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1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吸水性。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教学内容

《它们吸水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常见材料从吸水性展开对它们特性的研究。学生将通过实验检验这四种材料的哪种材料的吸水性这一物理特征最明显,尝试发现材料的吸水性能与它们们构造的关系。从而完善对这四种材料性质的认识,并理解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内容共四部分:哪种材料容易吸水;纸的观察;造一张纸;我们来造一张纸。四部分内容层层深入,系统条理,对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植物、动物)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本单元的内容——物质世界,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纸作为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三年级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着表达不准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构造相关联的。要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了几位朋友,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吗?

2.还有一位朋友,大家认识它吗?(实物展台展示)假装洒水,用海绵吸水。水怎么不见了?(学生回答)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我们知道四种材料(出示图片)的硬度和韧性都不相同,它们的吸水性能如何呢?我们来就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师板书课题)

二、哪种材料容易吸水

1、展示材料: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

2、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

3、组织讨论: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如何记录?

4、组织汇报

5、全班交流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

6、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互相评一评。

7、思考、讨论:为什么纸片最容易吸水?

三、观察活动:观察比较餐巾纸、铅画纸

教师: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谈话: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

3、组织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 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学生:

1、汇报观察方法(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2、分组观察。

3、分组汇报纸的特点。

4、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5、汇报纸纤维的特点。

四、造一张纸

1.介绍造纸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2.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3.介绍科学家----蔡伦(62-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县)人,东汉宦官,他改进了造纸技术,以树皮、破渔网、麻头、破布为原料,纸造价低,易于普及,天下称“蔡侯纸”。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教师: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课件展示造纸方法。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

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

5.引导: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6.比一比:在一分钟之内哪个小组说出各种纸的名字多。你所知道的纸都有哪些用途?

7.师准备一些不同的纸展示给学生,课件出示新型纸,感受纸的多样性,全班交流纸的用途。

8.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六、板书设计

它们吸水吗

吸水性从强到弱:纸、木头、塑料、金属

第二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教学实录

《它们吸水吗》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了几位朋友,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吗?

生:它们是由木头、纸、金属、塑料做的。师:还有一位朋友,大家认识它吗? 生:海绵。

师:(实物展台展示)假装洒水,用海绵吸水。水怎么不见了? 生:水被海绵吸走了。

师: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我们知道四种材料(出示图片)的硬度和韧性都不相同,它们的吸水性能如何呢?我们来就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师板书课题)

二、哪种材料容易吸水

师展示材料: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问: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用滴管吸各吸一滴水,分别滴在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上,看哪种材料吸得多。生:要吸一样多的水。

生:可以看水滴在那些材料上的变化。师: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如何记录?

生: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生: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生: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师:说的对,要注意实验的公平性,还要注意记录,最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大约5分钟。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我们的发现。第1小组先来吧。

生:水滴在金属片上稍微有点扁,面积要大一点;水滴在塑料片上鼓鼓的,面积稍小一点。水滴在纸片上很快就没有了,留在纸上的面积很大;水滴在木片上慢慢変没。生:木片的吸水速度最快。

生: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分别是:纸片、木片、铁、塑料。

师:为什么纸片最容易吸水? 生:纸上有一些小孔!生:纸不结实。

三、观察活动:观察比较餐巾纸、铅画纸

师: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师: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 生:我们把纸撕开,看看里面有什么。

生小组观察,约3分钟。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纸上有一些小凹洞。生:纸上能写字。生:我们发现纸上有草。

生:我们把纸撕开,发现纸的边上有些小毛毛 生:我们也发现纸的边上有些小毛毛 师:你们在哪写纸上发现有小毛毛呢? 生: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小毛毛。

师:在科学课上,我们把这些小“毛毛”叫做纤维。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按照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轻轻搅拌一下的顺序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生:我们发现纸的纤维非常细小。

四、造一张纸

师:介绍造纸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师介绍科学家----蔡伦(62-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县)人,东汉宦官,他改进了造纸技术,以树皮、破渔网、麻头、破布为

原料,纸造价低,易于普及,天下称“蔡侯纸”。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师:大家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用课件展示造纸方法)

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分发到小组,学生造纸。

师: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我们造的纸有的厚,有的薄;颜色黑的、白的,有些乱。我们用的纸很白,厚度也很均匀。

生:纸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师:纸的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

生:要把纸浆打得薄一点,碎一点。

师: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生:因为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生:纤维和纤维之间有一些小孔洞,纸会到这些小洞洞里。师:说得很有道理,因为纤维之间有看不见的小缝隙,纸才能吸水。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纸。下面我们来比比,一分钟之内哪个小组说出各种纸的名字多。你所知道的纸都有哪些用途? 生:牛皮纸可以包装物品。生:餐巾纸可以吸水。生:信纸可以写信。生:皱纹纸可以做纸花。

生:纸箱纸可以包装货物。生:复写纸可以复写字。

师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纸,感受纸的多样性:看了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生:人类太聪明了!

