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形象生动的色彩观。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从中品味绘画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在感知、领会、感悟作品的过程中,养成敏锐观察、细致比较、逐层分析的学习习惯。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设置了三个始终围绕色彩的不同心理属性而逐层展开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体验,进一步了解绘画中色彩语言的情感表现。
活动一:目的在于学生能运用色彩的心理属性初步尝试用不同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体验在绘画中色彩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
活动二:结合绘画中的“形”的相关学习经验,通过形、色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组表达不同心情的色彩作业。
活动三:在掌握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综合已知,尝试对同一种颜色采用不同表现手段来表达不同的绘画主题。
教学基本思路
教学从通感切入,在学生切身体验看得见的冷、热、酸、甜中阐述色彩的心理属性。从艺术家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作品分析中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会用色彩语言表达情感。接下来的教学便围绕怎样通过色彩的共性与个性心理属性创作出能表达一定主题和情感的色彩作品,逐一展开有关色彩知识的实践活动。首先是色调的教学,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确色调的形成因素和构成色调的基本元素——主导色、辅助色与点缀色,在尝试练习中理解色彩运用的关键在于能否较好地对各元素进行对比与调和,从中导入对色彩表现中的冷暖、远近、轻重、强弱等感觉的深入学习。通过练习实践,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会发现不同的色彩搭配结果能导致不同的心理反应,同样的色彩搭配结果因个性心理各异也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反应。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深入探究这种色彩表现的差异性的真正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逐步揭开色彩心理属性的神秘面纱。当学生理解了色彩表现中艺术家们正是利用了色彩的心理属性,通过一定的表现技法与色彩调和经验才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时,尝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创作欲望便油然而生。最后通过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为色彩教学圆满地画上句号。
教学材料分析
色彩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政治、宗教信仰等发挥着精神方面的作用。艺术家在运用色彩时正是依据色彩的这种心理属性,通过巧妙地运用,使作品的主题直达观者的精神层面,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然而就色彩本身而言是没有温度、远近、轻重、软硬等等区别的,之所以能使人产生诸多的心理效应,是因为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对自然现象的色彩习惯性认识以及由这些现象所引发的一系列感觉所带来的,这种以一种领域的感觉引起另一领域的感觉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通觉,即通感。教材中橙黄色与橙汁酸甜的味感,褐色与咖啡苦涩的味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视觉、味觉的通感作用,这种通感被运用到绘画中便产生了教材第31页右下角的两幅作品,虽然作品上没有橙汁和咖啡却同样让我们感受到酸甜与苦涩。我们周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在生活中积累的色彩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一定呼应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某种联想,使本来没有灵魂的色彩情感化、精神化、人格化。为什么我们能从凡·高的作品《黄色的房子》中感受到画家的激情、狂热、偏执?为什么从《布达拉宫之二》中能感受得到布达拉宫的辉煌、神秘与雄伟?这其中因色彩表现而带来的感受正是画家主观意识的传递。
色彩中冷色与暖色的概念,同样是依据色彩的心理属性而进行的物理性分类,波长长的红光与橙黄色光照在任何物体上都会有温暖的感觉,而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被认为有寒冷的感觉。冬天把卧室的床单换成红、黄色,就会显得暖和了许多,这种感觉并不是色彩本身具有真实温度,而是我们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和心理联想。色彩中的冷暖并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对单一色彩的冷暖定位是一个假定性的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例如明黄色相对于绿色而言它是偏暖的颜色,而当它和朱红色相比时,却又成了偏冷的色。对于色彩的冷暖色调而言,不仅是色相的冷暖对比程度的比较,而且还是色彩的明度对比与纯度对比的比较。例如由接近冷暖色区界线的中性色构成的《浙东石城》和《鱼》的灰调中偏暖的色彩感觉。由于个体存在年龄、性别、民族、宗教等差异性,每个人对同一色彩的心理感受也会产生差异性,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情绪下对同一种色彩的感受也会有着不同的情感反应,所以色彩的心理属性还具有共同性和个体性共存的特征。在绘画中对色调的运用与表现正基于色彩的共性心理与个性心理,因而使得色彩语言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强烈。
