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进数学课堂练习
改进数学课堂练习
关键词 练习学生习题
论文摘要:数学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的主要途径来自课堂练习,所以,老师对于课堂的习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巧安排。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做练习题的时间是大量的。就教学时间而论,练习几乎占了数学授课总量的一 半以上。因此,怎样组织数学课堂练习,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当前,从一些数学课内练习的内容安排、组织方法来看,感到还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练得不及时;二是练得不集中;三是练习的效率不高;四是忽视对练习的讲评、总结。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练习要及时。课本中一节课文的编排顺序大体是这样的:
1、正文。引进概念,证明定理,推导公式或性质。
2、例题。举例说明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较单一到较综合。
3、练习。考虑到一个课时的教学容量,给每一节课安排了一些练习题。内容比较单一,要求比较基本,以适应课堂练习的需要。有些是按模拟例题的要求安排的。
4、练习题、习题。通常安排在各单元、各章的后面。
课本的这种编排方法,内容完整,条理清晰,便于叙述。但教学时,不应照本宣科地完全依照课本的顺序讲,特别是“练习题”在一节课内的使用时间,不应一律安排在讲完几个例题之后,而往往要按照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的进展程度,把练习题分散穿插在讲述之中,与学生的思维节奏同步。这样既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探讨,有利于下一个教学 环节的进行,收到正反馈的功效。如<<代数>>第三册12.2的配方法在讲完例1后应做完练习的2(1)(2),使学生熟悉了配方法的步骤后再讲例2,然后做练习的2(3)(4)。
这类问题,几乎每节课都有。这就要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使讲、练配合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叫练得及时。
二、练习的目的要明确,内容和要求要集中,使学生通过一次练习,至少有一得。这对于一节以讲述为主的课内练习来说,比较好办,因为练习题自然要围绕讲的内容,目标比较明确。而在某一单元或某一章之后的习题课中,情况就不一样了。一道习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很多,而且解题的要求(审题、分析、解法、书写步骤等等)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因而在选题和要求上如果目的不明确,就会分不出轻重详略。这样就不能引起学生注意,脑子里留不下较深刻的印象。这里说的是两点:一是选题的内容要集中,规律要突出; 二是练习的要求要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比如讲“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可以考虑把例3(相遇问题)和例5(追及问题)调整为前后连续的例题,因为“相遇问题”列方程的依据是:速度╳时间=两地间的距离;“追及问题“列方程的依据是:速度差×时间=需及的距离。二者虽有差别,但是它们的实质仍是“速度×时间=距离”。把它们连起来讲、练,规律突出,可以互相启示。在讲完例题之后做习题时,可只要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而暂不要求解答。把重点放在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上。
人的认识发展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认识的对象能够集中地、连续地、逐步深入地展示规律,就有助于思维的发展。相反,如果在认识的过程中,研究的问题不集中,总是横生枝节,断断续续,那么思维的发展就会失去“惯性”,分散了注意力。因此,练习的内容和要求都应集中,重点突出。
三、练习要讲求效率,要尽量减小无效劳动,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较多地动脑、动手。如上所说,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练习时,如果给出一道题列方程,再换一道题再列方程,每次都要抄题、审题,重新分析数量关系,很费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方法。
例:甲,两站相距36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走48千米;一列快车从 乙站出发,每小时走72千米,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如课本分析、解答后,再将例题中的“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改为“快车先开2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快车开了几小时与慢车相遇?”
分析解答上题后,再将上题中的“快车先开25分钟,两车相向而行,快车开了几小时与慢车相遇?”改为“两列为火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1小时,快车因故障停车,问快车停车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时间、精力都用在关键地方,提高练习的效率,而且通过观察由题意的变化所引起的方程的相应变化,使学生加深了解实际问题与反映它的数学模型间的联系,发展了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取得在平常的练习中所收不到的效果,提高练习的质量。
此外,要提高练习的效率,还要注意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同时动脑、动手,不要总是以和一个学生对话来代替大家的练习。
四、练习之后,要讲评。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且要总结规律和要领。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较多的错误之后,讲评尤其显得重要。不要简单地只评对错,而要着重研究产生错误的原因。比如,一位教师讲“列代数式”,学生练习“用代数式表示a与-8的差”,结果全班有不少学生(包括板演的学生)答为a-8。这时教师并没有打“╳”了事,而是要求学生讲理由。学生说:“我本来列出a-(-8),因为写代数和时可以省略加号,因此我也在这里省略了减号,得到a-8。”可见学生的错误是由于认识上的“负迁移”而产生的。于是,这位教师用10-(-8)与10-8的不同,说明减号不能省略。这种讲评就很中肯。
学生的错误,除了粗心、笔误之外,一般都有一定的“理由”,有的还有历史根源,纠正起来并不容易。比如,讲完正比例函数y=kx(k≠0)的意义之后,练习(回答):
(1)圆的周长c是不是半径r的正比例函数?
