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数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关键词:数学与德育;利用;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29-01
学校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任务,每一个学科都应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体现并加强。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
将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辨证的人生观有着重要作用。对此数学教学是有许多工作可做的。
一、介绍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爱国感情
1、学生对自己所不了解的知识都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上课的机会,结合教材内容,“见缝插针”,使科学史自然融入课堂教学。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圆周率的计算,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同代数学家杨辉提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早四百多年。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对中国无数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发展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进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把科学史融入日常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并采取多钟形式,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数学发展的成就。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地解决了世界数学难题,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通过这些介绍,使学生懂得能否学好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结合传授数学知识,根据教材特点,适当选择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来源于生活,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和它密切相关。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很早以前我国就基于这一定理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瞄准装置――弩上的望山,成功的应用于军事活动中。早春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
三、股
四、弦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数学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l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恩格期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在数学中要揭示这一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圆半径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处于两个交点状态(相交);当距离与半径相等时,发生质变,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相切);当距离大于半径时,再次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没有交点(距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础。
3、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数学也是这样,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到负数,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这个数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独特新事物的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观
通过在数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重点强调我国不仅以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花、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数学方面也曾在一些领域内取得过遥遥领先的地位,创造过多项“世界记录”,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就是其中一项。我国的科学技术只是近几百年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才逐渐落伍。到今天数学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然而我国的数学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比较起来,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如今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广大学生的肩上。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历史责任观的培养,让学生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用
1、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不同字的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那么,学生在心里将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数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作或者修正,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第二篇: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摘要]在数学教材及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差大量的德育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制定出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方法,以便有机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因素、德育渗透、促进作用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为此,本文通过对数学教材及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及要求的研究来阐述德育在数学教学中作用。
一、对在数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小学德育纲要》把各科教学作为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的和首要的途径,数学教学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数学教材及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在并不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
1、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米的认识”时,可让学生主动找找生活中有关“米”的数量进行汇报,感受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三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1
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3、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此外还可以结合教学有机渗透普遍联系观点、运动发展观点等。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教学过程中的德育
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例题、练习,在教学时,通过这些例题的学习,练习进行德育教育,也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数学中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通过前后、左右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行为习惯上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作到姿势正确,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这些要求,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通过对数学教材及教学过程中德育因素的探讨、实验、归纳,总结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方法。
(一)榜样示范法。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辅导“后进生”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环境熏陶法。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整洁的教室环境。优美整洁的环境能愉悦师生的身心,增强教和学的兴趣,使德育渗透于无形中。曾有教师做过调查,在一个整洁的教室中学习,可大大提高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清晰度,可谓是环境的魅力无限。
2、现代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逐步实现德育渗透。
3、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资料表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们高效的学习和工作。教学中,教师努力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觉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三)主体参与法。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让他们从小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正确合理评价他人的习惯。
(四)实践体验法。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时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解题能力竞赛,数学家小故事交流会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四、对在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是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经过一个月的实验,本人对六年级四个班2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验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否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发展。调查情况如下:
问题1:你知道哪些数学家?
分析:98%的学生知道祖冲之,知道华罗庚、陈景润的学生分别占82%、69%,知道希帕萨斯的占42%,知道阿基米德的占39%。
问题2:你从这一些数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分析:95%的学生认为,应该向这些数学家学习,学会更多知识,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92%的学生认为应学习数学家们追求真理、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97%的学生认为应学习数学家们的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
问题3:数学中有“美”吗?“美”在哪里?
