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高守华
数学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他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教师所传授的所有知识。即使通过慢慢探索和合作交流,也不能个个做到灵活运用的地步。需呀通过精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法则的运用,课堂练习的基本价值也就在此。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习题多、繁、杂。
2、目的不明确。
3、题型层次不清楚,学生层次不分明。
4、重书面练习,轻操作实践。
5、效率不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们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的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对教材提供的习题做适当的调整、组合补充,使之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怎样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探究,浅谈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灵活选择和设计课堂的层次性。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设计习题。在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拓展。习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同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繁到简、由基本到不同层次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活化、多样化、趣味化的练习能有效地提升练习效率。课标上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有生活基础、学生熟悉的习题能排除陌生感,知识容易迁移,学生喜欢,效果较好。
如果练习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应变能力。故练习的形式应尽量的多样化和趣味化。
三、开放性地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练习一般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这样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的方向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如教学完折线统计图后,我采用了这样的练习,师出示折线统计图,题上没有文字表述,横轴、纵轴上有数据无单位,让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统计图知识赋予她意义,看图编故事。这样,答案不唯一,学生的思考就是答案,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而故事的形式学生非常喜欢,练习效果很好。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人文性,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开放性还应体现在练习方式上,动手操作、调查实践、合作交流等的非书面练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制作月历、白色污染调查、手抄报等都是非常好的开放性的习题。
四、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了连乘应用题,往往就认为所有的题目都用连乘做,明天学习了连除应用题,就都用除法做。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变式题,让学生辨认、判断和分析,通过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异同,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五、适时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有效性。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不竞争就意味着淘汰。教师应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挫折意识。学生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而竞争是他们获得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很好方式。竞争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将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竞争中汲取经验,在竞争中积极进取。因此,练习中采用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有效性。
六、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准确做出决策。曾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所以,课堂上仅有练习是不够的,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准确做出决策。教师应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和批注,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掌握情况。通过教师在作业本上写课堂寄语,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从而更好的促进师生关系,促进学习的互融。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练习,让习题练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在练习的始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李元萍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在1-20中,奇数有___,偶数有___,合数有___,质数有___,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为了不失趣味性,又设计了一道猜电话号码的题目:⑴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⑵最小的奇质数;⑶6的最大约数;⑷9的最小倍数;⑸最小的奇数;⑹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⑺只有一个约数的数;⑻最小的自然数;⑼能整除25的质数;⑽最小的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⑾最小的偶数。接下来还设计了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这一活动。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0.36÷0.9;2.8÷0.07;2.8÷0.14;0.102÷0.51。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又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35+240+25,56+75+44+15。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72+33)+(67+28),(143+69)+(57+131)。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
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四、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总之,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秦彩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决定这节课学习的价值。
教师应当成为有经验的“舵手”,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使课堂练习真正起到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几点思考。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1、明确数学练习设计的要求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设计练习。
五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让学生,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老师安排以下练习: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
6.72÷0.28=()÷28
0.12÷0.03=()÷3
0.672÷0.28=()÷28
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比较,由比较简单题目入手,唤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意识。
2、设计一些除法计算题,先估算,再计算:
4.83÷0.7=
0.756÷1.8=
先让学生估算商比1大还是比1小,再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和估算的比较,培养学生总结对这类计算题计算的方法,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3、紧接着安排两道改错题。让学生通过判断去加深对这类计算题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
4、最后再让学生解决两道生活中实际问题和一道拓展思考题。这样就比较周全的考虑到了深度、广度和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比较适当的难度、得当的坡度和恰当的密度。
