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鲸》一课教学得失谈
《鲸》一课教学得失谈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效率,老师应该不断改进说明文教学策略,如以形象导入扣住学生心弦或者深入挖掘文本的趣味点,这些都不失为科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说明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6-02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效率,老师应该不断改进说明文教学策略,如以形象导入扣住学生心弦或者深入挖掘文本的趣味点,这些都不失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鲸》一课的教学得失谈一下如何做好说明文阅读教学。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并能够体会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说明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开始和学生们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
不过,上完课之后,我觉得虽然自己备课时做了精心准备,可是从教学环节上看,还是有不少漏洞。
以下结合讲课内容,谈谈这节课的得失,为今后讲授这样的说明文提供借鉴。
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从本节课实际授课情况看,我的讲解还不够生动。虽然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朗读课文,如: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等。在学习鲸的进化过程时,设计了学生以鲸的身份讲述自己进化过程的环节。这个方法很好,但在教学鲸的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通过小组学习来理解课文,但是在这个教学环节上由于控制不好,花费的时间过多,学生在分组汇报时,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关注不够。如果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在指名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会更好,这样才能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教学即时评价方面,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的评价还不够。如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有一位同学在汇报鲸的吃食方面的特点时说到他是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的,并且把一个个动词都找出来了,但我却没有给予肯定地评价,当时如果对这位同学给予鼓励性地评价:“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大家也要向你学习这种学习态度,才会学好语文。”这样既能够表扬该同学,又能够引导全体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抓中心句是说明文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虽然在教案中有这个环节的设计,但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很好的去找找,也没强调。一方面是由于时间掌握的不好,课上到后面发现时间不够就含糊带过。所以课堂上时间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前充分查阅了资料,所以我本以为他们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鲸是哺乳动物”学生们却一下子理解了。看孩子们的画知道他们已经学懂了这篇课文。教学中有些不足之处:如在学文与找写作方法部分有些脱节,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对较难画的段落没有充分指导。
通过教学本文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如同学们自由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找出各段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学习“鲸的睡眠”部分,因为他喜欢睡觉,于是我让喜欢睡觉的孩子都和他一起朗读这一部分。我还启发同学们画一画鲸睡觉的样子,并让我班的“小画家”肖睿轩在黑板上板演。可是遗憾的是,我没有给予适当的评价,以后应该注意。另外,学习“鲸的演变”这一部分时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出了鲸的生活痕迹:从陆地到浅海再到海洋。学习“鲸的食物”这一部分时我让女孩子读须鲸部分,男孩子读齿鲸部分,这样突出了须鲸的温柔,齿鲸的凶猛。学习“鲸的呼吸”时我出示了两个简笔画:一个是又粗又直的水柱,另一个是又细又高的,“聪明的渔夫”──孩子们一下子记住了鲸喷出的水柱并由此学会辨别鲸的种类。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播放课件给他们看,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个条件播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互相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总之,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参与的乐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准确找到课堂内外的结合点,进而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艺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建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体现说明文教学应有的价值。
