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蚂蚁》教学设计
花园里小学
王垚丁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蚂蚁》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寻访了小动物,观察了蜗牛、并对蜗牛和蚯蚓进行了比较之后,又一次的观察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历观察活动获得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这样构成他们对动物、生物、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以及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蚂蚁》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本课教学是根据学生在观察蚂蚁身体特点时所碰到的困难来展开的。蚂蚁的身体小,到处乱爬,这是学生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首先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蚂蚁的外表特征,是本课两个主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蚂蚁这种小动物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也许能说出许许多多关于蚂蚁的有趣故事,也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描述事物的能力,但是要想使他们很顺利地观察清楚蚂蚁的特征可不是一件易事。因此,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经历探究过程便显得很重要。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及外表特征。
过程与方法: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2、懂得关注、亲近小动物,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研究。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放有蚂蚁的玻璃瓶、24开的白纸、放大镜、昆虫观察盒、小木块、小塑料泡沫块、纸条、画笔、毛笔、水槽、烧杯。
2、学生(个人或小组准备)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小昆虫。
六、教学流程示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初步观察,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探究方法——运用成果,再次观察—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王老师请同学们去捉蚂蚁,说说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呢? 2.师:是呀,小蚂蚁的家无处不在,那你们是怎么捉到蚂蚁的呢? 【设计意图】学生能抓到蚂蚁,就能说出许多捉蚂蚁的方法。这一提问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看来,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那么,我们已经见过蚂蚁了,同学们能不能把捉来的蚂蚁画下来呢?一会我找同学展示。
4.师:好,我们来看下,为什么会出现画的不一样的情况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后,认知上的偏差使学生困惑、惊讶。教师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观察活动做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观察活动
1.师: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好呢?
2.师:老师把蚂蚁放在白纸上观察可以吗?这样看来观察蚂蚁并没有那么简单,那么,你们觉得会有哪些困难呢?(小、跑、捉)
3.那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呢?下面小组讨论三分钟,每个小组讨论出你们最喜欢的办法来观察蚂蚁,一会儿,我们找小组汇报。
4.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到这么多的锦囊妙计,也有同学之间的相互补充和修正,那王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要把蚂蚁放在培养皿、胶带上,那怎么把蚂蚁拿出来呢? 5.好,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老师问下我们观察时用到了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我们来看下观察要求。(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用笔去记录,静静的去观察,再画一次蚂蚁。)
6.师:好!蚂蚁和放大镜在最边上同学的抽屉里,下面你们还需要什么器材,小组长来领一下,用你们最喜欢的办法来观察蚂蚁。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很需要老师的指导、激励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合作学习。
小组代表汇报(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些方法有何利弊或结果为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开了学生的思维。从实际教学情形看,学生虽小,但其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很丰富的,这是教师课前意想不到的。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探究,设计出许多观察蚂蚁的方案,在各小组的观察方法选择及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多元化、自主化。
(三)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大家获得了这么多关于蚂蚁的知识,真不错,蚂蚁还有没有其它的秘密呢?我们来看下这俩只蚂蚁在干什么?
2.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从这里你又知道了蚂蚁的什么秘密呢?
