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8:5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武宁县新宁五小 卢 陈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美,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能力。可以说,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学生语文古诗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呢?结合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把握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精心设计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古诗中的情境,往往需要教师运用语言加以描述,把学生带入其中,因此,教师导语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如在进行《早发白帝城》教学时,我在导入时以谈话激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很美的画面。白帝城笼罩在彩色的云霞之中,长江之水白浪滚滚,一泻千里,两岸青山层层叠翠,江畔传来猿猴啼叫声声。这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长江三峡美景图真令人陶醉。想学这首诗吗?”学生听后受到感染,学习兴趣会马上被调动起来。

诗歌往往借景抒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早发白帝城》一诗中诗人的感情,在学习了第一、第二句诗后,转入学习第三、四句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清晨,蒙蒙的雾气还未散尽,诗人便按捺不住思归之情,从缤纷的云霞笼罩中的白帝城出发,沿长江之水顺流而下。近了,近了,快到江陵啦,在江水拍岸声中,他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心情如何? 现在再来学习第三、四句诗。”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很快进入诗的情境。

二、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情境。

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展开想象和联想,可以揣摩诗句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进入意境。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富于韵律美和节奏美,读来琅琅上口,最能激起学生感情。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朗读。如教《泊船瓜洲》时,首先我抓住关键词“绿”,让学生更换上“到”“来”“入”“满”等词,并要求学生换字朗读,使学生体会“绿”字用得好,不仅写出春风又一次吹遍了江南岸这一事实,而且把春回大地,江南岸披上了绿装这一幅春天美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接着我充满感情地范读诗句,把学生带入意境,体验感情。然后我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细心体会诗句情境,学生也很快理解了诗句的内涵。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置身其境。

通过想象活动的展开,学生面前便会展开鲜艳绚丽的画面。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诗句,再要求学生说说:你眼前出现了一道怎样的瀑布?画面是怎样的?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生动的画面:高山上笼罩着紫色的云雾,一道瀑布从山顶喷涌而出,水雾蒸腾,瞬间,瀑布飞速沿陡峭高壁落下,飞珠溅玉,气势壮观。又如在教《早发白帝城》时,我让学生闭目想象:如果你此时站在一片小舟上,沿江东下,小船驶过了浪急滩高的三峡后,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都认为松了一口气,感到非常轻松愉快。这时适时讲述诗人被贬谪的经历,学生就又不难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四、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诗中情境。

诗句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教学《泊船瓜洲》的“绿”字时,我运用多媒体放大课文彩图,将学生带入情境:春风又一次为长江南岸披上了绿装,这是一幅多么生机盎然的春天美景图啊!眼前的图画,一下子罩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充满了春天田野的气息,学生愉快地描述了自己的所见:桃花盛开了,一片粉红,象天上的彩霞;小河解冻了,哗哗地奔流着„„。这样,“绿”字变得形象化了,学生的情感也调动了起来。

音乐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在古诗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是理想的手段。《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景色:树头花落,黄蝶飞舞;儿童嬉戏„„诗歌节奏轻快活泼,读来琅琅上口,在教师朗读诗歌时,同时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也可以渲染情感,丰富情境,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感悟诗意美。

古诗源于生活,学习时当然应还原于生活。在古诗教学中如能有效地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学生学古诗就会感到简单、有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显著地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古诗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启发学生的古今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为学生创设运用古诗的平台。惟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浅谈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古诗是汉语言文学里的一朵奇葩,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韵律优美,形象生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文学历史长河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领会古诗所蕴含的意境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境的创设。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境创设:

一、故事引入,拉近距离,让学生感同身受

古诗所描绘的年代离学生比较遥远,要让年纪尚幼、缺少经历的低年级学生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就要利用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起情感的共鸣。

1.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通过对诗人生平的介绍,挖掘古诗的时代背景,讲述诗人的故事,把学生的视野拉到诗人生活的年代,听诗人所听,看诗人所看,闻诗人所闻,想诗人所想。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情感得到自然的生发。如在教《赠汪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李白和汪伦之间“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故事,使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下面体会“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种深厚的友情起了很好的感情铺垫。

