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春之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0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外阅读《春之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外阅读《春之歌》教学设计》。

第一篇:课外阅读《春之歌》教学设计

《春之歌》教学设计

阅读目标:

1、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陶冶情操,感受春天的美好。阅读重点:读背描写春天的诗,积累语言。阅读难点: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准备:从《小学生优秀古诗诵读手册》中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

师: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春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春天来了,莺歌燕舞、柳绿花红,到处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国古代许多诗人把这美丽的景象融入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小诗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诗中领略美丽的春光。

二、汇报交流:

第一环节:我会背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并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是咱们班的背诵大王。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背诵并请小组长记好背诵的古诗名及篇数。2、每组选出一名背诵大王参加全班的比赛。3、全班比赛评选出班内的背诵大王。第二环节:我会猜 师:背诵古诗看来难不倒你们,现在咱们来看看你会不会猜古诗。注意:咱们可是要评选“猜诗大王”的哦!1、猜诗句。(根据意思猜诗句)

昨天夜里听风见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风雨打落了多少?()不知那细长的柳叶是谁的巧手剪裁而出,原来是那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锋利剪刀剪出来的。()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那一枝粉红色的杏花竟伸出墙来。()(根据学生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内容)

2、对诗句。(出诗的上句或下句让生对)野火烧不尽,()。迟日江山丽,()。好雨知时节,()。(),一行白鹭上青天。

3、出示课件:燕子、小草、春雨、花、柳树、鸭子等,让生说出与之相关的诗句。

4、看图猜古诗。(出示一幅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幅图是描写了哪首古诗,并背出来)

如:出示《草》《宿新市徐公店》等描写春景的古诗图,让生猜。第三环节:我会画(诗配画)

1、师:通过刚才激烈的比赛,老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猜诗大王。接下来我们再来进行一场绘画比赛,看看谁是咱们的的绘画大师。你喜欢哪首诗就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画一画。

2、生自由绘画。

3、展示绘画的内容。要求学生用几句话简单介绍画上的内容,也可以用积累的古诗来介绍画面内容。

三、联系实际,激发情感

师总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古代的诗人用精练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我们也通过背、猜、画等一系列活动,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其实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景象是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只要你迈出脚步,睁大双眼,做个细心观察的有心人,就能欣赏到春天的多姿多彩。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走进春天,观察春天的美丽景色。板书设计

春之歌 我会背 我会猜多姿多彩 我会画

教学反思:春天是美丽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更是经典,能够阅读经经典,对孩子们来说,是幸福的。今后要抓住机会使孩子们养成阅读经典的好习惯。争取每周背诵一首古诗,以慢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是祖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第二篇:小学音乐 春之歌 教学设计

春之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乐曲《春之歌》,感受乐曲的意境。2.能配乐朗诵《春天在哪里》。2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加之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仅有的十几分钟来开展有效教学。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认真聆听音乐,朗诵《春天在哪里》。2.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意境。4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

有的同学说春天我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衣、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冬眠的小动物也醒来。是呀,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树发芽花开了,春天草儿醒来换上了绿的新衣,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春天有金灿灿的麦子绿油油的田野,春天真美呀!2.新课

(1)揭示课题:你知道么,赞美春天的音乐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乐曲《春之歌》。

(2)初听:请你听一听想一想,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的?

多好听呀!这首《春之歌》情绪是优美的,相信同学们一定听出演奏乐器了,对,就是我们熟悉的钢琴演奏的。(3)作曲家介绍:

你知道么,这首钢琴曲《春之歌》是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选自他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春之歌》是其中最著名的,还被改编为其他乐器演奏,可见人们对这首作品的喜爱。

(4)聆听第一乐段:

①听,音乐开始了,你联想到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像云彩随着音乐随风舞动、像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我们再听音乐感受一下。②复听:有的同学有了新的感受,像小花一朵一朵慢慢盛开,像柳叶发芽,大家说的真好。③再听:我们看看这段音乐的旋律线。

④哼唱:原来是柳叶柳枝编织了这段优美的旋律呀,咱们一起合着音乐哼唱一下。(5)看动画完整听:

这段柳枝舞动的旋律在整首音乐中出现了几次?咱们数一数。柳枝舞动了两次。(6)再完整听:

两次出现的柳枝舞动的旋律相同么?其他旋律描绘了春天的什么景色。(7)配乐朗诵:

同学们,请你带着对春天的喜爱和老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诵诗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陈伯吹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枝头上: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草原上: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竹林里:春天的雨一阵又一阵,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田野里: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儿香。3.小结

今天这节音乐可我们欣赏了钢琴独奏曲《春之歌》,认识了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希望你能记住优美的旋律、记住美好的春天。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春之歌教学反思

春之歌教学反思

春之歌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春之歌》。《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乐曲为A大调、2/4拍、用三部曲式写成。从A段这一清新、流畅的旋律中,我们能体会到那种春意盎然的意境和心旷神怡的感情:B部分是从A段主题发展而来。乐曲进入第三段后,前面两个主题再现,经过下行模进,在力度上越来越弱,尾奏中,还加了许多装饰音:最后,乐曲在安详的气氛中结束,这种弱处理手法,给人以余音缭绕的感觉,充满了诗情画意。

本课通过欣赏《春之歌》,了解门德尔松和无词歌。以感知情绪为先导,通过演奏、哼唱、表演等形式感受《春之歌》歌唱性的旋律,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春天美景。

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下,合理运用音像资料,丰富课堂、拓展视野。在本课中用丰富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春之歌》以及其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的视听享受,从而知道门德尔松的音乐成就。

音乐欣赏重在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和理解,所以从情绪感知出发,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运用已经掌握的课堂乐器演奏技巧,与校本教材相结合,鉴赏音乐作品,学生能很容易地记住主题旋律、得到成功的喜悦。

春之歌教学反思2

提倡学科综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旨,它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占很大的比例。在音乐欣赏中倡导“综合”的理念不仅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还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课堂形式,使音乐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春之歌》选自苏教版音乐课本第九册。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了学科综合,而且在教学中以“春”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唱歌曲、听音乐、看画面等综合活动,多方位地来感受和体验春之美,进而进行有关春的音乐创作来表现和创造春之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教学中,我由欣赏春天的图片、吟诵有关春天的诗歌入手,用课件播放了表现春天的绘画作品,在欣赏图片时播放《春之歌》作为背景音乐,优美的音乐配上唯美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春之美,达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在欣赏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后,学生吟诵了有关春天的诗歌。接着,我们重点赏析了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分析了歌曲的各个主题,探讨了音乐的要素,聆听了不同乐器演奏的《春之歌》,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这首作品的音乐特色。最后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现春天,创作“我的春天”。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积极融入了相关学科,综合了美术、舞蹈、诗歌等相关内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学科综合,让学生多元感受,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音乐的风格特色,体现了音乐人文学科的属性,加深了学生对春天的理解,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创造能力。

春之歌教学反思3

一、浓厚的情感是诗歌学习的主要旋律

回顾本课,依然心潮澎湃,课堂上师生朗读的声音依旧在耳边回荡。好课是要上到师生心里去的,能够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的。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当语文的本体价值被工具性压倒的时候,学生可能在机械操练中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却失掉了学习语文的全部兴趣、全部激情、全部灵性。得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了,失去的东西我们并未觉察。得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失去的却是冰山的根基。”

没有情感的注入,语文课堂将缺少一半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机械生硬的,缺乏触动灵魂的力量。尤其是感情充沛的诗歌教学,课堂更要激荡情感的味道,抓准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课堂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二、文化的传承是汉字教学的独特魅力

“语文本身就带有文化传承的使命,传承的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中的瑰宝。”中国的汉字就是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就是文化中的瑰宝。一个简简单单的“乳”字仅有八笔,却蕴含着母亲哺育儿女的艰辛与不易,厚重的情感藏在古人造字的智慧里。

横竖撇捺在学生眼里不再是简单的笔画,汉字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拥有鲜活生命的。当学生用深情写下这些汉字的时候,一种民族自豪感将会根植于灵魂的深处。