可以看出,老师的练习设计准确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同时,练习还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做好数学练习设计的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搞清教材编排意图,掌握知识要点与解题思路首先要了解学生,潜心专研教材。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老师要求对三条线段是“围成”还是“组成” 概念
1、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画完后用实物展台展示,教师引导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由直线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这些直线能量出长度吗?你们量一量看。
学生:我能量出画的三角形的直线的长度,分别是2厘米、4厘米、5厘米。教师:你们说说这些直线是什么? 学生:是线段。
教师:那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呢? 学生:三条线段组成的。
教师:你们看书上是怎么描述的呢? 学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你真是会学习,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而不是组成的图形。
2、判断:(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略
老师在评奖“围成”还是“组成”时花了很多时间,学生还是很模糊。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几何概念描述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对这些概念意义的理解,重在知识的实质与解题的思路,不宜过分追求语言表达的严谨。
同时面对新教材新理念,老师平时还要对练习多积累、不断更新,改进数学练习设计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掌握规律。
二、精心组织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 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价值,从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那么怎样灵活地组织好练习呢?组织练习时应注意“四有”:即有任务、有要求、有检测、有一定的紧张度。还要注意练“三度”:即练速度、练准确度、练多维度。注意了这“四有”和“三度”,训练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课堂练习时还要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包办式练习。教师边诱导边说答案,实际上是讲解的翻版;
2、放羊式练习。训练有内容、无要求、无检测,哪里天黑哪里歇,练得多少算多少。
3、急躁式练习。课堂练习一波接一波,一题连一题,学生没有回味的时间,节奏太快,记忆不牢,容易疲劳。
三、精心批改课堂练习
现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当教师出示一道练习题时,如果要检查全部孩子的练习题需要较长的时间,恐怕一节课下来做的题量也不多。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订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学生在老师批改作业或批改试卷时是最关注的。他们喜欢和老师一起找出别人的错处,有时候他们更喜欢老师托以重任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所以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是更多的制造他们当小老师的机会。特别是在计算教学中,这一方法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出示4道练习计算:(略)
然后老师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完成4道练习,(本课预设要求5分钟完成)一个班大约有40多人,因为人数较多,为了更好的实施管理,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八个小组。当老师出示练习的题目后,学生马上动手完成。教师巡察,当每一小组的第一位同学完成后,老师进行批改,做题正确的第一位同学就可当小老师,负责批改该组的成员。教师要求:批改的小老师一定要负责任,当发现组员做错时必须指正并督促修改。若全组完成举手汇报。教师最后要求各组小老师反馈做题的情况。这样在课堂上批改练习题,孩子们愿意,觉得有趣,觉得能当上这回小老师是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所以这一种形式在数学课的其他内容的教学上还是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教师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尊重学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综上所述有效练习的问题,正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有无整体考虑而产生练习的低效或无效现状提出的。做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经常问自己:怎样彻底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怎样有力加强学生在数学练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使我们的练习成为人人参与的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技能的练习,每个学生都能一改过去“望题兴叹”的局面,进而乐于练习,喜欢数学。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李元平
练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数学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 作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练习主要应在课内进行,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在课内进行,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发现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弥补。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逐步掌握。要保证课内的练习时间,克服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时间少,主要靠课外练习、补缺的不良状况,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练习的效果不好,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分层次,有易到难,这样就可以做到练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不平均使用力量,容易的少练,较难理解的重点练、反复练,加强估算,巧算,心算练习。使计算逐步达到熟练形成技能,做到听到或看到题目,就能迅速地说出得数。目的明确,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 “自行车里的数学”时,让学生合作研究自己的自行车,体会周长,半径,大小齿轮的比构成比例的意义。提出有创意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求知。自行车中,是前轮推后轮还是后轮推前轮? 是大齿轮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推大齿轮? 齿轮的大小和链条有什么关系? 变速自行车后面那么多的齿轮有什么用?踏板转一圈,齿轮转几圈?轮胎转几圈?和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三、练习设计要有梯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教师在设计数学的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要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表现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已经会做的习题,老师仍然要求一遍,不仅学生觉得无味,而且浪费了他们的智力。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有的练习题根本不会做,老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是一种空耗,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大小循环,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一般可以安排如下几个层面: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
四、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些,完些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规范。教学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也应提高,如计算式子题不仅要算正确,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还要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简便、灵活。应用题解题应从各个知识点去考虑,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进行优化选择。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千方百计寻找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梁艳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 设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 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 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练习课的功能和课型特点。
1、练习课具有实现“双基”目标;发展智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和德育的功能。
