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活动课

时间:2019-05-12 18:2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电话活动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电话活动课》。

第一篇:打电话活动课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是围绕“打电话”这一主题展开的。教材通过一组打电话场景展示了打电话时应注意的一般要领,明确打电话应做到先问好,再报名,并把事情说清楚等打电话的方法。接着,结合几组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场景,借助不同话题,组织学生学习拨打邀请电话、请假电话及其他电话,意在使学生将所学的打电话技巧通过具体场景演示,运用于生活,并学会拨打各类电话。教学时,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根据通话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礼貌用语。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重点)

2.使学生知道打电话这种交际手段的一般常识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难点)

课前准备

1.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师)

2.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方法。(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特地给同学们带来了谜语,你们想听吗?

一个东西生得巧,十个数字身上装,有耳朵,有尾巴,没鼻子,没眼睛。(打生活常见物)

生:手机、电话机„„

师: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确实是电话机,小朋友真厉害。)

师:电话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电话,即使我们相隔很远很远,也可以通过电话来相互了解对方的信息。但要学会正确使用电话,学问可多着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怎样打电话。(出示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采用谜语引入课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情景再现,学打电话

师:同学们你们听,“铃铃铃„„”,小明家的电话铃响了,他赶紧去接电话。噢!原来是好朋友芳芳,约他出去玩„„(多媒体演示小明接到芳芳电话的情景。)

师:你们觉得芳芳的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芳芳在打电话时没有礼貌,她没说“你好”。

师:是的,我们在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电话接通要主动说你好!电话结束时要说再见,尽可能地使用礼貌用语。

生:芳芳在电话里没说让小明什么时候去哪儿去玩儿。小明怎么去呀?

师:你听得真认真。芳芳没把时间、地点说清楚。打电话除了要有礼貌,还要说清你是谁,你找谁,什么事。

师:那请你再看看课文插图,有位叫李中的同学给张阳打电话,(出示课文情境图。)结果是张阳妈妈接的电话。(播放电话录音。)(通过电话录音的示范,明确打电话的方法。)

师:录音里的电话内容怎么样?

生:电话接通时李中问好了,还说了谢谢。很有礼貌。

生:李中说了找谁,还报上了自己的名字,表达得很清楚。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我们再来听一次。(再次播放。)

师:打电话的方法,我们可以总结成一首儿歌,方便我们掌握。(多媒体出示:打电话,先拨号;问声好,把名报;说事情,要简要;说再见,有礼貌。)

设计意图:一样的通话内容,不一样的通话对象,尝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又总结出了打电话的方法。在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中,掌握打电话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设置场景,学打各类电话

1.生生互动,学习拨打邀请电话。

场景一

师:在刚才的场景中,李中想给张阳打电话约他一起出去踢足球。现在请同桌两人合作试着来打打这个电话。

师:哪一对合作伙伴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对好朋友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1:喂,你好!我是李中。

生2:李中你好!我是张阳。

生1:明天是星期天,我们一起去踢球,怎么样?

生2:好啊!

生1:那我们就明天上午8点在胜利公园的足球场见。

生2:好的,不见不散!

生1:一言为定,再见!

师:对照我们刚才学的打电话方法,说说他们这通电话打得怎么样。

生:李中在打电话时先问好,又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符合要求。

生:他们在电话里把事情说清楚了,还约好了时间和见面的地点。

师:看来小朋友们听得很仔细。如果张阳有别的事想拒绝李中的邀请,该怎么说呢?(两名学生上前表演。)

生3:喂,你好!我是李中。

生4:你好,我是张阳。

生3:星期天你有时间吗?我想约你一起去踢足球。

生4:真是不好意思,周末我要随爸爸妈妈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奶奶。

生3:哦,那好吧,祝你奶奶早日康复!我再约别的同学。

生4:谢谢,再见!

师:虽然张阳拒绝了李中的邀请,但李中很满意。因为张阳非常有礼貌。

2.师生互动,学生拨打请假电话。

场景二(课件演示丽丽生病的情境。)

师:同学们,丽丽因为发烧不能上学,要向老师请假。可丽丽不会打电话,你们能帮帮她吗?

生1:能。

师:现在丽丽就是咱们班同学,她该怎样给班主任打电话,电话里该说什么呢?

生1:说自己得病了。

生2:说要请多长时间的假。

生3:问问老师同不同意给假。

师:现在我就是你们的老师,谁来打这个请假电话?(师生表演通话。)

师:喂,你好!

