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设计有效的一年级数学课堂练习
《如何设计有效的一年级数学课堂练习?》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By qsw1985 发表于 2011-12-20 17:57:21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课堂练习通常在课堂的后20分钟,小学生由于受感知、注意及年龄特点的局限,注意力相对不集中,一年级学生在这一点上特别明显。另外新教材的例题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导致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因此,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效率与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认真专研教材,把握教材教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练习。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如何设计有效的一年级数学课堂练习?》微型课题。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
1.研究内容:一年级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如何才能设计出有效的课堂练习。
2.研究对象:连续三年选择一年级数学课堂进行研究。3.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9~2008.11)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08.12~2011.5)理论联系实践,在课堂中加以实践运用,探索设计一年级数学有效的课堂练习。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5~2011.6)汇总实验材料,形成实验报告,撰写结题论文。
4.成果形式:总结“如何设计有效的一年级数学课堂练习?”,写出相关的经验文章及案例分析等;上校级、镇级、镇级课题研究展示课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研究过程:
(一)、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通过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合,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的课堂练习设计,并运用于课堂实际,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课后学生的作业来检测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练习设计遵循以下几点:
1.练习的形式要多样
通过如游戏、比赛、闯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练习层次要清晰
练习的层次要清楚,练习的设计应当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可以分成基础练习,技能练习,综合练习,提高练习,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凸显能力。
3.练习要有思考性
通过对练习题巧妙的设计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又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练习处理,可以不断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思考状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4.练习要有生活性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数学是为了更好的用好数学,所以我们在设计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生活性。设计时,我们可以尝试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感受数学的价值。
5.练习要有开放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除了要设计封闭题,还应该设计一部分开放题。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加强教后反思 1.反思自己的教学
通过反思课堂上练习设计的处理以及学生课堂上的反应,借助聆听自己的教学录音等手段,及时总结得失,剖析各练习设计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依托写教后反思、重新设计等手段不断改进自己的练习设计。
2.反思学生的错误
通过学生思维暴露出来的问题,寻找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以及发生错误的原因,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在重新设计练习时做到有所侧重,帮助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不断学习1.学习中外教育名著 要想给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我认真研读《给教师的建议》、《教育走向生本》、《爱弥儿》等中外名著,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此外专业教材教法等专业书籍的专研可以帮助我更好的把握教材教法。
2.学习他人的优秀设计
在研究本课题的三年时间中,我积极参与如东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究小组、中心组等活动,多次赴全县多个学校以及南通、海门等地听课、听讲座,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秀设计理念,并将其融入进自身的课堂练习设计,使自身的课堂设计不断走向成熟。
四、研究成效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1)学生的观察、探索、发现能力变强。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主动探索事物的规律,并能将发现的规律运用于实际问题。
(2)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课堂上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3)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生的数感增强。学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熟练的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5)学生口算能力得到发展。在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县口算抽测中学生均分达到104.56条。其中於辰钰获一等奖,韦柯尧或二等奖,王汪瑞获三等奖,课题主持人也因辅导班级成绩优异,被评为“县优秀指导老师”。
(6)学生小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葛彧所写的《不变的年龄差》发表于《小学生数学报》2011年春季第1期,总第1088期。
(二)教师方面
1.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课题主持人在研究本课题2009年5月在如东县第十五届小学“黄海潮”优课选拔赛中获二等奖。在2010年小学数学优课评比中获得低段二等奖。在2010年县 “送培到镇”活动中,执教公开课,获得广泛好评。在2009~2010学年度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素养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在2010年县小学数学教师技能竞赛第一轮中,分获“解题”一等奖和综合奖一等奖;第二轮中获二等奖。在2010年暑期教师全员校本研修活动中,被评为如东县校本研修先进个人。并多次承担县小数研究小组、县“送培到镇”等活动的公开课,获得广泛好评。
2.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一文发表于吉林教育2009年第5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文发表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选择合适的反馈策略》一文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第2期。另有多篇文章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五、问题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已接近三年,不管是学生方面还是教师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认为“《如何设计有效的一年级数学课堂练习?》”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从中我们认识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这一课题极具深远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但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而研究时间紧,范围广,我的研究只是一个起步,其间出现的许多问题还须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1.辩证地处理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关系。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些传统的学习方式,诸如记忆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应研究如何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具体目标,学生的基础,具备的教学条件等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切不可机械使用。
