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求生命的释放方式鲁迅《雪》细读.docx
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以“雪”为题材的美文比比皆是,而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堪称千古绝唱。对鲁迅先生的《雪》,目前国内有不可胜计的研究文章,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北京大学钱理群在其著作《鲁迅作品}一五讲》和《心灵的探寻》中认为,与“江南的雪”相比较,鲁迅先生显然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这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朔方雪,是雪的精魂,“也是人的精魂,鲁迅的精魂—奋斗一的,向上的,闪光的。鲁迅先生终于在博大的、运动着的‘自然’中,发现与肯定了人与自己”。这种个性化解读,我姑且称为“发现与肯定”说。钱先生主要关注的是对鲁迅先生“心灵的探寻”。
北京大学孙玉石教授著有《<野草>研究》专著,内含《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一文,将《雪》和《好的故事》作为一组赏析。其中关于赏析《雪》的内容中,有这样带总结性的话语:“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炽热追求,这旋转升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一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这种个性化解读,我姑且称之为“追求”说。
复旦大学教授吴中杰在《吴中杰评点鲁迅诗歌散文》一书中对《雪》有这样结论性的话语:“看来,作者的诸种描写,其意不在褒贬,而是借的各种景象,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怀而己。”“面对朔方的雪景,他不但忆起了江南的雪,而且还触景生情,由此想到己逝的我的青春和寂寞的身外的青春。他在《希望》之后接着写《雪》,也就是通过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描写,续写《希望》所未尽之意,表达一种人生意境。”这种个性化解读,我姑且称之为“人生意境”说。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意境呢?吴中杰继续写到:“在严寒中,他向往着美好的事物,而这美好之物又毕竟是孤独的,短暂的。”
自《雪》诞生以来,解读《雪》的文章难以计数,这里不一一列举。仅就以上三种而言,我更倾向于吴中杰先生的理解,但是我以为吴教授表达得还不够明确,失之笼统。我并非要标新立异,故作其他读解,只是在阅读不少关于研究《雪》的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研究文章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一是没有紧紧扣着“雪”这一题目—文章的眼睛,也是文本最重要的抒写对象。比如有的研究文章说,作者写江南的雪,回忆了自己儿童时期玩雪的快乐生活,饱含对故乡的眷念之情。这一解说,就偏离了文本的“主体”—“雪”以及“主题”。这类读者在阅读“江南的雪”这一部分内容时,注意力被七八个塑雪罗汉的孩子的活动牵引去了,而不冉专注于“雪”。这种阅读兴趣的偏离,易将读者引入对文本内容把握的歧途。
二是疏忽了文本中一些语段或者语句,有的甚至断章取句或者断句取词。比如,有人说文章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却视而不见文章开篇写“暖国的雨”的两句话。文章的第3段,写雪罗汉被日光晒化成“不知道算什么”和第4段中“屋上的雪是早己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这些句子也都几乎不被人提起。有人说读懂《雪》要抓住文本中两个表示转折的关键词语—“可是”和“但是”,说“可是”是“一个轻微的转折词”。搜索“可是”,这两个汉字出现在文章第三句“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只要细读一下,这里的“可是”不是一个词语,而是两个词语,一个“可”,另一个“是”,连起来是“可以说是”的意思,决不是什么转折词。粗心的读者,哪怕是忽略或者误读了文本中的一小段、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就很难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及主题和作者的心灵。
三是研读者偏于作索隐式理解,将文中的有些内容极力与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硬挂钩。一看到文中写“江南的雪”,就说“江南是作者的故乡”;写“朔方的雪”,当然就是写作者当时所在的被军阀残酷统治的“北京”。可是如果要问“暖国”是指哪里,鲁迅先生在那里生活过吗,不知“索隐派”如何应答。这种索隐式理解,作为理解文本的思路之一,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如果形成阅读理解的思维定势,就会造成理解文本的“路线错误”:用作者的经历或者思想这些知识来注解甚至曲解文本,而不是从阅读文本形式和内容的感性、理性出发来推测作者的思想情感。
鲁迅先生在《雪》中,写了两种自然景物:一个是“雪”,另一个是“雨”。文章以“雨”开篇,也以“雨”结篇,这是直接写雨,这一部分占全文篇幅极少,如果以字数来算不8070(全文667个汉字);这中间约92%的语段都是写“雪”的,没有一句插写“雨”。作者说“雪”是“死掉的雨”,可以说这部分是明写“雪”,暗写“雨”。如果这样分析成立,那么我们可以说“雨”这一景物贯穿全篇。“雨”—文真正的“主角”,在开场之后不久就被掩藏于后台,紧接着,江南“滋润美艳”的雪,朔方“如粉,如沙”的雪,一一被作者推到前台,或赏心悦目,或惊心动魄。最后在朔方的雪“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时,作者却说那是“雨的精魂”。在谢幕之前,“雨”又一次登台亮相。不过这时“雨”是披着“雪”的外衣出场的,他好像被u外音点破了身份:“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虽说全篇或明写或暗写“雨”,但是作者不以“雨”命题,而以“雪”冠名,可以说言在“雪”而意在“雨”。愚以为,《雪》这篇散文诗,是写“雨”在同一时间—冬季,和不同空问—暖国、江南、朔方中的三种存在方式。在冬季,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雪,就是保持不变的本色:雨始终是雨,不管暑往寒来;暖国的雨,不断北移,行经江南,雨变成了“滋润美艳之至”的雪;到了朔方,雨成了“如粉,如沙”的雪。文章从一开始,作者就赋予“雨”、“雪”人性化的特质。因此,文章可以说隐喻“人”在同一时间(冬季),在三种不同地域中的三种不同的存在方式。
