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辅导 想法不同 心情不同 教学设计及反思
《想法不同 心情不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烦恼是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消除烦恼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本领;能体会到换个角度看问题,会使人心情愉快。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面对消极情绪时的应对能力。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解除自己的“烦恼”。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通过改变想法而调节情绪的动机,体验到消除烦恼之后的快乐心情,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想法不同,性情就不同。
难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改变看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学生在面对不快乐的事时的应对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按班级学生人数准备“烦恼倾诉卡” 2.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1、教师导语:大家好!第一次和大家见面,老师感到很高兴,希望在这节课里每位同学都能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老是想知道同学们喜不喜欢做游戏。既然同学们那么喜欢做游戏,那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喜怒哀乐”。谁愿意参与?选择四个同学上台,在多媒体上选择序号(序号后藏着不同的小故事按照故事里发生的事情,作出相应的表情。),2、游戏玩后,教师小结:同学们,就在这简短的几分钟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也是这样,情绪时时伴着我们,有时它使我们精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它又使我们精疲力,不知所措。
(二)“小烦恼”叙烦恼事
1、这不就在刚才有位四年级的同学给老师发来信息说他遇到了许多不开心的事,让老师帮帮他,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帮助他妈?那我们赶紧看看小烦恼遇到了哪些事情。(找同学朗读:我的烦恼可多了,就比如说今天吧。一大早,我一进教室,毛手毛脚的同桌就把我的铅笔盒碰翻在地,把妈妈送我的生日礼物——一支漂亮的钢笔的头摔得不成样子。下午第一节是音乐课,老师挑选了5个同学参加跳舞,我也想参加,可老师就是不选我。你说生活中的烦恼怎么就这么多呢?)
2、你们瞧,小烦恼遇到的烦恼事还真不少呢!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会经常在我们不经意间发生,让我们感觉到烦恼。
3、你最近有什么烦恼的事吗?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请学生拿出烦恼倾诉卡,按照提示来把他写出来吧!(播放比较忧郁的歌曲)
[多媒体课件出示烦恼倾诉卡:
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我想()
结果那天,我心情(),过得()。]
在学生写完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讲一讲自己所写的烦恼的事情与感受。听了同学们这么多的烦恼事,老师也替你们着急,有了烦恼事我们的心情就会受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这可不得了。请同学们将烦恼倾诉卡压在铅笔盒下面,让他们沉淀一下,我们先来欣赏一个情景剧。
(三)灯塔导航,学习方法
活动1.情境剧表演
首先,分别请两个两学上台表演:(半杯水的故事)
(上完体育课,同学们满头大汗,又渴又累地回到教室。
小林看见桌上放着半杯水,皱着眉头说:“唉,口这么渴,可只有半杯水„„”他闷闷不乐地站在那儿,好像跟谁赌气似的。
这时,他的好朋友小阳也跑了进来,看见桌上放着半杯水,高兴地说:“哈哈,还有半杯水哪!”他咕咚咕咚喝下去,露出满足的样子。)
在看完两个同学的表演后,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你喜欢哪一个小华?你从这个故事感悟到什么?(出示课件“想法不同,心情不同”)老师小结:同样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所以我们的心情也会不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个角度看问题”
活动2.助人解忧
教师课件出示“换个角度看问题”,告诉学生在这几个字后面,分别藏着一个令我们班一些同学烦恼的事,(如课件所示)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事例换个角度对这些事件进行思考,帮助这些同学解除烦恼,然后进行交流,汇报。
(方方:同学们,我真想哭!我天生就笨,成绩比不上小红同学,歌声没有小慧同学好听,我感觉自己样样不如别人。
圆圆:我的名字叫圆圆,长得也胖胖的,个子也矮矮的,最令我苦恼的是班上的同学一看见我就喊我:“肥猪,肥猪!矮冬瓜,矮冬瓜!”这是太让我烦心了。
冬冬:双休日写完作业我想上网,可是妈妈总不让,真郁闷啊!楠楠楠:每当我和弟弟吵架了,爸爸总是现批评我,我感到很委屈。)
(四)学以致用,解除烦恼
教师导语:刚才我们帮这几个同学用“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成功消除了烦恼,那我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来帮助自己解决烦恼呢?
