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与反思(六年级下册)
1、鲧禹治水(单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意志;
2、学习对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课时安排:2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种神话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全文,用二十以内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大禹继承父志,历尽千辛万苦,制服洪水。)
2、朗读全文,分别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A:学生自由读,老师单独指导、纠正;
B:指名读,集体评论,指导;
C:小组读,推选一人参加班级的朗读比赛。
三、细读课文:
1、仔细读课文,看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鲧因同情人类的悲惨遭遇,盗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发现后将其处死,治水失败。(1------4自然段)
B:大禹产自鲧腹,继承父志,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制服洪水。(5-------10自然段)
(文章还可以又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学生自读全文: A:给全文做批注:
a: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语音语义障碍;b:对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并用铅笔写在课文的旁边,c:关键词的作用进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或记下问题,以便质疑;
B:小组交流批注,能交流解决的就交流解决,不能交流解决的就集中起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是进行解决;
四、交流讨论
1、学生推选各小组的代表汇报讲解本组的收获,并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回答各小组代表的质疑问难,不会或有争议的,老师进行引导;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复述;
二、赏析人物形象:
天帝:毫不理会、大发雷霆、杀、夺-----冷漠无情 鲧:探听、请、偷-----善良,富有同情心,为民而舍身 大禹:走遍、摸清、决定(引洪入海)---准备充分 亲自、率领----身先士卒
汗流浃背、磨出血泡、三过家门而不入-----坚忍不拔,公而忘私
三、重点语句赏析:
1、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这一句的内涵很深,不能简单的把它看作是交代大禹的出生。首先,“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其实暗含鲧壮志未酬,死不瞑目的语义;其次,大禹产自鲧腹,暗含大禹直接继承了鲧的精神和壮志,是失败英雄的事业的延续;最后,大禹裂鲧腹而出,寄寓大禹虽继承鲧的遗志,但却以 一种“破”的形象出现,破去鲧以一人之力,宝物之功救民的个人英雄形象,破去最终失败身死的结局,立大禹帅“成千上万的人”,齐心协力挖渠开山的人类英雄形象,立历尽艰险挑战自然,壮志得酬的美满结局。
2、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制服了洪水。
四、对比手法探讨:
1、文中有哪些人物?(天帝、鲧、大禹、人类、神鸟、神龟、神龙)
2、文中可以形成几组对比?(天帝-----鲧天帝----大禹鲧----大禹)
3、文中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4、对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反衬、衬托大禹的形象)
五:学生整体朗读全文,感受贯穿全文的那股挑战自然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板书设计:
1、鲧禹治水
天神鲧 同情 遭遇 大禹继承父志 制服 洪水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意志;学习对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教学中,我能通过引导学生注重理解:
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鲧禹共同的精神:为民造福、无私奉献。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
2.大卫(单一课)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卫的表现,体会大卫的品质。(3)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以读为主,展开想象,理解故事内容。
2、难点:抓住细节,品析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3、关键:体会文中刻画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相关语句。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二、提纲导路,自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桌交流在读和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跋涉机轴铠甲赋税吓唬仓皇气势汹汹万夫不当
4、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5、圈出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读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1)指名读。
(2)评议正音,全班齐读。
(3)提出识记或书写难点,教师重点强调。“卵”左右结构,左右部分大小较一致,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笔顺,而左右部分中间的点画不能丢。(4)指名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及时评议,纠错正音。
2、理解、交流词语的意思。
跋涉 机轴 铠甲 赋税 吓唬 仓皇 万夫不当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动手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非利士人的军队攻打以色列,巨人歌利亚在军营外叫阵,但以色列没有人敢去应战。(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大卫征得扫罗王的同意后,出去和歌利亚交战,并用弹弓射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军队打败了非利士人。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扫罗王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几年后大卫还当上了以色列国王。(故事的结果)
四、初谈人物形象,鼓励深入探究
1、教师指名反馈: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有:大卫、歌利亚、扫罗王,其中大卫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自由交流三个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学生根据阅读自由抒发自己的认识与感受,教师适时并适当加以归纳、总结)(1)大卫:聪明机智、正直勇敢、不畏强敌、射技高超。(2)歌利亚:狂妄自大、气焰嚣张、有勇无谋。(3)扫罗王:关心子民、讲求诚信。
3、教师引导: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质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描写三个人物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4、学生合作学习,按照要求深入探究。
(在感知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畅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在一吐为快之后,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合作探究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层层深人,学有层次,也学得自主)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中三个人物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的表现,深入体会大卫的精神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与“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练习。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组织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故事中的三人物,其中你们最喜欢的是谁?
3、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谈谈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听写词语,巩固生字新词,并加以检测;提出问题,直奔中心,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二、品读细节,了解人物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大卫的相关语句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此说明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
2、四人以小组,在组内展开介绍、交流。
3、指明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重点语句,引导深入体会)
(1)“在耶路撒冷南边伯利恒的一个山坡上,坐着一位少年,脸颊透红,两膝间夹着一把琴。他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手指在琴弦上熟练的跳动着。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了山坡,流进草地,优美动听得歌声在原野上飘荡„„身边,一群羊正在低头吃草。”①“脸颊透红”:通过对大卫的外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卫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少年。
②“他一边弹琴一边唱歌”:通过对大卫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卫是一个快乐无忧、多才多艺的少年。
③理解比喻句:“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 a、分析: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流动的溪水有什么特点?
b、想象:大卫弹奏出的琴声,有如溪水清脆甜美、轻快悠扬,从他的指尖传出,并随着风儿四处飘荡。c、体会:想象大卫弹琴技艺的高超。
④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⑤理解比喻句:“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图画!” a、分析:联系上文,说说“这一切”值得是什么。
b、想象:一位脸颊透红的少年独坐山坡:两膝夹琴自得其乐地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清脆悦耳的琴声在流淌,优美动听的歌声在飘荡;身边的羊群正低头吃草,默默的欣赏,也许是深深的陶醉了。这一切多么和谐美好,犹如图画一般。
c、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第2段,要求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d、领悟写法: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对大卫在山坡上弹琴唱歌这一画面的生动描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既刻画了大卫健康可爱、多才多艺的美好形象,又制造了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2)“大卫说:“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我放羊的时候,经常有狮子和熊来偷袭,想吃我的羊。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我就抓住它们,把它们摔死。让我去吧,大王!” ①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主要写大卫用自己的放羊经历证明自己的实力,说服扫罗王让他出去和歌利亚交战)
②“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小小年纪却反过来安慰扫罗王,消除扫罗王的担忧,让我们感受到大卫的聪明乖巧。
③“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我就抓住他们,把它们摔死。”小小年纪的大卫面对凶猛的狮子与熊,能如此冷静沉着的应对,不仅让我们感到他的机智勇敢,也充分证明了他力气之大,且不畏强敌。
④“让我去吧,大王!”一个“!”让我们体会到了大卫请求出去和歌利亚交战的诚恳与迫切,因为这关系到所有以色列人的荣辱成败,大卫是一个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少年。
⑤联系上文,深入理解:大卫请求出去交战,然而这一次。他所面对的不是狮子和熊,而是一个怎样的歌利亚呢?
a.“大卫走到军营门口,只见一个巨人正在军营门外气势汹汹地大声叫骂。”——这是一个气焰嚣张的歌利亚(动作描写)
b.“那人身材高大,头戴笨重的铜盔,身穿厚厚的铠甲,腿上包着铜护膝,肩上扛着铜制长枪,枪杆有织布机的机轴那么粗。”——这是一个高大威猛的歌利亚。(外貌描写)
c.“他力大无穷,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是非力士人中一个有名的武士。”——这是一个能力非凡的歌利亚。
d.“他的声音如同从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歌利亚。
⑥教师小结:面对着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闻声就令人心惊胆战的巨人歌利亚,年级小小的大卫竟然毫不畏惧,恳切地请求并极力地说服扫罗王让他出去和歌利亚交战,这是何等的勇气,他的英勇无畏的精神终于感动了扫罗王并说服了扫罗王。⑦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⑧体会写法:作者抓住大卫的语言,表现了大卫的英勇无畏。
(3)“歌利亚一步一步向大卫走来,大卫也一步一步迎了上去,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突然,大卫飞快地拿出弹弓和鹅卵石,迅速瞄准,只听见嘭的声,鹅卵石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歌利亚哇地惨叫一声,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死了。”
①“迎”字表现了大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②“飞快地拿出”“迅速瞄准”表现了大卫抓住时机,反映迅速,十分沉着机智。
③“嘭的一声”“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表现了大卫力量之大,射击之准,给了歌利亚致命的一击。④教师小结:大卫不等歌利亚出手,仅用弹弓与鹅卵石就将其打死在地,他的反映之快,力量之大,射技之高真令人叫绝,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⑤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0自然段。
⑥体会写法:作者抓住大卫的动作,表现了大卫临危不惧、随机应战、十分沉着机智。
三、课堂小结,朗读背诵 学生独立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加以背诵。
四、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继续阅读其他的圣经故事。
3、摘抄文中的三个比喻句。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板书设计
2大卫
送东西听巨人叫阵
求扫罗王要去交战热爱祖国
大卫做好准备走出营门聪明机智
抓住时机射死巨人英勇无畏
获得奖赏当上国王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武艺超群、狂妄嚣张的巨人歌利亚最终那个倒在了一位少年的弹弓下,这个聪明机智、英勇无畏是少年大卫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以色列人的命运。这个动人是故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智慧与勇气的无穷力量。
3.夸父逐日(单一课)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3、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1、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2、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动画,学生根据画面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复述故事。
3、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二、整体感悟(品读神话)
1、师配乐朗读。
2、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竞跑,赛跑。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3、展示朗读,学生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兴趣。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4、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三、问题探讨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5(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四、拓展训练激活思维
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五、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六、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3、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与日逐走——有宏大志向
勇于探索 渴,饮于河、渭
北饮大泽 斗争精神 夸父精神 道渴而死
弃杖,化为邓林—— 奉献精神 古代人民—— 探索自然 征服自然
教学后记
课结束了,留下了许多思考,从课堂的整体来说,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很好的进行思考,但是这节课称不上精品,原因很简单,有好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要是能把一些细节处理好,我想这节课应该能更上一层楼。
本节课我能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教学突破重难点。
4.※天上偷来的火种(单一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2.依据文章的表达顺序,讲述这个故事。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知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火。能说出火的用处吗?
2.可以这样说,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文明的象征。在我们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在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背着天神宙斯,把火从天上偷下来带给人间的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偷来的火种》。(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能在3分钟内读完全文,并能说出大意。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点抽查、集体校正)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火是怎样来到人间的?火为人类带了什么?为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勾画、圈点、旁批,画出疑问或感兴趣的内容)
三、精读课文
1.交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穿插分段、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的训练,并注意方法的引领。)2.交流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体会普罗米修斯勇敢、奉献的精神。)
3.质疑问难,生生、师生互动释疑。
四、研读课文
1.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依据,相机利用课文插图。)2.火神和大力神有哪些认识和看法?(在课文中找理由)3.课文中哪个场景或细节给你印象最深,联系全文说说感受。
五、拓展延伸
1.把故事讲给父母或邻居伙伴听。(抓住梗概,不改变原意,可补充情节和细节)2.阅读几篇神话故事,制作读书卡片,与同学交换阅读卡片。板书设计:
4.※天上偷来的火种
求火——偷火——受罚——获救 教学后记:
一堂课是一次就文本的解读
一堂课是一次与学生的对话
一堂课是一次对自我的认识
我要做的是:认真。
5.※《女娲造人》(单一课)
教学要求
(1)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加以理解并积累。(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3)阅读课文有所感受,并相互交流。(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读懂内容,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
2、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3、关键:自学为主,自读自悟,整体把握,品析细节。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教师导言: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那么,看了“女娲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
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根据旧课内容引出课题,在初步认识人物之后组织对课题进行质疑,如此环环连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与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目的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3)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2)提出文巾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景象。
神通广大:指本领特别高明,有着无所不能的力量。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充满勃勃生机。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3)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①女娲为什么造人?(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么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三个句子,了解女娲造人的原因)②女娲是怎样造人的?(结合学生的介绍,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14、17自然段内容,了解女蜗造人的过程)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了解女娲所造之人的特点)(4)动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4自然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第二部分(第5~17自然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过程。其中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5~13自然段):写女娲用黄泥揉捏成人。
第二层(第14~15自然段):写女娲用枯藤搅泥浆挥洒成人。第三层(第16~17自然段):写女娲将人分为男女,自创后代。(5)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解答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中故事的情节,理清文章的条理,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相关段落内容,加强理解与巩固)
三、畅谈感受.体会写法
1、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序交流)(1)对女娲的认识——聪明仁爱、富有智慧。(2)对写法的体会——想象丰富,刻画细致。
①全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以现实为基础,又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热情,以及对人——这一聪明美丽的生物的自我赞叹。
②文中通过对女娲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
③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自然的语言、神奇丰富的想象,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2、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段落或语句。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或阅读的有关女娲的其他故事,进一步认识女娲,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板书设计
5*女娲造人
用黄泥掺和水揉捏成人
用枯藤搅泥浆挥洒成人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把人分为男女创造后代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中,我能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加以理解并积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阅读课文有所感受,并相互交流。
百花园一(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隔音符号,了解他的作用。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表达的效果。
3、交流阅读本单元后的感受,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
4、阅读短文《仓颉造字》,了解仓颉造字的前因后果。
5、背诵积累古诗《春夜喜雨》。
6、口语交际:演讲自己喜欢的神话、传说故事。
7、习作:编写科幻故事。教学重难点
1、对比体会,感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2、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大胆创作;
3、积极参与课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汉语拼音
1、学生认读题中的上下两行音节。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懂得隔音符号的用法。
二、词语辨析
1、学生自由认读句子,思考括号内的问题。
2、小子交流各自的理解。
3、理解句子中的带点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拓展与交流
1、指名大、读本体中的交流提示。
2、明确本次交流的内容,畅谈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感受,体会神话传说中的大胆和丰富想象。
3、学生阅读题中学习小伙伴的发言,加以借鉴,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四、阅读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
2、集中讨论:为什么说仓颉造字是一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事?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发表自己的想法。
五、积少成多
1、学生自由读古诗《春夜喜雨》
2、指名读古诗,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展开想象,读懂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默写古诗;向别人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自由介绍,激趣导入
二、认读建议,明确要求
1、学生认读文中的活动建议。
2、指名说说这次演讲的活动要求
三、组织学生演讲
1、学生根据活动建议,独立准备演讲内容
2、四人小组,准备组内交流。
四、认真评价
1、按要求进行评价
2、小组合作,在评议、修正的基础上,派代表进行班级演讲。
3、集体评议,推选出本次演讲活动的最佳个人与最佳小组。
五、课堂小结
这些生动的童话、传说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故事中丰富而神奇的想象总是将我们深深吸引,从中我们收获了智慧,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六、布置作业
与父母交流各自喜欢的神话、传说。
第三、四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教师导言
2、板书习作内容:编写科幻故事。
3、认识什么是科幻故事
二、交流阅读经历,明确写作对象
1、教师导言
2、学生认真回忆,自由发言
3、教学小结
4、指名反馈,介绍各自的习作对象(1)“克隆”猴子变魔术(2)电子猫在网上逮老鼠。(3)与外星人一块儿遨游太空(4)孙悟空大战沙魔王(5)猿猴星球历险记
三、抓住重点讨论,独立创作故事。
1、认真阅读文中习作要求
2、小组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学会如何写好科幻故事。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
四、选取典型习作,全班展示评议。
在学生中选取一部分写的有特色的文章,给同学们作展示。让同学们互相评议。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科学需要想象,文学需要想象。想想有多大的天地,想象作文就有多大的天地。六.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后记:
在本百花园的教学中,能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且能突破难点。特别是在知道学生认识神话的教学中,讲得较细、较深入。
还需认真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讲,学生互议,找出优缺点。
6.商鞅南门立木(单一课)教学要求:
1、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生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提出有疑问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5、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次默读课文。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分段,试着概括段意。
4、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2~14):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第三部分(15):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文本。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立木取信)
3、怎么理解“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师生共同深入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细读品析,深入理解。
1、话题一: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哪些困难呢?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适时简介贵族及百姓各自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秦孝公虽是一国之君,权力无边,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想做什么都也难以实现。
2、话题二: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用“”在文中画出,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3、话题三:同学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发表观点。大家可以从“立木取信”这件事的作用及意义上加以分析。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体会。
三、课堂小结
1、再来说一说你对商鞅的认识。
2、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迁廷树立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任何一个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何其重要啊!