3.师:蚂蚁还有很多秘密,课下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继续去观察蚂蚁.4.师:那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们在观察蚂蚁时,它们到处乱跑,它们想去哪里啊?(提示: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
5.师:请同学们课后把蚂蚁送回到当初找到它们的地方,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继续奋斗吧!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对小学生情感的渗透,更主要的还寄予着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新的期待。
八、对本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
“蚂蚁”一课,我主要是运用了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通过比较后,认知上的偏差使学生困惑、惊讶。教师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观察活动做了铺垫。当学生发现画出来的蚂蚁与捕捉到的蚂蚁身体特点不一样后,我先不做任何的解释和指导,引导学生探索观察蚂蚁的方法,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开了学生的思维。从实际教学情形看,学生虽小,但其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很丰富的,这是课前意想不到的。学生经过探究,设计出许多观察蚂蚁的方案,在各小组的观察方法选择及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多元化、自主化。
让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通过这一系列学生活动,提供给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样的教学设计,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二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蚂蚁》教学设计
武安市磁山镇花富村学校
王国华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蚂蚁》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寻访了小动物,观察了蜗牛、并对蜗牛和蚯蚓进行了比较之后,又一次的观察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历观察活动获得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这样构成他们对动物、生物、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以及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蚂蚁》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本课教学是根据学生在观察蚂蚁身体特点时所碰到的困难来展开的。蚂蚁的身体小,到处乱爬,这是学生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首先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蚂蚁的外表特征,是本课两个主要的教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蚂蚁这种小动物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也许能说出许许多多关于蚂蚁的有趣故事,也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描述事物的能力,但是要想使他们很顺利地观察清楚蚂蚁的特征可不是一件易事。因此,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经历探究过程便显得很重要。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及外表特征。
过程与方法: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2、懂得关注、亲近小动物,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研究。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放有蚂蚁的玻璃瓶、24开的白纸、放大镜、昆虫观察盒、小木块、小塑料泡沫块、纸条、画笔、毛笔、水槽、烧杯。
2、学生(个人或小组准备)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小昆虫。
六、教学流程示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初步观察,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探究方法——运用成果,再次观察—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
2、学生展示汇报。
3、师:好,今天我们来研究蚂蚁。(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因为布置了课前作业,学生已经知道要学的内容,所以提示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展示汇报,一下子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激发探究欲望
(1)师:请说说你们是怎么抓到的。
【设计意图】学生能抓到蚂蚁,就能说出许多捉蚂蚁的方法。这一提问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全班交流自己的做法。
(3)师:看来同学抓蚂蚁的方法真不少,那么你们能不能把捉来的蚂蚁用笔画出来?好,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4)学生画蚂蚁,然后在黑板上把画贴出来。
(5)让学生比较五位同学画的蚂蚁与捕捉来的蚂蚁是否一样。(6)师:为什么会出现画得不太一样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后,认知上的偏差使学生困惑、惊讶。教师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观察活动做了铺垫。
2、学生初步观察
(1)师: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好呢?(2)学生说解决办法。
(3)下面每个小组就开始观察蚂蚁的身体吧。(2分钟的观察)(4)师:刚才,老师看到许多小组在观察时很仔细、很认真,而且配合也很好。你们观察清楚蚂蚁的身体了吗?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很需要老师的指导、激励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合作学习。
(5)小组代表汇报(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
(6)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些方法有何利弊或结果为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探究观察方法
(1)请同学们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又不会到处乱爬?(可以适当提示:蚂蚁怕水)
(2)生想办法、讲建议。
当学生讲到把蚂蚁放在水中央的小木块上时,问:怎么放上去?用手抓吗?还是用其它方法?(用纸条把蚂蚁放好)
当学生讲到,把放大镜直接盖在杯子上来观察时,师:(出示)这叫昆虫观察盒,把蚂蚁放在里面,便直接可以观察了。老师把这些昆虫盒放在两边的空桌子上,等一会儿你们观察时可以拿去用。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开了学生的思维。从实际教学情形看,学生虽小,但其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很丰富的,这是教师课前意想不到的。
4、再次观察蚂蚁
(1)师:同学们想出那么多方法,真聪明啊!现在,每个小组准备用哪一种方法观察蚂蚁呢?议论一下,怎么样?
(2)学生讨论。(1分钟议论)
(3)师:确定了方法。我们就来观察蚂蚁,看看它到底有多少节,多少只脚,脚长在哪里。观察的时候,每组可一边观察一边说,也可以一边观察一边画,并标上名称。(4)学生各组派代表来领取观察器材后观察。(4分钟观察)(5)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相机板书: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设计意图】学生经过探究,设计出许多观察蚂蚁的方案,在各小组的观察方法选择及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多元化、自主化。
(三)、课外延伸
1、师:把蚂蚁放在水中央的小木块上,再加一个小木块,在两个小木块上搭一座“桥”,会怎样?试一试。如果有三个小木块,搭个“迷宫”,又会怎样?试一试。
2、根据要求分组做实验。
3、师:蚂蚁现在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把蚂蚁送回家。)
4、师:那小蚂蚁家在哪儿?(提示: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
5、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了蚂蚁身体。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等。你们想不想再继续研究下去?
