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4.

时间:2019-05-12 18:3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4.》。

第一篇: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4.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4 课程标准的要求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4.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5.理解机械效率。

6.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概述

在电学部分已介绍能的概念基础上,本章将继续探究能量中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认识宇宙万物之间能的转化,以及能的转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本章教材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和兴趣,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章讲述的机械能是能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也是力学学习的综合性的内容。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本章内容安排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的编写思路有较大的变化,原教材从功的角度来认识能,而本教材则从能的角度来认识功和功率,把做功简单地理解为能量转化的过程。在能的基础上,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比较自然地给出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对简单机械的一些认识基础,教材便自然地将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问题应用在各种机械上,最后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达到教学目标。本章教材围绕“机械能”的概念展开,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而把“功”的概念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这一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应用身边器材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究,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的亲近,保持对物理的兴趣,教材把过去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改为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进取心。

二、教材内容特点

1.本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一些资料、剪报等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事实,重视利用所学习的内容的理解,加强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如以一铁路工人“中弹”昏倒的事例,教育旅客不要往窗外乱扔杂物;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

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同?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理解,使学生对一些可能伤害别人的事引起警觉,对于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事能采取防范措施。

3.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作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思考、交流,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养成崇尚科学的科学态度。如“拦河大坝发电站”、章首图“无处不在的能量”、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等等,同时可引导学生从各个渠道去查阅水能和风能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动能和势能

学生看章首图、阅读章首语建立情景,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用小鸟撞坏飞机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在教学中由于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因此要尽力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应用实例。例如:列举物体具有动能的事例:子弹击靶、风车实验、激流冲石……通过大量类似的事例,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它们具有动能。然后,再找出具有动能的原因。在分析各种原因后,要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不过分追求严密性,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在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渗透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介绍方法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各小组内、各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使实验方案成为大家的共同方案,教师将方案所用到的科学方法总结引起学生重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引导学习控制变量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对信息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通过动能的探究,学生已知道两个变量的控制方法。因此通过实例分析势能是物体贮存的能量,引入课题后,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方法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个探究的重点放在“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上。教学中可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实验方案的设计体现百家争鸣,在相互交流、评估中引起学生的反思,从而自我改进。在评估、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最后方案会在学生的交流、评估下越来越符合实际,越来越周到,从而使大家领悟其思想,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进步,从而懂得团队的重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也充分发挥了过程性评价的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最后用一些实例,比如住在高楼的居民往窗户外面扔东西是非常危险的;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要比小型客车更小……抓住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的教育。在评价中可根据学生对一些实例和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中的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应用的分析进行评价,让学生利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设计一个小装置或小玩具,对学生的设想和构思进行评价使学生保持对物理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思,起到矫正、激励和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共同发展。

第二篇: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学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备课时间:

主备:

审核:备课组

上课时间:

班级

姓名

【点拨●导学】

1、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运动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2、学习重难点:

知道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3、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探究任务】

任务一、学前准备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要限速?运动员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什么会越来越快?头顶落下一片树叶和落下一个大石块,你怕哪一种,为什么?

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那么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呢?

任务二、活动12。1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条件的分组实验)

分析图12-3

12-4,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1:思考:实验中的小车是否可以用不同的小车?两次实验中小车开始下滑时的高度是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怎样才能比较出小车动能的大小?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同一个小车速度______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________。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有关。

实验2:

思考:实验中的小车在第二次实验中为什么要加上钩码?两次实验中小车开始下滑时的高度是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速度的小车,质量______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________。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

总结:物体动能大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运动物体的_______越大,______越大,动能就越大。

任务三、活动12。2

卡片为什么会跳起来

学生实验

“会跳的卡片”

卡片跳起来了吗?如果不将卡片压平,放手后情况又怎样?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结: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做功,因此它具有

能。在一定限度内,形变越大,形变物体的就越大。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对其它物体做功,它就具有弹性势能;

【限时作业】

1、关于功和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具有的能越多,它做的功越多

B.物体有了能就一定正在做功

C.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

D.物体做功的多少与它具有的能无关

2、下列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不是由动能造成的是:

