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石》教学案例(第二课时)
《搭石》教学案例(第二课时)
引入: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显出的精神。
教学设计说明:
导入部分的设计:让学生闭眼听声音,学生听到的是流水声,然后睁开眼看黑板上的画面,是在五六个小村庄的中间有一条潺潺的小浅河。如果现在我们想从这个村庄到河对岸的那个村庄,但又不能脱鞋绾裤趟水过河,因为河水太凉,那怎么过河呢?学生说:搭石。那谁能在黑板上搭石呢?学生对这个搭石很有兴趣,并感受到搭石的快乐,也知道了搭石的意思。这个情景的设计是把学生带到一个小浅河旁。因为这是本课的第二课时,所以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在我设计的情境中,对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有所回忆。
教学过程的设计:我抓住重点词句去朗读感悟,并且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画面用笔划出,并反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找到了喜欢的画面。通过我的引导,喜欢某个画面的人越来越多。通过指导朗读,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心灵美。在拓展延伸部分,我注重了用关联词说一段话的训练。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学生用自己那双慧眼寻找生活中的美,课后写在周记本上。最后把作者对这美好画面的评价读一读,让学生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书上,同桌讨论,将讨论后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同学们的语言组织得都特别精炼。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师:放音乐(流水声),同学们,请你们把眼睛闭上认真听。师:在五六个小村庄的中间有一条潺潺的小浅河,如果现在我们想从这个村庄到河对岸的那个村庄,但又不能脱鞋绾裤趟水过河,因为河水太凉,那怎么过河呢?生:搭石。师:那么谁能来搭石呢?生: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的“浅河”上(简笔画)搭石(磁扣)生:一位同学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新授: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性美。
师:这里的山美水美,而这里的人更美。下面同学们自由读2、3、4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画面,用线画住,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读完以后画出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谁愿意把你画住的画面说一说,通过你的介绍使我们都喜欢上这个画面?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作者运用了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写出了过河的人们动作的协调优美。
生:我也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这段中的一句话“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使我想象到那里的人们在过河的时候还有音乐节奏,也说明了人们在过河的时候还陶醉在优美的音乐世界里。
生:我也喜欢这一段,是因为这段中的一句话“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感觉。”这个画面太美了。我能想象到当时过河的人们踩搭石时石头微微活动使河水漾起一圈圈波纹,过河的人们欣赏着自己在河中过河的影子。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动态画卷呀!
师: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希望通过你们的读,使你们自觉地加入到过河的一行人中,去欣赏那优美的动作,聆听那动听的音乐,观看惟妙惟肖的动态画卷吧!。
生:一起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教师在画面上引导画波纹,并帮助学生理解“人影绰绰”。
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喜欢这个画面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请大家齐读这句话,要读出美感。
生:有感情的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同学们,我们真正走进大山,享受到了山里人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山里人的一种和谐美。文中还有你们喜欢的画面吗?
生: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这段中有一句话感动了我。“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充分说明这里的年轻人能自觉地尊敬老人,这件事感动了我。尤其是“理所当然”这个词用的相当准确。
师:说明你是一位有爱心的同学。
生:我也喜欢这一段,这段中的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句话写出了那里的人们都有互相谦让的好品德。
师:你说得太好了。公交车上,人们互相谦让,就不会有因为抢座位或不让座而打架的事情发生;公路上,人们互相谦让,就不会有交通事故发生。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希望你们也行动起来,把这种美德传播开来。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板书:谦让美,尊老美。
师:文中谁还有美的画面要和我们共享吗?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这段中的句子“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我觉得“谴责”“懒惰”这两个词用得非常好。读完后就知道这里的人们“搭石”已成为自觉行为。
生:我也喜欢第二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话特别感动我。“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我觉得这里的老人太有责任心了。他们一心想着别人,这种好品德真值得我们学习。
师:我觉得你就是一位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
生:老师,我也喜欢这句话,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关联词语用得非常好。“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才”
师:既然这几个词用得那么好,那么谁愿意用这些词说一段话?能用几个就用几个,当然用得越多越好。
生:用关联词说一段话。(无论父母亲怎么唠叨,只要我认为是正确的事,一定会做下去,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克服,直到做成功了才会满意地向他们汇报。)
师:你说的这段话太精彩了。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这里的人们是多么勤劳朴实。
生:齐读这段。
师:板书:朴实美,勤劳美。师:这篇课文中不仅写出了“搭石”的美,而且写出了人性美,那么作者还有没写出的其它的“美”,你们能说说吗?