生:原来有这么多种类的纸呀!生:我也要发明新型的纸!

师: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生:用过的纸有的还可以再利用,有的就不能再用了。生:有的废纸可以再加工制作成新纸。生:以后,我要节约用纸,不能浪费。

师:说的对,纸在制作过程中会使用很多原材料。我们以后不光要自己节约用纸,还要倡导身边的人,爱惜纸,节约纸。下课!

第三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们吸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及反思

(12月19日第四次试教)用时:40分钟 执教:柳州市雀儿山路第二小学 陈晓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教学准备】 学生:

放大镜、餐巾纸、打印纸、实验记录表。教师: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餐巾纸、打印纸)、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投影用木头、白纸、金属、塑料做的工具以及物品。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反思:引入部分让学生为答对的同学鼓掌,学生比较被动,可以换做用手势来表示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谁更容易吸水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刚才老师课前不小心把一些红墨水泼到了桌子上,谁来帮老师出出主意,用哪种材料来擦干它?为什么?进一步追问:那其他材料就不吸水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材料的吸水性。(出示课题:它们吸水吗)

(反思:让学生上台擦桌子上的水没有必要,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告诉他,打泼水后要用纸擦干净,因为纸的吸水能力是最强,让学生直接说就可以了。)

2、动脑思考、做出假设: 出示餐巾纸、塑料片、铁片、木片各一片:你们觉得在这些材料中,谁吸水能力最强呢?小组同学讨论,进行猜测。

3、师生共同实验、验证假设:

(1)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出示红墨水、滴管,我们请来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去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提示、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水滴要同时滴下去,在同一时间观察(1分钟)。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4)请4位学生上台协助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通过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可预期的发现:(相机板书:可吸水的材料:纸、木头 不可吸水的材料:塑料、金属)①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

②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③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反思:实验过程中学生实验的失误能及时纠正,并借机进行了对比实验注意事项的提示。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喜欢重复,实验注意事项的讲解时语言不够精练。)

5、将一张打印纸与餐巾纸做滴水实验,让学生比较。

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那么同样的材料,它们都是纸,它们的吸水性一样吗?

(二)纸的观察

导语:为什么同样是纸,它们的吸水性却不一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纸。(提供打印纸纸和餐巾纸供学生观察)

1、请大家先来猜一猜:餐巾纸为什么比打印纸的吸水能力强?

2、在观察之前,老师将给予你们一些学习提示,相信对你们的观察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出示学习提示)

3、用各种方法仔细观察打印纸和餐巾纸,并记录汇报两种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究餐巾纸比打印纸的吸水能力强的原因。

(反思:学习提示语言不精练,记时用的flash小闹钟没有必要出现,放一段音乐效果可能会更好。)

4、学生观察后汇报。

5、它们的相同点是不是就是纸的特性呢?从你们带来的纸样中选

一、两种纸来观察,看看它是否也具有这两种纸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纸纤维)

6、我们在各种纸里都发现了纤维,那么各种纸的纤维一样吗?(投影放大展示不同纸的纤维)

7、课件演示显微镜下的纸纤维。

8、纸是由纤维构成的,这是不是就是纸吸水的秘密呢?回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像纸一样有吸水的本领,它们有没有这样的小毛毛呢?(植物、布、毛线有纤维,吸水能力强;海绵能吸水,因为它有许多小洞。)

9、课件演示小结:纸是由纤维构成的,而且有很多的小孔、缝隙,所以它们吸水的能力都比较强。餐巾纸的小孔、缝隙、要比打印纸的大,纤维也有所不同,所以餐巾纸比打印纸更容易吸水。(这跟刚才大家实验前的猜测一样吗?)

(相关概念:纸是由细小的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结合得不紧密,水在接触纸以后,由于毛细现象会沿纤维间的细小缝隙运动,这也是物体间分子力的主要表现。这种力量基本不受重力的影响。如果纸的质地较好,也就是说,纸纤维间结合的比较紧密,象铜版纸什么的,毛细现象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反思: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的餐巾纸的吸水能力也不一样进行课后探究,增加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于材料的吸水能力与它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这一重点问题讲解不够,要在实验后进行总结。)

三、介绍造纸术

1、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他们造纸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2、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古代造纸术:早在1800多年前,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即使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他也被称为“纸的父亲”,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四、我们来造一张纸

1、讨论:我们用过的纸还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2、利用课件介绍简单造纸方法,课后我们就把今天实验所用的纸进行回收利用,自己动手造一张纸。

五、课后延伸

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关纸的网站,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纸的资料,进一步地了解纸!