生:你好!我是丽丽,是李老师吗?

师:丽丽,你好,我就是李老师。你找我有事吗?

生:李老师,我发烧了,想跟你请半天假,下午再去上课,行吗?

师:当然可以!那谁在家陪你啊?

生:我的妈妈在家陪我。

师:那你在家要注意多休息,别忘了按时吃药啊!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师:再见!

师:这个丽丽电话打得不错,很有礼貌,把跟老师请假的原因及请多长时间的假说得很清楚。老师提醒大家,当和长辈或老师打电话时最好用“您”。这样更能表示对老师或长辈的尊敬。

师:接下来,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当丽丽,谁再来打打这个请假的电话?(师生表演通话。)

师:我们帮丽丽把电话打得很好,老师相信同学们在生病或有事情时也能把电话打得清楚明白。请同学们都记住你们老师的电话号码。当你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时候,可以随时给老师打电话。

3.创设火灾情境,拨打急救电话。

场景三

师:刚才我们试着打了邀请电话、请假电话,我们都能够做到说话有礼貌,把事情讲清楚。但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的电话,打起来就显得不那么简单了。(出示:110、119、120。)

师:你们知道这3个电话号码吗?什么时候打这些电话呢?

生:119是救火的电话,110是抓坏人的,120是救人的。

师:119是消防队,110是报警服务台,120是急救中心。

师:这3个号码不能随便拨打。只有发生了紧急情况时,我们才能拨打。而且拨打这样的电话是要有方法的。

师:看,出什么事了?(播放动画课件。)

生:着火了。

师:拨哪个电话?

生:快打119。

设计意图:学生从虚拟的世界走进了现实生活。“丽丽打电话请假”这个“情境”来自生活。将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模拟如何打常用的请假电话。尤其是师生互动,一起表演,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通过创设各种不同场景,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打电话,将口语交际与生活紧密结合。

四、联系实际,在游戏中交际

师: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打电话,而且喜欢上了打电话。别急,我们接下来就选择你喜欢的题目来和同桌练习打电话。

多媒体出示:1.忘了作业,打电话给好朋友询问。

2.爸爸出差了,打电话给爸爸。

3.奶奶身体不好,打电话问候奶奶。

4.有位叔叔打电话给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进行表演。(学生练习表演,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评价。)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边看边填写手中的评价表格。

生1:我们要表演第四个场景,我来当打电话的叔叔,我的同桌来接我的电话。

生2:喂,你好!请问你找谁?

生1:你好,小朋友,请问这是王主任家吗?能帮我叫你爸爸来听电话吗?

生2:叔叔,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家。请您留下您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等爸爸回来我转告他给您回电话。

生1:好的,我姓李,我的电话是„„谢谢你,小朋友。再见!

生2:叔叔再见!

师:两位同学的电话打完了,你能说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吗?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选取感兴趣的交际话题,进行打电话表演,将所学的打电话方法运用于实际的交际活动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进而内化所学的交际方法。

五、总结延伸,走进生活

师:打电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让我们用热情的语言,给亲人、朋友打个电话,送去一句真挚的问候,一份春天般的温暖。你们愿意吗?

生齐:愿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打电话,延伸口语交际的空间,并且激发学生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打电话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内化知识。

教学反思

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活动课《打电话》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活动《打电话》教案设计

学目标: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案。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

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讨最优化的方案。

教学难点:发现最优方案隐含的规律并应用于实际

一、激情导

导入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了一麻烦事,暑假期间,学校要举行歌咏比赛需要尽快通知到合唱队的1名同学,怎么办?

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通知完这1人要几分钟?你能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么?

2、明确目标)确定最优方案(找方法)

2)在方案中寻找规律(找规律)

3)能利用找到的方法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应用)

3、效果预期:从刚才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思考那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成好今天的学习任务。你们有信心么?

二、民主导学

任务

一、找方法

、任务呈现:

小组讨论,把你们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2、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展示交流

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任务

二、找规律

、任务呈现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仔细观察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完成下表

第几分钟

新接到通知的人数

接到通知的人数

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教师

2、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如果真的按这种方案去打电话,你想可能会遭遇什么?