2.学生改编故事。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拓展相关的故事,展开想象,对古诗所描绘的内容进行扩散性思维,填补诗中的空白,丰富诗人所要表现的画面,从而闻其声,临其境,悟其情。《所见》就是一首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诗歌。教学时,可以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之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诗歌中的一些画面进行加工再造,再用自己的语言做细致的描述,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调动起来了,不但理解了古诗的内容,还真切地领悟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音乐渲染,烘托气氛,让学生情感迸发

诗即是歌,歌即是诗。古诗本身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在教学古诗时,可以把音乐融入其中,通过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进诗歌的意境中,去感受美,领悟情。

1.利用音乐品味诗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有时,古诗中的诗句所要表达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只凭老师枯燥的讲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太过抽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声、光、色等多种形式,将抽象、概括的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视听画面,这将更有利于学生领略古诗用语的妙处。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我先请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瀑布跌入谷底的壮观,紧接着播放经典古筝伴奏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在这样的音乐渲染之下,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了切身感受,朗读时不用多讲气势自来。

2.利用音乐吟唱古诗,体验古诗的情感美

音乐的感染力是无限的,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借鉴一些表现力很强的音乐作为伴奏,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走进古诗的意境中,反复吟诵,字字入心,声声有情,最后让学生把古诗唱出来。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古诗新唱”的视频,可以在学生们学完古诗后播放,让学生们跟着唱一唱,跳一跳,学生学习古诗就显得轻松愉快,记忆古诗也就轻而易举。

三、绘画结合,诗情画意,让学生身临其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中一山一水,一鸟一木,都极具画面感。画家作画,文人配诗,诗画结合,意味幽远。低年级学生天性也喜欢涂涂画画,在教学中,将绘画结合其中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简笔勾勒,再现古诗的意境美

诗人要表达情感,往往要借助一些象征性的景物而抒发内心的情怀。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手里的那根粉笔,随着课文的教学,或描或画,轻轻几笔,把古诗的意境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一句一景,对仗工整,写法精妙,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老师在教学中可在黑板上进行版画,翠柳依依,黄鹂鸣叫,碧空如洗,白鹭冲天,这样的画面将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明媚的春色之中。这样的古诗教学,天然无雕琢,学生也由景生情,水到渠成。

2.给诗配画,实现学生与古诗文本的对话

古诗言简意丰,富有内涵,时空跌宕,意象跳跃,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通过给诗配画,再现诗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刻领悟古诗深邃的内涵。如《宿新市徐公店》,在引导学生理解“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我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通过自己的画笔绘出脑中想象的画面。学生有的画了一只黄碟隐约于金黄的油菜花丛中,有的干脆就不画,说是淡黄的蝴蝶和金黄的油菜花已经混在一起了,分辨不出哪是蝶,哪是花了。可见,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思维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而古诗所要表达的意蕴也如春风化雨般无形地浸润学生的心田。学生那稚嫩纯真的心灵就在给诗配画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与诗词文本的对话。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枯燥讲解的方法,而要通过多种手段营造一种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训练,心灵受到了经典文化美的熏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白艳红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课前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随机设计的。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

运用文本,创设活动情境,体味人物的形象美。《木兰诗》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北方乐府民歌。学生对内容大都比较熟悉,且大多数看过由此改编过来的一些影视作品。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它改编成课本。让学生与木兰跨越时空,展开心灵的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再以“木兰美在哪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探讨,受到人格的熏陶。

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生命力的美文。在学生阅读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陕北生活环境民风民俗以及腰鼓文化的资料,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展现陕北腰鼓舞动的雄壮场面:空旷的黄色的背景,雄健的后生,激

越的鼓声。引导学生由视觉到听觉,由鼓到人再到生命,产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课文,感悟生命。

结合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地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令人自失的笛声,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农村水乡生活经验的学生,觉得课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乌蓬船和豆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我让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说起,节下来跟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这样学生说得有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真实而

