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外国 民歌教案

时间:2019-05-12 18:1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单元 外国 民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单元 外国 民歌教案》。

第一篇:第一单元 外国 民歌教案

第一单元

民歌

第二课

课题:外国民歌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外国民歌特点。通过欣赏外国优秀民歌,使学生了解一些优秀民歌的音调和风格,初步了解外国民族音乐语言。

二、通过对外国民歌的作品欣赏使学生开拓音乐知识视野。

教学内容:

一、常识:介绍外国民歌特点及各国民族民歌风格。

二、欣赏:〈樱花〉〈纺织姑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的太阳〉〈故乡的亲人〉 教材分析:

一、各民族、国家、地区的优秀民歌,都蕴含着人民的愿望和心声。外国民歌也是如此。对于民歌的概念,在某些国家同我国一样,主要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歌曲,但在另一些国家,将个人创作的民间格调的歌曲和个人创作但已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也称为民歌。

二、世界各民族的民歌,反映着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由于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民歌又具有各不相同的风格、体裁和形式。世界各族人民的民歌都是在不同时代产生的,所以有古老的农民歌曲,也有近代的市民歌曲和现代民歌。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具有亚洲东方色彩的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国家的民歌及其特色。

教学重点:

一、欣赏优秀的外国民歌选曲

二、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

教学难点:

一、民歌的基本体裁,音调和风格

二、把握好中国民歌与世界民歌的讲解分别。

教学方法:

讲述,听赏,视唱,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外国民歌

日本民歌

〈樱花〉

清淡,单纯,发声自然 俄罗斯民歌

《纺织姑娘》

意境 豪爽、乐观

意大利民歌

〈我的太阳〉

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 美国民歌 〈故乡的亲人〉 旋律优美、流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出示目标

二、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中国民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要来放眼世界,来了解了解外国民歌的魅力,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外国民歌呢?

(同学 简短讨论,不拘束答案)

三、定义外国民歌

自读教材文字,讨论问题:外国民歌能反映什么?民歌的概念是否一样?为什么要研究民歌?——读舒曼格言

四、赏析外国民歌作品

一、日本民歌〈樱花〉

日本民谣大多清淡,单纯,发声自然,内容有的抒发爱情,有的描绘风景,有的反映劳动生活,有的反映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听赏〈樱花〉让学生随录音跟唱。

2、简介俄罗斯民歌:

俄罗斯民歌在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非常广泛多样,而且表现力极为丰富。辽阔的国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爽、乐观,长期的战争纷乱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尊严感,俄罗斯民歌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

歌曲有反映在沙皇残酷统治下人们奋起斗争的革命歌曲;有描绘人民乐观、诙谐性格的游戏歌曲;有表现人民苦难的,音调悠长缓慢带有忧伤情感的抒情歌曲。悠长缓慢的歌曲气息宽广,旋律连绵不断地展开,歌调中的一个音节往往唱一连串的音;而活泼快速的歌曲,则结构整齐清晰,节拍单纯,旋律常常反复多次。

赏听《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赏听《纺织姑娘》

3、教师提问:谁知道印尼的地理位置?

印尼被誉为“千岛之国”,位于东南亚,在亚奥两大陆及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岛上居住着一百多个民族。

印尼民歌的风格极为多样,题材以表现爱情和热带风光为多。旋律缓慢、悠扬、富于抒情性。《星星索》是一首苏门答腊岛的船歌(亦情歌)。

自读教材文字介绍,听赏《星星索》。

⑴留意其号子特点——自始至终的“啊,星星索”为背景,展现了怎样的意境?(划船荡桨)

⑵留意其清新、明快。(3)曲式结构:A+B+A!

提示:

A段造成一种摇摇晃晃、犹坐船上的感觉;热切而期盼;

B段则给人一思念、亲切的感受。

再现的 A “渐弱”既有船儿远去的意境,又有富于诗意的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C

4、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我的太阳》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那波里歌曲,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帕瓦罗蒂的代表作。其原名为《O,solamio》。

音乐故事:《我的太阳》原是意大利一位作曲家创作的一首情歌,由于优美动听,在意大利家喻户晓,甚为流行,所以人们都认为它是民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登上统治宝座,实行铁血统治,意大利老百姓苦不堪言,其他各国人民也对他深恶痛绝。

有一年,在芬兰举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按照规矩,各国运动代表队进场时须奏该国国歌。乐队出自对墨索里尼政府的厌恶,便以使馆事先没有送来该国国歌乐谱为借口,当意大利运动员入场时,故意不奏该国国歌而奏《我的太阳》。当高亢的乐音在广场响起,在场的人先是惊讶,接着竟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纵情高歌起来:“啊,我的太阳,那就是你!那就是你!”,表达了对墨索里尼的憎恶和对意大利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自此以后,这首爱情歌曲流传更广了。当人们提起意大利歌曲时,就很自然地会想到这首歌曲;而当它的声音回响在人们耳际时,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意大利。《我的太阳》实际上变成了意大利的象征和“第二国歌”。

听赏歌曲〈我的太阳〉

5、美国民歌

学生阅读教材:美国民歌成分十分复杂。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2亿多人口中,汇集了世界各地域的多种族的民族。在这个民族大熔炉中,其主体部分来自欧洲。所以美国民歌的民族风格就直接受到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法国、匈牙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和印第安人等民歌的影响,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之前,一直居住着印第安人,所谓的美国本土音乐,指的是印第安音乐。印第安音乐常常是单声部的,节奏比曲调更重要,演唱技巧模仿自然声,乐器中各种类型的鼓占主导地位,也用笛、哨等吹奏乐器。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是因宗教迫害而离开欧洲的清教徒,因此在美国宗教歌曲一直活跃在民俗生活中。宗教民歌有圣诞歌、民间颂歌和黑人的灵歌。听赏歌曲〈故乡的亲人〉 学生跟着录音学唱,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六、课时总结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他不但可以经受时代和历史的筛选而更能够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疆域而远播。茫茫世界,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人民的心,却是相呼应的。希望同学能够象热爱生活那样的热爱音乐,这里将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七、作业