色调的形成是由色相、明度、纯度、色量与面积分布以及位置等综合因素造成的,是由色彩基本元素——主导色、辅助色和点缀色相互搭配后产生的色彩倾向。这种色彩的倾向性概念,就是一件作品中所有色彩相互组合后呈现的色彩整体效果。教材中三幅《鱼》作品,在以色相为导向的绿调画面中,绿色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面积与色量最大;而蓝色、褐色的面积与色量占画面的次要地位,是用于衬托主导色的辅助色群,一般通过冷暖对比、纯度对比或明度对比等手段来呈现;点缀色为红色、浅黄色,虽然点缀色在画面中占有的色量和面积最小,但当“主”、“辅”两个部分在画面中过强或过弱时,点缀色就起着调和关系的重要作用。我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色,即是典型的点缀色。“没有不美的色彩,只有搭配不好的色彩”,这句话道出了色彩的真谛。对色调的学习与实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与表现色彩。色调包括明度基调和色相基调,明度基调是指色彩中因明暗对比关系所呈现的色彩倾向特征,如灰色调、亮色调、中灰调等。色相基调则主要指色彩中因色相及纯度所呈现出来的整体印象,如绿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等。不同基调的色彩同时还能反映出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规律,教材第33页中不同明度对比的同一构图的图案,高明度色调能带来轻飘、明亮、淡雅、柔弱等感觉,中明度色调给人以含蓄、成熟、温和、平凡的感觉,低明度色调则给人以沉重、深厚、迟缓、忧郁等感觉。色彩的明度对比基调越短(在明度系列中3级以内的对比基调),给人的感觉越柔和、含糊,如《许多年的大风景》;明度对比基调越长(指6级差以上的对比基调),给人的感觉越明晰、强烈,如《故宅》。
可见,在绘画色彩表现中,正是因为色彩的这种心理属性特征,才使得美术创作既有共同性的规律,同时又能发挥个体性的差异。教材第34页中通过改变《都市红茶》的画面色调来表达出不同情感,说明了色彩的共同性心理属性:暖色调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气息,冷色调表现了生活的哲理。同时从《都市红茶》与《云飘来飘去》的作品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一色调的作品因内容与形式的改变而产生的个体性心理属性。同样的红色、黄色,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却表达出完全不同的语言信息:跳跃的笔触——快速的生活节奏;流畅的线条——悠然的生活状态;水平构图——平静的心;均衡构图——动感的青春;短调的明度对比——柔和含蓄与遐想的感觉;中调的明度对比——清晰明快与活力的感觉;模糊的空间处理——躁动热血的青春;空旷的空间处理——充满幻想的青春……每个观者既能从色彩的共同性心理中感受到青春与生命的信息,又能从画家对色彩的不同表现中解读出属于作品深层意蕴的个体信息。如教材第34页的图例所示,当红色与正方形结合时给人以庄重、坚强之感,当红色与圆形结合时让人感觉到柔和、温暖,当红色处在不规则的放射状中时,它充满着刺激与危险感。色调接近的《初踏黄金路》和《角落》两幅作品,“S”构图的画面呈现动态感,而水平构图的画面则呈现静态感,尽管两幅作品中都采用的是同样的主导色和辅助色,但由于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主题意义。可以这样理解,绘画中的形与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脱离了形谈绘画色彩显然是不完整的。教学进行到这一层面时,如何结合绘画中形的表现来处理色彩继而成为深入学习绘画色彩表现的主题。
反之,对于相同的题材,通过不同色调的处理同样也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云飘来飘去》与《云卷云舒》中都选择了女人与云作为主要形体,高明度的《云飘来飘去》让我们有种明朗、轻快、遐思的感受,低明度的《云卷云舒》则带给我们忧郁、低沉和压抑的感觉。画家通过不同的色彩处理方式,表达出截然相反的两种不同主题,进一步说明了运用色彩的心理属性来表达情感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教材的第36页中,通过范图重点突出了在绘画中将色彩与形体、空间、构图等不同因素综合运用,用以表达不同情感主题的各种表现风格与技法。从欣赏分析中,学生可以深入探究色彩表现的不同技法,并完成相关的练习作业提高色彩的表现技能。
教学建议
本课建议根据学生前一课的学习情况,采用2~4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可以根据“活动建议”划分为3课时,也可以根据色彩的心理属性划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如何从色彩的共同性心理角度来欣赏和表达色彩语言,第二课时从色彩的个体性心理角度综合表现富有主观情感的色彩作品。还可以在学生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增加1课时的色彩构成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练习,结合色彩的心理属性进一步提高对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老中青幼、轻重软硬、神人鬼魔等。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色彩与人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学中如何通过艺术性的导入环节来唤醒学生的心智情绪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如,可从小测试“用颜色形容某一种记忆深刻的食品味道”导入视觉经验与味觉经验的通感现象;也可从“猜猜艺术家康定斯基是根据哪段音乐创作了《圆之舞》?”导入教学;甚至可以直接从“怎样用色彩表达冷、热、酸、甜”导入……总之,只有新颖别致的导入才能让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才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各种挑战中欲罢不能,教学也就越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本课是一堂综合实践课,教学媒材的选择可以从对比较强的图片逐渐向对比较弱的图片过渡,让学生通过直观比较的方式,加强学习效果。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教材以外的优秀色彩范例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语言中利用通感从味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各个方面进行表现的方式与方法,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借鉴其中一些方式方法进行尝试练习。练习的难易程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内容,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发挥个体潜能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智慧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联系, 最好是能够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以此满足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既富有挑战性,又能够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