3、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对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实际写一小段话。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2、小练笔。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 受权变法。南门立木取信
“南门立木”影响 作用。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中我能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7.狄仁杰公正护法(单一课)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积累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编演课本剧。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上怎样公正护法的。
2、难点:读懂文中所讲述的三个事件,抓住狄仁杰的言行,体会其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美好品质。
3、关键: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抓住关键,深入品析。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教师导言:商鞅南门立木,想方设法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目的就是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一个国家要稳定要强大,不仅需要老百姓自觉守法,更需要执法者公正地执法、护法。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是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
2、板书课题:狄仁杰公正护法。
3、理解课题,初步认识人物。(1)狄仁杰。
他是唐朝的一代名相,也是一位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政治家。公元676年,狄仁杰被任命为大理寺负责人,主持审判当朝的各种案件,他明察善断,循律准确,公正执法、护法,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的大法官。后位居宰相,辅囯安邦,深为武则天倚重。他病故后,武则天悲声叹息,宣布废朝三日,以示衰悼。
2、公正护法。
即公平正直地维护当时的法律制度,保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教师小结导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代名相公正护法的感人故事。
(利用《商鞅南门立木》这篇课文与本课之间一些内在的联系引出课题,并通过认识人物,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并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学课文。
(1)自由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思考:文中讲述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几个故事,练习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4)动手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学生先独立自学课文,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3、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出示文中生字新词,认读并理解。①指名认读,纠正错误。
②教师重点强调:执法不阿(ē)、包庇(bì)、哀悼(dào)。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解疑。
④教师出示文中的四字词语,全班齐读,加以识记、积累。(2)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说说课文讲述了狄仁杰公正护法的几个故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①(第3自然段):犯颜直谏保将军。②(第4自然段):刚正不阿惩罪人。③(第5自然段):明察善断护无辜。(4)分段反馈,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狄仁杰执法不阿,断案如神。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具体讲述狄仁杰公正护法的三个故事。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简介狄仁杰位居宰相,深为武则天倚重。(5)了解文章的结构:说说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安排各部分的内容的。(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人物、描述事件的)
(这篇文章中用词准确而生动,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因而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了较多的词语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义,为读懂课文内容打基础。另外,组织学生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并清晰地感知了全文主要内容)
三、品析细节,体会护法之公正
1、教师提出中心话题:狄仁杰身为大理寺的负责人,是怎样公正护法的呢?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围绕狄仁杰如何公正护法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3、小组交流,互相评议、补充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1)犯颜直谏保将军。
①了解狄仁杰如何犯颜直谏保将军的。
a.上书皇帝,按律令应该免去权善才的职位。b.坚持说此人罪不当死。
c.依然据法力争,刑法不能没常规,不能陷陛下于无道 ②体会狄仁杰刚正廉明,循律准确。
13(面对勃然大怒,板脸生气的唐高宗,狄仁杰没有执行唐高宗要立即处死权善才的命令,而是不顾个人安危,为权善才据法力争,势必按刑法中的规定来审判,最终说服唐高宗,免去权善才的死罪)③讨论:狄仁杰如此不顾个人安危,犯颜直谏是为了什么? a.学生自由发言。
b.教师引导理解狄仁杰据法力争时说的话。
“哪有所犯的并非死罪,就下令判处死刑的呢: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体会狄仁杰循律准确、公正护法。
④学生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2)总结学法,放手交流。
①师生回忆刚才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了解狄仁杰的言行——体会其如何公正护法——感悟其美好品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②学生根据学法中的方法步骤,围绕课文第4、5自然段内容自主交流,畅所欲言。
a.刚正不阿惩罚罪人。b.明察善断护无辜。
(4)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反馈交流。
①“他到任第一年,便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
a.抓住“第一年”“大量”“一万七千多人”,体会狄仁杰断案神速,效率极高。
b.抓住“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体会狄仁杰明察善断,循律准确,公正护法,深得民心。c.教师小结:难怪狄仁杰会一时声名鹊起,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的大法官。d.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②“于是,他们来到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到了流放地后,大家又集资立碑,颂扬狄仁杰的功德。”
a.抓住“痛哭”“集资立碑”,体会狄仁杰因公正执法、护法,关爱无辜百姓,而深受老百姓的敬重与爱戴。b.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狄仁杰身为一名大法官,明察善断、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在他公正护法的行为背后,我们体会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体会到了他那正直而伟大的心灵。难怪他会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的大法官;难怪人们会集资立碑颂扬他的功德;难怪他能成为一代名相,深得武则天的倚重,武则天会悲声叹气,废朝三日以示暗道。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小组分工合作,根据课文第3、4自然段的内容,布置编、演课本剧的任务。(1)由组长组织,展开讨论。
(2)推选代表,在班级反馈小组活动的计划。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向家人讲述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
3、合作编写小剧本,并进行排练。板书设计
7*狄仁杰公正护法
犯颜直谏保将军
刚正不阿惩罪人(直接描写)
明察善断护无辜
断案如神的大法官(深得民心)
(间接描写)
辅国安邦的一代名相(深得君心)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中,我能通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上怎样公正护法的,读懂文中所讲述的三个事件,抓住狄仁杰的言行,体会其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美好品质,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抓住关键,深入品析。
8.出色的老师(单一课)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小结学法:读一篇文章应该从题目开始,从课题中读出意思,发现问题,设定目标,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1-2遍,画出生字、新词,自主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2)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组内合作。(3)小组讨论: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4)默读课文,用几个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学生分组学习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区别:揣——端——湍——踹昧——味屉——届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①先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概括。起因:我丢失了心爱的电子手表。
经过:一位黑人学生拾金不昧把手表还给我,却又告发我不守校规使我受到重罚。
结果:收罚金老太太的一席话使及其困惑的我翻然醒悟,认识到黑人学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②再引导学生用三个词概括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a.教师追问: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电子手表,丢失了可以再买,作者却为什么如此伤心呢? b.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发表意见,体会这块手表对我的意义。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2)“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①“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用一个成语说叫——喜极而泣。我此刻的心情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②了解高兴的原因:黑人学生拾金不昧,使我的手表失而复得。③带着欣喜之情再读这句话,再次体会我对手表的珍爱。
(3)“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体会反问句式表达的我遇见黑大哥时惊喜与激动的心情。
(4)“我用一种及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①理解“及其困惑”。讨论:心存感激的我为什么会用及其困惑的眼光来看那位黑人同学呢? ②理解“真不仗义”。假如你是作者,你认为黑大哥应该怎样做才算仗义?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体会我困惑与抱怨的心情。(5)“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校园管理处缴纳罚金。” ①理解“愤愤不平”:十分生气,觉得不公平。
②讨论:“生气”是因为什么?“觉得不公平”又是因为什么?
(6)“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①理解“翻然醒悟”。
②出示老人的话,用心朗读,体会话中之意。
a.祝贺我的手表失而复得,那是因为黑人学生拾金不昧。
b.遗憾不能帮我减免罚金,那是因为我弄脏教学楼墙壁,违犯了校规,必须受罚。c.夸赞黑人学生用这种方式教育我,做得对,做得好。③听了老人的一席话,我翻然醒悟,悟到了什么?
④再次讨论,深入理解:为什么黑人学生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⑤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时候遵守规则都是一种素养,它比所有的财富都要宝贵。读了《出色的老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拓展阅读《美丽的规则》,继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板书设计
8出色的老师
丢表→得表受罚→翻然醒悟
伤心→高兴、感激、困惑、愤愤不平→翻然醒悟
遵守公德维护校规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中,我能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
9.美丽的规则(单一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2、帮助学生认识一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教学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路上堵车的情形,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在《美丽的规则》一课中作者乘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菲律普岛看企鹅的路上看到什么情形呢?(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句子。(生字画“----”,句子画“﹏”)
2、指名交流。
3、再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组织小组交流。
三、自读感悟,体会内涵。
1、分小组读课文,边读边想:(课件出示问题点)
(1)、“我们”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的路上最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
(2)、在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对面出现什么?后来,“我们”看到了什么场景?有什么感受?(3)、为什么说“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看到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4)、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主题。
4、小结。
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作者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规则之美、人性之美。这里的“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指最美丽的这种“失衡”的图景,也指创造这种美景的人们自觉遵守规则的道德美。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从课外书籍中搜集“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的实例。
五、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美丽的规则”的含义。
2、在课文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读读写写。板书设计: 9.美丽的规则
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落实教学任务的:
一、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预习的能力。课前我布置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查找生活中有关行车规则的法规及人们是怎样遵守规则的现状,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从上课的交流情况看,学生们还是积极的搜集了,同时我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人们不遵守行车规则人而带来的事故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把课文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作比较,初步感受澳大利亚人的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二、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篇课文事略读课文,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课文中不懂得地方,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问题上:(1)、“我们”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的路上最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2)、在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对面出现什么?后来,“我们”看到了什么场景?有什么感受?(3)、为什么说“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看到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问题来自于学生,最终还要回到学生中,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批注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最后在班内交流。
百花园二(综合课)教学目的要求
1、根据具体的意思或特定的语境,练习正确运用成语。
2、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人物,并阅读一则读书记,畅谈自己的想法。
3、阅读短文《女儿要投诉》,交流对文中这位小学生投诉行为的看法。
4、积累与遵守规则有关的对联。
5、口语交际,以“维权守法小卫士”为主题,交流身边的维权守法的故事,以及自己面对这些事件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1、正确使用成语,积极参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
2、联系生活实际,讲述有关规则的故事,如实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成语的运用
1、自由回忆本单元课文中所积累的成语。
2、独立动笔完成文中的两道成语练习。
3、教师巡回检查,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引导正确运用成语。
5、学生齐读句子,再次体会成语在句中所表达的意思。
6、教师小结。
二、拓展与交流
1、自由认读课文中的提示,明确本次拓展与交流的内容。
2、组织交流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3、组织阅读宁宁同学的读书日记,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
三、阅读平台
1、学生自由度短文《女儿要投诉》
2、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或读不懂得语句,全班交流解疑。
3、说说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阅读短文后,你对这位小学生投诉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5、教师小结。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积少成多
1、自由认读短文中六副对联,要求读准、读通。
2、开火车朗读对联,一人读一副。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对易错指出,反复练读几次。
4、说说着六副对联在内容上有何特点?
5、有自己的话说说对对联的理解。
6、再读对联。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抄写本单元的成语
2、背诵六副对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接替,导入新课
二、认读提示,明确要求。
三、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1、自主回忆身边所发生的与维权守法相关的事件,独立准备交流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讲述---倾听---评价”三个程序,展开介绍、交流。
3、教师巡视,了解小组的交流情况,并适时提供帮助。
4、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针对所苏的事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5、集体讨论:面对着这些违反法律法规、侵害他人权益的事件,我怎样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夏,做一个“维权守法小卫士”呢?
