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美术《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案
七年级美术《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世界遗产的定义与分类标准,并记住一定数量的世界遗产名称。
二、教学重点 : 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学会从审美角度描述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三、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关注与审美兴趣。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说明:可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本,并为上课做好材料和评论方面的部分准备。老师:课件、相关网站的网址、挂图等教学资料。
学生:学生收集自己亲自到访过的或熟悉的中国世界遗产地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2、课堂导入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老师:展示中国地图,教师分享自己参观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感受,让同学们猜猜说的是哪个地方,再展示图片。
学生:与教师交流,欣赏图片感受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3、课堂发展(1)、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并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认识。(2)、列出我国各省份的世界遗产,阐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多而且丰富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世界遗产的相关定义和分类。(3)、结合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定义指导学生多角度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美。提问:请举例说明欣赏世界遗产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有哪些方法?(4)、让学生选感兴趣的中国世界遗产谈谈它被评为世界遗产的原因。有何美感特征及价值?请各个小组汇报。(5)、观看一段有关丹霞山申遗的新闻报道视频,问:从视频中你有什么启发?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呢?请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提出自己的意见。学生:(1)、小组分享:根据所得信息欣赏与交流,说说对中国世界遗产的认识。(2)、师生互动,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概况和特点。(3)、小组合作:结合课本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从多角度召开欣赏,探究欣赏世界遗产的方式方法。(4)、小组探究:比较欣赏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点,研究出结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陈述观点。(5)、分析视频中的要点,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展开探究,完成学案。
五、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小组合作,收集、整理中国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
2、较高要求:能多角度分析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提出保护遗产的建议。
3、个性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把欣赏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
六、评价要点:
1、掌握世界遗产的概念与类别与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与审美价值。
2、应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
第二篇:美术《比例之美》教案
比例之美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吗人的灵感来源于什么地方?可以从一些特别的现象得到特别的启示请看这张图(课件1)她们在干什么?个别学生回答在选美。
师:确实如此,现如今,已经不再单单以瘦为美了,胖人也有独特的美感,因此也就有了类似这样的胖美人比赛(课件2)这三位选美冠军虽然身材比例不同,但都是美女,请看变了(课件3)人因为比例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美感,同样瓶子由于比例上的差异,产生的美感也不同,说说它们的特点。个别学生回答
师:这些不同的特点都跟比例有关,(课件4)著名的绘画大师达芬奇认为:美感应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早在1490年,著名的达芬奇就绘制了人体比例图,展示了比例之美(课件4)原来早在这么多年前,人类就意识到比例的问题,象这样人体的一种和谐的比例关系给我们创造了美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比例之美。
二、讲授新课:
1、瓶子比例的认识
●欣赏
师:比例问题存在于各个方面,各种不同比例的瓶子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下面我们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瓶子(课件5结构图)大家都知道,瓶子是由瓶口、瓶颈、瓶身、瓶底(瓶耳)组成 师:(课件6)这个瓶子比例关系是怎么样的?这种比例关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谈感受,教师总结。
●说说自己瓶子的特点 师:(掀开布)这些都是大家带来的瓶子,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下这些瓶子造型比例的特点。老师讲1个,点出结构、比例。(如:瓶子细细长长,瓶身宽度只是长度的1/4,这样的瓶子象一位纤细的少女,这种宽度与长度比非常夸张的造型,体现出了张扬的个性)
之后学生谈谈瓶子比例(请2-3名学生)
●小结:因为比例有差异,所以每个瓶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独特的表现力,造型比例差异产生个性美感(课件7字大)它们或张扬或内敛或大方或雅致或端庄或奇特(课件8连放多张底面交错瓶子下面是各种瓶子)●小练习——用剪的方式设计瓶子外形 A、示范
师:我们来剪一个有个性的瓶子造型,老师边剪边指出1.设计时注意瓶口、瓶身、瓶底的比例关系,可以是夸张、均等的体现稳重或内敛或张扬等个性2.布局问题.不易过小 B、给学生提供已对折好的纸,学生练习。
C、小练习展示:及时收集几张快又代表性的作业贴在布上,学生自己评议(介绍下比例特点,希望体现什么风格)
示意学生继续下面的环节(停下手上未完成的作业)
2、对瓶子色彩比例的认识
师:通过小练习,我们认识了瓶子造型的比例差异能够产生美感,其实在瓶子身上还存在一种比例关系,是什么呢?(课件6)谁来说说?再看(课件7)这三张色彩的比例,比如第2张,别看它单纯,它具有很时尚的简约之美。其余2张学生说说。小结:色彩比例产生节奏,产生对比,产生美感
二、布置作业
师:我们今天为自己未来的新居设计一个美丽的瓶子,现在生活的品质也不断提高,我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简单的吃穿了,家居的软装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为父母、可以为自己,也可以根据对象的性格特点进行设计,可以在你刚才剪下来的瓶子上进行美化或再设计一个。
四、巡回指导(放音乐)
五、作业展示:
1.请1个学生自己介绍。
2.出现3个新居照片,让学生自己上去把自己的画选择适合的一边。(师:这就是色彩的呼应、和谐;“万绿丛中一点红”等赞赏语鼓励学生作品)
六、、课堂延伸:
师:比例不但在绘画中存在美感,其实在雕塑、建筑、甚至数学、音乐都能产生(课件8)
七、教师总结:
师:通过今天瓶子的设计,我们知道:(展示课件9比例产生对比,比例创造美感)。我们巧用比例之美,就能让生活更精彩!