第二篇:谈感悟之得失
谈得与失
所谓得,必然是去索取没有的或者是有,但是是不完整,不完美的行为。总之,是与你有距离,而你又得到或者是想达到这一目的或者境界。
所谓失,必然是有,无论有的完整与否,终归是有。但是无论出于主观或者客观,愿意与不愿意,但是都采取了放弃的策略。以至于目前的状态是失去了原有。
但是怎么样才能构建一种和谐稳定的正确的得失关系呢,我想接下来就谈谈这个问题。
我想说任何事情都是相生相克的,正如福祸,贵贱。有福就有祸,有贵就有贱,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无法躲避这一切。我不能,你也不能,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就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坦然的面对这一切。
人都有想法,如果联系实际去想,是理想,如果脱离实际,漫无边际的去想,就是妄想,但是基于理想与妄想之间还有一个梦想。理想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通过不断地积累你的汗水换来的,而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让你留恋徘徊,不知所措,既想着能够一步步快速的向理想靠近,又不想因为这些沉重的“包袱”离梦想 越来越想。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要果断的放弃,放下才能承担,空才能有。卸下了欲望才承担了理想。要用脚踢开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前途才会是一片坦荡的。
我觉得人活着不要去考虑我能赚多少钱,我能活多久,这都是
不确定的。应该试着去想,怎么样可以让自己开心,幸福,活的有价值,在去想着让身边的人开心,幸福,有价值,人生才有意义。我不在乎我一生的结果,因为都是一样的。我更重视生命的质量和过程。
让我们用平静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吧!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得失谈-班主任工作反思
班主任工作得失谈
班主任从事的是一门有得有失的教育艺术。有得,心胸开阔天地宽;有失,风物长宜放眼量。因为有了得失,班主任工作才有了无穷的魅力。
回首我的班主任生涯,万千感慨却难启笔端。大体来讲,总是得少失多。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它可以促使我不断地检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让我逐渐地从浅薄和浮躁中走出来,去不断地完美自己的班级工作。
记得有一年,我中途接了个班。这个班的班主任因病请假了,班里乱得很,学校让我临危受命。
一踏进班里,推开教室的门,漫天飞舞的课本迎接我的到来,还有几个凳子腿正飞在空中。原来这个班整天处于“战区”!
在“战区”的角落,一个窗台旁,我看到一个女生正背着书包,手里端着课本,专心地读书,看来班里连一张安静的课桌也放不下了。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女生“孺子可教”也,从此我也特别关注起这个叫文梅的女生。
在几个月疾风骤雨般的整顿后,班里的“脱缰野马们”,被我调理地服服帖帖了。在我的眼里,这些“野马”本应该就是“宝马良驹”。在精心营造的恬静教室里,我与孩子们同快乐、共成长。我用我最大的能力对他们教育关心,精神养育,虽然付出了琐碎与青春,但收获了师生间深厚的感情。特别是文梅同学,文静而又充满英气的她,学习突飞猛进,很快成了全级的尖子生。
然而,一年以后,学校要重新分班,我的班里很多的学生被分到了其他班里。学生都眼含着热泪不忍离去。特别是文梅同学,几次向我和学校提出,要回到我的班里。处于维护学校大局的角度,我做了她好几次工作,让她收起这个想法,安心学习。
终于,有一天,她从她的班里抱着课本,眼含着泪花,鼓起勇气回到了我的班里。我又一次地做工作,无可奈克的她,只好又回到了她该去的班里。
这件事很快随着孩子们的毕业离校,在我的教育历程中被淡忘了下去。可是,随着孩子们都考上大学乃至工作后跟我不断的通信联系,我才意识到:这位文梅同学毕业后从来没有跟我联系过,看来,我当年的做法有失恰当了。我隐隐感觉到:我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这位学生的心灵。我逐渐地意识到:她当年的那个举动是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做出的决定。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要研究孩子们正在成长中的心灵,要学会养育心灵、善待心灵。
回眸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那些岁月,如果说有些什么收获的话,我觉得最大的收获便是在尝试与摸索中学会了思考。
一、以主题班会贯彻班集体教育
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开锁,而钥匙却轻轻一转把锁开了。铁棒问钥匙这是为什么,钥匙回答说:“这很简单,因为我懂锁的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班主任工作,重在师生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是一种人类希望、理想和超越的教育。
近几年来,在学校政教处的指导下,我借班会课这块宝贵的阵地,引导学生树立一种班级精神,组成一个有着共同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集体。
在学期伊始,我就对自己说,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就从有计划、有目的地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开始。