三、丰富的拓展是课程内容的最佳补白

本课教学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诗句与古往今来的思乡思亲佳句融合在一起。意在让学生体会虽然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但是心中的情怀不曾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色彩。引入学生耳熟能详的《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学生不曾接触过的余光中的诗《乡愁》,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去看待语文学习,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此后,在某一个月朗星稀的时刻,学生远离家乡或者远离祖国,他或许会想起闻一多先生的诗句,想起余光中先生的诗句,想起李白、王维等诗人心中澎湃着的旋律。在诸多的诗句中,学生读懂了乡愁,理解了思念,懂得了感恩,从更深的层次体会了自己当下的思乡情感。这是语文应该给予学生的一份丰厚的精神大礼,多年之后留下的陈酿。

春之歌教学反思4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在研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析儿歌及儿歌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因为本单元都是识字,这是本册唯一的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低段的学习重点。而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学生之前也初步接触过形声字。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怎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逐渐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会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而目标的制定,则是参考学习卢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要含有学习后的知识名词、学习后的技能动词、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事。于是,经过几次讨论,我们把基础目标、支撑目标和核心目标制定为:

1、通过读文、看图,划出11种树的名称,说出特点。(基础目标)

2、多种方法,读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归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支撑目标)

3、借助填空、图片等,背诵儿歌。(核心目标)

但是在上完课的时候,经过校长的讲解,意识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有所偏差,只关注到制定目标中的名词、能力动词和技能动词要匹配。忽略了三个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导致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贯连在一起,所以本节课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之前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对于低段来说除了常规习惯,就是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随着评课、培训学习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单单是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出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语文素养,有大局意识。从长远考虑,低段良好的常规习惯很重要,思维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讲授识字时,学生区分不清楚“桂和挂”时,我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错过了很好的课堂生成,对课堂的把控性和知识的生成预测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应该及时对比并讲解两个部件一样,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声字又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字教学不扎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识字。“疆”字设计通过字源演变讲解时,又过快,没有很好的过渡。学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组词时出现了“江南、江西”这样的同音字。应通过字典中的释义,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这样在组词时,孩子就能通过字义理解并组词。“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多种形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知道识字方面重难点,做到讲解透彻。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讨论,及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怎样把识字课上的有趣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探讨的一节课,给我们一些启发,课堂有趣,不仅仅是语言上生动有趣,更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引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及环节我能学到知识吗?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或生动活泼、或有趣好玩、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活泼。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严肃又不失活泼,现下能力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学无止境,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跟着同组优秀的同事学习。

春之歌教学反思5

今天的课比较有趣。(我备课的时候这么觉得…)整节课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学思路就在课件里。备课的时候我修改了导入的方法,改成猜谜导入,以熟悉的诗歌《咏柳》复习导入,引出所咏的对象为柳树。再揭示课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首儿歌也是介绍各种树木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树之歌》。接下来直奔主题。

环节一:识字教学

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①儿歌里有几句句子?

②儿歌中提及了几种树木?用横线画出。

再归类这些带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识字。随后归类剩下的生字再认,最后小游戏捡树叶,复习巩固。

环节二:走进课文

出示图片,随图片指认树木种类并朗读句子。当说到“梧桐树叶像手掌”时,相机介绍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利用“什么像什么”句式锻炼说话。“松柏四季披绿装”句,相机介绍拟人。最后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环节三:细读课文

1、儿歌从哪几方面来写树的,加点关键词,得出是从样子(比喻时有提及)、颜色、习性、价值或作用(这个难)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2、与树有关名言:逐句出示并请学生自己解释,交流后纠正答案。补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自己是随机补充的。)名言要背默。

3、最后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想特点,编儿歌。(这里不好,基本我自己说出来。)

反思:

