡在空中?它在下落过程中是怎样运动的?我们在这一节课讲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

(二)进行新课

1、录像演示:

a.石头从空中落下

b.重力使屋檐下的雨滴下落

c.树叶从树上竖直飘落

教师引问:观察并指出以上物理情景中物体相似的运动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总结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总结:画面中的物体都是从高处落到地处,这类下落的运动称为落体运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落体运动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设计说明:从生活中构建物理情景或模型,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2、关于落体运动的进一步思考

A.提出问题

落体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用观看赛跑的生活情景来说明我们研究物体运动往往首先关心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直接引入该问题)

(1)提示学生想象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落体运动(或具体举例)。

提出疑问:以经验来看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

(2)直接经验:重的物体下落快——也是历史上亚里士多德认可的观点(简介亚里士多德)。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对落体运动快慢的经验感受。设计说明:此环节将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落实在其运动的快慢上,直接问“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是为了更易进入主题

B.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

(1.观点——物体从空中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质量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2.结论

【结论1】如果把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其下落的速度应该比其中任一物体下落的速度快。

【结论2】如果把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独自下落较慢的树叶就会拖慢独自下落较快的石头,最终其下落的速度应该比石头独自下落的速度慢。

显然,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设计说明:相互矛盾的结论既是对学生头脑中错误概念的震撼,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可相互讨论,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其余倾听、思考。逻辑推理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明确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C.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用一枚硬币(一元的效果不错)、两枚和硬币大小面积相同的硬纸片、一枚粘有硬纸片的硬币、一粒小塑料球,一团棉花(质量要比小塑料球的大)来比较轻重不同或相同的物体下落快慢。

①.一枚硬币与一枚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

②.一枚硬币与一枚粘有面积相同的纸片的硬币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

③.将一枚硬纸片团成团,与另一枚大小面积相同的硬纸片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④.一粒小塑料球与一大团棉花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设计说明: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各个小组间巡视,收集学生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如何创设实验条件(如怎样保证等高同时释放等);启发学生注意总结实验现象中两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进行关联比较。学生准备材料:硬币、纸片。课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时并没有告知学生具体用途,学生对此充满好奇,这也从一个侧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

结论一般有三种情况:

a.重的物体下落快;b.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相同;c.轻重相同而下落快慢不同。

考虑到如果能有与直觉经验完全相反的现象出现,学生的认识会更明确,故增加了“一粒小塑料球与一大团棉花下落快慢比较”的实验设计,体现“轻的物体可以比重的物体下落快”。

(3)分析小节

(a)选小组代表描述所观察的实验情景及小组的讨论。

(b)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结果显示出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没有必然联系。设计说明:教学的重心应放在精心准备的语言讲解上,归纳、认识、分析、发现。作出科学猜想,然后验证猜想,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强化学生对自行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解。此处由学生做结论时可以的,但学生的结论不应是最后结论,最后结论应是教师给出的,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进一步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1)引问:既然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实际生活中物体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从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可以猜想到是空气阻力影响。

(2)猜想: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吗?

教师演示实验,验证猜想:毛钱管实验。(可考虑用电脑课件,老师同步讲解。)

(3)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猜想、观察、思考、理解、体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过程中运动快慢与质量无关。

通过毛钱管实验使学生认识:

(1)探究现象背后的实质原因必须考虑或排除外界因素干扰。

(2)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

5.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1).概念引入

引问:由于落体运动受到空气阻力影响,要想研究落体运动就必须排除空气阻力,那么,如果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物体的受力有什么特征。

学生以原有的力学基础可以很快答出:忽略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即初速度为零)开始竖直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思考,联想,答问。概念认识强调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运动,实际生活中物体受到空气阻力,但一般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6.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自由落体

(1).引问:若要研究某种运动规律,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器材?

学会回顾前面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体验,可想到:利用打点计时器采用示踪(轨迹记录)法研究。

(2)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提醒学生操作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合理利用纸带记录的信息作初步分析:

A.轨迹——直线方向——竖直向下

B.变速——速度越来越大——比较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小组实验、操作、记录、思考、交流讨论,

(可提醒学生课前复习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重点强调任意两个相邻点(无论匀速或变速)的等时性。)

7.引导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研究运动规律的方法之一为寻找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故可以想到做s-t图象,分析推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基于本实验的特点,不容易确定起始点,故不方便准确测出s,从而给s-t图象的得出带来一定难度,这一点可在下一节课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解决。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设计说明: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2.伽利略: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

二.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三.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速度方向不变,有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简析

本章讲述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知识和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自由落体这一节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启下,为以后学习抛体运动(例如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二)、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

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

(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及推理归纳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

掊养学会认识事物时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物理发展史,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把握和规律的得出

二、说教法

1、关于教学方法

鉴于当前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我将采用实验启法式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可采用“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分析讨论 理论推导 归纳概括”的教学思路。

2、关于演示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正确观点,而实际实验时有很多实验现象符合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这些实验要做,不能回避,因为真理是不怕考验的,这样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一定要全面,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培养归纳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学法

这一节就知识本身而言很简单,学生易掌握,我觉得这一节最重要的是在对各种情况的落体运动过程表现出不同现象的研究中掌握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列举几个常见落体运动的生活实例,并介绍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和伽利略(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落体运动的不同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第二步:实验验证,观察现象

[演示1] 一张纸片和一小硬币从同一高度落地,硬币先落地

说明亚里士多的观点也是有实验基础的,并非凭空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演示2] 一张纸片和一张同样的纸片拧城的纸团从同一高度落地,纸团先落地

[演示3] 把上面第二个实验中,纸片拧成的纸团,再与硬币做实验,发现两物基本同时下落。

说明物体重量不变或变小有时下落会变快,亚里士多德观点出现破绽,培养学生探研问题的兴趣和决心。

[演示4]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下落运动和玻璃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综上分析,定性、粗略实验有时不能说明和解决实质问题,须有精确定量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全面归纳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要全面,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并养成勤思考,好探索的习惯。

第三步: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利用打点计时器做纸带实验,让学生根据以前做过的“研究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分组定量测定,分析出落体运动的规律。

第四步: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 (2)只受重力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特点:在同一地点g的值不变;通常:g=9.8m/s2或10 m/s2, 方向竖直向下。

第五步: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题目略)

第六步: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课外实验:1、一个秒表、一个小球,并且知道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是9.8m/s2, 用以上器材测量教学楼1-3楼的高度。