我个人认为:主题班会作为集体教育的主要途径,应该以弘扬积极向上、和谐进取的风气为主旋律。学生年龄越大,越是敏感多虑、容易受暗示。大张旗鼓地批判个别学生的不良现象,只会令大多数学生更焦虑、抵触。主题班会的立意要在现实基础上相对拔高,以营造整体氛围、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为目的,具体问题的解决应放在课后、特殊学生的问题应进行个别教育。
曾经有学生向我感慨,“每天过的是机械化的日子,打交道的只是冷冰冰的分数和残酷的名次,学习的意义究竟何在,考上高中是否意味着从一种痛苦进入另一种痛苦?”。我想,学生在被动、压抑的心态下,他的承受力往往是不堪一击的。班主任应该分析每位学生确定目标学校的动机,引导学生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分数线这个客观因素之外,尽可能挖掘其主观动机,在这样一种内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努力才会更主动、更持久。于是,我设计了以帮助学生挖掘学习内在动机为主题的班会课《用行动实现梦想》。在这天的班会课上,每位学生以“目标学校最吸引我的地方”为话题一一做了发言。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做了大胆的畅想。通过这节班会课,每位学生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了选择的主动权降临在自己手中,目标变得更加具体。课后,每位同学留下了自己的感想。
随着月考的结束,学生需要受到鼓舞、调整心态、树立自信,找到了精神支柱才有信心投入考试的最后冲刺。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鼓励、重拾自信,我于是开设了名为《用一种精神感动自己》的班会课。课上我与学生观看了《感动中国》的片断,达成共识“要想感激父母、报答老师,必须让我们先学会感动自己,因为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影响周围”。学生在感动自己的一句话中写到“人是有惰性的,但人生有几步 是必须跑的”、“只要朝着太阳走,永远不会被淹埋在阴影中”、“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篇蔚蓝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
回顾班级岁月,我有计划地开设了很多的系列主题班会课,收获颇丰。身为班主任的我时常在思考,今天所做的工作,为学生的今天和将来留下的应该是:他们在离开我们成人的视线后,能够学会独立地生存、生活、求知、合作、共处;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乐观地面对生活。
二、用德育周记引领学生心灵成长
从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看,他们往往意志薄弱,缺少恒心,在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常出现行为反复。针对这一特点,我鼓励学生写德育周记,坚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手段和措施。在周记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情况,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进行行为矫正,逐步提高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能力。
同学们通过撰写“德育周记”,每天记录下自己成长中的内心感受,深刻剖析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自我改正,自我完善。在写德育周记的过程中,学生们每天与自己对话,与自己作心灵上的较量,提醒自己要学好。同时加深自己对德育意义、目的、行为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促使有效地改造自我,体味战胜自我的幸福,做到日学一语、日行一善。长此以往,就可以达到积善成习的目的,逐步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够自主发展、有着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人。
近几年来,我通过批阅德育周记,与学生交流,或解疑释惑,或加油喝彩。与学生进行书面思想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提醒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学法指导、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发展性地提出每个阶段的小目标等等。这种形式有机地将个别思想教育与集体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激发学习动机转化后进生
曾经有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座高楼。”第三个人笑得更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心理学研究显示:一个人把工作的价值看得越高,由此激发的动机就越强,在工作中焕发的内部力量就越大。
每个班级都有让班主任头疼万分的后进生。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有的是因为基础薄弱、有的是因为严重偏科、有的是因为资质不高、有的是因为缺乏学习目标、有的是因为习惯松懈并且家长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有的是因为受到情绪影响而表现出成绩的不稳定……