分析:100%的学生同意数学中存在美,对于“美”在哪里?有些同学回答有对轴美,有的学生了解了黄金分割美„„
在问到“数学概念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是不是一种美时?”79%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美。15%的学生不清楚。只有6%的学生认为不是。
问题4:你认为学习数学可以培养人的哪些品格?A自尊B自信C自爱D独立的人格
80%的学生选了ABCD ,15%的学生选了ABC,还有5%的学生选了AB。
结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五、在数学中渗透德育取得的效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我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这样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古往今来,中国数学有着灿烂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教科书中有很多具有说服力的始料,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勤奋自强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向学生讲述,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和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比西方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要早一千年。这样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培养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在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沿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数学对象源于现实世界,说明了认识论的唯物论,体现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通过数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人生有限,必须善待人生,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三)理性精神的培养
诚实、求是,是数学理性精神的本质特征。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权贵;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因此,数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和独立的人格。
理智、自律,是科学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数学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灵魂。数学的思维方式,教育人们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数学的公理化方法、结构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刻性,久而久之,养成了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
(四)培养了高尚情操,提高了思想修养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欢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了数学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创造能力,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
(五)意志与毅力得到培养,提高了抗挫能力
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数学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难阴险,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冒着生命的代价。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逸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如给学生讲述“希帕萨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等数学家的故事,学生听了以后,心潮澎湃,备受鼓舞,从而认识到只有经过自己奋斗才能取得激励人和鼓舞人的成就。
(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科技修养
由于在教学中,经常讨论最大值、最小值和最佳解题对策等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事物发展的众多可能性中寻找最佳途径,培养了优化意识。
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被直接应用的现成数学理论知识很少,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数学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结合适当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同时,让学生从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碑事件中,懂得数学落后即科技落后,就会挨打,就会丧权辱国。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和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把数学知识教学与德育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三篇:谈数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
谈数学史中的课堂价值
【内容摘要】美妙的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世界语,学习的动力不仅源自于规律的神奇,亦源于先驱者的各种传奇,数学解题有时只是一种娱乐,精彩的数学家的人文故事,既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更让学生树立了健康的科研观。
【关键词】数学史 世界语 传奇 兴趣 感悟
不断在教学上探索创新,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这是现阶段教育研究想努力突破的瓶口。而在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却有的一条有效的老路,那就是会讲数学史的故事.充份认识数学史的课堂价值,让好奇在学生心灵中不断绽放,让探索者的高贵品质渗透求知者的灵魂,这就是数学故事的课堂价值。以下是对数学史在教学中应用的浅谈。
美妙的故事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世界语,也是干枯的历史藤络上的最艳美的花朵。众所皆知,哥白尼是死于日心说,那么,有没有数学家因真理而亡呢?笔者曾向学生讲述数学家希巴斯的故事——伟大的贵族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两种数---整数与分数,而分数即是两个整数的比,两种数统称有理数.也就是说,他认为除了有理数以外,不可能存在另类的数。首先发现无理数的著名数学家希巴斯,就是毕达哥拉斯的一位学生。他惊讶地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不可能是整数或分数。这让毕达哥拉斯大吃一惊,因为无法接受存在“另类数”的事实,他要求学生严守秘密。可希巴斯坚持真理,并将发现公诸于众,行动很勇敢结果很悲惨,希巴斯被怒不可遏的哥派门徙们掷进了大海。故事帮助学生们牢记了整数和分数就是有理数,无理数则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的定义。