未知的情境中动手去探求真知,亲自去解决综合问题,使之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春天就会到来。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多媒体运用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合理整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强调了启发学生的重要性。而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与文本内容进行真切而有效的对话,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的感情、点燃学习的激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一 多角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全过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正是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的必须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描写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课文中的一个情境便是一个整体。多角度创设情境,能缩短我们与文本的距离,是语文教学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有时候,单纯依靠课本上的文字和教师的语言,还远远不足于理解事物的形象或感情的深沉,这时候运用多媒体中的图像音乐影视,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如《长城》一课,文中描绘了长城的样子和特点,抒发了对修建的古代劳动人民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长城,对长城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这一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城的图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此外,我还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课外到相关网站去浏览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生活的积累,对有些抽象的知识理解校困难。多媒体技术,可把远方的东西放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化。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小学语文第三册《精彩的马戏》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学生立刻被直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画面所吸引,脸上流露了好奇、喜悦的神情,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他们仿佛和作者一同欣赏一场精彩的马戏,他们仿佛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教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学习古诗,增加感性体验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最为枯燥。由于学生年龄小,教师在教学时不便对学生讲解过深,常用的教学手段就是让学生多多诵读,最终倒背如流。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浓郁兴趣呢?因此多渠道创设古诗教学情境,是提高古诗教学效率的关键。以多媒体丰富的教学形式如视频、图片、动画、音乐等,营造出与古诗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让古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从而将古诗的所描绘的意境还原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古诗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我了解到很多学生从没有见过长江和天门山,这种认知缺失对诗歌的学习是一种制约。于是我让学生先观看有关天门山的视频: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壮美景象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生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因此选择恰当的媒体语言诠释诗歌的意境,能够迅速缩小诗歌内容与学生认知不足的差距,增加感性认识,为学生深入学习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音乐渲染一种相得益彰的情感意境

让学生走进叙事性的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文本,实现与文本零距离“情感对话”,是语文对话教学的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选择适当的音乐渲染文本情境,能够加快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的步伐。

《去年的树》是意境优美的童话,树的遭遇让所有人为之惋惜、愤怒。为了让学生们感受树与鸟去年的幸福时光和鸟执着寻找树艰辛与忠诚,我从一些影视作品剪辑合成了一段反差巨大的音乐,乐曲的前半段是欢快悠扬的,背景音乐中不时传来婉转动听的鸟鸣,后半段则是忧郁低沉的《爱的致意》,中间教师辅以深情的解说,音乐渲染和教师的描述让有的学生泪眼盈盈,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文本。

音乐是灵魂的颤栗,文字是情感的结晶。音乐与文学都是人类情感世界的表达,两者通过不同形式的语汇各自塑造出令人感慨深思的意境。音乐的语言含蓄婉约,耐人寻味。文学的表达更贴近现实,显得更直接。两者相通相连,具有同样美好的意蕴。

因此,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候,选择气质吻合的音乐作为情境对话的背景,渲染出一种相得益彰的情感意境──一种由饱含深情的音乐和美丽的文字构成的艺术文化氛围,使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情感世界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那些饱含作者或喜爱同情褒扬、或憎恶批判等真挚强烈的情感的叙事性文章,选择恰当的音乐渲染对话教学的情境,往往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能力,情境的生动、有趣、形象,激起了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还有许多辅助手段,如巧设疑问、联系生活、角色体验等,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恰当,直观的欣赏会取代深入地感悟,感观的满足会取代心灵的震撼,学生走马观花,一头雾水,这时,多媒体就成了一种花架子。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针对课型特点,有效地使用信息动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蓝田县洩湖镇宋庙小学 贺园园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呢,问题教学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本文将粗略地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把知识很好的应用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创设 教学情境 问题 【正文】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教育理念已经被广大一线教师广泛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然而,在课改的今天,我想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塘。这里的“授之以鱼塘”即创设教学情境。

我经常问孩子们“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孩子们经过思考讨论告诉我“为了用。”对啊,学习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在生活中去运用它。新的教学课程标准中也说到数学要来自于生活,更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各科教材的教材目标里也总是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足以见当代社会“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是,虽然道理是这样明显,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广大的学生把“学”和“用”分离了开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迫切需要做的是帮学生把“学”和“用”联系起来,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到身边的点滴事件中去,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很好的起到这种作用。

去听听课,和同事们讨论研究,发现大部分课堂上数学老师们都不是直入主题,他们会很重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不光可以调动学生有效地学习情感,更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生活中有这样的知识,需要这样的知识,所以我们才来学习这一课的。那么下一次,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境我就可以运用这样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相反,如果没有创设教学情境,而是很直接的展示给学生一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受到这些知识只是学学而已,考试时也许会考它,但生活中不会用到它。这样的话,也许学习效果会很好,可是学生对它的运用意识便会下降很多。

纵观各科教材的题目和内容也可以看到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就单拿五年级的语文《鲸》来说吧,《鲸》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分别讲了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初读课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鲸的这些特点,而从鲸的形体发生变化和经历了漫长的环境变化这两方面的关系来理解鲸的进化过程又是教学的难点。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鲸的生活习性。我有板有眼地说:“我向大家透露一个最新消息,为了发展我们威海的旅游事业呀,我市打算在孟海小区和刘公岛之间修建海上走廊,听说过吧?不仅如此,刘公岛管委会还有个更大的设想,在刘公岛的东海域建设海底世界。有人提议把鲸也请进海底世界,大家觉得这个想法行不行?”