2、P 48测量反应时间。

第七步:本节小结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中专物理教材(高教版)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它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学要从科学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物理方法和思想的学习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懂得认知未知事物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能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实验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及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说重点和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运动规律;重力加速度。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纸带的处理。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让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观点,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类比迁移。我安排学生分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探究出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求出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前面已经给学生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和怎样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重点给学生讲解了纸带的处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并让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让体会到成功的体验。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动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但毕竟是农村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由于是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为了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在课前我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给学生介绍了怎样用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着重给学生讲解了纸带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讲授、实验演示、探究式教学法。人们在自然界看到的落体运动都是重的物体下降快,轻的物体下落慢。为了帮助学生消除错误观念,树立正确观念。通过纸团和纸片下落演示实验和牛顿管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下落的快慢跟物体的质量无关,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加速度的大小为g,在此采取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分析纸带上的点迹,自己动手算出:自由落体运动确实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计算得出:加速度的大小与纸带下悬挂重物的质量无关,说明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降的速度一样。

对学生来说,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并积极思考,得出准确结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通过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自由落体加速度。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列举自由落体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演示:质量相等的纸团和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一样?

结论:下落慢是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

此时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问题: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结果会如何?

演示:牛顿管实验

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情况与重力大小无关。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观察到重物下落快、慢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终于使问题真相大白,从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给学生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对实际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得出的一种理想模型(跟前面学习的匀速、匀变速运动一样。相机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忽略次要因素,凸显物理现象的本质。)

让学生动手探究重物自由落体运动,感悟运动特点。

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供相应的器材:打点计时器、重物等):分组实验、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论。

师生归纳、总结出:自由下落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分组实验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学生对自由落体的性质有深刻的印象。(这部分大约需要15分钟)

问题2: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否相同?

根据前面的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

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说明其方向。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各地重力加速度的表格,能否发现一定的规律。

结论:纬度越大的地点,重力加速度越大(原因待以后进一步学习)

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三)例题巩固:

例题:一个物体从19.6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问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简单应用,熟悉公式,巩固知识。

(四)学生练习

完成《学生工作页》

(五)巩固新课

(1)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六)布置作业

1.在练习3.5中任选两题上作业本

2.阅读教材65页《伽利略及其科学贡献》

3.课后查阅有关资料看看伽利略是用什么方法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的。

设计意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位同学都会做作业,让每位同学都有收获;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学习的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是司南版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章从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入手,讲述运动学的重要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科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2.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理想化方法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识别自由落体运动。

2.通过探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5.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对理论的推导普遍感到困惑;并且严重受(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前概念的影响。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难点是: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物体的下落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示实验和科学的辨析,认识自由落体的规律,通过对其研究,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法、实验观察法+合理推理+实验验证+归纳、总结的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轻、重的物体,哪个下落的快?)、引导学生思考、勤于动手,引导学生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采用:“提取旧知识——积极思维——实验探索——构建新知识——巩固深化”的学法。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提出问题(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可能回答: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体积小的物体下落的快等)。

2.新课教学:(大约35分钟的时间)

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的印象很深,为了克服学生的前概念,教师要创设物理情景,通过演示实验(比较硬币与纸团的下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用牛顿管实验进一步探究,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如果处于真空环境,物体就会同时落地。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提出新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规律?并引导学生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关系

推论

同时给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让学生阅读教材47页的信息窗,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同。培养学生推导能力。最后,教师让学生阅读49-51页;通过伽利略的悖论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逐步体会伽利略的“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家的探究精神。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5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反馈与调整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学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而展开。而“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匀变速运动,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认识层次的目的。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知识探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情况及学习方法的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处理方法,可以说理论知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 ,但是暗示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经验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体落的快这个问题既是难点也是教师应该抓住的思维碰撞的关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3、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通过学习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性质,了解研究过程与方法。

2)学习运用理想化的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4、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重点: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运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认识。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通过多媒体最大程度的呈现物理情景,应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领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课堂中所有的设计与安排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接下来我将具体谈一谈我是如何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的。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拿一张新的100元钱,如果谁能按老师的要求抓住下落的钱,老师就把钱给他。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下落物体的运动

教师说明这是个骗局,由此激发学生探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来揭示骗局的本质。

目的: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探落体运动

创设情景:让羽毛和小铁片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 重的物体落得快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得出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有关,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这个结论。

创设情景:小贴片和一团棉花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轻的物体先落地。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是空气阻力的作用。预见:没有空气会如何用牛顿管实验,把管内抽成真空时比较羽毛和铁块下落的快慢,播放:美国宇航员斯科特的'月球实验。验证猜想。

讲述小故事:纪伽利略通过抽象思维加科学实验的方法才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目的:形成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问题:重锤的下落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可以近似看成

一、提出问题:重锤下落时自由落体运动,它下落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运动规律。

二、学生猜想提出假设: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制定计划应用打点计时器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与鼓励和肯定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和教师提供的仪器,设计不同的实验和验证方法:

1.如果△s=aT2为一恒量,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利用,如果s和t2成正比,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利用v=at,如果v和t成正比,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4.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比为1:3:5:(这个方案最开始普遍被学生认可,但实际操作误差是教大的)但教师开始不要点破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做实验,收集数据,老师要及时知道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五:分析与论证合作交流:并分析数据,得到结论,每个小组间交流,补充。老师给与正确的评价。

目的: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验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的突破难点问题。

四、扩展探究:

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实验方案求解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学生讨论,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s=aT2。

阅读课本,教师说明:国际上取北纬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为标准值,g=9.80665 m/s2。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 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 m/s2。

呼应开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个老师的骗局。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最后:和同学小结结束课程

在板书上的设计:

尽可能的通过板书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思路同时突出重点内容,尽量让学生在看到板书时能体会到清晰的课堂思路。

设置作业超市 (ABC)三个难度的试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同时设计一个趣味性的共同探究题目,给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钻研。

三、课堂教学反馈及调整策略;

1、这里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先开打点计时器后放手,但是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如果测量△s=aT2,那么就不涉及这个问题,而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够想到原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知道,必要时要停下来讲解或讨论。

2、计算重力加速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再做一次实验,只要采用一组学生的纸带大家分析一下即可,毕竟结果已经有学生计算出来了。

3、课堂教学由各个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尽量通过一些恰当的语言和问题灵活的串接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而非堆砌的感觉,也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的部分环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自由落体运动重难点的一点尝试和想法,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恳请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6

1.说课标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经历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说教材

本节课选用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教科书已安排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有关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纸带的处理方法,因此自由落体运动可以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具体实例来进行讲解。因此,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习到的知识的回顾与应用,同时也为日后学习习近平抛运动等复杂运动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组织同学们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探究规律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本节课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验,通过实验起到培养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方法的作用。