对于这三种存在方式,如何评价?作者将作如何抉择? 首先,我们来看不同主体如何评价客体—向来不变的“暖国的雨”的。“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里明写了两个主体,“博识的人们”和“他自己”。作者用陈述句明确地写“博识的人们”因为见多识广,觉得“暖国的雨”始终如一,没有变化,单调!接着作者用了一个问句,“雨”自己究竟“以为不幸否耶?”这里只是推问,不得而知。注意“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句,用了一个“也”字(这个词也很不被人注意)。我们可以推知,在“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之后和“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之问,应该被省略了一句话,“是不幸的”,还原出来,原文可变为:“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是不幸的,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那么作者的评价呢?作者没有直白地说,而是将自己的态度隐藏在对这两个评价的叙述中。“暖国的雨”是否单调?作者用了肯定叙述句,可推测作者的评价意见:单调?有一点儿吧!“暖国的雨”是否不幸?作者用了一个问句,是先说出“不幸”后接“否耶”,可知作者也是先认定“暖国的雨”不幸,可冉一细想深想,就怀疑起来,于是才有了疑问。由此可知,对向来不变的“暖国的雨”究竟“不幸否”,作者的态度不明确。依据这里的叙述,以及后文情感态度,作者似乎倾向于认定“暖国的雨是不幸”的。我们试可以将“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句的表述改为“他自己也以为幸运否耶”来比较,后者先是认定“幸运”,然后怀疑,才有“否耶”,由此推知前者的表述中作者倾向于“暖国的雨是幸运的”。通过对这些语句的细细品味,读者应该明白,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不管“博识的人们”如何评价,也不管作者如何评价,根本的是要看“他自己”—暖国的雨如何看待他自己,所谓“如鱼在水,冷暖自知”。
如果我们假定暖国的雨是不幸的,那么理所当然推出:江南的雪是幸运的;朔方的雪更是幸运的。可是这种推测不符合后文的情感判定,因为后文写江南的雪,塑成雪罗汉后,有这样几句话:“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写朔方的雪,有这些语句:“屋上的雪是早己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细心的读者从这些语句中流露情感的认定来看,江南的雪也好,朔方的雪也好,也有不幸的时候。由此可知,作者创作文章,不是表达对“江南的雪”及“朔方的雪”什么喜爱不喜爱的问题,而是想表达自己对生命哲学这样一种理性认识:不管哪一种生命存在方式,有不幸的一面,也有幸运的一面;有幸运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幸的一面,关键是我们根据自己的人生价值判断,应选择哪一种存在方式,释放自己的生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从文章内容的展开过程、方式,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我们可以推测,作者是舍弃了像暖国的雨一样向来不变的人生方式的;在留恋了之后,又毅然放弃了像江南的雪一样“滋润美艳”而又最终“成为不知道算什么”的人生方式。最后,作者选取了像朔方的雪那样“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的人生方式,虽然他是“冰冷的”、“孤独的”,是注定要“死的”,但是他拥有了“精魂”—精美的魂魄:“坚硬”的意志,“奋飞”的姿态,旋转乾坤的力量,“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放射“灿烂的”人生光芒!最后,我想说一说文章的创作意图。愚认为,这篇精美的散文诗,是作者为尚处于“青春”的青年们而写的,更是为自己而写的。何以知之?这要联系作者当时写这篇散文诗的思想状态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年龄。按照创作的顺序,《雪》是《野草》中的第八篇,写于1925年1月18日。这之前是《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在《希望》一文中,作者最后写到: 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
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胡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没有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作者有感于当时严酷、混乱、黑暗的现实,本应朝气蓬勃的“青年们很平安”,就如“江南的雪”一样:“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又如撒在屋上的“朔方的雪”一样:“屋上的雪是早己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创作《雪》时,作者己经虚岁45,青春早己“逝去”,人生“迟暮”。因此,作者创作《雪》这篇散文诗,一是以此来唤醒“很平安”的青年,激发“身外的”青年们飞扬的青春,致力于打破“空虚的黑暗”和“绝望”的现实;二是以此来勉励自己,虽然自己“青春”早己消逝,虽然“迟暮”,但是还要“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作者1925年1月1日创作了《希望》,过了17天,就创作了《雪》。创作《雪》时,他的思绪应该仍然在“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雪》正是作者“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而又在迟暮之年以青春激情“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的情绪下流露的千古杰作!
第二篇:《鲁迅作品细读》阅读篇目
《鲁迅作品细读》阅读篇目
第一章
第一节
《呐喊》:药、头发的故事
《野草》:复仇(其二)、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热风》:即小见大、暴君的臣民
《华盖集》:牺牲谟、记谈话、这个和那个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第二节
《呐喊》:故乡、社戏 《彷徨》:在酒楼上、祝福 《野草》:过客、好的故事 《朝花夕拾》:小引、琐记 《华盖集》:题记 《华盖集续编》:上海通信 《而已集》:通信
第三节
