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科学《蜗牛》说课稿
《蜗 牛》说课稿
单 位 :胡集镇石槽朱小学
学 科:科 学 说课教师:孙兆艳
《蜗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蜗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蜗牛》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的内容。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我所知道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运动,饲养蜗牛。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寻访、饲养、观察、记录和研究蜗牛,达到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的目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本课将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小动物。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动物来说意义非常大。
3、教材的处理
本课内容学生在学习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如果还按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根据农村学校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大胆地选择利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有效学习的能力。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观察蜗牛的过程,学会用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难点是学生观察活动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处理。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说学生
对学生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了解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身体的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因此,在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参与观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蜗牛的特征。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法。声情并茂的语言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合作法,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课堂上,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观察交流,(三)、画蜗牛,加深认识,(四)、课外延伸。
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出示谜语),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探究《蜗牛》。
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1、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这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一组蜗牛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提问:哪里能找到蜗牛?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通过观察得出: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2、观察蜗牛的身体
(1)首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观察蜗牛的方法。(2)教师介绍放大镜的用法,并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观察时要有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它的活动。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教师提出问题,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次观察头部、腹部和尾部,让学生重点观察蜗牛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在观察时,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补充。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组中去,对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优点给予帮助和表扬。这里比较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与师生合作的理念。
(4)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观察蜗牛的运动
观看蜗牛爬行的视频。提问:蜗牛有脚吗?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呢?蜗牛没有腿、脚。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叫腹足。蜗牛在爬行的时候,会留下痕迹,让学生讨论黏液对蜗牛爬行的作用。
4、饲养蜗牛
老师介绍饲养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蜗牛的食物。画蜗牛,加深印象
让学生用简笔画出蜗牛的外形,并标注各部位名称。课外延伸
让学生课外饲养蜗牛,观察蜗牛的活动并写观察日记
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从教室走向广阔的学习生活,从而使40分钟的科学课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跳板”。
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重点。说反思
这节课我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蜗牛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蜗牛生活环境与蜗牛的运动时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在观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短缺的实物实验材料致使缺乏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不能锻炼学生的直接感官与动手能力,这时我采用视频的形式,来弥补它的不足。
总之,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比赛 小学三年级科学《蜗牛》说课稿
《蜗 牛》说课稿
单 位:杨青村小学
学 科:语 文
说课教师:宋艳丽
《蜗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蜗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1、出处:《蜗牛》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紧扣“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这一个专题来编排,一样的主题,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2、概括与评价: 《蜗牛》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表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3、作用:新教材入选这一课,意在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动物,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动物来说意义非常大。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长途跋涉、巡视、畏惧、退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细致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写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观察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词语,体会蜗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与本班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我把教学重难点制订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
品味词句,体会蜗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四、说教法与学法
对学生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了解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身体的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因此,在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蜗牛的特征。为了更好的突破本课的重点及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课文,采取“读——找、画——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五、说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使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借助具体文章进一步学习“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六、说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第二课时的教学环节:
(一)以“趣”激情创设情境。
(二)以“趣”引读整体感知。
(三)品“趣”悟情体会情感变化。
(四)拓展延“趣”,提升素养。
(五)总结,欣赏励志。
(一)以“趣”激情创设情境。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就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出示谜语:说它是条牛,不能拉犁走;说它力气小,身能背屋走。)紧接着播放一组蜗牛图片(多媒体播放),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观察并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并板书课题------《蜗牛》。
【设计意图:唤醒童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带着一种阅读的期待走进文本,以童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以“趣”引读整体感知。
接着,以“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读课文一、二、五自然段,读好后想想: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提出这两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渗透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然后提出:在回忆中,作者对蜗牛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用心地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找,画——议——读的方法来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一是在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阅读需要。二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三)品“趣”悟情体会情感变化。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在引导过程中,我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提出:“‘我’为什么开始认为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原因何在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就会马上展开一番激烈的辩论。我会马上提醒同学们:“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再一次仔细的研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说服对方。”于是,学生就抓住描写蜗牛爬行的语句深入研究,这样学生在辩论时就不会离开课文中的语言去空谈。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感悟体验法”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爬山、负重行走„„体会蜗牛爬行的艰难,理解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板书:不畏惧 不退缩 不放弃)
通过以上学习,师生共同感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突破难点,蜗牛这种精神的伟大便会在孩子们口中、心中凸现了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句子对比等方法,赏识描写蜗牛的动作、神态的词语,一次又一次体会蜗牛爬行的艰难。做到立足文本解读,超越文本感悟。】
(四)拓展延“趣”,提升素养。
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生成后,我顺势启发学生: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感动了我们,请你在课题上空白的地方写出你最想对蜗牛说的话。孩子们精彩纷呈的赞语,展示了他们对文本充满个性的解读,同时,心中涌动着的激情,在心灵上再一次接受了“精神”的洗礼。
【设计意图:联系课内外,深化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情感。】
(五)总结,欣赏励志:
儿时的观察、思考让作者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赞美蜗牛的回忆性文章,这段回忆又让我们认识并了解了可爱而顽强的蜗牛,作为锦上添花的礼物,下面我要把一首名叫《蜗牛》的歌送给大家。(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并出示歌词 “路在脚下,只要走,就有希望!”)