6、师:现在请各组讨论一下,然后确定一个课外研究课题,在课后继续你们的探究,并把课外研究的结果填在“我们的研究”报告单里。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对小学生情感的渗透,更主要的还寄予着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新的期待。
八、对本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
“蚂蚁”一课,我主要是运用了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当学生发现画出来的蚂蚁与捕捉到的蚂蚁身体特点不一样后,我先不做任何的解释和指导,安排学生进行第一次对蚂蚁的观察。结果有观察小组非但没能观察清楚蚂蚁,反而在忙乱地捉爬来爬去的蚂蚁。观察活动失败后,我让学生自己找出失败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第二次观察尝试。成功后,再让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通过这一系列学生活动,提供给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设计,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胡志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2、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打一小动物)
师:课件出示:蚂蚁,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蚂蚁》。(板书课题:蚂蚁)师:课件出示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15000多种。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引导探究
师:如果让你去捕捉蚂蚁,出来呢?(课件)
生:我用饼干来引诱。生:用糖块来引诱.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现在教师请你用笔画画你印象中的小蚂蚁,你行吗?
师:请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得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师: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
师:那么我们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
三、观察蚂蚁。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蚂蚁很小,而且还会爬来爬去,把它们就这么随便放着不便于我们观察,那么我们大家动动自己
怎么才能把蚂蚁从洞里引聪明的脑袋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小组讨论讨论.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有这里有几个昆虫观察盒,用它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但是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放大镜)
师: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②观察要仔细。③要有目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讨论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有几部份,哪几部分?蚂蚁身体每部份各有哪些特点?观察完后请填写观察结果.(蚂蚁的身体分为___、___、___三部分,___部长有一对___,___部长有___对足.)(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四、汇报蚂蚁身体的特点。
1.生:蚂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份。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结构
师:他说的真好,你们观察到的都是这样的结果吧!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老师为了表扬大家,给大家看一段关于蚂蚁的身体结构的视频.(播发视频)
3.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7.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同学们,蚂蚁虽小,但它也有生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小动物,我们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三十一条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8、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课件出示)
9、蚂蚁家里有哪些成员,它们又是怎样分工的?(课件出示)
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 师:有那些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出示课件)
七、课外延伸
师: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下去后有兴趣的同学去研究研究.好吗?
板书设计:
蚂蚁
头: 长有一对触角
胸:长有三对足
腹
第四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2、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
师:出示PPT猜谜语: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打一小动物)
师: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的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大家观察过蚂蚁吗?今天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蚁吧!
二、引导探究
师:如果让你去捕捉蚂蚁,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呢? 生:我用饼干来引诱。生:用糖块来引诱.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现在教师请你用笔画画你印象中的小蚂蚁,你行吗?
师:请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得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师: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
师:那么我们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
三、观察蚂蚁。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蚂蚁很小,而且还会爬来爬去,把它们就这么随便放着不便于我们观察,那么我们大家动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观察它们呢?小组讨论讨论.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有这里有几个称量瓶,用它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但是蚂蚁个头小,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放大镜)
师: 观察蚂蚁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②观察要仔细。③要有目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讨论:蚂蚁的身体有几部份?通过观察蚂蚁身体每部份各有哪些特点?观察完后请填写观察结果.(蚂蚁的身体分为___、___、___三部分,___部长有一对___,___部长有___对足.)(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四、汇报蚂蚁身体的特点。
1.生:蚂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份。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2.播放视频:蚂蚁的身体结构
师:他说的真好,你们观察到的都是这样的结果吧!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老师为了表扬大家,给大家看一段关于蚂蚁的身体结构的视频.(播发视频)
五、动手画蚂蚁。(和印象中的图象进行对比)师:小组长将蚂蚁和放大镜收放在抽屉里。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蚂蚁,知道了蚂蚁的身体结构,现在你能画画蚂蚁吗?(能)(生动手画蚂蚁)学生作品展示
六、课外延伸
师: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下去后有兴趣的同学去研究研究.好吗?