2.扩大实验面,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今后的研究中,还要把视野放得开一些,把实验推广到整个年级。引导全体学生自主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第二篇: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练习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练习
杨岩君 130411
(甘肃省万名教师培训工程)
【摘要】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部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练习,从而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强化。本文将避开“多、繁、杂”的课堂练习,从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堂练习而展开论述。让数学课堂练习(包括依据标准展开的练习、温故性的练习、针对重点难点的练习、巩固新知识的练习等。)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字】有效性、课程标准、温故性、重点、难点、易错点、巩固新知识等。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为显著。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数学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有效开展数学课堂练习的几种途径如下:
一、依据《课程标准》而展开的数学课堂练习
(一)、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同时,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目的性和针对性往往是相结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
例如,在“平均数应用题”中,关键之处在“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可以针对这个重难点设计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练习,让学生在比较、练习中明晰概念。又如,学生学习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后,容易把它和前面的“质数”混淆起来,也可以设计专项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准确掌握知识。
(二)、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
同时还应该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实践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练习的层次性还要和练习的整体性相结合。从学科教学任务的整体出发,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练习的整体性。数学知识结构本身逻辑性、连贯性比较强,我们还应该认真分析课题在本单元、本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它们内部的相互联系、知识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注意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连贯性。
(三)、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轻松、持久、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所以,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我这样设计:有一天,猴妈妈从瓜田里摘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两份,正要分给两个孩子,突然,一只小猴子吵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个小猴子也吵着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使学生对本练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愿。完全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习题更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教学活动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开放题的设计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来为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凸现个性。合理设计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
(四)、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的创新性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大大加强。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巧妙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在平时教学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以获得实施练习设计的最佳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二、为学习新知识而展开的“温故”课堂练习
由“旧知”引出“新知”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我国数学课堂中,绝大多数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入的,这符合认知规律,更加有利于学生建立新与旧的联系。课堂教学多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开始,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在学生对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温故”中,逐步体现出学习新知识的意义,使学生有兴趣“知新”对小学生更是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起“引入”作用的“旧知”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已知数学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呈现。可以说,由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深入人心。虽然由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本质也是由已知引出未知,但其中不仅包括已有知识,还包括实际的情景,使得新知的引出既来自于数学知识内部,又来自于数学外部,从而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数学的的实用价值。在“温故”课堂练习中应注意“启发,灵活多样”性。
温故课堂练习的活动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便于更好的开展新知识。如在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时,我可以设计了这样一道发展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8.88×0.125。学生想出如下三种解法后再让学生说思路,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1)8.88×0.125(2)8.88×0.125(3)8.88×0.125 =(8+0.8+0.08)×0.125 =8×1.11×0.125 =(8×0.125)×1.11 =1+0.1+0.01 =1.11×8×0.125 =1.11 =1.11 =1.11 三.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的知识点而展开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基础、典型、新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针对性原则
先调查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知识的缺漏处和能力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重点内容,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查漏补缺,促进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练习时必须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的知识,来进行针对性练习,从而达到注重实效。在练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发展性原则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同时向外延伸拓宽,而且方法要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四 为巩固新知而展开的课堂练习。
(一)、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
练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着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练习设计,突破难点、掌握关键,使课时目标落到实处。