1。学习歌曲〈故乡的亲人〉

2。聆听世界各国民歌领略其风格。

第二篇:外国民歌欣赏教案

外国民歌欣赏教案

刘奎华

【年 级】 高一

【课 型】 综合欣赏课

【教学内容】

一、欣赏曲目

《樱花》、《阿里郎》、《铃儿响叮当》、《伏尔加船夫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我的太阳》

二、音乐知识

【教学目的】

一、通过欣赏外国民歌,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个国家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二、结合欣赏外国民歌,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在表现内容与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三、结合欣赏外国民歌,讲解外国民歌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外国民歌的特点、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及其变化,体验歌曲的基本风格及特点。

【教学方法】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声像、视听相结合。

二、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参与和感受音乐。

三、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音乐的再体验。

【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旅游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时尚,谁来说说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大家想不想出国旅游?(学生交流自己曾经旅游过的地方,通过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兴趣)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国外去走一走、瞧一瞧,了解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与民歌特点。(板书:外国民歌欣赏)

二、新课

(一)欣赏日本民歌《樱花》

了解日本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其民歌特点。

了解日本国家的民歌特点。

1、地理位置

第一站日本,谁能指出日本国家的地理位置?(课件:世界地图)

2、风土人情

关于日本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学生回答)让我们来听听导游的介绍。(课件:日本简介)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但日本的经济却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传承的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唐朝的文化,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固本强国的本领。接下来,让我们欣赏日本民歌《樱花》,感受一下她们的音乐特点。(点出课件)

3、分析日本民歌特点

欣赏时请大家再思考两个问题:①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②与我国民歌旋律进行有何不同?欣赏后回答问题。

(二)欣赏朝鲜民歌《阿里郎》

了解朝鲜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其民歌特点。

了解朝鲜国家的民歌特点。

1、地理位置

第二站朝鲜,谁能指出朝鲜国家的地理位置?(课件:世界地图)

2、风土人情

关于朝鲜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学生回答)让我们来听听导游的介绍。(课件:朝鲜简介)

3、人声类别

朝鲜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典雅多姿,歌声更是令人回味,让我们欣赏朝鲜民歌《阿里郎》,感受一下其音乐特点?(出示课件)

4、民歌特点

歌曲中反复唱到“道拉基”,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道拉基”这三个字?道拉基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下面的音响画面中寻找答案,欣赏时请大家再思考两个问题:①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②与我国民歌中哪种体裁相似??欣赏后回答问题。

5、即兴表演

朝鲜人民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欢迎我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入乡随俗,即兴表演一个节目?让我们一起演唱《阿里郎》,哪些同学愿意伴舞?(表演歌伴舞《阿里郎》)

(三)欣赏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

了解美国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民歌特点

1、地理位置

朝鲜一游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将飞往第三站美国,谁来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课件:世界地图)

2、风土人情

谁来介绍美国?让我们听听导游的解说。(课件:美国简介)

3、民歌特点

美国汇集了各大洲100多个民族的后裔,有“民族熔炉”之称,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美国民歌独特的风格。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感受那里的音乐文化欣赏一首大家较为熟悉的美国儿歌《铃儿响叮当》,欣赏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歌曲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②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欣赏俄国民歌《伏尔加船夫曲》

了解俄国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其民歌特点

了解俄国的民歌特点听后回答问题。

1、地理位置

继续我们的旅游,到达第四站俄罗斯(课件:世界地图)

2、风土人情

谁来介绍一下俄罗斯?

3、民歌特点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俄罗斯人民称它是“母亲河”,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用双手建立起美好的家园,现在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在过去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们又是怎样的生活呢?(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各小组讨论画面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俄国一位作曲家用了这样一个动机53 6 3 创作了一首世界着名的表现纤夫劳动的歌曲《伏尔加船夫曲》,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伏尔加船夫们的心声。(播放歌曲《伏尔加船夫曲》)

听后回答问题: ①歌曲的力度有什么变化?

②歌曲表达了纤夫们怎样的心情?揭示了什么?

(五)欣赏爱尔兰民歌《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了解爱尔兰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其民歌特点

了解爱尔兰的民歌特点听后回答问题。

1、地理位置

继续我们的旅游,到达第五站爱尔兰(课件:世界地图)

2、风土人情

谁来介绍一下爱尔兰?

3、民歌特点

爱尔兰是一个西欧国家,有着5000多年历史,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爱尔兰为北美通向欧洲的通道。首都位于爱尔兰岛东部的都柏林。爱尔兰共和国也是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经济发达赢得了“欧洲小虎”的美誉。

这座翡翠岛国,摄人心魄的自然美景,不失现代都市的热闹繁华,风风雨雨的曲折历史,从大河之舞到激情的流行音乐,整个岛屿处处弥漫着艺术气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欣赏《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感受一下她那浓烈的艺术气息。(播放歌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听后回答问题: ①歌曲的速度有怎样?

②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六)欣赏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了解意大利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其民歌特点

了解意大利的民歌特点听后回答问题。

1、地理位置

继续我们的旅游,到达第六站意大利(课件:世界地图)

2、风土人情

谁来介绍一下意大利?

3、民歌特点 意大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民主共和国,亦为欧洲民族及文化的摇篮,曾孕育出罗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服务业、旅游业及对外贸易尤为突出,同时也是北大西洋公约和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意大利在艺术、科学和技术上拥有悠久的传统,拥有47项世界遗产并位居世界第一。

意大利在欧洲具有社会、政治及军事上的重要影响力,也在政治、文化、科学、医疗卫生、教育、体育、艺术、时尚、宗教、料理、电影、建筑、经济及音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约和欧盟的会员国,也是20国集团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欣赏颇具影响力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感受她那浓烈的艺术气息。(播放歌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听后回答问题: ①歌曲的速度有怎样?

②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同学们,我们的国外之旅即将结束,临行前热情好客的外国朋友托我给大家带来三个音乐盒,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民歌?