生:爱幼美、心灵美……
师:你们说得真全面,想象太丰富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小作家。
师:那么作者看到这么美的画面是怎么评价的呢?(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最后一段: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生:全体学生齐读.师:下面同桌讨论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把你的理解写到书上(教师在教室巡视)谁愿意把你写下的读一读
生:这句话表面上是写石头,其实是写这里的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这一排搭石,任人踩,任人踏,写出了这里的人们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精神。
生:正因为有了这一排搭石,才会有乡亲们互帮互助、互亲互爱的故事发生。
师:你们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你们真了不起。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搭石”写得这么美呢?
生:通过细致观察周围的事物。
师:那么,同学们也要用你们那双慧眼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写在周记本上。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表现非常积极,最后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礼物。大屏幕出示:“排排搭石很平凡,人人踩踏过河欢。
逢人过河互谦让,遇上老人要背上。
搭石不稳老人管,人人都有责任感。
过河动作协调美,踩踏节奏特舒畅。
河中倒影似画卷,真是一道风景线。”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激情,插图的新颖,课件的恰当使用,使整节课充满了诗情画意,特别是同学们对最后那段话的理解,也就是一首诗呀。他总结出了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大家都非常投入,连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都没有听到。
不足的是在延伸拓展部分,我觉得是有点难,参与的学生不够多,特别是用关联词说一段话。
第二篇:搭石第二课时
21《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重点: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平凡而又普通的搭石。
2、听写词语: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挽裤
(大屏幕订正)
3、提问: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谁能把这几个词串起来,说说家乡的人们为什么要摆搭石?
4、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吧。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1、在作者的心目中,搭石除了可以过河,还是什么?(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提问:搭石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至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呢?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开始吧!
3、学习2--4自然段
师:好的,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认真思考,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预设板块一:上了点年岁的人......引:为什么觉得这个画面美好?(发现搭石不稳,找搭石搭上。)引: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把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动词用横线画出来。(课件出示动词)
引:老人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踏)为什么呢?(老人试试搭石稳不稳。)引:老人在来回地踏搭石的时候,他心里会想什么?(我得试试稳不稳,不然别人就会掉进水里。)引: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位什么样的人呢?(板书:为人着想)
引: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点评:他读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些词应该加重语气来读才能突出老人一心只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呢?(课件出示)指名再读。点评: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位虽然急着赶路,但还是放下手中的东西来摆搭石的老人同学们,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为人着想的行为吧。(生齐声朗读)(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这样的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其他的人会怎样做呢? 引: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搭石,这儿的人会怎么样?从文中找找答案。其他的人也会像老人一样来摆搭石的。(更换主语,出示填空,引读句子,例:(忙完农活的的中年人、下班回家的青年人、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引:乡亲们这种(指板书,生接)──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
预设板块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指名朗读。引:刚刚是写老人摆搭石,现在是写人们在干什么?(板书:走搭石)B.引:人们在走搭石时动作怎样?板书:协调有序B.理解“协调有序”:
(1)师(质疑):怎样走才叫“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引:如果不“协调有序”,那会怎样呢?(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2)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的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走好搭石?好,从这儿开始。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有人在指挥吗?(没有)师: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3)引:乡亲们走搭石协调有序,这(指板书,生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踏踏的声音走出了音乐美,这儿的景色美不美?从哪儿体会到的?
(4)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A.“清波漾漾”说明这儿的水怎么样?(清波:水波很清,漾:荡漾。“清波漾漾”:清清的水波荡漾开来。)课件出示词语解释。归纳: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把这个词拆开来理解。
B.理解“人影绰绰”: 绰”是个生字,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人影绰绰”:人影的姿态很美.C透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一想。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引:水光,人影两相印的美,像一幅画一样,能读读吗?
D.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你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够把我们带到画里?(生读)评价:你读得真好!引:乡亲们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走出了乡亲们之间的和谐美。这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景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一下吧!(全班齐读)。还从哪里体会到美呢?
预设板块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呢?(乡亲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
(3)如果大家不互相谦让,那会怎样?