3.说学生

(1)有利条件: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不利条件: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根深蒂固的感性认识。

(3)我校学生特点:基础比较差但有好奇心。

4.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过程为:提出问题→设疑→实验探究→科学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探究、讨论、讲授等方法。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采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物体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测定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6.教学中使用的仪器

(1)演示实验器材:牛顿管、抽气泵、橡皮管。

(2)分组实验器材(两人一套):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直尺、两张白纸、纸带若干条、钩码、铁夹、铁架台支架等。

7.说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②.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建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g取9.8m/s。

③.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设计,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③.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

(3)情感目标

①.调动学生积极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②.渗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③.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

8.说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以比一比看看谁反映得更快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①.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展开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索。录像演示:

a.石头从空中落下

b.重力使屋檐下的雨滴下落

c.树叶从树上竖直飘落

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运动快慢情况是否相同呢?(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设计意图】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分析问题,体会物理模型来源与生活。

(2)实验探究、答疑解惑同学们做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1:将一张白纸和一块橡皮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学生:橡皮先着地,白纸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实验2:将半张白纸揉成的纸团与一张白纸从同一高处同时释放。学生:纸团先着地,白纸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提问:质量相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吗?

实验3:将一张白纸和一张白纸揉成的纸团从同一高处同时释放。学生:纸团先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操作,更有说服力。并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演示实验:用牛顿管演示猜想。牛顿管就是一个玻璃管,其一端装有阀门,里面有金属片、羽毛等物品,开始牛顿管里面充满空气。用抽气泵将里面的空气抽出,把橡皮管插好,开始抽气,把手放在出气口,感觉到有气体出来,感觉不到气体时,几乎就抽完了。这个实验由学生进行,分做三次让牛顿管内部物体进行下落实验,里面的空气逐渐减少,让学生体验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过程的影响。学生观察实验,得出认识: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落地,说明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就是空气阻力。

教师归纳: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当空气的阻力比物体的重力小很多,对物体的下落过程影响很小时,我们就近似认为它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设计意图】

把生活中的自由下落运动升华为自由落体运动,强调物理条件的重要性。

(3)科学猜想、实验探究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变速。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

根据:saT

教师提问:我们怎样去验证猜想?

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学生分组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操作,打好纸带后进行分析、计算,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之后,让各小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交流各自的探究方案。

方案示例

方案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竖直穿过限位孔,用绳子挂住钩码,再用铁夹夹在纸带下端,用手捏住纸带的上端,保持纸带竖直,放手让纸带自由下落。

打下两条纸带,发现Δs=s2-s1=s4-s3=s6-s5=aT

方案2: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和方案1相同,只是在处理实验数据上采用图象法,先算出各点的速度,然后作图。

方案3: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和方案1相同,只是在处理实验数据上采用观察法,发现物体下落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笔、专注的良好探究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知道科学来源于实验与探究。

(4)小组交流、得出规律

请学生将各自得到的结果交流,看有何规律。

提示:在误差范围内,他们得到的加速度大小相同,为9.8m/s。教师指点:课本中还为我们提供了一幅闪光照片,是每隔相等的时间用闪光照相机拍下来的,请同学们测量、计算一下,看看它们的Δs是否相等,并计算出加速度。学生进行测量、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得出结论: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

实验由学生设计、数据由学生分析、规律由学生总结,其目的是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5)归纳总结、深化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规律:位移公式为h212gt;速度公式为vgt。教师归纳: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来表示,通常取g9.8m/s,粗略计算时可取g10m/s。请同学们观察表格数据,说明重力加速度g和纬度之间的关系。(6)规律应用、巩固提高例题讲解,布置课后思考题。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实例,让学生设计方法,应用规律求解,使学生体验到规律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为现实生活服务。

(7)课后作业:课后习题2、3、4

板书设计:

第3节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的下落运动

(1)沿直线竖直下落。

(2)受重力作用,同时受空气阻力作用。

(3)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时,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的含义:

(1)初速度为零。

(2)只受重力作用。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力加速度g=9.8m/s,方向:竖直向下

(3)公式:vgth

【教学效果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学生则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习惯,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方法。

2.本节课教学过程独辟蹊径,有以下创新亮点:演示实验,发人深思,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体验,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学生打消自己原来“重物体下落得快,轻物体下落得慢”的错误经验,起克服难点的作用;学生探究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设计创新等能力,同时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避免了烦琐难懂的理论推导,降低了难度,起了巩固重点又克服难点的教学效果;规律应用的教学体现讲练结合的教法,巩固了新学知识;测量学生反应时间的实验趣味性强,操作简单,达到了激发兴趣又练习了知识的效果;语言丰富时尚,如在总结空气中的羽毛下落慢的原因时“都是阻力惹的祸”。

3.教学须注意,演示实验的成败是关键,但实验操作难度较大,教师须提前反复练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整节课,内容丰富,时间较紧,要注意节约时间,如抽成真空以及打点记时器实验设备的组装都要在课前备好。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7

1.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

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

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

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

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

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

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

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实验研究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

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vt=gt和h=gt2/2的公式。

(3)讲练结合式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说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板书:a恒定;vt=v0+at和s=v0t+at2/2。

②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板书:ΔS=aT2

(2)新课导入:

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标签:物理说课模板,高中物理说课模板,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

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

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

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通常:g=9.8m/s2或10m/s2,方向:竖直向下。

(3)推导

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gth=gt2/2vt2=2gh。

(4)巩固练习

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P90练习(1)(2)(3)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

1、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实验研究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vt= gt和h=gt2/2的公式。

(3)讲练结合式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说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板书: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②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③板书:ΔS=aT2

(2)新课导入: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通常:g=9。8m/s2或10 m/s2,方向:竖直向下。

(3)推导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 gt h=gt2/2 vt2=2gh。

(4)巩固练习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P90练习(1)(2)(3)

第三篇:《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篇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简析

本章讲述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知识和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自由落体这一节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启下,为以后学习抛体运动(例如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二)、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

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

(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及推理归纳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

掊养学会认识事物时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物理发展史,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把握和规律的得出

二、说教法

1、关于教学方法

鉴于当前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我将采用实验启法式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可采用“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分析讨论 理论推导 归纳概括”的教学思路。

2、关于演示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正确观点,而实际实验时有很多实验现象符合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这些实验要做,不能回避,因为真理是不怕考验的,这样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一定要全面,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培养归纳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学法