《呐喊》:狂人日记、明天、**、端午节、头发的故事 《彷徨》:在酒楼上、孤独者、示众 《坟》:灯下漫笔、写在《坟》后面 《热风》:随感录二十五 《三闲集》:序言
《伪自由书》:现代史、中国人的生命圈
第二章
第一节
《呐喊》:自序 《彷徨》:孤独者
《故事新编》:理水、铸剑、奔月
《野草》:复仇、复仇(其二)、颓败线的颤动、这样的战士 《朝花夕拾》:五猖会、琐记、藤野先生
《坟》:题记、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杂忆、写在《坟》后面 《华盖集》:“碰壁”之后、杂感 《两地书》:七十一、七十三、九十五
第二节
《呐喊》:头发的故事 《彷徨》: 伤逝、祝福 《野草》:题辞、立论 《坟》:论睁了眼看 《三闲集》:通信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自选集》自序、谁的矛盾、看箫和“看箫的人们”记、《萧伯纳在上海》序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要骗人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
第三节
《野草》:墓碣文、风筝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琐记 《华盖集》:北京通信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三闲集》:通信 《坟》:写在《坟》后面 书信:致李秉中(1924.9.24)
第三章
第一节
《野草》:题辞、腊叶、死后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热风》:随感录四
十九、随感录六十六 《华盖集》:北京通信 《华盖集续编》:空谈 《而已集》:小杂感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 《准风月谈》:“抄靶子”、晨凉漫记
《且介亭杂文》:这也是上海、病后杂谈、忆韦素园君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死、女吊
第二节
《彷徨》:伤逝、离婚、肥皂、幸福的家庭
新诗:爱之神 《野草》:我的失恋 《朝花夕拾》:后记
《坟》:我之节烈观、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那拉走后怎样 《热风》:随感录四十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关于妇女解放、上海的少女 《准风月谈》:男人的进化
《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奇怪 《且介亭杂文》:阿金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
第四章
第一节
《呐喊》:祝福 《野草》:复仇(其二)《坟》: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轮 《热风》:随感录四十六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 《准风月谈》:吃教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偶感
第三篇:雪 鲁迅
教学设计:《雪》
鲁迅
一、教学理念: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文学活动也就是人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本课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借助于对文字的朗读、品析去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二、教材解读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教版语文教材把本文编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课文共有五篇,都是散文诗,不但拓展了学生文学视野,而且有助于学生从思想、写作方法、修辞等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从而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鲁迅先生的这篇《雪》,是一篇散文诗,中心是表现鲁迅性格的软与硬的两方面。估计编者这样安排,是欲通过本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过程与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语言美,比较、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作者寄寓的精神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⑶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六、教学步骤:
(一)、寻找有缘人,拉近心里距离(课前5分钟)
同学们,能与大家相识于德阳初中,我倍感荣幸,说明我们有缘。现在让我们互相打个招呼吧!(姓名、年龄、爱好等)今天,老师想告诉大家,我的爱好。我爱讲台,爱在讲台上与同学们一起度过那激情飞扬的岁月;我爱音乐,爱在美妙的旋律中任思绪飞越千山万水;我爱大自然,爱在青山绿水间享受人生的乐趣,更爱在那寒冬时节漫天飞舞的雪花,它飘飘洒洒,轻盈的身姿,从天而降,把大地装点成银白一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鲁迅先生的《雪》。
(二)、说雪,情景导入(3分钟)
师:雪以她素洁的灵魂,动人的姿色,神奇的变幻,不知博得多少文人墨客的钟爱,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咏雪的诗句,请说说看。
1、《诗经》中《小雅、采薇》的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晋联句诗 谢太傅寒雪日集儿女讲论文义,雪下大了,公曰:“大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的情态美)(3、南朝梁吴均有一首《咏雪》五言诗,近于律体,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4、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5、唐·白居易《夜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刘备风雪访孔明途中遇见黄承彦的口吟雪诗,又把雪花比拟为玉龙鳞甲剥落纷飞。):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10、陆游在《夜大雪歌》:(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师(深情地):请看大屏幕,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让人浮想联翩,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落雪,激起了鲁迅先生的诸多情思。一瞬间,他的目光越过千里冰封的世界,越过几十年的时光隧道,回到了童年的南国故乡。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散文诗《雪》,在诗意的语言中感受鲁迅先生博大的胸襟。