(4)我们班上有互相谦让的现象吗?你看到了后心里是怎样想的?
(5)引: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画面永远烙在我们的心中吧!(齐读句子)
预设板块四: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引:年轻人怎样背老人过河的?生做“伏下身子”状。说明了这儿的人不仅尊重老人,还爱护老人。(板书:尊老爱老)(全班齐读句子。)
(1)理解:理所当然 师:老人过河以后,他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年轻人会怎样回答呢?(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师: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按道理应当这样。)师:你认为做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2)引: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尊敬老人的画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美好的瞬间吧!(齐读句子)师:好一个“理所当然”,乡亲们还认为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呀?指板书--生接:为人着想、相互谦让。其实这里面藏着的是一种习惯,家乡的人们还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小孩子来走搭石……还有哪些假如呢?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三、总结全文,升华内涵
1、师小结: 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生接)走在搭石上的人啊!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
2、课文学到这儿,相信你对这句话一定深有感触,谈谈你的感受吧?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3、说一说身边的平凡美。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刘章爷爷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每当老师走进我们四(1)班的教室时候,看到同学们把书和文具摆放好了,正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我的心情会非常好,因为我感觉到了你们非常尊重我。这些美好的画面在老师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来,同学们的脑海中也一定浮现出了很多美好的画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四、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1、同学们,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像作家刘章爷爷一样,回去后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2、抽生交流自己的习作片段,老师评价。
3、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板书设计: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为人着想
协调有序
互相谦让
尊老爱老
第三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习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2、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通过感情朗读训练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及人物情感,并掌握读书方法。
3、能力目标: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并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读者感受美的。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听写词语 :
山洪暴发 懒惰 俗语平衡 协调有序 理所当然
2、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知道了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么,搭石究竟美在哪里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刘章爷爷的家乡,感受搭石的美丽。(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重难点
(三)学生自主寻美,深入体验
1、出示自学题
(1)课文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些“美”?
(2)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只是在夸搭石吗?他要借搭石夸谁?赞扬他们怎样的品质?
学法指导:请你读课文的2-5自然段,注意边读边画,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想象其中的画面,可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2学生自学、对学、群学,教师巡视指导并安排汇报任务。2汇报学习成果:
(1)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2)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此时我用课件分别展示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这段话时应体现出愉悦的心情,语速由轻快到缓和。在学生反复熟读的基础上,配上柔和的音乐,让学生背诵出来。
(3)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让学生找出文段中的动作细节描写(走到溪边——止步——招手示意——让„„先走——等——说上——相背而行——伏下——背),提问学生:这样的动作细节描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4)第五自然段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要注重指导朗读,充分理解与感悟。最后师小结,点明中心。
3、小结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身边的“美”。(可以将我们学校正在开展的雅行少年活动结合在一起。)
(五)、课外拓展,小练笔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第四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人文主题: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工具主题:
阅读主题:通过课文2—4自然段,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感受搭石的景美,人更美。
表达主题:体会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2-4自然段,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感受到景美、人更美,感受对家乡人民的赞美之情。
2.从一个个画面中感受内含的人物精神品质。教学难点:
1.如何体会重点句、关键词,从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2.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3.如何读好和谐之美的段落(第3自然段)。教学准备:课件、丛书3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生字词语
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联结、山洪暴发、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二、导入新课,整理感悟
1.谈话:孩子们,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就是河岸边上挑选的最普通的石头,也用最简单的方式摆成的,本并不起眼,可在作者眼中,搭石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出示这句话,师引读一遍)
2.问题导入: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围绕搭石又写了哪些事呢?作者想通过这些平凡的事让我们去感受什么呢?(出示这两个问题)
3.小结:这节课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品味,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怎样去发现美、感受美的。(课件出示: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4.自读自悟: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作者写了哪几件事?划出相关语句,并写下体会。(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三、小组交流汇报学习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体会。
