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10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设计10]
课题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2、尝试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
3、分工完成,互动互审,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重点
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难点
方法应用。教法
讲座与活动形式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为方法辅导,第2课时用于草稿出来之后的集体讨论,修改文稿。
教学准备用品
研究性学习CAI《研究性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各组研究报告是否写好及报告的情况。二.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指导 1.运用CAI,内容大致如下——
研究性学习写作方法
1.分类
按照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分为两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1)课题研究类是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为主要目的。高中一年级学生提出的研究性学习题目目录中,诸如以下各题均属此类:
相对论与爱因斯坦(1) 生物进化论研究(2)
驻澳部队营地考察(3)
“珠海十景”历史与现状(4) 市场饮料品调查(5) 格力公司管理模式调查(6) 花卉温室培植技术研究(7) 锻炼与体重的调查与分析(8)
以上问题都围绕客观事物是什么样的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提出。解决途径可以是:
(2)项目(活动)设计类是以研究操作问题,提出实际解决办法为目的 在高中一年级学生提出的研究性学习题目目录中,诸如以下各题均属此类:
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 学校草坪病虫害的防治 煤气报警器试制 最佳学习时段的选择
在上述这些题目中,研究者最终要拿出检测、防治和选择的办法,或试制出报警器成品。这类研究性活动还包括对一项活动的策划或对环境建设改造的设计等。
2.研究报告的写作特点
力求用事实来说话,注意在收集素材时做到: 重数据,重图片、表格,重实例
研究报告的通用格式:大标题能突出主题(论点)。小标题一般有: 问题的提出(略写)研究目的(略写)研究内容(略写)调查过程(较详)调查结果与分析(写详)讨论(较详)
插图的处理: 插图从哪里来——自拍、向对方求得、网上或资料收集 版权注意——凡采用他人的图片,在文末要声明来源。图片格式——插图一般取JPG格式。
数据的处理:数据从哪里来——实验、调查、收集 版权注意——凡采用他人的数据,在文末要声明来源。数据的处理——应用Excel工具处理。数据的表示——应用Excel工具的图表向导,制作成图表。
3.范文分析
《几种污染物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报告》 《中学生近视的调查与研究》 《蚝壳的综合利用探究》
三、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如何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要求分工明确:包括报告的主稿人、数据的统计与图表、插图的筛选与处理、审稿修订、及打字等。
在1周后要求各人完成草稿,然后全组讨论审查,互相提出修订意见,对照要求修改,如果不满意还需要进行第三次修订。完成后交给指定的同学进行统稿,整理成完整的研究报告。
待学生的初稿出来后,进行审理,指导不合要求的小组作进一步修订,促成学习成果的产生,提高作品质量是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对学生研究报告的修订,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绝不包办。
教学后记
指导学生写作是促成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甚少写科技小论文,所以要让学生多些阅读这方面的文章,在借鉴好的格式的基础上尝试写作,还要注意发挥群体作用,要求在撰写期间各组要合理分工,各尽所能,共同修订,合力打造出研究成果。所以本课重要的是让范文引路,让学生去借鉴上一二年的好作品(事先刻成光盘提供给各组),尝试去写作,教师及时提供帮助,一定要尽力促进研究成果的产生。
第二篇:浅谈如何撰写教学研究报告
浅谈如何撰写教学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从方法角度来看,经验总结、调查报告都是“从果到因”的研究,即从大量的事实数据中寻找规律,而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则是“从因到果”的研究,即先有研究的假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总结规律得出研究的结论。因此,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除了在认识实验的意义,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教改实验全过程这几点与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一致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事实确认教育现象中的必然因果关系。
我体会,要写好教育研究报告,必须做到三点:
一、确保研究真实进行
这一点好像不应该说,但这确实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只有首先确保研究是真实的,才能提到如何科学表述的问题。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只在电脑等资料堆里“想办法”、“搞研究”的情况,即尽可能的杜绝抄袭。
二、站在“巨人”肩膀之上
搞研究必须自己认真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但搞研究关起门来也不行。必须结合自己选择的课题对相关研究的信息进行科学的了解和借鉴。这种了解和借鉴标志着研究者对问题把握的程度。具体的在研究报告中应表现在:第一,对研究背景介绍中,应适度提及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我的研究有什么特点。第二,与我的研究相关的理论支撑是什么。当然,这两点在研究报告中所占的比重不用太大。但有了这两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研究者研究与思考问题的深度。
三、表述讲究内在逻辑