(2)圆的面积A是不是半径r的正比例函数?
学生对第(1)题正确回答之后,却对(2)题也作了肯定的回答。其理由是:圆的半径增大,面积也随之增大,所以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这里,学生在学习正比例关系时,已经混杂递增函数关系。这种错误认识从小学就有,不过当时没有暴露而己。为此,教师作了如下的纠下:
(1)列出 与y=kx(k≠0),比较它们的结构(系数、指数),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中“自变量与函数扩大的倍数相同”的意义。
(2)说明函数y=kx(k≠0)并不总是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的。当k<0时,函数就是递减的。
这样,不仅纠正了错误,而且加深了对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有对比才有鉴别,正确的认识正是在与错误作比较中发展的,这就是讲评学生的错误所特有的功效。
课堂练习之后的讲评,往往又是这节课的中间小结或结束语。因此,不仅要围绕本课时的中心内容和要求,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还要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以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总之,课堂练习不仅要具有巩固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技能的作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研究教材的要求,尤其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改变那些形式主义的、流传多年但不讲实效的做法,使我们的经验科学化。
第二篇:浅谈如何改进数学课堂练习
浅谈如何改进数学课堂练习
韦 琼(贵州省罗甸县木引乡团结小学)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练习设计及练习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评改的方法及对策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练习的方式、及评改的方法进行认真的探究。
一、练习的设计
练习设计应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
1、练习设计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对比,注重一题多变,举上反三,构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如在小结分数简单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下面一组题: ①六一班有男生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3,女生有多少人? ②六一班有男生36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女生有多少人? ③六一班有男生36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2/3,女生有多少人? ④六一班有男生36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3,女生有多少人? ⑤六一班有男生36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3,女生有多少人? ⑥六一班有男生36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3,女生有多少人? ⑦六一班有男生36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2/3,六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⑧六一班有男生36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3,六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⑨六一班有男生36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3,六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⑩六一班有男生36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3,六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上述练习既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又有正反两方面对比,还体现了“一题多变,举上反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练习设计要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习水平进行分层、分类,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应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
我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将学生按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即优等生为A组,中等生为B组,后进生为C组。同样以前面的习题为例,C组做1-6题;B组做3-8题;A组做5-10题。这样,每个小组所做的习题量相同,但习题的深难度却不同。这种设计,能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进度,能让“差生吃得了,优生吃得饱”。
二、练习的方式
练习的方式不仅要灵活多变,还且还要生动有趣。以往我们采取的练习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书面作业形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也不断改进了练习方式。练习的方式很多,但最有效的有下列几种:比赛接力式、小组比赛式、合作探究式。
1、比赛接力式。
比赛接力式是以小组为单位,按小组人数确定习题数量,每个小组同时做相同、等量的习题,由组长指定或分配各组员所做的习题。比赛开始,由各小组的第一位组员上黑板或用稿子演算,第一组员完成后立即交给第二组员,依次轮流下去,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调适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由单一枯燥变为生动有趣。
2、小组比赛式
小组比赛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习题,分配给各个小组去完成,各组长自行安排,分工或者合作完成,然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看哪个组完成得最好。这种练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从而实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合作探究式
合作探究式同样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研究指定的学习内容,适用于预习或者是讨论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深难度的分析题或应用题。这种方式一般放在课后进行,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完成后,由教师组织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小结。这种练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评改的方式与方法
评改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检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只有通过评改学生练习,才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评改才能及时反馈,查缺补漏,不断地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练习的评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练习评改不要只注重结果,尤其要注重过程。评改要仔细,重在检查学生的运算过程及思维能力,找出错在哪里及错误原因,必要时采取补一定的救措施,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便及时反馈。
2、练习评改不要只注重个体检查,还要注重整体性的分析与综合。在评改的过程中,要留意观察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在课堂上采取补救措施。
3、评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往我们最常用的评改方法是让学生用书面作业的形式做完后交给老师,由老师单独评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教师能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不足之处,但教师耗费的时间较多,毕竟教师的精力有限。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将学生所做的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收上来,当场又按另一种顺序发下去,这样每个学生手中的作业都不是自己的。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练习点评,学生就对照老师的讲解进行评改。这种评改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教师精力,还能让学生通过相互评改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从中学会借鉴,取长补短。这是一种巧妙的评改方式。
