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18:1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故事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故事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篇:故事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故事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历史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探索多种教学途径,故事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它遵循了课改的要求,适合了历史学科的特点,符合初中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心理。本文以自身的教学经历为例,从理论支持、实际操作、实践反思三方面来阐述对故事教学的应用,从而不断改进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故事教学; 实践;反思

故事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适时地运用故事来创设情境;或运用故事导入课堂; 或把故事作为主要教学素材, 结合故事提出问题, 组织讨论, 用故事激发学生探究,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故事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特别适合初中历史教学,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学会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一、故事教学的理论支持

故事教学属于历史情景教学法,要求尽可能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历史事件(现象)的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理解历史,克服历史学习的障碍,符合初中学生需求层次和学习心理特征。这个年龄段 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通过讲故事能有效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分析故事,能养成历史思维习惯,使历史课走出“听”、“划”、“背”的误区,体会到自己是历史知识的体验者、质疑者、感悟者。同时故事教学又有一定的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如现代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故事教学正是这种理论的表现形式。

故事教学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手段。《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关于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故事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实际操作

历史这门学科中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生动的历史故事,给初中历史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此,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故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我主要是从学生讲故事、教师创设故事、多媒体展现故事三个途径进行故事教学的。

(一)让学生通过收集历史故事、讲述历史故事、交流历史故事来组织历史课堂。

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历史故事,这对初中学生容易被历史故事所感染,学习动机单纯,注重故事性、趣味性的心理特征来说很适合。能使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人教版初一中国历史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在导入环节请学生上讲台讲关于造人的神话传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来讲述,有的讲了女娲造人的故事,有的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还有的讲了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引出课题,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利用初一学生好动、爱说,又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把学生的这种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讲述历史故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习的兴趣。

2.交流历史故事,感悟历史,体验历史。

历史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从中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方式。如在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二)》这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首先把自己最喜欢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的故事整理成文,然后在班级中交流,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学生之间交流,了解四大名著思想主题及艺术表现形式。问题如下:①你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书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人?是否符合真实的历史?②说一说《水浒传》中的好汉?你喜欢书中哪些好汉?为什么?③《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是怎样的?作者创造这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④《红楼梦》描写的主题是什么?贾宝玉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讲述历史故事、针对问题交流历史故事,使学生了解明清四大小说的内容,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用意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新课标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编演历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教学形式。如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在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之后,安排“主持人大赛”,让学生分别持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各派观点主持一期栏目。通过学生表演,使学生能穿越时空,经过切身的体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体会历史的脉搏,更加理解历史。

(二)教师通过历史故事创设情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1.通过历史故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达到预想教学目标。

历史教材中有一些历史问题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深入浅出的讲解。如“土地改革”一课中,当时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我便以白毛女喜儿的悲情经历为例进行突破。如问题:造成喜儿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在听了喜儿的故事之后会使学生一下想到封建的土地制度,也就顺利解决了当时的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挖掘身边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知道历史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对历史理解能力。

历史故事不光是发生在革命圣地,也并不光是那些名家伟人才有的,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故事资源,要善于去发现、挖掘。比如:我在讲到人民解放战争时,利用曾发生在家乡临江的四保临江战役教学,当学生了解到四保临江战役为掀开辽沈战役最后对决打下基础时;当学生了解到无数英雄为祖国和人民长眠于临江烈士陵墓时,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油然而生。再如:我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我就以身边的农民企业家李某发家致富的故事经历为素材进行教学,从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李某起步,到他承包乡镇企业李某富裕,再到他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都见证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给国人生活质量及国家建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问题: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李某的生活质量?……用身边的人物故事为例学生很感兴趣,一步一步的使学生掌握了改革开放政策。

3.利用历史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挫折承受能力令人担忧:个别中学生因为一两句批评、成绩不好等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事时有耳闻。历史教材中相关故事很多,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终于“三千铁甲吞吴”。西汉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成一代名将,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受残酷宫刑写下不朽的《史记》,大音乐家贝多芬经历千百次的失败,创作著名交响曲......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感悟、领会做人的道理,从而敢于面对困难、挫折、勇于从跌倒的地方站起,做生活的强者。通过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小时候的故事培养学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一些伟大人物小时候就被旁人认为是差生,甚至被逐出校门,但是通过他们自己的钻研,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见能力大小的问题就是自信力大小的问题。“昨天的故事”就变成“今天的故事”了。