请学生拿出刚才写的烦恼倾诉卡,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解决烦恼。为了让学生熟练使用这种方法,教师给出小提示,请尝试用下列句式来帮助自己解除烦恼。
课件出示;尽管----(写出烦恼事),但是-------(写上积极的想法)。
鼓励学生用“尽管„„但是„„”的句式,进行“换角度看问
题”训练。如上文中的“小烦恼”:尽管体育老师没有选我参加跳舞比赛,但为同学们做后勤工作也很重要。
(让学生在烦恼事的文字前面加上“尽管”,文字后面加上“但是”,并续写上积极的思想,令他(她)化烦恼为快乐的想法„„)
在烦恼解除之后,让学生根据课件将手中的卡纸折成一只小船。
【多媒体演示快乐之船的折法】
学生折好后,大家互相欣赏,交流。请交流后的同学将纸船贴到黑板上(贴成笑脸形状)同时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
(五)快乐妙法,拓展思维
教师:同学们,我们要想保持快乐的心情,“换个角度看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妙法,其实还有很多快乐妙法可以帮助我们。你们想想还有哪些方法可是称之为快乐妙法呢?
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写在自己的笑脸卡片上。
最后,教师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归纳快乐妙法。并把快乐妙法贴在黑板上,与大家分享。
(如:换角度看问题,发现事物积极的一面。迎难而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忘掉悲伤,参加喜欢的活动。
写日记,自己对自己倾诉心声
找朋友诉说。)
启迪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烦恼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排除烦恼。
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海洋上没有永远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我们生活的小船也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左右我们的心情;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该表我们的心境。想法不同,心情就不同。生活中有了烦恼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去面对,去解决,那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向它(黑板上的笑脸)一样天天绽开笑脸!最后祝同学们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让笑脸陪伴您,快乐每一天。
《想法不同 心情不同》教学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上心理健康课,感触颇深,有收获真情的喜悦,也有个别环节处理欠妥的遗憾。
课堂开始通过小游戏让同学们经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从而引导同学认识到生活中的烦恼是经常发生的,又通过“小烦恼诉说烦恼事”让同学们联想并写出自己的烦恼事。把烦恼先放一放,通过情景剧:半杯水的故事,让同学们理解同一件事情,想法不同,心情就不同。从而引出换个角度看问题是解决烦恼的好方法。接着小组助人解忧,到自己解决烦恼,一步步深入,让同学们更深的认识换个角度看问题是解决烦恼的妙法之一。最后根据视频将烦恼倾诉卡折成快乐纸船并在音乐中贴成笑脸是让同学们感受烦恼解决后的快乐心情。逐步让同学们写出其他快乐妙法并分享。课的设计前后呼应。
这节课,有些不足之处,值得我反思,比如动作有时不到位,最后总结时与前一环节衔接不够连贯,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还可以再多些,驾驭课堂对待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再以后上课时要避免以上出现的不足,每次公开课都是一次进步,也要感谢大家。
第二篇: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想法不同心情不同 全国通用
《想法不同 心情不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态,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笑对人生。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基于以上目标,我设计了本课。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对他们照顾太多,过分的爱护,剥夺了学生的锻炼机会,致使有些学生滋长了娇气,唯我独尊,成了一个任性、不懂得尊重别人和不能与别人共享快乐的利己者。尽管他们已能按一定的标准评价好坏,但欠缺自我意识,对自己或对老师、同学的评价有失偏颇,自然产生不良情绪,加上任性,又比较利己,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情绪失控,让自己失去快乐,造成他们性格和人际关系上的缺陷,影响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品德个性的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在自己遇到挫折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
发现、体验生活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并懂得实际运用。
教学思路:
我在开展《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心理活动时,以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击鼓传花这一游戏引入,了解人有不同的情绪,并随着不同的处境而不断变化。又通过情景剧,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尽情倾诉、体会和辨析。活动中不断激励学生大胆表述,不管对错,均给予鼓励,同时不忘给予正确的导向,让学生初步了解用反思的方法认识自己的情绪活动和学习情绪调控,使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启迪和收获,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教学准备:
1、活动用具 2、多媒体课件 3、情景剧录像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一起欣赏舒缓的音乐,深呼吸,放松自己。(师语言暗示学生:你现在很平静了,很放松了,很自由了,喜欢什么就想什么。课堂上我们无所谓对与错,你只要大胆将自己心中最真实的话说出来就好。)
2、游戏导入,聊聊心情。
听完音乐,下面让我们玩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当鼓声停止时,手里拿花的同学就要回答三个问题(课件出示)