【设计意图:学习即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七、板书设计 蜗牛
——郑晓东
不畏惧
不退缩
不放弃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攀登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简单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反思(结束语)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趣激情,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儿童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孩子们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位提升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蜗牛》
蜗牛(第一课时)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蜗牛》一课的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进行对植物的观察活动之后,进而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的启蒙课。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 物,对它们的观察停留在只注意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知道怎样从整体到局部地去观察一个 小动物。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建构自己对蜗牛的认识。同时,培养并保持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开好了这个头,为后面对蚂蚁、蚯蚓的观察等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这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其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利用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等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做观察记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伤害小动物,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初步了解其外形构造,生活习性、运动方式。教学难点:教会学生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为每个小组准备 1-2 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玻璃、绳子、记 录本和笔等是我准备的教具学具)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蜗牛、放大镜,树枝、玻璃、绳子、记录本和笔。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经历了第一单元《植物》一系列有系统的观察活动,对科学课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较浓厚,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对小学生 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但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 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的身体各部位,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因此,在课堂 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参与学生观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蜗牛的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方法是 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小组合作、放手学生学习;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 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学习方法上我选择 了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我把本课教学设计分为以六个环节:演示)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就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出示谜语)紧接着播放一段蜗牛图片(播放),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观察并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并板书课题-------《蜗牛》。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气氛,为探究蜗牛做了良好的铺
垫。
(二)制定计划 合作探究
探索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探究。于是我提出的问题是:“你们知道在哪找到蜗牛吗,知道哪些蜗牛的知识?”我首先对学生的已知水平进行了解,充分体现了已学定教。古人云:
“学起于思,源于疑。”“你还想知道哪些蜗牛的知识,有什么问题吗?”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我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加以梳理,形成几个问题的区域:(出示课件)
1、蜗牛的身体构造是怎样?
2、蜗牛在什么情况下会缩进壳内?3 蜗牛是用什么爬行? 我组织学生以科学小组形式选择任意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提出自行探究的大致思路,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所以我在教学中问“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观察蜗牛呀?”这时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调动各种感官观察蜗牛,如:看看蜗牛身体的颜色、闻闻蜗牛的气味、摸摸蜗牛的壳等。这些观察方法还不够,我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工具,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有目的观察。我用课件演示:方法
一、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方法
二、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方法
三、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并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做到的:
1、放大镜的使用:手握放大镜的把柄,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的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 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2、在观察时,要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蜗牛的活动,更不能伤害蜗牛。
3、一边观察,一边设计你们的观察记录单。”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蜗牛。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协作,鼓励小组同学自行观察、相互交流。我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小组同学的合作式 学习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珍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 究等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
(四)表达交流,多元评价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学生合作探究了一段时间后,我直接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会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蜗牛 和观察记录单带到实物展台上,重点指导学生汇报小组是怎样观察蜗牛以及他们的发现。我 会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发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观 察蜗牛的身体时,我引导学生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述蜗牛是由壳、腹部、尾部、头部组成 头部有(眼睛、触角、嘴),用小棒轻轻触碰它的身体时,蜗牛立刻缩进壳内。学生汇报观 察蜗牛的运动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有条有理地汇报,并播放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爬 行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蜗牛靠腹足缓慢地爬行等等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同学之间的评价,“谁来说说他们小组汇报的怎样?”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如自己在观察蜗牛时怎样战胜挫折的,怎样进行分工合作的。我的宗旨是: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或有独到见解,评价就应该是肯定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愿意合作交流,能不断体验到愉悦感,成功感。
(五)课后拓展,开阔视野
学生交流完后,我直接问同学们:蜗牛这么可爱,你想和它做朋友吗?你准备怎么照顾你的朋友呢?在这节课的最后,对观察过程中意犹未尽的同学,我设计了一道课后拓展题: 按照教科书中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做好观察记录,并交给学生课外探究问题“蜗牛吃什么食物呀?”