①缺少上课的情感带动,有时候有点面瘫。

②没有研究单元目标,到目前这节课为止,都没有。

春之歌教学反思6

本次我开课的内容为《春之歌》。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描绘了春天来临,大地苏醒,春意盎然的美景。本节课我以“春天”为背景,以“森林音乐会”的形式,通过节奏训练、乐谱视唱、实践拉奏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准确、生动地拉奏歌曲,且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的认识,并且让他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及心理特点我设置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拉奏乐曲《春之歌》,掌握附点节奏以及装饰音的拉奏,并基本完成第1——2部分;通过听赏、模拉、练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节奏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乐曲《春之歌》,从中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春天的美好。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及拓展三个部分。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图片、音乐渲染出春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气息。在新授部分我分为乐曲欣赏、节奏训练、视唱乐谱、实践拉奏这几个环节。以水果题的形式来进行新授,我觉得能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丰富有趣,并且通过解答一个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拉奏环节,我通过整体示范、空弦练习、分句教学来逐步进行拉奏训练,并把个别指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但在这一环节整个教学气氛显得很沉闷,并且由于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估算失误,使得教学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最后的拓展环节也显得非常得突兀,环节设计得不自然。这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我需要进行思考改进的地方。

整个教学活动总体来说,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语言组织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在一些教学环节上应该更加完善一点,更加深挖一点,在实践拉奏的环节上应通过更好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课堂气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春之歌教学反思

春之歌教学反思

春之歌教学反思1

提倡学科综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旨,它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占很大的比例。在音乐欣赏中倡导“综合”的理念不仅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还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课堂形式,使音乐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春之歌》选自苏教版音乐课本第九册。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了学科综合,而且在教学中以“春”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唱歌曲、听音乐、看画面等综合活动,多方位地来感受和体验春之美,进而进行有关春的音乐创作来表现和创造春之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教学中,我由欣赏春天的图片、吟诵有关春天的诗歌入手,用课件播放了表现春天的绘画作品,在欣赏图片时播放《春之歌》作为背景音乐,优美的音乐配上唯美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春之美,达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在欣赏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后,学生吟诵了有关春天的诗歌。接着,我们重点赏析了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分析了歌曲的各个主题,探讨了音乐的要素,聆听了不同乐器演奏的《春之歌》,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这首作品的音乐特色。最后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现春天,创作“我的春天”。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积极融入了相关学科,综合了美术、舞蹈、诗歌等相关内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学科综合,让学生多元感受,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音乐的风格特色,体现了音乐人文学科的属性,加深了学生对春天的理解,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创造能力。

春之歌教学反思2

在教学《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习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春之歌教学反思3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效果欠佳。

改进措施:

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春之歌教学反思4

《树之歌》是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儿歌中介绍了各种树木及其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低段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所以教学时为了使整个识字过程以及读书环节有趣,本节课采用抓关键词语整体认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读背儿歌中学句学词学字,在学句学词中认字。

在研讨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分析儿歌及儿歌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因为本单元都是识字,这是本册唯一的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低段的学习重点。而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学生之前也初步接触过形声字。商讨之后,我们决定怎样在学生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逐渐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会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字源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而目标的制定,则是参考学习卢老师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要含有学习后的知识名词、学习后的技能动词、运用知识能做什么事。于是,经过几次讨论,我们把基础目标、支撑目标和核心目标制定为:

1、通过读文、看图,划出11种树的名称,说出特点。(基础目标)

2、多种方法,读准“梧、桐”等15个新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归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支撑目标)

3、借助填空、图片等,背诵儿歌。(核心目标)

但是在上完课的时候,经过校长的讲解,意识到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有所偏差,只关注到制定目标中的名词、能力动词和技能动词要匹配。忽略了三个目标的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导致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贯连在一起,所以本节课目标也未全部达成。

之前狭隘的认为语文教学对于低段来说除了常规习惯,就是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但是随着评课、培训学习及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不单单是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出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语文素养,有大局意识。从长远考虑,低段良好的常规习惯很重要,思维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讲授识字时,学生区分不清楚“桂和挂”时,我的应变能力不够,导致错过了很好的课堂生成,对课堂的把控性和知识的生成预测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应该及时对比并讲解两个部件一样,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声字又是本节课的重点。识字教学不扎实,直接影响孩子的识字。“疆”字设计通过字源演变讲解时,又过快,没有很好的过渡。学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组词时出现了“江南、江西”这样的同音字。应通过字典中的释义,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字的意思,这样在组词时,孩子就能通过字义理解并组词。“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多种形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知道识字方面重难点,做到讲解透彻。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讨论,及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怎样把识字课上的有趣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大家共同探讨的一节课,给我们一些启发,课堂有趣,不仅仅是语言上生动有趣,更要把自己当做孩子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引导?这样的课堂形式及环节我能学到知识吗?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或生动活泼、或有趣好玩、或沉稳内敛而又不失活泼。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严肃又不失活泼,现下能力各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学无止境,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跟着同组优秀的同事学习。