研究报告的撰写一定要遵循研究报告表述上应有的逻辑性。具体的说,这种逻辑性要求我们说清楚这样几层东西: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重要的概念我是如何确定和理解的;我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我选择的科研方法是哪种;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我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措施是什么和如何使用这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形成了什么结果和认识;今后还应该再进一步完善和探讨些什么相关的问题,如果运用和借鉴我的研究成果,应该注意些什么。我认为,这些应该就是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
四、别将报告写成论文
研究报告是对一个研究实践过程的理性总结与思考。论文是就一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用一个不一定准确的表述:一线教师课题的研究报告必须是“做”而论道,而普通的论文则不排除可以是“坐”而论道。所以,研究报告要问题准(有价值)、起点高(有依据)、目标清、内容新、过程实、方法好、效果真、结论对,思考细。如果一个研究报告空洞无物,通篇全是道理,或者全是简单的常规做法,那就不能认定是一种研究。
第三篇: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不同的课题研究有不同的研究报告,如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一般有比较通用的格式,但不应完全受到束缚。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意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如采用行动研究的有关证明文件等。
研究报告之撰写原则
慎选题目
如果授課老師未指定題目,建議各位在挑選題目時,範圍不要太大,題意要明確,以免超過自己的能力,而造成吃力不討好的情況。如果授课老师未指定题目,建议各位在挑选题目时,范围不要太大,题意要明确,以免超过自己的能力,而造成吃力不讨好的情况。若無法找到適當的題目,不妨多和老師討論。若无法找到适当的题目,不妨多和老师讨论。
具有说服力
研究报告之简单分类
文献回顾、整理型
針對某一個主題,從報章、雜誌、期刊、學術報告、網路等蒐集以往相關的文獻,將之做「有系統」的整理。针对某一个主题,从报章、杂志、期刊、学术报告、网路等搜集以往相关的文献,将之做「有系统」的整理。資料整理的重點,在於緊扣著主題,並客觀地呈現對主題正反兩面的意見或看法,最後可以提出你個人的建議,但是需注意推論的邏輯。资料整理的重点,在于紧扣着主题,并客观地呈现对主题正反两面的意见或看法,最后可以提出你个人的建议,但是需注意推论的逻辑。
理论推演型
在適當的假設下,用圖形、數學、或其他科學方法建立模型,並將之推演而得到某些結論。在适当的假设下,用图形、数学、或其他科学方法建立模型,并将之推演而得到某些结论。其重點在於假設是否合理、推演過程是否正確、以及所得結論是否和現實生活的觀察
相符。其重点在于假设是否合理、推演过程是否正确、以及所得结论是否和现实生活的观察相符。
实证研究型
此類型的的報告,通常是依據別人建立的理論模型,找到實際的資料用統計方法來驗證。此类型的的报告,通常是依据别人建立的理论模型,找到实际的资料用统计方法来验证。
研究报告架构
一般通用架构
前言(绪论、导论、绪言)
此一部分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導引報告閱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該報告想要討論的問題,以及報告的目的。此一部分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导引报告阅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该报告想要讨论的问题,以及报告的目的。
此一部份至少应包含: 1.问题的背景绿起、2.研究的动机、3.过去其他相关研究的简述 [ 注 ]、4.研究范围的界定、5.为何你采取某种研究方法的原因及其步骤。在本节末最好可将整个报告之架构简述一次,以收提纲切领之效。
研究方法
文献回顾、整理型
有系統地歸納整理文獻,並加以利弊之分析。有系统地归纳整理文献,并加以利弊之分析。
理论推演型
應詳細說明所採研究方法之假設、模型之意義、符號定義、並進行模型之推演等。应详细说明所采研究方法之假设、模型之意义、符号定义、并进行模型之推演等。
实证研究型
應詳細說明所依據之理論模型所含之前提假設、並依模型所得之推演建立用以檢驗之統計假說(hypothesis),進行驗證之數量、統計量、或計量迴歸模型,並說明所用資料數據之來源。应详细说明所依据之理论模型所含之前提假设、并依模型所得之推演建立用以检验之统计假说(hypothesis),进行验证之数量、统计量、或计量回归模型,并说明所用资料数据之来源。
结果分析
文献回顾、整理型
將所整理文獻,歸納成具體結論,並分別討論其中之涵意。将所整理文献,归纳成具体结论,并分别讨论其中之涵意。
理论推演型
以科學方法證明模型推演之結果、並整理成具體的結論,並解釋其意義,最好能舉實際之例子以支持所得結果之合理性。以科学方法证明模型推演之结果、并整理成具体的结论,并解释其意义,最好能举实际之例子以支持所得结果之合理性。
实证研究型
將實證分析之結果以易懂的方式呈現(圖、表為最常見之方式)。将实证分析之结果以易懂的方式呈现(图、表为最常见之方式)。
並分別討論所得出之數據其背後可能隱含之意義。并分别讨论所得出之数据其背后可能隐含之意义。若有與理論不符,應嘗試分析其可能原因為何。若有与理论不符,应尝试分析其可能原因为何。
结论
此部分至少应包含: 1.再次简要说明报告研究之目的、方法。2.对所得出之结果做摘要、较一般化的说明。3.根据结果分析其政策涵意,并提出可能之建议。4.说明本报告推论应用之所可能限制,并对研究之缺失进行检讨,最后,可对未来后续之研究方向或改进方法提出建议。
第四篇: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首先,要运用理性思维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以寻找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整理分析研究资料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概括如下:
整理资料——检查核对;分类;汇总登记(登记表、资料登记);内容摘要;制备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定性分析——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绎。
定量分析——描述统计;推论统计。
然后,撰写研究报告,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主,全面报告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文字表述。
研究报告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或用统计方法来描述分析典型实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观点、经验、方法、模式、对策,指出存在问题,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题目。题目要确切、鲜明、醒目;要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词句组合来概况全篇内容;有时为了充分表达主题,也可加副标题。
