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教案

时间:2019-05-12 18:1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灾害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灾害教案》。

第一篇: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教案 知识要求:

1、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灾害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基本特点;

2、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智能训练:

培养学生依据图像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阅读要求:

《印度1.26地震》 《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 教具:投影片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呈现、讨论分析、归纳小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陆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非常剧烈,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灾害,进而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视频资料]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实例过程呈现

一、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

1、定义

2、分类、成因、特点

①构造地震

定义:由于地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成因:地应力的积累-释放

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产生震动,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由地下向上传播,引起地表震动。特点:活动频繁(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90%)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最强。

②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和岩浆活动引起。一般震级不大,影响范围小。③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洞穴(岩溶区、地下采矿区)、地层滑落等而引起的。一般规模小,为数不多。

[总结]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问题]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地震的分布规律

在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层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要素

[结合插图,讲清各地震要素的概念]

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中距)线。②地震波:地震时,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面而引起地面上下颠簸;而后横波到来,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摇晃。

5、震级和地震烈度 ①里氏震级定义 ②地震烈度的定义 ③影响烈度的因素:

A、震级和震中距---直接因素

[问]同一条等震线上,地震烈度是否相等?

B、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也是影响因素。

6、地震的分类微震①按震级分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 浅源地震

②按震源深度分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③按成因分

7、地震危害和地震预报

(1)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我国处于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交界地带,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顷刻之间,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死亡24万人;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震,损失近百亿美元。

地震不仅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还常诱发地裂、山崩、海啸、滑坡等灾害,因此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介绍《印度1-26地震》(2)地震预报 ①摸索阶段

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二)火山喷发

1、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强烈显示。

2、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3、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4、火山的构造:

火山锥:火山喷发物大部分在喷出口周围堆积下来,形成圆锥形的火山。火山口:位于火山锥的顶部的漏斗形喷口。火山通道:火山口以下的一个通向地下的长管。

5、火山喷发物-气体、熔岩、固体喷发物

6、火山与人类的关系

害:熔岩会摧毁田园、建筑等;火山灰会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引发地震 利: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

(三)滑坡和泥石流

1、定义

2、危害

3、我国活动情况

[阅读材料]阅读《滑坡与泥石流》材料,加深理解。[读图思考]我国泥石流分布的地区与我国地震带分布的地区有哪些共同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联系?

如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并且山体断裂比较发育,岩石破碎,容易发生滑坡,若该地区气候多雨,流水冲刷作用强烈,地表物质疏松,就又容易促使泥石流的发生。可见,因为这几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所以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大体的一致性。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举例分析]

1、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

2、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的防御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增高。

1、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小结]我国是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全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灾害多发区,曾经因地震、滑坡等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要有效防御地质灾害,要求全社会都要给予重视。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第二篇: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八(3)班

——王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2.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3.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看录像、读图及观察景观图,使学生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2.关于地震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3.关于火山喷发 [景观图]火山喷发。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播放录像]《发山喷发》

[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片。(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

(2)覆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片]火山构造示意图。

[提问](1)简述火山的构造;(2)说明火山与火山喷发的区别。学生回答。[提问复习旧知识](1)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哪三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重新喷发过。)[提问]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灾害?会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

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提示]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在印度尼西亚人们愿意在火山周围进行农业生产,因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变得比较肥沃。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

[提问,引导讨论]带着以下问题看书第134页—第135页及录像片(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4)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异同。[播放录像]《泥石流发生过程》。[景观图片]滑坡、泥石流。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归纳]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区。在地表植被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它们容易发生。它们发生过程的相同点表现在:主要是重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其发生。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形成泥石流必须有水的参与。5.关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投影片]“中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

[提问]我国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布地区大体一致。)

[提问]学生就近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地区大体一致是怎样形成的?(2)以上四种地质灾害之间相互有什么联系?(3)地质灾害还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吗?(4)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诱发什么地质灾害? 学生集体讨论、回答。6.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

2017年9月24日

第三篇:预防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2.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3.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看录像、读图及观察景观图,使学生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2.关于地震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3.关于火山喷发 [景观图]火山喷发。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播放录像]《发山喷发》

[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片。(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

(2)覆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片]火山构造示意图。

[提问](1)简述火山的构造;(2)说明火山与火山喷发的区别。学生回答。[提问复习旧知识](1)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哪三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重新喷发过。)

[提问]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灾害?会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

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提示]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在印度尼西亚人们愿意在火山周围进行农业生产,因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变得比较肥沃。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

[提问,引导讨论]带着以下问题看书第134页—第135页及录像片(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4)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异同。[播放录像]《泥石流发生过程》。[景观图片]滑坡、泥石流。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归纳]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区。在地表植被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它们容易发生。它们发生过程的相同点表现在:主要是重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其发生。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形成泥石流必须有水的参与。5.关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投影片]“中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