四、课堂小结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的。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五、作业:将口语交际课上的同学们讲述的典型事件与大家交流。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确定内容,掌握要点。
1、学生自由认读题中的提示。
2、指名反馈本次习作的内容与要点。
三、布局谋篇,从说到写。
1、确定要写作的事件。
(1)联系上节课口语交际时所介绍的事件,加以择取。(2)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积极回忆,从自己的所见
2、指名反馈。
3、集体评议,判断所确定的写作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4、动笔列出写作提纲,理清写作思路。
5、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展示,品析交流,指导修改。
五、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在教学本百花园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的意思或特定的语境,练习正确运用成语。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人物,并阅读一则读书记,畅谈自己的想法。阅读短文《女儿要投诉》,交流对文中这位小学生投诉行为的看法。在教学口语交际中,以“维权守法小卫士”为主题,交流身边的维权守法的故事,以及自己面对这些事件的感受。
10.两小儿辩日(单一课)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时数:课1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解读课题。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1)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2)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2)复述故事。
19(3)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4)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5)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6)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2)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四、联系实际,理解题旨。1.解开“辩日”之谜。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1.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
(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2)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个性化”的情体验。
2.漫谈体会。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2.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近(大)远(小)一儿 远(凉)近(热)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中,我能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1.※飞天梦圆(单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的航天工程,举办手抄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炎黄子孙为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与探索科学的热情。
6、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2.难点:了解炎黄子孙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你所取得的成就,从中体会他们执着追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许多美丽的传说,鲧禹治水、夸父逐日、女娲造人,还有“嫦娥奔月”,这个传说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飞上天空的美好愿望。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不懈地努力,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03年10月1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吧。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2、板书课题,齐读 飞天梦圆
二、自读自悟
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课文: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在圆梦的每一步里,你体会到什么?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句子表达出来的?(划一划,写一写)
三、研读汇报
用谈体会或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1.明朝万户为勇于实践,为梦想献身。
2.品读第6自然段:“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体会了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定一步。
3.品读第7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品味出航天人的顽强拼搏精神。
4.品读第13自然段:欣赏描绘载着飞航的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的句子。体会航天人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5.感悟描绘航天员成功地安全返回祖国,祖国人民激动兴奋的句子,激发了人们的自豪感。
四、小结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五、积累好词佳句
1.学习体会作者用好词佳句来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
六、拓展启迪
1.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2.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习科学家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七、作业设计
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手抄报。
八、板书设计
做梦:飞离地球
古人勇于实践
圆梦:默默奉献
新中国锲而不舍
梦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中,我能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的航天工程,举办手抄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炎黄子孙为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与探索科学的热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12.种瓜得豆(单一课)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7、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会编写阅读提纲。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莫非是写错了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2.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3.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4.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6.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7.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①提出问题。
②介绍基因的作用。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①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②转基因在医学上的应用。
(用转基因猪的心脏为人体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四、课堂小结
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布置作业
1.读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3.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打比方)
3,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如“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从课文中再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5.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7.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8.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9.把你觉得描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来读给大家听。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进行修改。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如果你是一位掌握了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家,你会运用这项技术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种瓜得豆
基因 动植物
“发号施令” “ 大管家”(搬)(创造)
转基因技术 一种生物的“大管家” → 另一种生物 → 新生物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我通过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单一课)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四个会认字和“惰、稚、疚、液”四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印度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教学难点: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予人们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的句子。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多媒体课件:浩瀚的大海、蔚蓝的海水
2、谈感受。
3、启发提问,引起思考。
海水是蓝色的,这已是一个常识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自学生字、词语。
3、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理清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儿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他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第二部分:(9——13自然段)拉曼对自己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回国后立即着手研究,研究出海水呈现蓝色是因为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从而发现了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第三部分:(14自然段)男孩儿的故事给人们的提醒。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设问题:
(1)地中海、亚欧大陆、非洲大陆。(2)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3)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作业设计:
搜集资料,了解中外科学家因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地中海、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的大概位置。)
4、从对话中初步感知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儿?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找出相关句子。
2、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引导学生分两步理解)
(1)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①齐读第10、11、12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句体会拉曼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a、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疑惑——愧疚——研究)
b、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指导品读,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你认为拉曼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①“好奇心”的作用。
②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方法,不迷信权威、不自以为是,不断探索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找出来,反复品读。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理解“已知”的“未知”。
(好奇心;不迷信权威、不断探索的精神)(2)交流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列举中外科学家因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进一步体会科学发明需要好奇心的道理。
2、用日常生活实例,说明好奇心的培养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3、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作业设计:
搜集相关格言、警句及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到采集本上。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从他们的事迹中受到教育。阅读本文后,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男孩的问号 → 诺贝尔物理学奖 “已知”中追求“未知” 好奇心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根据议论性散文的特点,紧扣“好奇心”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中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研读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受拉曼的心路,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14.※童年的发现(单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三.作业:熟读这篇课文。板书设计:
14*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教学后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大胆质疑,反复读书,带领学生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作者“发现”的历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我觉得是自己没有处理好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关系。作为这样的课,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领悟到什么程度?这里给我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在分组读议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讨论更深入?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呢?这就是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放”的度?
百花园三(综合课)
目的要求:
1、理解并运用表达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体会并交流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科学精神的方法。
3、阅读短文《奇想与发明》,了解发明,获得启示。
4、积累有关科学探索的名人名言。
5、语文大课堂:小产品,大推介。
6、习作:我的一次科学尝试。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课文基础知识,受到科学的熏陶与教育。
难点: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真是继续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句子与关联词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说说句中的带点词语的作用。
3、齐读句子,进一步从语感上强化认识关联词的用法。
4、联系运用“因为”与“因此”来写句子。
二、拓展与交流
1、认真读提示,明确本次拓展与交流的内容。
2、分角色朗读宁宁与丫丫的对话,学会借鉴与模仿。
3、自主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围绕“如何表达科学精神”这一话题,畅所欲言。
三、阅读平台
1、学生按要求认真默读短文。
2、交流反馈。
(1)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理解。
(2)短文分别介绍了三种发明,发明者都是偶然间因为自己的孩子而产生奇想,经过探索研究
(3)得到的启示:生活中处处都发明创造的契机,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大胆想象,敢于实践。
四、积少成多
1、自由认读文中的四句名人名言。
2、说说这四句名言都是有关什么内容。
3、指名读名言,谈谈自己对名言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奇妙的世界能引发我们无穷的想象,细心的观察与深入的思考,将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用敏感的人对待生活,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待世界,让好奇心牵引者你走上科学探索的美好旅程。
六、作业
七、背诵并默写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介绍交流,导入新课
二、活动策划
1、选举产生“小产品.大推介”筹备工作小组,精心策划举行产品推介会的时间、地点、场地布置和议程安排。
2、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本组同学的一两件特色鲜明或富有创意的创意按产品,准备向全推介。
3、各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抓住小产品的特点或创意向别人推介,并分工为小产品撰写一份说明书(或介绍词)、广告词。
4、小组同学互相合作,补充或修改介绍方法,并确定最佳推介方案。
三、介绍交流
1、每个小组选出一两名代表,在全班推介本组的小产品。
2、其他同学认真听代表的介绍,可以扮演顾客,对产品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建议。还可以对本组代表的推介进行补充,也可以帮助代表回答“顾客”的质疑。
四、课堂小结
1、全班评议,评选出优秀推荐小组和优秀推销员,还可以评选出最佳说明、最佳广告词、最佳顾客。
2、教师小结:动手实践,发明创造,大力推荐、分享成果、体验成功,今天的我们不仅是一个小小发明家,还是一个能说会道的推销员。
五、作业
为自己的小制作或小发明设计说明书与广告词。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二、认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习作提示,弄清本次系做的内容与要点。
2、指名反馈
(1)习作内容:自己的一次科学小实验,一个小制作或一个小窍门,无论是成功的或失败的尝试,都可以八它记叙下来。(2)习作要点.a确定要写的内容.b确定按什么顺序写
.c写完后跟同学讨论,根据要求修改作文。
三、编列提纲,先说后写
1、学生根据习作内容记要点,列出写作提纲
2、选取有代表性的写作提纲,集体点评,肯定有点,提出不足。
3、独立修改写作提纲
4、动笔按所列提纲认真写作
四、作品展示,集体评析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应多注意写作顺序,做到有条理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认真修改习作并抄写。教学后记:
在本百花园的教学中,我能做到:指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表达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体会并交流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科学精神的方法。阅读短文《奇想与发明》,了解发明,获得启示。积累有关科学探索的名人名言。在教学“语文大课堂:小产品,大推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到动手实践,发明创造,大力推荐、分享成果、体验成功。在教学生写作文时,做到注意写作顺序,做到有条理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5、古诗三首(单一课)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2、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客舍尽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悒(yì)湿润。
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进”。
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三、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你来给大家背一背。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出课题。
1.课前带孩子们去观察草,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
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原,草原,原野。
岁:年。枯:枯萎,干枯。
尽:完。野火:荒山野岭燃烧起来的火
生:生长。
荣:茂盛。4.解释诗句
原野上长满了野草,野草每年从深秋到冬季要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的生长一次。冬天草枯萎的时候,虽然野火可以把它的茎叶烧掉,但它的根仍旧埋在泥土里,所以春风一吹,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5.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2.班内交流。
六、板书设计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呢?今天,我们所要去的也是中国的旅游名胜——黄鹤楼。上节课已经让大家去搜集关于黄鹤楼的资料了,有谁能来展示一下?(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2.你们搜集到的资料真丰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黄鹤楼的魅力。老师这里也有关于黄鹤楼景致描写的千古绝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么?(课件显示《黄鹤楼》,请一名学生朗读一下)
3.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登黄鹤楼追寻古人足迹,古人却已经乘鹤归去。面对着黄鹤楼的景色,作者只能留下深深的惆怅和惋惜,更因为他游历在外的状况,使得作者心中不由的涌上了一丝淡淡的乡愁。
4.正是因为有了这首被后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课件显示)的《黄鹤楼》,才会令后来者面对黄鹤楼的美景却无从下笔,徒呼无奈。即使是李白也只能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课件显示)。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但李白毕竟是“诗仙”(引导学生回答),面对如斯的美景,他岂能雁过不留痕。李白以一首送别诗的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黄鹤楼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诗。2.(视频显示黄鹤楼送别的动画)同学们,你们从这幅动画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帆船,江水,人……)
3.那这些场景联系到这首诗中,你们认为最适合眼前所见的是哪两句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课件显示)(齐读这两句诗)
4.那谁能联系刚才所看的动画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学生自由回答,在回答中互相补充)5.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能感受的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依依惜别,恋恋不舍……)(个别读,齐读,读出那种依依惜别之情)
6.那究竟是什么让作者如此的恋恋不舍,那艘帆船究竟带走了什么呢?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课件显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大家一起来读一下,了解一下李白久久不愿离去的原因。7.通过朗读,大家明白了李白依依不舍的原因了么?(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了。)这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呢?(故人,感情深厚的老朋友)。是啊,老朋友即将离去,诗人又怎能不产生伤感之情呢? 8.而且老朋友离去的季节又是在(春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烟花三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季节呢?老师这里有几幅江南春天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课件显示)多么美丽的江南春啊,大家还记得杜牧的那首《江南春》么?(学生朗诵,课件显示)。看一看,绿映红的春光,蒙蒙胧胧的春雨,在这种美景中,人的心情本该是(愉快,愉悦……)。然而,朋友却要离,青梅煮酒,对酒当歌的季节却成了离别的季节,李白能不伤感么?于是,他只能伫立江边,吟诵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久久不愿意离去。
9.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现在大家自由读一下这首诗,尝试着将诗中的情感读出来,等会比比看,谁最像黄鹤楼边的李白。(个别读,齐读,背诵下来)
三、拓展延伸: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厚,让人感同身受。除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还有一首名诗《赠孟浩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再次感受一下李白对孟浩然高尚品格的景仰之情。(课件显示《赠孟浩然》)
四、小结:今天,我们在黄鹤楼的怡人美景中,感受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让我们伴着滔滔长江水,目送孟浩然前往那烟花三月的扬州。
五、作业:课外搜集两首送别诗。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广陵
依依惜别烟花三月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中,我能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16、穷人(单一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重点句,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学。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教学重点、难点
⑴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⑵ 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板书设计:
16、穷人
等待丈夫 看望西蒙 渔夫回家
吃、穿、用…… 孩子抱回家 总能懊过去
↘ ↙
穷人——————勤劳善良、乐于助人 教学后记: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可今天这课堂,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学生不是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灵。”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单一课)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及文中内容)对。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三.初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我”为什么惊异?(板书:惊异)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1.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3.讨论: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我是怎么读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 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谈“碰壁”)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五.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
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细心、周到)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六.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
一.讨论第五段。1.指名朗读第五段。
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从阿三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4.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段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2.学生试加小标题。
3.讨论交流:可用: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 三.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从作者写的这几件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的中心。四.抄写本课生字词。五.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准备下一课时听写。2.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讲“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救
助车夫
忧国忧民
女佣阿三的回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学后记: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终坚持从三个角度去把握教材,设计和实施教学。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中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
18、永生的眼睛(单一课)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
2、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提示:
a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次,遇到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多读几遍,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b 读后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
捐赠 角膜 给予 重见天日 不假思索平静 热泪盈眶 三.理解课文
1.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琳达,琳达的父母亲,还有琳达的女儿温迪,她们对捐献眼角膜的态度一样不一样?
A 出示句子。“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琳达对捐献眼角膜是怎样的态度?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读句子,体会琳达的气愤。对父亲的气愤正好说明了琳达对母亲那深深的爱。难道父亲就不爱母亲了吗?——不是的,那是因为——出示)
B “琳达,”父亲做在我身旁,平静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哪个词表现了父亲对捐献角膜的态度?
父亲的平静是因为——“如果我们的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父亲的平静是因为——他和妈妈很久以前就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C 体会爱
琳达想到的是母亲,是自己的感受,那是一种——(小爱);
父亲想到的却是他人,是他人的健康,他人的幸福,那就是一种—(大爱)呀!2.出示补充资料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看了这一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结合资料体会器官捐献的意义。)
小结:是呀,原来有那么多患者急需器官捐献移植,那么多人热切地盼望着这份礼物,这份礼物也就显得格外的珍贵。所以父亲说——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这个伟大的决定,你会为琳达的父亲感到——(骄傲)敬佩 高兴
是呀,难怪温迪说(出示)“妈妈,我真为你、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温迪为外公骄傲是因为——————————,温迪为妈妈骄傲是因为——————————。
难怪温迪说:“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送给失明的人,让他重见天日。”(齐读,个别读)
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温迪?