话一出口,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我也加入了其中:“到底行不行,咱们得从书中找依据。大家认真读书,根据鲸的特点考虑考虑,找到依据了多读几遍。”

五分钟静心读书、思考之后,我们开始了交流。为了使学生说话有条理,有说服力。我对学生进行了说话的指导:“老师提醒你,讲话要有理有据,先摆明观点,行还是不行?再谈谈自己的理由,最后读读从课文中找到的依据。亮观点,说理由,找依据,清楚了吗?谁先来?”

同学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当学生说从“鲸的体形大”可以看出鲸不能入住海底世界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学习。有的学生说:“作者拿鲸和象作比较,更突出了鲸的大”。有的学生说:“我从16万公斤重,体会到鲸的大。”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把16万公斤与自己的体重进行比较,学生目瞪口呆:“哇,一头鲸是我们的4000倍!”从数字中体会,也启发了更多的学生,大家纷纷找出──“从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可以看出鲸大。”“还有4万公斤”“17米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深入理解了鲸的大,品尝到了掌握抓重点词句理解的甜处,而且也渗透理解了列数字写法的好处。还有的学生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也能看出鲸的大。”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舌头舔舔自己的上腭,再站起来摸摸鲸的上腭。最后,我播放了鲸的录像,让学生亲眼观看鲸的大。在充分感受大的基础上,我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纷纷读出了自己的个性体验。

当学生说从“呼吸”这一部分能看出鲸不能入住海底世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须鲸和齿鲸喷水的图片,让他们判断出哪头是须鲸,哪头是齿鲸,并从课文找出依据。从而进一步学习“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并通过反复诵读,积累课文中的这一规范语言。

还有一些学生说从“睡觉”这一部分可以看出鲸不能入住海底世界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出鲸睡觉的样子,从而明白鲸是群居动物,不适合单独饲养。

这时,有一个学生说,从“生长”这一部分也可以看出鲸不能入住海底世界,他的发言激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养一头小鲸不就行了。”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辩论,最后大家明白了,鲸的生长速度太快,养小鲸也不行。还有的学生从“吃食多”来说鲸不能入住海底世界。

不知不觉中,课堂学习在轻松愉快中结束了。纵观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生成性明显提高,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得更实、更活。

二、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这一个任务的完成。要创设有效地生活情境,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紧紧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中心。我们可以直接运用教材上的插图来创设情境,也可以稍加改造,还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类似情境进行加工。

2、教学情境要有时代性。

例如,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课文导入时创设情境,联系伊拉克与美国的战争局势,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伊拉克战争有关画面,让学生对战争带来的危害有了初步认识,学完文章后再联系当前中国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争执的问题进行讨论。作为老师,创设的情境应该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学生们及时了解当代社会的大事,关心国家的发展。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设疑情境、活动情境等等。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来设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用设疑、实验、活动等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效果和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无论哪个年代的课程改革,“学以致用”是我们广大教师对学生的终极要求。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光要让学生知道“鱼的鲜”,让学生学会“怎么渔”,更要致力于创设一个个良好的像“鱼塘”一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把“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用的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2002年印刷出版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纪锐杰,《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重谈“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以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为例》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初探 新课程突出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尤其是新课程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交往......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

    漫谈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精选5篇]

    漫谈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一直以来,古诗教学就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特例。古诗所具有的严谨的格律,精炼的语言以及独特的意境,深邃的思想,是一般的现代文教学模式无法适......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如何创设情境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如何创设情境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

    如何创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

    如何创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 创设情境可谓时下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摘 要 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需求,努力创设、恰当真实且生动有趣的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张纪中心小学姚妮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一种人为优化了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客体支持下学生主体宽松、积极、愉悦的心境,并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