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歌篇 教案
高一音乐导学案
必修一
编制人:郭萌
使用日期:2011-12-08
编号:6 第二单元 音乐与民族 第一节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通过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辨《槐花几时开》《拨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等民歌。
难点:本篇以“花”为立足点,使学生借此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知识链接
1、山歌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分布极广,蕴藏也极为丰富。一种看法认为,凡是流传于高原、山 区、丘陵地区,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就是通常所说的山歌。另一种看法认为,从体裁特征而言,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2、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流传于中国各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演唱、并直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民歌。其曲调高亢激奋,节奏沉稳有力,调式调性变化频繁。一领众和或众人齐唱,变化多端。
3、小调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
4、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
5、时尚民歌是在传统民歌和新民歌(指在原来的民歌中加入流行时尚等元素,歌曲大多民通结合)的基础上加入了流行的新元素。吸收传统民族音乐及歌曲的特点,加入国际音乐时尚新元素,用现代手法、技术、技巧来进行编曲、演唱,并有机地结合其他曲风的优点,以此种手法来展现风格的现代歌曲,又称时尚民歌,时尚民歌是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茉莉花》(江苏民歌)
刚才欣赏到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我们知道“花”是中国民歌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一组以“花”为题材的民歌,借此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二、新课:
(一)什么是民歌?
民歌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了解了民歌之后,我们先来看一下民歌的分类。
(二)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知识链接1、2、3)
听辨以下三首民歌,并说出其类型和特点是什么? 《黄河船夫曲》(山歌)《川江船夫号子》(号子)《无锡景》(小调)
(三)中华民族的本色就是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花”是中国民歌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①有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感情的,如《槐花几时开》;
②有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的,如《拔根芦柴花》;
③有以“花”为体裁的,如《上去高山望平川》。
欣赏这三首以“花”为主题的各少数民族民歌,共同探究民歌的音乐风格表 现在哪些方面,风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1、欣赏《槐花几时开》
(1)《槐花几时开》是一首晨曲,晨曲的定义(课本186页)。(2)分别从歌词、节奏、旋律、地域四个方面分析此曲。(学生先回答)
歌词:淳朴含蓄,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富于想象,体现了东方人含蓄的特点。衬词“啥”,“啥子”体现了四川方言的特点。
节奏:节奏自由,富有山歌的特点。同时与语言紧密结合,松紧有致。
旋律:优美流畅,朗朗上口。衬腔的运用,既加强了语言的地方色彩,又渲染了幽默乐
观的情趣。高一音乐导学案
必修一
编制人:郭萌
使用日期:2011-12-08
编号:6 地域:四川宜宾地区。(3)学唱《槐花几时开》
2、欣赏《拔根芦柴花》
刚才我们欣赏了晨曲《槐花几时开》,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首秧田歌,《拔根芦柴花》
1、首先了解一下秧田歌定义,什么是秧田歌(课本186页,小词典)。
2、分别从歌词、节奏、旋律、地域四个方面分析此曲。(学生先回答)
歌词: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借“花”寄兴,既美化歌曲,又显示纯朴的乡土气息,隐喻美好的爱情。
节奏:欢快、活泼、跳跃。
旋律: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中糅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容
江南与江北、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点。
地域:江苏北部。
3、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刚才我们欣赏了两首民歌,一首是晨曲《槐花几时开》,一首是秧田歌《拔根芦柴花》,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首,河湟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1、首先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河湟花儿(课本186页,小词典)。
2、分别从歌词、节奏、旋律、地域四个方面分析此曲。(学生先回答)
歌词:质朴简练,寓意深刻,以牡丹花比喻心爱的姑娘,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节奏:节奏自由,富有山歌的特点。
旋律:音域宽广,旋律既高亢刚健又抒情缠绵。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富有浓郁的西北民歌特色。
地域:青海、甘肃、宁夏。
三、课堂探究:
通过学习,谈谈民歌的音乐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风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音乐风格的表现