(反思:可以将我们来造一张纸的内容和提供纸的网站内容一起作为课后探究的内容,不用分开来,避免重复拓展。)整体感觉:

整个教学大框架没有什么问题,环节也比较清晰,重点部分也比较突出。但是感觉趣味性不够,三年级的学生,要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教学的设计上还要增强一些趣味性,并适当运用一些激励的语言。

第四篇:《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阜康市第一小学

郑晓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第4课《它们吸水吗》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 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第二部分:纸的观察.教科书用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第三部分:造一张纸.这部分教科书是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的.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这部分的主要活动有两个:1,经历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找浆——抄纸——压平晒干.了解纸的构成方式:用纸纤维叠加而成;2,比较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纤维长短不同(光滑程度不同)等.【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植物,动物)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本单元的内容——物质世界,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纸作为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三年级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着表达不准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构造相关联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设计理念】纸是最常见的重要物质,但对于学生来说,纸虽然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最容易被忽略,因此纸的研究主题能够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教学中,将引导学生继续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通过比较,估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多纬度地来认识纸的基本性质,也为后面的教学内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作好铺垫.【教学资源或材料】多媒体电脑,电脑动画课件,配套实验用具.【教法】电教多媒体法,讨论法,比较法,引导探究法相结合.【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稀释的红墨水、毛巾

学生(每小组):

1.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识吸水性

师:看老师手上烧杯里的稀释后的红墨水,现在我要让它消失(毛巾放入烧杯中),拿出毛巾,问水去哪里了,生答,教师打开毛巾原来水都渗进毛巾了。

展示:吸水性的概念,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吸水性。全班齐读吸水性的概念。

2、就是这吸水性在材料王国里引发了一场争吵呢?看大屏,哪些材

料它们在争论什么呢?(教师放课件)师问:哪些材料它们在争论什么呢? 生答:(注意回答的完整性)教师随机贴出四种材料

师:它们吸水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54页齐读课题两遍。

二、探索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同

1、学生猜测材料吸水性的强弱。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哪种材料最容易吸水也就是吸水性最强呢?那种材料的不容易吸水呢? 生猜测

2、实验

⑴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师:怎样去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正确呢? 生答:实验 师:实验是最直接的让我们看到线索的方法?为了让大家顺利的完成实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伙伴,你们认识他们吗?教师举起来学生识别。

教师做补充介绍:

滴管由橡皮乳头和尖嘴玻璃管构成。是吸取少量的液体的仪器 操作时,应先把滴管拿出水面,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挤压滴管头部,排除滴管头部的空气,然后再伸入到水面下,最后松开手指,这样水在滴管头部的压力下吸入滴管内。

有了这两位小伙伴和四种材料你打算怎么做试验啊 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⑵回报方法:

⑶教师再次提出实验要求

师:为保持实验的公平性,怎样做到同时在四种材料上滴水呢?怎样做到同时滴下去呢? 生答:

⑷小组实验、教师随堂指导 ⑸小组汇报 2个小组汇报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师:你怎么发现纸片的吸水能力强的呢?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吗?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同。男生读,女生读

三、探索材料的吸水性和材料的组合和结构有关。

1、师:聪明的同学们通过实验和认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吸水性不同,那么看看同一种材料它们的吸水性怎么样呢?这是餐巾纸,这是书写纸,来看老师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餐巾纸的吸水性强?都是纸它们的吸水性怎么会不同呢?下面我就来仔细地研究一下纸

2、自学观察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书中54页纸的观察,看看都交给我们什么观察方法? 学生自学

师你们都学到什么样的观察方法?

回报观察方法(折,怎么做?你来演示一下)

为了让大家在观察时有更多的收获,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些小提示

3、出示观察提示

4、学生观察

5、学生回报,这两种纸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大家发现材料的吸水性和组成和结构有关!师引导:这两种纸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师: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聪明的人类创造出了不同的纸,展示不同用途的纸。

四、扩展

1、请查阅一下纸的发展史

2、用今天所学习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你感兴趣的材料。

第五篇:三上科学 《它们吸水吗》 教学设计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下载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它们吸水吗_通用版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 单元第4 课《它们吸水吗》。 2、教材分析本课分4 部分内容......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五篇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第4课《它们吸水吗》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蚂蚁》教学设计 花园里小学 王垚丁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蚂蚁》教学设计 武安市磁山镇花富村学校王国华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胡志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2、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2、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金鱼》教学设计)大全

    教学设计 6、金鱼 岔河中心小学 李文营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中的第六课《金鱼》。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开篇设计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金鱼》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6、金鱼执教者杨贞姬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中的第六课《金鱼》。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