教材第34页的表格是教学中应当关注的焦点,它阐释了色彩之所以能表现出丰富的语义,是因为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对不同的色彩逐渐形成了某些特定的心理反映。观看色彩时,由于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而在思维方面产生对生活经验和环境事物的联想,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拥有不同生活经验的人对于同种色彩所产生的联想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对于同一种颜色,也会有不同的联想,这些联想又会因为生活经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由视觉、味觉、触觉、听觉、嗅觉多方面引起的不同的心理变化,形成的不同的情感经验。建议教师在启发学生完成表格的同时,帮助学生分析欣赏美术作品的思维路径,首先从绘画元素的直观体验入手,并发挥联想,产生第一层次即色彩、线条、形体、材料等构成的美术语言信息层次的解读;然后是第二层次即形象层的解读,包括再现对象层和表现主体情感的信息层,如从太阳的形、色感觉到炎热、温暖;最后是作品信息的第三层次即意蕴,其中就包含有来自生活体验的情感表露,如从炎热到烦躁、焦虑、不安等,这种深层的情感意义不仅饱含了作者浓烈的生命底蕴,同时也成为观者解读、接受作品的审美意象信息的通道。教材第35页的“思考与交流”中呈现了三幅根据毕加索的《少女像》而变化出的色彩作品,通过比较、分辨恬静、颓废、烦躁、满足四种不同的情绪,对锻炼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与解读色彩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本课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自评、互评、师评,围绕各自的作品寻找问题,寻求突破。关于评价一幅作品的色彩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是从色彩关系来评价,看画面的色调是否统一,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处理是否得当;二是从内在的心理感受出发,看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体验是否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和谐;三是从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看表达的方式,即媒体材料的选择与表现形式是否达到高度统一。事实上,一幅优秀的色彩作品正是因为通过绘画技法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才真正成为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绘画语言。通过讨论式的评价,学生不仅能获得反思学习的直观体验,同时也能不断确立解读绘画作品色彩信息的审美标准。对欣赏作品的评价,教师应当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批评。
第二篇: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一、题:光色心情
二、设计思想:、面对的是非专业的学生,如像对专业学生那样教学一些专业的色彩知识,必然显得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多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影片,音乐介入,从而能够较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堂气氛好了,一切都好了。、多以活动的形式,能够较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些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中很好的解决,教师从中引导、沟通,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做导演。
三、时安排:一时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影、音、图等色彩活动,激发学生的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的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和个体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让这些非专业的学生学会有目的的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快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思想与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了解色调知识,建构起形象生动的色彩观。
五、教学重点: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色彩,学会美化生活。
六、教学难点:在动手设计的基础上,理解色彩的表现语言。
七、教具与学具:多媒体、教材等。
八、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比较法、讲解法、分组讨论法
九、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新:以影片片段引入。
活动一:这段影片带给你的心情可以用什么样色彩来表达呢?导出新。、讲授新:色彩是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感受的。
、看得见的冷热酸甜。
出示两张不同冷暖色调的卧室图片
冬天到了,天气非常寒冷,假如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卧室装修环境呢?