(二)精选典型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复习巩固知识经常是一个单元又一个单元反复进行练习,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达到教学目的,但实践告诉我们:这样只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当他们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是束手无策,这就是传统的“题海战术”忽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带来的结果。我们应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精选题型来训练知识点,例如,在教学了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试着计算 自己准备的圆柱形学具的表面积,先思考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然后再测量实际数据,最后进行计算。这样得出计算结果后,所有求圆柱表面积的题目学生应该都会做了。在训练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他们理解该种题型,并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后,分析给别人听,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以后的应用中学会以“一变应万变”。
(三)依据新知识结合学生实际,对习题修改补充,优化组合。
教材上的习题虽好,但它是为一般学生所设计的。而我们所教的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智力情况各不相同,在掌握教材习题的编排意图后,还必须根据课时目标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对习题进行修改补充,重新优化组合。五 开展课堂练习应注意的地方。
(一)、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还是以《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来这一课都是计算教学,反复的计算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他们很容易走神。但我们可以把小孩子喜欢的小动物们引入课堂练习,如小熊维尼、小老虎、小猪博士等,让它们设置一些有激励性的闯关题,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不断取得胜利果实的喜悦中不知不觉闯过一关又一关,而且在闯关的过程中练习是层层递进的,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练习的机会。
(二)、联系实际,注意生活性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在前二十几分钟的新授学习后,已经开始感到疲倦了,此时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为此,我们要对教材中的计算题做一些改编,引入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练习计算,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而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经过正确的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如: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图书馆场景,画面最后显示为例题图画,接着引导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学生交流汇报的同时电脑出示各种问题和相应的算式。这样把新知从实际生活中自然引出,以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对象,学生会更感兴趣,并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部分,我还是以图书馆场景为题材,在主题图上增加了一些信息,把课后的习题都串联进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掌握了计算方法。
六、小结:
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数学课堂练习(包括依据标准展开的练习、温故性的练习、针对重点难点的练习、巩固新知识的练习等。)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如何设计有效的一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课题研究反思
《如何设计有效的一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课题研究反思
——马兰小学 刘丽萍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课堂练习通常在课堂的后20分钟,小学生由于受感知、注意及年龄特点的局限,注意力相对不集中,一年级学生在这一点上特别明显。另外新教材的例题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导致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因此,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效率与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认真专研教材,把握教材教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练习。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如何设计有效的一年级数学课堂练习》微型课题。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研究过程:
(一)、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通过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合,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的课堂练习设计,并运用于课堂实际,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课后学生的作业来检测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练习设计遵循以下几点:
1.练习的形式要多样
通过如游戏、比赛、闯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练习层次要清晰 练习的层次要清楚,练习的设计应当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可以分成基础练习,技能练习,综合练习,提高练习,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凸显能力。
3.练习要有思考性
通过对练习题巧妙的设计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又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这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练习处理,可以不断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思考状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4.练习要有生活性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数学是为了更好的用好数学,所以我们在设计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生活性。设计时,我们可以尝试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感受数学的价值。
5.练习要有开放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除了要设计封闭题,还应该设计一部分开放题。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研究成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1)学生的观察、探索、发现能力变强。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主动探索事物的规律,并能将发现的规律运用于实际问题。
(2)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课堂上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3)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生的数感增强。学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熟练的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二)教师方面 1.教学能力得到提高。2.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三、问题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不管是学生方面还是教师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认为“《如何设计有效的一年级数学课堂练习》”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从中我们认识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这一课题极具深远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但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而研究时间紧,范围广,我的研究只是一个起步,其间出现的许多问题还须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1.辩证地处理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关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些传统的学习方式,诸如记忆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应研究如何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具体目标,学生的基础,具备的教学条件等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切不可机械使用。
