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的心情我理解》教学设计
《你的心情我理解》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友情的认识,解决学生在交友方面的疑惑.2,使学生明白交友时需要用关爱,理解,宽容去对待朋友,并且能掌握交友的技巧和方法.3,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在交友方面的困扰,能在课后进行课题研究,锻炼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活动二:让我先说对不起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做一做“思维体操”吧!(课件): 假如你带着5种动物一起到森林里去,它们分别是猴子,老虎,孔雀,狗和大象.可随着你的不断前进,你发现要同时带着它们变得越来越困难,情况逼迫你不得不逐一丢掉它们,最后只能留下一种动物陪你,你会如何抉择呢?
2、学生思考后选择回答.3、师小结:大家的回答都有道理,但在交友时千万别忘了站在朋友的立场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用一颗“关爱之心”体谅对方,为对方着想,你会体会到更多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让我先说对不起”.(点击课件)
二、交流分享活动.1、和朋友相处时,却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闹得不愉快.有一次,老师遇到一位非常苦闷的女生,她叫小美(课件出示36页第一幅图)小美和琦琦是两个很要好的朋友,每天在一起形影不离,大家都夸她们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她们竟也闹起矛盾来了。原来,这天两人又在一起做作业,琦琦在上墨水时不小心把小美的书包弄脏了,小美心疼得不得了,这可是爸爸刚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呀。情急之下,小美生气了,琦琦也觉得委屈,自己又不是故意的,小美怎么这么小气呢!两人就这样闹翻了„„
2、她们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学生看图后交流回答)
3、提问:你能替老师为她们解决这个矛盾出出主意吗 ?请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发言.4、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
5、师小结:对呀!朋友之间应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沟通,会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建议她主动找朋友交谈或写信.听了大家的建议后,两人又走在同一条路上,现在,两人的心都平静下来了,想想平日的说
说笑笑,现在呢,真难受。小美有点后悔了,心想:其实琦琦对我挺好的,我真不该生她气,让我先说对不起吧。于是,小美主动走到琦琦面前说:“对不起”,恰巧就在这时,琦琦也对她说:“对不起。”两人又惊又喜,终于又和好了。
(出示2—4图)
6、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
7、学生介绍经验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句一:要主动说声“对不起”还真难!句二:一点点勇气换来难得的友情,我为什么不说呢?
8、师小结:如果轻轻说声“对不起”,朋友永远不分离。同学之间难免会有小矛盾,我们要真诚相待,互相宽容。先说对不起的确是很困难的,但有时候,主动一点儿,就能帮助我们找回失去的朋友,挽回即将流逝的友情,我们为什么不呢?
9、朋友有难,我们要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那朋友有错呢?(点击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这幅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又有怎样的感想?
10、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讨论意见,派代表发言
11、师小结:这幅图主要讲述了: 乐乐看见小姗的笔与自己丢失的笔一样,由于误会就不理她了,而开朗的小姗写纸条向乐乐问为什么,并大度地说如果自己有错,向她说声“对不起”.她用自己的大度,主动找回了自己失去的朋友。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有错先说“对不起”,那叫勇敢;原谅别人说“没关系”那叫大度。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做一位勇敢大度的人。
12、活动交流:你和同学、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如果有,不如说出心里话,找回你的朋友。请找回忆一下与自己有过冲突的是谁,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勇敢地给他道歉,说声对不起。把自己的心理写出来吧!(播放音乐《找朋友》,教师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写的情况,指导学生写出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13、指名交流,树立榜样,感受快乐。
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心理话说出来,并找到另一方,让他再说说自己听后想说什么,让这对朋友在全班学生的掌声中握手言和。
三、活动小结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同学们一一展示自己的心理话,也不能让同学们都找回好朋友,老师建议同学们把你的心理话以卡片的方式寄给你的朋友,假如你的朋友看到你精美的卡片,听到你真挚的心理话,一定会与你重归于好的。
同学们,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间教室里,让我们做一个勇敢而宽容的人吧,人无完人,只要我们学会宽容、学会说对不起、没关系。我们大家就将成为永远的好朋友。现在,让我们全体师生手拉手,同唱儿歌“找朋友”。(在音乐中结束本节课。感受重新获得友谊的愉悦,使课堂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一课。)
第二篇:《你、我、他》教学设计
《你、我、他》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综合 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等
课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父亲》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作者、《父亲》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2、《凡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探索: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
七、坐
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六、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七、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你、我、他》教学反思
在《你、我、他》这一课里,我通过游戏导入本课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随后请学生进行模仿加深印象,感受人物的动态变化。学生兴趣加强了,在进一步欣赏画家和学生作品。这时学生的创作欲望已经油然而生,作业要求也就会自然出现了。然后讲授本课学习重点,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第三篇:如何理解教学设计