总结:这种感觉并不是色彩本身具有真实温度,而是我们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和心理联想。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
如:红、橙、黄等颜色使人想到阳光、烈火,故称“暖色”。
绿、青、蓝等颜色与黑夜、寒冷相联,称“冷色”。
提示:波长长的红光与橙黄色光照在任何物体上都会有温暖的感觉,而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被认为有寒冷的感觉。
思考与交流:色彩会让人有冷暖感,那么会不会有其他感觉呢?
学生看书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什么味道,请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
活动二:出示色彩与味觉的连线图
2、色调的形成是由色相、明度、纯度、色量与面积分布以及位置等综合因素造成的,是由色彩基本元素——主导色、辅助色和点缀色相互搭配后产生的色彩倾向。这种色彩的倾向性概念,就是一作品中所有色彩相互组合后呈现的色彩整体效果,如教材第32页中三幅《鱼》作品。
3、思考与交流:
色彩除了能给我们味道、温度之外,还能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出示两张图片,比较它们墙壁的质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感觉啊?
总结:在同一类型、同一材质对象的情况下,明度较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轻;相反,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重。
4、画笔抹出的喜怒哀乐:
画面的色彩往往也直接传送着画者的人格精神和情感取向,使观众从心理上产生出共鸣。
活动三:分小组讨论教材第34页的色彩联想图。
总结:人们对色彩体验感受的多样性,也使色彩的应用有了许多的选择。
由于个体存在年龄、性别、民族、宗教等差异性,每个人对同一色彩的心理感受也会产生差异性,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情绪下对同一种色彩的感受也会有着不同的情感反应,所以色彩的心理属性还具有共同性和个体性共存的特征。在绘画中对色调的运用与表现正基于色彩的共性心理与个性心理,因而使得色彩语言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强烈。
活动四:出示一组同一色彩不同形状的图形,试分析他们所透露的不同情感。
绘画中的形与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脱离了形谈绘画色彩显然是不完整的。
反之,对于相同的题材,通过不同色调的处理同样也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出示图片《云飘来飘去》与《云卷云舒》,进行分析比较。、以上都是根据色彩去分析心情感受,那么,我们根据不同的心情感受用不同的色彩表达。
活动五:出示一组表情,根据表情来填色。、本小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色彩,享受色彩,放飞心情。
十、作业: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表达某种情绪的作品。
第三篇:2-3光色心情
美术绘画《光色心情》参考教案
一、课 题:光色心情
二、设计思想:
本课学习内容是绘画色彩单元。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学生对色彩有了基本的认知,大家能联系生活中的色彩现象,理解色彩并且运用色彩作业练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色彩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和综合素养。
在绘画色彩表现中,色彩是有自己的心理属性特征的,它们有共同性,同时又有个体差异。教材选择经典作品通过比较说明不同的画面色调可以用来表达不同情感,同时也有共同的心理属性,从作品比较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同一色调的作品因内容与形式的改变而产生的个体心理属性,比如同样的红色、黄色,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却表达出完全不同的语言信息。
教材通过作品比较和引导,让我们既能从色彩的共同性心理中感受到青春与生命的信息,又能从画家对色彩的不同表现中解读出属于作品深层意蕴的个体信息。如教材第34页的图例所示,当红色与正方形结合时给人以庄重、坚强之感,当红色与圆形结合时让人感觉到柔和、温暖,当红色处在不规则的放射状中时,它充满着刺激与危险感。色调接近的《初踏黄金路》和《角落》两幅作品,“S”构图的画面呈现动态感,而水平构图的画面则呈现静态感,尽管两幅作品中都采用的是同样的主导色和辅助色,但由于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主题意义。可以这样理解,绘画中的形与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脱离了形谈绘画色彩显然是不完整的。
教学进行到这一层面时,如何结合绘画中形的表现来处理色彩,就成为深入学习绘画色彩表现的主题。教材通过范图,重点突出了在绘画中将色彩与形体、空间、构图等不同因素综合运用,用以表达不同情感主题的各种表现风格与技法。从欣赏分析中,学生可以深入探究色彩表现的不同技法,并完成相关的练习作业提高色彩的表现技能。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形象生动的色彩观。
2、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从中品味绘画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在感知、领会、感悟作品的过程中,养成敏锐观察、细致比较、逐层分析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了解色调知识,建构起形象生动的色彩观。
4、在色彩运用实践和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基础知识,结合绘画中的“形”的相关学习经验,通过形、色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组表达不同心情的色彩作业,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技巧。能够对色彩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培养细致比较、敏锐观察分析的思辩习惯和美术能力,享受色彩的魅力。
五、教学重点: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色彩,学会美化生活。
六、教学难点:在动手设计的基础上,理解色彩的表现语言。
七、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等。
八、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比较法、讲解法、分组讨论法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以影片片段引入。
活动一:(提问)这段影片带给你的心情可以用什么样色彩来表达呢?(分组讨论)导出新课。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素描使万物有其形,色彩使万物有生命。展示回忆向日葵(油画)(荷兰)凡高作品中的创作心情。(人类生存的地球是个色彩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丽的色彩,不同色彩在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构成了色彩本身特有的艺术感情。就象凡高的《向日葵》做到了让阿尔8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是发自凡高内心情感。这种色彩的感觉就是画家的主观意识的传递,他把他对于顽强生命的渴望通过画面传递出来呈现给大家,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这是色彩的魅力!光和色在这里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
(二)、讲授新课:色彩是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感受的。
出示2幅抽象画请同学们用色彩语言来描绘你们现在的心情
1、看得见的冷热酸甜。
出示四张不同冷暖色调的食品图片
(提问)生活中,这些食品的味道和温度?
