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东三峡》(语文版八级上册)(定稿)
《巴东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课前,让我们一起回顾一首诗: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大家能背诵出来吗? 生:(大声)能。
(师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师: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生:是从白帝城出发,经过长江。
师:对,诗人是坐船经过长江,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同学们李白乘舟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是顺流——————(千里江陵一日还)船走得很快。
教师:对,是溯su流而下,从白帝城到江陵大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我们学习地理都知道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当然也晓得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白帝城是在重庆,荆州在湖北,李白当年是自西向东乘船行驶,因此是顺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2、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此句引用渔歌反衬了三峡的险恶凄凉。
总之三峡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险峻,山高水急,景色雄伟秀丽。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不是顺流而下观风景,而是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领略三峡的雄伟秀丽的风光。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其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两种。一是:移步换景法 二是:定点观察法
1、注意字音
2、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层次分明。那么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 →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3、由此可见,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按作者游踪顺序全文可分为多少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教师:边讲解边完成表格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教师:作者第一站——西陵峡,而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其特点“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虽然山高不险,水急不狭,但作者游览三峡的心情是怎样的?(紧张),可以说黄猫峡无险奇之处,所以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其理由是什么? 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 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 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特点:浓厚的江南风味)。(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和谐统一)
看到灯影峡两岸景色,领略黄陵庙一带风光作者先前紧张的心情此时有怎样的变化?(轻松悠闲)
不过轻松悠闲心情由于路程短很快结束了,不到两三分钟,船就驶入西陵峡的第三段的什么峡?
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极为可怕)
其特点是: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
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是什么?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所谓的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这个谚语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是对其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是什么?(兵书宝剑峡)。其特点是: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这里的距离不长,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出了峡便是“香溪”,香溪是怎样得名的?这里有个典故是“王昭君浣妆”
还引用了杜工部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工部是谁?(杜甫)(其作用是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把山势写活了),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如马奔驰)。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其特点是:最奇险最美丽,正是因为最奇险最美丽,因此作者着墨最多。
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是哪三种?(山、水、云)
教师:写江水是哪句?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教师: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教师: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什么字?(险),抓住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等词来突出它的特点。
教师:“山的妙处,在不单调”。
巫峡的山不单止奇妙、不单调,还有高,你看:“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教师:这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拟人)
教师:这个拟人句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群山写活了。
教师: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即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首尾相重合,形式上成为一种链式的结构,表达上前后意思紧相扣,气势连贯而下。教师:我记得在初一《木兰诗》一文中有很多句子是运用顶真这种修辞的句子。大家能回忆回忆说说?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火伴皆惊忙)“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教师:写巫山高俊此段中还运用了一个侧面烘托的句子,能找到吗?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教师:好的,大家把最后一句读下去。教师:这句再现江水之急,江水之险,那么你是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
(冲、卷、怒吼)
教师:冲、卷、怒吼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视觉和听觉)
教师:至于巫山的云,作者有没有看到?(没有)
教师:为什么没有看到巫山的云?(因为天气晴爽)
教师: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教师:描写云乃是道听途说,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抓住巫山云雾奇形怪状,应有尽有的特点 教师: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两段,在读中体味巫峡的“奇险”与“美丽”吧。
(生齐读七、八自然段。)
教师: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其特点是: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教师: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筑城自卫,因城中有一口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称“白帝”,改城名为“白帝城”。教师:写白帝城引用了什么典故?(刘皇叔托孤)
教师:三国时期蜀国君子刘备临终前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教师:而“孙夫人庙”是周瑜和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教师:所谓“八阵”是一种作战阵法,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八阵散布为八,复合为一,分合变化,令敌军难以对付。
教师:引用刘皇叔托孤、描写孙夫人庙、八阵图其目的都是增加三峡景色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由此可见作者的感觉是“凄凉”的。
大家看表格本文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我们来分析其作用。1.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2、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3、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4、典故“刘皇叔托孤”
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教师:初次之外文中还引用一句谚语,大家能找到吗? 教师: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个谚语形象地概述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这是全文的基调。
教师:本文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其作用是: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教师:全班朗读总说部分,此段总写三峡险恶、感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文中通过作者的心理变化描写情绪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教师:先前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种宗教的感情,只有赞叹,只有恐怖。作者看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感觉心情随之而变,时而紧张,时而轻松,时而害怕,时而感到别有情趣,时而凄凉,最后游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有一种怎样的愉快?(脱去危险)
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五、归纳文章的写作方法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六、教师:同学们我们品味了本文的语言,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就可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总体而言,作者对三峡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三峡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无比雄伟奇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三峡雄奇秀丽风光的赞美之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师:说得对,我们学习这篇游记后,面对三峡如此奇险秀美的风光,我们怎能不激荡出对三峡的热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呢?