学习的动力不仅源于规律的神奇,亦源自先驱们的各种传奇。如能穿越时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埃及,我们都能获得法老的黄金大奖,这又是什么故事?巨富又巨无聊的古埃及法老想知道它的金字塔到底有多高,埃及人全然无解,法老因此设立了黄金大奖。一个希腊的女数学家赢了奖金,她计算塔高的方法很简单——杆高:杆影长=塔高:塔影长,只要有阳光就行了。这个故事能帮助学生迅速理解了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激发兴趣,最令人惊叹的奇异过程,美妙的故事不应省略不讲,略而不讲是剥夺学生的真正乐趣。勾股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也称作百牛定理。传说毕达哥拉斯是客厅散步时发现的勾股定理,他本人当时也惊呆了,以为自己发现了神创造自然规律的秘密,因而激动万分,决定杀一百头牛来祭神并大宴众宾,故勾股定理也被称为百牛定理。故事能让学生们入迷,还能让他们津津有味地重演定理的发现过程。
数学掌故会告诉学生,研究问题有时和下棋打牌一样,也是一种娱乐。在八零年的高考题中,有一道要求证明勾股定理的考题。实际上,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繁多,有纪录的就有两百多种,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美国总统Garfield的证明方法,据说是他在白宫花园中喝下午茶时发现的,这种方法成了现在数学课本上的一道习题.解数学题一向是Garfield总统繁忙公务之余的消遣,据说爱因斯坦也有同样的爱好,目的是防止大脑提前老化,保持思维的敏捷性。
讲授直角坐标系的应用时,不能不提发明人笛卡尔的故事,据说是他在观看苍蝇受困蛛网的现象时,灵感乍现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这使得运动进入了数学,古典数学完成了现代数学的华丽转身,他也因此被尊为现代数学之父。笛卡尔一生对人类社会有许多的贡献,但最重要的是在数学方面。例如:他是第一个使用开头的一些字母表示常量,用靠近结尾的一些字母表示变量的。我们所熟悉的代数中的 x、y就是来出自笛卡尔。
关于数学概率也有精采的故事——二次大战时,美国用大量的海船往欧洲运送战略物资,却遭到德国海军潜艇的袭击,损失惨重。美国军方请了数学家帮忙计算海船与潜艇相遇的概率,发现如果运送物资的海船集中分时段航行,而不是随机出航,就能大大降低被潜艇发现的概率。数学家的计算,帮助盟军大大减少损失,加速了纳粹帝国的覆灭。
在课堂教学中,兴趣会让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从而大大提升听课效率。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有点麻木不仁,一是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了,即使是有一些生活化的问题也远离学生的兴趣点;二就是学生畏难的情绪,数学太难了,数学家简直是神人,怎能想出这么高深的东西?因此,教师可以用精彩的人文故事,将数学家拉近他们的同时,又给畏难的学生树立的信心,也建立了正确的科研观。当学生们知道,函数的简单概念并非是天生的,大数学家欧拉曾先后给出了三个定义,但没一个揭示了函数的本质。大数学家也这样搞笑啊?这足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数学圣殿的矗立非朝夕之功,无数大家都是从无知到博学,奋斗终身才有所成就.对学生来讲,对人格品质的感悟,比理解一个概念或一个定理更富有价值,这就是数学史的课堂价值!
教师们不必抱怨数学科的枯燥乏味,金庸小说的魅力不在于高深的武功秘籍和神秘的独家练气法,而是在于作者笔下的传奇故事以及侠之大者的迷人魅力。永远不要忘记激发学生的兴趣,金庸妙笔下的黄容小龙女,她们伴随的不是大侠郭靖和杨过大侠,而是我们这此少趣寡乐的读者们。
参考文献:
[1] 《古今数学思想》.M·克莱因
[2 《数学大师启示录》 陈诗谷 葛孟曾
[3]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第四篇:谈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起阅读教学,人们就会很自然地与语文联系起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呀!说起阅读能力的培养,顺理成章地人们也觉得是语文老师的“任务”,难道不是吗?每年的“经典诵读”活动,每次的语文单元测验,考核,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总少不了;一谈及阅读,我往往认为与数学教学无关,但当自己任教了数学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与数学阅读教学的密切联系。下面我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谈谈自己的体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我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却往往为教师所忽视。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前提是教师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一、数学阅读的现状与分析
现状1:数学课上学习气氛较沉闷。
听公开课也好,自己上课也好,总觉得数学课上比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老师在讲台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但课堂气氛总让人觉得要么太安静,要么太平淡。
分析:数学教学的内容本身具有枯燥、抽象、复杂等数学属性,确实没有别的科目来得那么吸引孩子,它缺乏动人的故事情节,鲜艳的色彩,也没有人物的内心世界,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也不太容易。
现状2:阅读习惯导致学生成绩的差异。
几乎每个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批完作业或试卷后,让学生自己订正时,学生却会完全正确地解答出来。问他当时怎么做错了,其原因是没有仔细阅读题目。我在任教二年级数学时,一道很简单的“把算式的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中就有十几个学生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排列的。
分析:我们常常简单地归结成“粗心”、“不仔细”,其实“根”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题目的习惯,缺乏与数学文本交流的习惯,缺乏阅读分析的能力。现状3:对数学阅读不感兴趣。
上学期我调查过二(1)班的学生:“你们现在有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读物吗?”约85%以上的学生有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卡通、漫画、童话等;“你觉得要学好数学知识,读教材重要吗?除了课堂上,平时是否还会去读数学教材?”学生的回答是:平时基本不看课本,觉得课本内容枯燥、题目简单,课堂上也很少使用课本……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有阅读的愿望,但数学阅读习惯有待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亟需提高。提起课外阅读,学生手上只会有《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谁会认识《果戈尔数字奇遇记》、《加德纳趣味数学系列--数学的奇妙》?