总结:这种感觉并不是色彩本身具有真实温度,而是我们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和心理联想。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
如:红、橙、黄等颜色使人想到阳光、烈火,故称“暖色”。
绿、青、蓝等颜色与黑夜、寒冷相联,称“冷色”。
提示:波长长的红光与橙黄色光照在任何物体上都会有温暖的感觉,而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被认为有寒冷的感觉。
思考与交流:(提问)色彩会让人有冷暖感,那么会不会有其他感觉呢?
学生看书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什么味道,请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
活动二:色彩的冷暖图表
2、色调的形成是由色相、明度、纯度、色量与面积分布以及位置等综合因素造成的,是由色彩基本元素——主导色、辅助色和点缀色相互搭配后产生的色彩倾向。这种色彩的倾向性概念,就是一件作品中所有色彩相互组合后呈现的色彩整体效果,如教材第32页中三幅《鱼》作品。(师生一起分析讨论)
3、思考与交流:
(提问)色彩除了能给我们味道、温度之外,还能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提问)出示两张图片,比较它们墙壁的质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感觉啊?总结:在同一类型、同一材质对象的情况下,明度较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轻;相反,明度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重。
4、画笔抹出的喜怒哀乐:
画面的色彩往往也直接传送着画者的人格精神和情感取向,使观众从心理上产生出共鸣。
活动三:分小组讨论教材第34页的色彩联想图。(教师赞许)
总结:人们对色彩体验感受的多样性,也使色彩的应用有了许多的选择。
由于个体存在年龄、性别、民族、宗教等差异性,每个人对同一色彩的心理感受也会产生差异性,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情绪下对同一种色彩的感受也会有着不同的情感反应,所以色彩的心理属性还具有共同性和个体性共存的特征。在绘画
中对色调的运用与表现正基于色彩的共性心理与个性心理,因而使得色彩语言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强烈。
活动四:出示一组同一色彩不同形状的绘画,试分析他们所透露的不同情感。绘画中的形与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脱离了形谈绘画色彩显然是不完整的。反之,对于相同的题材,通过不同色调的处理同样也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同样是画云朵,不同的画面色彩,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出示图片《云飘来飘去》与《云卷云舒》,进行分析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云卷云舒》是什么色调?给你什么感觉?《云飘来云飘去》是什么色调?你
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明度高、对比强色彩偏纯而且色性偏暖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相反,怎样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比较阴郁?
请结合下面的两件作品谈一谈自己的色彩感受。
5、以上都是根据色彩去分析心情感受,那么,我们根据不同的心情感受用不同的色彩表达。小结:光与色的交响,会让我们在不同的物象上看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不同的信息,收获不同的心情。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比如:膨胀感、收缩感,比如冷暖感受,兴奋与沉静、前进与后退、轻与重的感觉等等。
6、色彩的冷暖
比较一下这两个画面,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都市红茶》等的画面色调解析
7、思考与讨论:
色调比较讨论
⑴将毕加索《少女像》改变色彩以后,你能结合人物形象谈谈每一幅作品的色彩所表达出的不同情绪吗?