怎么办呢?(给每个学生编上号码,让每个人都清楚谁通知谁。)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做一个有计划、讲效率的人。

任务

三、会应用、任务呈现、分钟通知多少人,要通知0人要几分钟。

2、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拓展题:

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1个树枝,第一年长出1个树枝,第二年每个树枝分别长出1个新枝,第三年每个树枝又都分别长出1个新枝,照这样计算,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树枝?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1:逐个通知

费时

方案2:分级通知

节时

方案3:人人参与

最优

第几分钟

新接到通知的人数

接到通知的人数

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教师

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1个树枝,第一年长出树枝,第二年每个树枝分别长出1个新枝,第三年每个树枝

1个又都分别长出1个新枝,照这样计算,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树枝?

第几分钟

新接到通知的人数

接到通知的人数

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包括教师

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1个树枝,第一年长出1个树枝,第二年每个树枝分别长出1个新枝,第三年每个树枝又都分别长出1个新枝,照这样计算,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树枝?

第三篇:打电话

2015.3.30上午第一节

五一

杨洁 上节反思:

《半截蜡烛》这一课是以前学生没有学习过的体裁——剧本。但是因为上个学期给大家排练课本剧的时候曾经写过剧本给大家排练,所以学生对于这种形式很有信心,觉得比别人都提前见识过,学的时候也比较有兴趣。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分角色朗读,掌握人物情感、性格即可。课堂气氛不错,根据练习册答题情况,基本内容掌握情况也不错。本节内容:

第13课《打电话》 教材分析: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群众的喜爱。《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那个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啰嗦嗦、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的讽刺。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2.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得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剧本,见识到了这种“新鲜”的写作形式;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即“新鲜”又不“新鲜”的形式。说它“新鲜”呢,是因为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课文;说“不新鲜”呢,是因为虽然没学过相声,却都在电视上看过相声吧?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打电话》,看它说了一个什么人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二、听相声,品幽默

播放《打电话》录音文件,让学生品味相声语言的幽默,了解相声说、学、逗、唱的表现形式。

“说”,相声和小品不一样,不是好几个人物通过表演来表现剧情,而仅仅是通过“语言”,即“说”;

“学”,相声中很多都是“学别人”,“学别物”,“学别事”,比如本文,就是“学别人”;

“唱”,因为有“学”这一环节,所以就少不了“唱”,很多优秀的相声演员也是“唱功了得”。

三、浏览课文,品味人物

1.浏览课文(浏览课文和默读课文的区别:默读也是读,但是只是不出声,所以要求默读的时候读的很细致;而浏览是大概的看一下,了解大意即可,速度要比默读快;

2.浏览课文的时候注意思考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模仿那个打电话的年轻人?

(因为那个年轻人打电话非常啰嗦,浪费时间,而且因为是公共电话亭,所以还耽误别人打电话,很自私。)

他这种啰嗦的行为是好是坏?(坏,很误事,必须要有时间观念。)

这段相声对这个年轻人是呈什么态度?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这种态度?

(讽刺;夸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段相声非常简单,内容非常简单,我们需要记住的就是,千万不能学习这位年轻人:第一,我们要有时间观念,不要浪费时间;第二,做人不能太自私。

五、板书设计

打电话

啰嗦

误事

讽刺

六、作业设计 1.《学习与巩固》;

2..学有余力的同学写《前沿解读》; 3.同学之间合作表演这段相声。

第四篇:《打电话》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打电话》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简析:《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目标应定位于:

1、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模拟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渗透“优化”、“化归”的思想,3、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亲身经历寻找打电话以及类似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运用优化的思想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过塑纸笑脸、长方形、画图白纸、铅笔等。

二、说教法学法

1.合理使用教材,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方案和规律,备课时我认为这个数据太大,学生要在课堂上从15这个数字打开缺口,探究的过程比较复杂,时间要求比较多,我想学生探究效果不会好,于是为了提高探究效果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周五下午王校长要紧急通知7名老师取消远足活动,王校长有哪些打电话的方案”为探究载体,这样问题实际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改用从通知7个人比较简单的数据入手,更符合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和可接受水平,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铺设好7通往15的桥梁。王校长要通知7名老师,学生在用“摆”、“画”的探究中更容易发现内在规律,问题更有可操作。2.在“比较”中“优化”规律。

本课时在寻找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设计的方案也不同,如有“逐个通知”的方案,有“分组通知”的方案,当然也会出现“所有人不空闲”的方案。通过对这三种方案的展示点评与纵向比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思想。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通过“10分钟能让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体验到n个2相乘这一规律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在比较中优化了规律。3. 多样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打电话”展开,探究“打电话”过程中的最优化方案及随之而产生的规律。像这样的规律不仅蕴藏在“打电话”这一事件中,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规律的存在,“打电话”只是这些事件的缩影。因此,我通过一则故事将事件中蕴藏的规律转化到“打电话”这一事件上,让学生体验到运用所学的规律到生活中是多么的神奇。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用电话来通知其他人知道。例如在上个星期五,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就需要紧急通知学校的15名老师取消周六的远足踏青活动。