[提问]我国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布地区大体一致。)[提问]学生就近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地区大体一致是怎样形成的?(2)以上四种地质灾害之间相互有什么联系?(3)地质灾害还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吗?(4)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诱发什么地质灾害? 学生集体讨论、回答。6.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师提问,引发讨论]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而人类也不会被动的接受灾害带来的损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将损失降低?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教师归纳]防御地质灾害主要应做三项工作:(1)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2)加强管理,健全减灾工作的法规;

(3)实施预防措施(具体措施可启发学生多提出一些)。[教师引导讨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了解到四种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以及危害的基础上,也初步掌握了部分防御灾害的措施。在我们的家乡—北京,应重点防御哪种地质灾害?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如何做才能保护自己? 学生集体讨论。

[教师归纳]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合等,结合实际进行防震教育。

(三)总结扩展

陆地环境所产生的给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一些现象,我们统称为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而地质作用过程一般极其缓慢,并且由量变到质变。即使地质灾害这些突发现象,也是经过长期能量积累后突变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认识自然,掌握其发展规律,就能利用其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为人类造福。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预报工作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先进的,但是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七、板书设计

第八节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一、地质灾害

二、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 1.地震的发生 2.地震的构造 3.震级

4.世界地震的分布

(二)火山喷发 1.火山喷发的发生 2.火山的构造 3.火山的分类

4.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三)滑坡和泥石流

三、地震灾害的关联性(用→表示可能)

四、地质灾害的防御

1.科学研究,预报准确。2.加强管理,制定法制,宣传教育。3.预防措施:工程建设,植物造林等。

第四篇:防地质灾害教案

2015-2016学第二学期安全教案

《防地质灾害》

小一班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防汛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3.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5.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活动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2.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3.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2.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 3.录像:《地震》、《洪水来临》

四、活动过程: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洪水的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2.关于地震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教师引导讨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了解到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以及危害的基础上,也初步掌握了部分防御灾害的措施。

(三)防汛

1、出示洪水来了的场景图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教师:“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洪水对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危害?”

2、幼儿自由讨论、交谈:洪水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把防洪小知识编成儿歌教给小朋友)洪水来了莫惊吓,迅速求救往高爬。切断煤气和电阀,寻找木板做舟伐。

3、播放“防洪小知识”的课件给幼儿观看,让幼儿了解一些防洪知识。(往高处跑、关水电门、不能在水沟边走、不能随便喝洪水、找游泳圈或者木盆当船)

4、与幼儿讨论哪些地方是能躲避洪水的高地? 幼儿先自由谈论。教师小结:(能躲避洪水的地点:高楼顶、房顶、山顶)

5、请幼儿说说在我们幼儿园哪里是能躲避洪水的高地?

6、防洪安全演练。(幼儿能有序的听指挥撤离到高处。)活动总结:

陆地环境所产生的给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一些现象,我们统称为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而地质作用过程一般极其缓慢,并且由量变到质变。即使地质灾害这些突发现象,也是经过长期能量积累后突变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认识自然,掌握其发展规律,就能利用其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为人类造福。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预报工作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先进的,但是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第二幼儿园

2016.5

第五篇:地质灾害

提前计划早安排

确保汛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屏边县国土资源局自2002年4月实行机改以来,随着职能的划转,该局对这项新业务的开展较为陌生,为保证地质环境工作的衔接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不折不扣,大胆探索,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尚未出现过重大的地质灾害事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有效地遏制因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屏边县国土资源局针对历年来降雨量多的贯例,结合屏边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沟壑纵横,立体气候,加之人为工程开挖,植被破坏严重,雨水较集中,分布不均,易发生地质灾害等特点。切实加强纵横向联系,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屏边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突发性应急预案及重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入春以来,为尽早做好各项渡汛防范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该局在原掌握建档管理的基础上,主动与当地气象、水利、城建、地震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对辖区内可能预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进行了一次彻底、全面的调查排查,力争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侯保贵

下载地质灾害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质灾害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案例地理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时间:2017年10月16日活动班级:七(4)班 活动主题: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班主任:李献华 教育目标: 1、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主题班会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主题班会 时间:2018年6月8日 地点:三年级教室 主持人:甘乐康 参加人:三(1)班全体学生 主题: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教育目标: 1.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

    地质灾害自查报告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工 作 自 查 报 告 印象康城3、5、6、7、 2015年5月20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我工地认真落实关于《关于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地质灾害报告

    关于朱昌镇麦乃村六、七、八村民组唐凤明等户依法承包耕种的茶山磅房白沙大田责任地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未得处理申请复查一案情况反映 报告 贵阳市人民政府: 党的十八大......

    地质灾害请示

    禾大村申请治理花果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的 请示 祥云县国土资源分局: 禾大村位于祥城镇东边山脚,全村所辖五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998户,总人口3294人,总面积5.2km2,其中耕地面积......

    地质灾害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 为切实做好**镇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地......

    地质灾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地质灾害》,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四单元第六节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