民歌的音调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它与方言结合紧密,音乐表现很生活化,形式灵活、生动,善于变化,对各种不同的内容、唱词、演唱场合与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其音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歌词、衬词、曲调、节奏、结构、调式等等方面。
2、影响的因素
受民族语言、民族性格、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影响,所以,民歌在其题材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等方面呈现出即兴性、地域性、方言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四、拓展学习:
1、原生态民歌(知识链接4)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演唱:阿宝
2、时尚民歌(知识链接5)欣赏《天堂》 演唱:腾格尔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本节课通过赏析三首以“花”为主题的各少数民族民歌,共同探究了民歌的音乐风格表
现和形成的因素。
民歌犹如浩瀚的海洋,民歌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踪迹。
本着热爱家乡,弘扬乡土文化的精神,我们先从家乡入手,课后请同学们去收集、了解山东的民歌。
六、欣赏:《槐花几时开》 演唱:凤凰传奇
新民歌代表作《天空》 演唱:谭晶
高一音乐导学案
必修一
编制人:郭萌
使用日期:2011-12-08
编号:6
当堂检测
课后作业
1、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其代表作品分别是:《黄河船夫曲》《川江船夫号子》《无锡景》
2、本节课欣赏的三首民歌作品,分别是:晨曲《槐花几时开》、秧田歌《拔根芦柴花》、河湟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3、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部分是原生态民歌
4、晨曲,亦称“神歌”,主要流行于四川南部的重庆、宜宾为中心的低山丘陵地区。
5、河湟花儿又称为“河州大令”,流行于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是花儿两大系统之一。
从家乡入手,课后请同学们去收集、了解山东的民歌。
第二篇: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从咱们湖南湘西飞出了一只凭借歌声享誉全球的百灵鸟,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宋祖英 大家都知道她歌唱的好啊!她曾经成功地在悉尼歌剧院和音乐之都维也纳开办个人演唱会,把我们中国的歌曲展向世界,这是中国第一人,也是亚洲第一人!那大家想不想看看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精彩演出呢?现在我们来欣赏她当时的演唱曲目之一《龙船调》。
看大家听得那么入迷,真的不愿意打断你们,以后有时间我们再欣赏好吗?那么,大家能说说,是什么让你们这么陶醉吗?。。。
有很多,但是都离不开她所选择的歌曲——民歌的魅力!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遨游民歌世界!
二、探究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民歌? 生:略
师:看来大家对于民歌还不是很了解啊。这些歌曲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但,并不都是民歌!为什么?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就能让你找到原因!民歌有很多种体裁:号子、山歌、小调、舞曲和风俗礼仪曲等,今天我们重点研究这三种:号子、山歌、小调。说到号子,大家肯定不陌生。拔河比赛时,大家是怎么为队员加油的?
一二,加油!18*,加油!
收割稻子时家里人抬打谷机总会有人吆喝:一二,三哟~ 这些可以说都是民歌号子的原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号子的代表作——咱湖南的《澧水船夫号子》,在欣赏之前,咱们先来体验一下船夫的感觉,好不好?要做船夫,首先要会什么?(划船。)怎么划?大家试一下,就当我们现在坐在18*号船上。如果船夫都像你们这么划,那估计就危险了!咱们也得有个号子啊。我们用力是都会说什么?(嗨!)那我来喊:同学们哪,你们就一起用力划,同时喊:嗨
非常不错!只要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无论什么困难,都能战胜!我们再来看看澧水上的船夫们是怎么样来对抗风浪的。同时想想,号子有什么特点?
注:一边放音乐,一边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划船,加上适当的表情.师:号子有哪些特点?如何产生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师:大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相当的不错!这样吧,剩下两种体裁交给大家分析.分成两组,上课前我发给大家每人一份歌谱,左边的同学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右边分析<沂蒙山小调>。每组推选一位主持人和一位记录员。主持人负责组织组员演唱和分析歌曲的体裁,看能不能举一反三,联系歌曲探讨出那种体裁的风格特点等等,书记主要负责记录。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到时主持人上台公布各组的研究成果,老师当公正裁判,比比看哪组同学更团结合作,效率高!
注:在学生分析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让学生把歌曲唱出来,鼓励学生即兴创作。并就学生报告情况简要点评或补充,适当 表扬。对研究效果进行星级制评比。
师:这三种体裁的共同特点有哪些?一般有固定的作者吗? 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民歌?
大家明白为什么《辣妹子》、《青藏高原》等不属于民歌了吗?
四、活动与探究
师:刚才大家分析的很详细,合作的效率非常高,这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将来大家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也要记得与同事之间保持团结,注重团队精神。接下来我要检测一下你们的运用能力了。我需要一位帮手,谁来帮我颁奖?