第三篇:抽象之美 高中美术教案
抽象之美 高中美术教案
课 时:1课时
课 型:美术欣赏课
教学目的:通过自然中抽象因素的分析、认识,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的抽象形式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感受及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艺术中的抽象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评价抽象艺术
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自然中的抽象:
图片:《雪山与湖泊》、《山与云》、《河流》、《雪松》、《树》、《倒影》、《沙漠》、《农田》、《水面》、《水珠》、《云》、《晚霞》、《野花》、《草》、《贝壳》、《树叶》、《咖啡豆》、《玉米》、《干裂的土地》、《大理石》、《木材》、《火》、《闪电》、2、生活中的抽象:
图片:《建筑》、《礼花》、《铁轨》、《光纤》、《齿轮》、《电路板》、《钢筋》、《钉》、《碎纸》、《纸》、《玻璃》、《彩带》、《布》
3、艺术中的抽象:
图片:
(1)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波洛克(1912—1956年),美国画家,行为绘画(又名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最初对雕塑感兴趣,后跟本顿等学画,1945年,开始了他的行动绘画的创作。波洛克的作品反映了美国民族不墨守成规、勇于进取、不断发掘宏观世界和内在意识深处的精神,也表现了他们在高度工业化社会中的忧虑、焦灼和不安。(2)德库宁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德库宁(1904—1997年),荷兰画家,是与波洛克齐名的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与波洛克相比,两人的艺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波洛克注重创作过程的精神体验,轻视创作活动的物化结果;而德库宁不仅注重行为,更不放弃结果,他追求人类表达方式的最大容量,即“行动”与“绘画”的双重效果。
(3)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艺术:
康定斯基(1866—1944年),俄国抽象主义画家,“抽象艺术之父”,其艺术被称为“热抽象艺术”、或“抒情抽象”。康定斯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版画。早期作品采取印象主义技法,1910年开始采用音乐名称,形象几乎是用色彩的块面和线条图案暗示出来,如《即兴曲》等。以后则是纯抽象的绘画,后又转向几何的抽象,其画风充满着幻想、幽默的趣味。
(4)蒙德里安的冷抽象艺术:
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抽象主义画家,其艺术被称为“冷抽象艺术”、或“几何抽象”。1913年后的绘画以几何性符号式的绘画为主,他在平面上把横线与竖线相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及灰色。这些新造型主义的抽象艺术及其理论,不仅影响了西方抽象绘画和雕塑,还对现代广告、家具、服装设计、印刷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米罗的抽象超现实主义绘画:
米罗(1918—1922年),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其盛期的作品画人、动物、象征性的物体,都采用了单纯的线,色彩干净、明亮,他似乎用没有受到任何生活尘埃污染过的、天真无邪的眼睛看世界,但不时对这混乱的世界发出嘲讽的笑,他作画随意、自由,充满着装饰的趣味。
(6)克利的抽象艺术:
克利(1879—1940年),瑞士画家。他认为:绘画或创作活动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体验,在这种体验过程中,艺术家在得到启发的时刻,把内心的幻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结合起来,以表现本质的真实。
(7)夏加尔的抽象艺术:
夏加尔(1887—1984年),犹太人,俄裔法国画家。从小受到俄国和犹太人民间、民俗艺术的熏陶,后又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他善于把立体构成的因素,自由地融化在富于幽默感和抒情味的表现语言中。
(8)亨利-摩尔的超现实主义雕塑:
亨利-摩尔(1898—1986年),英国现代雕塑家。在他的创作中,既没有实际目标,也不具备具体内容的形象。亨利-摩尔的作品为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雕塑语言,这是一种与环境对话的语言,一种充满人性的现代语言。
(9)马蒂斯的艺术:
马蒂斯(1969—1954年),法国野兽派画家。他善于以强烈的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去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透视和明暗手段全被抛弃,可是构图仍是有秩序的生活境界。同时他吸收了非洲艺术的表现风格,对于东方艺术如日本的版画或阿拉伯装饰图案有一种特殊的敏感。
(10)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达利(1904—1989年),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他声称艺术的源泉是幻觉,将自己内心世界的荒诞、怪异加入和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创作时陷入疯狂的状态。他在绘画中用分解、综合、重叠、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
4、艺术中的具象形式与抽象形式:
具象形式
抽象形式
内容具体
内容不具体 再现客观形象
表现主观情感
刻划真实美
反映形式美(线条、形体、色彩)
三、课堂小结:
自然、生活和艺术中有很多抽象的形式,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抽象化的点、线、面、色彩等因素的组合,它们不仅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同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
第四篇:苏少版七年级美术图案之美
图 案 之 美
郧西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王友红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第六课《花的变化》一课的延续和发展。教材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其次,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这些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最后,通过欣赏、讨论、体验、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在图案的表现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2、技能目标: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3、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教学重难点
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进行创意设计。教学准备
笔、纸张、画笔颜料,多媒体课件等。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说一说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你认为很漂亮的装饰图案。
生互相交流讨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装饰图案的世界,了解图案之美。课件出示课题——《图案之美》。
2、学生自学课本30——31页。
3、教师提问:什么是图案?(课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阶段
1、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美丽的图案。在欣赏时我们要认真观察 ①,图案的内容有哪些?