有这么一位善良,可爱的女儿,琳达怎么能不感到骄傲呢?(齐读)“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句式训练:琳达为温迪的__________感到骄傲。
温迪的___________, 怎能____________感到骄傲呢? 四.课外延伸
故事讲到这儿,并没有结束,就在琳达的父亲去世的两周后,传来了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噩耗(出示)在一次意外交通事故中,琳达又失去了她那可爱的、才华横溢的女儿小温迪,这对于一个刚刚失去父亲,旧痛未愈、新伤又起的琳达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呀!她应该咒骂老天的不公,应该哭诉自己凄惨的命运,而博得别人的同情和安慰,可是她没有,她是平静地签署了女儿的器官捐赠同意书。此时,温迪的话还萦绕在她的耳边:“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此时此刻你为谁而骄傲?
这个时候这封信一定能够抚慰这位伟大母亲的心灵。(出示——)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是呀,永生的眼睛是温迪外婆的眼睛,是外公的眼睛,是温迪的眼睛,也会是琳达的眼睛。出示____ 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②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献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③深圳眼科医院医生姚晓明母亲捐献角膜,他亲手为母亲摘除角膜。
五.总结
永生的不仅是温迪外婆的眼睛,外公的眼睛,温迪的眼睛,邓小平爷爷的眼睛,吴翼飞的眼睛,姚晓明母亲的眼睛,更是千千万万颗爱心!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父亲 关爱他人
琳达 捐献角膜
温迪 无私奉献 教学后记:
自读课文的设计,既要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又要尽量用一课时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尽快找到课文的切入点,将零碎的问题及时归纳,整理成覆盖面较大的一两个问题,以便学生有序有效地学习。
这篇文章很感人,课外延伸的部分更是让人黯然泪下,为之动容。所以在学完课文后,我补充了课外的内容——是关于温迪死后捐献眼睛角膜的故事,我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这部分内容。然后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练习:你想对文中的谁说些什么?我觉得在这样的情感熏陶下,学生才能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19、船长(单一课)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二类字,理解“井然有序、做人之道”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运用对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船长哈尔威崇高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置悬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三、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速读课文,说说在这件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并提炼出研读专题:
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教师推荐研读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船长的句子。(2)自由选择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体会船长的伟大形象。
(3)可以四人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同桌合作学习,也可以自己独立研究。
4、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交流,集体讨论。(以下按学情展开)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就出去!” ①指名读,注意“吼”的读法指导。
②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当时船上很乱)你又是从哪里读懂的?(读相关句子)
③出示课件:倾听一段音频资料,想象画面中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随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④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船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而船长最先想到的又是什么?(再次朗读船长说的话,体会船长的镇定、沉着)
(2)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①事实上,人们并没有照船长所说的那样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看发生了什么?
②引导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③照这样乱下去将意味着什么?(死亡)
(3)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①引言:然而,局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②学生读课文第24自然段。
③此时,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疑惑呢?(学生质疑,预设:什么是“井然有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④指名学生回答。
(4)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的声音,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①这仅仅只是船长与船员的一段对话吗?还是话中有话?
②师生参与讨论并交流:你从这段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你再一次感觉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③面对猝然而来的灾难,可以说是死亡,在惊慌失措的人群中,为什么船长却能够做到如此镇定、沉着呢?(体会人物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
④船长尽到自己的职责了吗?(结合课堂的需要,适时展开小型辩论)⑤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对话或表演。
四、创设情境,激情品味。
1、师小结后,诵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创设情境:看着船长渐渐消失的身影,这一刻你的心里又会有怎么的疑问呢?(学生质疑)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谁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发散学生思维,思考各种可能性)
4、师小结:危难中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让我们再看看船长吧!
5、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进行角色转换,想像说话。假如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假如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假如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拿笔写下你想说的吧)
6、让我们将无穷的敬意化为美妙的旋律,献给他吧!(学生配乐齐读课文最后三段)
五、全班学生齐声呼唤船长的名字——哈尔威船长!板书设计:
19、船长
遇险 沉着镇定 命令 听从调遣 抢救 见习水手 果断、坚决、友爱
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 教学后记:
1、引导探究。《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教师注意捕捉探究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
2、训练语感。以四句话为突破口,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
3、体现开放。处理教材开放,不拘泥课文的原有顺序;问题开放,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写;操作开放,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交流,可以读一读,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叫好较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放飞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借助电教媒体,透过音频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加深感受人物的形象。
百花园四(综合课)
教学目标:
1、根据人称的变换练习改写为句子。
2、体会文中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深潭和心理的语句,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所发挥的作用。
3、积累烫死《赠汪伦》。
4、口语交际:“是冷漠还是真爱”为辩题召开辩论会。
5、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物。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人称变换改写句子,以及按要求写作。
2、难点:从听说读写中,进一步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表达方法。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句式变换
1、自由读文中的两组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指明:直接写出一个人说的话,我们简称“直说”,是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说话者称自己为“我”。转述别人的话,我们简称为蛾“转述”,是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说话者简称为“他(她)”,因为不是直接引用原话,所以没有家双引号。
3、指名学生齐读句子,进一步感受句子间的联系。
4、仿照例句,动笔完成改写句子的联系。
5、教师小结
(1)标点符号要正确使用。
(2)人名称转换要正确: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第一人称。即“我—他,你—我”。
二、拓展与交流
1、认读提示,明确本次拓展与交流的内容与要求。
2、读教材中所列举的语句,议一议这些语句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所发挥的作用。
3、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4、拓展交流:从课内与课外阅读中找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语句,说说它们对表达文章思想感情所带来的好处。
三、积少成多
1、自由读古诗《赠汪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2、指名读诗,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读懂古诗。
4、体会诗人比偶阿达感情的方法。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四、课堂小结:
在温故知新中,我们学会了句式变换,区别“直述”和“转述”,理解古诗《赠汪伦》中诗人与汪伦的深深情意。
五、作业
摘抄课内外阅读中秒学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阅读材料,了解辩题
1、了解事件:年幼的孩子摔倒在地上,要妈妈抱他,而妈妈却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2、明确本次辩论内容:妈妈这样对待孩子是冷漠还是真爱.3、理解辩题.冷漠:即冷淡,漠不关心,感觉不爱孩子.真爱:即真正真心地爱孩子,为孩子着想.二、阅读活动建议,了解辩论程序.1、选出辩论会的主持人,明确辩论会的正反方和辩手发言。
2、双方成员分头查阅资料,选择可以说明本方观点或反驳对观点的资料。交流本方的观点和材料,讨论如何陈述与反驳。
3、召开辩论会,双方陈述己方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对方同学发言时,可快速记录自己的想法或对方发言的漏洞,准备申辩和反驳。
4、讨论评定标准,评出取胜的一方,评选最佳辩手。
三、开展辩论,畅所欲言。
1、发言者要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内容,快速做出判断,及时记录自己的想法或对方发言的漏洞,准备申辩和反驳。
3、教师认真关注,适时组织、引导,确保辩论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四、学会评价,提升认识。
1、了解评定标准。
2、学生根据标准,积极参与评价。
3、教师小结,评出取胜方以及最佳辩手。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将今天的辩论会向父母报告。
第三、四课时
一、认读提示,明确习作内容。
1、自由读提示。
2、指名反馈,说说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3、教师板书习作主题:写一个人物。
二、讨论交流,理清习作思路。
1、联系实际生活,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人物。
2、了解这个人物的品质特点以及表现特点的事例。
3、根据习作的内容,为文章拟个恰当的题目。
三、佳作赏析,指导编列提纲。
1、教师出示优秀反问,组织学生阅读赏析,学习文中成功的写作方法与表达方法。
2、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思路,编列提纲,整体构思,布局谋篇。
3、指名反馈,介绍习作提纲,集体评议。四调整提纲,动笔独立写作。五展示作品,集体评议交流。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需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七、布置作业
认真修改习作并抄写。教学后记:
教学本百花园时,我能做到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根据人称的变换练习改写为句子;体会文中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语句,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所发挥的作用;积累烫死《赠汪伦》;结合口语交际:“是冷漠还是真爱”为辩题召开辩论会;指导学生学会写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物的文章。
20.故宫(单一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之情。2.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3.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参观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播放有关故宫的资料、图片)。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说说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板书)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3.相机学习生字词。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总起——分述——总结)2.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试分段。
第一部分(1):简明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第二部分(2——9):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第三部分(10):简略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11):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主线。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示意图。同桌交流。(2)抓住句中的数据和重点词语谈体会。
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
(3)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导游词。
(4)(展示课件)指名介绍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注意: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清楚。)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是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2.齐读第十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相机出示课件)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板书设计:
20.故宫
总起一 位置
名称 历史 总体概况
分述二 建筑宏大 大殿风貌 前三殿(详)后三殿(略)
分述三 珍贵文物
总结四 永恒的文化殿堂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我注重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21、青花(单一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
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板书设计:
青花
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笑容 传承——超越(完美)
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造 教学后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22、陆羽与《茶经》(单一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
如:()为了(),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梳理课文故事条理。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 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从茶乡想到陆羽。第二部分 辨别江水的故事。
第三部分 拒绝作官,撰写《茶经》。第四部分 周游各地,推广茶艺。
其中二、三、四部分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用事例表现陆羽。
三、小结。
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陆羽令你敬佩的句子,写批注。
(二)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重点语句。
1.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如:陆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句话由远及进,由大到小、层层深入,最后引向一个生动故事。
2.读第2—8自然段,思考:这里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文中那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如果你在场,会怎样表扬陆羽?(抓住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动作体会)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3.读9—11自然段,思考:
(1)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2)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抓住相关数据:如十六年,三十二州,五年……体会人物精神)
(3)《茶经》是怎样一部书?它有怎样的价值?(可让学生用所查资料作补充介绍。)第十一自然段中的递进复句“他不仅……而且……”说明了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可以体会到陆羽投入了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4.读第12自然段,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那些影响?
(三)梳理,小结。(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现陆羽。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分别是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人品高尚、志向远大;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三、练读拓展
1、读读,抄抄。
43(1)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2)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需花
2、还有个茶谜,也很有趣,谜面为: 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打一物。谜底为:茶叶。)
这个谜语,形象生动,颇有创意。茶本来生长在山里,茶叶采下后,投入高温的炒茶锅杀青炒制,茶叶的生命活动停止,制好的干茶,贮藏于茶叶罐里。干茶放入茶杯,经开水冲泡,芽叶舒展,栩栩如生,生意盎然。板书设计:
22、陆羽与《茶经》 从茶乡想到陆羽 辨别江水
拒绝作官,撰写《茶经》。周游各地,推广茶艺。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我做到较好地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履行主导的职责。整合拓展课程资源。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专题课件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陆羽不愧为茶圣”,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3、敦煌壁画(单一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凹、璀、璨、孜”,读读记记“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等词语。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敦煌
2.谈话:“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3.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4.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二、自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
三、交流领悟
1.学习生词。齐读,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
(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
3.总结: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四、练读拓展
1.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板书设计:
23、敦煌壁画
规模宏大,风格各异
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奇迹和瑰宝 迷人的魅力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做得较好的是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履行主导的职责。整合拓展课程资源。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创造精神,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4、编钟(单一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2.帮助学生认识“椭、卸”;读读记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3.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教学难点: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09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问题
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
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
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
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板书设计 23 编钟
造型设计精巧 音乐性能良好 教学后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情境,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利用课文,提高学生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百花园五(综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
2、拓展交流如何按照文章的记叙顺序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3、阅读短文,了解藏戏;
4、口语交际,当一回神州大地的旅游大使;
5、习作: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修改病句,了解中华文化。
难点: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修改病句
1、复习病句常见的几种情况及修改符号。
2、认真逐句认读文中的8个病句,了解“病因”,独立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3、指名反馈,全班评议交流。
二、拓展与交流
1、认读教材中的提示,明确本次拓展与交流的内容。
2、学生自主回忆,理清思路。
3、知名反馈,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在介绍一些事物事,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叙述,才便于读者理解。
三、阅读平台。
1、自由朗读短文,理解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说说短文以“藏戏”为主题介绍了什么。
3、学生快速默读短文前半部分内容,讨论:藏戏是怎么样形成的?
4、再读短文后半部分内容,议一议:藏戏与其他戏剧有什么不同?
5、教师小结:引导体会短文开头的写作特色。
四、课堂小结
灵活运用修改符号是学习中必备的,在学习每一篇文章,学会文章是怎样一个叙述顺序,问我们自己写作中作了一个铺垫。
五、作业:
向家人介绍藏戏的特点和形成。
第二课时
一、认读导语,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
1、指名读文中导语部分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说的是什么?
2、反馈。
(本次口语交际是要求我们当一回旅游大使,介绍风景名胜。)
二、根据建议,展开口语交际活动。
1、自主回忆自己所了解的祖国的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或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风景胜地。
2、交流:在这些名胜古迹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处?、3、准备工作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介绍交流。
4、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介绍。
6、围绕标准,进行口语交际评价。
三、出示评价标准。
(1)能否有条例地进行介绍某一处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2)说话的语速,语调是否适当。
(3)是否能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文物或景物的特点,诗人信服。(4)介绍是否讲清楚地名和方位。
(5)介绍时是否能用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描绘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的特色。
四、学生根据标准,对个代表的发言展开评议。
五、评选出最佳旅游大使。
六、课堂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壮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让我们胸怀子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解、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七、作业
围绕口语交际的内容,以“神州行”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教师导言。
2、学生自由发言,积极介绍。
3、教师小结,揭示主题。
4、板书习作主题: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小吃。
二、讨论交流,拓展思路。
1、介绍食品的制作。
这种食品叫什么?外形是什么样的?它是用什么原料做的?是怎样制作的?