第一个音乐盒:《莫斯科郊外的上》

第二个音乐盒:《桔梗谣》

第三个音乐盒:《哎哟,妈妈》

加深学生对各国民歌风格的了解提高其听辨能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国外旅游转眼就结束了,谁起来说说这次旅行都有哪些收获?总结: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民歌,我们要多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开阔你的音乐视野,使你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谈论本节课的收获

鼓励学生多搜集欣赏中外优秀的民歌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第三篇:外国民歌艺术欣赏

亚洲民歌

1.日本民歌 《拉网小调》《樱花》《五木摇篮曲》 2.朝鲜民歌 《阿里郎》《桔梗摇》《朝鲜八景》

3.蒙古民歌 《母亲的恩情》

4.印度尼西亚民歌 《梭罗河》《星星索》《宝贝》 《哎哟妈妈》

5.缅甸民歌 《海鸥》

6.拉国民歌 《站起来,新娘啊》

7.叙利亚民歌 《你呀!你呀!》

8.土耳其民歌 《厄尔嘎兹》

欧洲民歌

1.俄罗斯民歌 《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纺织 姑娘》《草原》《同志们勇敢地前进》

2.英国民歌 《友谊地久天长》《夏天最后的玫瑰》 《伦敦德里小调》

3.法国民歌 《婚礼之歌》《金发姑娘》

4.德国民歌 《小鸟飞起来》《妈妈,我有个愿望》 《迎着曙光》《秘密的爱》《洛雷莱

5.意大利民歌 《桑塔·露琪亚》《重归苏莲托》 《我的太阳》《啊!朋友》

6.西班牙民歌 《幻妮塔》《鸽子》

7.匈牙利民歌 《别离我可爱的家乡》《今夜月光明 又亮》《秋》《娶个什么样的新娘》

8.波兰民歌 《小杜鹃》《波兰圆舞曲》

9.罗马尼亚民歌 《照镜子》《祖国大地美如花冠》

10.南斯拉夫民歌 《在遥远的地方》《姑娘去打水》 《深深的海洋》

11.阿尔巴尼亚民歌 《含苞欲放的花》

12.捷克民歌 《爱挑剔的大姑娘》《牧童》

13.瑞士民歌 《到留声湖去》《我孤独地坐在那里》

14.芬兰民歌 《清脆的牧笛》

南北美洲民歌

1.美国民歌 《草原上的家园》《马车从天上 下来》《念故乡》《老人河》

2.加拿大民歌 《红河谷》

3.墨西歌民歌 《美丽的西丽托》《你就是幸福》

4.巴西民歌 《在路旁》

5.阿根廷民歌 《土库曼的夜晚》《小小的礼品》

6.秘鲁民歌 《飞逝的雄鹰》《两个姑娘在歌唱》

大洋洲、非洲民歌

1.澳大利亚民歌 《羊毛剪子咔嚓响》

2.埃及民歌 《尼罗河畔的歌声》

第四篇:第一单元 五彩民歌风

第一单元 五彩民歌风

主备人:花凡

教学内容:《我的祖家是歌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四分音符及知道四分音符的时值。

2、能够感受、体验台湾、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其相关的音乐艺术文化。

3、能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四分音符的认识,时值概念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阿里山的姑娘》《我的祖家是歌乡》《天呜呜》台湾名歌。

2、请同学们分别说出

3、播放的歌曲歌名是什么?

4、这几首歌是我国那个地区的民歌?

5、引入台湾,引入高山族,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二、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请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想还听过哪些关于台湾的歌曲?

2、联系地理知识,说说台湾的居民主要以那个族为主?他们有什么样的民族习俗?(如:衣着,歌舞,节日„.)

3、台湾民歌分类

三、带着问题----再次聆听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

1、感受情感,请同学把自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2、歌曲分析

这首歌曲是流传在台湾高山族一带的民歌。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歌曲通过赞美祖辈喜爱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歌曲为c羽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情绪欢快、热烈,带有舞蹈性。但是这首歌曲中很多一字多音是难点,并且要求气息悠长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四、四分音符的学习

1、对四分音符进行讲解,展示四分音符如:3 5 6 1 用节奏型可表示为:x 举例: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的时值为1 请同学们通过你对四分音符的了解,请你用肢体语言或者是动作把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出来。如:教师引导(拍手)

通过上节课对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尝试体验,边唱边打拍节奏,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2、我们你知道几首江西民歌?

3、分小组交流模仿伴奏型,用拍手.跺脚.拍肩等肢体语言设计歌曲伴奏型。

五、课堂小结。

第一单元 五彩民歌风

主备人:花凡

1、唱:《跳柴歌》

2、听、动:欣赏、学跳黎族的竹竿舞

3、拓展:黎族的文化习俗

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用跳绳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1、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

2、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情导入:

1、师:(教师跳绳进入课堂)

请两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按照黑板上节奏跳两遍XX X0。再请在座的同学把手放到腿上跟着老师一起拍。

2、师:课外活动的时侯经常看到同学们在跳绳,老师今天叫你们另外的一种跟着音乐的跳法。(播放《跳柴歌》)

师:听音乐,跟老师一起来。

上来四个同学,拿着你们的绳子。手这样拿住绳子。按照黑板上的节奏表演一下吧!XX X0 剩下的同学手拍腿,一起!

看老师怎么从绳子上跳过的!

二:学唱《跳柴歌》

1、师:这个游戏是老师看了黎族的竹竿舞想出来的。(介绍竹竿舞,是黎族著名的舞蹈,又叫跳柴舞)刚才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叫做《跳柴歌》

同学们跟音乐开口默唱,想一想: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内容(熟悉歌词)?