2、练习课分为巩固性练习课课型(概念、计算、应用题等)和综合性练习课课型(新旧知识、易混知识等),这两种课型在实施流程上有很大的不同:
⑴巩固性练习课课型注重以练代忆、深入点拨,精讲解疑,拓展延伸。
⑵综合性练习课课型注重练忆结合、对比归纳、知识重组、积累领悟
二、根据练习课课型特点精心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
1、目标要明。
⑴一节练习课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练习的内容要明确。《因数与倍数》中先从自然数的分类,2、3、5的倍数特征,巧妙地设计练习,设疑精讲,让知识延伸,形成系统。小结课题时,学生通过练习清楚知道按是2的倍数自然数分为偶数和奇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偶数和奇数是相对一个数来说的,而因数和倍数是相对两个数的关系来说的。
⑵目标的层次要分明。对练习的知识从知道、理解、掌握、应用、比较熟练、熟练等不同层次进行达到要求。课堂上加强巡回观察,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练习之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讲解、讨论和订正,主要讲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要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或品评优劣,或分辨正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2、择题要精。练习中选择符合大纲、典范性的知识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3、方法要巧。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掌握得牢。如在练习中把求游泳池的表面积和粉刷教室的表面积放在一起,沟通知识的联系,自主总结,形成技能,升华思维。如:①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池深2米,如果用瓷砖片贴游泳池的四周和底。贴瓷砖片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②学校要粉刷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m,宽是6 m,高是3 m,扣除门窗的面
积是11.4 m2。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
三、遵循认知规律设计课堂练习。
1、注重由浅入深,有坡度地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地展开。
每节课的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先让学生做基本练习,从书上的练习中,选择与例题的结构基本相同的题目进行初步练习,练习的数量要少,重点放在学懂学会方面。同时注意收集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反馈出来的各种信息,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给以点拔、辅导或纠正,对于少数后进生,应加强个别指导。
2、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开发智力。(1)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练习中设计开放式习题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① 设计联想题,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
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我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等方面设计练习题。
② 设计多解题,在训练层次上要活。
③设计多变题(或多问题),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只有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须设计多样化的“操作性”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四、设计开放式习题,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我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如教学“简单的统计”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统计某一类事物,并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练习评价要准。
1、适时、准确进行练习评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窥视解题思维心理、准确地把握练习节奏,可见评价必须要做到准确。
2、评价手法的应用要恰当。评价手法一般有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借助自评,尽可能把游离的知识点归位、整理、形成解题技巧。同时,对照规律,逐一审视,增强辨析能力;借助互评,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校正思维歧途,增强运用能力;借助师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混点,增强解题能力。
3、评价结果的展示要充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残缺点,捕捉、收集、整理其错误,并研究其错因,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六、矫正要快。
1、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地重讲一遍。
2、针对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问题,进行点拔与辨析。
3、针对新授知识的重点,进行系统的简炼的总结。
讲解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启发学生把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加速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构成新的认知网络系统。及时加以矫正和补救,及时解除学生困惑,一般对个别问题采取分散指导、个别矫正的方式进行;对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集中会诊、集体订正的方式进行。有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根据练习课课型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精心设计练习巩固题、综合题与开放题,从而以练代忆,以疑求精,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练习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这样才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的方向与要求。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西吉第一小学
马晓娟
[内容摘要] 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角度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突出、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练习题的应用性。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练习设计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后,针对学生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容易相混,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看一看:让学生任选一处观察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画一画:将你所观察到的画在作业本上;
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又巩固了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更重要的是,将两者同时进行,使学生更清楚的明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向是不会变的,而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是人为制定的,只不过人们习惯于将上方定为北方。
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
《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例如,许多学习资料上将以往呆板枯燥的练习题目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给学生练习的题目前写上一句激励语言:“下列问题只要你仔细分析,一定能解答,我们相信你”。“你真棒,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吗?”还有将“练习混合算式”取名为“开心过山车”;文字题改为“畅游文字岛”,应用题可改为“问题乐园”等,表述的亲切,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再如,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
1、对口令:同桌两人,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二五”,另一位同学说出“十”;或者一位同学说出一句完整的口诀,而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2、找卡片: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数据卡片(5的倍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找出两张算式卡片与此对应。
3、用口诀:出示一首古诗(每句5个字),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共有多少个汉字.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用到5的乘法口诀的?