春之歌教学反思5

今天的课比较有趣。(我备课的时候这么觉得…)整节课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学思路就在课件里。备课的时候我修改了导入的'方法,改成猜谜导入,以熟悉的诗歌《咏柳》复习导入,引出所咏的对象为柳树。再揭示课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首儿歌也是介绍各种树木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树之歌》。接下来直奔主题。

环节一:识字教学

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①儿歌里有几句句子?

②儿歌中提及了几种树木?用横线画出。

再归类这些带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识字。随后归类剩下的生字再认,最后小游戏捡树叶,复习巩固。

环节二:走进课文

出示图片,随图片指认树木种类并朗读句子。当说到“梧桐树叶像手掌”时,相机介绍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利用“什么像什么”句式锻炼说话。“松柏四季披绿装”句,相机介绍拟人。最后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环节三:细读课文

1、儿歌从哪几方面来写树的,加点关键词,得出是从样子(比喻时有提及)、颜色、习性、价值或作用(这个难)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2、与树有关名言:逐句出示并请学生自己解释,交流后纠正答案。补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自己是随机补充的。)名言要背默。

3、最后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想特点,编儿歌。(这里不好,基本我自己说出来。)

反思:

①缺少上课的情感带动,有时候有点面瘫。

②没有研究单元目标,到目前这节课为止,都没有。

春之歌教学反思6

本次我开课的内容为《春之歌》。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描绘了春天来临,大地苏醒,春意盎然的美景。本节课我以“春天”为背景,以“森林音乐会”的形式,通过节奏训练、乐谱视唱、实践拉奏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准确、生动地拉奏歌曲,且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的认识,并且让他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及心理特点我设置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拉奏乐曲《春之歌》,掌握附点节奏以及装饰音的拉奏,并基本完成第1——2部分;通过听赏、模拉、练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节奏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乐曲《春之歌》,从中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春天的美好。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及拓展三个部分。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图片、音乐渲染出春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气息。在新授部分我分为乐曲欣赏、节奏训练、视唱乐谱、实践拉奏这几个环节。以水果题的形式来进行新授,我觉得能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丰富有趣,并且通过解答一个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拉奏环节,我通过整体示范、空弦练习、分句教学来逐步进行拉奏训练,并把个别指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但在这一环节整个教学气氛显得很沉闷,并且由于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估算失误,使得教学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最后的拓展环节也显得非常得突兀,环节设计得不自然。这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也是我需要进行思考改进的地方。

整个教学活动总体来说,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语言组织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在一些教学环节上应该更加完善一点,更加深挖一点,在实践拉奏的环节上应通过更好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课堂气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春之歌教学反思7

这节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春之歌》。《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乐曲为A大调、2/4拍、用三部曲式写成。从A段这一清新、流畅的旋律中,我们能体会到那种春意盎然的意境和心旷神怡的'感情:B部分是从A段主题发展而来。乐曲进入第三段后,前面两个主题再现,经过下行模进,在力度上越来越弱,尾奏中,还加了许多装饰音:最后,乐曲在安详的气氛中结束,这种弱处理手法,给人以余音缭绕的感觉,充满了诗情画意。

本课通过欣赏《春之歌》,了解门德尔松和无词歌。以感知情绪为先导,通过演奏、哼唱、表演等形式感受《春之歌》歌唱性的旋律,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春天美景。

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下,合理运用音像资料,丰富课堂、拓展视野。在本课中用丰富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春之歌》以及其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的视听享受,从而知道门德尔松的音乐成就。

音乐欣赏重在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和理解,所以从情绪感知出发,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运用已经掌握的课堂乐器演奏技巧,与校本教材相结合,鉴赏音乐作品,学生能很容易地记住主题旋律、得到成功的喜悦。