2、(活动一)认真听老师唱谱,请同学们仔细听,其中哪些地方旋律是相同的?(一二句、三四句前两小节相同。)

3、跟着老师的琴声试着用lv唱一唱。同学看歌谱,你们有没有看到有好多圆滑线,像一座拱桥。我们把称为连音线。把两个音连起来。那你们知道这个“三”怎么唱的吗?跟着刚琴小声的唱一唱。注意前奏。

4接口唱。师:怎么才能表现黎族人民在跳柴时的愉悦心情呢?两个人对唱,你们说高不高兴呢?请同学们也用欢快跳跃的情绪来跟老师接龙唱一唱。有颜色的老师唱,你们唱没有颜色的部分。

5、强弱对比 师:歌曲中每一句歌词都表现出黎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你觉得歌曲中什么地方轻轻唱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快乐呢?(每一句句末两字。)

师:看黑板的记号,这是渐强,这是渐弱。

6、师:大家看看整个歌曲音的走向。高的向前,低的向后。

7,强弱,接口,旋律走向,结合,完整的演唱。

8师:同学都会唱了,能跳吗?我们来看看黎族人是怎么跳竹竿舞的。播放幻灯片。

谁愿意上来跟老师一起跳的。尽量逐个跳到。

三:拓展黎族文化。

师:《跳柴歌》是一首黎族的歌曲,海南民歌,黎族文化丰富多彩,我们去看一看吧!播放幻灯片。四:小节

同学们,黎族文化丰富多彩,想知道更多,大家课后搜集吧!大家听着音乐,跳着竹竿舞走进教师吧!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第五篇: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

一、学校名称: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

二、授课教师:初健

三、授课班级:歌剧系

四、课时:3学时

五、教学课题:

中国民歌——民歌是最直接、最质朴地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劳动生活的声乐表现形式。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历史悠久,各民族民歌数量繁多,艺术价值高。让学生多欣赏我国的民歌或由民歌改编的乐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六、教学目的:

1、通过中国民歌教学,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从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歌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

2、通过中国民歌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七、教学过程:

1、准备活动:为上好本堂课,应引导学生做好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准备活动,根据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的特点,提问并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民歌,引起学生兴趣并进入本堂课的主题——中国民歌;

2、发展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在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完成学习任务,本课设计进行以下活动:(1)请学生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或介绍自己熟悉的民歌,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2)教师根据本堂课内容,分体裁介绍并范唱各种体裁和各地的民歌,并总结各地民歌的特点;(3)归纳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3、综合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听、唱、奏、动、答、议、写等),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显示掌握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体现教学目的的圆满完成。

八、教具准备: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要求,需准备以下教具:课件、有关音乐磁带、碟片等。

九、教学内容:《中国民歌》

概论: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它历史悠久,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具有独特的魅力,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族音乐的五大类: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

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文化没有因为外敌的入侵而彻底中断过,根植于中国悠久文化土壤中的民族民间音乐,绚丽多姿,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同西方交响音乐一样,叩击感染着每个人灵魂最深处的门。五千年来,中国音乐文化向着多角度、多层次发展和延伸,形成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

民歌的艺术特征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民歌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蕴藏丰厚。最早的民歌,产生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之中。

因为民歌一直是口头传唱,就是有了记谱法以后,劳动人民也不用它。宜到19世纪末才有民俗学家用工尺谱记录几首民歌。全面、有计划的搜集、整理、记录、出版民歌只有在新中国才成为现实。只是限于历史条件,20世纪以前的民歌文献几乎全部是歌词集。有关古代的民歌,实际音响已不可能再现,只有它的歌词,从古代文学著作中及文献记载中进行分析。

2000多年前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述了古代劳动号子《邪许》。“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记述了人们在举重物时,一领众和,人们有力、自然的有节奏、有音调的演唱。

古代对民歌的记载:

各年代的的民歌,都有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诗、辞、声,如楚辞、楚声即楚地民歌

1、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该集的305篇作品中,有165篇是民间歌诗。它们总称为“风”,因收录了当时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十五个国家(地区)约500余年间(前1006-前570)的民间歌唱之作,故又称“十五国风”。《国风》中的民歌,特点:

1、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大部是揭露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劳动者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的内容的,以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典型深刻,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2、这些歌诗大都采用了“四言体”句式。这一词格的相对稳定和广泛使用,为以后中国民歌的唱词句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多样化,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如《诗经》的开篇之作《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下略)。不但内容清新明畅,而且词格句式本身已包含了丰富的歌唱性。

3、各国民歌在演唱时,一般都无乐器伴奏,叫做“徒歌”,有时也使埙、缶(FOU,一种瓦罐)等简单的伴奏乐器。

举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战国时代的齐国有个歌唱家韩娥,有一次因为断粮到临淄的城门演唱,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喉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还感觉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由于贫困,她一次遭受到旅店主人的侮辱,她在悲痛中歌唱了一曲,声音是那么的悲凉,听到她歌声的人都沉浸在哀怨中,三天之后还不能自拔。只好又把她请来唱一曲愉快的歌,人们才被欢快的情感所激荡。

2、在春秋时期,楚国的民歌十分繁荣。战国后期,诗人屈原等人,对楚国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并根据楚国民歌曲调创作新词,称为《楚辞》。《楚辞》中的不少作品,充满了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感情,热烈面富于幻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楚国的民歌艺术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有个成语叫“曲高和寡”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有个著名的文人宋玉,很懂音乐,一次,楚襄王问他“为什么士大夫和庶民都不说你的好话呢?”他回答:“我在市井中演唱自己的歌曲,开始时,演唱《下里》《巴人》,能够一起演唱和帮腔的有数10人,后来,唱到《阳春》、《白雪》时,能够一起演唱和帮腔的有只数人。歌曲的艺术性越高,能够欣赏的人就越少啊。”这说明当时楚国的民歌已经有了很深的内涵和高度。

3、汉代以后,西汉武帝时成立了专门音乐机构--“乐府”,从事民歌的搜集和整理,入乐的歌谣叫“乐府诗”,它在记录和推广民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乐府由著名音乐家李延年领导,还有象司马相如这样的大文学家和上千乐工组成,即使在乐府衰败的汉哀帝时期,乐府还有乐工829人,有选读民歌的5人,专做测音的1人,乐器制作和维修的19人,学员142人,管理乐工的2人,其它的560人都是进行艺术表演的。人们把汉魏时期流传的民间歌诗总称为“乐府”,同时也把(特点1)这一时期民歌所采用的基本体式--五言体总称为“乐府体”。“乐府”是继《诗经·国风》之后中国民歌迭起的又一个高峰,在长达五、六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仅民间广泛使用这一体式,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文人的诗歌创作。

(特点:2)、乐府民歌,多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爱憎,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这一时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发展成为长短句和五言、七言体,并开始加进了乐器伴奏,《孔雀东南飞》等长篇叙事歌曲的产生,同时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民歌在不断发展和日臻成熟。