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某个学生抓了半天一点效果都没有”,其实要想改善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找准原因、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个别辅导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对于改善后进生学习成绩,我的理解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基础薄弱、严重偏科的学生,个别辅导是有效的方法;对于学习努力、资质不高的学生,培养能力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对于缺乏学习目标的学生,要侧重学习目的性的指导、帮助其确立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对于习惯松懈、家长没有尽到教育责任的学生,要首先以家长作为突破口、施加压力、达成共识;对于受到情绪起伏而表现出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平时要特别留心该生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激发后进生学习动机这一尝试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学生很快进行了重新的角色定位,融入到了新的学习群体,在感觉备受重视、担负重要学习使命的情况下积极性大增。
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为了学生,我仍将用自己并不起眼的绿,去成就花的绚丽、果的辉煌。
第四篇:从《丰碑》一课教学谈教学机智
从《丰碑》一课教学谈教学机智
从《丰碑》一课教学谈教学机智 《丰碑》(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第十册)一课是我参加县远教模式二教学比武而选上的一篇课文,由于准备充分,发挥自如,教学如行云流水,重点难点解读到位而获得了一等奖。现地回想起来。教学中的教学机智也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兹述如下:
一、更换导入,衔接自然我教学的这个班级,本来还有一个老师上,是第一堂课,可由于课件方面的原因,她上的内容延至第五节课(即下午第一节),而我的课就在第六节。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知道,学生精力旺盛的是第一、二节课。再不就是下午第一节课。等她上了我接着上,学生的疲劳状态可想而知,更何况这春夏之交的五月,暖暖的阳光熏得人昏昏入睡,怎么办?我灵机一动: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决不能死守教案不放,我决定更换导语,把原先的一段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换成家常式的导语以拉近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师:同学们刚才和某老师一起,学习了《小音乐家扬科》,现在匆匆休息了一会儿,又接着上语文课,你们累吗?生(自然而然大声地):不累!师:感谢大家!(深深一个鞠躬)同学们,今天 是星期六,本来大家可以过一个愉快的周末的,可你们为了使这次活动能圆满地进行,牺牲了休息时间来上课,我真的很感动,再次谢谢大家!(再次鞠躬)。不过,老师也很高兴,能来你们美丽的三阳小学,认识你们这么多活泼可爱的朋友,你们想和我交朋友吗?生:想!师:好,好朋友先介绍一下,我叫谢美化,(笑声,板书)我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女性化的名字,不过名字嘛!既是区别人的一个符号,又包含了上一辈人对下一辈的期望,我的名字是我爷爷取的,我爷爷小时候受过很多苦,他希望我长大了能做一个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所以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走进那一段落艰苦的岁月——(板书课题:丰碑)事实证明,这样导入,学生整堂课都保持着一种旺盛的状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在感受了军需处长的感人形象后,我这样结课:“同学们哪!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认识了军需用处长,了解了马背上的小红军,结识了钓鱼的老班长,我知道了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我暗暗地立下了志愿:不仅我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我还要培养许许多多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所以,我在“化”字下面加了一个“十”字(板书)表示多,并且选择做了教师。而你们,面对着军需用处长,面对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环境,作为还在享受着这一切的你们,今后该如何去做呢?”更是把课推向了高潮,余音绕梁。
二、面对插曲,精彩生成朗读,体会,再加上精美的课件渲染,学生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当年红军过雪山的情境之中,和他们一起忍受“饥饿、严寒和疲惫。”以下的课按计划进行,一切尽在预料之中。在体会军需处长那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形象时,我先出示了军需处长倚靠树干光荣牺牲的图片,再让学生抓住描写军需处长外貌的那一段,紧扣“镇定、安详”反复吟咏、感悟,体会军需处长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很快体会到了:为了革命的胜利,军需处长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把棉衣让给了别人,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他的死是从容的,是无所畏惧的,当他看到战友们在继续前进时,他无牵无挂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丰满以后,我就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将军的内心世界了,我这样过渡: “是啊,军需处长就这样牺牲了,那么镇定,那么安详,没有一丝遗憾,没有一丝牵挂。面对这一切。将军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请大家自读课文8---10段。” 一个学生举起了小手: “我认为军需处长有牵挂。” 天啊,这不叫我为难吗?刚才体会时你不说,我转入下文学习时你来劲了。怎么办?装作没看见还是让他发言?“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等各种新教学观念在我头脑中纷至沓来,涌入我的脑海。