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4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9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9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第一篇:19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第19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三国演义》是同学们喜爱的四大名著之一,由于电视连续剧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大多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诸葛亮等事件和人物,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从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脸谱导入,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学生阅读课本之后复述的教学形式,同时配以一些讨论题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加以深化,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2.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于少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区别文艺与史实,将文艺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事实对比,提高分辨历史真实性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夸张等艺术性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系统讲解法、引导归纳法、故事穿插法等。●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二)素材准备:图片、影视资料等。

●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

图片导入法:(出示曹操的京剧脸谱)同学们,这幅脸谱是谁的呢?对,曹操。为什么他是白脸呢?千百年来,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曹操虽是个“治世之能臣”,但也被斥为“乱世之奸雄”“旷世奸雄”,在各种小说和戏剧舞台上,他总是个白脸奸臣。历史上的曹操果真是这样的吗?等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对他有一个全面地了解。(讲授新课)(板书)第19课 三国鼎立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讲过的东汉的历史。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的政治局面。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下面请同学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找一找当时在北方主要有哪几股势力?各自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河北的袁绍。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袁绍想消灭曹操。

[教师讲解]曹操(155~220),汉魏之际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义爆发后,参与镇压。后又聚兵对抗董卓。后诱降青州黄巾30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他后来统一北方的骨干力量。接着采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策略,巩固了兗州地盘。196年,曹操率军迎汉献帝到洛阳,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与朝政。不久,迫献帝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东),任大将军,封武平侯,总揽军政大权,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困死袁术,赶走刘备,占据豫、兗、徐等州,为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在曹操势力迅速发展之时,袁绍力量也更强大了。他本出身于“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在士大夫中有极强的号召力,又在消灭宦官势力中出了大力。在军阀混战中,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先后占有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在汉运将终之际,他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终于演变成一场大战——官渡之战。

(板书)

一、官渡之战 1.官渡之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103-104页的关于官渡之战的小字描述,做到两点:掌握官渡之战的大致经过;初步分析官渡之战中曹胜袁败的原因。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之后找一名同学进行复述。

[学生讨论并复述]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逃回河北。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出示官渡之战示意图,结合图讲解)建安五年(200年),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与袁绍相比,曹操当时地狭、兵少、粮缺,但他善于用人,士气旺盛。战争开始后,曹操采取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策略,在官渡设防。后以声东击西的战术,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引诱敌主力往援,然后突袭白马,斩袁绍大将颜良,获得胜利。接着,又转战延津,诛文丑,《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指的就是这次战役。再败袁军后,袁绍连折两员大将,士气受到很大影响。但袁绍骄傲轻敌,仍然不把曹军放在眼里。这时谋士许攸提出了乘曹操后方空虚,直捣许都的建议。袁绍不听。同年八月将主力进至官渡,连营数十里,与曹军对峙。此时的曹军疲乏不堪,粮草不继,产生了想退兵的想法。曹操写信征求留守后方的荀彧的意见。荀彧星夜派人持信劝阻,分析形势,陈述坚持必胜的道理。曹操遂打了退兵的念头,坚定了与袁绍决战的信心。不日,许攸知袁绍必败,投奔曹操并献上密计。曹操遂以五千精兵夜袭袁军的屯粮之处乌巢(官渡附近,今河南中牟),烧毁袁军粮食,辎重万余车,使袁军丧失了斗志。接着曹操乘势,大破袁绍于官渡,歼袁军7万多人,袁绍仅以800骑逃回河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可见,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是必然的结局。曹操内部稳定,将士用命,尤其曹操善于用人,能及时采纳谋士的意见,并善于抓住战机等。而袁绍呢,正如官渡之战前荀彧等人分析的那样:政治腐败、用人不当、治军不严、性格外宽内忌、遇事犹柔寡断等决定了他必然失败。

除此之外,从政治上看,曹操比袁绍得人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是袁绍所不能比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大凡大的战争或战役,它打的不仅是军事装备、军事技术,更重要的是比综合实力。打的是政治,打的是经济实力,打的是人心,还有军事谋略等。官渡之战中,袁绍的优势只体现在人多粮多,其他都不可与曹操相比。所以曹胜袁败也在情理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曹操为迎接许攸连鞋都来不及穿就跑出来迎接他,仅凭这一点,袁绍就不可能胜利。