我将播放一些民歌作品的片段,看谁最先辨别出它是属于哪种体裁。举手抢答,答对奖励本组一个苹果,错的就要拿走一个哦!从作品的音乐风格如节奏、演唱形式、题材、歌词等方面进行引导。
五、综合评价
1、总结比赛结果
2、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多留意一下民歌,我们56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各个民族的歌曲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我们浏阳也有许多的民歌,大家的研究性学习里也可以加入这一课题!我们要把这些民族的璀璨发扬光大!
第三篇:印度尼西亚民歌教案
印度尼西亚民歌教案
1、印尼简介:
印度尼西,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约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在亚奥两大陆及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岛上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印度尼西亚人口超过2.38亿,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国家。
2、民歌特点
众多的民族致使印尼的音乐文化绚丽多彩, 印度民歌的风格极为多样,题材以表现爱情,热带风光为多。旋律缓慢、悠扬、富于抒情性。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到苏门答腊岛的托巴湖上去感受那里的音乐文化欣赏一首印尼歌曲《星星索》,世界名曲《星星索》是一首巴达克人的船歌。巴达克主要分布有苏门答腊中部和北部地区,大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他们主要从事渔业、农业。这里湖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舟歌唱。这首印度民歌是无伴奏合唱曲,想一想“星星索”指得是什么?听一听歌曲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播放课件《星星索》)听后回答问题: ①歌曲中反复出现“星星索”的伴唱,“星星索”指得是什么? 以固定音型“星星索”作为伴唱,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浆起落节奏而发出的声音。
②歌曲的音乐有什么特点?与我国民歌中的哪种体裁相似? ③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演唱者的声音属于男声中的哪一类? 曲调缓慢悠扬,略带忧伤。每句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上世纪50年代传入我国,优美动听的曲子,优美动听的曲子让人听了陶醉入迷,深受人们喜爱,邓丽君,田震,黑鸭子组合,童丽,张也等歌手都演绎过这首歌。在无伴奏合唱中,男高音以悠扬委婉的歌声,倾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极富诗意。优美抒情的旋律,简练集中的合唱手法,使它成为无伴奏合唱的保留曲目。
,
第四篇:广东民歌教案
广东民歌教案
主讲:曾瑞兴
教学目标:
1、学唱《渔歌(哩哩美调)》、欣赏《渔歌(阿里啰调)》,了解两首歌曲的特点以及渔歌的特点。
2、通过歌曲的欣赏,让学生找出它与原来的哪一首歌曲的旋律相似,懂得歌曲创作的源泉来自民族民间音乐。
3、欣赏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了解和感受歌曲的旋律,并思考来自于我们学习的哪一首民歌?欣赏由这首歌曲改编的管弦乐曲《织网》,从而进步感受音乐家创作的思路和来源。
教学过程:
一、介绍哩哩美调
在临高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之中,渔歌《哩哩美》和被誉为“世界少有,中国一绝”的临高人偶剧最为著名。
如得名于衬词的渔歌《哩哩美》就是起源于新盈后水湾一带渔姑的叫卖声(临高方言):“卖鱼(雷),大家来卖鱼(雷)„„”。后来,渔民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如在赶海、织网、婚嫁等的时候,逐步以该旋律为口头创作并不断伸展,久而久之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渔歌《哩哩美》。
渔歌《哩哩美》从产生到历经上千年的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愈加焕发出了灿烂的夺目光彩,并已走向了我国的艺术殿堂。临高县的许多音乐爱好者以《哩哩美》的主旋律进行再创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原县总工会主席、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黄育平以《哩哩美》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鱼满舱来歌满港》,曾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并畅销全国。
二、欣赏《渔家姑娘在海边》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我们身处于烟雨蒙蒙的江南,也有人生长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之滨,你们去过南国海岛吗?见过渔家姑娘在海边织网打鱼的情景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音乐走进大海,仔细听,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单一的还是变化着的,你听到了些什么,仿佛能看见些什么呢?(欣赏歌曲)
师:请向大家描绘一下你所听所见所想的,好吗?(生发表意见)师:在歌曲中有领唱还有重唱的部分,你们都注意到了,说明你们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也很懂得观察。
1、介绍歌曲: 《渔家姑娘在海边》歌曲是电影《海霞》的插曲,由四体乐段加补充并重复一遍而构成。第一遍连贯流畅,体现出抒情性;第二遍在力度上有所变化,强调了革命性。歌曲的节奏自由多变,一字多音为主的词曲结合,装饰音的使用,衬腔的运用,使整首歌曲的曲调即优美委婉又具有民歌风味。歌曲结尾渐慢渐弱的衬腔,韵味独特。
(2)教师范唱: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3)学生演唱歌曲
(4)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教师指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思考。歌曲演唱
(2)教师范唱: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3)学生演唱歌曲