这样,学生既可以利用本课的学习方法继续进行观察。由课内引向课外,又掌握了本课所渗透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全课小结,交流评价(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 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演示:这张评价表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对自己进 行自我评价,最后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本节课掌握知识进行了 解,又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评价)
板书设计:
蜗 牛
蜗牛的身体 头(触角、眼、口)腹部 外壳蜗牛对外界的反应 蜗牛的运动
缩进壳内 腹足爬行
缓慢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大家)课后反思:
(1)这节课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处理了教材,用教材来教,不是教材材,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蜗牛资料,拓宽了学生 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 果。
(2)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和以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教学过程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我在这节课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进行了优势互补,如在观察蜗牛爬行时,由于蜗牛受到了学生用铅笔 的碰触,总是缩进壳内,学生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我充分运用了课件的优势,让学生观 看蜗牛爬行的图片,这样就更好地了解蜗牛。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总之,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的科 学探究过程,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第四篇:小学科学蜗牛
蜗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了解蜗牛分泌黏液的作用。
3.通过设计蜗牛赛跑比赛,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了解蜗牛分泌黏液的作用。教学难点:
设计蜗牛赛跑比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用透明盒子装着的蜗牛、一次性筷子、棉线、保鲜膜、画有同心圆的纸。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儿歌《蜗牛和黄鹂鸟》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蜗牛是怎样爬行的吗?蜗牛有脚吗? 生:有!生:没有!(有争议)
师:有同学说有,有同学说没有,如果有那它的脚在哪里呢?如果没有那蜗牛是靠什么走路的呢?
生:它的脚就在它的肚子那里。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用腹部走路的。师:其实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蜗牛这种特殊的脚,大家猜一下叫什么? 生:腹足。
师:嗯!对!真聪明。。(板书:腹足)
这就是蜗牛的腹足。(课件出示蜗牛腹足的图片。)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师:那蜗牛是到底是怎样爬行的呢?同学们觉得怎样观察才能清楚的观察到腹足的细微运动呢?
生:把蜗牛放在一块玻璃上面,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蜗牛的运动。师:但我们现在没有玻璃啊,怎么办呢?
生:我知道,把蜗牛放在保鲜膜上,透过保鲜膜也可以看到蜗牛的运动。师:哦。。用保鲜膜代替玻璃。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真是不简单!老师佩服你!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生:让蜗牛爬在这个透明的盒子壁上也可以观察到。
师:这个办法也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很有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呢? 生:。。。(没什么反应)
师:看看我们桌面上的实验材料,能不能利用呢? 生:(举手)我知道了,可以让蜗牛在筷子上爬。。生:还可以让蜗牛在毛线上爬,看看是怎样的。。。师:那好,现在利用你们桌面上的材料,让蜗牛分别在盒子壁、保鲜膜、一次性筷子、棉线上爬行。观察它的爬行现象,边观察边思考问题:
1、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2、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吗?能在哪些物体上爬行呢?
3、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一样吗?是怎样的?