2.扩大实验面,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今后的研究中,还要把视野放得开一些,把实验推广到整个年级。引导全体学生自主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2012.9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程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的课堂练习:主要是指通过练习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同时这种练习应当是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练习量、练习时间和练习效率的统一。那种靠大量的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练习不是有效练习,那种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练习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有效练习。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反思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低效的成因。
2、结合苏教版小学五六年级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有效练习实例,进一步丰富并完善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等方面的研究,使数学课堂练习更加具备现实操作意义,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效。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三、研究的理论依椐。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2、实施阶段:(2009年2月-2009年10月):
(2009年1月—6月)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
(2009年7-9月)深入研究,解决问题,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2009年10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
3、总结结题:(2009年11月-12月):总结效果和经验体会,撰写研究报告、实例报告。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个案发展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问卷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进行反思,调整和修改研究策略.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和模式。
五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本人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广泛阅读教育教学名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探求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途径。具体读书学习计划如下: 课题研究阶段进行学习并阅读的书目有: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 《高效率教学》张庆林、杨东主编 《创新教育》《都市家教》杂志社编辑出版
《有效教学》崔允漷 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具体时间安排: 1、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阅读并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2009年2月至2008年3月阅读并学习《高效率教学》 3、2009年4月至2009年6月阅读并学习《创新教育》 4、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阅读并学习《有效教学》
六 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及研究成果的具体时间安排
(一)2009年2月至少撰写完成读书笔记一篇、教育随笔一篇和教学案例分析一篇;
(二)2009年10月前至少撰写完成读书笔记两篇和教学案例分析两篇;
(三)2009年11月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撰写有关论文一篇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小学英语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上传: 范秋香
更新时间:2013-12-27 20:12:43 摘要:通过文献查阅与访谈发现,小学英语课堂练习设计存在低效或无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缺”和“三化”,即: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缺乏主题与层次性,缺乏及时反馈与评价;练习内容的应试化,练习形式的单一化,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化等。为了寻找高效的练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行动研究法寻找出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原则等。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练习;有效设计
新课标新教材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改变,课堂上的练习设计也应有所改变。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定时间的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而检验一堂课是否有效需要设计一些适当的课堂练习(包括听、说、读、写),通过练习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检测、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最后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所以,一节有效的课,一堂成功的教学案例,是离不开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一、小学英语课堂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我们通过文献查阅、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任教多年的英语教师进行访谈,和对一部分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差生进行访谈,了解小学英语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师论坛、家长论坛以及网上博客进行讨论(访谈和讨论的内容都是围绕下面这道开放式的问题:你觉得小学英语课堂练习设计存在哪些问题?)。结果发现,小学英语课堂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三“缺”
(1)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部分教师不重视课堂各个环节的练习设计,没有认真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练习的设计,而是随意设计或顺手拈来,练习的设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2)缺乏主题性与层次性。英语课堂练习缺乏“备学生”。课堂练习设计时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这一实际的必要环节,对练习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上所有的练习所有的学生都要做,形成了后进生跟不上,好学生吃不饱的状况。
(3)缺乏及时反馈与评价。由于小学英语周课时量少,老师们常常为了赶时间,在课堂练习之后,不能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而只是笼统地调查一下练习的结果。如常听教师这样问:“对了的请举手。”扫视一周让学生放下手就算了事。这样的反馈显然毫无意义。
2.三“化”
(1)练习内容的应试化。英语课堂练习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或考试题型所传递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练习还比较少。如有些老师在Free talk时固定死了书上的问答答案,只讲求学生的回答速度和识记能力,但只要问题稍稍改动学生就不知该如何回答。又如复习课的内容都是围绕常见的考试题型进行一成不变的书上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翻译。尽管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但是面对实际的灵活运用往往束手无策。在课堂练习中有些教师依赖一些考试的练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练习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练习内容与改题标准的应试化教学会违背教学初衷,远离教学目标。