春之歌教学反思8

一、浓厚的情感是诗歌学习的主要旋律

回顾本课,依然心潮澎湃,课堂上师生朗读的声音依旧在耳边回荡。好课是要上到师生心里去的,能够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的。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当语文的本体价值被工具性压倒的时候,学生可能在机械操练中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却失掉了学习语文的全部兴趣、全部激情、全部灵性。得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了,失去的东西我们并未觉察。得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失去的却是冰山的根基。”

没有情感的注入,语文课堂将缺少一半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是机械生硬的,缺乏触动灵魂的力量。尤其是感情充沛的诗歌教学,课堂更要激荡情感的味道,抓准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课堂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二、文化的传承是汉字教学的独特魅力

“语文本身就带有文化传承的使命,传承的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中的瑰宝。”中国的汉字就是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就是文化中的瑰宝。一个简简单单的“乳”字仅有八笔,却蕴含着母亲哺育儿女的艰辛与不易,厚重的情感藏在古人造字的智慧里。

横竖撇捺在学生眼里不再是简单的笔画,汉字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拥有鲜活生命的。当学生用深情写下这些汉字的时候,一种民族自豪感将会根植于灵魂的深处。

三、丰富的拓展是课程内容的最佳补白

本课教学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诗句与古往今来的思乡思亲佳句融合在一起。意在让学生体会虽然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但是心中的情怀不曾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色彩。引入学生耳熟能详的《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学生不曾接触过的余光中的诗《乡愁》,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去看待语文学习,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此后,在某一个月朗星稀的时刻,学生远离家乡或者远离祖国,他或许会想起闻一多先生的诗句,想起余光中先生的诗句,想起李白、王维等诗人心中澎湃着的旋律。在诸多的诗句中,学生读懂了乡愁,理解了思念,懂得了感恩,从更深的层次体会了自己当下的思乡情感。这是语文应该给予学生的一份丰厚的精神大礼,多年之后留下的陈酿。

第五篇: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课外阅读分享课教学设计

走进奇妙的《中国神话故事》 ──三年级课外阅读分享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2.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语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掌握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神话故事书,交流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指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播放动画《哪吒闹海》。

1.刚才你们看了什么故事?对,《哪吒闹海》。

2.它属于什么故事呢?(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指名说)(知道的可真多)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与神话有关的成语,请看大屏幕。(自己先读一读,开始吧!)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大家一齐读。(声音真响亮)

4.这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去读《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手指着书)都读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中国神话故事,分享你们读书的成果吧。(板书课题)

二、快乐闯关,感受神话的魅力

1.前段时间同学们都读了这本书,收获也不少。今天,我们就以闯关的形式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组的收获最大。

2.老师先来讲讲闯关的规则:共闯四关,分“必答题”、“挑战题”和“抢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0分,用这个磁钉表示。老师把同学们分为六组,分别为ABCDEF,哪个小组的得分最高,哪个小组就是本次的阅读冠军,还能得到老师的奖品哟,3.我们闯关的口号是:(学生喊出)快乐闯关,快乐无限!ye!

(一)第一关

师:请看第一关:必答题,猜成语,这关由老师来指定的同学,请每组的四号同学来回答。请四号同学做好准备。闯关开始,A组四号,“牵牛星与织女星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请回答要。生:……,回答正确加10分,掌声送给他,旗开得胜。B组,“仙女麻姑曾经三次看到汪洋的东海变成了桑田。”生:……,回答也正确加10分,掌声送给他,C组四号,“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生:……,回答也正确加10分,掌声送给他,D组,“跟着太阳奔跑想留住太阳。”生:……,回答也正确加10分,掌声送给他,E组,“带领子子孙孙搬走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生:……,回答也正确加10分,掌声送给他,F组,“被炼丹炉的仙火练就的眼睛能一下子看出谁是妖魔鬼怪。”生:……,回答也正确加10分,同样也把掌声送给他。

师小结:第一关必答题,六个小组打成了平手,你们真会读书,我要把掌声送给你们,你们也为自己鼓一下掌。

(二)第二关

师:嗯,准备好了吗?第二关马上开始了,第二关有点难度,是“挑战题”,“说神话中的人物”。请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推荐一位代表来回答,请被推荐的代表迅速站起来。