历史教材中许多名垂青史的故事就是凝聚爱国精神的生动教材。如我在讲《马关条约》时,穿插了很多课外材料,尤其是穿插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故事,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中分清历史人物的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当时说:“日中谈判时,日本点名要李鸿章做清政府的谈判代表,谁能说说为什么呢?”停顿了一下,有的学生说:“因为李鸿章卖国卖得好,日本人赏识;他也被后世称为‘李混账’。”还如,在讲南宋抗金斗争的民族英雄岳飞时,利用课文中的小故事加插图,就激起了学生对民族英雄岳飞的崇敬及对奸佞小人秦桧憎恨之情,培养了他们爱憎分明的人生观。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展现历史故事场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溶入历史,感悟历史。

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重新展现历史事件,使历史的事件形象、生动、直观,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比如我在讲“张骞出使西域”一课时,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回到长安见到汉武帝的那一幕时,喧嚣的教室里顿时沉寂下来,这一幕可能触到学生的心灵了,有的学生萧然泪下,为张骞的这一创举油然起敬,这样很容易把学生从现实拉回那个特定的时代故事中,学生从中受到得教育会更大。在讲述通过媒体展现历史故事,形成历史事件概念,再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探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动机,从而活跃了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应有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自己历史思维能力。

三、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的反思:

(一)历史故事教学法应服务于历史教学目标,故事的应用要有选择性。在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时不能忽视了根本的教学任务,历史课失去了“个性”,不成为历史课了。历史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能是随性的、漫无目的的,更不是单纯的着眼于课堂活跃或“热闹”,为情景而情景,而是必须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我们选择故事的主要目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以故事为思路,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引领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刻化,同时通过故事让学生“神入”特殊的历史人物、特定的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在选择故事时除了要考虑其趣味性和真实性,更要注重其针对性。

(二)把握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的时机。

在什么时候开始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运用历史教学法,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来了解的。我总结了关于时机把握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已经预想到这一部分,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法之前可以提前进行必要的和充分的铺垫,讲完之后也可以组织讨论和进一步引申,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二种则是没有预先设计的情况下,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临时穿插,这种情况需要教师能够比较娴熟的应用历史故事教学法的技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教有方法,但无定法。在探索中,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挖掘,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才能更科学、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祁国领

《运用历史故事提高教学效果》青海教育2006年7-8期

3.陈向青

《“故事时间”教学实践初探》历史教学2004年1期

4.谢琳霞

张冠科

《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宁夏教育1999年7-8期

5.宋积新

《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青海师专学报 2006年3-4期

6.王德民

《故事选择与意义生成》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历史课在教学过程中,如照本宣科,只注重知识性而不注重趣味性,会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学,影响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画),旁边慢慢出现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接着是我的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让它出现在整个画面的下方),我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设计中根本没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诗歌入手,兼考新疆的地理环境,了解左宗棠在治理新疆方面所克服的困难,理解边疆人民对左收复、治理新疆的感激之情,并把你们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个小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新疆在我国国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左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第三小组考察新疆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的事实

来告诉俄等侵略者: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你们践踏和侵略!第四小组,考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过程,要求把左收复新疆的路线、措施、经过搞清楚,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由于我所担的班级里各小组都有电脑,且可直接上网,学生也有较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和网络环境学习的能力,我要求各组将自己的成果用PowerPoint制成幻灯片向全班汇报、交流,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并对学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与学生再一起讨论。就这样,总共只有两目、图文、小字加起来只有3个页面的一课内容,本来用一节课教学绰绰有余,结果我却用了两节课时间,但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外,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两同学对老师态度特别亲切,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老师,错了”这句话,勾起我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

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

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误区三:对有效课堂教学认识的误区,把有没有教完内容或学生掌握情况作为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在这样的理念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是如何认真地把我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教给学生,所以与之无关的东西应该舍弃。然而新课程理念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由此我认为,我们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收获,又考虑每堂课对学生以后乃至终身的进步或发展的作用;既注重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价值,又考虑与之相关学科的知识的有机整合。总之,把有效教学定位在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马家岗中学 王远平二〇一八年七月

我的历史教学小故事

我是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历史课常常是不感兴趣,也不关注这门课程,历史课给学生的印象总是是枯燥的、无味的学科,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课程,参与课堂呢?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设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历史对话,师生共同探讨,互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通过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我的教学小故事。一,小故事,大智慧

我在讲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初一学生年龄偏小,刚刚接触历史课,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春秋战国的历史对他们而言几乎就趋同一张白纸,这是巧妙地插入一个成语小故事《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这三个成语故事对初中生说是并不陌生的,因此我请三名学生来讲述了故事的情节,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二,导演历史剧,激发求知欲

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课堂的多样性,一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时,北宋的建立,赵匡胤为巩固其统治,通过