(2)用三个字概括他们是在干什么?(摆搭石)想象一下他们在选石头的时候,摆石头的时候,心里都在想什么?(3)是啊,他们心中有他人。孩子们,把文字定格成一幅画,想象画面会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无论怎样、只要发现等词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上了点年岁的人,为别人着想的形象,这句话中类似这样的词还有什么?从这些词语中还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形象?(4)指名感情朗读。
(5)师小结:真是一些善良、勤劳的人们,所以刘章爷爷也不禁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虽然是生活中多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却体现出了人物如此美好的心灵。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汇报说体会。
(2)引导用三个字概括他们在(走搭石)。孩子们这一段是这篇课文中人景合一最美的一段,有些好的词语值得我们去积累。你觉得是哪个词,简单说说它的意思。
(3)动作、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4)推荐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示范朗读、练读、配乐朗读。(5)小结:同学们,如此美丽动人的画面,怎能不让人赞美呢?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学生汇报说体会。(2)引导概括谦让之美。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学生汇报说体会。
(2)师启发:哪些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呢?(生汇报:伏、理所当然)
(3)演“伏”悟美。
(4)理解“理所当然”,师顺势加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5.小结
师:在刘章爷爷的家乡,尊老敬老就是这样代代相传,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齐读)6.总结写法。
师顺势总结写法:刘章爷爷就是通过仔细的观察,透过这小小的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乡亲们的纯朴善良,以及对乡亲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进行赞美,这种写法就是“以小见大”而且是以小见大形式中的以小见德,我们也要用心学习这种写法。
四、拓展阅读
读丛书3《捡吃餐桌上的饭粒》 阅读提示:
1.想想这篇文章写了那几件小事? 2.从这些小事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文中哪一处生动的描写定格在了你的脑海,请大声朗读相关段落。
第五篇: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舒家小学 胡吉要
教材解读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句子含义深刻。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尝试让学生在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所想象的画面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本课的教学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学习目标
1理解词语意思,感悟文中语言的优美,通过朗读,感悟文中蕴含的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3了解作者从普通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做法,唤起学生发现、寻找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感悟文中蕴含的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教学难点 “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感受”的感悟。教具
课件音乐
第二课时(初稿)
教学内容 教学2---5自然段,领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悟文中蕴含的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解决了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搭在那里这几个问题。还积累了许多词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来到无名小溪前,一起来走一走搭石,欣赏欣赏搭石上的美丽风景,感受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二、巩固生字词
1、同学们,走搭石前,得先认清几个刚认识的新朋友,因为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搭石。
2、投影词语: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读这两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么?ABCC 非常对称 有点像对联)
间隔 联结 相背而行(多音字)
谴责 懒惰 俗语 理所当然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笔画多,读正确不容易)
三、学习2---5节
1、好,现在我们可以跟作者一起愉快地过搭石了。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来读一读2---5小节,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学生畅所欲言)
3、有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点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板书:一道风景
4、何谓风景(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等某些自然现象,风景往往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有人说过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能让人心旷神怡,一篇优美的文章往往能够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把文字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把语言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再品读品读2---4节,想想搭石上的风景有那几幅画面组成)
4、指名解答,板书:老人搭石图
众人过石图
谦让尊老图
第一幅画面(第二段)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一幅画面
2、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下面一段话: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老人,急着赶路,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头搭上,满意了回去。这句话讲了什么(老人在搭石)
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5、读一读,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透过“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更能体会出老人那闪光的心灵)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是呀,虽说只是增加了几个文字,但带给我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精妙之处——画龙点睛。作者观察得如此细致,描写得又是那么细腻,让我们再一次来品味品味作者的神来之笔)
4、导读:平时悠闲时,看到搭石不平稳,自觉来调整,足以让人尊敬,更让人起敬的是老人“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这是怎样的老人?指名说。让我们也来做一次图中的老人,搭一搭石头(四人小组讨论)
1、出示老人调整搭石图: 师问:
(1)老人家,您有急事还不赶快赶路,为什么要这么做?(2)通常您都怎样挑选石头?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3)调整好搭石后,您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导读:多么朴素的情感啊,多么美好的心灵啊!正是从家乡人民摆搭石上,我们看到了人们相互之间那种暖融融的关爱,同学们,这是不是一道风景?来,把这道风景读美!
第二幅画面(第三段)
1、读读这部分,说说画面中哪儿让你觉得美?怎么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美的文章能让人展开想象,让文字变成生动优美的画面,我们再来试试,看谁能通过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言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其中的美。
3、师配乐朗诵本段,生闭目想象:你头脑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往溪水里看一看还看到了什么?