[教师过渡]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下官渡之战后北方的情况: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又消灭了袁绍的哪些残余?其他军阀具体指谁?曹操是如何统一北方的等等,这些内容,我将作简单介绍。

(板书)2.曹操统一北方

[教师讲述]官渡之战第二年,袁绍忧愤而死。其子袁谭、袁尚、袁熙为争夺权位发生内讧。曹操乘势北伐,杀袁谭,败高干(袁绍外甥),吞并了冀、青、幽、并四州。袁尚、袁熙投奔辽西乌丸蹋顿单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乌丸三郡,在白狼山(今辽宁境内)大破乌丸军,斩蹋顿单于。袁尚又从乌丸逃至辽东,为公孙渊所杀。至此,曹操彻底消灭了袁氏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教师过渡]接着,曹操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但是南下途中,在赤壁地区遭到孙刘联军的阻拦,双方在此展开了一场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板书)

二、赤壁之战 1.孙、刘势力的壮大

[教师讲解]曹操统一北方后,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助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

孙权,字仲谋,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兵,后投靠袁术,在进攻刘表中被射杀,其部众由子孙策统领。孙策在好友周瑜的帮助下,脱离袁术,占据了江东六郡,创立了江东基业。曹操为笼络孙策,以献帝名义封策为吴侯。当袁、曹在官渡决战时,孙策准备投袭许都,以迎献帝,成就大业,不慎遇刺身亡。由弟孙权继位。孙权继位时,内部不稳,人有离心。孙权通过笼络豪强,重用旧臣,招延俊秀,聘求名士等策略,整顿了内政,发展了经济,壮大了武力。在此基础上,消灭了江夏的黄祖势力,威震江南,西窥荆、益二州。

当孙权雄据江东之时,刘备也在苦心经营。刘备、字玄德,今河北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之后。年少家贫,曾经贩过鞋,织过蓆。后来,刘备得到了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招募队伍镇压黄巾起义,后当过一些小官。官渡之战中,刘备脱离袁绍,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对他表面优礼有加,而心存疑忌,让他屯兵新野,后移樊城。刘备为了发展,竭力争取荆州豪强地主的支持,并多方寻求人才。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在名士徐庶和司马徽的荐举下,曾三次亲往隆中,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这就是被后人传为美谈的“三顾茅芦”。

[教师引导]谁为大家讲述一下“三顾茅庐”的故事? [学生讲述]在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决定请诸葛亮出山。第一次,刘备和关羽、张飞到隆中请诸葛亮,书童告诉他们诸葛亮出去了。而且归期不定。第二次去请诸葛亮,不仅天气寒冷,为了表示尊敬,刘备一进隆中就下马徒步前往,但又扑空。不久,又三赴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苦苦相求下,诸葛亮决意出山辅刘。并且帮助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使刘备心中豁然开朗。诸葛亮出山以后,刘备的处境逐渐好转。

[教师讲解]诸葛亮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一席话,即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是时,诸葛亮给刘备分析:“曹操地广人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急于与他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势力稳固,兼有长江天险,“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只有先取荆、益二州为基地,安抚西南各族,内刷新政,外结孙权;等待时机,北进中原,则统一大业可成。刘备非常佩服,拜为军师。此后,刘备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

(板书)2.赤壁之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上关于赤壁之战的描述。思考孙刘是怎样一步步联合起来的?(如果时间允许可播放电视剧片断)

[学生回答]曹军南下,人数众多,刘备感到抵挡不住,急忙南逃。诸葛亮建议联孙抗曹,刘备同意,派诸葛亮去见孙权,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孙权也举棋不定,经诸葛亮、周瑜等人的说服,孙权同意了联合抗曹。双方组成了约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和赤壁一带与曹军对峙。

[教师提问]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主要采用了什么战术打败曹操? [学生回答]火攻。

[教师引导]赤壁之战主要在长江上作战,在水上作战,用火攻怎样凑效?