板书:雪
(三)、展示教学目标(1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美,比较、探究不同雪景描绘中作者寄寓的精神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读雪,初步感知(6分钟)
1、走近作者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小说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2、写作背景 《雪》写于1925年1月。鲁迅先生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作者寄情于雪,抒发了自己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严寒中寻求温暖的情感。
(设计说明:通过对作者及相关背景的了解,为深入了解本课的情感起到铺垫作用。)
3、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诗。所谓散文诗是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雪》就是散文诗中的一篇精品之作。
4、课文生字新词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要求掌握)
博识 美艳 消逝 褪尽 凛冽 升腾 脂粉奁(课下注释中的生字词语)
磬口 陈淏子 胡蝶 壶卢 朔方(注意白话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5、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读诗是一种高雅的、令人陶醉的活动,读散文诗能陶冶人的情超。同学们,让我们以诗样的情怀,一同分享这份喜悦。我们合作一下,你们感觉怎样?老师读一段,同学们读第一段,轮流诵读。咱们比一比。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实力、带上感情。一边朗诵,一边联想优美画面,将自己融入情境中。读完后,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师生轮流诵读课文,读完后及时点评)
6、理清文章脉络
(1)同学们在诵读完雪后,请想想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一找。(1、2、3江南的雪;4、5、6朔方的雪。)
(2)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抓住关键段落、词句读读,想想。在文中作上批注。(用文中的话回答 “滋润美艳之至”)
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抓关键段落、词句。作上批注。(用文中的话回答“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五)、赏雪(10分钟)
文章用细腻的笔法写出了两种不同地域特点的雪景,下面让我们走进那美妙的景致,一同去赏雪吧!首先让我们踏雪江南,请女同学们读读写江南的雪的段落。男同学们思考: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从温度、硬度、和颜色三个角度写出雪花“冰”“硬”“白”的特点,强调了雪花不向严寒屈服的品格。
(1)在描绘江南雪景中,哪些文句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说明春虽未到,但已闻到春天的气息。“极健壮”说明充满生命的活力,“处子”表现青春的美丽。这些写出江南的雪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雪野中的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 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景物:宝珠山茶、单瓣梅花、蜡梅、杂草。色彩: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形态:宝珠、单瓣、磬口、杂草。
这句通过描绘出事物的色彩、形态,产生积极的视觉效果,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人的想象。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雪景图。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这一景致出于作者的想像,表现了江南雪野的一片生机。写出江南雪景的特点及沉醉江南雪景的情感。
(2)作者是怎样来写“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之至”的?(可从文章的表现形式,修辞手法等方面来解答)
(师小结:作者用两个极含表现力的比喻:“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一虚一实,形象的写出了江南雪景的生机与活力、滋润美艳特质。单瓣梅花的白中隐青,磬口腊梅花的深黄和杂草的冷绿与雪野的洁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江南的雪是色彩斑斓、明艳秀丽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艳丽的雪野春花图。)
(3)在描绘朔方雪景时作者是怎样来写“朔方的雪”的“如粉、如沙”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朔方雪景特点的句子来加以分析。)
男同学读课文,女同学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a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如粉”、“如沙”这两个比喻写出朔方的雪又干又细、决不粘连的特点,与江南雪的特点截然不同。
b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c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这个比喻形容朔方的雪在风中飞扬、旋转、升腾的壮观景象,表现其旺盛而不可抑止的力量以及不屈斗争的精神。