2、说明食品的吃法。
这种食品怎么吃、味道怎么样?吃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叙述食品的故事。说说食品的来历。
三、编列提纲,理清条理。
1、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出学做提纲。
2、教师悬起有代表性的提纲,在班级展示评议。
3、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示范调整提纲内容。
4、学生模仿示例,修改提纲,确定本次习作的内容与叙述顺序。
四、围绕提纲,学生动笔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习作完成的情况。
五、作品展示,评议交流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根据课堂评议的内容,认真修改并抄写习作。教学后记:
在教学本百花园时,我做到利用发现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拓展交流如何按照文章的记叙顺序来理解文章的内容;阅读短文,了解藏戏;引导学生当了一回神州大地的旅游大使;并学会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
25、窃读记(单一课)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重难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作者酷爱读书。)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板书设计:
25、窃读记 酸
快乐 甜 “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 惧怕 苦 辣
教学后记:
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教学也是一种自我建构,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授受,而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发现探索的过程和人格形成的过程。
26、理想的风筝(单一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学生、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3.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题。
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但残疾人也是上个坚变的解体,他们用正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生存、生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个人。(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试着自己提出问题。
2.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大体归纳出以下问题:(出示小黑板。)
(1)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3.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上面的问题。4.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谋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讲他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二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讲他在放风筝时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欢快和稚气,体现了他对生活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并通过风筝向上,在蓝天飞翔的特点,含蓄地说明了刘老师对生活、对理想的美好追求。
(2)课上讲课,课下放风筝都体现了刘老师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对生活充满了爱,对理想有不懈的追求。
(3)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蓬勃生机的,是战胜严寒后到来的。刘老师恰似春天,不因自己残疾而灰心丧志,时时与年老残疾做着顽强的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出了一支生命之歌。
四、学生读写“我”的感受的句子,读后谈感受。
可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谈咸。1.课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2.你从刘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练习。
用一两件事来描述一个人,在写事的过程中可以写人物的外貌。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上课 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
26、理想的风筝
放风筝 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自学为主,通过采用学生质疑解疑,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的。
本节课的优点是
1、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自学能自己解决,而且各抒己见,使答案丰富具体。如:为什么一个残疾的老师会喜欢放风筝?这正是体现了老师坚强、乐观、有崇高理想,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学生通过自学,朗诵感悟深刻,突破重点。
2、自学效果良好,对课文的理解到位。
3、本课力求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通过自学、时空对话、有感情的朗诵等方法与文本进行对话,获得情感的触动与体验,在不自觉中受到情感的教育。
本节课的不足是
1、重点句的朗读不够到位,对重点句应再深究。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结尾仓促。
3、应再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学生质疑解疑。
27、校园交响诗(单一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时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学会7个会认字和6个会写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时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2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播放交响乐《命运交响曲》,激发兴趣。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简介什么是交响曲和交响诗。交响曲一般是由四个乐章组成,而只有一个乐章的就被称为交响诗。交响诗的创作往往是根据某一著名的文学作品进行构思和想象,并通过音乐加以体现,即用音乐的手法来解释或表达诗人、文学家或哲学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板书:“交响诗”)
(二)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由音乐中的交响诗联想到了文学作品,创作了这首——“校园交响诗”。(板书:“校园”)
(三)齐读课题。
(四)引导生就课题谈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以音乐引题,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在音乐的熏陶之中畅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诗情。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1.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生字词。
第二篇:六年级反思下册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匆匆》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笔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文章的语言委婉细致,意境幽雅深远。可是六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到何种程度?课始,我配以舒缓的乐曲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频频赞叹文章的语言之美。接下来我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在了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一节课,书声朗朗,学生们读得非常投入,有的学生还主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堂课,我先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读书收获。当我再让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提出了几个问题,如:“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句话为什么出现了两次?为什么说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这些问题都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我又让学生朗读全文,然后小组讨论,因为有了充分的朗读,这些问题也迎刃而解。同时,我还让学生观察沙漏,感受时间的匆匆流逝。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境。我又开展了一次配乐朗诵比赛,学生们都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上台表演,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既积累了语言,又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很多学生都感叹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为自己没有珍惜时间而后悔、惋惜。讲完这课,我对《课标》中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借写种树来喻如何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预习中的问题,把课文中写给树苗浇水的句子划下来,想想作者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高粱情》学生能够体会到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种树人是为了模仿大自然的规律,培养桃花心木自己在地下找水源,求生存,这样才能长成百年大树。并由此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迹,也可以从反面谈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以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这节课我注重了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体会,时间没有安排好,有点前松后紧,读书的时间给少了,抽时间还要让学生多读课文。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语言简洁通俗,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给人一种近乎于拉家常一样的平易近人之感。针对本课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的参考,我作如下反思:
1、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把握教材准确深入,针对东部孩子的特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予了充分肯定。
2、教学分析中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注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但是,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所教学的这一节课,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把课堂还给他们,同时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学会把握教材,课上适当的放和收。
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不到位,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们还没有学会处理资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关系不太紧密的内容,从一大堆资料中提炼一些有用的精华资料。因此,我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问题即课题,立足于教学实际的研究必将有利的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的观点有所转变,能够在安排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自学方式及学习收获的调查、交流,以此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能力。对教材理解较好,并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淡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细致分析,适量地增加了课外阅读内容。课堂上做到了面向全体,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本课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能深入理解本课的思想内容,受到情感熏陶,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全过程,课堂上主动求知(质疑),学会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并主动运用。不足之处是,教师情感的投入在某些时机表现得不够充分,对学生发言后的评价有时不够及时。阅读练习的时间稍短了一些。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昨的讲演。课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结构相似,都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或引用古人的佳句或举例说明来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使我们对生死、批评有了正确的理解。教学时,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中的重点,我注意引导学生分层理解逐步学习,第一步给此段分层,并概括层意,第二步抓重点词句,领悟道理,由于教学时我立足于综合运用小学阶段的基本功,从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中心,悟道理,由理及情,由情导行,使比较难理解而又比较枯的论文变得易学,有趣。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中,我能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1、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从课文导入开始,我就以读寄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会细细去品味文章,在这过程中,我着重抓住“可怜”引起学生的同情之心,以营造一种悲剧气氛,感染学生,然后通过指读、自读、悟中读、指导读、重点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2、培养了学生的四种能力:(1)自主探究能力。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 “可怜”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理解和感受。这一做法也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相符合。(2)想象和表达能力。理解课文后,我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再让学生说说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 “ 面对饱受饥寒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 学生们尽情的表达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 “ 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的侃侃而谈中,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3)朗读能力。教学中我能运用让学生谈感悟、抓重点词、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这节课虽然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但我却忽视了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没有很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发言面不是和广等不足之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使我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凡卡》教学反思我在教学《凡卡》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激起他们对凡卡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外,我还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插图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发现矛盾,产生疑问,然后讨论解决,这样做对深入理解文章中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凡卡》一文的插图主要描绘了在圣诞节前夜,凡卡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之时,在鞋店偷偷给爷爷写信的情景。在凡卡的身后,是一个高大的鞋架,架子上摆满了各种楦头和皮靴„„而文章的第十自然段中却有这样一句话:“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 当学到这段内容时,与插图对照,学生很快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鞋店有那么多鞋,而凡卡却说没鞋穿呢?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说:“鞋是卖钱的,他那样穿,哪能买得起,只有有钱人才能穿上鞋”;有的说:“课文中莫斯科是个大城市,房子会是老爷们的,自然,鞋店也是有钱人光临的地方”„„接着我又问:“当老板看到大冷天凡卡不穿鞋时,为什么不送他双鞋穿呢?”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有钱人是不会可怜、同情、帮助穷孩子的,有的只是对他们凶残的虐待,可见这个社会是多么的黑暗。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一夜的工作》是何其芳饱含激情的一篇文章,歌颂了周总理日理万机的辛劳和简朴的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戴与崇敬之情。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去深入分析,因此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让学生能通过阅读说出自己对周总理的认识,体会文中流露的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课我让学生查阅有关周总理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小故事,并反复读课文,加深理解,完成一道填空题:这是一位 的总理,按自己的理解能填上多少个词就填多少。第二节课我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自学情况,在课文上找出自己填空的理由,或者用查找的资料来说明。结果学生纷纷填出许多内容:这是一位认真工作、辛劳、生活简朴、细心、关心他人、一心为人民„„的总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可见学生对课文是理解了。特别是一位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从这里看出总理是一位细心的人,作者带歪了一把椅子他都会放好。我当场表扬了这位学生读书读得仔细。剩下10分钟我再让学生阅读《同步阅读》课本中有关周总理的两篇文章,再从别的方面感受这位伟人的事迹。最后每位同学都在课文的插图中写上一二句自己的感想。这两节课学生上得非常投入,回答问题的人也比以前的课堂多了。反思: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为学生指明行走的方向,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走,老师跟着学生边走边看边指点。学生在放手自己摸索的情况下反而还会走得自然、顺畅。这节课充分利用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补充他们的课文资源,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学生课堂的反应来看,目的是达到了。可是回过头来看看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似乎过于简单,虽然目标达成了,但是学生的学习仅限于对课文感情的理解,其实本课在表达方法上也是有许多值得学习地方的:比如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和平实的语言去表现人物,这是应该引导学生去领悟的。看来以后在制定教学目标是要全面些。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同名散文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在教第二课时时,力求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课题中的美丽,力求在教学中做到实与活相结合我觉得我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是:
一、读的训练比较扎实,我在让学生在充分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句子、写感受,从多个方面逐步深入的交流“美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发言几乎都抓住了所有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谈出理解,谈出感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同时我有意识的带领同学们将自己的理解、感受还原到朗读背诵之中。最后落脚到排比句的作用的领会上。实现了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
二、我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美丽是什么?”老师没有画圈子,设框框。学生联系文中的语句谈得比较充分,比较到位,把理解语言与受到感染、激励融为一体。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学生在交流中还缺少层次性,说明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够。交流过后教师还缺少必要的梳理,如果能够随着学生交流的不断深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这样的印象,即:课题中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她的容貌上,更体现在他的伟大成就上,科学的精神上,高尚的人格上让居里夫人的形象镌刻在学生的头脑当中,让文中的语句活在学生的语言了这样我想就更好了。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这篇文章是作为综合性学习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原本并不太喜欢这篇文章,一则觉得它是篇略读课文,不怎么上心,二则觉得文字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典型的语言材料可以咀嚼。后来读着读着,发现文字虽显平淡,但感情却不平淡。作者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甚至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和感情,这一切皆因怀特森先生用极为不寻常的设计带给了我们崭新的怀疑主义。“水尝无华,相荡既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何不就从情感冲突入手构筑对话来学习这篇文章呢?这是我最初的设想。于是,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此外在第二版块的学习中,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至此,感觉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渐渐清晰起来。于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对课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怀特森先生一样经历了一个感情转变。这给我一个启示,当你深深地沉浸在课文的文字中,你总能发现它的可读之处,可教之处,可掘之处。这是研究这一课给我的最大收获。到现在,我已经有了再上这一课的盼望!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七步诗》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第一层是初读课文,感知诗意。第二层是充分想象,体会感情。第三层实感情朗读,再次加深领悟。最后通过赏诗,达到深华的目的。学生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确实加深了对曹植的理解,对故事背景的理解,对《七步诗》的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理解表现出来了。美中不足的是集体朗读时的感情还未表达得非常到位,教师因为时间关系也未进一步指点。古诗本身的文化魅力还体现在她语言本身,这一堂课花在这方面的时间较少,故而“泣”与“煎”的品赏还不够。《石灰吟》教学反思
1、读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灰的一生。课堂上有学生缺少常识,说石灰是经过“千锤万击”从深山开采出来的。于是我讲解并引导学生弄清石灰生命历程: 千锤万击,石块出山 → 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 → 浸泡水中,粉身碎骨,成为熟石灰 → 粉刷墙面,留下清白
2、品味“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从这两词想到了“磨练”与“韧性”、“锻炼”与“坚强”之间的联系,理解到“磨砺”与“成器”、“历练”与“成长”之间的关系。
3、品味“粉骨碎身”、“要留清白”,联系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之表现,板书:铮铮铁骨,浩然正气。想起一首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师生感慨:人活着,要做一棵挺立的精神之树。
4、读,铮铮铁骨可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这两首诗的本来之意,是非常简单的。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欣赏,拓宽了理解的宽度,撅到了理解的深度。这样教是不是难了?课堂上,我没有过多的语言,本来想说,也被学生激动的思维制止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学生是处于思考的兴奋之中。通过多年的课堂观察,我一直说,好多学生的大脑往往处于半关闭状态,所以一直想“全部打开他们的大脑,引领他们思考起来,以成为主动学习者”成为我研究的一个目标,今天通过这两首诗的教学,我找到了这把钥匙。学生拥有思考能力,需要着新鲜的话题,需要着老师对孩子们的相信,需要着综合,需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了这一切,学生会主动的,学生会真正参与的,学生会把自己的智慧展现在师生的面前,学生会把自己的创造愉悦的拿出,与大家共同把玩。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教案
新 标 准 英 语
六
年 级 下 册 教 案
中江县小南街小学王莉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的学生已学过三年多的英语,学生以有一定的基础,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习惯已基本养成。但由于教材难度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保持,两极分化较严重。因此,本学期应注重转化后进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适当的练习以适应六年级的升学考试。
一、教学目的任务
1.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2.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词语。4.能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5.能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6.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和录音材料。
7.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的英语歌曲,能诵读已学过的英语歌谣。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①四会句型、单词。
②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
务。
③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2.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三、主要措施。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 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活用教材,根据学生会的实际情况,将每单元各个板块重现组排降低难度。四.课时安排
前面3周进行新课学习,后面的时间集中复习1到8册的知识,以适应升学考试,不排除因为课文难,学生接受较慢而增加课时。计划本期安排2到4次英语原声动画欣赏,还有数次作业、考试的评析。由于放假、学生差异、教学容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将按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力求达到最佳。
课
题
Module 1 Unit 1
I want a hot dog
教学目标
Greeting and knowing about the module 教学用具
Colour pictures , the film 教与学过程设计
Step 1.Show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on the film Greeting Friends Hello/Hi.How are you? 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are you today? It's nice to see you.Did you have an enjoyable holiday? What did you do on the holiday?