[学生回答]曹操把所有小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上面铺上木板。船被火烧着后,一时很难分开,因此损失很大。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冬天我国常刮西北风,而大战的晚上恰好刮东风是怎么回事?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分析]关于赤壁之战的大小、时间问题,现在还有争论。比如:《三国演义》上说诸葛亮祭东风的时间为十一月二十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赤壁之战为十二月;尹韵公《赤壁之战辩》一文认为曹操南征正值暑热季节;汪廷奎《谈<赤壁之战辩>一文中的几个论据》则认为《三国志·魏书·蒋济传》中“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之话,不能证明曹军疾疫发生在暑天或秋天的证据。胡峰主编《上下五千年》里也认为赤壁之战发生在隆冬时节,等等。因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尽量找出各种资料,拿来分析,找出充分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现在抛开天意的说法,一般认为或是偶然刮东风,或是诸葛亮懂天象,预先知道那一天晚上会有东风刮起。其余都是不可信的。

其实,关于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应该有多个,而不是一个或两个。我们前面讲述,大的战争或战役,它打的是军力、人心、士气、经济、政治等,决不是一个因素就可以决定一场战争或战役的胜败的。拿赤壁之战来说,诸葛亮抵柴桑(今江九江)向孙权陈述联合破曹时,就帮助孙权分析了曹操的不利因素:曹军虽众不习水战;刘琮新降,军心不服;远离后方,补给困难;长途行军,士卒疲弊;胜兵压境,骄傲轻敌;水土不服,已染疾疫等。除此之外,曹还有一大弱点,即后方不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活动,曹操有后顾之忧。对孙刘一方来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决不是偶然的,孙刘不占天时,但占地利,尤其还占“人和”,还有就是战术正确。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赤壁之战的最大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板书)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简单概括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的基本情况。

[学生概括]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教师引导]在曹、孙、刘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态势?

[教师分析]三方面的力量经过赤壁之战后,都有了新变化。曹操南下的势头受到遏制;孙权在江东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有了新的地盘,站稳了脚根。三方达成了一种新的平衡,一种新的均势形成,这直接影响到了后期的政局。

[教师引导]请大家看教材上关于三国成立的过程,要求能复述出来。

[学生复述]220年,曹丕废献帝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教师强调]请大家看教材上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从中找出洛阳、建业、成都三地,并了解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大小。

[教师过渡]同学们,三国鼎立期间魏、蜀、吴三国为了打败对方,都特别重视发展生产,增加自己的实力。因此,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

(板书)2.三国经济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这部分是教材上的小字部分,大家自己看书总结,培养自学能力,注意掌握下面三点:(1)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2)蜀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3)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其中,要特别注意230年,吴国发生了一件与今天台湾有关的事件,即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教师引导]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作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曹操雄才大略,为实现全国统一作了长期的准备,但赤壁之战后,不得不退回北方,并由过去的积极进攻改为待机进取的战略。孙权和刘备也是一代豪杰,他们都想由自己来实现统一,但都力量不足。因此,才形成了三国分立的状态。这三个国家,为了保卫自己并企图实现统一,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一定发展。所以,三国的出现,比起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来说,是无秩序中的有秩序,是大混乱时期的暂时稳定,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安定的愿望的。三国分立是局部的统一,是最后走向全国统一的一个步骤,代表了统一的趋势,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板书)3.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

曹丕称帝以后,司马懿成了朝廷重臣。曹丕死后,他与曹魏宗室曹真受命辅佐魏明帝曹睿。这期间,他在平定辽东,抗拒蜀、吴的战争中逐渐掌握了军事大权,成为魏国最有权势的大臣。明帝死,他又与曹真的儿子曹爽共受遗诏,辅佐年仅8岁的小皇帝曹芳。曹爽见司马懿权势一天天增大,就设计夺了他的军权,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见势不妙,托病不出,用假象欺骗曹爽。249年司马懿通过政变铲除曹爽集团,曹魏政权逐渐控制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迫魏帝“禅位”,自己称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

(课堂总结)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势力混战的结果。官渡之战使曹操大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这种局面直到280年西晋统一全国才结束。在三国鼎立的时期里,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各族人民都迫切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比较显著,物力和财力都比南方充足,所以后来全国的统一便由代魏而立的西晋来完成。● 课堂板书

第19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官渡之战2.曹操统一北方

二、赤壁之战

1.孙、刘势力的壮大2.赤壁之战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三国经济的发展3.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