板书设计:
蚂蚁
头: 长有一对触角
胸: 长有三对足
腹
第五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和活动规律.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使学生享受到探究活动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会观察,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和活动规律。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1、大力士比赛故事引入
动物王国里评选大力士,参赛的有大象、狮子、老虎,还有蚂蚁。你知道最后评出的大力士是谁吗? 生猜测,师揭晓谜底:蚂蚁。
2、介绍蚂蚁
师:别看蚂蚁很小,但是它们力大无比。根据力学家测定,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从相对力气这个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蚂蚁,认识蚂蚁这种小动物。板书:蚂蚁
二、初步了解蚂蚁
视频介绍蚂蚁的类型及特点
师介绍: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
三、观察蚂蚁的生活
1.交流:关于蚂蚁你想知道些什么?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怎么做? 2.你有什么好方法找到蚂蚁吗?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我们可以用面包屑和白糖作为诱饵,放在蚂蚁窝的周围,把蚂蚁从窝中引出,在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中,去观察蚂蚁。3.我们可以观察蚂蚁的哪些方面?
遇到食物时的反应
如何搬运食物
怎样交流信息
其它发现
4.交流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要求:
(1)静静地观察蚂蚁,请别碰到蚂蚁的身体。
(2)观察完及时填写记录表。5.小组活动
师:下面我们就分小组到教室外,校园里去寻找蚂蚁、观察蚂蚁。6.交流汇报
(1)在哪里找到蚂蚁的(2)交流发现小结
四、观察蚂蚁的身体
1、我们把蚂蚁带到了课堂上,蚂蚁的身体这样小,还到处爬动,很难观察。怎么解决观察难题呢?
交流方法,认识昆虫盒。
师:老师这里有个昆虫盒,用它来限制蚂蚁活动空间,把小蚂蚁放在里面,它就不会到处乱跑了,它还有个奇特功能,上面有个放大镜,可以帮我们更清晰的观察蚂蚁的身体。
2、提出观察要求:(1)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仔细观察。
(2)边观察边讨论: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蚂蚁身体每部分有哪些特点?
(3)观察完后填写观察结果:
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部长有一对。部有 对足。
3、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昆虫的身体结构。
教师小结:像蚂蚁一样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的虫子,我们叫它昆虫。(2)板书: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胸足。(3)师:你还有什么其它发现呢?谁来说一说? 4.动手画一画蚂蚁
科学家一直用画图的方式帮助他们观察动物或植物。
一般先画出动物或植物的主要开关,然后画出各个部分,记下看到的每一个细节,最后做上标记。
五、拓展
1.我们观察了蚂蚁的生活,了解了蚂蚁的身体结构,它是怎么搬运食物的?和她一样的昆虫都有哪些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2.关于蚂蚁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下课以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蚂蚁的知识。板书设计
蚂蚁 头、胸、腹
触角(一对)、足(三对)
教学反思
完成校内研究课任务后,我总结反思了这节课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想法。
蚂蚁是学生最常见和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因此,首先, 我创设情境,给学生出示几组蚂蚁的图片。通过观看图片后引起学生的回忆,并利用谜语的方式点出蚂蚁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蚂蚁的研究兴趣。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了初步了解蚂蚁的类型和家庭分工。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图片、文字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并培养倾听的习惯。由于学生对蚂蚁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容易获得知识。只是我觉得在师生互动的过程略显单一。
紧接着我设计观看蚂蚁的视频录像,再一次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真、细心,很有兴趣。但是可能由于我只分了5个小组,小组人员较多,一组7、8个人,每个小组又只发了一只放大镜,有可能做不到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观察实验中。如果每个小组在多发放大镜,或是4人以小组去观察,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去体验实践。
最后一个教学过程是总结蚂蚁的形态及生活习性,并进行知识拓展。这一过程可能是因为自己总想着时间和自己的教学环节,或者是内容涉及有点多,总之,这一过程显得有些仓促,板书蚂蚁的身体结构也由于自己的疏忽忘记写了。这一过程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通过观察后引导学生说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自己观察到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并完成观察卡。第二个内容是知识的拓展延伸。应该多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并指导填写完成观察卡,还可以展示写得好的小组观察卡。拓展知识内容可以删减,放在下一课时进一步了解蚂蚁的更多有趣的事情,促进学生课外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