这一节就知识本身而言很简单,学生易掌握,我觉得这一节最重要的是在对各种情况的落体运动过程表现出不同现象的研究中掌握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列举几个常见落体运动的生活实例,并介绍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和伽利略(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落体运动的不同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第二步:实验验证,观察现象

[演示1] 一张纸片和一小硬币从同一高度落地,硬币先落地

说明亚里士多的观点也是有实验基础的,并非凭空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演示2] 一张纸片和一张同样的纸片拧城的纸团从同一高度落地,纸团先落地

[演示3] 把上面第二个实验中,纸片拧成的纸团,再与硬币做实验,发现两物基本同时下落。

说明物体重量不变或变小有时下落会变快,亚里士多德观点出现破绽,培养学生探研问题的兴趣和决心。

[演示4]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下落运动和玻璃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综上分析,定性、粗略实验有时不能说明和解决实质问题,须有精确定量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全面归纳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要全面,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并养成勤思考,好探索的习惯。

第三步: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利用打点计时器做纸带实验,让学生根据以前做过的“研究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分组定量测定,分析出落体运动的规律。

第四步: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 (2)只受重力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特点:在同一地点g的值不变;通常:g=9.8m/s2或10 m/s2, 方向竖直向下。

第五步: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题目略)

第六步: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课外实验:1、一个秒表、一个小球,并且知道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是9.8m/s2, 用以上器材测量教学楼1-3楼的高度。

2、P 48测量反应时间。

第七步:本节小结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2

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

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4)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说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实验研究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vt=gt和h=gt2/2的公式。

(3)讲练结合式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说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板书:a恒定;vt=v0+at和s=v0t+at2/2。

②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板书:ΔS=aT2

(2)新课导入:

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

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

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

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通常:g=9.8m/s2或10m/s2,方向:竖直向下。

(3)推导

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gth=gt2/2vt2=2gh。

(4)巩固练习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3

1.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

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

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

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

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

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

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

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实验研究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

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vt=gt和h=gt2/2的公式。

(3)讲练结合式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说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板书:a恒定;vt=v0+at和s=v0t+at2/2。

②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板书:ΔS=aT2

(2)新课导入:

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标签:物理说课模板,高中物理说课模板,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

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

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

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通常:g=9.8m/s2或10m/s2,方向:竖直向下。

(3)推导

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gth=gt2/2vt2=2gh。

(4)巩固练习

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P90练习(1)(2)(3)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中专物理教材(高教版)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它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学要从科学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物理方法和思想的学习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懂得认知未知事物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能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实验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及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说重点和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运动规律;重力加速度。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纸带的处理。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让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观点,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类比迁移。我安排学生分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探究出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求出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前面已经给学生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和怎样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重点给学生讲解了纸带的处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并让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让体会到成功的体验。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动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但毕竟是农村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由于是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为了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在课前我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给学生介绍了怎样用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着重给学生讲解了纸带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讲授、实验演示、探究式教学法。人们在自然界看到的落体运动都是重的物体下降快,轻的物体下落慢。为了帮助学生消除错误观念,树立正确观念。通过纸团和纸片下落演示实验和牛顿管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下落的快慢跟物体的质量无关,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加速度的大小为g,在此采取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分析纸带上的点迹,自己动手算出:自由落体运动确实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计算得出:加速度的大小与纸带下悬挂重物的质量无关,说明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降的速度一样。

对学生来说,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并积极思考,得出准确结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通过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自由落体加速度。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列举自由落体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演示:质量相等的纸团和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一样?

结论:下落慢是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

此时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问题: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结果会如何?

演示:牛顿管实验

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情况与重力大小无关。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观察到重物下落快、慢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终于使问题真相大白,从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给学生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对实际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得出的一种理想模型(跟前面学习的匀速、匀变速运动一样。相机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忽略次要因素,凸显物理现象的本质。)

让学生动手探究重物自由落体运动,感悟运动特点。

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供相应的器材:打点计时器、重物等):分组实验、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论。

师生归纳、总结出:自由下落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分组实验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学生对自由落体的性质有深刻的印象。(这部分大约需要15分钟)

问题2: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否相同?

根据前面的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

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说明其方向。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各地重力加速度的表格,能否发现一定的规律。

结论:纬度越大的地点,重力加速度越大(原因待以后进一步学习)

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三)例题巩固:

例题:一个物体从19.6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问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简单应用,熟悉公式,巩固知识。

(四)学生练习

完成《学生工作页》

(五)巩固新课

(1)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六)布置作业

1.在练习3.5中任选两题上作业本

2.阅读教材65页《伽利略及其科学贡献》

3.课后查阅有关资料看看伽利略是用什么方法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的。

设计意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位同学都会做作业,让每位同学都有收获;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学习的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是司南版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章从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入手,讲述运动学的重要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科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2.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理想化方法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识别自由落体运动。

2.通过探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5.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对理论的推导普遍感到困惑;并且严重受(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前概念的影响。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难点是: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物体的下落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示实验和科学的辨析,认识自由落体的规律,通过对其研究,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法、实验观察法+合理推理+实验验证+归纳、总结的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轻、重的物体,哪个下落的快?)、引导学生思考、勤于动手,引导学生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采用:“提取旧知识——积极思维——实验探索——构建新知识——巩固深化”的学法。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提出问题(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可能回答: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体积小的物体下落的快等)。

2.新课教学:(大约35分钟的时间)

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的印象很深,为了克服学生的前概念,教师要创设物理情景,通过演示实验(比较硬币与纸团的下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用牛顿管实验进一步探究,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如果处于真空环境,物体就会同时落地。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提出新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规律?并引导学生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关系

推论

同时给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让学生阅读教材47页的信息窗,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同。培养学生推导能力。最后,教师让学生阅读49-51页;通过伽利略的悖论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逐步体会伽利略的“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家的探究精神。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6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首先是:说教材:

1、分析教材:《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粤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位移、时间、速度、匀速运动、加速度等)知识后编排的。

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中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通过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将从特殊到普通,推广到探究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通过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去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为研究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是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在知识方面,学生有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2、教学目标: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方面:(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3)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然后是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实验探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

(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重点、难点: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是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实质。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应是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用实验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且是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会详细提及。

二、然后是教法、学法:

基于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在知识方面,学生有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启发主动参与、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结论,而且要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历史上有3个改变世界的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开启了人们的欲望与智慧的大门,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中。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荡在空中?它在下落过程中是怎样运动的?我们在这一节课讲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