4、学生描绘画面。
a)体会动作协调之美(读悟——协调有序:联系学生平时走过水洼地时的走法与姿态,想象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小溪,一行人踩在好几块甚至更多块搭石上时人们的姿态,走熟了就形成了文中的轻快、协调有序之美。读出轻快之美。评价促读)b)体会声音韵律之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评价促读)
c)人景和谐之美(试着描述:清波漾漾——人踩在搭石上,搭石周围清澈的溪水漾出一波一波的细纹;人影绰绰——一行人紧走搭石,倒映在水中的人影一个接一个,在漾开的水纹中影影绰绰,既看得见,又不真切。)随机解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5、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简直就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啊!太美了!用我们美妙的声音来表现——读!
6、这么美的有声有色的画面,还想不想再读?谁来读,谁还想读,想读的站起来一起读,老师和你们一起过搭石。走熟练了,不看书过搭石。
7、口头填空,点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前面的(),后面的(),踏踏的声音,像();清波(),人影(),给人()的美感。
导读:人和景交融在一起,那么和谐,难怪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画一般的风景。)
第三幅画面(第四段)
1、指名度第四节,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亲们之间的谦让精神以及尊老美德)
2、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什么意思?想想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文中说什么事是理所当然? 导读:多么淳朴的乡情们啊,你们看,在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中,搭石让老人想到别人、年轻人想到老人,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这怎么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呢?同学们,让我们把这道风景读美!
四、拓展练笔
1、刚才我们已经欣赏了一幅幅风景,现在我们试着用自己的笔来描绘风景。
2、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风景?
3、写话:试着用上动词和书中的语言,加上自己的积累,把这幅美妙的搭石图写下来,注意有顺序,写具体。(学生动笔)
4、谁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走搭石的画面?交流。
五、升华读文
1、同学们,此时你还觉得这是一块块冰冷无情的石头吗?那么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句子:搭石上有——有——有——
2、这小小的山村,这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体现出生活中这么多看的见、看不见的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来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3、搭石上有情有爱,搭石上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这搭石又何尝不让我们心动呢?再读课文2---5小节(有时间读,没时间不读)
4、这么普通的景观却蕴藏着这么多的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并用手中的笔将其记录下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相信同学们一定深受启发,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附板书:
搭
石
老人搭石图
有爱
一道风景
众人过石图
有美
谦让尊老图
有情
第二课时(修改稿)
教学内容 教学2---5自然段,领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感悟文中蕴含的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解决了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搭在那里这几个问题。还积累了许多词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者来到无名小溪前,一起来走一走搭石,欣赏欣赏搭石上的美丽风景,感受感受搭石带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二、巩固生字词
1、同学们,走搭石前,得先认清几个刚认识的新朋友,因为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搭石。
2、投影词语: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读这两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么?ABCC 非常对称 有点像对联)
间隔 联结 相背而行(多音字)
谴责 懒惰 俗语 理所当然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笔画多,读正确不容易)
三、学习2---5节
1、好,现在我们可以跟作者一起愉快地过搭石了。
2、同学们请看,点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猜测 会提出问题:搭石,怎么就构成了家乡的美景(对,搭石只不过是小溪中供人走路的小石头而已,为什么„„,想知道答案吗?读一读课文中的2—4小节,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4、读读课文,待会儿向大家说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最好能给每个画面娶一个名。
5、指名解答,板书:老人搭石图
众人过石图
谦让尊老图
第一幅画面(第二段)
3、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一幅画面
4、请同学们来读一读下面一段话: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6、老师把它修改了一下,你说行吗?点击:读一读,比一比,发现了什么?(透过“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更能体会出老人那闪光的心灵)点击:
上了点年岁的老人,急着赶路,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头搭上,满意了回去。
读一读,比一比,发现了什么?指名讲。(透过“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更能体会出老人那闪光的心灵)
(是呀,虽说只是增加了几个文字,但带给我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精妙之处——画龙点睛。作者观察得如此细致,描写得又是那么细腻,让我们再一次来品味品味作者的神来之笔)
4、导读:平时悠闲时,看到搭石不平稳,自觉来调整,足以让人尊敬,更让人起敬的是老人“无论„„只要„„一定„„并且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这是怎样的老人?指名说。让我们也来做一次图中的老人。
3、出示老人调整搭石图: 师问:
(1)老人家,您有急事还不赶快赶路,为什么要这么做?(2)通常您都怎样挑选石头?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3)调整好搭石后,您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4、导读:多么朴素的情感啊,多么美好的心灵啊!正是从家乡人民摆搭石上,我们看到了人们相互之间那种暖融融的关爱,同学们,这是不是一道风景?来,把这道风景读美!