七、齐背诵郦道元《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以描写为主,《三峡》以记叙为主文字十分洗练。2.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抓住景物的特色,进行描绘。八,总结
三峡的景色时而秀丽、时而艰险、时而高峻、时而平坦,这一切都是自然的伟大力量造就而成的,是自然的伟大杰作。在作者看来,平坦是美,曲折是美,艰险更是一种美,这其实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有平坦、有坎坷、有曲折、有艰辛,但就是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完美,我们的生活才会那样的多姿,真切地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张开你们的双臂去迎接生活中的朝霞、雨露,更能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生命中的狂风和暴雨。
一、诗歌朗诵,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及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诵,字幕显示诗《早发白帝城》。]
老师引语: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诗的美妙,也领略了景的秀美。那么,李白乘舟从白帝城到江陵,中间经过的江流湍急、山峦峻秀的峡谷是什么峡?(学生答)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
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自绘简图
1、学生听朗读,看风景,领略山水之美。
[课件: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屏幕上显示与课文同步的三峡风景。]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学生发言后老师强调: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浓厚的江南风味
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米仓峡:水不太急,山更高峻
巫峡: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雨——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瞿塘峡:山势稍平,水仍险急
西陵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扼要介绍。
巫峡水险,山高,云趣。
瞿塘峡人文景观丰富。
3、学生自绘长江三峡简图,进一步明确作者游踪顺序。(老师提示:注意上、下游的方位)然后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绘图。
[课件:屏幕上显示长江三峡简图,并用红色箭头游动显示作者游踪顺序。]
三、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四、虚拟剧场,试做导游
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各峡景观。将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介绍西陵峡,第二组介绍巫峡,第三组介绍瞿塘峡。各组交流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并负责设计本组的导游词。
老师引语:同学们,我们现在乘坐着“神州1号”豪华游轮,从宜昌出发了。你,是“新星旅行社”的一名导游,请你给我们介绍沿途的风光景点。
你可根据自己的见闻,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或有但不够详细的与三峡有关的神话、传说、典故等。如:香溪,白帝城得名缘由,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诸葛亮八阵图,巫山十二峰,神女峰的传说等。我们将选出五个评委,由他们评出最佳导游。同学们想试试吗?好,那就让你们过一把导游瘾。要求:举止大方,语言亲切自然,讲述明了、精彩。
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峡谷的景观。
五、归纳小结:
老师小结,屏幕上显示出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第二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案
石狮八中 蔡锵锵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2.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3.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4.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5.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郦道元的《三峡》导入。
二、简介作者与三峡概况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四、细读课文,分析结构
1.听录音,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讨论交流:
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怖。第二部分(2~9自然段):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自然段):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恶。
五、小结: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欣赏一下三峡的美景吧。
第三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巴东”指四川东部。文章以“巴东三峡”为题,鲜明地告诉了读者这篇游记的写作内容。
2、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3、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这是作者游览长江三峡后为其雄伟壮丽的景色所震撼而写下的一篇游记,文章主要描写了长江三峡的景色特点:奇险、美丽。
4、学习生字:
鲤鱼(lǐ)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玲珑(líng)潇洒(xiāo)
袅袅(niǎo)情绪(x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
浣妆(huàn)秭归(zǐ)
壑(hè)蔚蓝(wèi)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
滟滪堆(yàn yù)
5、理解生词。
6、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是按空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即“西陵峡——巫峡——瞿塘峡”。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方式,将文中数量众多的景物进行了有条理地梳理,有序呈现,不仅便于将景物写得更具体生动,也便于读者理解。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2)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令人赞叹而恐怖。
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第2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二部分:(3-9)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具体描述游三峡的经过和感受。
第一层:(3-6)写作者游览西陵峡的经过。侧重写山势之高峻、水势之急缓。第二层:(7-8)写作者游览巫峡的经过。侧重写山水的奇险美丽、云雾的变幻多姿。第三层:(9)写作者游览瞿塘峡的经过。侧重写瞿塘峡两岸的人文景观: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第三部分:(10)写走完三峡,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侧重写心情的放松,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本文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二、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指名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三、细读课文:
1、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
2、第2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3、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4、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5、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崆岭滩也极险,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6、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7、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
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四、教师小结:
这篇游记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二、品味语言: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2、“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3、“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4、“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比喻)
5“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比喻)
