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 法 估 算 教 学 设 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李 艳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2及练习十四第4、6—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 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练习十四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 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3.练习十四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估算。
79×40 81×38 42×57 80×68 58×30 72×40 61×20 92×59 2.小娟看一本书,每天看11页,29天大约看多少页?
3.刘老师要去体育用品商店给学校买18个足球,每个足球的价钱是29元。刘老师至少应带多少钱?
第二篇:乘法的估算-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
1、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课后反思: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
隆湖五站小学 张圆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15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 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提问:我们学校三年级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全校有多少位学生?你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多少时间?生汇报.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只需要一个大概的数字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2、教材习题
提问:这里接近200的有几个数?其中最接近200的是哪个数?
小结:估计时看实际情况,有时候是需要估到整百,有时候需要估到几百几十。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1)求准确数解答问题。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汇报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2)估算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生汇报。
师: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阅读教材
(4)师生一起进行书写格式的训练。准确数:221+239=460>441 估算:221>220 239 >230 221+239 >450 221+239 >441 坐不下
(5)做一做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196+226<441 200 226 196+226<441 200 230 小结:和例题比较,例题是尽管把数据难看小点,和还是大于441,所以座位不够。做一做是尽量把数据看大点做比较,结果和还是小于441,所以座位一定有多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 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 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估算 大约 最接近
221>220 239 >230 221+239 >450 221+239 >441 坐不下
第四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5~12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尝试、练习、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同学们要在会议室听课,那么你们知道会议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探讨估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22×18≈你是怎么想的?(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3)比较、评价。
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4)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3、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三.巩固练习:
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
43×22≈
35×19≈
24×39≈
63×29≈ 2.做课本59做一做 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3、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
10×19=190(元)
B、19看成20
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四.扩展延伸: 1.请你来做小判官
2.生活应用
秋游快要结束了,游乐园离学校有3千米的距离,同学们以每分钟55米的速度返回,1小时能返回学校吗?
五、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十四:第4题、第10题 2.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第五篇:《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1、1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 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