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千克

时间:2019-05-12 18:2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千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千克》。

第一篇: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千克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几千克物体的轻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感知物体的轻重。

(1)谈话:棉花和O泡果奶哪个重?八宝粥和这一小袋米哪个重? 明确:掂一掂

(2)这两个同学谁重?明确:称一称

2、找一找——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谈话:有同学想到用秤称一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知道这两个人谁重谁轻,还能知道每个人究竟有多重。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 出示秤的实物图片。

学生交流:说说各种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二、感受一千克和几千克

1、看一看——观察秤面,引出1千克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千克又叫公斤。(板演:千克kg)观察图片

读一读——强调指针指向刻度几,就表示物体重几千克 小结:指针指着刻度1,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

2、称一称——体会1千克

(1)称一小袋米(一千克)的重量,用手掂一掂,体会有多重;(2)称苹果(一千克)的重量,也用手掂一掂,体会有多重。活动:多少个鸡蛋重一千克?猜一猜?(同学上来称一称)

(组长选一样上来称一称,看看是不是一千克,回去让本组同学掂一掂)小结。

3、到生活中走一走——认识净含量、载重量 我们刚才认识了千克,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呢?(1)到超市走一走——认识净含量

(2)再到外面看一看(卡车、电梯、飞机米车)——认识载重量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2、想想做做4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指名回答。

3、说一说下面物体的净含量多少

4、综合活动——展示李叔叔的购物清单,你能说一说李叔叔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东西吗?李叔叔能把这些东西都带回家吗?

5、游戏

(1)比重量:南北两边组长各选一名同学上来称一称,哪边总重量大哪边错获胜?

(2)比感觉:南北两边各派一名同学上台,用手掂一掂多少本书接近一千克,最后测量一千克的本数,谁接近哪一边就赢。

(3)比力气:南北两边每边选两人,一人背另一人从教室前开始,谁能先走到教室后,谁获胜。

四、总结延伸

1、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第二篇: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认识千克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认识千克练习题

一、填空

1、了解下面物品的重量后,填在()里

(1)一个鸡蛋重()(2)一块肥皂重()(3)一袋白糖重()(4)一袋面粉重()(5)一袋洗衣粉重()(6)自己的体重()2、5000克=()千克

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

一个鸡蛋约重55()

一个铅球重4()

一只母鸡重4000()

一本数学书重300()

4、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5、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

4千克○4000克

3千克○2990克

1千克○1010克 7千克○70克 400克○390克 15克○12千克 8千克○800克 10000克○10千克 48克○48千克 160克○16千克 5000克○5千克 250克+350克○500克 6、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克。

二、选择。1、18个鸡蛋大约重1()。

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A、>

B、<

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A、240 B、2400 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A、5000 B、5 C、500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7000+600=

73×7= 98×8=

2700-700= 12×3=

0×24= 65+40= 900+100=

1千克+2千克= 50千克-20千克=

1千克-700克=

四、解决问题:

1、小辉体重40千克,爸爸体重62千克, 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1千克奶糖18元,妈妈买3千克这样的奶糖,花了多少元?

4、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5、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6、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7、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元?

8、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

第三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页红点3及自主练习有关题目。教学目标:

1.通过想一想、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帮助学生感受重量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和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几千克物体的轻重,并会运用千克。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本数学课本,一个学生书包,质量为500克的盐两袋,1千克的洗衣粉一袋,1盒贡菊,1罐奶粉,1盒围棋,5个盘秤。

学生准备:1本数学课本,一个装满书的书包,质量为500克的盐或糖、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准备几件自己喜欢的物品或水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好吗?请同学们一手拿你的数学课本,一手拎你的书包,体会你有什么感受。(拎一拎)

2.引导:所有同学根据教师的描述拎一拎,体会1本数学课本和1个装满书的书包的重量,并比较轻重。

3.小结:看来“拎一拎”这个办法很简单、也很方便!通过拎一拎我们感受到了物体是有轻有重的。

4.看来物体都有它的重量,老师带来了一只世界上最小的小狗,大家想不想看呢?(课件出示世界上最小的狗的图片)

在这幅图中的信息中,你有什么发现

吗?(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狗的重量,并提出“千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千克”。关于“千克”你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呢?(生可能会说到千克比克的单位大,千克的字母形式kg、1千克有多重等)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kg。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共同来认识一下千克吧!(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

【设计说明:用“拎一拎”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既让学生体会到物品有轻有重,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进入数学学习情境】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猜一猜-----千克与克的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学生根据1千米=1000米,会说1千克=1000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1千克=1000克。

2.活动一:掂一掂1千克物品

师拿出1千克的洗衣粉,怎样才能知道他的重量呢?(生会说用称称)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称并讲解其用途,重点讲解盘秤的结构。

各种各样的秤秤的认识指针500克体重秤0天平磅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1千克引导: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盘秤,想不想用盘秤来称一称这包洗衣粉的质量。

学生称一称并交流。

谈话:这包洗衣粉的质量就重1千克。想不想自己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呢? 活动要求:

①左手掂一掂。

②右手也掂一掂。

③闭上眼睛掂一掂,用心体会1千克到底有多重。3.活动二:猜一猜1千克物品

激趣:都记住1千克物品掂在手上的感觉了吗?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的感觉准不准了吗?(师有序的展示:一盒贡菊,一罐奶粉,一盒围棋)活动要求:①依次掂一掂这三件物品。

②根据刚才的体会找出正好是1千克的物品。(找多名学生体会,并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

③同学们的判断对吗,请盘秤来帮忙称一下。(一盒贡菊比1千克轻些,一盒围棋比1千克重些,一罐奶粉真好是1千克。)【设计说明:掂一掂、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1千克实际质量的同时,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猜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物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1千克的表象,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活动三:称一称1千克物品

激趣:大家的感觉真准!还想来试一试吗?这次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组长介绍一下自己组的物品:有大橘子、小橘子、盐、饼干若干)活动要求:①根据自己对1千克的感觉,估计自己组多少件物品可以凑成1千克。

②称一称,注意轻拿轻放,不能用力压。一个人负责称,一个人负责数。其余同学观察指针的变化。称出1千克物品。

质疑:同样是称1千克桔子,为什么这组称出11个,这组称出8个? 引导反思: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就不一样。重一些的物品数量就少,轻一些的物品数量就多。

【设计说明:让学生分组称出1千克的盐,1千克橘子和1千克饼干,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1千克物品的质量,强化对1千克实际质量的感受。并通过比较发现,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就不一样。发展学

生数学的思维。】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千克

谈话:刚才我们感受了1千克,生活中比1千克重的物体还有很多。

“蔬菜区”分别说出白菜、冬瓜、芹菜、南瓜各重几千克。

“水果区”(认识大约)

引导:这个西瓜有多重,请你仔细看刻度盘,比3千克多一些,可以说成大约4千克。

这三个菠萝呢?比2千克轻一些也可以说成大约是2千克。2.感受几十千克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1千克有多重,感受到几千克有多重。那你们的体重是多少? 活动要求: ①互相抱一抱。

②估一估对方的体重。

③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体重。

过渡:相信大家对自己的体重已经很了解了,你们了解小动物的体重吗?考考大家吧。

出示:一只母鸡的质量约是(),一只猪的质量约是(),一头羊的质量约是()。

A、100千克

B、2千克

C、25千克

3.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哪个重?为什么?(生汇报并说说原由)

【设计说明:称水果蔬菜、估体重、找体重这几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把1千克延伸到几千克、几十千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

课本第5页第2题,找生说说物品的重量。

2.提高练习

《同步学习与探究》中“千克的认识”练习题。

3.开放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可以掂一掂、称一称。现在商家为了我们顾客着想有时就在商品的包装上直接标出来了。

出示(红枣):这是我们称过的红枣,我们来找一找包装上有没有标上,谁来读一读。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它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的规律,在教学设计

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把课堂上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过执教这节课,我个人感觉的亮点之处有:

(1)让学生经历猜测---体检---验证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估一估、掂一惦、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实际感受1千克的重量。

(2)在探究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时,借助于学生原有的知识,自然的知道了1千克=1000克。

(3)练习形式多样,有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与生活密切相关是拓展练习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生活经验,建立质量观念。

2.使用建议:

质量观念的形成要靠丰富的感性经验支撑,教师要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通过估、掂、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体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找出质量1克、1千克的物体,在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物体轻重的理解。“千克的认识”是质量单位承上启下的一课,只有让学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吨”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3.需突破的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千克”,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千克是比克大的质量单位?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扈文碧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这部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归纳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进一步理解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学情分析:

学生虽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斤、公斤,以及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要用秤来称,但对质量单位概念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依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缺乏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对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只有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才能加深对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依据:知道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但不能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进行一些实操作活动,进而对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理解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等方法。

依据: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归纳总结。

依据: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说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调查常见的物品的质量。

2、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每组一个台秤、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盐。六:说教学的整体构思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编排,更加注重在课堂中通过实际操作、大胆猜测,例如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活动方式,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本课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2分钟);

(三)操作体验,获取新知(20分钟);

(四)效果学习检测,巩固应用(5分钟);

(五)学生质疑,师生解疑答惑(3-5分钟);

(六)全课总结(2分钟)。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超市里的东西真多呀!特别是一些吃的食品,食品包装大小有时是不一样的,那么,它们的重量是否会不一样呢?