d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无边”体现辽阔,“凛冽”突出天寒,写出北方环境的恶劣。“闪闪”是对雪花在空中飞舞情形的描摹,也是对雪花抗争精神的表现既符合雪花特点,又表现雪花同严寒战斗的品格。
e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北方的雪,没有花朵的映衬,没有蜜蜂的陪伴。北方降雪的时候,是一片肃杀,万籁俱寂,唯有那雪花是唯一的舞者。
死掉——北方的雨死掉就成了坚硬的冰冷的灿烂的雪花。
精魂——北方的雨死掉了,但是他的坚硬与刚强升华为雪的精魂。(对北方的雪的喜爱。这句话是对朔方雪的赞美,歌颂了朔方雪面对严寒而又严酷的环境表现出的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文中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突出了朔方的雪那种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弥漫太空”的飞雪,“如包藏火焰的大雾”,不仅自己“升腾”“旋转”“灿烂的生光”,而且使整个“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尽现北国飞雪的壮美和独立张扬的个性。作者写北方的雪,更是写自己。)
(屏幕显示)材料链接:
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志、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则,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质,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扑向黑暗中的世界,梦想塑造出一个洁净和纯美的辉煌。
——黄蓓佳《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六)、悟雪,合作探究(10分钟)有感情地齐诵课文后小组讨论:
作者更欣赏哪里的雪?为什么?(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心得。可从文中找出依据,也可自己分析归纳。联系时代背景。)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雪中美景,一幅表现出了江南雪的优美,一幅则体现了朔方雪的壮美。
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记忆中,对故乡有许许多多回忆。那记忆是温暖的,是美好的。正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让人回味和留恋。故乡永远是鲁迅温暖的家,美好的理想是鲁迅永远的向往和追求。
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现实严酷的环境,作为战士,故乡固然十分美好,让人眷恋,但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雪》中描写的壮美的江北雪景图。
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爱,也流露出柔美事物不能永存 的惋惜。“朔方的雪花”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独寂寞之中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而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让人欢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它最为形象地体现了鲁迅看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朔方飞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先生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直面惨淡的人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这种写法就是 “借景抒情”。我们把这种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师小结:阅读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更能体察到他那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所以说,《雪》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精神的赞歌。美情、美景相得益彰。
(七)、赞雪(10分钟)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雪象征着不屈的斗士。在你的想象中,雪还可以象征着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采用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来赞赞你心中的雪。将你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入美丽的雪中,让雪花带上你我的情思,化成一段美妙200字左右的文字,来慰藉我们的心灵。
学生作文指导,点评。(播放动画音乐,写作5分钟,交流5分钟)
(八)、板书设计
雪
鲁迅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追求美好理想
对 衬
比 托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 反抗冷酷现实
第四篇:鲁迅《雪》
鲁迅《雪》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第五篇:《雪》(鲁迅)
《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潜心体会两副雪景图的美致。2.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2.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方式: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山遍野。文人墨客给我们描绘的一幅幅雪景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空间: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告诉我们,雪是轻柔的;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告诉我们,雪是洁白,壮丽的;韩愈“故穿庭树作飞花”告诉我们,雪是俏皮的。今天,我们来看看鲁迅这个文学战士笔下的雪有何特点,又寄托了他怎样的情感呢?