②、这么多的图案,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欣赏课件各种图案)
2、小组讨论:(课件出示问题)
①、图案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多媒体课件)②、图案可以分为几类?(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多媒体课件)
3、提出问题:一幅好的图案能让被装饰品变得更美,让人赏心悦目,反之则会适得其反。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幅好的图案呢?设计图案必须依照某种基本的形式,并按照美的法则来构成形式的美感,如:对称、平衡、对比与律动。对称、平衡、对比、律动等都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它们是构成图案审美的重要基础,也是构成图案形式的基本方法。
(1)对称(课件展示)
对称是图案的基本形式之一。对称,是图案形态左右或上下完全相同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如同照镜子或水面的倒影。它的特点是具有统一感,适合于产生静止的传统效果,有很好的安定感。不足之处,容易产生拘谨,呆板的感觉。
(2)均衡(课件展示)
平衡,不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而是从视觉的角度说,是图案形态左右或上下之间一种视觉上的平衡关系,它既可以使画面丰富,又可以破除对称的单调,而较为活泼。平衡的形式以不失重心为原则,他的特点是稳定中求变化。由平衡形式构成的图案容易产生活泼,生动的感觉。
(3)对比(课件展示)
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的区别或有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在图案设计中,如构图的虚与实,聚与散,形体的大与小,方与圆,高与低,宽与窄;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鲜与灰等对比因素在图案中的应用,都可以产生生动,活泼,丰富的效果,给人以强烈,鲜艳,多样的感觉。
(4)节奏与律动
节奏是指有规律的重复,包括完全重复和渐变重复,它使图案产生秩序美感。律动是指有规律的运动,如有规律的重复、渐变重复能使图案呈现出律动的感觉。在图案中表达节奏与韵律的方法,可以通过图形的大与小,强与弱,虚与实,疏与密,明与暗,或方向,位置等方面的有规律的组合,以构成富于节奏与韵律的图案。
三、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的形式美,在图案的表现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四、实践操作
1、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也知道了设计图案需要遵循的形式美法则,同学们现在是不是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想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呢?你们看,老师有一块手帕,可惜手帕上什么也没有,你们能不能为老师设计一款好看的手帕送给老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当一名设计师,为老师设计一款精致的手帕吧。
2、学生构思设计。四,作品展示
将学生设计作品送给老师,老师将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同学们互相欣赏。
课后拓展:
图案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到我们生存的空间,图案已经无处不在,图案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有了图案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设计更多的装饰图案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教学目标是以我国装饰图案为基础,让学生了解它的历史和分类,并学习它的形式美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这节课学生懂得了对生活环境的观察、感悟和反思,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领略了生活中的艺术美;这样学生能从多元文化和生活美术的视角感悟艺术与生活的息息相通。探究阶段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有的学生对一些民风民俗了解的比较多,谈论起来非常新颖吸引人,创作过程中,不少学生都照葫芦画瓢,能够创新的较少,反思原因,主要是现在学生很少见到这些乡土气息的图案,再者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通过这课的学习,鼓励学生应多关注一下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因为她会带给我们很深厚的文化熏陶。本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自己的思考还很多,本课在这些方面还显得略有不足。新课程的理念非常注重教学活动中的“学”的过程,在本教案例中,学生既要了解装饰图案的相关知识,又要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品质,还要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去创意设计装饰图案。这么多的内容显然不是靠一节课就能全部达到的,应该是美术教学活动长期的、共同的目标。
第五篇:【新版】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自然生活艺术与汉字书法点画之间的联系,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3、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篆、隶作品赏析
1、《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
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
三、临写体验
1、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四、讨论交流
1、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讨论临写的体会。说说自己在临写时是否注意了转折、连断、快慢、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2、教师选学生优秀临写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小结学生的临写活动。
五、碑帖赏析
《自叙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代表作。该贴的特点:笔势新奇迭出、不拘定则,线条如龙蛇飞动,点画如骤雨旋风。
六、教学拓展(线条之美、书画同源)设问:“书画同源”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信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来书写各种粗细、长短、质感、力度不同的线条来传神达意,来表现各自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造型。
欣赏教师收集的吴昌硕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与中国书法线条的同根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