(二)进行新课

1、录像演示:

a.石头从空中落下

b.重力使屋檐下的雨滴下落

c.树叶从树上竖直飘落

教师引问:观察并指出以上物理情景中物体相似的运动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总结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总结:画面中的物体都是从高处落到地处,这类下落的运动称为落体运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落体运动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设计说明:从生活中构建物理情景或模型,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2、关于落体运动的进一步思考

A.提出问题

落体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用观看赛跑的生活情景来说明我们研究物体运动往往首先关心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直接引入该问题)

(1)提示学生想象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落体运动(或具体举例)。

提出疑问:以经验来看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

(2)直接经验:重的物体下落快——也是历史上亚里士多德认可的观点(简介亚里士多德)。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对落体运动快慢的经验感受。设计说明:此环节将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落实在其运动的快慢上,直接问“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是为了更易进入主题

B.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

(1.观点——物体从空中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质量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2.结论

【结论1】如果把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其下落的速度应该比其中任一物体下落的速度快。

【结论2】如果把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独自下落较慢的树叶就会拖慢独自下落较快的石头,最终其下落的速度应该比石头独自下落的速度慢。

显然,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设计说明:相互矛盾的结论既是对学生头脑中错误概念的震撼,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可相互讨论,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其余倾听、思考。逻辑推理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明确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C.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用一枚硬币(一元的效果不错)、两枚和硬币大小面积相同的硬纸片、一枚粘有硬纸片的硬币、一粒小塑料球,一团棉花(质量要比小塑料球的大)来比较轻重不同或相同的物体下落快慢。

①.一枚硬币与一枚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

②.一枚硬币与一枚粘有面积相同的纸片的硬币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

③.将一枚硬纸片团成团,与另一枚大小面积相同的硬纸片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④.一粒小塑料球与一大团棉花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设计说明: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各个小组间巡视,收集学生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如何创设实验条件(如怎样保证等高同时释放等);启发学生注意总结实验现象中两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进行关联比较。学生准备材料:硬币、纸片。课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时并没有告知学生具体用途,学生对此充满好奇,这也从一个侧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

结论一般有三种情况:

a.重的物体下落快;b.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相同;c.轻重相同而下落快慢不同。

考虑到如果能有与直觉经验完全相反的现象出现,学生的认识会更明确,故增加了“一粒小塑料球与一大团棉花下落快慢比较”的实验设计,体现“轻的物体可以比重的物体下落快”。

(3)分析小节

(a)选小组代表描述所观察的实验情景及小组的讨论。

(b)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结果显示出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没有必然联系。设计说明:教学的重心应放在精心准备的语言讲解上,归纳、认识、分析、发现。作出科学猜想,然后验证猜想,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强化学生对自行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解。此处由学生做结论时可以的,但学生的结论不应是最后结论,最后结论应是教师给出的,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进一步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1)引问:既然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实际生活中物体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从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可以猜想到是空气阻力影响。

(2)猜想: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吗?

教师演示实验,验证猜想:毛钱管实验。(可考虑用电脑课件,老师同步讲解。)

(3)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猜想、观察、思考、理解、体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过程中运动快慢与质量无关。

通过毛钱管实验使学生认识:

(1)探究现象背后的实质原因必须考虑或排除外界因素干扰。

(2)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

5.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1).概念引入

引问:由于落体运动受到空气阻力影响,要想研究落体运动就必须排除空气阻力,那么,如果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物体的受力有什么特征。

学生以原有的力学基础可以很快答出:忽略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即初速度为零)开始竖直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思考,联想,答问。概念认识强调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运动,实际生活中物体受到空气阻力,但一般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6.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自由落体

(1).引问:若要研究某种运动规律,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器材?

学会回顾前面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体验,可想到:利用打点计时器采用示踪(轨迹记录)法研究。

(2)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提醒学生操作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合理利用纸带记录的.信息作初步分析:

A.轨迹——直线方向——竖直向下

B.变速——速度越来越大——比较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小组实验、操作、记录、思考、交流讨论,

(可提醒学生课前复习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重点强调任意两个相邻点(无论匀速或变速)的等时性。)

7.引导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研究运动规律的方法之一为寻找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故可以想到做s-t图象,分析推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基于本实验的特点,不容易确定起始点,故不方便准确测出s,从而给s-t图象的得出带来一定难度,这一点可在下一节课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解决。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设计说明: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2.伽利略: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

二.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三.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速度方向不变,有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7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反馈与调整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学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而展开。而“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匀变速运动,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认识层次的目的。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知识探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情况及学习方法的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处理方法,可以说理论知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 ,但是暗示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经验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体落的快这个问题既是难点也是教师应该抓住的思维碰撞的关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3、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通过学习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性质,了解研究过程与方法。

2)学习运用理想化的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4、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重点: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运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认识。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通过多媒体最大程度的呈现物理情景,应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领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课堂中所有的设计与安排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接下来我将具体谈一谈我是如何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的。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拿一张新的100元钱,如果谁能按老师的要求抓住下落的钱,老师就把钱给他。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下落物体的运动

教师说明这是个骗局,由此激发学生探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来揭示骗局的本质。

目的: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探落体运动

创设情景:让羽毛和小铁片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 重的物体落得快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得出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有关,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这个结论。

创设情景:小贴片和一团棉花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轻的物体先落地。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是空气阻力的作用。预见:没有空气会如何用牛顿管实验,把管内抽成真空时比较羽毛和铁块下落的快慢,播放:美国宇航员斯科特的月球实验。验证猜想。

讲述小故事:纪伽利略通过抽象思维加科学实验的方法才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目的:形成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问题:重锤的下落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可以近似看成

一、提出问题:重锤下落时自由落体运动,它下落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运动规律。

二、学生猜想提出假设: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制定计划应用打点计时器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与鼓励和肯定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和教师提供的仪器,设计不同的实验和验证方法:

1.如果△s=aT2为一恒量,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利用,如果s和t2成正比,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利用v=at,如果v和t成正比,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4.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比为1:3:5:(这个方案最开始普遍被学生认可,但实际操作误差是教大的)但教师开始不要点破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做实验,收集数据,老师要及时知道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五:分析与论证合作交流:并分析数据,得到结论,每个小组间交流,补充。老师给与正确的评价。

目的: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验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的突破难点问题。

四、扩展探究:

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实验方案求解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学生讨论,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s=aT2。

阅读课本,教师说明:国际上取北纬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为标准值,g=9.80665 m/s2。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 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 m/s2。

呼应开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个老师的骗局。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最后:和同学小结结束课程

在板书上的设计:

尽可能的通过板书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思路同时突出重点内容,尽量让学生在看到板书时能体会到清晰的课堂思路。