4、作业成绩的统计与记录。教师可以按排小组长将学生每次作业的成绩记录下来,每月进行一次作业月评,并把作业月评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学期成绩。这样,学生会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练习的设计、练习的方式及评改方法随时进行必要合理的改进,既能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习效益,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电话:***;信箱:caizhicheng7788@163.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4期,http://)
第三篇: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
“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中期总结
2008年6月,我校申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自立项开题启动,数学组确定了以“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为研究的子课题。于2008年9月开始进入了教学实践阶段至今现有二个学期,在这一年中,全体课题成员以课改为需求,以质量促科研,从练习的设计出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现将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经验总结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前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促课题研究。利用教研活动全组老师深入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及实施的方法。课题组的成员在扎实学习领会课题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种渠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不断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为创设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我校利用教师集会,教学研讨活动等场所广泛宣传课题实施的重要意义,使教师不断深化对课堂有效性的认识理解,接受课题研究的新理念,从而更积极的投入的课题研究中。
2、加强教师培训,全员参与研究。全体教师08年11月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开阔了视野,为投身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学校组织教师多次到匡村中学、陆区中学、玉祁中学、堰桥中学、钱桥中学等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同时邀请专家来校有针对性指导课题研究,先后请惠山区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张桐春老师、陆区中学的姚岩校长等来校作有关专题讲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全组教师对课题的实践操作的认识更加清晰,实践的热情随之激发,能自觉的参与课题的研究。
3、实践操作,体会实效。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做课题研究的实践者,从实效出发,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把生本课堂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教师上课精讲,学生多练,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练习的设计一般有以下环节:预习性练习、引入性练习、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反馈性练习。在备课中教师着重研究每个例题、每个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及根据学情的合理性。预习性练习作为学生预习的一部分要求设计尽量简单且题目数量控制,同时练习要有思考预设;引入性练习主要是复习和回顾旧知,帮助学生建立对已学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及引入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巩固性练习主要针对新授内容的掌握,练习主要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要求出发,以各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巩固新授内容;拓展性练习以知识的应用与运用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反馈性练习以检查学生课堂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控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每节课由于练习设计的目的性不尽相同,教师上课的定位较以前有了更明确的准度,所以调控能力得以加强,学生用以练习、活动的机会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4、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了实现班内学生的均衡发展,一般一个班分7~8个学习小组、每组5~6个成员,组内设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在平时合作学习及交流互助学习中发挥作用。由于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教师上课很难顾及班上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以往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后面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也激发起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说、会讲,起到了以往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5、师生互动,良性发展。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以很好的体现,每个学生明确了各部分练习的要求,以往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得以及时的指导,所以厌学的学生人数大为减少。我组实施的“导师制、结对子”活动确保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呈现
1、通过前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对课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比较清晰的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对课题研究转变为自发的需求。
2、现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多练的形式得以推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较以往现在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说时间多了;教师提问少了,学生问的问题多了;教师指导少了,学生小组活动多了;教师板演少了,学生练习时间多了。可以说现在练习的优化设计让教师上课得以规范化了,学生上课更能积极参与了。08~09下半学期我校和藕塘中心小学联动活动中,薛凤娟老师开设的生体互动的观摩课得到了听讲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对外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我组开设的研讨课受到了广泛好评。
3、课题组成员形成了阶段研究课题成果。全组教师积极将实践活动的所思所想,经验感悟及时总结,每人都撰写了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在无锡市论文评比中许南平老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初探》获市二等奖,胡波老师的《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真知》获市三等奖,薛凤娟老师的《也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无锡教育上发表。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1、未能重视材料积累,难以充实研究档案。
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全组研究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在时间、精力的投入较多,而对于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未及时跟进,所以在资料的积累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课题研究应形成一整套分明别类、完整细腻的过程性研究档案。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可分为教师主体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学生学习情况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两大类。但我们的过程性研究资料过于单薄、分类不明、实用价值不高。
2、缺乏撰写材料经验,难以阐明研究观点。