从《诗经》民歌到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古代早期,其内容之丰富,表现力之强烈,已相当完美,可以想象到在此之前,民歌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

4、东汉和南北朝时代的《陌上桑》(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等乐府民歌,有的气势恢宏,有的清丽婉转,即使曲调早已失传,但只读其词,也会立刻让人动容。“五言体”乐府是对“四言体”国风的合理继承和新发展,它们为接着出现的“七言体”句式和长短句词格提供了先决条件。

5、唐宋的民歌称作“山歌”或“曲子词”,唐代,在李氏王朝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并广泛吸收其周边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下,民间歌唱仍然保持了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统治者专门成立了教坊,对民歌进行搜集整理。中唐诗人刘禹锡(772-842)在巴楚一带听到一种当地民歌“竹枝词”,十分兴奋,于是,模仿其歌体,一连写了十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又如:山头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通过他的仿作,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七言体”的民歌那种兴比自如,“含思婉转”的民间风格。

此外,刘禹锡还写了一首《插田歌》,描述了他在广东连州看到农民一边插秧一边唱“田歌”的真实场面。为后人留下了有关这种源远流长而又传播至今的民歌品种的珍贵记录。总的来说,除了产生新的体裁品种外,唐代民歌在体式上的最大特征,便是“七言体”句式的全面成熟和广泛应用。

李隆基登位,杨玉环得宠,建立了杨家的裙带关系,她的姊妹都被封为夫人,气焰之盛竟至“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地步,谣曰:“从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因为“男不封侯女做妃,看女却为门上楣”。这未必代表老百姓心里的向往,只是一种对皇家的讽刺而已。

6、宋元明清以来,一方面是原有的各种民歌体裁的继续传播,诸如农夫唱的“田歌”、渔夫的“渔歌”、山民的“山歌”、船夫的“船歌”等。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出现,伴随着城镇商业经济日益繁盛民间小调体裁广泛流传。如见于宋代话本的“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骨肉团圆叙,几家飘零在他州。”歌词是十分典型的“七言四句体”,曲调是各种各样的江南小调。到了南宋,民间产生的讽刺性歌谣就更多了。南宋的统治阶级,贪污腐化,玩弄政权,有民歌讽刺道:“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若要富,跟着皇帝卖酒醋。”可谓一针见血。

元代的民歌称为“小令”,明清“俗曲”“小曲”。到了元明时代,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人民作歌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由于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激起了农民起义的洪流。其中,以颖州的刘福通声势最大,他率领了10万农民,头包红中,号“红军”,所向无敌,所以歌谣道:“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进入明清时代,我国的封建制度面临崩溃,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民歌。如明代民歌:“吃闯王、穿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

至清末民初,中国民歌在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播、流变、创新、积累之后,题材范围和体裁类别都已达到十分丰富成熟的境地。另一方面则是它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特定环境下所蕴积起来的民族和地域性风格的全面展示。从而使这类民间音乐成为历史悠久、传承不断、体裁多样、色彩斑烂、蕴藏丰富的一个民族文化宝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明确指出: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为其他民间音乐不断提供丰富营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据粗略统计,各省、市采集到的56个民族的民歌已达万首以上,全国有40万。

1900年,作为历史的见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壮丽史诗,在民歌中有着鲜明的反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主,赋予了民歌新的生命,民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美好的前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正像一个人在经过艰苦跋涉的沙漠旅行后,突然看到了碧波万顷的大海,人们的情绪激动了,歌不断从激动的心头流出来。人们用歌声唱出了对党、对毛主席、对新生活的无限热爱。人民创作了如《东方红》、《咱们的领抽毛译东》、《浏阳河》、《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传世之作。民歌在新中国的土壤上得到培育,像春天田野里的野花,连片密布,摇曳生姿。社会主义民歌创作的沃野展现在眼前,劳动人民的歌声冲天而起,响彻云霄。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组对全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风进行大范围的抢救挖掘工作。自1984年起,又开展了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工作。通过这些大规模的活动,使得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得以典藏保存,为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民歌的定义—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民歌特点:P4口头性(民歌是一种口碑艺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集体性(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曲目,都是在流传过程中集体加工,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即兴的不自觉的磨研、锤炼中,日益精炼、成熟,这民歌是一个永远不结束的创作过程。)、流传变异性(大部分民歌都是很久远的年代流传下来的,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演唱者地域、自身条件、情绪的不同,容易形成一首歌曲的不同变体。)、短小精悍(由于民歌口创作的特性,使得民歌的形式非常简洁、朴素,这也符合了中华民族的美学原则--简洁、精炼。即无论词曲,都应以最简单、明畅、质朴的语汇、技法表达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凡是达到这个要求的,就会成为一首优秀之作被保留、传唱;凡是不能达到这个要求的,或被淘汰,或被继续打磨。事实上,所谓简洁、单纯、明畅,也是自然存在的一个法则。民歌是大众创造的艺术,向来以“返朴归真”为宗,以便与自然法则保持一致。)、鲜明的风格色彩(民歌同创作它的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密切关联,因此,不同地域、民族的民歌各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

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民歌的产生最早,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类民族音乐的基础。民歌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7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又分为“大歌”、“小歌”。大歌主要指在公共场合演唱的歌曲。小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大小兴安岭。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1949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旷有力。同是“花儿”,保安族和东安族的韵味不同,宁夏和青海的也各有异。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

按题材形式分为:

按民歌体裁形式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1、号子是民歌的一个类别。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四川称“哨子”。是伴随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在民歌中,号子产生的最早。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这些伴随着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和简单声音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早期的劳动歌。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先秦《吕氏春秋·审应览》:“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讠雩,后亦应之。”便是劳动号子的最早记载。宋代高承《事物经原》:“今人举重出力者,一人倡则为号头,众皆和之曰打号”,说明号子是一人领唱,众人齐声应和。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解除疲劳的作用。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的定义: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相结合的民歌,它产生在体力劳动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者的劳动状况和生产者的精神面貌。分为搬运号子、农事号子,工程号子、作坊号子和船渔号子。劳动号子的特点: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1)即兴编创,内容和生产劳动有关;