Responding to F riends
Hello/Hi.I'm fine.thank you.Good morning/afternoon...I'm fine,thank you./thanks.It's nice to see you,too.Yes/No,I didn't /did because...I went /saw /did/stayed...Step2.Practise 1.The teacher greets indidividual students and the whole class as they
come into the classroom.T:Good morning,everyone.Hello.Hi.Come in.Sit down,please.(The students sit down)T:Good morning,class.It's nice to see you all again.I hope you had a pleasant holiday.Ss:Good morning,Mr Zhao.The teacher goes around the class and greets some individule students by name.The greetings should be varied and the students should try to vary their responses.The language in the table on the board will help.2.Class,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we use the expression “It's nice to meet you,too.”when we are responding to “It's nice to meet you”.Step3:Presention 1.T:Class,I'd like to open your Student's Book to Module 1,Unit1.Look at the pictures.What do you think this unit is going to be about ? S1:Food.T:Yes.Does anyone have another idea? S2:Ameriica.5
T:That's right.Anything else? S3:Restaurants.T:Excellent.T:What's your favourite foood ? Can you tell me? S4Pork.T:Ilike pork,too.S5:Dumplings.T:OK.S6:I like pizza.T:Pizza is delicious.2.Then writes the following words on the board.Our Favourite Foods.3.Now I want you to get into groups of four or five.That's right.This group can have three students.That's no problem.As a group ,I'd like you to write a list of your favouite foods.Are there any questions ?OK.I'm going to walk round and listen.If you need my help,please put up your hand.(The teacher walks round the class and offers help when necessary.When each group has finished its list,the class comes together as a whole.)
4.T:Group1,what are some of of your favourite foods? S1:Our favourite foods are friednoodles,hamburgers and fried rice.T:Group2,What about you? S2:We prefer duck,pizza and chocolate,Ms zhao.T:Chocolate is delicious.It's my favourite food,too.(The teacher continues questioning the students about their foods.)T:Some of your favourite foods are Chinese and some are western.As you know ,today we're going to read about Daming eating western food.课
题:Unit 2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教学目标
Knowledge:.What do you want?.I want a hot dog..How much is it?.It's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five cents.Ability:
Ss can use “ I want...plese.How much is it?” freely.教学用具: Colour pictures , the film ,the tape-recorder 教与学过程设计 Step1.Warmer 1.The teacher should show some pictures of some kinds of foods: For example:dumplings,noodles,bread,hamburger,hot
dogs,cola,tea,milkshake,rice...T:Can you tell me what are Chinese food? And what are western-style fast food? Chinese food:dumplings,noodles,tea,rice..Western-style fast food:bread,hamburger,hot dogs, cola,milkshake...2.The teacher
should
bring
out
three kinds of
food: hamburger,cola,hot dog T:Can you tell me what are they? S1: hamburger T:Can you guess how much it is? S2:It's about 3 yuan.T:Down,down,down S3:It's about 4 yuan.S4:It's about 3 yuan and 7 jiao.Then make a dialogue with “cola” and “hot dog” Step2.T:If you're hungry,what do you want?
S:I want a hamburger,please.How much is it?
T:IT'S 3 dollars and 75 cents.S:I'll take it.Here you are.8
T:Thank you.Enjoy your meal.Then make the similar dialogue with another foods.3.Now I have a fast food restaurant,if you're hungry or thirsty,you can come here and buy some food or drink.I'm the waitress.W:Can I help you? What do you want? S:I want a hot dog,please.W:And to drink? S:A cola for me,too.W:That's a hot dog and a cola.S:How much is it? W:It's ten dollars.课
题
Module 2,unit 1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tic.教学目标
Task:1.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2.It's going to be warm and sunny in Dalian.3.What are we going to do on Thursday?4.I'm going to watch TV.Ability:Talk about the future weather ,Make a plan 9
教学用具
Color pictures and a tape-recorder 教与学过程设计 Step1.Revision: Let students fill in the form in two minutes.The students should ask other students in his or her groups.Then report the plan in front of the class.The should use the sentence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night? I'm going to...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Step2.Warmer: 1.The teacher should let students watch a weather report ,let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It's...It's going to rain,snow,be windy,be sunny,be warm.2.Revise
the
words
about
the 10
weather:sunny,warm,windy,cold,cool,hot,snow,rain Step3.Presentati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next sunday,do you know? Let's listen to the weather report,and fil in the blanks Step4.Text: 1.Students look at the form ,then ask and answer in pairs:(1)A:What's the weather going to be like in Harbin tomorrow? B: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2)A:What's the weather going to be like in Bijing tomorrow? B:It's going to rain in Beijing.(3)A:What's the weather going to be like in Dalian tomorrow? B:It's going to be warm and sunny in Dalian.(4)A:What's the weather going to be like in Xi'an tomorrow? B:It's going to be cold and windy in Xi'an.2.Let one or two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report the weather
课
题
Unit2 It's going to snow in Harbin.教学目标
1.Ss can finish the exercises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 11
2.Ss can have a weather report 教与学过程设计 Step1.Warmer: Let students translate into English.1.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e'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in the park.2.What/when are we going to eat? We are going to eat a big lunch at 12:30.3.What time is it? It's...4.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1).It's sunny.(2).It's a beautiful day.(3).It's fine.(4).It's going to rain.(5).It's going to snow/be windy/cold/warm/hot.Step2.Activity Book Let students open the books,and look at Activity 1.Play the weather game.Look at the picture and report the weather.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henyang on Monday/tonight/on Friday? S:It's going to rain /be windy on Monday/snow tonight/ be hot on Friday.Then let students make dialogues witn other pictures.Pay attention to: Be windy/be hot/be warm/be sunny/be beautiful/ be fine...Step3.Match the words that rhyme.Let students chant and match.The answer: today
friend then
dinner goodnight
tonight winner
afternoon bedroom
play Step4.Look,listen ad write Play the tape for students ,and let them fill in the blanks.Xiaohua:Hi,Nina.Nina:Hello,Xiaohua.It's a beautiful day.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Xiaohua:I'm going to go to the park.Nina: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n? Xiaohua:I'm going to play with my friends.Nina:And what about this afternoon? Xiaohua:I'm going to read a book.Nina:And what are you goign to do after dinner? Xiaohua:I;m going to do my homework.Nina:And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night? Xiaohua:I'm going to go to bed at 9 o'clock.Questions: 1.What is Xiaohua going to do today?
He's going to go to__________ 2.What is he going to do then? He's going to _______ 3.What is he going to do in the afternoon? He's going to _________ 4.What is he going to do after dinner? He's going to________.5.What is he going to do tonight? He's going to ________.Step5.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you.1)What are you going to after school? 2)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dinner? 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do tonight?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完整版教案及反思
1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课时安排 3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答案:-18℃温度低。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1)
0℃-3℃ 3℃(+3℃)
第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情景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气温的表示,谁能说一说温度都是怎样读写的?
组织学生讨论回忆上一课内容。
师:很好,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负数知识。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2)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动手填一填,在小组中交流检查。答案:
正数有:2.5 + +41 负数有:-7-5.2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正数:+8 负数:-8 +4-4 +2000-2000 +500-500 +100-100 +20-2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第3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教学内容
借助数轴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教材第5页例3)。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负数。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以及正数与负数的比较。
重点难点 认识数轴、0。
情景导入
教师用CAI课件演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教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新课讲授 教学例3。
(1)教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5)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师及时小结,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汇报。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第4题。第4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教师用课件出示答案、订正。
答案: 1.略
2.第4题:点A表示的数是-7;点B表示的数是-4;点C表示的数是-1;点D表示的数是3;点E表示的数是6。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2百分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2.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重点难点
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折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税率1课时 利率
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折扣
教学内容
折扣(教材第8页的内容,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新课讲授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C.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一般情况下,不把折扣写成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形式,写成分数时,有时会出现小数(例如八五折就会写成),不便于计算和理解。
(7)练习。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 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原价×85%=实际售价
③ 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80×85%=153(元)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出示问题(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
② 学生试算,独立列式。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160-160×90% =160-144 =16(元)
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160×(1-90%)=160×10% =16(元)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0%。3.典例讲析。
例 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800元的某品牌自行车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辆车,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辆车售价多少元?分析:原价800元,第一次打九折出售,价格是原价的90%,再次打八折出售,价格是第一次打九折后的80%。可以先求出第一次打折后的价格,再求出第二次打折后的价格,即为现在的售价。
解:800×90%×80%=720×80%=576(元)答:最后的几辆车售价是576元。课堂作业
1.(1)爸爸买了一个剃须刀,原价240元,现在只花了八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八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2)判断: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说明:第1题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可能,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练习后可指出“五折”也可以说成“半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2题,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9.6元表示的实际含义,它与八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方程或算式。
答案:1.(1)240-240×80%=48(元)(2)① √ ② ×
2.第8页“做一做”:52 73.5 30.8 3.练习二第1题:(1)1.5×50%=0.75(元)2.4×50%=1.2(元)1×50%=0.5(元)3×50%=1.5(元)
(2)(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买一种面包,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合买。单独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①3÷0.75=4(个)合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②3÷0.5=6(个)33÷1.5=2(个)
④3÷1.2=2(个)……0.6(元),再买1个打折后0.5元的面包。
⑤可以买3个0.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可以买1个1.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第3题:分析:按原价的八折买,优惠价占二折,9.6元占原价的20%,求出原价,用除法计算。解答:9.6÷20%=48(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
第2课时 成数
教学内容
成数(教材第9页内容)。教学目标
1.明确成数的含义。
2.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成数的理解。2.成数的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教师: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
新课讲授
1.介绍成数的含义,会把成数改写成分数,百分数。(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十分之二 20%(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这里的两成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运用成数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350×(1-25%)=350×75%=350×0.75=262.5(万千瓦时)方法二:350×(1-25%)=350×75%=350×75/100=262.5(万千瓦时)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答案:15000÷(1+20%)=15000÷1.2=12500(人)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成数
第3课时 税率
教学内容
税率(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练习二第6、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重点难点 1.税额的计算。2.税率的理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5%(4)学生尝试计算。(5)汇报交流。
30×5%这个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30×5%=30×(万元)
方法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0×5%=30×0.05=1.=1.5(万元)
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答案:
1.(5000-3500)×3%=45(元)2.300×3%=9(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7题。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0×5%=1.5(万元)
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 1.5万元。
第4课时 利率
教学内容
利率(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王奶奶2012年月8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2013年8月1日,王奶奶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50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计算方法:
若按照2012年7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5000×3.75%×2=375(元)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
课堂作业
本题是有关“打折”和“纳税”的问题,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在练习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并进行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9题。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任何一种存款,在计算利息时,都要乘以存入的时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月,不要一律按年计算。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材第12页例5)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口头列式。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
(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
(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25%。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师:这几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学生交流,汇报。新课讲授 教学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教师:“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板书:A:230×50%=115(元)B:230-2×50=130(元)A
提问: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A商场更省钱,在什么时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反思:看起来满100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差不多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答案:A商场:120-40=80(元)B:120×60%=72(元)B商场更省钱。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A商场:230×50%=115(元)B商场:230-50×2=130(元)115<130,A商场更省钱。
3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形体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0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起走近它,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奥秘。
(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师指名回答)
(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2.教学例1。(1)认识圆柱的面。
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教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特点?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 学生:3个面;形状相同,都是圆形,面积相等;曲面。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2)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底面无关。②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然后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问:他的测量方法好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强调:在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圆柱要水平放置,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教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3.教学例2。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如果把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2)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侧面,再展开。(3)教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同时用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让学生系统直观的感受展开图。
(4)大家再认真观察展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相比较,此时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用课件将长方形还原并再打开。
让学生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引导学生回答: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一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2、3题。
第1题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准确地说出图中哪些地方或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柱。
第2题指名说。
第3题学生判断后,要让学生说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把第2、3个图形围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案:
2.第1题:手电筒的筒身、柱子、哑铃的把手和两端都是圆柱。
第2题: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第3题:第一个图 理由:将圆柱展开,长方形的长应等于底面圆的周长。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组织学生畅谈学习的收获。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1)(教材第21页例3)。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重点难点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m,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新课讲授
1.教师出示圆柱形实物,师生共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师: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由此可以得出什么?
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由此我们就找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2.教学例3。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师:圆柱的表面展开后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将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的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把它们都标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该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指名发言,教师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3)巩固练习:教材第2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答案:628cm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的第2~6题。
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圆柱形的纸筒代替压路机前轮滚动
2一周,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第3、4题是解决问题。先让学生弄清楚是求圆柱哪部分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必要时,可通过教具或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5题,对于有困难或争议大的,可用实物或模型直观演示。第6题,是实际测量、计算用料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答案:
第2题:3.14×1.2×2=7.536(m)第3题:3.14×1.5×2.5=11.775(m)
第4题:3.14×3×2+3.14×(3÷2)2=25.905(m)第6题:长方体:800cm 正方体:216dm 圆柱:533.8cm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1)
22。
第3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2)(教材第22页例4)教学目标
能灵活运用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运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 新课讲授 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视,注意看学生所算最后的得数是否正确。
指导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个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4)巩固练习。
①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②教材第22页第2题。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本上。
答案:①第22页“做一做”第1题:1.12m,100.48dm ②第22页“做一做”第2题:376.8cm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3~24页练习四的第7~12题。
第7、8题,学生独立作业,老师巡视,个别不会的加以指导。
第9题,提醒学生注意是上下底面分别留出了78.5cm的口,应减去的部分是78.5×2=157(cm)。
第10题,先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再分步列出算式,最后计算水桶的用料。
第11题,教师应先用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提醒学生注意根据要求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第12题,是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求圆柱的高,2
2部分学生有困难。教师辅导时可以提示学生列方程解答。
答案:
第8题:花布:3.14×18×80=4521.6(cm)黄布:3.14×(18÷2)2×2=508.68(cm)
第9题:3.14×20×30+3.14×(20÷2)×2-78.5×2=2355(cm)
第10题:3.14×(12×)×12+3.14×(12×÷2)=402.705(dm)第11题:(1)12×12×2+16×12×4+3.14×12×55-3.14×(12÷2)2 222
2=3015.36cm≈0.31(m)(2)50×0.31×30=465(元)
第12题:188.4÷(2×3.14×2)=15(dm)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2)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实际用料>计算用料 “进一法”→近似数 22
第4课时 圆柱的体积(1)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教材第25页例5)。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重点难点
1.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圆柱教具一套。
复习导入 1.口头回答。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怎样求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概括出“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方法。
2.引入新课。
我们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找到这个长方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个思路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呢?