课题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无疑只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程性材料是不实际的,我们应将这些成堆的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总结、阶段性研究论文、个案分析、终结性课题研究论文”等形式,这些材料的撰写,既要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但就目前我们撰写的相关书面材料来看,还远远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有的论点不明确,无法判别你所提出的观点;有的空话连篇,缺少实质性的典型素材;有的套用过多,难以找到你研究的真实感受和体会;从而根本无法证实研究的实际效果。
3、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课题研究需要深入
由于初中阶段受初三中考的影响,教师往往会不自觉的回到以前的教学方式,依靠大量的练习训练,以追求短期效益为目标。学生的评价体系也未建立,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还只停留在以学习成绩上,而学习过程的评介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如果过程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往往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这现成为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的阻碍。同样教师怕由于进行教改的尝试而一时效果不佳,而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有待更客观公正的完善。
4、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性,难以在课堂中兼顾
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小组学习的模式,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很难做到各方面都兼顾到,特别是小组活动时,认真的学生收获较大,而有些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把这当作抄作业的良机。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量和度教师的把握有较大难度,导致教师重复的情况在课堂上经常发生,由于怕部分学生不理解或有些练习依靠学生的自主探求、小组活动无法解决,教师讲解怕讲得少不够透也导致占用学生练习的时间过多。
四、后阶段改进措施
1、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
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包括:备课的详细要求、小组活动的配套方案、课后师生如何互动的情况,教学实效的评价等。
2、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脚踏实地的研究。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视材料为命根子,做到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3、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及时总结撰写教学心得。
在积极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每堂课的各个环节,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同时通过网络、媒体、书刊、杂志加强科研理论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论素养,竭力使自己达到教育科研专业水准。在后面的研究方面撰写更多、质量更优的论文、案例、设计等经验性文字材料。我组的“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第四篇: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练习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练习
杨岩君 130411
(甘肃省万名教师培训工程)
【摘要】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部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练习,从而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强化。本文将避开“多、繁、杂”的课堂练习,从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堂练习而展开论述。让数学课堂练习(包括依据标准展开的练习、温故性的练习、针对重点难点的练习、巩固新知识的练习等。)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字】有效性、课程标准、温故性、重点、难点、易错点、巩固新知识等。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为显著。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数学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有效开展数学课堂练习的几种途径如下:
一、依据《课程标准》而展开的数学课堂练习
(一)、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同时,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目的性和针对性往往是相结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
例如,在“平均数应用题”中,关键之处在“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可以针对这个重难点设计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练习,让学生在比较、练习中明晰概念。又如,学生学习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后,容易把它和前面的“质数”混淆起来,也可以设计专项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准确掌握知识。
(二)、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
同时还应该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实践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练习的层次性还要和练习的整体性相结合。从学科教学任务的整体出发,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练习的整体性。数学知识结构本身逻辑性、连贯性比较强,我们还应该认真分析课题在本单元、本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它们内部的相互联系、知识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注意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连贯性。
(三)、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轻松、持久、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所以,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我这样设计:有一天,猴妈妈从瓜田里摘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两份,正要分给两个孩子,突然,一只小猴子吵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个小猴子也吵着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使学生对本练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愿。完全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习题更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教学活动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开放题的设计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来为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凸现个性。合理设计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
(四)、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的创新性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大大加强。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巧妙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在平时教学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以获得实施练习设计的最佳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二、为学习新知识而展开的“温故”课堂练习