2)律动感强,节奏鲜明,风格坚毅质朴、粗犷(GUANG)豪迈; 3)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喝为主。

A欣赏船渔号子《黄河船夫号子》,请学生说出其特点,然后总结归纳:

變現船工集體寫作勞動的歌曲。属于船渔号子类;内容是船夫在行船中在风平浪静,和遇到险滩和风暴的时候的不同的表现,为协调劳动、鼓舞士气所演唱,由于船上劳动强度不一,航行环境不同,船号变化的幅度相当大。有的劳动强度大,协作紧密,操作紧张,这类号子实用性强,如《冲滩号子》;有的在风平浪静,平滩行船时唱,这类号子实用性弱,抒情性相当浓厚,如《下滩号子》。歌词方面,前者多为劳动呼号用语;后者见景生情,即兴编词较多。;流行在西北的黄河流域;<川江船夫号子>;工程号子:《打硪歌》 B 搬运号子: 《扁担歌》 C D 作坊号子: 《打蓝调》E 农事号子《舂米号子》

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就已产生,而直到现代社会某种机器取代某种集体劳动才逐渐消失。数千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

2、山歌

定义山歌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P22是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劳动中即兴抒发思想所编唱的民歌。

山歌和号子的区别:山歌在山野、田间、牧场的个体劳动中为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演唱,不象号子是在集体劳动中演唱,直接为生产劳动所服务,因此它不同于号子那样讲究节奏性和动作性强,它的节奏更自由,抒情性更强。山歌的特点:

1、题材广泛,歌词带有即兴性;

2、节奏自由、音调悠长;

3、乐段结构简单,上下句的形式居多;

*

4、音调先高后平,高亢明亮(由于是在户外演唱,無論是為了畅快淋漓地宣泄郁积的强烈感情還是為了放縱一下自己,都是吆喝似的高音区起唱,使各声传得更远),常常一开始就出现很高的音。在高音区,山歌还常使用延长音,使声音长久地回荡在山间和旷野,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山歌的歌词:山歌都是内容上多为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歌手们浸注着自己的人生感慨。它的歌词大多数是即兴创作,感情淳朴,想象大胆,鲜活生动,感人真挚。甘肃的一首“花儿”这样唱“我送阿哥到黄河沿,眼看着上了渡船,哭下的眼泪调成面,给阿哥烙下上写盘缠”意思是眼泪多得可以和面做成干粮送给远去的爱人;湖南的一首民歌“韭菜开花细绒绒,有心恋郎不怕穷;只要二人情谊好,冷水泡茶慢慢浓。”这样真挚鲜活的歌词只有在山歌中才可以看到。

山歌常常划分为一般山歌(山区)、田秧山歌(平原)和放牧山歌(丘陵)

山歌十分丰富,南方:兴国山歌(江西南部的兴国县)老区;弥渡山歌-云南小河淌水,安徽的挣净红;客家山歌等;北方:信天游-陕北;山曲;花儿;爬山调(内蒙中西部农业区的短调民歌)。江南的山歌流畅、秀丽;高原山歌高亢、粗旷,旋律起伏大,草原上的牧歌悠长、舒展、奔放。

山歌欣赏: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

特点:

1、信天游的格式简单的说都是两句一对。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

2、常用比兴手法,上句比兴,展开意境和想象,下句具体诉说。比即比喻,兴即寄托,比如“兴”青线线那个蓝线线,用青、蓝的色彩,象征、映衬蓝花花的形象。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兰花花好,这里用的是比的手法,用农作物中个头最高的高粱来比喻兰花花的出色。

3、曲调的音高运动规律,先高后平,先是激情宣泄,再进行描述,由虚到实。

曲调多建立在“徵-宫-商-徵”这样一种“双四度框架”上,上句分成两个腔节,并在头一个腔节上作较长的延伸,给人以辽阔悠远之感。下句一气呵成,在上、下句变化反复的歌唱中,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横山下来游击队》等。曲目欣赏:鸡娃子的个叫来狗娃子咬,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哟嗬了。羊肚子的个手巾哟三道道的兰,俺的红军哥哥跟的是刘志丹。你当你那红军呀我劳的那动,咱二人的那一心一意闹革的那命。一杆杆那红旗呀半空中那飘,当红军的哥哥哟出发那了。我送我的那哥哥坡坡里下,红军哥哥你骑上大红哟嗬马,红军哥哥你走到那,都记住我。歌曲欣赏:脚夫调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学唱《赶牲灵》83岁的柴根是陕西府谷的歌王,老人是赶牲灵的,最后一代脚夫。柴根一辈子就是牵着骡子给人拉货,从山西到陕西到内蒙,沿着河套就这么走,一路走一路唱。柴根家里四世同堂,儿子60多岁,重孙都十几岁了。老柴根就是爱唱,见啥唱啥,而且现编现唱,唱了一辈子。柴根是陕西《摇三摆》的开创者。十几岁的时候,柴根一个人赶着毛驴去内蒙古赶集,路上累了就唱两嗓子。到了内蒙古他看到那里的女孩子很漂亮,特别是女孩子们走起路来一摇三摆的样子让他很动心,于是就哼唱出了这首流传至今的《摇三摆》。

1注意民歌是有感而发的艺术形式,在演唱歌曲时,注意如何以声代情,在深刻精炼的艺术素材中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感情。

2信天游是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情人”伴侣。演唱的时候想象自己走在寒冷的冬天,在白格生生的雪原中,无论在曲曲弯弯的山道沟壑里,赶牲灵的人们一路走一路歌,把人们从那寒冷、荒漠的天地中呼唤到今人心旷神怡的童话般的境界。3乡土气息的表达