4、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问题)
(生开始活动,师巡视)师:停止观察。(提问)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生:我发现蜗牛爬行时是前面一伸,后面就缩回去,这样慢慢地向前爬。。师:观察的真仔细!蜗牛爬行时是做伸缩动作。(板书:伸缩)那它的动作像什么呢?
生:像蛇。生:像蚯蚓。
师:还有吗?是什么形状的? 生:像波浪一样。
师:嗯!看得出同学们都在认真观察!蜗牛是用它的腹足做波浪伸缩动作。(板书:波浪)那我们人能不能像蜗牛那样做波浪伸缩动作呢?课后同学们试试看。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吗?能在哪些物体上爬行呢?
生:不能。生:能。(有争议)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请你!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吗? 生A:有些能、有些不能。
师:不能在哪些物体上爬行呢? 生A:不能在毛线上爬行。生B:能啊。
生A:不能啊。它的壳太重了,老是掉下来。。(其他同学抗议)
生C:老师,我们组的蜗牛是可以在毛线上爬行的。师:那你们是怎样做的呢?
生:这样(拿起毛线)把线拿好,再把蜗牛放上去,要等蜗牛完全粘住线的时候,才可以放开手。。
师:(对着A)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生:不是。
师:那你们用这种方法试试看。蜗牛到底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吗? 生:能。
师:那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一样吗?是怎样的?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 生:蜗牛在保鲜膜和盒子壁上爬行是整个身体贴住在上面的,而且它爬着爬着会转弯的。师:那在毛线上呢?又是怎样的? 生:在毛线上它是用腹足把毛线包住的,好像怕掉下来一样紧紧的抱着毛线。师:嗯!形容得很贴切!其他同学呢?你们还观察到什么? 生:我们发现蜗牛在毛线上爬行比在其他物体上爬行得慢。师:嗯!
四、蜗牛爬行的痕迹。
师:在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发现了蜗牛爬行时,老是往左转。生:我们发现了蜗牛爬行得很慢。
生:我发现了,蜗牛爬过的地方都留下了痕迹。。生:那是黏液。
师:真聪明!那蜗牛分泌的黏液对它的爬行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让蜗牛把身体粘住,这样就不会掉下来了。
师:说得很好!把身体粘住(板书:把身体粘住)还有吗? 生:那些黏液是液体,可以让蜗牛的身体保持有水分。师:对!但保持有水分是一个什么作用呢? 生:保水。
师:嗯!还有其他说法吗? 生:保湿。
师:这样说会不会更科学? 生:会。
师:有保湿作用(板书:保湿)还有哪些作用呢? 生:还可以使蜗牛爬行的时候不会被磨伤。师:哪里不会被磨伤呢? 生:腹足。
师:嗯!避免腹足被磨伤。(板书:避免损伤)
五、蜗牛赛跑。
师:同学们都知道蜗牛的爬行速度是出了名的慢,那到底哪只蜗牛爬得最快呢?
生:我的。。(争着举手)师:那我们就来个蜗牛赛跑。问题是让蜗牛怎样赛跑比较公平呢?用什么办法?小组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巡视)
师:讨论结果怎样呢?有什么办法呢?
生A:拿两只尺子,让蜗牛在上面比赛,这样就能看出蜗牛爬了多远。师:这个方法行吗? 生B:不行。师:为什么呢?
生B:因为爬行的时候老是会转弯,这样子就量不了它爬行的距离了。师:那有没有办法让蜗牛不转弯、沿直线爬行呢?或者用什么办法测量出蜗牛爬过的距离?
生:我来说,把蜗牛放在两条毛线上赛跑。师:要两条怎样的毛线呢? 生:。。。师:一条长,一条短可以吗? 生:不行,要两条一样长的毛线。师:同学们说这个办法好不好啊? 生:好。
师:那待会我们再试试看。如果让蜗牛自由的爬行,有什么办法测量出蜗牛爬过的距离吗?
生:有,画下蜗牛爬过的痕迹,然后把线沿着那个痕迹放上去,再把线拉直,测量线的长度,就是蜗牛爬过的距离了。
师:所以,我们可以规定一个时间,例如一分钟,让在一分钟内自由爬行,画下蜗牛爬过的痕迹,测量出蜗牛爬过的距离。哪只爬的距离长,哪只就赢。这样行不行?