以上这些练习设计,就改变了过去读、背,抄的形式,而是将这些将数学知识与动手操作、生活现象及其它学科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倍感亲切。与过去单纯的练习题相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更丰富了数学的内涵。
四、练习设计应有多层次性
1、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拾反而上。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基本练习也可是模仿题,练习着眼于“双基”,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变式练习可以是形式上变化的题,也可以是位置变化的题,或是逆向思考题。目的是为了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巩固新和技能;综合练习是知识综合的练习题。如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的练习,以便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对新旧知识的理解,防止新旧知识混淆。下面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为例(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1、基本练习:(1)填空
A、2.5×(4+0.4)=2.5×____2.5×____ B、108×12.5=(___+___)×12.5=100×12.5+___×___ 该项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乖法分配律的基本变形。(2)简算
A、1.25×(4+0.8)B、7.8×5.8+7.8×4.2 该项练习是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乖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变式练习:(1)简算
A、9.8×99+9.8 B、2.4×98+4.8 该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3、综合练习:(1)简算
A、2.5×1.25×3.2 B、1.25×(1.6×0.23+0.77×1.6)该项练习是运用乖法的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以便防止新旧知识混淆。
五.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
练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题目带有一定的思考性,就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设计练习时,可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以及数学游戏等。例如,在上“比较分数大小”这一节课,安排了如下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又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中设计了一题多解的题目:求下列阴影图形的面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沿着阴影部分的边剪下,然后将阴影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来思考等。
总之,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课堂练习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六、突出练习题的应用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收集到的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七、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总之,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练习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我们的课堂练习一定会象缤纷的奇花异果一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的吹拂下,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数学百花园的空气带着丝丝清香滋润学生的心肺,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平果县坡造镇中心小学
陈蜜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标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意识,并促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既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尺码,又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好的课堂练习,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果。为此,我认为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如在教学《互质数》的概念时,设计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 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②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③ 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⑤ 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⑥ 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通过这样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练习设计要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如学习完《位置与方向》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辨认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然后说说你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教学楼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有哪些建筑物?创设的这个情境,不仅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还与学生本人息息相关,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进他们能自觉地将己有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真可谓是一举数得
三、练习设计题目新颖,形式多样.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如:题型的多样:如计算、填空、选择、判断、应用、画图、改错等等;方式的多样:书面练习与操作练习、口头练习相结合、个体练习与团队练习,短期练习与长期练习相结合、收敛性练习与开放性练习相结合;形式的多样:如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动手操作、实验、制作等等让多样化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以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许多学习资料上将以往呆板枯燥的练习题目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给学生练习的题目前写上一句激励语言:“下列问题只要你仔细分析,一定能解答,我们相信你”。“你真棒,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吗?”还有将“练习混合算式”取名为“开心过山车”;文字题改为“畅游文字岛”,应用题可改为“问题乐园”等,表述的亲切,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再如,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
1、对口令:同桌两人,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二五”,另一位同学说出“十”;或者一位同学说出一句完整的口诀,而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2、找卡片: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数据卡片(5的倍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找出两张算式卡片与此对应。
3、用口诀:出示一首古诗(每句5个字),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共有多少个汉字.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用到5的乘法口诀的?