第19课 三国鼎立

一、单项选择。

1.官渡之战前,盘踞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军阀是()A.曹操B.刘备C.袁绍D.孙权 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 3.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有孙权参加③都采用了火攻 ④都是以少胜多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4.220年建立魏国的是()A.孙权B.刘备C.曹操D.曹丕 5.三国时期的建业是今天的()A.洛阳B.南京C.成都D.武汉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说的是()A.诸葛亮B.刘备C.曹操D.孙权 7.230年,派船队到达夷洲的是()A.蜀国B.吴国C.魏国D.西晋 8.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①孙权②曹操③刘备④曹丕⑤诸葛亮⑥袁绍 A.①②③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 9.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东汉结束②刘备称帝③赤壁之战④孙权割据江东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10.西晋的都城是(). A.长安B.洛阳C.建康D.成都

二、问答题。

11.3世纪初,曹操统一了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是什么?

(2)曹操统一北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曹操是怎样统一北方的?

12.简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四、填图。

13.在《三国鼎立形势图》中填出三国的名称和都城。

参考答案

1.C 2.A 3.D 4.D 5.B 6.A 7.B 8.C 9.C 10.B 11.(1)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他们彼此长期混战。(2)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②“唯才是举”,手下人才济济。③实行屯田,发展生产,粮食储备丰富。④精通兵法。

(3)①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②此战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统一了北方。

12.(1)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2)过程:①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统一了北方。②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曹操退守经营北方,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又进占益州。③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汉。222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3.填图略。

第二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 三 国 鼎 立

江苏省南京市扬子一中

徐建权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史实,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 讲故事、情景剧、讨论 教学设计:

三国的历史被历朝历代的社会各个阶层所津津乐道。在这段历史中,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因而军事斗争就成为三国历史的主线。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要了解这段史实,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4页。东汉末年,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建安元年(196)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那时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盘踞在那里的袁绍,在吞并了公孙瓒的幽州后,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统一北方。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曹操。请哪位同学读一下本课的序言? 学生读。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除此外,曹操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其力量得以壮大? 学生答:实行屯田,招贤纳士

虽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终与绍有一定距离。建安五年(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南下,与曹兵会战于官渡。官渡之战爆发。学生讲官渡之战的主要过程?

出示“动脑筋”: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学生讨论: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谋士许攸看出袁绍必然要失败,投奔了曹操。曹操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他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

官渡之战中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此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的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三顾茅庐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号称80万)南下,想乘胜消灭孙权和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那么,江东的孙权和众谋士愿意吗? 请看历史情景剧《诸葛亮舌战群儒》。学生演。

孙刘联军在赤壁联合抗曹。赤壁大战爆发。学生讲赤壁之战的过程?。

(出示“动脑筋”)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学生讨论:

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赤壁之战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被迫退守黄河流域一带,重新积蓄力量,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占领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和可能。三国先后建立,鼎立局面形成。

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讲述史实:220年,曹丕废献帝,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定都成都,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29年称皇帝,定都建业。

出示“当堂练习”:指出地图上出现的错误。学生答。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请同学们看书98页。三国经济的发展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请同学们看一组三国人物的京剧脸谱,找出曹操、诸葛亮和周瑜。对照课本99页“看图分析”。由于诸葛亮是文臣,很有智慧,文艺作品就将他塑造成“老谋深算”的年长人物;而周瑜是武将,文艺作品就将他塑造成英气勃勃的年轻统帅,而不去管他们的实际年龄。对于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同学们如何评价他?请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评价:

第一,诸葛亮的主观能力(汉室能否中兴,天下能否统一)尽管是值得称赞的,但他的主观努力、个人才干再大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当时并不存在统一天下的客观条件。他选择刘备,说明他是一个正统的封建纲常的捍卫者,也可使他个人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对诸葛亮北伐曹魏、统一中国的大业有所非议。认为诸葛亮此举是劳民伤财,志大识短,力小谋大,不能度财量力,而且是以小蜀抗大魏,似春秋宋襄公求霸,愚不可及。但他矢志不渝地北伐曹魏、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心、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却是值得称道的。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第三,诸葛亮以“兴汉复刘”为号召,动员老百姓北伐曹魏,是强人以私,是不能审时度势,顺应民心。在诸葛亮生活的三国时代,可能以“兴汉复刘”为号召对老百姓的号召力更大些。因为深受皇权思想影响的蜀汉百姓对“兴汉复刘”的口号更容易接受些。