由“旧知”引出“新知”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我国数学课堂中,绝大多数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入的,这符合认知规律,更加有利于学生建立新与旧的联系。课堂教学多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开始,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在学生对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温故”中,逐步体现出学习新知识的意义,使学生有兴趣“知新”对小学生更是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起“引入”作用的“旧知”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已知数学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呈现。可以说,由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深入人心。虽然由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本质也是由已知引出未知,但其中不仅包括已有知识,还包括实际的情景,使得新知的引出既来自于数学知识内部,又来自于数学外部,从而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数学的的实用价值。在“温故”课堂练习中应注意“启发,灵活多样”性。
温故课堂练习的活动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便于更好的开展新知识。如在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时,我可以设计了这样一道发展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8.88×0.125。学生想出如下三种解法后再让学生说思路,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1)8.88×0.125(2)8.88×0.125(3)8.88×0.125 =(8+0.8+0.08)×0.125 =8×1.11×0.125 =(8×0.125)×1.11 =1+0.1+0.01 =1.11×8×0.125 =1.11 =1.11 =1.11 三.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的知识点而展开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基础、典型、新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针对性原则
先调查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知识的缺漏处和能力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重点内容,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查漏补缺,促进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练习时必须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的知识,来进行针对性练习,从而达到注重实效。在练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发展性原则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同时向外延伸拓宽,而且方法要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四 为巩固新知而展开的课堂练习。
(一)、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
练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着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练习设计,突破难点、掌握关键,使课时目标落到实处。
(二)精选典型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复习巩固知识经常是一个单元又一个单元反复进行练习,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达到教学目的,但实践告诉我们:这样只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当他们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是束手无策,这就是传统的“题海战术”忽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带来的结果。我们应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精选题型来训练知识点,例如,在教学了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试着计算 自己准备的圆柱形学具的表面积,先思考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然后再测量实际数据,最后进行计算。这样得出计算结果后,所有求圆柱表面积的题目学生应该都会做了。在训练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他们理解该种题型,并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后,分析给别人听,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以后的应用中学会以“一变应万变”。
(三)依据新知识结合学生实际,对习题修改补充,优化组合。
教材上的习题虽好,但它是为一般学生所设计的。而我们所教的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智力情况各不相同,在掌握教材习题的编排意图后,还必须根据课时目标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对习题进行修改补充,重新优化组合。五 开展课堂练习应注意的地方。
(一)、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还是以《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来这一课都是计算教学,反复的计算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他们很容易走神。但我们可以把小孩子喜欢的小动物们引入课堂练习,如小熊维尼、小老虎、小猪博士等,让它们设置一些有激励性的闯关题,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不断取得胜利果实的喜悦中不知不觉闯过一关又一关,而且在闯关的过程中练习是层层递进的,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练习的机会。
(二)、联系实际,注意生活性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在前二十几分钟的新授学习后,已经开始感到疲倦了,此时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为此,我们要对教材中的计算题做一些改编,引入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练习计算,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而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经过正确的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如: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图书馆场景,画面最后显示为例题图画,接着引导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学生交流汇报的同时电脑出示各种问题和相应的算式。这样把新知从实际生活中自然引出,以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对象,学生会更感兴趣,并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部分,我还是以图书馆场景为题材,在主题图上增加了一些信息,把课后的习题都串联进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掌握了计算方法。
六、小结:
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数学课堂练习(包括依据标准展开的练习、温故性的练习、针对重点难点的练习、巩固新知识的练习等。)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练习
初中数学“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小专题研究实施方案
阜南第一初级中学刘霖东杜明久
数学的学习,课堂是 主战场,高效的课堂练习,会对数学的学习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
但是当今的现状是:许多教师由于课堂教学认识不到位,往往靠大量的作业来挤压学生,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厌学情绪,教师批改负担也越来越重,教师与学生都苦不堪言,所以优化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我校数学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生源的特点经教研组多次讨论、研究决定,确立了初中数学组的小专题研究内容“初中数学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其主要目的是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调查确定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为了找准研究的切入点我们调查了本校的数学教师和七、八、九年级的部分学生,目的是了解教师在备课中对练习的形式、练习内容、练习难度、练习数量、练习反馈形式如何设计和操作的,了解学生对课堂练习有哪些要求和建议。通过分析调查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课堂练习采取的主要形成是只是运用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很少根据自己具体教学情况来设计或是上网搜集其他学校老师的作业设计。教师对课堂练习的态度是23.4%认为多做多练,熟能生巧。对数学课堂练习量的看法是适量,但有针对性占14.23%。认为无效的或低效的课堂练习的主要原因是不加筛选的练习占83.6%。认为当前的课堂练习有必要改革占98.7%。学生认为课堂练习对你巩固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很有帮助占88.3%。学生比较喜欢完成老师设计的练习占71.9%。学生觉得教师自编练习比较有效果占92.3%。因此,要彻底改变数学课堂练习的单一性和简单化形式。如何设计高效实用的数学课堂练习显得尤为重要,二、课题的界定