第二幅画面(第三段)
5、读读这部分,说说画面中哪儿让你觉得美?怎么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6、美的文章能让人展开想象,让文字变成生动优美的画面,我们再来试试,看谁能通过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言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其中的美。
7、师配乐朗诵本段,生闭目想象:你头脑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往溪水里看一看还看到了什么?
8、学生描绘画面。
a)体会动作协调之美(读悟——协调有序:联系学生平时走过水洼地时的走法与姿态,想象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小溪,一行人踩在好几块甚至更多块搭石上时人们的姿态,走熟了就形成了文中的轻快、协调有序之美。读出轻快之美。评价促读)b)体会声音韵律之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评价促读)
c)人景和谐之美(试着描述:清波漾漾——人踩在搭石上,搭石周围清澈的溪水漾出一波一波的细纹;人影绰绰——一行人紧走搭石,倒映在水中的人影一个接一个,在漾开的水纹中影影绰绰,既看得见,又不真切。)随机解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5、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简直就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啊!太美了!用我们美妙的声音来表现——读!
6、这么美的有声有色的画面,还想不想再读?谁来读,谁还想读,想读的站起来一起读,老师和你们一起过搭石。走熟练了,不看书过搭石。
7、口头填空,点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前面的(),后面的(),踏踏的声音,像();清波(),人影(),给人()的美感。
导读:人和景交融在一起,那么和谐,难怪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画一般的风景。)
第三幅画面(第四段)
4、指名度第四节,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亲们之间的谦让精神以及尊老美德)
2、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什么意思?想想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文中说什么事是理所当然? 导读:多么淳朴的乡情们啊,你们看,在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中,搭石让老人想到别人、年轻人想到老人,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这怎么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呢?同学们,让我们把这道风景读美!
五、升华读文
1、同学们,此时你还觉得这是一块块冰冷无情的石头吗?那么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句子:搭石上有——有——有——
5、这小小的山村,这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体现出生活中这么多看的见、看不见的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来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6、搭石上有情有爱,搭石上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这搭石又何尝不让我们心动呢?再读课文2---5小节(有时间读,没时间不读)
5、这么普通的景观却蕴藏着这么多的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并用手中的笔将其记录下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相信同学们一定深受启发,让我们睁大眼睛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五 拓展练笔
5、刚才我们已经欣赏了一幅幅风景,现在我们来学学作者试着用自己的眼睛来寻找美、发现美。
6、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风景?
7、写话:试着用上动词和书中的语言,加上自己的积累,把这幅美妙的搭石图写下来,注意有顺序,写具体。(学生动笔)
8、谁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走搭石的画面?交流。
附板书:
搭
石
老人搭石图
有爱
一道风景
众人过石图
有美
谦让尊老图
有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上说,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效果颇佳。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着“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景”这句看似平常但学生却很难领悟的句子,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回顾课堂教学,做到了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强。本课我紧紧围绕“搭石怎么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读好课文,同时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读、思考、勾画、标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加强说的训练。让学生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做一做老人说一说“急着赶路,为什么还要搭石,为神么还要在上面踏几个来回,搭好石头时,又会怎么想?”,进行仿说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
2、读中感悟,感悟中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以提高。
3、注重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方法,让学生积累。如:让学生在想象“一行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和引导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时,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
4、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揭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了解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教学“老人搭石”这个环节时,通过让学生品读,比较简单和具体两组语句,结合阅读有机渗透写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体会人物的品质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总结全文,体会写法时,揭示“美从留心观察中来,美从用心体会中来,”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皆文章。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的语言再流畅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由于时间匆忙,对于教案中老师渲染情感的过渡句不够熟悉,再加上由于紧张,在教学中,有时候出现了上下句意思不连贯的现象。
2、由于心中装着教案,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像,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在保证预定目标的达成,怎样恰当处理好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值得我认真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