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
法律保护你我他
第一课时 “法在我身边”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初步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
2.适当了解一些有关的法律常识,知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活动重点】
重点介绍一些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帮助他们探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话题,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自护,真正“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活动准备】
1、搜集与青少年维权和因无知而违法的相关案例;
2、《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活动过程】:
一、汇报资料搜集情况
1.指名简单说说自己是怎么搜集资料的,都有哪方面的法律法规。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说一说自己认识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2.小组内整理资料
3.由小组长汇报本组搜集到的法律法规
4.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成果,并补充有关法律知识。补充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修改。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做出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等。
5.出示P37四幅;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国家法律是最严肃、最重要的规则。它规定众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我们处事的基本依据,并保护着我们的各种合法权益。
二、法律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1.人的衣食住行,与法律息息相关:诸多的法律法规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尤其是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生活案例? 2.学生谈一谈。
3.结合课本第38页中的案例,说一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讨论:有人说:野蛮人的武器是拳头,文明人的武器是法律,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辨析交流: 有人说,学不学法没有关系,反正我不会做违法的事,这种说法对吗?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谈看法。
2.让学生看39页两个案例,帮他们找找违法的原因。3.总结学生发言:只有学法,才能知法、懂法,也才能守法,不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法律不会因为任何理由而原谅任何人。谁的行为违背了法律,谁就受到法律的惩罚。
四:教师课堂小结本课知识点
1、通过今天的学习,谈一谈你的收获。
2、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学法,做到知法、懂法,并利用这些法律来与不法份子做斗争,保护自己。
第二课时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活动准备】:
1、寻找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少年儿童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 【活动过程】:
一、说说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1.学生说说找到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教师做相应补充。根据《世界人权宣言》规定,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世界各国都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法律保护。我国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多部,出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学生阅读,并针对自己印象较深的条款进行交流。
二、今日说法
1.这些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了保障。但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受到侵犯。
2.模仿《今日说法》栏目让学生以主持人的口吻讲述这方面的事例。(主持人在上课前要提前选好,并进行提前练习)
(教材41、42页的案例)
3.学生作为观众自由发表看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评说。4.最后由嘉宾(可由教师扮演)进行法律点评。
三、用法律保护自己
1.你或身边的少年儿童遇到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谈。
2.你知道该怎样寻求法律帮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吗?学生讨论。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介绍其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向“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寻求援助;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向公安机关报案等。
四、活动延伸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感兴趣的法律知识,办一期“法制知识”手抄报。
第二篇:《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2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
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准备
寻找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少年儿童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
新课各国法律都对未成年人的权益有特别的保护。我国就制定了多部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少年儿童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处罚。对于法律的特殊保护,你有什么感受呢?
二、说说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1、学生说说找到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教师做相应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较深的条款并交流感受。
三、交流未成年人也会遇到法律问题。
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我会告诉父母,父母是我们的监护人。
2、可以拨打有关部门的举报电话。
3、我们可以去法院起诉。
四、今日说法。
1、交流:这些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了保障。但是,如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
2、模仿《今日说法》栏目让学生以主持人的口吻讲述这方面的事例。(教材41、42页的案例,也可以是自己搜集到案例)。
3、学生作为观众自由发表看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评说。
4、最后由嘉宾(可由教师扮演)进行法律点评。
五、用法律保护自己。
1、你或身边的少年儿童遇到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谈。
2、你知道该怎样寻求法律帮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吗?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介绍其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向“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寻求援助;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向公安机关报案等。
六、活动。
1、了解一些有关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模仿“今日说法”栏目的形式,选择你感兴趣的案例,和同学进行评说。案例1:爱莲同学的父母离婚,母亲改嫁他乡,爱莲判给父亲抚养,父亲在沿海打工另组家庭,没承担起抚养爱莲的责任。爱莲只好跟着70多岁的奶奶艰难地过日子。爱莲的学校和村民委员会作为她的代理人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她的父母承担抚养义务。爱莲能赢得这场官司吗?
2、请一位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和我们座谈,给我们上上法制课,想办法了解一下你感兴趣的法律知识,与同学合办“法制小报”。
(1)律师能为我们做什么?(2)没钱打官司怎么办?(3)我们身边的青少年维权岗。
七、活动延伸。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感兴趣的法律知识,办一期“法制知识”手抄报。
第三篇:法律保护你我他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法律保护你我他》教案
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初步形成知法、守法的意识。
2、让学生了解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介绍一些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帮助他们探讨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话题,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自护,真正“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教学准备
1、搜集与青少年维权和因无知而违法的相关案例。
2、《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
教学过程
一、少儿法律知识。
1、让学生说出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
2、教师:课前同学们阅读了这些法律法规,能说说你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问题吗?分组交流阅读后的收获、体会。
3、学生谈对于法律特殊保护少年儿童的看法。
二、远离“危险区”。
1、向学生介绍青少年因为打架、斗殴、抢劫等而导致犯罪的典型案例,提醒学生远离这些危险区。
2、出示儿童上网规则。儿童上网规则。
(1)不要随便听网上陌生人的话,没经父母同意不与他约会。(2)不要随便把家庭的详细地址、电话告诉网友。(3)发现不健康的网站或图片、文章,马上关掉。(4)要看一些适合自己的儿童网站以及它们链接的网站。(5)上网时最好有家长的陪同和指导。(6)不参加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网络活动。
(7)要找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谈,不要讲不文明的话,更不能骂人。
三、模拟法庭。
1、教师: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应该怎么办呢?