(2)练习形式的单一化。有些教师在新单词的教授后总用一种方式或一种游戏练习操练,操练形式的单一化只能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练习形式的单一化,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效率也偏低。
(3)练习时间分配得不合理化。很多老师在单课(新授课)的课堂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听说训练。在双课(巩固课)的课堂教学中,读写的训练只是作为一种弹性的安排,往往因时间不够便作为家庭作业。或只在一节课集中写的训练,练习的内容多半是活动手册的习题,也有是从内容到题型都大体相同的社会上销售的练习题等。
二、小学英语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原则
《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概念要通过练习理解,知识要通过练习巩固,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可见,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使练习设计取得最佳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
目的性和针对性是指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在英语教学中,练习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无论哪种练习,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而有效的设计,练习设计不当,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课堂练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广州版五年级下册Unit 17 What Season Do You Like Best?这一课时,由于要涉及到季节月份的划分和天气的谈论,所以在授课前可以通过歌曲(How is the weather)和Free talk的形式复习各种天气表达法,通过Chant复习月份和季节,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循序性和层次性原则
所谓循序性是指练习的安排要有循序性。对儿童学习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教授法,使练习进入合适的程序编制。当学生接受这种有序的编制,便可使其学习任务变得更容易、更有效。
层次性原则(林祥前,2002)是指练习的对象要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三即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使他们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如在上例课文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在授课前先进行天气、月份、季节的复习,接着就给学生一个任务:进行作文大赛。然后教学生如何分步写作,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并归纳小结给出范文,让学生易于理解与内化,也便于模仿。最后进行写话训练,练习的要求是:下限要能按老师的要求将几个 步骤表达清楚,不能少于5句话;上限没有限制,尽量将话题写得丰富多彩,注意语言运用准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循序性和层次性原则。
3.反馈与评价性原则
江苏宜兴的夏惠中、潘伟平老师在《职教通讯》2007年第1期“英语课堂练习的分类、功能与策略”一文中讨论了课堂练习的功能与策略,其中一条就是反馈功能。练习中的反馈具有即时性特点。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学生调节性评价(练习过程中)和总结性评价(练习之后)。反过来,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或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4.趣味多样性和情景性原则
趣味多样性原则是指设计练习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巧设练习,诱发兴趣,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考虑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才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高效的学习。机械重复的练习,枯燥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仍以上课为例,由于这一课要涉及到季节月份的划分和天气的谈论,所以在授课前我便采用趣味性与多样性原则,通过歌曲(How is the weather)和Free talk的形式复习了各种天气表达法,通过Chant复习了月份和季节。Chant让学生朗朗上口,活泼易记,深受孩子们欢迎。如本文我编的Chant如下:
Months and Seasons February, March and April are spring months.May, June and July are summer months.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are autumn months.November, December and January are winter months.情景性原则是指在英语课堂练习设计时,要克服缺乏母语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困难,为学生提供一些模拟的情景,使他们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去理解所学内容,接受所学语言。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5.高密度大容量与复现性原则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学生的语言实践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详尽的描述,提出“增加语言实践的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和活动,以保证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有足够的机会接触英语。这就是说英语应以练为主,教师应在40分钟的课堂内设计高密度大容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运用英语的活动,充分实践,才有提高。
同时,课堂练习的设计还要符合复现性原则,练习内容的设计要有复现性。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倘若长时间得不到复现,就会遗忘。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加强练习内容的复现性,不断地反复才能加强记忆,帮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同时也利于学生加快学习的速度,提高学习的效果。
6.全面性原则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第四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的第三点提到“要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小学英语教学重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们应注重全面性原则,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中,侧重进行听、说训练,读、写训练也要跟上。不能因为侧重听说而忽略读写的训练。有些老师不能正确把握大纲精神,以为侧重听说就不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了,结果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听说训练,读写的练习常常留给学生回家做,甚至读写的练习就只停留在读读抄抄单词,使得学生读写方面的训练几乎成零,读写能力得不到及时发展。这是有悖教学大纲精神,不能让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要使练习设计取得最佳效果,我们应在一个练习中尽可能地体现多项原则。
如广州版五年级第二册Unit 17的准备性练习设计如下:
在这一课的准备性练习中,由于学生对天气特别是月份的名称已经感到陌生。教师通过歌曲、自由谈话以及小诗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的设计,并遵循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复习与本课将要谈论的季节相关的天气、季节与月份的英语表达法,为新课做好铺垫。既体现了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又体现了多样性原则,同时也符合循序性和层次性原则。教师通过PPT设计Free Talk,展示广州、北京、英格兰的天气和温度,体现了情景性和实践性原则;将十二个月份的名称编成一首小诗并让学生用击掌的方式配上节拍,学生们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复习,也体现了趣味性和复现性原则。
三、小学英语课堂练习设计的类型及方法
1.练习设计的类型
在英语教学中,从课型来看,我们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和复习课;从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来分,我们又可分为课堂准备、课堂反馈、课堂巩固、课堂拓展四个阶段。不同的课型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也就有着不同的练习设计。如:在新授课中,新授前组织基本功练习或为学习新知识作好知识迁移的准备性练习;新课进行过程中要结合有关内容作单项的、局部的反馈性练习;新授结束时要作巩固性的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新课后要作提高性的对比练习、综合练习,也可以为继续学习新知作孕状性的练习,或为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安排难而可攀的思考性练习。因此,我们将课堂练习分为课堂准备性练习、课堂反馈性练习、课堂巩固性练习和课堂拓展性练习,见下表。