⑵卧室色彩的明度变化等
(三)、本课小结: 懂得了光色特征也就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情,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利用光色来装点生活,活出真我,活出滋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色彩,享受色彩,放飞心情。
8、作业: ⑴你觉得这些表情代表的是哪一种情绪呢 ? 从最下面列出的各种情绪里选择你认为能跟表情配合的 , 填入括号中。
⑵你觉得这些表情应该配上什么颜色才适合呢 ? 把你觉得适合的颜色涂在表情里。
补充:我们生活的世界光色喧闹,不同的光色给人不同的感觉,也就产生不同的心情.就象梵高的<黄色的房子>给人感觉是那种激情,狂热,偏执.这种色彩的感觉就是画家的主观意识的传递,他把他对于顽强生命的渴望通过画面传递出来呈现给大家,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这是色彩的魅力!光和色在这里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对于色彩,凡是有一定美术常识的人都知道色彩中有冷色和暖色的概念,当然色彩本身没有冷暖区分,这是依据色彩的心理属性而进行的一种物理性分类,光也是如此.波长长的红光与橙黄色光照在任何物体上都会有温暖的感觉,而波长短的蓝色和紫色光被认为有寒冷的感觉.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暖色系不是蓝色而是红色呢?其实这是我们自己的色彩感觉的惯性造成的.红色很容易让人想起火,给人感觉是热烈是激情是温暖.而蓝色呢则是海洋是冰川的产儿,给人宁静和寒意.这样一想色彩的冷暖区分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人们在冬天会经常把卧室的床单换成红色黄色系列,因为这样房间就会显得暖和了许多.当然这种感觉并不是色彩本身的真实温度,而是我们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和心理联想,所谓的视觉惯性也由此得到人们的普遍认
可.
色彩中的冷暖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单一色彩的冷暖定位是一个假定性的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一种颜色的深浅变化会导致色彩的冷暖变化.比如同是暖色的红色,深红比大红就冷的多.同时由于个体存在着年龄,性别,民族,宗教等差异性,每个人对同一色彩的心理感受都会产生差异性,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情绪下对同一种色彩的感受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所以色彩的心理属性还具有共同性和个体性共存的特征.在绘画中对色调的运用与表现正基于色彩的共性心理和个性心理,因而使得色彩语言变的更为丰富,更为强烈.
色彩常常会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呈现某种总的色彩趋势,我们一般称这种趋势为色调.具体的说色调的形成是由色相,明度,纯度,色量与面积分布以及位置等综合因素造成的,是由色彩的基本元素-主导色,辅助色和点缀色相互搭配后产生的色彩倾向.这种色彩的倾向性概念,就是一幅作品中所有色彩相互组合后所呈现的色彩整体效果.绘画中有"没有不美的色彩,只有搭配不好的色彩"一说,这句话道出了色彩的真谛.对色调的学习和实践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与表现色彩.也能为我们更好的调整自己的生活,给自己营建一个愉快和谐的生存氛围,进而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情.
但是我们光知道色调的形成还不行,还需要对色调作进一步的了解.
色调包括色相基调和明度基调,色相基调是指色彩中因色相及纯度所呈现出来的整体印象,如绿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等;明度基调则是指色彩中因明暗对比关系所呈现的色彩倾向特征,如灰色调,亮色调,中灰调等,不同基调的色彩还同时反映出色彩对比与调和的规律.明度对比基调越长的画面给人越强烈、越清晰,而对比基调越短给人的感觉越柔和、含糊。高明度的色彩能带来轻飘、明亮、淡雅、柔弱等感觉,所以一身的淡装能衬托高雅的气质,而白色的连衣裙和黑色的长发就 给人飘逸,不禁产生爱怜之感,其原因也就是白色、黑色的强对比给人带来的这种心理感应。中明度的色调给人含蓄、成熟、温和、平凡的感觉,一个人想要让自己成熟一点不妨在装束上变更下,没准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和看法。低明度的色调则给人以沉重、深厚、迟缓、忧郁等感觉,我觉得老年人不妨着一些高明度的服装,高明度的艳丽的色彩会让人感觉 年轻而富有朝气,心情不好的也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大千世界艳丽的色彩,这会让自己好受点,或者把房间变得明亮起来,这样有助于自己从忧郁中走出来,千万不要把自己关在阴暗的房间里去领略另一种低沉。
懂得了光色特征也就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情,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利用光色来装点生活,活出真我,活出滋味!