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1)。新课讲授
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图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变了没有?形状呢?
学生: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故体积不变。
(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状越接近长方体。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①学生分组讨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②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而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板书: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cm,高是2.1m。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2①50×2.1=105(cm)答:它的体积是105cm。②2.1m=210cm 50×210=10500(cm)答:它的体积是10500cm。
③50cm=0.5m 0.5×2.1=1.05(m)答:它的体积是1.05m。④50cm=0.005m
0.005×2.1=0.0105(m)答:它的体积是0.0105m。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V=πrh。课堂作业
教材第25页“做一做”和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答案:“做一做”:1.6750(cm)2.7.85m3
323
322
33第1题:(从左往右)3.14×5×2=157(cm)
3.14×(4÷2)×12=150.72(cm)
33.14×(8÷2)×8=401.92(cm)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4课时 圆柱的体积(1)
第5课时 圆柱的体积(2)
教学内容 圆柱的体积(2)教学目标
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容积计算和体积计算的异同,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 教具。
复习导入 口头回答。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有同学能说一说么?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 新课讲授 1.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学生: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
3.14×(8÷2)=3.14×4=3.14×16=50.24(cm)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502.4(mL)(3)比较一下补充例题和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2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2)指名学生回答下面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结果是什么?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统一结果单位,方便比较。
(3)教师评讲本题。课堂作业
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第28页练习五第3、4题。第3题,其中的0.8m为多余条件,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选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
第4题,是已知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圆柱的高,可以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答案:“做一做”:
2. 3.14×(0.4÷2)×5÷0.02=31.4≈31(张)第3题: 3.14×(3÷2)×0.5×2=7.065(m)=7.065(立方米)
第4题:80÷16=5(cm)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五篇:六年级生命与健康下册教案
第一课 我们的身体与细胞
教学要求:
1、了解细胞里的秘密;
2、了解人为什么会变老;
3、知道我们会生病。
教学重点、难点: 细胞与人体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问:你长得像谁? 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也许你也想过:人为什么会变老?为什么会生病?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小小的细胞里,人体是由无数的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细胞王国里去认识它们吧!(板题)
二、小细胞,大家族
1、出示课件:细胞的自述。
2、细胞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3、细胞的形状。
三、细胞与人体 同学们,你们可别小看了细胞,它可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的生命大都是有众多的细胞组成的。我们人体内有近100万亿个细胞,分为100多种。
小小的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呢? 人体就像一座房子,细胞就是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
四、细胞的秘密
1、为什么我长得像爸爸(妈妈)? ①我们的哪些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师小结:肤色、肥胖、身高、青春痘、少白头、秃头、双眼皮、下颚、声音、萝卜腿、父母天赋等是可以遗传的。②遗传与变异。
2、人为什么会变老? 花儿开了,有凋谢的时候,草儿绿了,也有枯萎的时候,而人也有老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 细胞有分裂和新陈代谢的作用,但是神经细胞没有再生能力,出生时是多少,以后就是多少,没有增加,只是由于它的衰老和死亡,而导致人的衰老和死亡。(大约60—65岁逐渐衰老)
3、什么我们会生病?
4、.怎样才能让身体不生病呢?(锻炼,健康饮食,尽量少接触病菌。)
五、总结。(略)
六、知识拓展。(发现细胞的两位虎克)教学后记:
第二课 小小少年在长大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2、明白怎样注意青春期卫生。
教学重点、难点: 青春期的第二性特征和心理教育。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段时间,你们是否发现自己长得特别快,身体也出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变化,其实呀,你们也用不着烦恼,不用害怕,老师要祝贺你们,因为你在悄悄长大了。(板题)
二、女孩初长成
1、出示课件(女孩的青春期发育图)讲述女孩青春期生理变化(乳房发育,声音变细,月经来临,臀部发育)
2、如何与“好朋友”和睦相处? ·选择合适的卫生巾; ·不要剧烈运动; ·不要游泳、盆浴; ·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三、小小男子汉
1、出示课件(男孩青春期身体发育图)讲述男生青春期生理发育现象。①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我们班有些男生的声音在变粗; ②喉结长出来了,长胡子了,腋下长腋毛了; ③长阴毛,还出现遗精的现象。
四、走出心理的困惑 遇到烦恼该怎么办呢? 和亲人沟通交流;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多交好朋友。
五、总结: 老师希望你们在告别童年的日子里,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容迎接绚烂多彩的青春,六、阅读与拓展:
1、美妙的青春期;
2、束胸有百害而无一利;
3、养成清洗下身的习惯。
七、板书设计
女孩初长成 和亲人沟通交流 认识自我把握自我 小小男子汉 多交好朋友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女性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及青春期的保健要点,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教学重点: 青春期保健要点。
教学难点: 女性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教学过程: 导言:青春期是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它既不同于儿童时期.也不同于成年时期,它是由童年过渡到成年的必经之路.从年龄上通常是指10岁至20岁这个年龄段.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女性青春期的奥秘。一.女性生殖器结构:(课件观看)
卵巢 内生殖器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阴唇 外生殖器 阴蒂 阴道前庭
二、归纳总结(板书): 骨盆开始增宽,乳晕突起,呈芽胞状; 乳腺开始发育; 乳房显著增长; 腋毛、月经初潮出现;
三、青春期的保健: 注意外阴清洁,在月经期间每天要清冼外阴一次;要选用消毒的卫生巾或卫生纸 内裤要选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纯棉布制品,不要与他人互相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并要经常洗换; 应避免精神刺激或参加过重的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上公共厕所最好选用蹲式便池,用纸时要从前向后擦拭,以防将肛门口的细菌带入阴道口; 此外还应注意保暖,避免淋雨、涉水等,并不要食用生冷或辛辣食品,以防止发生痛经。
四、女生园地: 月经是女生正常的生理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总结: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的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于这些变化,我们不要感到害怕和不安,也不要感到害羞和尴尬。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熟悉自身的变化,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处理好异性间的关系,注意体育锻炼和营养,做好青春期的保健工作,增强信心,以顺利地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男孩的发育过程。
2.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生理变化。
3.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的性知识和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教学重点: 男性发育的特点。
教学难点: 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教育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师: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比女孩晚两年左右。师:当你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外人很难从外表来判断你们的性别。最确切的判断方法是根据生殖器官的差异。
2、讲解分析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提问: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男女呢? 生:声音,服饰,打扮,动作,形体等 师: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人的性别,即外表的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提问:进入青春期,你在外形上或周围同学在外形上有什么变化呢?
3、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生:男女共同点:身体迅速长高,体重明显增加。而且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迅速长高和长胖的时期。
第二性征的特点: 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低沉,体毛增多等。提问: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在外形上出现第二性征,体内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自学书本并课上回答交流)生: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男生:出现遗精 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心脏收缩力增强 肺通气量增大 脑调节功能增强
提问:对照青春期第二性征的特点,思考你是否进入了青春期?(不需回答)提问:(学生讨论)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或别人第二性征的出现? 生:不取笑别人,不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要以平常心对待等 提问:(学生讨论)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在身体健康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生:合理饮食,按时作息,姿势端正,注意体育锻炼等
4、小结 教学后记:
第三课 让心胸更开阔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宽容;
2、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使自己心胸更开阔。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使自己心胸更开阔。
第3章(课)第1节 第1课时 本期总第5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你平常都有哪些烦恼?那么你是怎么解除这些烦恼的? 同学们。不辞土壤,泰山才会高大;不拒细流,大海才会更宽广。能以宽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谅解别人,自己的人格才会更加崇高,人生也会充满快乐。(板题)
二、学会宽容
1、讲述快乐女孩张亚珍的故事。
2、如何学会宽容? ①学会说“对不起”和“没关系”,②发生不顺心的事时,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③要动怒时,花几分钟想想你的感受和别人的感受。④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⑤写动怒日记。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三、远离“红眼病”
1、什么是“红眼病”?
2、为什么会得“红眼病”呢?
3、“红眼病”的危害。
4、怎样才能远离红眼病给我们带来的烦恼?
四、融入集体快乐多
1、集体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
2、怎样才能融入集体,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呢?(做人要谦虚,为人处事要忍让,要有奉献精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总结: 俗话说“一笑解千愁”“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我们敞开胸怀,学会宽容,让自己融入到集体的怀抱,我们就能远离烦恼,开心每一天!
六、阅读与拓展: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情 板书设计: 让心胸更开阔 学会宽容
远离“红眼病” 融入集体快乐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滴水只有带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会感到快乐。我们在这个集体中一起玩耍,在公园洒下串串欢笑;我们在这个集体中一起学习,在校园留下朗朗书声;我们在这个集体中共同努力,有跑步接力赛的颁奖仪式上激动地流下点点泪花.....你留下了哪些温馨回忆?
小结:在集体中,我们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在集体中,我们就能分享快乐!谁的朋友多 我们班最受欢迎的人是谁?谁的朋友最多? 为什么他(她)有那么多朋友? 你也想像他那样吗?应该怎么做? 阅读小雪的日记
阅读小雪的日记。为什么不能和大家愉快相处? 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帮帮她吧!(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希望大家都能心胸开阔,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投入集体的怀抱,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吧!
四、“心胸开阔”大考验
1、你是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学生呢?请自己测试一下。
2、学生反馈测试意见。
3、总结。心胸开阔的孩子,老师希望你们永远快乐!
五、总结 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宽阔的心胸,才有宽广的世界!教学后记:
第四课 科学用脑 轻松学习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大脑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怎样科学地使用大脑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怎样科学地使用大脑和应注意的问题。课前准备:挂图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脑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新课
(一)为什么要科学地用脑?
师:同学们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地用脑呢?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二)怎样科学用脑,应注意什么?
1、用脑适度:长期不用,就会“生锈”用脑过度,效果不佳,适得其反
2、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3、劳逸结合:小学生:9—10小时 中午最好午睡
4、参加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可调节大脑保持良好的情绪有益
5、注意营养:注意合理的营养搭配几个误区:长期饱食 不吃早餐
(三)提出希望 师: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希望同学们,多用脑,科学地用脑。
三、巩固新知 思考与练习:
1、你知道吗?(学生自己看)
2、说一说:学生先做好,然后交流。
3、告诉你:(学生读)
4、教你一招:学生做,交流
5、我的经验: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科学用脑 轻松学习用脑适度 劳逸结合参加运动
注意营养
教学后记:
第五课上网不上瘾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明白电脑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工具不是玩具。2.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认识到网络是柄双刃剑。3.让学生了解不健康上网方式的危害。
4.师生制订上网规则,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安全上网。活动形式: 1.电脑网络知识问答。
2.谈话和讨论:网络的利与弊。
3.情景创设:不健康上网方式对学生的危害。4.讨论:形成安全上网规则。课前准备:
1.电脑网络小调查(见附件一),以及反映出的问题(见附件二)。2.设计电脑网络知识问答题。
3.情景设计:一个中学生的网聊日记、报纸摘抄、学生心理陈述等。活动过程:
一、电脑网络知多少?