如何理解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要优化教学全过程,打造“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这种认识很到位,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课堂中,这种理念充其量只是一种唯美的“空中楼阁”,并不能根本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最到位的认识必须与教学实践对接。怎么对接?就是实施教学的行为主体之一线教师们,首先要积极地响应和行动,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起就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条条框框,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过程,不知道如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设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亟需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核心体系结构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第一步:确定教学设计起点。拿到一个课题要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该做什么?建议大家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学了有什么用?二是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原有的基础是什么?三是这节课中,我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怎样的发展? 第二步:处理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深入研读教材,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这节课中什么内容对学生是有价值的?二是学生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什么内容上?三是什么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在此基础上,再次审视教材,明确“教什么”、“教什么更好”、“教什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所发展”这三个问题,对教材进行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整合等,从而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已经过时的、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重复学习。
第三步:制定教学目标时.各维度应思考的问题知识与技能(学什么)。即学生要了解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学生要理解的核心知识和重点掌握的技能是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怎么学)。即创设怎样的学习体验环境,用什么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应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才能逐步深入地获得新知、掌握技术、形成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感悟、怎么体验、怎么培养态度)。即这节课学生能体验、感受、感悟到什么?这节课能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什么态度?这节课可以塑造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这节课能培养学生什么兴趣? 第四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应考虑的问题
第一,这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第二,这节课中,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 第五步:确定教学方法。应考虑的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学、主动地去学?用什么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学生被灌以知识?用什么方法去突破学生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看似学生都会的内容,采用什么方法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原先知识结构的不足?如何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和价值? 温馨提醒:选取的方法不要流于形式,应真正能提高课堂效率、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第六步:建构教学过程总体逻辑结构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执教思路。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握和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在思维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对于没有内在联系的一些“结构不良的知识”,则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基于此,首先请教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应通过“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二是怎样的教学步骤能推进学生逐步理解知识、主动参与课堂、实现意义建构?三是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应形成怎么样的知识逻辑结构? 建议可通过以下四种教学过程总体逻辑建构的方法来理清上课思路一(1)串行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挖掘知识点之间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关联性和递进性的序列问题或任务把知识点串接起来,学生在对一个个自然产生的问题和任务的解决和探究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实现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和意义建构。
(2)螺旋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通过“入境一出境一再入境”的教学模式,螺旋式递进、呈现知识序列和维度,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入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务,明确初步的知识。出境是指离开刚才特定的情境,提炼、总结出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再入境是指学生在这些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的支撑下再在新的情境中独立地完成任务,进一步梳理和稳定知识结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网格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点之间序列关系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一节课的整体逻辑,把它作为一级网格,再把组成一级网格的各逻辑要素分解成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次级逻辑网格,依此类推,逐级分解,以多级网格体系推进学生全覆盖建立知识结构,并在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支撑下独立解决问题。