设计课堂练习,要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老师及课堂练习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课堂练习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课堂练习设计的意识,掌握课堂练习设计的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
2、通过研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都能练有适合的习题,都有各自的收获,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3、通过研究,能丰富课堂练习的内容,丰富课堂练习的呈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4、通过研究,形成系统的作业设计形式(基础作业、能力作业、拓展作业等,构建课堂练习的设计操作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规范课堂练习教学,提高教
学质量。
5通过研究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
6通过研究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
四研究的任务:
为了将数学课堂练习的高效性.实用性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研究解决三种类型练习的有效设计。即:课前的引新练习有效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有效设计、课后的巩固练习有效设计。
五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案例研究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结合现有的科研条件,提出设想,明确研究思路;策划总体规模,制订出研究方法、时间进度和成果体现形式;把整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若干个阶段,分层次、有计划地完成任务;提出课题的具体名称,提交课题计划书,形成具体的书面材料。
2具体阶段
(1)问卷调查 :对影响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现状调查和分析,确
立课堂练习的标准,(2)设计每次的具体操作过程的指导思想;实施过程中对活动的有关内容
进行必要的记录,形成一套具体的资料,为行动后的反思提供第一手
素材。总结阶段
对研究过程中一些精彩的案例进行搜集,并编写汇总;对研究过程
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
七立足课堂教学扎实开展行动研究
我们实行三步走的研究策略,第一步研究解决课前引新练习的有效性设计。第二步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的有效设计,第三步研究解决巩固练习题的有效设计。每一步的研究都要有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将小专题研究的落脚点要与我校的课改活动融为一体,课改活动为小专题研究创设良好的发展平台。每一步的研究采用边反思、边总结的模式进行。
对于课前引新练习必须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及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这类练习所起作用主要是在新旧知识间架桥铺路的过程,起承上启下作用。这类练习量要求少而精,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设计的依据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设计,目的是将所学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效分散,为实现已学知识到新学知识的转化创造条件。这类练习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基础上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集中讲解。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随机练习,这类练习一定要体现出它的灵活性、随机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内容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而设计,也可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掌握知识情况而设计。练习可以是口头练习,也可以是书面练习,还可以是学生板演练习等等。这一系列的练习实质上是学生进行探究、摸索规律的尝试练习。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运用激疑设问、动手操作、引导观察、组织讨论、面批练习等方法,从而启发学
生动手、动口、动脑来体验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保持保量完成这类练习,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巩固练习实质上是学习新知识后要完成的练习。这类练习学生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设计这类练习要求教师要依标扣本、把握重点和难点设计有梯度的巩固练习。这类练习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此,教师要尽量当堂面批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
具体作法:
(1)是围绕小专题研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是现场观摩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片段录像作为后续研究的重要素材。
(3)是集体会诊评课。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理念、教学策略、研究点的落实、目标的达成等方面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诊断。同时,老师要结合小专题研究过程进行补充评价,对小专题研究进行很好地反思。要根据教师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形成研究成果集,成果集可以是叙写的教学故事、案例、研究报告、专题小论文、专题反思等,作为学校期末小专题研究成果评优材料。
(4)是评估鉴定。由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对研究的情况进行专题小结,为教师后续研究指出研究的方向。
八总结研究成果
1、以丰富的练习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明确了数学课堂练习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练习的内容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要选择具有创意的训练题目,如变式训练题、开放式训练题、学生根据要求自编题目训练、一题多解训练等等。练习题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有效、方法要灵活,要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收获很多,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或弱化条件、延伸或扩展在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同时而形成的,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练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发展
新课程中练习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让练习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练习设计中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练习题时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
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量力性原则。二是差异性原则。三是练习要精而有效原则。
3、通过研究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教师在小专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高度投入、有效合作,对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进行分析,进行反思,形成有效的对策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并养成研究习惯。要从问题的提出、实施的过程、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方面作出陈述,便于其他教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共同提高。
总之,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初中数学“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小专题研究实施方案
阜南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