(一)师: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电脑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从小调查中看出,许多同学喜欢上网,大家能否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上网?上网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二)师:看来多数同学把上网作为了一种娱乐的方式,上网时感到轻松、刺激和兴奋。除了娱乐的功能,大家对电脑网络还了解多少?老师准备了几道题,看准能最先说出答案。学生们跃跃欲试
屏幕显示:电脑网络知识问答题 学生们纷纷抢答,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对于电脑网络的娱乐功能,学生了如指掌,但一些关于电脑的产生、发展历史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实用功能,他们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对于电脑网络,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了解。这时,教师分别出示两张照片(屏幕显示图片)并介绍。
1.你知道神六在太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吗?这是在北京的航天飞控中心,正是这些地面科技工作者通过电脑网络,控制和保证了神六的安全飞行和着陆; 2.2005年12月,北京海军总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田增民教授,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操控一个远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成功地为1300公里外延安一名脑出血患者进行了手术。
(三)结论:电脑是工具而非玩具
二、网络利弊谈
(一)字幕显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目前中国大陆上网用户达1.03亿,其中青少年网民的比例在一半以上,仅18岁以下的网民就有1627.4万。师:网络时代已经滚滚而来,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其外,网络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二)小讨论:网络利弊谈 师:通过游戏小调查,老师了解到有些同学喜欢上网,有些同学又不喜欢上网,上网的同学为什么?不喜欢上网的同学又是为什么?网络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同学们自由发言和讨论。学生边讨论,老师边在黑板的两边分别总结出网络的利与弊。1.网络的弊:
(1)容易网络痴迷而难以自拔,成为无辜的受害者。(2)容易造成现实感缺乏而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3)容易扭曲自尊做虚拟世界里的“英雄”。
(4)容易造成现实感缺乏而使正常的人际沟通受阻。(5)耽误时间,影响学习。
(6)浪费钱财,没钱上网还可能引发偷盗或抢劫。2.网络的利:
(1)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足不出户博览世界知识宝库。(2)拓展我们的生活空间,让我们足不出户了解天下大事。(3)帮助我们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传递信息。(4)娱乐的场所,给人刺激和轻松的感觉。
(5)网上聊天很畅快淋漓,无拘无束。讨论中教师适时点拨,并针对问卷分析问题。
(三)结论: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学会趋利避害
师:网络有有害的一面,下面所列的几种上网方式,你认为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三、通过情景设计,展示不健康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健康上网的认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看来网络确实是有利也有害,不健康、不安全的上网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那么我们如何趋利弊害,健康上网呢?” 四.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安全上网规则 教学后记:
第六课拒绝性侵害
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界限,建立身体自主权的观念,明白哪些行为是性侵犯。2.能在遇到性侵犯时正确寻求帮助,调整自己的情绪。
3.初步懂得在遭受性侵犯时应该如何正确防卫,避免伤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课时:1课时
准备:
1、男女娃娃图 2.红、黄、绿三色磁条
3、课外调查资料 辅导过程:
一、辅导环节一:另类侦测
1、破冰行动——亲密接触
(1)学生站起来找一位同性同学,两人一組。
(2)先由一方演练摸头、摸额头、摸脸颊、拍肩、牵手、拥抱、拍屁股等身体的接触.(3)学生两两互换演练上述动作。
※ 友情提示:双方学生对老师所要求的动作感到不舒服时,可以不做。
2、学生一边游戏,老师一边解释:在活动中,当別人接触你身体某个部位让你不舒服时,那个地方就是你身体的界限。
3、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身体的自主权,因此自我保护、掌握主权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有人不小心踩到了地雷,也就是碰到你不喜欢被碰到的地方,相信你一定很不舒服,如果对方是故意的,那很有可能是一种性侵犯。接下来我们的活动就是要你认识自己身体的禁区,懂得自我保护,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二、辅导环节二:身体红绿灯:
1、把全班分成若干组,各组讨论出男女生可被碰触及不可被碰触的部份。红灯区——不允許任何人接触的地方。黃灯区——与我较亲密的人才可以接触的地方。绿灯区——一般朋友可以接触的地方。
2、在黑板上挂上男女生人体海报,请各组将讨论的结果用(绿、红、黃磁条)贴上。臀部、胸部、阴部、阴茎、阴囊是不可随意抚摩或观看的隐私部位。
3、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的自主权,不容別人侵犯及干扰,并也有权利及义务,保护及管理自己的身体。例如: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可侵犯的,如胸部、性器官、嘴唇、臀部。也要注意对方的某些动作你是否有不安、恐惧、恶心的感觉。甚至有些搂、抱、提要求、被要求坐在腿上等等这些都要注意防范。现在让我们向小组成员大声宣告你的身体界限。
三、辅导环节三:性侵犯大搜索:
1、性侵犯小测试:当你以为下列行为是性侵犯时,就用双手绕到头上画○,不是的就在胸前画×:(1)同学恶作剧翻我的裙子。(×)(2)坐在后面的同学趁我不注意時,把我的內衣扣子解开。(×)(3)有同学喜欢挽手或抱人让我很不舒服。(○)
(4)同学间互相比较胸部的大小,现在他們正在讨论我的胸部,我感到不舒服(○)
(5)在公交车上,坐在隔壁的男士睡着了,姿势越来越向我靠近。(×)(6)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突然有一只手摸向我的大腿。(○)
(7)父母亲不在家,男性亲戚突然来访,对我表現亲密,让我感觉不舒服。(○)(8)我正在排队买肯德基,有一位男士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胸部看,让我觉得不自在。(○)
2、针对上面各问题,得出结论: 性侵害是最直接的性暴力行为。它不只违反了当事人的身体自主权,也威胁到当事人的身体、心理安全,这种伤害通常不只是肉体上,而是深及心理层次和一辈子的伤痛。因此,性侵害是性骚扰中最可怕、最严重的一种行为
四、拒绝被收买
1、童话故事引入,讲《小红帽》的故事——防狼绝招。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让孩子勇于说不,勇于拒绝,以减少性侵害的发生。
2、听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拒绝被收买”的学习单。拒绝被收买 各位小朋友,如果你遇到下面的情況,你会不会拒绝?如果会,你会如何拒绝呢?
1.叔叔给你一包糖,要你替他抓背。
2、有陌生人拿出一张百元大钞,要你带他到店里买一包烟,找回来的钱他会全部送给你。
3、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看法,并发表学习单的内容。
4、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并补充性侵害相关防御机制的知识。(1)、如果你感到有人正在跟着你,就要果断地过马路,走到马路的对面。如果你感到有威胁,可以大叫“着火了”,而不要叫“强奸”或“救命”。(2)、不要搭便车,特别是不认识的人。(3)、如果你真的觉得有人想要袭击你,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自我保护武器是你自己的直觉以及你的果断和勇敢。要相信你自己的判断力。在潜在强奸的情境中,没有惟一正确的行动:有的人以搏斗和尖叫免受强奸,有的人通过谈话唤起对方的人性而免遭厄运,也有的人因自己呕吐或有病或装病获救。你要作出各种尝试解救自己。(4)、如果袭击者靠近你,你可以使用一些身体基本还击法。比如你可以用肘部还击。如果你使用拳头,要对准他的脸。如果你用脚踢,对准他的膝盖或生殖器。扯他的头发并把双手按在他的双耳上。在他的耳旁大叫。用你的牙齿等。(附件三)(5)、不要把袭击者想像得过于强大,他们常常是心虚的。你在遭到袭击时进行恰当自卫是有效的。
六、总结:学了这些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肯定不少,请我们同学们遇到危机时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也可向你信任的成年人求助,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尊重自我,保护自我,让心灵的天空永远晴朗无云。教学后记:
第七课公共生活讲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公共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性,知道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机构及作用,掌握学习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
2.激发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懂得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自觉养成维护公共生活好习惯。教学重点:“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自救自护的本领。
教法和学法:采用了归纳法、启发式、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同学们,每当假日和双休日你们一般会到哪里去? 学生:略(公园、广场、商业街体育场、、医院、车站、道路、影剧院、旅游景点„„)归纳:我们走出家门,走到游乐场、图书馆、大商场、公园、车站、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就介入了社会公共生活。在工作、学习之余,我们还需要去饭店、影剧院、商场、展览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活动,但是如果这些人聚多的地方一旦发生险情或是灾难,后果是很严重的。(【多媒体展示】河南林州发生花炮爆炸事故)
二、新授: 教师:这起事故说明了什么? 学生:略 教师:花炮爆炸事故造成了36人死亡、8人重伤、40人轻伤,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破坏了公共安全,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相关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公共安全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安全屏障,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共生活 法律护卫》。指导阅读p50《阅读天地》,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除了停电还有哪些事故会影响到我们的公共生活,会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介绍,根据学生收集的事例,进行分类归纳 重大公共突发事件:(1)自然灾害。中国唐山地震„„ 2004年底发生的印尼海啸等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非典”事件、禽流感„„等等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等911事件„„。教师:从刚才同学们收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危害人类安全问题主要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事故两类,一起起的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故,让人触目惊心,给大家敲响了警钟,令人深思,下面请同学看一组数据:多媒体出示图表:2005年中国灾害重点事故造成的损失数据。
教师:这一组数据说明什么?
学生:略
教师归纳:这是令我们震撼的数字,社会公共安全范围广,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危及到我们的生命,使国家、人民的财产受到严重损失,公共安全是就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安全屏障,不能忽视。我们不但要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安全问题,还必须要善待自然。
(一)社会公共生活的安全屏障。(板书)
1、安全问题不可小视。(板书)
公共安全:就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板书)(播放flash动画《天网》:歹徒在公共场所抢劫钱财、被公安机关抓获的片断)
教师:当犯罪分子破坏公共安全,触犯法律,是什么职能部门在保护公共财产安全?
学生:略
学生活动:完成【p52操作平台】: 教师归纳:
2、走近社会“安全卫士”。(板书)多媒体出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学生活动:阅读p52【知识窗】
教师: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中,洪涝、旱灾和地震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占到损失总量的80%到90%;为了应付各种自然灾害、疫情的威胁,人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略 归纳:人们建立了各种预防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气象和地震部门),成立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学生活动:指出天气预警标志的含义。教师: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公共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什么意义?还有哪些部门在保护公共安全?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据统计,现在气象部门均提前发布了各种气象灾害预警,事先防与不防有天壤之别。大幅降低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多媒体显示案例《上海九岁女孩钱月亮临危不乱 “指挥”母亲火中逃生》)学生活动:阅读“操作平台”的内容,了解遇到警情,可使用的报警方法。讨论:(1)从小女孩钱月亮的表现中我们可以受到什么启发?(2)你曾接受过自我保护的教育和技能训练吗?(3)你还知道哪些求救电话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外,还要学会和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和方法,钱月亮同学面对大火,就是利用学习的自救自护本领,应对了这场事故。
3、学会自救自助。(板书)情景体验:多媒体《火灾自救》,显示情景,让学生讨论遇到这些情形你会怎么办? 请学生分角色分组模拟拨打报警电话。教师总结:关心和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按法律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安全意识,珍爱生命,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共安全。三.拓展实践: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建议卡,同学们在自己校园边、在小区里、在大街上等,看到过哪些应该尽快解决的安全问题,请起草一份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选择较好的进行交流,总结。教学后记:
第八课 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1.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方法。2.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各组交流集体归纳教师指导整理归纳巩固反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调查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存在的问题,归纳分类。(2)准备相关案例,案例以问题方式呈现。
(3)制作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网站、相关法律书籍、资料等。2.学生准备
(1)收集相关案例,提出问题。(2)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但是这些都是外界对我们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保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二.讲授新课
(一)、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
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来不少问题,课前也收集了不少案例,我将同学们的案例和问题进行如下归类。
出示案例.(二)小组讨论
面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么多案例,我们今天集中讨论第5、6两个案例。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第一,帮助受害者解决困难的办法有哪些?先采用什么办法?如果不行,还有什么办法 ?要注意选择方法的先后次序。
第二,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比比看哪组发言最精彩。(三)各组交流 各组代表发言(略)。
(四)教师指导 将学生归纳的内容做适当调整,肯定学生的思路。
三、求助有路【板书】
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板书】
机构:消协、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板书】 这些机构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协调,解决问题。如果能够以协调的方式解决问题,省时省力,是最好的。可以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幻灯片)法律服务所:写文书,出主意等。教学后记:
第九课 感恩父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教学过程:
一、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问: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引出主题: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我们要感恩父母
二、感受父母崇高、无私和伟大的爱: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感念亲恩)A、初步感受
1、让学生看图片,认识两个人:父亲,母亲。教师明确: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B、深入认识
1、老师讲有关父母关心爱护儿女的真实故事。
①六旬老父捐肾救子: 2003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②年轻母亲舍身救儿: 2004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妈妈的全部。”
提问学生: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
3、父母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做令儿女特别感动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过这种体验,但他们平凡的工作足以令人感动。请学生讲一讲父母平凡而辛勤工作:父母做什么工作?什么时候上下班?工作时间长吗?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4、听听父母的心声。请家长发言谈培养孩子的感受。
5、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家长及在场所有人的父母。
6、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感恩父母(学会做人)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他们含辛茹苦培养我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回报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教师讲一个古代儿子孝敬老母亲的感人故事:《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学生评价韩伯愈(是一个孝子,性格善良,孝敬母亲)
②讲一个现代儿子孝敬母亲的感人故事: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问:从这个真实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请每个学生写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谈一谈怎样孝敬父母? 让同学读一读自己写下的话,请家长点评,谈关于孝敬的看法
3、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4、下面的表现,哪些是同学们做得最好的?请讲一讲让同学们学一学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5、巧解误区:学生讨论下面同学的做法
①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马上学习。最近学校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家能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但小林却说:“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余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学习成绩再优秀也不行)②小刚是一名初一学生,在学校里活泼开朗,可回到家却不愿和父母讲在学校的事,有什么心事也不愿和父母讲,总是一个人独自呆在屋里。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只会唠叨,和他们没什么好说的。”(缺少沟通)
③在课堂上,老师批评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赡养父母的错误行为。小明说:“等我工作后,每月都给父母生活费就行了。”只是每月给父母生活费就是孝敬父母吗?(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在精神上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爱更为重要)
④一位学生在接受了孝敬父母的教育后写下了一段话:为了我们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让妈妈做又苦又累的生活,让妈妈过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妈妈,等着我给你过最幸福的生活吧。
6、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让我们懂得感恩。请听歌曲:《感恩的心》 三.教师总结发言:
刚才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心中的最想说的话。让我们懂得感恩,懂得说声谢谢。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有时候关心孝敬父母,就是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虽然父母爱我们并不想过要什么回报,但是只有父母付出的爱,没有我们回报的爱,这爱是不公平的。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甚至我们的祖国都是关心我们的。所以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人们在学校里、在社会里才能和谐相处;大家都能献出爱国家才能兴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学后记:
第十课我们向往明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的学习环境,感受中学的学习氛围。
2、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差异,感 知中学生活的特点。
3、产生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开始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各种准备。教学重点:了解中学的学习环境,感 知中学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产生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开始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各种准备。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走进中学校园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中学校园,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教学准备:
1、学生参观几所附近的中学校园。
2、学生针对自己想了解的有关中学生活的情况,采访身边的中学生或中学老师。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我们参观了几所中学,中学的校园是怎 样的呢?
2、学生阅读第87页后,交流:我对中学校园环境的了解。
3、过渡语:中学和小学之间除了学习环境存在着不同,还有哪些地方也存在不同呢?
4、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课前了解的内容。
5、班级交流: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中学和小学之间还存在哪些不同”。
6、交流后学生填写课本上的表格。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相约在中学
教学目标:通过畅想中学生活,产生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开始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各种准备。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查找有关“怎样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学毕业后,同学们将跨入中学学习,新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大家都有哪些向往和担心? 二.新授:
1、学生阅读课本89页后,交流:我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担心。
2、学生阅读90页后,说说:走进新生活,我的梦想是什么?打算怎样实现 ?
三、学生交流后填写课本上的留白。
四、总结: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梦想,只要你能不懈的努力,梦想一定会成真。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