分析:因为数学读物确实没有可以吸引孩子眼球的色彩与情节。
以上这些现状说明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弱,许多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过强,学法呆板,导致了数学基础差,害怕学数学的恶性结果。调查、分析、追述根源就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弱,可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
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语言艺术和美妙范例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对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将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精辟而具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时,可以这样设计:“小朋友们,有位和你们一样大的小孩子,他叫小明,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家里有个农场,他就经常帮爸爸妈妈干活。今天,他又在帮爸爸妈妈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多媒体出现课件。)谁有本领把看到的信息用“原来……接着……又……”连起来说一说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学生纷纷动口接受老师的挑战,无形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分析了图画所给出的条件,为下面体会连加的含义作了铺垫,阅读能力在慢慢提升。现在,低年级教材中,大量的图片取代了文字,很多教师觉得没有什么可读了。其实,正是文字少了,材料中出现的文字解说会更加重要,更要细细研读,否则是很难体会图片包含的真正意义。教学中,我认为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关注数学有效阅读,对低段学生渗透、指导数学阅读,应把提高学生有效数学阅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现。
2、加强学生数学阅读方法指导,让他们掌握技巧,形成技能。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适当运用阅读方法,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有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体现终身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有利于沟通不同学科的学习,使学习方法具有更普遍的指导意义,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数学阅读应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读通:读通题意,体会题目给出的信息,是理解最基本的一步。低段学生识字能力不强,对文字本身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刻,更加难以理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数学知识,难以领悟其中的密切联系。
读懂:在读通数学内容的前提下,就要读懂内容的含义。比如在习题类型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给出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也就是弄懂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
在新教材中,许多题目都是以图的形式出现,更需要读懂题目、读懂图意,正确地找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中
主题图展示的活动情境是欢乐节日(六一儿童节)的前奏。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准备着装扮节日的彩旗、五角星和彩球。此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1)第一小组做了56面旗,要挂8行;(2)第二小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3)第三小组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这些信息很自然、但要完整地理解题目,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诱发学生思考出问题:(1)平均每行挂几面?(2)平均每组分几颗?(3)可以摆几行?在学生提出诸如上面这些问题后,引入例1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因为要解决问题才有了计算,计算是伴随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因此,阅读数学题目时既要读懂文字叙述的内容,又要理解图示的信息,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数学题意。
读透: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透彻理解文本的内在联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从大量的数学信息中,挖掘出题目隐藏的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学得灵活、扎实。
3、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无疑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此外,可以把数学课外科普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作为学生开阔数学视野,发展数学思维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力。
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有通过阅读,才能突破数学语言世界里的神秘色彩。阅读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教学的核心部分,因此,教师要留给时间让学生阅读,寻找时机让学生阅读,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发挥教材的阅读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总之,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
第五篇: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我们现在的各门课程教学中,语文课堂上德育的契机往往更多,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所决定的。正是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所以,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在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文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
那么,如何让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1、利用语言的形象性和事例的生动性,激励感染学生
语文教材语言的形象性与生动性特点,决定了熏陶感染的深刻性。形象生动的语言容易深刻感知,容易引起想象联想,容易激发情感。在学习《邓稼先》一文时,正值“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圆满成功,举国欢庆,这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伟大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成就,全体中华儿女为此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契机,从而赞颂邓稼先的精神和他所创立的功勋。通过发掘文章中所蕴涵的爱国主义因素,可以有效地教育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增进爱国之情,确立报国之志。
2.利用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自信心和责任心。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气势磅礴,风格豪迈。表现了诗人急流勇进,改天换地的伟大胸襟和气魄。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横向的联系,纵向的深入。主席想在长江上游修建拦河大坝伟大工程,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伟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所在,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心理共鸣,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深刻的觉悟,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细心挖掘,语文处处有德育。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陶冶人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因为它能给人的启迪往往是从外在精神到灵魂深出的升华,它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完美的人格力量,这正是秉承了语文人文思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