(4)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教师指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思考。同时,回放上课时演唱歌曲的录像,让学生在直观的通俗易懂的声乐教学中,从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回放四次),针对上课时存在的问题,逐一找到解决的办法。
(5)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做歌曲处理:
演唱时要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性,保持气息、喉头的平稳。(6)学生完整演唱作品:要求在自然声区内尽量将歌唱技术的控制与运用结合,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动动脑筋
山歌与劳动号子(渔歌)在场合、作用、特点、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场合:山野、田间、牧场/劳动
作用:抒发感情/协调动作、鼓舞干劲
特点:高亢、嘹亮、自由、吆喝性强/铿锵有力 形式:独唱、对唱/一领众唱 3、欣赏咸水歌
思考:A:《对花》和《画眉唱歌似弹琴》是以什么的形式来演唱? B:听完两首歌后有什么感受? 4、即兴创作
两首歌都带有即兴性,演唱者常常想到什么唱什么,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才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师: 我说一个花,谁能对上个花?
哎,什么花花开一盏灯?什么花花开一盏灯? 你说一个花,我能对上个花。
哎,荷花花花开一盏灯。荷花花花开一盏灯。改编《对花》 5、欣赏小调 《卖杂货》和《唱春牛》是小调歌曲。载歌载舞在广大农村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先了解一下民间的庙会和集会 6、欣赏儿歌童谣
思考:听完《牧童谣》和《月光光》,你有什么感受呢? 听音乐片段: 你能说出以下童谣的歌名吗?
月亮月光光
春笋
茉莉花 7、动动脑筋 哩哩美调是属于?
A: 咸水歌 B: 渔歌
下面图片,是体现哪一首歌?
A: 《对花》 B: 《唱春牛》 8、民歌不同类型的特点对比和总结。(出示幻灯)
9、巩固练习,听音乐,辨别民歌类型(放CD)10、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五篇:东北民歌《茉莉花》教案
第四单元 茉莉芬芳 东北民歌《茉莉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演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明确歌曲的速度,风格特征。讨论学习不同地方的《茉莉花》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歌曲演唱时的情绪及表现音乐情感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感受集体协作的力量,并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使之能唱出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比较不同地方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钢琴、音响、图片、手绢花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教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东北二人转的旋律来吸引学生,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个是什么地方的音乐,以此导入新课东北民歌《茉莉花》。
2.板书课题:东北民歌《茉莉花》
(二)合作学习
1.学习与体验 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教师范唱。并要求学生用节奏帮老师伴奏。(老师先教学生打二拍子,一拍拍手,一拍拍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相互合作的的能力,也有助于对乐曲节奏的熟悉。
(2)教师用钢琴弹奏《茉莉花》,同学们再次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3)请同学们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旋律。(4)填唱歌词,并引导学生运用下滑音来处理表现歌曲情感,使歌曲的演唱更完美。让学生在歌唱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更好的理解《茉莉花》,产生美好的艺术形象,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解决本课的重点。2.感受与比较:
播放学习过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乐曲,让学生感受并比较与东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并说说理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比较中感受歌曲旋律,感知民族音乐的地方特色,以此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3.展示、质疑、点拨
请学生讨论选择何种形式来表现歌曲《茉莉花》。
根据学生现有演唱知识的积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独唱、对唱、边跳边唱等。(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将全面关注学生,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恰当的鼓励,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拓展欣赏
(1)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说说乐曲的特点。(旋律流畅、委婉抒情)(2)欣赏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
教师随着音乐讲解:这是一首由美国作曲家肯尼·基改编和吹奏的萨克斯曲。改编体现了西方人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说明了音乐是无国界的。
(3)钢琴独奏《茉莉花》由江苏民歌改编的。主要增添了左手的弹奏部分,跟歌曲的伴奏不同,弹奏模拟了民歌中的常见的对歌形式,此起彼伏,好似一对姐妹有音乐的语言促膝长谈,娓娓动听。
(四)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