以上这些练习设计,将数学知识与动手操作、生活现象及其它学科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倍感亲切。与过去单纯的练习题相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更丰富了数学的内涵。
四、练习设计应有多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浅、中、难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拾反而上。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习题,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对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习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如:在“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新课练习中,可分解成四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让学生依据倒数的意义去求整数、分数的倒数;第二层次,思考1和0的倒数。第三层次,求小数的倒数。第四个层次,是由学生自己报出数据,然后再请其他同学用口答来求出这个数的倒数。这样学生觉得有趣,课堂气氛也活跃。
总之,课堂练习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思考
王宁
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每个人都有学习潜能,课堂教学是老师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渠道。在数学教学中,“练”就是关键,“练”就是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化的桥梁,“练”也是将这些经过加工锤炼提升后外化的桥梁,只有提高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准备课堂练习
要体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备课中就要对练习的形式、练习内容、练习难度、练习数量、练习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切入点、练习反馈形式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前提。
练习形式可以口头练习、笔头练习、操作练习、自编练习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适当的练习形式。例如:在教学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时,安排一些数字简单的口头练习,既加深对运算法则的理解,又节省时间,对于混合运算就需要笔头练习;在教学找规律的内容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规律来完成练习;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目给其他学生做,既拓展学生自己的思维,也加深对新知识的应用。
当然,练习的内容是最关键的部分,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去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要选择具有时代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要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收获很多,而不是不分题目的特点时代性,一股脑的搬到课堂上来。
在选题时,还应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如果只练习同一梯度的题目,是无助于学生的提高,学生只会机械的模仿;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合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探究的就让学生探究,教师不要代替。特别是一些探究找规律的题目。例如在探究“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几条线段”时,可让学生先数“当直线上有2个点,则共有几条线段”;再让学生分别数“当直线上有3个点,则共有几条线段”、“当直线上有4个点,则共有几条线段”,最后让学生思考: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几条线段,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答案。在以后的练习中发现学生碰到此类题目他们会模仿着自己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教学也轻松了许多。
另外,能让学生课后完成的就让学生课后完成,不要把所有要探究的问题都放在课堂上。例如问题: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平面上的n条直线最多可以将平面分成几部分?……学生学习了一些概念后完全有能力在课后独立或通过合作交流解决这个问题。
三、要正确对待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老师讲过的新内容,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马上掌握,教师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错误,说明他对老师讲解的内容还没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重新讲清楚。另外,有些时候学生练习出现的错误是由于自己粗心或上课不认真听讲造成的,教师了解后可以督促学生细心解题和认真听讲。同时也应该意
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许多时候学生都是在经历了许多错误之后才真正的理解题目的含义和正确的解法。
四、对于学生的差异,要允许异步达标。俗话说十根手指有长短,同样,学生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也是正常的,老师应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识、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学慢,练习的有效性也比较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经过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其他同学的标准,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提供帮助,及时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
五、数学课堂上只有练习是不够的,还应给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曾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同时通过反馈练习还能使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六、课后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包括教师自己的反思和学生的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自己课前准备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是否合适,反馈题是否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今天教学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学生反思课堂上哪些知识没有学会或者哪些地方还不是很理解,应及时问同学或老师,把问题解决;也可以反思课堂上学习的新方法、新思想应如何应用到新的题目中,使计算更简便;还可以反思课堂上做的题目中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等等。学生经过不断的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则会不断的进步,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时借机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管理,才能不断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阶段性总结或论文 2007-12-16 22:08:55 阅读2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福州民族中学数学组 余黄平
我们学校实施新课程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着课堂教学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重新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教学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有益的摸索和探讨。从进入我校开始,我就加入了市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也深深地感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现将这一年多来的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期待在下阶段取得更大的突破。
一、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1、强调合作是开放的,教师与同伴之间也需要合作。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达成合作式教学的目标。
在合作式学习的大环境下,我们学校狠抓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每个备课组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并坚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例题和达标题、统一学案。集体备课不仅包括对新授课的设计,也包括对前一节课的反思和交流,还包括对教材的重新组合处理。新教材给老师们留出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空间,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很大,创新的空间也很大。在集体备课中,同组教师各抒己见,踊跃发表自己的所察所思,所感所悟。通过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真正达到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了同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
学质量。
2、强调分组是开放的,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合作学习一般都是主张“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有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有时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2)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或者认为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没有讨论的必要。(3)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
那么是否可以尝试同质分组呢?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在一起,学习成绩相近或兴趣相近的学生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让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同质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兴趣相近,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异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交流,组间互补。在两种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下,还可以进行组内分组、组间交叉交流、自由选择合作小组等多种合作形式。因此分组应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问题的类型、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予以确定。
3、强调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开放的。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
后合作三种。
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课内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老师退到幕后,学
生自主学习,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抓住课堂主阵地,扎实进行“小循环”式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而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是扎实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进行了“说课—上课——评课—反思——重建”循环式研讨。说课是基础,评课是关键,反思提升是目的。课题组有的放矢地开展研讨后,发动成员互相听课,听课者要做到“三个一点”: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最后,在研讨与反思的基础上,写出一份《听课有感》。这一方式既有利于发现问题,也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课题组还提倡教师开展“自设研讨课”活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敢于超越传统,挑战自我。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课题组在“小循环”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六会”要求:
学会尊重与倾听;学会质疑与求异; 学会接纳与放弃;学会宽容与帮助;
学会评价与创新;学会求助与提升;
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研究与探索,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勇于提
出问题的风采时时在课堂上闪现。
如让学生小组解决如下系列问题:
原题: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1,2;第三边为x,求x的取值范围?