生:行。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可以用这个圆形(画有同心圆的纸),把蜗牛放在外面,让蜗牛往里面爬,哪知最先到中间,哪只就赢。
师:那你怎么保证蜗牛一定往中间爬而不往外边爬呢? 生:可以在中间放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师:但是,现在我们没有蜗牛喜欢吃的食物啊。有没有其他办法啊?
生:可以绑架蜗牛的宝宝在中间,这样蜗牛就会过去救它的宝宝,而往中间跑。
师:同学们说这个办法行不行得通啊? 生:行不通。
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生:把蜗牛放在中间,这样蜗牛不管朝哪个方向爬行都行,最先到达外面的就赢了。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的办法真多!那接下来就利用我们刚才想到的办法在小组内进行一次蜗牛赛跑,看看哪一只蜗牛是冠军。同时比较比较看看刚才那么多办法中哪个办法最好?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小组内进行蜗牛赛跑,师巡视)
六、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蜗牛的很特殊的脚叫什么呢? 生:腹足。
师:还学到了什么呢?
生:学到了蜗牛爬行的时会分泌黏液。师:那黏液有什么作用呢?
生:有保湿、避免爬行是受到损伤的作用。还可以把身体粘住,不往下掉。
板书设计:
蜗牛
腹足——爬行
黏液——把身体粘住、保湿、避免损伤
第五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知道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知道蜗牛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
知道一些有关蜗牛的品种、繁殖等相关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在探究蜗牛特征方面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捉蜗牛,观察蜗牛。
(一)、导入: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评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课题既生动有趣,又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分组、落实任务。
4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 【评析】在捉蜗牛前,让学生对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研讨和准备,为以后类似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通过捉蜗牛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两对触角在头上,它的腹足扁又宽。
9、让学生在纸上用水彩笔画一只蜗牛。(画出主要外形特征,并适当加以修饰)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蜗牛进行描述,并用简笔画将蜗牛画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能使学生掌握蜗牛的外形特点。第二阶段: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
1、提问:我们饲养了一段时间的蜗牛,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3、提问:在这些问题中,你想研究哪个问题?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研究组长。
5、要研究这些内容,应该做哪些准备?怎样去做?你们需要哪些帮助?
6、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评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生相同的研究兴趣分组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开阔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开展研究。
各组按照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作好记录。教师适时了解各组的研究情况,并提供材料和必要的帮助。各组可以根据研究情况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研究结束后各组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指定人员做好汇报准备(包括文字、图表、实验、照片、碟片或录象资料等)。第四阶段:汇报。
各组按照自己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小论文、图片、实验、研究日记等都可以。其它小组可以对汇报小组提问或作出自己的评价。第五阶段:总结和延伸活动。
1、从同学们的研究汇报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1)是潮湿的还是干燥的?(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谈话:请同学们根据目前你对蜗牛的了解,给蜗牛设计一个舒适的家,并喂给它可口的食物,争取把它养的肥肥大大的。在饲养过程中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和活动情况,作好记录。
【评析】通过学生对在捉蜗牛、观察蜗牛过程中所掌握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整体的感知,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4、谈话:如果你还想对蜗牛作更多的了解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或上网查找(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5、谈话:同学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办成“小蜗牛”手抄报到展示栏展示。
【评析】力求使学生知道了除观察外,还能够到图书馆、因特网上查阅有关蜗牛的一些信息资料,初步体会网络的博大,学会使用搜索工具在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收集相关的信息,并能对收集到的信息作简单的处理(摘录、保存等)。
教学片段赏析:
1、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的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
师: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要经常给蜗牛喂食,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呢? 生:我想,蜗牛可能是吃菜叶的。因为我是在青菜叶上捉到蜗牛的,我发现青菜也上还有蜗牛的屎呢?(全班学生大笑)
生:蜗牛喜欢吃草、树叶等绿色的东西,因为我发现草丛里的蜗牛最多,树上也有。生:我觉得如果给蜗牛喝牛奶更好,它一定也跟王杰(学生名)一样养的白白胖胖的。(学生哄笑)
生:我在书上看到蜗牛有很多牙齿,那它会不会啃萝卜呢? 生:我觉得蜗牛饿了什么都吃,我就是这样。„„
【评析】教师巧妙地用了“估计”两字,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许多“有根有据”的见解,为学生验证自己的“估计”和饲养蜗牛奠定了基础。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了。那我们准备怎样来证明蜗牛是吃这些食物的呢,你认为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和准备怎样做?