(1)
当看到小红花传到别手中时,我感到……
(2)
当小红花快传到我手里时,我感到……
(3)当小红花传到我手中时,我感到……
同学们,刚才大家的感受就是人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会随着周围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大家都希望每时每刻都快快乐乐,但生活中却经常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比如,被人误解时,会很伤心,考试没考好会很难过,没有朋友时会很孤单,一个人在黑暗中会很害怕……
二、情绪导航
是什么在左右着我们的心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下面一起来欣赏情景剧《半杯水》。
1、剧情简介:上完体育课,同学们满头大汗,又渴又累的往教室里跑。小林来到教室看到桌上放着半杯水,皱着眉头说:“唉,口这么渴,可只有半杯水……”
这时,她的好朋友小阳也跑了进来,看见桌上放着半杯水,高兴地说:“哈哈,还有半杯水呢!真是太好了!”说着,拿起水杯咕咚咕咚的喝了下去,露出了满足的表情。
2.看完后交流:小品中的小林和小阳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为什么对同一件事,他们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呢?(分组讨论交流)
师小结:影响我们情绪的不只是事情的本身,还有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同一件事,会引起许多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因为小林和小阳面对半杯水时的想法不同,他们的心情就截然不同了。有了积极的想法,就有了愉悦的心情,当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不妨像小阳一样换个想法,换个角度看问题。
3、心理体验,多媒体出示:小买了一件新衣服,自己挺满意。可是,邻居李芳说:“太难看了!”
小红这样想……她觉得特别伤心。
小红这样想……她觉得还可以。
小红这样想……她觉得很快乐了。
师:大家遇到的问题中,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可以感受快乐的。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4.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除了换个想法,还有哪些办法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说说平时自己是怎么做的。
提示:先冷静下来
(1)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2)
唱歌或听音乐;
(3)
做运动,做游戏;
(4)
对着镜子微笑1分钟;
(5)
放声大笑;
(6)
闭着眼睛,深呼吸两分钟;
(7)向老师、好朋友、父母倾诉。
三、训练巩固。
1.请大家给一些不快乐的同学出个主意,让他们快乐起来。出示课件(请你帮助)
(1)同学们,我真想哭!我天生就笨,成绩总比不上小慧,歌也没有她唱的好听,我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
(2)每当我和弟弟吵架了,爸爸总是先批评我,我感到很委屈。
(3)心爱的东西被小林弄丢了,很着急。
(4)我的爸爸、妈妈经常为小事争吵,我很烦恼。
(此环节设计意在创设特定情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几种情绪调控的方法,使学生思考如何从周围环境中学习情绪调控和帮助别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2.现场咨询会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遇到的烦恼问题不只是这些,现在让我们搞一个小小的现场咨询会,请同学们把自己不能解决的烦恼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帮你解决,好吗?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情绪调控的方法,学会让自己快乐起来。
四、回顾活动,畅谈收获
1、通过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小结)这次活动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发言十分踊跃。它不但能让我们同学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更使我们都懂得如何换位思考或换个想法,调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减少或避免发生矛盾与冲突,使我们的生活更和谐,更快乐。
板书设计:
换个想法
让自己快乐起来
遇事冷静
控制情绪
第三篇:不同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王国》中最后一课。这节课是在前三节基础上安排的。学生 了解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知道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以及我们是如 何听到声音的。本课是继续引领学生对声音有更完整的认识。即:
1、让学生感受到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强弱,音调高低具体和什么因素有关。为此,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活动一:欣赏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有所的不同。活动二:感受音量大小,探究音量大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活动三:感受音调高低,并探究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音和低音。
学情分析:各种声音充满学生的生活。
2、上音乐课学习音乐。
3、课外喜欢听歌曲。
4、对探究活动相对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并认识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
2、能够大胆猜想,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制定出相应的实验计划,去按计划进行实验,经历“假 设—实验—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3、在探究活动中愿意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同伴交流,尝试科学探究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声音有大小和高低。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区分声音的高低。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能发声物体(如小铃铛、钢据条等)。教师准备:铝板琴、空塑料盒、橡皮筋、三角铁、铝板铝、双响筒、锣、笛子。