设置作业超市 (ABC)三个难度的试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同时设计一个趣味性的共同探究题目,给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钻研。

三、课堂教学反馈及调整策略;

1、这里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先开打点计时器后放手,但是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如果测量△s=aT2,那么就不涉及这个问题,而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够想到原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知道,必要时要停下来讲解或讨论。

2、计算重力加速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再做一次实验,只要采用一组学生的纸带大家分析一下即可,毕竟结果已经有学生计算出来了。

3、课堂教学由各个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尽量通过一些恰当的语言和问题灵活的串接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而非堆砌的感觉,也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的部分环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自由落体运动重难点的一点尝试和想法,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恳请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

1、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实验研究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vt= gt和h=gt2/2的公式。

(3)讲练结合式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说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板书: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②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③板书:ΔS=aT2

(2)新课导入: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通常:g=9。8m/s2或10 m/s2,方向:竖直向下。

(3)推导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 gt h=gt2/2 vt2=2gh。

(4)巩固练习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P90练习(1)(2)(3)

第四篇: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9篇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首先是:说教材:

1、分析教材:《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粤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位移、时间、速度、匀速运动、加速度等)知识后编排的。

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中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通过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将从特殊到普通,推广到探究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通过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去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为研究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是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在知识方面,学生有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2、教学目标: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方面:(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3)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然后是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实验探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

(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重点、难点: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是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实质。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应是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用实验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且是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会详细提及。

二、然后是教法、学法:

基于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在知识方面,学生有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启发主动参与、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结论,而且要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历史上有3个改变世界的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开启了人们的欲望与智慧的大门,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中。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荡在空中?它在下落过程中是怎样运动的?我们在这一节课讲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

(二)进行新课

1、录像演示:

a.石头从空中落下

b.重力使屋檐下的雨滴下落

c.树叶从树上竖直飘落

教师引问:观察并指出以上物理情景中物体相似的运动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总结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总结:画面中的物体都是从高处落到地处,这类下落的运动称为落体运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落体运动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设计说明:从生活中构建物理情景或模型,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2、关于落体运动的进一步思考

A.提出问题

落体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用观看赛跑的生活情景来说明我们研究物体运动往往首先关心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直接引入该问题)

(1)提示学生想象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落体运动(或具体举例)。

提出疑问:以经验来看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

(2)直接经验:重的物体下落快——也是历史上亚里士多德认可的观点(简介亚里士多德)。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对落体运动快慢的经验感受。设计说明:此环节将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落实在其运动的快慢上,直接问“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是为了更易进入主题

B.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

(1.观点——物体从空中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质量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2.结论

【结论1】如果把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其下落的速度应该比其中任一物体下落的速度快。

【结论2】如果把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独自下落较慢的树叶就会拖慢独自下落较快的石头,最终其下落的速度应该比石头独自下落的速度慢。

显然,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设计说明:相互矛盾的结论既是对学生头脑中错误概念的震撼,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可相互讨论,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其余倾听、思考。逻辑推理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明确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C.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用一枚硬币(一元的效果不错)、两枚和硬币大小面积相同的硬纸片、一枚粘有硬纸片的硬币、一粒小塑料球,一团棉花(质量要比小塑料球的大)来比较轻重不同或相同的物体下落快慢。

①.一枚硬币与一枚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

②.一枚硬币与一枚粘有面积相同的纸片的硬币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

③.将一枚硬纸片团成团,与另一枚大小面积相同的硬纸片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④.一粒小塑料球与一大团棉花等高同时下落,比较下落快慢。设计说明: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各个小组间巡视,收集学生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如何创设实验条件(如怎样保证等高同时释放等);启发学生注意总结实验现象中两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进行关联比较。学生准备材料:硬币、纸片。课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时并没有告知学生具体用途,学生对此充满好奇,这也从一个侧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进行实验与探究,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

结论一般有三种情况:

a.重的物体下落快;b.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相同;c.轻重相同而下落快慢不同。

考虑到如果能有与直觉经验完全相反的现象出现,学生的认识会更明确,故增加了“一粒小塑料球与一大团棉花下落快慢比较”的实验设计,体现“轻的物体可以比重的物体下落快”。

(3)分析小节

(a)选小组代表描述所观察的实验情景及小组的讨论。

(b)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结果显示出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没有必然联系。设计说明:教学的重心应放在精心准备的语言讲解上,归纳、认识、分析、发现。作出科学猜想,然后验证猜想,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强化学生对自行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解。此处由学生做结论时可以的,但学生的结论不应是最后结论,最后结论应是教师给出的,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进一步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1)引问:既然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实际生活中物体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从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可以猜想到是空气阻力影响。

(2)猜想: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吗?

教师演示实验,验证猜想:毛钱管实验。(可考虑用电脑课件,老师同步讲解。)

(3)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猜想、观察、思考、理解、体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过程中运动快慢与质量无关。

通过毛钱管实验使学生认识:

(1)探究现象背后的实质原因必须考虑或排除外界因素干扰。

(2)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

5.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1).概念引入

引问:由于落体运动受到空气阻力影响,要想研究落体运动就必须排除空气阻力,那么,如果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物体的受力有什么特征。

学生以原有的力学基础可以很快答出:忽略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即初速度为零)开始竖直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思考,联想,答问。概念认识强调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运动,实际生活中物体受到空气阻力,但一般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6.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自由落体

(1).引问:若要研究某种运动规律,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器材?

学会回顾前面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体验,可想到:利用打点计时器采用示踪(轨迹记录)法研究。

(2)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提醒学生操作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合理利用纸带记录的信息作初步分析:

A.轨迹——直线方向——竖直向下

B.变速——速度越来越大——比较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小组实验、操作、记录、思考、交流讨论,

(可提醒学生课前复习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重点强调任意两个相邻点(无论匀速或变速)的等时性。)

7.引导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研究运动规律的方法之一为寻找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故可以想到做s-t图象,分析推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基于本实验的特点,不容易确定起始点,故不方便准确测出s,从而给s-t图象的得出带来一定难度,这一点可在下一节课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解决。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设计说明: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2.伽利略: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

二.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三.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速度方向不变,有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简析

本章讲述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知识和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自由落体这一节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启下,为以后学习抛体运动(例如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二)、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

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

(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及推理归纳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

掊养学会认识事物时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物理发展史,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把握和规律的得出

二、说教法

1、关于教学方法

鉴于当前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我将采用实验启法式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可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理论推导归纳概括”的教学思路。