2、引出课题: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来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能更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增强学习的能力)

(三)体验操作,获取新知

1、出示自学提示(一)(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克和千克。师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发现物品的质量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

(2)活动体验,①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那么“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拿出准备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师说明一枚2分的硬币重量大约是1克)②以小组为单位到物品袋里找一找,看哪样物品重1克。(两个图钉,一粒扣子,四五粒黄豆)

③1袋盐重1千克。小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④找一找:每一小组的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将找出的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盐对比,掂一掂),然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小组汇报交流: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洗衣粉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或通过实物比对等)

3、通过教具直观演示,正确运用克与千克作单位。我们用盘秤来称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盘秤的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因此知道1克与1千克相比较,1克比较轻,1千克比较重,相差很远,所以平时我们在称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板书)(设计意图:感受1克和1千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掂一掂、找一找、比一比物品质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这样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4、直观演示,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1)出示一袋500克的盐巴,问:两袋盐巴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

如果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称重几千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板书)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3)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天平秤。(简单介绍天平秤的组成)(4)小组合作称出数学课本的质量

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课本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课本的质量。(2)称好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合作探索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四)效果学习检测,巩固应用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课本20页练一练第1题

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课本20页练一练第2题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包饼干200()一袋面粉25()一只鸡2()一只羊45()一个梨100()小朋友体重35()

(设计意图:练习题设计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易到难,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师生解疑答惑。(设计意图:是为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以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如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有教师启发、引导解决。)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说)

(七)说板书

克与千克的认识

称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八)说教学效果:本节课预计有90℅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正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第29-32页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与克,了解1千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师:课件、盐巴、硬币、称

生:橡皮等

学习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了解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1千克=1000克。

学习难点: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估计具体物体的质量。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星期天小雪和妈妈也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有吃的、有用的、还有玩的,真是琳琅满目。(随着教师的叙述,大屏幕出现小雪和妈妈的购物情景),看一看,小雪和妈妈都买了什么?分别有多重?(大屏幕出现小雪和妈妈采购的物品)生齐读:苹果1千克,豆油5千克,饼干11克。

2、引出课题: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你最想了解克和千克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学时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来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能更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增强学习的能力)

(三)体验操作,获取新知

1、出示自学提示(一)(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克和千克。师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发现物品的质量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目的)

(2)活动体验,①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那么“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拿出准备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师说明一枚2分的硬币重量大约是1克)②以小组为单位到物品袋里找一找,看哪样物品重1克。(两个图钉,一粒扣子,四五粒黄豆)

③1袋盐重1千克。小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④找一找:每一小组的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将找出的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盐对比,掂一掂),然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小组汇报交流: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洗衣粉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或通过实物比对等)

3、通过教具直观演示,正确运用克与千克作单位。我们用盘秤来称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盘秤的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因此知道1克与1千克相比较,1克比较轻,1千克比较重,相差很远,所以平时我们在称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板书)(设计意图:感受1克和1千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掂一掂、找一找、比一比物品质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这样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4、直观演示,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1)出示一袋500克的盐巴,问:两袋盐巴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

如果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称重几千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板书)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3)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天平秤。(简单介绍天平秤的组成)(4)小组合作称出数学课本的质量

要求:(1)先掂一掂,估计一下课本的质量,然后再用天平称出课本的质量。(2)称好的质量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合作探索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四)效果学习检测,巩固应用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课本88页练习十八第1题

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课本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包饼干200()一袋面粉25()一只鸡2()一只羊45()一个梨100()小朋友体重35()

(设计意图:练习题设计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由易到难,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师生解疑答惑。(设计意图:是为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表现,即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以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如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有教师启发、引导解决。)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说)

(七)说板书

克与千克的认识

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千克和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图片(或实物)出示几种有质量标注的商品,请同学们读一读净含量标注是多少?

2、其实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所以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千克。

出示两种食品的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重吗? 生:我可以掂一掂。生:我还可以用秤称一称。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什么作单位吗?是千克,它又可以写成kg。(板书“千克”)。千克又叫公斤。

出示一张秤的图片,让同学们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二)认识克。

师:学习了千克后,老师这有一袋食品,同学们谁能帮老师称一称啊? 师:咦,这袋食品的重量不足1千克,我们要怎么记呢? 生:我们可以用比“千克”还要小的单位来记录它的重量。

师: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重量的单位除了千克,还有一个,那就是“克”,它还可以写作g。(板书“克”)所以这袋食品的净含量就是135g。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小型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看看大约重多少克。

(三)学会千克和克的换算。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很好,蘑菇老师知道大家学得很好,所以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重多少克?大家讨论讨论,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就是1000克。

生:1000克的数字太长了,有没有办法把它简便的记一下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问的很好。其实1000克=1千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一个内容。(板书“1千克=1000克”)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克和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练习,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30)

找同学回答图上的每台秤所显示的数字各是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P30)学生思考,在书本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课后练习:书本上“想想做做”余下的题目。

四、小结

谁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下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千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千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科书第29~38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马桂梅 一、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生已有的对轻重感知的基础,安排千克的学习,为以后......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赵升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石刘小学王云奇 一、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生已有的对轻重感知的基础,安排千克的学习,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质量单位奠定基础。本课是......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案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第1课时 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8~30页,千克的认识 教材简析: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几千克是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教学目标: 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设计理念 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是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前提。我们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追问“为什么要学习分数?”“用怎样的符号表示......

    《认识千克》教后反思

    《认识千克》教后反思 西街小学李双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都很积极,这可能是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当我提问:怎样比较这两袋食品的重量?有的学生立刻想到......

    认识千克教案范文

    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