生:我们只要准备各种食物给蜗牛吃就行了,还剩下什么,就证明它不吃这种食物。生:我反对,要是蜗牛不饿,一样也不吃怎么办?你也能说这些食物蜗牛都不喜欢吃吗? 生:我有办法,可以先把蜗牛饿几天再给它食物,它就会吃要吃的食物了。师: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试一试,蜗牛饿几天是不会死的。
师:那我们在给蜗牛喂食物时,是一样一样试喂给蜗牛呢,还是将食物一起喂给蜗牛吃呢?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合理? 生:我觉得一起喂给蜗牛比较科学,因为如果你给了它树叶,它吃饱了就不会吃其它东西了。生:我认为一样一样地喂比较好观察,我们能直接观察到蜗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生:我想,我们可以把食物一起放在蜗牛周围,看它往哪种食物上爬,吃哪种食物。
生:那不一定,我们吃饭时,在桌子上放一大堆菜,你肯定是吃你最喜欢吃的,你平常也喜欢吃的菜可能现在就不吃了,因为,这里有更好吃的菜。我想,这样试的话,蜗牛也可能像我们人一样挑食,不能正确看出蜗牛平常吃什么? „„
师:那就不好判定了是不是,这没关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办法先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改进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同学们可以选择,你们也可以自己准备。请你们观察后做好记录,下次交流。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教师在让学生设计验证方法的过程中,巧妙地用了运用“头脑风暴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设计方法的同时从多角度来“评估”方法的效度和信度,为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了“轨道”。
2、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的教学环节。活动过程:
(播放《蜗牛与黄鹂鸟》音乐)
师:同学们,你听过的歌曲吗?对,这是《蜗牛与黄鹂鸟》,那就请你猜一猜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
生:我猜蜗牛大约能爬8厘米。生:它爬不到那么快,最多3厘米。„„
师:你们想研究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先挑选两只蜗牛想办法让它们出来活动活动吧。学生挑选蜗牛,把它们放在桌上。师:你们准备怎样来测试蜗牛的爬行速度呢?
生:我们先让蜗牛在桌上爬,再用直尺测量一下爬的长度就可以了。生:要是蜗牛爬得弯弯曲曲的,我们怎么测量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有办法解决?
生:我想可以用一根细线,按照蜗牛爬行的线路放好,再量一下细线的长度就知道蜗牛一分钟能爬多远了。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其他的设计吗?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夹在两个直尺中间让它爬。生:把蜗牛全部放在线上让它们爬。
生:我反对,这样蜗牛行动不自由,要是摔下来怎么办?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好?怎样使蜗牛爬过的线路更清楚一点呢?
生:我们可以把蜗牛放在白纸上让它爬,一边爬我们一边用铅笔在后面画线。
生:我认为可以把蜗牛放在玻璃上爬,这样,我们既可以将直尺放在玻璃下量长度,也可以看一看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
师:这个办法好。那请你们分一下工,哪个同学记时,哪个同学画蜗牛爬过的路线,哪个同学用线测量,哪个同学记录。学生讨论分工,分组活动。【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研究的情境,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如何测量,为学生搭好“梯子”,培养了学生估算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蜗牛一分钟爬的路程是多少?哪只最快?哪只最慢? 生:我们小组爬得最快的是6厘米,爬得慢的的4厘米。
生:我们小组的蜗牛有点懒,有一只一点也不肯爬,有一只只爬了2厘米。师:课后我们还可以试一试,蜗牛在铅笔上一分钟能爬多远? 学生课后实验研究。
【评析】这个活动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蜗牛腹足的作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态度和耐心,学会测量曲线的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