五、教学过程
(一)提供资料,引入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奇妙的声音王国里,可以听到很多声音,这些声音都不一样,老师给大 家准备了一些声音,我们来听一听,这些声音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播放一段声音,并控制音量大小)
生:汇报,提出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的声音”。(板书:不同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听不同的声音”这一活动,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认识到声音有音色的区别,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二)充分感知,获取事实 师:什么情况下声音大,什么情况下声音小,我们先来猜一猜。下面请同学拿出一把小尺子,把它紧压在桌 子上,拨动它,让它发出两个大小不同的两个声音,从侧面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首先由一段前后音量大小不同的音乐引入,让学生感知声音有“音量区别”。学生在音乐声中,设计意图 感受并认识了“音量”。其次让学生自己制造出大小不同的声音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声音强弱跟力的大小有 关。教师用钢尺引导学生进行试验,启发学生思考,音量大小不同时尺子的振动的幅度也是不同,不管学生 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真谛。]
生:(实验并汇报)…… 师:科学上把声音的大小叫音量。(板书)
师:(出示铝板琴,用力敲,音量大,轻敲音量小),用力敲)。如果我用同样的力敲铝板琴的铝板,发出 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声音会不一样呢? 学生:(提出声音除了音量外,还有高低的不同。师: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那么为什么声音会有高有低呢? 学生:(发表意见)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塑料盒、皮筋,首先请你猜测一下,这个皮筋拉的越紧音调越高,还是皮筋松的 情况下,音调高?是粗的皮筋音调还是细的音调高。把你们小组的猜测写在实验表格上。同时请仔细阅读实 验的注意事项。生:小组做实验,交流汇报。[设计意图:探究声音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这是这节课重点,也是这节课难点。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猜 设计意图 测橡皮筋发出的音调高低与什么有关?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在讨论中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帮他们完 善研究方案。即按橡皮筋松紧、粗细顺序来进行研究,教师不用过多的讲解,很轻松的使学生明确了研究的 步骤。接下来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实验方案,以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 指导学生在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尤其要认真观察发声体发声时的状态。通过小组间 的交流合作,实验观察,收集证据,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明白:紧、细的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松、粗的则发出较低的声音。]
生:用手捂住喉咙,发了一个低音1,再发一个高音1,体会手的感觉。
师总结:当皮筋紧、细的时候音调高,振动的快,当皮筋松、粗的时候音调低,振动的慢。其实决定音调高 低的还有很多因素,比如铝板琴,就是长短决定音调高低,当然还有很多方面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这就要 我们的同学们要更多的去探究发现。
(三)、整理加工,开成结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音量、音调,请同学们在下面想一想如何才能利用身边材料制 造出不同的音量、音调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样乐器,有三角铁、铝板铝、双响筒、锣。我想讲两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些乐器给制造 出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调。
生:(上前演示)
师:一些音调和音量不同的声音有规律的编辑在一起,就可以演奏出非常美妙的音乐来。想不想听一听?但 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本课所学的知识为老师点评一下。(笛子独奏《牧羊曲》)
生:(谈音调高低不同)。其实这笛子是已经做好的乐器,我们自己能不能做一样乐器呢?
师:(出示水琴)这就是老师自己做的一样乐器,能够演奏 1234567(演示),谁再来说一说,教师的这个水 琴是怎么做成的?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一首笛子或者其他乐器弹奏的乐曲,再次体会一下由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按照一定的规 设计意图 律编辑而成优美动听的音乐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应用,指导生活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应用到音量和音调的例子呢?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的联系生活的实际,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用到的,我们今天的 设计意图 研究在方法生活中的其它地方是也是可以用到的,让他们真正从心底里喜欢上科学课。](五)、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 师:声音真的很奇妙,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伴随着优美的《蓝色多瑙河》,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都学习了 哪些知识?