2、关于演示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正确观点,而实际实验时有很多实验现象符合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这些实验要做,不能回避,因为真理是不怕考验的,这样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一定要全面,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培养归纳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学法

这一节就知识本身而言很简单,学生易掌握,我觉得这一节最重要的是在对各种情况的落体运动过程表现出不同现象的研究中掌握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列举几个常见落体运动的生活实例,并介绍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和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落体运动的不同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

第二步:实验验证,观察现象

[演示1]一张纸片和一小硬币从同一高度落地,硬币先落地

说明亚里士多的观点也是有实验基础的,并非凭空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演示2]一张纸片和一张同样的纸片拧城的纸团从同一高度落地,纸团先落地

[演示3]把上面第二个实验中,纸片拧成的纸团,再与硬币做实验,发现两物基本同时下落。

说明物体重量不变或变小有时下落会变快,亚里士多德观点出现破绽,培养学生探研问题的兴趣和决心。

[演示4]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下落运动和玻璃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综上分析,定性、粗略实验有时不能说明和解决实质问题,须有精确定量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全面归纳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要全面,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并养成勤思考,好探索的习惯。

第三步: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利用打点计时器做纸带实验,让学生根据以前做过的“研究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分组定量测定,分析出落体运动的规律。

第四步: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特点:在同一地点g的值不变;通常:g=9、8m/s2或10m/s2,方向竖直向下。

第五步: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题目略)

第六步: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课外实验:

1、一个秒表、一个小球,并且知道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是9、8m/s2,用以上器材测量教学楼1—3楼的高度。

2、P48测量反应时间。

第七步:本节小结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3

课标分析:

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内容。内容标准中这节有关的条目是: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自由下落运动的理想化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分成两节来讲授。本节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下一节按照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科学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分析

有利条件: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不利条件: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根深蒂固的感性认识。

学生特点:基础比较差但有好奇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确立依据:自由落体运动概念需要学生准确掌握。而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是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设计,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

3、情感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2)渗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牛顿管、硬币、天平、小纸片、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等。

二、教学方法

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自古以来有很多人研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重大。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教科书的表达分为两节。本节课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实验过程”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比一比看谁反应快”。两个同学上讲台,同学甲用右手捏住直尺的上端,同学乙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直尺的正下方,当同学甲放开直尺后,同学乙立刻去用手指夹直尺。然后甲、乙同学互换,看谁反应快,能夹住直尺。

设计意图:①、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展开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索。

2、录像演示:

a、石头从空中落下;b、重力使屋檐下的雨滴下落;c、树叶从树上竖直飘落

提出问题:“影响下落快慢的因素”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分析问题,体会物理模型来源与生活。

3、学生自主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1)提出假设: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

(2)学生动手实验(分组):小段粉笔下落、纸片下落、纸片揉成纸团下落。

(3)让学生思考、讨论、“说一说”,“说一说”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参与,不过分看重结果。

(4)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实验(学生独立完成,本章第1节为: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然后交流、讨论得到结论:在空气阻力、摩擦力可忽略的情况下:

①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不同重量的物体加速度相同;

③加速度的大小为(学生由实验中测量的值)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操作,更有说服力。并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4、教师演示:牛顿管。在无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不同下落的快慢。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的自由下落运动升华为自由落体运动,强调物理条件的重要性

5、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提出问题: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设计意图:概念的强调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6、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纸带)。方法:Δs=aT2、V—t图像法。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约等于9、8m/s2。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师生共同提炼教学内容要点,在教学活动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

7、引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

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的反复实验表明,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学生阅读:P44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归纳及表达能力。

8、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及应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迁移到“自由落体运动”。

V=gth=gt2/2V2=2gh

9、例题分析、课堂练习

10、思考与讨论:解释如何测反应时间。设计意图:学以致用首尾呼应

板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一、概念:只受重力作用,三、重力加速度四、运动规律

从静止自由下落

1、大小V=gt

二、特点:初速度为0,加2、方向h=gt2/2

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不同纬度的变化V2=2gh

教学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提出问题,不断引发矛盾,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是司南版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章从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入手,讲述运动学的重要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科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2.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理想化方法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识别自由落体运动。

2.通过探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5.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对理论的推导普遍感到困惑;并且严重受(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前概念的影响。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难点是: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物体的下落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示实验和科学的辨析,认识自由落体的规律,通过对其研究,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法、实验观察法+合理推理+实验验证+归纳、总结的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轻、重的物体,哪个下落的快?)、引导学生思考、勤于动手,引导学生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采用:“提取旧知识——积极思维——实验探索——构建新知识——巩固深化”的学法。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提出问题(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举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可能回答: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体积小的物体下落的快等)。

2.新课教学:(大约35分钟的时间)

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的印象很深,为了克服学生的前概念,教师要创设物理情景,通过演示实验(比较硬币与纸团的下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用牛顿管实验进一步探究,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如果处于真空环境,物体就会同时落地。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提出新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规律?并引导学生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关系

推论

同时给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让学生阅读教材47页的信息窗,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同。培养学生推导能力。最后,教师让学生阅读49-51页;通过伽利略的悖论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逐步体会伽利略的“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家的探究精神。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5

1、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实验研究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vt=gt和h=gt2/2的公式。

(3)讲练结合式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说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

板书:a恒定;vt=v0+at和s=v0t+at2/2。

②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ΔS=aT2

(2)新课导入:

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

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

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

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通常:g=9、8m/s2或10m/s2,方向:竖直向下。

(3)推导

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gth=gt2/2vt2=2gh。

(4)巩固练习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6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反馈与调整三个环节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学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研究匀变速运动规律而展开。而“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匀变速运动,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认识层次的目的。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知识探究,也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情况及学习方法的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和处理方法,可以说理论知识上已经没有什么障碍 ,但是暗示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经验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体落的快这个问题既是难点也是教师应该抓住的思维碰撞的关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3、教学三维目标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通过学习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性质,了解研究过程与方法。

2)学习运用理想化的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4、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重点: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运动规律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认识。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通过多媒体最大程度的呈现物理情景,应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领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课堂中所有的设计与安排都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接下来我将具体谈一谈我是如何采用以上教学方法来实施课堂教学的。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拿一张新的100元钱,如果谁能按老师的要求抓住下落的钱,老师就把钱给他。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下落物体的运动

教师说明这是个骗局,由此激发学生探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来揭示骗局的本质。

目的: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探落体运动

创设情景:让羽毛和小铁片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 重的物体落得快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得出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有关,越重的物体下落的越快这个结论。