2、提问:假如王校长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那么通知完这15名医生,需要多长时间呢?(需要15分钟)他怎样通知需要15分钟?(一个一个打)哦我们把一个一个通知的方法叫做逐一通知。板书:(逐一通知)那你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太慢)

3、揭题:既然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太慢,太费时间,那你们能不能找一个省时的方法尽快通知到每一位医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探究活动,解决问题

1、学生设计方案

师: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怎样才能尽快通知到每一位医生呢?然后再小组合作,帮这位值班领导设计一个省时的打电话的方案。听清要求。

①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先说出各自的方案,然后在小组中推选出最佳的通知方案。②把方案设计的过程,用文字、图形、颜色等符号表示在练习纸上。③想一想,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法可行吗?共需要几分钟?

[说清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既有要求,又不束缚;既放手又密切掌握学情]

2、学生汇报设计方案,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设计方案,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二和方案三进行点评。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①分析7分钟方案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请你结合图具体说说打电话的过程,请问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共需要几分钟?这个方案共用了7分钟,师:是的。这其实是分组的思想,王校长打给其中一名老师,让他当组长,再通知其他人。我们把这种方案叫分组法。大家觉得他的这张设计图画得怎么样?时间推算的准确吗?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和这个小组的方案是一样的请举手。我们来看一看方案2和方案1比较,为什么会节省出时间呢?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在第一分钟方案1王校长通知老师1,方案2王校长通知了老师1,在第二分钟,方案1王校长通知了老师2,方案2王校长通知了老师2,同时老师1通知了老师3,也就是同时通知了2个人,所以节省时间,也就是说方案2采用分组通知的方法,节省了时间。

[通过让学生呈现各自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指导,既肯定和保护了学生的设计,又突出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渗透了优化思想。本教学设计通过方案二是大部分同学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案和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比较密切,采用这种分组方案的同学会有不少小组,教师可从同学中的方案中挑选一个进行指导,并对其他类似的设计方案进行归类说明。] 师: 方案2是不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呢?还有没有比方案2更节省时间的方案呢?。②分析4分钟方案。

师:请同学们再来看一下××小组设计的方案,你这个方案共用了几分钟?哇,这个方案比刚才分组方法又节省了3分钟。我们来看这种方案与前两种方案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节省时间?这3分钟是怎样节省下来的呢?请你结合图具体说说打电话的过程。

师: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同时打电话,接到电话的所有的老师都不空闲,帮忙打电话给其他医生,最节省时间,所以只用了4分钟就通知完15个人。这个小组的方案最节省时间,请看大屏幕。

想象:按照这样的规律,同学们想一想第四分钟又有多少人新接到电话呢?这8人分别是谁通知的?四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师: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这个方案里隐藏着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通过三个方案的展示点评,让学生经历逐个通知、分组通知、所有人都不空闲三个阶段,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通过对增加一分钟通知几个人的猜想验证,既深化了知识,理解了方法,又能够较好地解决了课本内容。]

(三)探索规律,应用规律

1、找规律。

师: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从第二行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我们发现第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分别是2、4、6、8。

师:同学们真用心思考,每增加1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上一分钟的2倍,或下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上一分钟的2倍,被通知到的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按这样的规律,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用发现的规律的却很方便,那么10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呢?这样通知100人最少要花多少分钟?

[探索这个最优方案中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以图形做铺垫,通过“如果再多给你1分钟,最多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呢?”让学生产生猜想,在图示的基础上学生会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方案中规律的存在。其次,让学生在表格中发现规律。学生在以前已经接触过找规律这个知识点,并且也有了找规律的一些技能,因此,他们凭借已有知识会发现表格中所蕴藏的规律。再次,通过归纳、优化规律,让学生体会到N个2相乘这个规律的价值所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在验证这个规律的存在。]

2、应用规律,倾听故事

[在应用规律的时候,我通过小故事的方式,既深化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五篇:打电话口诀