署名。个人撰写的论文署个人名,小组活动或小组共同撰写的论文可署小组合作成员名(一般不超过5人)。对于指导教师或参与工作的其他人员,可在论文后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也可将指导教师名和作者名并列排署。
前言.也可称为序言、导言或引言。介绍探究问题的目的、意图,说明探究的理论意义。前言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对探究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整个探究过程中观察、调查、实践、分析的材料,以及由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 结论。一般写为讨论、结论或小结。结论是经过反复探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是整篇论文的归宿。
收获与体会。参与科技实践过程中的心得。
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引用别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时要注明出处,,以体现探究报告的科学依据,表示对别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并提供给读者深入探讨的线索。参考文献是指和论文有关的重要文献,要写明著者姓名、书刊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
第五篇: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的策划。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行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和要求
教学设计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教学设计的目的意义在于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时间少,费的力气小,取得的效果好。
教学设计的依据和要求主要是:
(1)学科性能;(2)教学任务和要求;(3)教材内容的特点;(4)教学原则的要求;(5)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风格;(6)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三、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
(2)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即“为学习者设计教学”。(3)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4)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得过程。
四、教学设计的要求
教学设计应做到:突出一个“新”字,强调一个“活”字,蕴含一个“趣”字。要趣化内容,乐化过程,使学生学得快乐,又有得学之乐。周庆广先生在《语文教学设计论》一书中提出了教学设计应做到“居高总揽,求实创新,精巧灵活,简便易行”的十六字要求。
具体是: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 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包含: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五要素。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后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六、教学设计操作步骤
(一)课前系统,包括下列6方面内容、要求 1.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2.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学生“有什么”)(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缺什么”)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一种: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等等。
第二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将形成……”,等等。
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种表述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
5、教学方式
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
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课前探究设计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
2、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不要搞表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③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④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⑥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设计
(1)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三)、课后系统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七、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课前攥写的,可以说都为一节课“预设”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不同点:
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的思路、策略,从宏观、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不仅呈现“怎样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设计侧重于教学流程与结构呈现,以及重要的情境、问题、活动的设计; 教学设计强调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设计一般较为简明,并可体现教师个人风格。
教案的特点既有活动设计,也有重难点阐释,更有对教学一般细节的安排; 教案主要呈现怎样做,不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教案侧重于呈现教学的全过程,以及预设的情境、问题、活动、训练、评价等素材; 教案一般显得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