(1)课堂准备性练习。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仔细分析教材,挖掘每个单元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新授内容设计一些相关联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准备性练习。它的目的是为新知识的铺垫做准备,所以应注意扣紧新旧知识的连接,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地由旧点过渡到新知识点架桥引路,以达到帮助学生减轻在课堂上的某些负担和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反馈性练习。新课进行过程中要结合有关内容作单项的、局部的反馈性练习。在授课过程中要进行形成性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在设计这部分练习时,主要是要围绕着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项练习,包括机械性操练与意义性操练,要注意在适当的机械性操练基础上进行意义性操练,应以情景性的意义操练为主,以便学生掌握新知识点。
(3)课堂巩固性练习。授课后进行巩固性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识,活用新知识,设计这类练习应注意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发散思维,形成技巧。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而设计的,所以,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实现优质教学成果转化的根本。课堂巩固性练习要强调整合性、专题性。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将当堂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促进内化。要不断提升思维,从简单模仿到综合运用,做到层层递进。
(4)课堂拓展性练习。为了拓展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的拓展阶段安排适量与本课话题有联系的课外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不限,可以是阅读练习、话题作文练习、口语练习等。
2.练习设计的方法
我们按照教学的四个环节分为Preparation,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Development进行练习设计。每个环节的练习设计我们都根据练习设计的原则从教学环节、教学年级、练习课题、练习内容、练习目的、练习形式、练习过程、有关说明和使用材料等方面进行记录与描述,采用统一的格式进行表达与展示,并按年级进行整理与收集,便于以后大家资源共享、循环使用以及别人借鉴的方便。Preparation的练习设计如上面表
(一),这里不再重复,其他如下:
表
(四)evelopment的练习设计
Grade Five(II)Title Module 6 Unit 17 By 高小兰 通过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的研究,我们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下面是2007学年下学期、2008学年上下学期、200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统计图表:
从此图表可以看出:与2007学年相比,我校自2008学年开展本研究以来,各年级学生期末考试平均分每一学期都在稳步上升。
学生学业成绩的稳步提高进一步证明了我校开展英语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若能正确地使用课堂练习,注意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快同化新知识,更好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思考,探究英语课堂练习的设计,采用高效的练习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林祥前.优化英语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J].山东教育,2002,(2).[2] 夏惠中,潘伟平.英语课堂练习的分类、功能与策略[J].职教通讯。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高效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与研究 义乌市稠城第三小学 曾小华
【摘要】“半小时课堂”理念要求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方法.随着半小时课堂模式的深入实践与研究,课堂练习设计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聚焦于课堂练习设计上来.笔者也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领域中,从单词、对话、阅读三种课型着手,探索高效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努力打造老师讲的少而精,学生学的扎实而有效,真正做到减负而不减效的理想课堂.【关键词】 语篇教学 课堂练习半小时课堂
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语篇教学中,练习设计更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一、目前课堂练习的低效因素(一)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多数教师仍习惯于书本大过一切,照本宣科,拘泥于课本知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按照自己的方法主宰课堂,没有对课本进行深挖,缺乏语篇训练的意识,用课本后的练习和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代替课堂练习,没有结合实际设计课堂练习的习惯.学生缺乏相应的练习,学习也只停留在会读所学的单词、会读所学的课文,缺少深层次的思维训练练习,语用能力更是不堪一击.(二)文本教材的局限性
很多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尤其五、六年级的对话教学往往只为4、5 句简短的对话,无法让学生们学得“饱”,没有相应的课堂练习将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三)文本教材的不科学性
对话或阅读后练习设计缺乏层次性和难度的梯度把握不准,所设计的问题大多停留在表层次的训练,缺乏延伸,很难引导学生读进字里行间中去.PEP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本可让学生进行很好的语篇训练,但有些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并不大,语篇训练也较难开展.如第一册的话题:第一单元学习文具;第二单元学习身体部位;第三单元学习颜色;第四单元学习动物;第五单元学习食物;而第六单元则是玩具.基本不相干的几个话题,单元之间联系与梯度混乱,语篇训练也非常受限制.在学习颜色一课时,学生仅仅学过两个单元,可进行的句型操练太少.如将第六单元的玩具单词移至第三单元,颜色部分推后,则进行语篇训练的内容与形式都更为丰富.(四)学生学习性状的差异性
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学生与学生也之间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偏爱于说,有的学生偏爱倾听,而有的学生偏爱于表演,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性状,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篇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练习设计也要以学生的学习及发展需要为思考点.二、针对不同课型,课堂练习设计在语篇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
笔者认为无论是Let's read 或是Let's talk 甚至是Let's learn 教学,教师都应树立语篇教学意识.任何时候都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不能单独地分开进行教学,人为地割裂内容之间的联系,这样只会让孩子习得独立的、单个的单词与句子,将来也只能鹦鹉学舌.而巧妙地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将口语与书面语 挂钩,具有加深记忆痕迹又联系旧知识的复现功能.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自己在语篇教学实践中,进行课堂练习设计的一些做法与想法:(一)单词教学篇:寓词于景,融词于句
单词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单词教学不可为教单词而教,应融词于句,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也应给予一定的情境,给出一定的框架,让学生由词逐句.例如: PEP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B Let's learn ,主要在A Let's learn 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学习brown,white, black,pink, orange 5个表示颜色的单词.在教学中,我不断运用学生已学句型进行操练;This is a _____.It's ______.I have a ___.It's _____.What colour is it ? It's _____.让孩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将单词放于一定的语境中操练.在拓展部分,我没有拘泥于本课内容,而是将教材进行了整合,设计了一个涂色练习,让孩子自由图好色后,用一小段文字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