第四,诸葛亮善于治国用兵。但“诸葛一生惟谨慎”,平生不敢冒险,即不敢从战略上以超人的胆略出奇制胜是不争的历史事实。这不能说不是诸葛亮的一个缺点。

第五,诸葛亮事必躬亲,其实质是把他人看成“阿斗”。这是他过分相信自己胜于相信老百姓观念的体现。诸葛亮“言教太碎”的缺点是与他过分谨慎的性格相一致的。这是值得后人引以为戒的。

历史已经过去,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同学们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三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会元学校 历史教师战金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抓住其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与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从战争的胜负中得到启示,要善于听取正确意见,任何时候不能骄傲自大。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识图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投影——用你熟悉的三国人物完成“歇后语”填空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关公)喝酒-------不怕脸红(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导言:同学们通过小说、影视等对三国时期的人物有所了解,对三国时的事件也很感兴趣,那么你想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历史的真实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段历史,学习《三国鼎立》。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浏览课文,归纳本节课将要学习哪几个问题?(官渡之战、赤壁之

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

1、引导学生说明学习战役的史实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背景、时间、双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

2、出示官渡之战形势图,介绍战役发生背景,然后出示问题“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引言”和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回答问题(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来提示)。接下来结合战役示意图简介战役的经过。

3、出示表格,由学生完成填表,以提炼官渡之战的相关知识点。强调此战的影响——为曹操同意北方奠定基础,并结合形势图讲解。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一下战前袁绍与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所作所为,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曹操: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建议,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抓住战机发动进攻。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过渡:组织学生朗读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引出下一问题

(二)赤壁之战

1、出示赤壁之战前“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简介战前长江流域的概况。

2、出示图画及问题:“图中的人物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三顾茅庐)引出刘备这一重要人物。

3、结合“赤壁之战”示意图,简述战役经过。

4、出示表格,由学生完成填表,以提炼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5、组织讨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什么事隔8年,曹操却以20万大军败在孙刘联军之手?从曹操的一胜一败中获得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

过渡: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那么三国是怎样形成的呢?

(三)三国鼎立的的形成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相关知识要点,先说明,再完成表格(三国国名、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根据三国的地理方位,画出三国鼎立示意图。

2、引导阅读并回答:“如果你是三国鼎立时期的其中一国君主,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你会怎样做呢?”学生阅读教材并发表见解。

3、出示相应的图片:曹魏重视农耕、蜀国的治理与开发、孙吴开发江南 强调指出: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巩固练习

1、利用投影,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知识要点

2、利用投影,出示问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是()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2年

二、快速抢答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4、220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三、畅所欲言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感悟?

第四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富裕一中

王丽

设计思路

本课教法上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教学生知识,不如教学生会学知识,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启发性原则,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各种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重点,总结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能力,达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能力,最终达“学史以明智”的目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了解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定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联系现实,以史为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进而产生向往和平的思想;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稳定的过程,是历史的进步;了解曹操、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史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学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局面;如何评价曹操、诸葛亮等人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影片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视频

百度搜索: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zNzc0NTI4.html 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略)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2页第一段,补充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问: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又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

那么,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北方战乱局面呢?学生回答:(略)

2、教师总结:在当时北方有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其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袁绍,其次是曹操。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曹操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袁绍为扼制曹操势力的发展,200年,亲率10万大军渡过黄河,发动进攻,曹操的兵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在官渡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问:你能根据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一起归纳: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4、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5、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曹操意图统一全国。

6、但曹操统一全国,还有一定的阻力,显示《赤壁之战前曹、孙、刘势力范围图》一是江南的孙权,孙权在江南苦心经营,百姓生活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地位日益巩固;一是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在207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刘备还没有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刘备起用了诸葛亮。你们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生讲故事)百度搜索:http://

10、下面根据三国鼎立知识回答: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今名)魏

11、史实辨析: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12、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

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学生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在学生介绍时分别出示魏、蜀、吴经济代表成就图片。(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12、讨论分析: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三、课堂小结,承前启后,留下悬念

通过本课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生答后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四、课堂练习:轻松闯三关