“你说说看。” “我认为军需处长牺牲时有牵挂,他牵挂着这支部队能不能取得胜利。” 一石击起千层浪,其他学生受了启发,纷纷举起了手。生甲:“我认为军需用处长有牵挂,他牵连着这支部队能不能走出云中山,为后续部队打开一条通路?” 生乙:“他牵挂着那个穿着他让出的棉衣的战士是不是没有冻着。” „„ 学生的解答让我出了一身冷汗,这么重大的情感和精神内涵我在备课时竟没有挖掘出来,我钻进了“毫不利己”的死胡同。对新课程的解读和多年的教育经验使我马上镇压定下来,我表扬了那位学生,询问了他的姓名,和她亲切地握了握手,然后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说军需处长没有牵挂,那是说,他没有牵挂——(生齐: 自己!)我们说他有牵挂,那是因为他牵挂着——(生:红军队伍,别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的精神?(生:毫不利巳,专门利人,舍己为人)同学们,带着这种精神,再读一读第七自然段。“
三、将错就错,不留痕迹课将要上完了,我的教学进入第三个环节:写碑文。我将鼠标轻轻一点,应该出现一段舒缓的音乐:《血染的风采》。可好大一会儿,并无动静,画面上仍是军需用处长牺牲在风雪中的插图,我随即醒悟过来,原来应该点一个链接,而我操作成直接点击了。怎么办?上午第四节课,一个老师上《小露珠的梦》一下点击错了,束手无策,还是主持人上台帮她重播一次才弄好,这一弄,把激起的学生求知欲望也冲淡了。这时我想起了《千手观音》演出成功后,有记者问邰丽华:“你听不见声音,难道没有出过错吗?“邰丽华说:“出过,彩排时我慢了一个八拍,好在我们都看同一个手语老师,她用手语告诉我:‘不要动,取消一个八拍。’结果后来台领导都没看出来。”算了,就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对照图片写碑文吧。课件,只不过是个辅助手段而己,再说,人家知道我怎么设计的?一堂课下来,我成功了!课后,我问了部分听课老师,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当时这一小小的“迟疑”:学生的情感没有被打断,他们的碑文都写得非常好。我想:课堂教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是有预设的。然而,课堂教学又是动态的,生成的,是有意外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捕捉住节外生枝的亮点,课堂就会随时呈现出生成的美丽、意外的精彩。
第五篇:谈《雾凇》一课的多媒体教学
[谈《雾凇》一课的多媒体教学]
巧用课件妙作点拨
——谈《雾凇》一课的多媒体教学 沭阳东关实验小学邵建荣
3、利用动画巩固教学难点,谈《雾凇》一课的多媒体教学。在学生理解了雾凇形成过程之后,教师可出示刚才那一段动画,让学生看着画面当导游,向大家介绍雾凇的形成过程。这一活动,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其对课文的阅读、领悟和背诵,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1、《雾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编制集音画像为一体的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神秘的境界中去,课堂上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绝好教学效果。上课时,关上教室的灯,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啊,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光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可谓壮观。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银装粉砌的世界之中,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雾凇。学生们已经进入到了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放录象:人们伴着音乐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的发出由衷的赞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谈《雾凇》一课的多媒体教学》图像与音乐的和谐组合,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学生看着生动的动态画面,自然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体会。三.拓展思维鼓励创新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放录象: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的发出由衷的赞叹。学生看过录象体会到雾凇的琼枝玉树、雾凇的千姿百态以后。让学生看着画面练习说话,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回画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什么?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假如你是„„,你会„„? 四.向课外延伸扩大知识量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必须依靠人的生理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人认识的基础,听和看是主要的学习器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学习《雾凇》这一课时,已进入冬天,多数的早晨都有霜冻,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清晨霜冻的景色,并运用多媒体动画出示太阳出来后,霜逐步花解的过程,或者出示雪花飘落,给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外衣的景象。仿照本课写法作一次小练笔。
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