“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兵权,并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对于这一目内容我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剧,课堂历史剧,由于学生必须先读教材,理解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再动脑编,动笔写,动情演。整个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还会学会获取知识,表达情感。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创造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三,小小辩论会,强强对决,展现风采,历史课堂中,有许多历史问题是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去理解的,例如: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为了取得好的效果,我专门为学生开一次小型辩论会,并介绍辩论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从辩论效果看,学生已入门,学会辩论。并且学生能通过已学习的历史知识,结合史实得出正确的观点。

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营造出一种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可体会到角色的转换,还能培养学习兴趣。置身于课堂,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紧张、沉闷,反而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这种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和克服困难的信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从而有效促进能力的发展。

第四篇:“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 要:在家发布的教育改革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有利于教学模式时代化、高效化的发展,“翻转课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翻转课堂”顾名思义是对传统知识传授流程的重新规划,相较于局限于课堂教学,“翻转课堂”使教学延伸到了课前,甚至课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使教学目的达到最优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上对“翻转课堂”的应用与实践的探究[1],结合教学实例对此进行分析总结,在课前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在教学平台发布,配合相关历史小故事对课堂知识进行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的合作式学习;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课堂知识的再吸收,完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对“翻转课堂”还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历史;应用与实践

“翻转课堂”顾名思义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的重新分配,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安排,但由于学科性质,使得教师在文科领域对“翻转课堂”应用比较少,原因在于有些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深入了解和尝试,或者尝试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而事实却与之相反,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在文科领域的教学,能使得学习更高效,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一、实施模块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主要是视频准备,科学的实验证明影像教学的方式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深刻,所以视频的选择,教师可以自行录制或根据教学需要剪辑现成视频,8~10分钟为最佳,内容可多元化,但要与本课知识相符,可以搭配一些相关历史小故事或设置巧妙的小问题;声音应是跌宕起伏,富有朝气活力的,而不是平铺直叙,使学生不会有疲惫感的同时,对教学知识进行引导。

比如在鸦片战争教学中,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自主学习,其中家长配合监督工作,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完成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如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等,可在教学平台与同伴交流沟通。教师则可从教学平台对学生集中的几个疑问收集整理,在课堂上就这几个问题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交流成果,并对问题解疑,使课堂效率更高效,为课堂教学作铺垫。

2.课堂实施

在课堂实施中,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环节。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头脑风暴模式,主要强调对问题的讨论是在共同合作中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的实时关注[2],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发言,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就比如对秦朝统治时间短暂的原因分析,可让学生联系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作对比分析,找出对比项,从而解答了问题,使学生不仅是对之前学习知识的复习,而且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知识更加深刻理解掌握。

在合作学习之后,学生自主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或以小组形式的自主学习,则由学生代表对小组成员探究成果的展示),教师和学生互相对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应相对客观。最后对本课知识的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在课后自主对知识系统化、个性化归纳整理和对知识的升华。

3.课后学习

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化、个性化定制对知识的系统、全面巩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教育平台发布一些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设计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普通的简答题、选择题,也可以设计在特定场合下对问题进行分析。就比如说,在对《土地改革》知识学习之后[3],假设一个辩论会背景,让学生就土改对社会的影响,对正反两方一辩开篇立论演讲稿的编写;也可以用快速竞答的方式,在学生答题的同时有计时系统,通过网络对数据的统计整理,对用时较少的学生表扬记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学生学习到答题技巧,使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1.课前对视频学习实际能否实施并达到目的

学生课前的准备都是通过网络,如何防止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以学习为由,借上网学习为名,影响课前学习的效果。

由于历史学科学习的特殊性[4],学科压力相对不大,教师精减上课时间,把下节课的课前视频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播放,由教师监督学生,而且在课余时间可以对问题进行探讨,弥补了学生在家进行课前学习的弊端。

此外,课前的学习视频是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的“敲门砖”,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教师要对视频质量把好关,对学生负责,也为自己往后的教学顺利进行做铺垫。

2.硬件设备是否可以跟得上使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学生都要直接或间接接触使用技术设备。所以,设备的提供显得尤其重要,而且对于一些家庭条件缺乏的学生,学生学习不方便。这就需要学校公共设施的完善和共享,给需要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场所,为学生服务,完善学生自身的不足,让学生能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实现信息化是教改的一条必经之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方法上都基本符合这个阶段教学模式的要求,但其中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造出更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12-13.[2]王芳.翻转课堂,未来课堂教学模式[J].中小学电教(下),2013(1):34-36.[3]樊莉莉.基于微课的“电子信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2(5):139-142.[4]于泳超.初中历史翻转课堂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编辑 谢尾合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困惑与反思

我反思,我成功,我快乐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安徽长丰县造甲中学王文青

教了几年的初中,今年我又承担九年级历史的教学任务。由于习惯了以前一套教学模式,学生的反映很是迟钝,再后来换了套路,还是老样,何解?难道是学生的素质差?还是我的方法、手段有问题?学生怎么一问三不知呢?面对新情况,我感到困惑与压力。