6本文是怎样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描写不同景物的?随着看到景物的不同,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描写巫峡江水之险,作者连用了四个“险”字,这是排比修辞;而在写巫陕山峰之高时,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中还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等;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改变,如看到险恶山水之景时,有“恐怖”有“赞叹”,而看到宁静美丽之景时,心情则无比“愉快”“轻松”。
三、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一下这些诗、谚、典故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引用一些诗、谚、典故,渲染了气氛,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使游记增添韵味。
文中开头引用谚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的险恶,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引用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典故)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三峡自然景色的同时,又写了哪些人文景观?其作用如何? 明确:黄陵庙、王昭君浣妆的香溪、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写两岸的人文景观,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也大大地丰富了三峡之美。
五、教师小结:(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触和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三峡美丽景色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练习
1、巴东三峡
总写游三峡的感受:凶险三峡,紧张异常。写游三峡的见闻: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写游三峡后的感受:通过三峡,身心轻松。
————巴东三峡,雄伟奇丽。
第四篇:巴东三峡教案
一、设计说明
《巴东三峡》叙述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看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首先理清作者的游踪,接着品味文中对不同景物的不同描画,然后在“小导游”的活动中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再组合,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把握景物特点。
3.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语言训练。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形图”“今日三峡风貌”等课件。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地形图”课件,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峡以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山水画廊”。今天,我们随作者逆流而上,去欣赏“巴东三峡”的奇美景色。(附作者简介)
(三)通读感知,理清脉络
1.速读课文,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学生在展示台上指出作者游览的顺序。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你选择三峡的其中一段,准备解说词。
(四)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语言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讨论解决。
(五)研读讨论,精读品味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自由读七、八两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3.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段,重点在方法指导。
(六)积累知识,突破难点
1.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游客的心理变化。
2.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讨论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展示“今日三峡风貌”课件,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2.比较阅读: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3.课外活动:游览本地一处景点,简要介绍其特点。
第五篇: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回顾郦道元《三峡》相关知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山高 虽陈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急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2、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踪,了解课文内容。
3、仔细揣摩语言,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景美。
4、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5、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
本文记述的是他乘船逆流而上,游历长江三峡的见闻与感受。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二、听读问题,注意字词,思考问题。
1.明确下列字词读音。
沾裳
袅袅
浣妆
秭归
万壑
夔门
滟滪
古刹
转弯抹角
唱和
调和
横暴
峰巅
崆岭峡
2、理清作者的游踪: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3、本文采用怎样的叙述结构,是总分式?还是分总?还是总分总?
4、理清作者的思路: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明确:
2、船从宜昌上驶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 [ 中有黄陵庙 ]、崆岭峡 [ 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3、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略
二、分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 1 段
找出写游人感受的句子,说说作用是什么?
明确:只有赞叹,只有恐怖;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齐伟的。侧面烘托了三峡的险恶形势,并为下文做铺垫。
2、阅读3-6段,思考西陵峡各段的特点。
明确: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峡 紧张
灯影峡 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
可爱。
崆岭峡 牛肝马肺峡:山形水势险峻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
3、读第7-8段,思考巫峡的水、山、云的特点
明确:山 山妙在不单调。整齐、险峻。
水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云
变幻多姿,应有尽有。(虚写)
4、读第九段,思考瞿塘峡的特点。
明确: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人文景观丰富
人文景观包括哪些?
明确:孙夫人庙、八阵图。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描写作者等人物心理的语句; 思考:作者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写自己的心理对描写三峡景色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开始的“赞叹”、“恐怖”,到后来的惊惧紧张、轻松舒畅并存,到最后的“脱去危险”的愉快。
作用:衬托出三峡的险恶。
2、品读课文第7、8段,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写江水,突出一个“险”,抓住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的特点。运用反复、排比,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
“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巫山的笔直、整齐、险峻。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像牛马,像虎豹”,运用比喻,形象地描摹出巫云的变幻多姿。
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3、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试着从文中找出来,并分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四、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五、拓展延伸
三峡工程的利弊。
六、作业布置
《学法大视野》课后练习题。教学反思
《巴东三峡》选自语文版第一单元,是一篇游记文章,游记文章需要学生掌握理游踪,赏游景,悟游情。再有就是清楚明确三峡各个景点位置及特点。文中有好多提及历史故事如刘皇叔托孤,孙夫人等,都大概介绍了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语言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主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