(一)你能做对吗(第一关)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二)继续努力来识图:(第二关)

1、A国的建立者是()

2、B国的国号是()

3、C国的都城是()

(三)趣味练习,你能行!(第三关)

请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1、周瑜打黄盖——

2、三个臭皮匠——

3、张飞绣花——

请指出下列成语与何人有关?()

4、三顾茅庐()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鞠躬尽瘁()

第五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政权分立”中的一个代表课,通过学习该课,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该课重点是三国鼎立的形成和两大战役,难点是对战争胜负因素的分析。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知识方面,一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东汉中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初步形成的内容,对学生理解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导致的割据分裂局面有一定帮助;同时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高。

所以在这节课里,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表演、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在小学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历史,但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所以学生对这一课会有浓厚的兴趣,但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为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贯彻《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所得经验,实现开放性教学。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国号和都城。

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H的主要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音影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把学生带入情境,而后提问:这是哪个电视剧的片头曲呢? 学生响亮齐答:《三国演义》继续设疑: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能说出生活在三国时期有影响的人物吗? 设计悬念!引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新课:

【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幻灯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教师简要介绍当时的军阀混战局面,让学生找到当时在北方有哪些主要的军阀(曹操、袁绍)。

2、官渡之战

(1)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让学生阅读课本说一说官渡之战的经过。完成官渡之战的表格。

(2)课本剧表演,官渡之战历史剧

人物:袁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旁白。旁白: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

谋士:“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旁白:袁绍傲慢地说:

袁绍:“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

旁白: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说: 许攸:“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袁绍说:“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旁白: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

许攸:“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旁白: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

曹操:“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说:“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曹操高兴地说:“愿闻良策。”

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在乌巢。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机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

旁白:曹操大喜。随后,曹操率5000骑兵,袭击袁军屯粮处乌巢,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操趁势进攻,大败袁军。

(3)让学生探讨官渡之战曹操获胜的原因。

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并没有满足,他还要统一全国,在他著名的《龟虽寿》中就这样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他举兵南下。(二)、赤壁之战

1、孙权、刘备势力的扩张

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后的形势图》,让学生找出南方主要的割据军阀。教师讲解:孙权割据江东,统治比较稳固;刘备当时依附于荆州的刘表,但后来他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显示《三顾茅庐》,让学生看图说话,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2、赤壁之战

刘备接受了这位年仅27岁的诸葛亮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占据荆州、益州,联吴抗曹。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显示 《赤壁之战形势图》,完成赤壁之战的表格。

“分析讨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

学生归纳:曹操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曹操的士兵是北方人,他们不习惯水战。他的士兵到了南方后,不服水土,得了传染病。——(显示学生归纳的原因)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骄傲。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仅隔八年,而曹操却一胜一败,这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骄兵必败)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吸取这个教训。不能以为某一次取得好成绩就洋洋得意。赤壁之战后,曹败归北方,不敢南下。孙刘也没有北上,三方相对稳定下来,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

显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对照图讲解魏、蜀、吴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之后由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强调:魏、蜀、吴三个政权就象一个鼎的三个足分布在中国大地上,三国鼎立的意图就是三个政权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相对的稳定下来。相对东汉末年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它的形成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自学三国经济的发展。

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课件显示曹操像并提问:“如何评价曹操?” 我们先说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

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教师肯定学生们的评价,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呢?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三、内容小结。

四、闯关练习。

五、课外实践活动:

1、游览三国名胜古迹──隆中、赤壁,寻觅历史足迹,开发三国历史文化。

2、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

下载19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19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 掌 握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理 解 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能......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三国鼎立》 作者及工作单位: 肖明军 定州市邢邑中学 二、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过......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 三国鼎立 黄陂区武湖中学 陈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官渡之战的过程及影响、掌握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掌握魏、蜀、吴三国的经济发展......

    三国鼎立的教学设计与评课稿

    《三 国 鼎 立》教 学 设 计 武陟县北郭乡第一初级中学 陈凌云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三国鼎立形成的基本史实;形成正确的三国鼎立的......

    17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7课 三国鼎立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同案中学教研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经过和历史意义,探讨曹操在这两次战役中的胜败原因,掌握三国鼎......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分析出各自的影响。 2.能列表归纳魏蜀吴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