变式一: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求x? 变式二: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x?
以上问题逐一解决后,老师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了类似的变式问题。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三: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求x的取值范围?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四: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求x的取值范围?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五:能否找到x使得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从而将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探究的更深入、更彻底。
二、合作学习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合作学习与常规教学的关系
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研究课题还处在学习、实践、探索的阶段。客观的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都与授课内容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能就有些勉强。因此我们决不能搞“一刀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在学生有了交流的需要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
比较好的效果。
2、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课题研究的困惑
1、我校班额普遍较大,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分组和分组后的管理我们感到
有一定的困难。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困生大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的掩护下随声附和,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解决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思维依
赖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把握合作材料选择的“度”,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效更有
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教学篇 2010-04-24 10:27:16 阅读154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做到了面向全体。我们都知道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老师又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如何让学生都能有说话的机会,全靠老师提问是不可能的,因在老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所有的学生都回答问题,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可以在小组里尽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中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虽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自觉的自我反思能力。
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时效。
6、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老师们对于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都非常的重视。但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为新教材的例题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而且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呢?我们的练习设计重复、单调,训练机械,缺少创造性,抹杀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成绩优异者品尝不到创造的快乐,成绩落后的者体会得最深的却是挫败感。于是,作业成为了“负担、累赘”的代名词,学生也就只能像应付差事一样,搪塞老师,敷衍了事。可见,练习设计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效、低效。这样的结果直接威胁着我们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讲究课堂练习策略,精心设计数学课堂习题,严密组织课堂练习结构,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
一、习题设计要到位,讲究实效
1、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使练习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既不超越教材,也不降低要求。
3、系统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意新授知识的系统性,也应注意练习的系统性,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以旧导新,促进调整与同化,使之连成一体,发挥知识整体结构在学生认识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4、丰富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二、讲究练习策略,优化练习效果。
为了减轻学生因为过多的作业量而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练习效率,教师应讲究科学的练习策略。
1、新知识及时练。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人在学习之后,遗忘便立即开始,且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可见,学生学习的新知识要及时练,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大脑的神经联系得到强化。教师在教完新的知识点之后,应及时针对这个知识点的本质特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如教学“角的知识”后,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及时的练习,学生明确角的基本特征:从一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的边,就是角。
2、易混知识对比练。
对于易混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一位的除法估算新课练习中,学生对于估值何时要估大或估小易混淆,设计如下两道对比的题目,得出估值要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估大或估小的结论。
1、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几瓶?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帐篷?
3、相关知识结合练。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选择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促使学习迁移往正向发展,把新旧知识连成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求两数的相差数和求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可以综合练习:
男生15人,女生7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 男生15人,女生7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少8人,女生有几人? 女生7人,男生比女生多8人,男生有几个?
4、重要知识加强练。
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关键的知识,教师应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的选择上下功夫,不要随心所欲,信手拾来让学生练习。一般来说,在讲了一个新的重要概念之后,应选配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习题用以增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稍复杂的习题,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适时适量练
适时适量是指练习设计要有时间和一定数量的控制。课堂上用于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低年级来说,新授课练习的时间一般占一节课的二分之一;中高年级练习的时间占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练习没有一定的量,就难以保证适度的质。练习过的过多,学生在预定时间内完不成,教师就无法及时了解反馈信息;练习太少,则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教学信息反馈也不完整不全面。教师应按照教材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来决定练习量的多少。
6、在错误中练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如: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也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却往往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有些学生还是不善于进行检验。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更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要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三、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