师:最后老师要说你们是幸福的,为什么呢?你们能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听到小鸟的叫声,可以听到 老师给你讲声音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但有一些人是听不到这些声音的,你们了解他们的感受吗? 留一个作业,回家想个办法让你的耳朵听不见声音五分钟,把你的感觉以一篇日记的形式交上来。还有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制一件乐器。
[设计意图:教师例举先前学生提的问题,让学生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他们始终保持探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与热情。再则,我想思想教育活动并不是语数的老师的专利,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有推卸不了的责 任,让学生更有爱心,让他们关爱身边的残疾人,这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
第四篇:不同的声音教学反思
不同的声音教学反思
教学时,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简单地选取两种对比材料,教师进行演示再加说明就算解决问题,如分别敲大鼓,大鼓声音强、小鼓的声音弱,就算学生知道了声音的强弱。这样对声音的认识过程是达不到本课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材料,让学生充分摆弄研究,并对发现的事实加以充分完整地描述。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以两种具体物体发出声音的不一样进行比较。教师要善于把多个学生对多个物体声音的比较加以归纳整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音色也各不相同。一些学生往往认为音调就是响度大,音调低不是响度小,这可能与日常说话中常用“高”、“低”来表示声音大小有关。如“高声大叫、”“低声细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用语中涉及声音时的“高”、“低”,有时指响度,有时指音调,要注意分辨,不要一听见“高”就认为“响”。音调和响度不是一回事,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对于学生描述中所讲的“声音尖、粗”,可直接告诉学生较为科学的说法是“声音高、低”。
应紧扣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并强调减噪声最终目标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以此为线索来引导学生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途径,也可以爱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可用玩具电动机做振动源,把旋转的电动机放在桌子上会产生较大的声音。将电动机用软泡沫塑料垫起,减少桌面的振动,噪声明显减弱(在发声体处减弱噪声)。将电动机置于空制罐头盒上,盒用软泡沫塑料垫上,使空盒成为声源,用软泡沫塑料挡在电动机与学生之间,噪音明显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第五篇:不同的声音教学反思
不同的声音教学反思:
吴玉虎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是激动,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目睹了特色各异、精彩纷呈的课,收获颇丰。反思自己的这堂课,有成功也有遗憾。
1、走近孩子,让科学课成为孩子的课堂。
响水博爱小学,这所特殊学校里的特殊孩子,多多少少让我们执教老师有些措手不及,这些孩子们少了点城里孩子的张扬,多了些乡下孩子的朴实,初次见面,“沉默寡言”是他们给我这位新老师最多的礼物。一堂再妙的教学设计,如果学生不敢伸开手脚,缺少了孩子们的激情参与,没有了“小手如林”的场景,谁都感到是件挺麻烦的事。为此,我用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和孩子们泡在一起,玩在一起,和他们聊天、拉家常、讲故事,渐渐地孩子们一个个都放松开来了,围着我问这问那,说东道西,班上许多孩子还画了他们认为最美的画儿送给我。就这样,我不但与孩子们拉近了距离,也顺便了解了他们目前的知识状况。根据从孩子们身上得到的信息,我及时的调整了教学设计,删除了一些不适合这群孩子的教学环节,比如让学生到台上的音调吹奏,音量大小、音调高低这部分内容的深层探究,每个环节力求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孩子“卷入”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2、在“常态”和“有效”上着力。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关注常态课堂,聚集有效教学”,因此,从
拿到上课内容的那一刻起,我就把本节课备课主旨牢牢定位在“常态课堂”和“有效教学”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力求实实在在,舍弃一些“花式”实验,让学生在平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真真实实地学到知识。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做到简单易行。例如,在音量强弱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上,我所准备的器材相当简单,只有音叉和学生平时用的直尺,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简单:敲音叉→玩直尺→肢体体验→师生互动,对音量强弱的探究活动由远及近、由枯燥到学生感兴趣,从敲专业的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到学生玩常用的直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再到学生用身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又到老师学生互相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在实验过程和学生的交流汇报上,我注重课堂实效。学生在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时,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实验10多分钟,汇报交流近10分钟,在实验中,让小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都真真切切地听到由于橡皮筋松紧、长短、粗细不同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在交流汇报时,当有不同结论时,让学生当场再做实验,坚持实事求是,对实验结论的产生明明白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本堂课不足之处不少,本人明显感到遗憾的有两点:
1、课堂容量过载。
《不同的声音》这一课课时安排应为两课时,我用一课时解决两课时的大部分教学内容,感到课堂密度较大,从而使有些知识点匆匆略过,忙着赶时间。
2、课堂现场生成的资源教师处理过于粗糙。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现场生成的非常可贵的教学资源处理不够精细,例如,在学生敲打音叉后,老师问:你怎样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的?有一学生没有回答老师想急于得到的答案,而是说:“我敲打音叉后,用手一摸感到很麻,后来声音也没有了。”老师只是说:“你观察很仔细,真爱动脑筋。”这显然是对学生的回答敷衍了一下,没有给出学生想要的结果。类似的情形还有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