(4)并行逻辑结构路径建构法
核心思想:以开放性任务为明线,把课堂的知识点内隐在任务中,每个学生按照各自对任务的理解,齐头并进,殊途同归,完成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的个体体验中,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交流中,在一个“学生教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优化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跨越式发展。
第七步:教学设计撰写
根据前面对各个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过程总体逻辑思路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整理学生任务。
第八步:教学设计完成后建议反思的问题
(1)这样的执教思路是否足够清晰?在课堂实施时学生能听明白吗?(2)我会不会讲得太多?学生会不会思考得太少、动手得太少、体验得太少?(3)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吗?这样的设计是否会代替学生思考?(4)学生上课时会感到愉悦吗?有兴趣吗?(5)这样的设计在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否用所学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我有没有非常认真地操作过所有的课堂任务?(7)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估到了吗? 第九步:完善教学设计
根据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课件和学生任务。第十步:上课实施
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
第十一步:课后反思供您参考的问题(1)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2)学生上课兴趣怎么样?他们有没有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和主动学习?(3)学生出现的哪些问题是自己预设不足而导致的?(4)各环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5)课堂的结构、任务的设置、时间的分配是否需要调整?(6)哪些细节问题因为没有考虑到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浪费学生时间?(7)哪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原因是什么?(8)知识点讲解、语言表述等是否简洁、清晰、易懂?(9)课堂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十二步:形成教学设计终稿
根据课后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设计完成稿。
第四篇:妈妈如果你理解我作文450字
妈妈如果你理解我作文450字
记得之前看过有个作者写过的书中的一段话,印象很是深刻。她说,人们总是愿意对不太熟悉的甚至陌生人彬彬有礼保持微笑有礼貌,却总是忍不住把自己所有的任性坏脾气发作在最亲近的人身上,而这其中,受迫害最深的大抵是我们的父母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跟父母的话题越来越少,到后来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怎么说话。尤其中考在即,压力巨大,莫名的有时候就会觉得委屈无力,满腹的不满与怨意无处诉说,积压久了心情更是沉闷,这种时候,压力大的不只自己,还有父母,可是每每他们忍不住唠叨叮嘱,你心中的火苗就会一时燃起,紧接着便会爆发,那段时间,跟妈妈没说几句话就会争吵起来,说的话大概很不懂事,但却总是理直气壮,因为觉得她根本不够理解我。
虽然从离家住校起开始慢慢懂得父母的不容易,这么多年在我的身上倾注太多,不求回报却无怨付出,这份情怕是此生也回报不起。儿行千里母担忧,每次开学要回校,母亲总是备好了一堆吃的喝的用的给我,虽是不缺但却不同。即便如此,父母给的再多,更想要的还是理解。即便粗茶淡饭,如果一家人能围坐一起谈天说地畅聊生活才是安心自在。
第五篇:《我的心情故事》教学设计 [1500字]
《我的心情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回忆一件亲生经历的事,体验当时的情感:或喜或忧,或伤心或气愤,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
教学重难点:
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准备:
教师:例文
学生:准备几张不同表情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趣味,导入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画四副不同表情的简笔画。指名说说是怎样的表情。
2、人们常说:喜形于色。我们总是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表情就是我们内心情感的体现。你们知道哪些与喜怒哀乐有关的成语?
预设:
喜:喜出望外 喜形于色 喜上眉梢 欣喜若狂 喜眉笑眼 ??
怒:怒发冲冠 暴跳如雷 勃然大怒 大发雷霆 恼羞成怒 ??
哀:肝肠寸断 回肠九转 寻死觅活 饮泣吞声 泪如泉涌 ??
乐:乐不可支 乐不可言 笑容可掬 笑逐颜开 嫣然一笑 ??
3、大家列举了很多跟喜怒哀乐有关的成语,而这些成语所表达的情绪是有什么引起的呢?可想而知,那一定会有具体的事情。生活就是一出戏。生活中有欢笑,也有眼泪,有忧伤,也有快乐,多姿多彩。
二、交流照片,激发激情
1、看着这些表情,丰富多彩,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画面,激发我们的想象和回忆。在这些生动精彩的表情当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让你联想起了什么事?请拿出你带来的照片,和同学分享。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小组内交流。
说说照片上的自己在干什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请学生上台把自己的照片分类,贴在四副面部表情的下面。
3、全班交流,一起看看这些照片是怎样的?
4、请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故事。
预设:
我想起第一次去海边玩,捡了好多贝壳,高兴得在海滩狂奔。
我想起小记者活动时,我和伙伴一起种下一棵小树苗,高兴地笑了。
我想起奶奶做菜前,我玩着大螃蟹,结果被它夹了一口,痛得我哇哇大哭。
我想起班级组着织古诗文诵读比赛,我们女生胜利,男上懊恼的样子,他们还为此互相指责,打起了架呢。
我想起那天班级野炊时,同学们个个像个大花猫,吃着自己做的野火饭,别提有多开心了。
三、技法指导
技法一:叙事中的场面描写
1、记事的文章我们已经写过很多次了,有同学说,“六要素”要交代清楚,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的写法,不就写好了吗。这些我相信大家会,但有时候明明有很多事情可以写,可就是觉得无话可说,写的干巴巴的,有时甚至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多少字。这些问题说明你没有认真的观察生活。把你通过观察到的生活场面真实的记录下来,就是好文章!记事可离不开场面描写,什么是场面描写呢?