困惑一:如何对历史学科定位问题,在许多学校,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通常被称为“副课”、“小科”。由于中考时,历史科占的分值较低,所以大多数学生和一些家长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甚至个别学校领导也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七、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某些不到位,致使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时间、朝代概念都没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平等的考试机制也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原因之一。中考的开卷考试是教育改革的表现,无形中在社会、学生中造成一种学科不平等的感觉,直接影响重视度和学习态度,当然也影响到了学习效果和质量。

困惑二: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怎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怎么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到底贯彻了没有?贯彻了多少?从近三年多次的听课中,我发现,如今真实的历史课堂上,确实有很多东西似乎已经“变了味”,背离了新课程理念之初衷,偏离了航向,且有渐行渐远之势,有些历史课仍旧是“满堂灌”或“满堂问”。另外,所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往往也是“变味的学生主体”和“变味的主导”。一方面传统历史教学上的教师“满堂灌”“我的课堂我做主”并没有遭人摈弃,另一方面时下“我的课堂不做主”却正在抬头。前者是学生主体地位丧失,后者是教师首席地位和主导地位的“缺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也“不置可否”或一味

肯定,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为主体”。对此,我们怎么办?

困惑三: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教学的快乐幸福体现在哪里?我们怎样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平时,我会经常听到一些抱怨的声音,包括我自己,抱怨学生不学习历史、不做学案练习,不读书,抱怨历史教学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抱怨学校评价管理老师的一些机制和办法等,我们的抱怨告诉我们:我们教学、工作的幸福快乐在逐渐远离着我们。身为肩负“育人育才”重任的教师——我们又该怎样为我们的教学改善我们的心态和环境,在与时俱进的学习之余,时刻保持青春般的热情,在教学中时刻体味工作着的幸福和快乐呢?

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有新的思考,直面困惑,我力求改变。

一、快乐教学源于快乐自己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思想品位。尽管现实有许多压力让很多老师都感到身体累,心累,但教师必须对生活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即使在工作作期间,也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处理教学。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思考问题,保持活跃的思维能力,务必克服思维的惰性。

二、以情感人,提高学习积极性

历史课,本是梏燥无味的一门功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那么,整个课堂就会象一潭死水一样,无法出现波浪,一堂课也只会是老师的无味讲解,学生也只会听之甚之,不加记忆,不加思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根据这种现象,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除深刻钻研教材外,并认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引进相关的历史典故,穿插在教学内容中,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叙述。这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能及时地把握课堂教学气氛,发现有不认真听课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我能及时提醒,引起他们的注意。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

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要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示范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适时适当地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过程,在学生对基本问题认知基础上及时通过“为什么”,“还有什么”,“哪位同学还有什么补充”之类的探询,促使学生更好的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思考历史。如在分析学习《抗日战争》一章时,设问“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两次侵华,结果一胜一败,原因何在?你从中能受到哪些启示?”对比两个历史事件,使学生对认知对象的了解更加鲜明生动。

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引导并参与问题的争辩,以唤醒并留住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灵活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课堂从学生们的阅读提问开始,争论在“胜利的原因”处集中。有的同学说:“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有的说:“胜利是中国人民觉醒的结果”;有的说:“日本的投降如果缺少了苏联的参战和美国的原子弹几乎不可能”;有的说:“日本的失败是战略决策的失败,无限度地扩大战争导致了国际上的失道寡助。”„„答案在相互提示中不断完善。

四、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很好的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再如趣味记忆法。再如联想记忆法。通过想象,联系得越新奇,生动,有趣,就越能记住知识。学习历史要善于联想,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不管想象多么古怪,只要有助于记忆的都可以采用。多联想,知识才会学得生动,活泼,牢固,才能形成永久性记忆。另外提高学生历史记忆效率也可尝试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知识内在的本质联系,加强对学生意义识记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使其具有不断调整记忆方法的能力,从而真正掌握记忆历史的“金钥匙”,保持长久且稳定的历史学习兴趣。

总之,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常反思,多探究就一定会解决一个个疑难与困惑的。

下载故事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事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二历史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内容。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开始从一个闭关锁国......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川教版: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㈠教材地位及课程标准 《南方经济的发展》是七年级下册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故事。 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二历史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课前系统部分 ㈠、课标分析 十九世纪中期,英、法等列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切实转变课程观念,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及时给自己“充电”,补充“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上我们在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着,但我们有喜有忧,喜的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取......

    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范文模版)

    反思性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日益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以不断强化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反思性教学的特点,其次研究了初中历......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学期结束了,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