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是江西南部客家民歌,是它没有娇柔浓艳、缠绵悱恻一类的情歌,具有一种秀丽直率、明快硬朗的风貌。山区赣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斗争中,创作出大量引喻生动,内容丰富的山歌,其普及程度超过人们一般想象,无论男女老少,有文化或没有文化,几乎个个张口即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山歌曾作为一种杀敌武器而风靡整个苏区。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音调既高且长,回荡山谷,意在引人注意。中间是字多腔少的数板性音调,然后又经过一个固定的句式:“心肝格”或“心肝哥(妹)”(苏区时期改为“同志哥”),预示着歌唱将要结束。如:“哎呀嘞哎!打只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崖崖;行了几多石子路,心肝格,着烂几多禾草鞋。”过去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常有虎豹出没,人们走山路时,便唱起过山溜:“喔喂,打嗒——啊喂......"声音激越高亢,可传数里.以此一则邀集同伴,二则惊散猛兽,故一般都用假嗓高腔或真假嗓结合唱, 技巧性很高,难度较大。

欣赏—红军干部好作风

西南高原山歌,与西北高原遥遥相对的包括陕南、四川及云、贵地区的西南高原,也是一个蕴藏极丰的山歌流布区。但这里的自然景观同山川仓茫的大西北完全不同。温和的气侯使它山青水绿、植被丰茂,流传在此种环境的山歌自然就有另一种个性和风格。首先是音调的变化,它们常常围绕羽、商及其三、四度音调展开,并以“羽”为常用调式。另外,在曲体上,四句体居于主要地位。虽然,山歌体裁的音乐性格就其主流来说是奔放、高亢的,但随着上述骨干音及调式、曲体的变化,西南高原的山歌已于高亢激越之中渗入诸多柔性的因素。大歌、小歌风格开朗热情。例如著名的《槐花几时开》欣赏(分析见B13)、《小河淌水》(歌舞19分55)、《放马山歌》(歌舞晚会15’)、《赶马调》等恰好是这一风格色彩的最鲜明的体现。此外,这一地区流传的各少数民族的山歌也都大体上具有这种特色。槐花几时开,放马山歌欣赏

花儿

“花儿”又名“少年”,别称“野曲儿”(因为它在当地有特定的男女定情的意义,它不能在室内或村内唱.也不能在辈分不同或有血缘关系的人面前唱,除在野外演唱外,每年农历4-6月,还有专门聚会对唱花儿的场合-花儿会),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回、上、撒拉、东乡、保安以及汉族中的一种民歌。分为河湟花儿、姚岷花儿和陇中花儿。无论哪个民族的花儿,都用汉语演唱。

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就是一种曲调,共有上百种。分为长调子和短调子,长调子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多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男女演唱同样的音。短调子曲调短小,平和,节奏规整,紧凑,音域较窄,多用真声演唱。

甘、青、宁由于其封建社会的封闭性和生活在穷山僻壤这样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决定,这里的人民都具有艰苦卓绝的忍耐性与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因此,“花儿”格调的悲壮、声音的高亢颤动、形式的单纯,都是从游牧民族的歌唱脱胎而来,不同于其他山歌的靡靡之音。虽然在内容上也是以歌咏爱情为主题,但是直率豪迈的气概,“花儿”在内容上有倾诉苦情的“花儿”,有抒发爱情的“花儿”,有反抗封建婚姻的“花儿”,有宣传革命的“花儿”„„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青海地区的花儿,它是花儿中具代表性的,影响最大的曲令,属于河湟花儿.P21 “长调”

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内蒙古草原“长调”民歌,也属于中国音乐体系(五声调式),蒙语称“乌日听道”,即“悠长的歌曲”。流行于内蒙古阿拉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大草原。是牧民放牧时演唱的民歌。以歌唱草原、骏马、骆驼、羊群、蓝天、白云、水草为内容,表达牧民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几乎每个人都会演唱大量的长调民歌。2004年1月11日-13日,“CCTV西部民歌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扎格达苏荣拿到了金奖。他说:那儿每个人都会唱长调。在结婚娶亲的时候,人去世的时候,朋友聚会的时候,都能听到长调。就这样一辈一辈往下传。只是很多牧人因为抽烟喝酒嗓音好坏不一样。长调是草原上生活的人用生命发出来的声音。这东西在蒙古草原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甚至几千年的历史。草原是学长调最好的地方。”只有面对着辽阔的草原,你才会演唱出草原的宽广和博大。

“长调”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一般为上、下两句,所以四句歌词分两遍唱完。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悠长、徐缓、自由,歌腔舒展,节奏自由。曲调行进多用大跳,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让人感觉嘹亮、悠长、亲切,沁人心脾。奇附林也是一个令人叫绝的歌手。他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有人把唱漫瀚调的奇附林说成是高音D之王。这个人连谱都不认,到了北京编导说你这个漫瀚调跟大乐队和一下吧,不能民族唱法都清唱。编导让中华民族乐团给漫瀚调配乐,把奇附林拉到民族大学,然后他在那儿唱,编导就让指挥给测,看他的最高音是什么音,琵琶手拿着琵琶就给测,测出来是HighA,在场的学生就炸了:实在是不可思议 “但是老头自己根本都不知道。我们说你唱到HighA了,他说High是怎么回事?我们说你认不认识帕瓦罗蒂呀?他说不认识。他比帕瓦罗蒂高六度,其实高一个八度也没问题,因为当时没有设计那么高。”李罡介绍说,“这样的民间唱家有的是,他们的嗓子也唱不倒。当时编导坐到一起议论这事,奇附林就指着65岁的希礼生,说这老先生唱得比我还高。

唱法以真声为主,并使用一种叫“诺古拉”的特殊润腔方法,波折音,类似颤音,使悠扬的歌声更富有草原味道和生命力。伴奏乐器以马头琴为主。

欣赏—辽阔的草原、牧歌(对于节奏自由的音乐的记录,一直是困扰音乐界的难题,仅仅从谱面上,歌曲中“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气魄无法展现。听音乐欣赏,学唱。腾格尔-天堂(07歌舞晚会2开始)

如果说,诚如”花儿”的两句唱词所说:“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尽抒胸意,自由奔放,这是山歌体裁的最大特征,也是她千百年来广为传播的根本原因。爬山调也叫爬山歌、山曲儿,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一种短调民歌,有后山调、前山调、河套调之分。后山调流行于阴山北麓,旋律高吭悠长,音程跳动大;河套调流行于巴彦淖尔盟河套地区,旋律优美,感情细腻;前山调则主要流行于土默特平原,其特点是兼有后山调与河套调之长。爬山调的结构与信天游、山曲相近,多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曲调则有汉族与蒙古族交融的因素。