第四篇:光色与绘画教案
光 色 与 绘 画
胡钧毅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本课是绘画技法理论课,也是色彩理论第一课,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光色呈现的原理,认识色彩的调配规律,掌握色彩的对比关系,认识景物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关系,以及在绘画中的表现。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色彩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调配规律与对比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和辨别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以及在绘画中的表现。内容结构
本课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光与色的关系,即色彩的呈现;第二部分讲述色彩调配规律;第三部分讲述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第四部分讲述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以及在绘画中的表现。
二、教法
本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提问讨论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讨论、分析、理解、记忆、等学习方法,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播放幻灯片——五光十色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生活色彩、绮丽无比的艺术色彩——导入;
色彩伴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有了色彩我们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在黑暗中,我们看不到周围景物的形状和色彩,这是因为没有光线。因此,人类最基本的视觉经验得出了一个最朴素也是最重要的结 论:没有光就没有色。因此世界美妙的一切都源自于光。
一.光与色——色彩的呈现
二.色彩的调配——太阳光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
——三原色、三间色 ——复 色
三.色彩的对比——色彩三要素及对比
——三类色及对比
——色彩的色性及对比
1.同类色,对比关系,和谐、统一 2.临近色,对比关系,明快、协调 3.对比色,对比关系,鲜明、强烈、刺激 4.色彩的色性及对比—色彩的冷暖性 四.景物与光色——固有色
——光 源 色 ——环 境 色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 光与色——色彩的呈现——色彩的调配——色彩的对比——景物与光色 四个环节的演示分析,对色彩、景物与光色的关系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这些只是理论方面的简单认识,我们要探索色彩的无穷奥妙,还需要在绘画实践中不断的刻苦练习才能得到她的真谛。
同学们要在以后的静物写生过程中多体验、多思考,提高色彩的辨别能力与观察能力,早日走进色彩艺术的瑰丽世界。
作业:
1、课堂欣赏优秀的色彩静物作品。
2、课后调色练习
A.色环调配练习;
B.复色调配练习。
第五篇:拥有好心情教学设计
拥有好心情
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人人都会有。烦恼是生活中的一部分。2.烦恼有主观的,烦恼也有客观存在的。怎样排解烦恼。3.让学生如何客观的面对生活。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要多个角度去思考事情。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启发兴趣
同学们看见黑板上的笑脸你会联想到什么?-快乐。那么请看这一个脸你会联想到什么—烦恼。生活中不但有快乐也有烦恼,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如何面对烦恼《拥有好心情》。二.提出问题 学习新知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观察一周的心情变化,你们做到了吗?能把你的结果告诉老师吗?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知道,烦恼人人有。2.那么同学们猜猜老师有烦恼吗?和老师交流烦恼,老师和学生坦言自己的烦恼。
3.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烦恼呢?能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吗? 4.把自己的烦恼写在纸条上,然后收集上来。
5.情景演示,请同学们看10页李萌有什么烦恼呢?如果你是李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三、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
1.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李萌开一个方子。2.谁能为老师的烦恼开一张药方,想办法。
3.为自己的烦恼开一剂药方。随机抽取刚才收集上来的纸条,为这些小朋友开药方。
4.烦恼排解后心情很舒畅,那么现在咱们总结一下,排解烦恼有哪些小窍门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汇报。6.总结烦恼窍门
7.编儿歌,怎样排解烦恼。
四、总结评价 拓展延伸
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同学们想听吗?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以卖伞为生,一个女儿为别人洗衣服,老奶奶整天都不开心因为晴天担心伞卖不出去。雨天担心衣服晒不干。后来有个人这样开解她,老奶奶你这么想如果晴天你女儿的衣服可以晒的干。雨天你的女儿卖的好,你的心情是不是会好点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有两个青年,他们都是在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甲整天抱怨生活。乙呢,却很感激老天在这么重的车祸中却能保住性命。那么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甲还是乙呢?
如果你遇到了挫折、困难你会怎么面对呢?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自以后的人生中如果遇到了挫折、困难要勇敢去面对。
五、板书设计
拥有好心情
快乐
烦恼:放松 转移 倾诉
换个角度想一想
快乐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