2、学生经过讨论,从根据教科书第41页的案例一,模拟法庭进行审理。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辩护人、证人及记者等角色,通过学生自愿报
名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步骤如下:
(1)投影下表,介绍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辩护人、证人等角色。
(2)活动开展,就以上案例进行法庭辩护。
(3)辩护结束后,由旁听席上的同学担任记者,对法官、律师、被告等人进行采访。主要就法律问题进一步探讨以及采访模拟活动的体会。
(4)教师作活动小结。
3、各组分别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教师适当参与指导。
4、评价五个组模拟法庭活动,进行“最佳法官”等奖项评选,并颁奖。
5、活动评价及反馈。
四、法律求助。
1、学生提出一些有关于法律的疑难问题。
2、学生扮演律师,对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组织学生查找资料,寻求解决的办法。
五、拓展延伸。
1、教师:关于青少年法律、法规方面的常识,你还知道哪些呢?
2、组织学生了解当地的“青少年法律援助热线”“青少年维权岗”等帮助青少年维权的机构,上“青少年维权网”浏览,关注一些热点问题。
3、根据《世界人权宣言》规定,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世界各国都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法律保护。我国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多部,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学生自读。
4、集体讨论:再现课本P42情景(学生排练表演)。
5、寻找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侵犯的其他事例说一说。
6、请从事法律工作的家长和同学们座谈。
7、小组合作办一份“法制知识”小报。
第四篇:教案《你我他》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你我他》教学设计
课 型:造型 · 表现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神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图画本、绘图铅笔、橡皮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张肖像漫画: 他是谁?
同学们都说画得像,能说出哪里像吗?
2、生答:描述特征
教师总结:五官、脸型、发型,总称为头部特征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
(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引出课题,你、我、他
二、学画人物肖像画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1、人物的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举例说明:人脸的长:从发际线到眉弓、眉弓到鼻尖、鼻尖到下巴,三段等长
人脸的宽:五眼的距离
学生观察、体验
2、脸型的区别
圆脸、方脸、三角脸、瓜子脸、鹅蛋脸等等
3、神情的变化——喜 怒 哀 乐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4、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三、肖像画的两大特征
1、头部特征(外貌特征):面部基本特征,如五官、脸型、发型
2、神情特征 :喜怒哀乐神情,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神情是通过五官来体现的,所以五官的刻画尤为重要,要仔细观察。
四、出示两幅肖像画作品,观察比较:
1、画家宫六朝的《小女孩》的头部特征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头部特征:鹅蛋形的脸、大眼睛、小嘴巴、一对长辫子; 神情特征:凝视前方的眼神、鼓起的腮帮,紧闭的嘴唇,表现出小女孩倔强的个性。
2、分析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外貌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外貌神情特征:烈日下黝黑的皮肤、满面皱纹、流淌的汗水、浑浊的眼睛、干裂的嘴唇,粗糙的手端着一碗水。
画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贫苦、质朴、善良、勤劳
3、小结:对外貌和神情的刻画,能反映人的年龄、情感、身份、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五、画肖像画的方法:
1、抓特征:抓外貌、抓神情
2、写实手法:如实地表现人物外貌神情特征
3、夸张手法:抓住人物的外貌和神情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夸张,使人物的特征更加明显
4、可以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素描、速写、国画、版画等等
六、同龄人的肖像画作品欣赏
七、出示体育明星姚明照片,说说外貌和神情有什么特征?
1、仔细观察人物特征,回答
2、恰当地夸张强化面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
八、课堂练习:
给姚明画一张肖像画,工具画法不限,可以夸张突出脸型、五官和神情特征。
1、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2、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第五篇:《你我他》教案
你、我、他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本课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式,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欣赏作品以及指导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形和表情。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特征的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相关材料。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新课导入
1、同桌之间相互说说对方的特征。
2、说说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4、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二、新课教学
1、作品分析:宫六朝的一副素描作品——《小女孩》 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教师简单介绍《小女孩》。
2、作品分析: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作品——《父亲》 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3、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4、教师发一些头像素描作品(复印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把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5、临摹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副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来临摹,仔细地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三、本课小结
1、本课教学内容概述。
2、本课学习情况小结。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临摹作品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
二、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重点关注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的特点。
2、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在正面、3/4面、侧面观察时的特点,使学生感受结构关系,培养体积观念。
3、展示凡•高、毕加索、莫迪格利阿尼等画家的头像作品。
(在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时,可以恰当地夸张局部特征,更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
三、练习
1、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副肖像画,注意人物特征的把握,大胆的表现。(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习作展示:选出特征把握较好的作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四、小结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用画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人物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脸型、五官、发式、神态表现,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服装、道具等多方面体现出来。可见,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