二、齐读,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课文,一起去感受鲁迅笔下的雪。
2、大家自己说说读得好不好?朗读的评价标准有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大家已经做的很好了,那有感情这方面做的如何呢?等我们对它深入了解以后,同学们自己来评定一下吧。
3、作者给我们描绘几幅雪景图?(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三、品读,理解主题
1、比较一下,你更喜欢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在文中找到依据,并用“我喜欢作者笔下的雪,从中,知道它”句式回答。
(老师示范)如:我喜欢作者笔下江南的雪,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中,知道它滋润美艳,富有生机。
2、引导学生先集中赏析江南的雪(指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感情,反复朗读品味。)
(1)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江南的雪有一个色彩斑斓的、充满生机的环境。也体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2)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冬天是没有蜜蜂的,但作者却为什么能联想到蜜蜂呢,还说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呢?因为有很多花,给人的感觉是春天仿佛到了。这也写出了江南的雪富有生机的特点。)
(3)江南的雪还和快乐的游戏堆雪人联系在一起,是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要读出欢快的语调。(安排学生齐读)
3、引导学生集中赏析朔方的雪,用句式说话。(与上同)(1)喜欢朔方的雪的同学齐读。
(2)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朔方的雪是孤独的,也是独立的。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晴天之下,朔方的雪没有象江南的雪一样只能逆来顺受,而是不甘摆布,从“蓬勃地奋飞,灿灿地生光,旋转、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中我们感受到雪的不甘屈服,奋勇抗争的精神及撼天动地的力量。)(男生齐读)
(4)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相对与江南雪的色彩斑斓,富有生机,朔方的雪虽如粉,如沙看似很渺小,但它闪闪地旋转升腾在这无边的旷野上,凛冽的天宇下,这广阔而恶劣的环境恰恰烘托出朔方雪的豪迈、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是壮美的化身。这时,作者把朔方雪称为雨的精魂。精魂是精灵、灵魂的意思,是雨最精华的部分,是什么使朔方雪成为雨的精魂的?是它的精神,勇敢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的精神。)
4、小结:江南的雪柔美,朔方的雪壮美,二者各有千秋。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领略一下它们的不同风姿。
5、作者更欣赏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在文中找到依据。结合背景,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景:(1)、鲁迅宣称,他“对于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所以即使恭逢良辰美景,也不甚感动”,却念念不忘记载着人间奋斗历史的“遗迹”,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活力。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2)、1925年,北方仍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帝国主义列强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中国将何去何从?鲁迅感到了空前的孤独与绝望,并开始了对“绝望的抗战”。(借景抒情)明确:从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琢磨,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四、寻读,积累语言
让我们再读课文,谈谈自己的发现。可以从对课文的美词,佳句,精彩段落,画面,情感,手法技巧,含义等各个方面的体会中选一种或几处用几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欣赏水平。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明确:“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明确:“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明确: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五、拓展训练(作业)
同样是写雪,不同的人对雪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年龄对雪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时期更使人对雪寄寓了不同的情感。请大家根据自己此时对雪的认识,写一段与雪有关的片段,150字以上。
王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