多媒体展示:场面描写指对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一般由“人”“是”“境”构成,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指名读一读,理解场面描写。
2、场面有大有小,进行描写时,必须理出头绪,分清主次,有条有理地叙述。只写一点,不及其余,就形成不了场面;巨细不分,面面俱到,又容易主次不分,那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场景呢?
多媒体展示:主要场景:众多人物共处于一个特定的场合,有一项大家关注的事件。围绕这一事件,全场所表现出啊来的我某种气氛,或悲伤,或喜悦,或忧虑,或愤怒??
3、主要场景应该是作者着力描绘的,写好场景,要求既有面的描写,又有点的勾画,点面结合。这样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文章生动逼真,具体感人。你们能举例说
说什么是点面结合吗?
预设:
写一个劳动场面,可以先描写一下整个轰轰烈烈的全景,这是对“面”的描写,然后再写某个人的劳动情景。
写一次野炊,野炊的场面很热闹,周围热烈的气氛,忙碌的人群,这是“面”的描写,然后具体写一个人或一小组的情景。
技法二:让文章有曲折
1、“为人贵直,为文贵曲。”“文如看山不喜平”都告诉我们,文章需要曲折。日常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留心,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差异,人有心情舒畅的时候,也有懊恼难过的时候,舒畅与懊恼的情绪变化就是差异。由于不理解,经常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和矛盾,这就是事情的波折。把事情的这些波折写下来,不就有曲折了吗?
2、出示例文
多媒体展示:
“通知家长,明天下午开家长会。”老师郑重地说。“家长会”,多讨厌的字眼儿。唉,明天又有好受的了,爸爸又该打我骂我了,眼前似乎又出现了爸爸那张剩女的联合那双喷火的眼。我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乱糟糟的。
到了家,我用很小的声音告诉了爸爸。爸爸瞟了我一眼:“让你妈去!”“妈妈下午五点才下班,还是您去吧。”爸爸没有言语。
第二天,爸爸去了。我在家等着,肯定没有好结果,我清楚,每次开家长会,老师无非是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每次爸妈开家长会回来,对我不是打骂就是“给脸色”。看来,今天也不例外。
将近五点的时候,我突然听到爸爸熟悉的脚步声。呀!受苦的时间到了,等着打骂吧,我做好了思想准备。爸爸推开门,连阴沉沉的,没有说话,顺手又把门关上了。此时,物理的空气像是凝固了。爸爸面对着我站了一会儿,表情有一点点缓和下来。我觉得有一线希望,就试探着问:“爸,老师说什么了呀?”“问了问,反正爸爸今天不打你。”我好奇怪:今天爸爸怎么变了?这是爸爸又问我:“今晚想吃什么?爸给你做。”“我想吃的多着呢,您随便做吧!”
我真想问问爸爸,您怎么不打我啦?可我始终不敢。
要求:读文章,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填空。
(1)文章按照 的顺序,献血“我”要求爸爸,以为爸爸,爸爸回来后,结果,并且,出乎意料。
(2)在安排情节上,作者采用了 的方法,通过对“我”的 描写来表现我的疑惑。
3、情节的曲折能引人入胜,让读者觉得有可读性。情节的构思可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选材上下手。
技法三: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
1、有同学经常抱怨,老师一天到玩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怎么可能每天都发生那么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呢?又不是每天都发生地震、每天都有宇宙飞船上天,到哪里找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来呢?你们是不是哟额有这样的困惑呢?
2、其实,解决这样的困惑的办法就是 去挖掘有价值的“生活小事”。从平常的小时入手,常常是达到写作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活湿疣无数个小事组成,大事也产生与消失,写文章正如持平,不可能一口吞下一块大饼,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一个合适的切入口。那么,小事情怎么使它有意义呢?
多媒体展示:
一是要善于发掘小事的意义,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
二是要注意在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表议论。
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要巧立意,是小事不小,平中见见奇,别开生面。
3、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凡而琐碎的,我们不大可能有轰轰烈烈的事情去写。我们要根据所表现的主题去选取那些最能表达中心的“小事”来写,从平凡中见不平凡,让无奇变有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别人看到你的文章,虽然处处描写的是“小”,却事事都能在表现“大”。
四、学生练笔
从你的生活中,选择一件小事,通过点面结合,一波三折,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