创设情景:小贴片和一团棉花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轻的物体先落地。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是空气阻力的作用。预见:没有空气会如何用牛顿管实验,把管内抽成真空时比较羽毛和铁块下落的快慢,播放:美国宇航员斯科特的月球实验。验证猜想。

讲述小故事:纪伽利略通过抽象思维加科学实验的方法才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目的:形成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教学打下基础。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问题:重锤的下落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可以近似看成

一、提出问题:重锤下落时自由落体运动,它下落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运动规律。

二、学生猜想提出假设: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制定计划应用打点计时器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与鼓励和肯定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和教师提供的仪器,设计不同的实验和验证方法:

1.如果△s=aT2为一恒量,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利用,如果s和t2成正比,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利用v=at,如果v和t成正比,则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4.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比为1:3:5:(这个方案最开始普遍被学生认可,但实际操作误差是教大的)但教师开始不要点破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做实验,收集数据,老师要及时知道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五:分析与论证合作交流:并分析数据,得到结论,每个小组间交流,补充。老师给与正确的评价。

目的: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验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的突破难点问题。

四、扩展探究:

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实验方案求解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学生讨论,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s=aT2。

阅读课本,教师说明:国际上取北纬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为标准值,g=9.80665 m/s2。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 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 m/s2。

呼应开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个老师的骗局。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最后:和同学小结结束课程

在板书上的设计:

尽可能的通过板书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思路同时突出重点内容,尽量让学生在看到板书时能体会到清晰的课堂思路。

设置作业超市 (ABC)三个难度的试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同时设计一个趣味性的共同探究题目,给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钻研。

三、课堂教学反馈及调整策略;

1、这里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先开打点计时器后放手,但是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如果测量△s=aT2,那么就不涉及这个问题,而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够想到原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知道,必要时要停下来讲解或讨论。

2、计算重力加速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再做一次实验,只要采用一组学生的纸带大家分析一下即可,毕竟结果已经有学生计算出来了。

3、课堂教学由各个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尽量通过一些恰当的语言和问题灵活的串接起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而非堆砌的感觉,也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关系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的部分环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自由落体运动重难点的一点尝试和想法,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恳请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7

1、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2)实验研究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vt= gt和h=gt2/2的公式。

(3)讲练结合式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4、说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5、说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样表示的?板书:a恒定;vt= v0+at和s= v0t+at2/2。 ②怎样验证一个直线运动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③板书:ΔS=aT2

(2)新课导入:提问:不同物体的下落运动,情况是否相同呢?(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演示1:纸片和金属球下落

学生:金属球先着地,纸片后着地。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问: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

演示2:纸团和棉花下落

学生:纸团先着地,棉花后着地。轻的物体下落快。

总结: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 怎样从道理上论证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阅读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演示3:纸团和金属片下落。

学生:纸团和金属片几乎同时着地。 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对的。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问题变得复杂!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

引导: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的下落软木塞、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着地。

学生: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1: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变速。

提问: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根据:ΔS=aT2 对闪光照片及数据表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结论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论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通常:g=9。8m/s2或10 m/s2,方向:竖直向下。

(3)推导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公式,提问学生回答。 vt= gt h=gt2/2 vt2=2gh。

(4)巩固练习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P90练习(1)(2)(3)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

一、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中专物理教材(高教版)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它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学要从科学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物理方法和思想的学习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懂得认知未知事物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能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实验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及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说重点和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及运动规律;重力加速度。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纸带的处理。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让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观点,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类比迁移。我安排学生分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探究出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求出自由落体加速度,在前面已经给学生介绍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和怎样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重点给学生讲解了纸带的处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并让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让体会到成功的体验。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动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但毕竟是农村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由于是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为了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在课前我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给学生介绍了怎样用打点计时器计算加速度,着重给学生讲解了纸带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讲授、实验演示、探究式教学法。人们在自然界看到的落体运动都是重的物体下降快,轻的物体下落慢。为了帮助学生消除错误观念,树立正确观念。通过纸团和纸片下落演示实验和牛顿管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下落的快慢跟物体的质量无关,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一样快。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加速度的大小为g,在此采取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分析纸带上的点迹,自己动手算出:自由落体运动确实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计算得出:加速度的大小与纸带下悬挂重物的质量无关,说明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降的速度一样。

对学生来说,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并积极思考,得出准确结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通过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自由落体加速度。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列举自由落体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演示:质量相等的纸团和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一样?

结论:下落慢是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

此时介绍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问题: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结果会如何?

演示:牛顿管实验

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情况与重力大小无关。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观察到重物下落快、慢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终于使问题真相大白,从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给学生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对实际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得出的一种理想模型(跟前面学习的匀速、匀变速运动一样。相机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忽略次要因素,凸显物理现象的本质。)

让学生动手探究重物自由落体运动,感悟运动特点。

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供相应的器材:打点计时器、重物等):分组实验、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论。

师生归纳、总结出:自由下落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分组实验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学生对自由落体的性质有深刻的印象。(这部分大约需要15分钟)

问题2: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否相同?

根据前面的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

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说明其方向。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各地重力加速度的表格,能否发现一定的规律。

结论:纬度越大的地点,重力加速度越大(原因待以后进一步学习)

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三)例题巩固:

例题:一个物体从19.6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问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简单应用,熟悉公式,巩固知识。

(四)学生练习

完成《学生工作页》

(五)巩固新课

(1)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六)布置作业

1.在练习3.5中任选两题上作业本

2.阅读教材65页《伽利略及其科学贡献》

3.课后查阅有关资料看看伽利略是用什么方法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的。

设计意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位同学都会做作业,让每位同学都有收获;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学习的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9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注意指导学生控制实验条件,减小实验误差。我准备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第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相应的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第五篇:《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注意指导学生控制实验条件,减小实验误差。我准备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第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相应的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归纳能力等。

情感目标

(1)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精神

(2)通过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

第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下载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说课稿: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说课稿: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说课稿:自由落体运动1 1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共五则范文)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范文【精选】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由落体运动》说课......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5篇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通过实事,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五篇材料)

    衡南县高级实验中学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说课稿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说课稿 一 、 说教材 本节是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七节的内容。在考试说明中是二级要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1.一个物体从 80m 高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2,求: (1)该物体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落地前的最后 1s 的初速度是多少? (3)在落地前最后 1s 内通过的高度是多少......

    自由落体运动

    课题 自由落体运动 安徽省舒城中学(231300) 吕贤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式教学设计 本文就高中物理必修本“自由落体方运动”一课谈谈教学设想,具体分三个方面。 【知识结构及教学目的要来的确定】 本节教材是作为匀变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