打电话口诀

打电话,结构特,问你是谁用that。this告诉我是谁,May(Can)I speak to...找哪个。

1.当你打电话时,要找某人,你应该说:May I speak to...? 2.当你打电话时,问对方是谁,你应该说:Who is that? 3.当你打电话时,介绍自己是谁,你应该说:This is...(speaking).4.当你打电话时,你要找的人不在,你要留个口信,你应该说:Can I leave a message? 5.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别人,你应该说:Hold on, please.6.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应该说:Sorry, he/she isn’t in.7.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要为对方捎口信,你应该说: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打电话口诀

打电话,结构特,问你是谁用that。this告诉我是谁,May(Can)I speak to...找哪个。

1.当你打电话时,要找某人,你应该说:May I speak to...? 2.当你打电话时,问对方是谁,你应该说:Who is that? 3.当你打电话时,介绍自己是谁,你应该说:This is...(speaking).4.当你打电话时,你要找的人不在,你要留个口信,你应该说:Can I leave a message? 5.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别人,你应该说:Hold on, please.6.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应该说:Sorry, he/she isn’t in.7.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要为对方捎口信,你应该说: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打电话口诀

打电话,结构特,问你是谁用that。this告诉我是谁,May(Can)I speak to...找哪个。

1.当你打电话时,要找某人,你应该说:May I speak to...? 2.当你打电话时,问对方是谁,你应该说:Who is that? 3.当你打电话时,介绍自己是谁,你应该说:This is...(speaking).4.当你打电话时,你要找的人不在,你要留个口信,你应该说:Can I leave a message? 5.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别人,你应该说:Hold on, please.6.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应该说:Sorry, he/she isn’t in.7.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要为对方捎口信,你应该说: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打电话口诀

打电话,结构特,问你是谁用that。this告诉我是谁,May(Can)I speak to...找哪个。

1.当你打电话时,要找某人,你应该说:May I speak to...?

2.当你打电话时,问对方是谁,你应该说:Who is that? 3.当你打电话时,介绍自己是谁,你应该说:This is...(speaking).4.当你打电话时,你要找的人不在,你要留个口信,你应该说:Can I leave a message?

5.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别人,你应该说:Hold on, please.6.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应该说:Sorry, he/she isn’t in.7.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要为对方捎口信,你应该说: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打电话口诀

打电话,结构特,问你是谁用that。this告诉我是谁,May(Can)I speak to...找哪个。

1.当你打电话时,要找某人,你应该说:May I speak to...?

2.当你打电话时,问对方是谁,你应该说:Who is that? 3.当你打电话时,介绍自己是谁,你应该说:This is...(speaking).4.当你打电话时,你要找的人不在,你要留个口信,你应该说:Can I leave a message?

5.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别人,你应该说:Hold on, please.6.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应该说:Sorry, he/she isn’t in.7.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要为对方捎口信,你应该说: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打电话口诀

打电话,结构特,问你是谁用that。this告诉我是谁,May(Can)I speak to...找哪个。

1.当你打电话时,要找某人,你应该说:May I speak to...?

2.当你打电话时,问对方是谁,你应该说:Who is that? 3.当你打电话时,介绍自己是谁,你应该说:This is...(speaking).4.当你打电话时,你要找的人不在,你要留个口信,你应该说:Can I leave a message?

5.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别人,你应该说:Hold on, please.6.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应该说:Sorry, he/she isn’t in.7.当你接电话时,对方要找的人不在,你要为对方捎口信,你应该说: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下载打电话活动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电话活动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电话》教案

    《打电话》教案《打电话》教案篇1【学习目标】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3......

    打电话教案

    13、《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打电话》这篇课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年轻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啰......

    打电话教案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与别人口语交际的兴趣,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 2、使学生了解打电话的方法,说话要简洁,明了,有礼貌。 3、能用普通话进行电话交谈 ,能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打电话教案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打过电话吗?你们邀请同学去玩会打电话吗? 2.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要邀请3位同学去鹅湖公园玩,谁愿意跟我去呢?但是我忘记跟他们说,怎么办呢?我只好......

    打电话教案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播放画面 二、导入新课,揭示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谜语,大家猜猜看:经常丁零零,没鼻没眼睛,一耳带一嘴,边说又边听。这是什么......

    打电话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 13课《打电话》教案 执教者 张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

    《打电话》教案

    小班音乐活动《打电话》 歌曲〈打电话〉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使幼儿喜欢音乐活动,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 活动准备:PPT图片玩具电话机一......

    《打电话》教案设计

    《打电话》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活动是围绕"打电话"这一主题展开的。教材通过一组打电话场景展示了打电话时应注意的一般要领,明确打电话应做到先问好,再报名,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