师:A组,选几?请看题“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请问他是谁? 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B组,选几?请看题“他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请问他是谁?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C组,选几?请看题“他习武练功、翻山越岭,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请问他是谁?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D组,选几?请看题“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请问他是谁?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E组,选几?请看题“她化做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请问他是谁?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F组,选几?请看题“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请问他是谁?生:……,回答完全正确加10分。

师小结:第二关成绩,哦,第*小组还有点落后了,没关系,继续加油。

(三)第三关

师:第三关依然是“挑战题”,这关的难度更大了,聊一聊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来回答。组长们做好准备。哪个小组先来说。

(1)神话人物的本领大,能呼风唤雨。

(2)他们都是神仙,女的美丽善良,男的英勇威武。(3)神话人物都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

他们身上有一种无私无畏、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第三关比赛结束,*小组得分最多,由*小组暂时领先,把掌声送给他们。领先的小组不要骄傲,再接再厉,落后的小组也不要气馁。

(四)第四关

师:同学们,通过这本书的学习,除了了解神话中的人物,你们还了解哪些神话中的哪些知识?现在马上进入第四关。这一关是“抢答题”,每个人都有机会回答,谁最快举手,坐得最端正,就请谁来回答。请看第一题。回答也正确加10分。

1.《精卫填海》的主人公是(),她是()的女儿,后来变成(),从陆地拾起石子扔到海里。

2.“他在田野山岭之间奔走,采集种子,教人们播种……辨认哪种是有用的药物……他还亲口去尝药,试试有毒还是无毒。结果有一天中毒十二次。”这个人是()

3.在黄帝打不过蚩尤时,是()来帮助黄帝。4.中国的汉字是()创造的? 5.长寿之王指的是()?

6.中国神话中的火神是(),水神是()。

咱们接着比,还有一些歇后语也来自神话故事,比如:愚公居处--开门见山;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参------食而不知其味;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五)小结闯关结果,颁发奖品。

师:同学们,闯关到此结束,大家来看一看,今天比赛的结果是---冠军是——老师准备了一些读书卡送给他们。恭喜你们拿到冠军。大家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三、读书展示交流

1.刚才通过闯关,老师看出了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把书读得很透,收获也不少。那你们有哪些收获?把你们的收获展示出来吧。(指名生说)

2.生:这是我做的(阅读卡),我喜欢——因为——

生:我从《

》故事中读懂了——,我也要向他学习——

生:这是我们小组做的手抄报,我们——

生:我做了读书笔记。

3.师小结学法。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我们读的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指名生说)师小结 :(板书:情节、人物、想象)

2.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神奇的想像力”,情节神奇,人物具有超强的力量,想象丰富。其实“心有多高,天地就有多大”,只要敢于想像,古代人民心中的美好向往如“嫦娥奔月”“神仙飞天”,如今也都成为了现实。

3.其实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比如:《希腊神话故事》《外国神话故事》等,请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本再读一读。好吗?

4.同学们,“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从现在起,就让我们拿起书,与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不断地汲取,不断地进步,最后老师送几句话给你们: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板书:

走进奇妙的神话故事

情节

人物

想象

下载课外阅读《春之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外阅读《春之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之歌》教案

    《春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诗词歌赋、绘画、舞蹈、音乐艺术的鉴赏,使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艺术表现方法,亲自参与艺术实践和艺术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多种艺......

    《春之歌》教案

    版 本:上海市二期课改(上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音乐》 课 题:《春之歌》 执教者: 执教学校与班级: 时 间:2012年3月20日 【主要教学内容】 欣赏: 《春之歌》 【教学目标】 1、欣赏乐......

    课外阅读课《西游记》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课 ---走进《西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故事情节来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3)、能选择一个故事情节谈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备人:涟水县方渡中学 张建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

    四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王 艳 一、指导目的: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学会交流读书的方法和感悟人物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兴趣与阅读感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

    小学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小学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小学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新安实验小学 倪燕伟 一、教学目标: 掌握古诗词自学理解的六步法,融会贯通自学古诗词;用四步法引领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感受......

    四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邹清华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

    第五册 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第五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团旺中学) 《观刈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整体理解诗歌思想含义,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教学重点、难点: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