爬山调有着悠久的历史,数百年来或山顶沟底,或道路村舍,或田间草场,到处都可以听到牧羊人、赶车人以及耕地、收割的人们那高亢悠扬的歌声。

爬山调的演唱形式有室内、室外之分:室外歌者多为男性,腔长调宽,内容不限;室内歌者多为女性,调门较低,旋律柔美婉转。其题材十分丰富,喜怒哀乐、笑骂褒贬,插科打诨皆能成颂。

它的节奏较有规则,拍节较为固定,句式为典型的上下句结构,每句字数不等,这就构成了这种短调民歌简单而又不呆板,铿锵顿挫的语句特点。节奏上多用高音的自由延长音,旋律上多用大跳,上下句的前半句曲调相同,只有后半句有所变化。

爬山调常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最值得称道的是演唱者的即兴性,想到什么就唱什么,看到什么就唱什么,走到哪儿唱到哪儿,而且所唱的内容还要合辙对称,上口押韵。歌词语言多用乡土重叠词,显得格外亲切生动,具有灵俏幽默的艺术风格,动人心扉,有着浓厚的山野风味。

爬山调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既是塞北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又是这个地区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字里行间洋溢着百姓的情、百姓的爱,以其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泥土气息葆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小调

定义: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小曲。多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经过历代流传,艺术上多经加工。小调分布于大多数汉族地区,以山东、河北、江苏更具代表性。

特点:这类歌曲在句法结构上经常使用“启承转合”的形式,所以它的音乐特点是

1、传唱环境:号子山歌多传播于山野,并依附于集体或个体劳动,而小调则基本上离开了劳动现场,主要流行于市井之酒肆茶楼、节日庆典场合;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地是在市民、商人、小手工业者以至一部分职业、半职业歌手中传唱。

2、流传广泛: 有人说:小调有“脚”,由于在城市中传唱,使得它容易流动于四方。而山歌、号子往往仅限于一地。这是它们在传播方面的一个很大的差异。因此,同一首小调常常会有多种曲调。民歌数量最多的一种。

3、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号子、山歌具有很强的自娱性和实用性,而小调的这类功能已基本褪化,成为一种主要是“娱人”的体裁。特别是在出现了以歌唱为生计的民间艺人之后,它的表演性日趋强化,由此也就在题材和形式表现方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其它体裁的特性,并为其进一步与说唱、戏曲相结合而走上舞台创造了条件。

4、歌词特点一般不是即兴创作的,小调体裁将抒情性与叙事性融为一体,从而在总体上获得了一种叙咏兼顾的体裁属性。很多小调都是以“五更”“四季”“十二月”等时序以及数字序为基本体式。

5、旋律特点:由于流传的广泛性,及专业艺人的参与,使得小调的音乐形式更为规范,音乐手法更为丰富,旋律性强,易于流传。但由于它的精致性,因此不象号子和山歌的鲜活、生动、淳朴、强悍的特点减弱了。小调的结构规整、匀称、旋律优美、结构稳定,便于清晰、从容的陈述事物,常常用来叙事和陈述爱情。分为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对应式为一上一下两个乐句,相互应答,相互补充,表达一个音乐内容。起承转合式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首句是全曲的引子,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直观地看,它是一种具体的曲式结构关系的体现。但若作历史的综合的考察,那么,它又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乃至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方式的反映。可以说,小调中的“四句头”,历来以它的普遍性和简洁性深刻而又典型地揭示了这种极具民族特征的思维逻辑。

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首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

6、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独唱和齐唱,常有乐器伴奏。了解不同地域的小调特点: 分析:

1、地域及类别;

2、描写的主要内容;

3、调式;

4、曲式;

5、特色分析。

西北:绣荷包P30绣荷包在我国的河北四川云南山东山西等地流行,曲调各异,尤其以这首山西晋中的流行.绣荷包都是反应男女爱情生活的民歌.由于地区不同,音乐风格也各有差异.山西的这首刻画了一位少女思念情人并亲自绣荷包送情人时的内心活动.全曲是有5段歌词的分节歌形式.旋律明快优美,有起有伏,抒情性的特点.山东:沂蒙山小调 河北:放风筝 江苏:茉莉花

叫啊我这么里来,我啊就来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蝴蝶那个恋花啊牵姐那个看呀,鸳鸯那个戏水要郎猜.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啊来栽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洗好那个衣服桑来采.洗衣那个哪怕啊黄昏那个后呀,采桑那个哪怕露水湿青苔.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泼辣鱼那个飞又跳,网啊来抬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情郎那个劳动来呀比赛.情姐那个勤劳啊山歌那个唱呀,情郎那个送姐把谜猜.小小的郎儿呐,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了.东北:丢戒指P34 儿歌:小白菜

下载第一单元 外国 民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单元 外国 民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咱们湖南湘西飞出了一只凭借歌声享誉全球的百灵鸟,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宋祖英 大家都知道她歌唱的好啊!她曾经成功......

    第二单元悠扬民歌

    第一课时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1、师生问好。 2、 师: 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首儿歌,先一起听一听, 唱一唱。(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画) 师:大家唱......

    民歌篇教案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设计思路】:通过聆听,了解民歌的风格特征,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兴趣,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通过民......

    广东民歌教案

    广东民歌教案 主讲:曾瑞兴 教学目标: 1、学唱《渔歌(哩哩美调)》、欣赏《渔歌(阿里啰调)》,了解两首歌曲的特点以及渔歌的特点。 2、通过歌曲的欣赏,让学生找出它与原来的哪一首歌......

    印度尼西亚民歌教案

    印度尼西亚民歌教案 1、 印尼简介: 印度尼西 ,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约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

    民歌篇 教案

    高一音乐导学案 必修一 编制人:郭萌使用日期:2011-12- 08 编号:6 第二单元 音乐与民族 第一节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愿意探索有关民......

    第一单元教案(合集)

    1.太阳的话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识记生字“曦、暖、枕、抬、睫、撒”,会写“暖、枕、抬、睫、撒”5个字,积累“花束、香气、温暖、露水、枕头、睫毛”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