()

A、台风吹倒了树木

B、洪水冲垮了桥梁

C、大火烧毁了房屋

D、冰雹砸死了庄稼

3、若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

()

A.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

B.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小

C.甲,乙两物体的动能一样大

D.甲,乙两物体的动能无法比较

4、下列情况只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是

(),只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是

(),只具有动能的物体是

(),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是()。

A.空中飞行的炮弹

B.拧紧的钟表发条

C.弹簧

D.水平路面上行驶的车

E.被举高的重锤

F.站在上行自动扶梯上的乘客

5、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6、下列物体中,既有动能又有势能的是

()

A.在平地上滚动的足球

B.被运动员举着的杠铃

C.在空中飞行的小鸟

D.被压扁了的皮球

7、在学习势能知识时,小明同学猜想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①物体高度,②物体质量大小,③物体所处地理位置。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首先决定对因素①进行验证.他把橡皮泥平铺在水平面上,让1个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1)由表中的数据可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有关;

(2)本实验的结论是;

(3)若想对因素②进行验证,你认为实验中应控制相等的变量有:。

第三篇:苏科版《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科版《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学设计

执笔人:谢志成 学校:冷遹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2.方法与过程: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机械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2.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实验2:单摆实验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折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顺便指出像单摆这种往复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叫做振动。综述实验1、2,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实验3: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下图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实验可分两步做。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 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然后,依据下图,甲→乙图和乙→丙图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较直观,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这些事仍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有些事例比例复杂,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

(在黑板上画出足球轨迹,依图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人造地球卫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围绕人造卫星,同学仍还有许多的谜没有揭开。例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转而不落下来?在人造卫星内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势能增大,动能向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巩固新课

通过“想想议议”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

(2)动能的增减变化,要以速度增减来判断。

(3)重力势能的增减变化,要以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减变化来判断。(4)判断弹性势能的增减,要根据弹性形变大小的变化。

【板书设置】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一、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弹性势能和动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

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教材说明: 1.滚摆实验能直观地表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它的优点在于能量转化的过程比较缓慢,摆轮高度变化明显、直观,摆轮转动快慢变化也能直接现察。实验中应充分发挥上述优点,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摆轮的轴应相对细些,以减缓摆轮的升降速度。固定摆绳时,应穿过轴的横孔,不宜用缠绕的方法固定,以防打滑。

(2)要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便于观察摆轮速度的变化。(3)摆轮应当边缘厚重,以增大转动惯量。

2.关于人造卫星的知识,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难以使学生揭开谜底,往往由此而损伤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如有可能,也可通俗地介绍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行。讲法上可用想象推理的方法。

水平地抛出一个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它会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物体速度越快,它飞行的距离越远。人抛物体,抛出的距离不过几十米,但汽枪子弹能飞行几百米,步枪子弹能飞行几千米,而炮弹能飞行几十公里。我仍可以设想,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它就能水远不落回地面,围绕地球旋转。这个速度大约是8公里/秒。如果速度再大些,物体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就由圆形变为椭圆形。人造卫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发射的。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上册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苏科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

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课本从“公路限速”和“滑板下滑”两个实例直接告诉学生,能够做功的物体就具有了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为了加深这一概念,我又增加了“滚摆”实验让学生演示,并且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相关的录像(如过山车,荡秋千)等,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课,我把我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思路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模式,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一套实验仪器为多套实验仪器,把老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将实验设计过程交给学生完成,并用多媒体展示配合,多方面给学生创造机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比之下发现,这样课堂比较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要求演示,并自找合作伙伴,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当然也突显了一些不足.在完成演示实验时,发现学生上台操作的同时配合讲解的能力不够,我就注意适当的激励,鼓励他们失败了重新开始,培养面对挫折的本领.有些问题同学们虽然发挥了想象,但是参与面不广泛(例如小制作),上台交流实验成果的时候,胆子也不够大,遇到这种情况,我通过小组讨论,同学合作互助的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由于本节课演示实验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并在课前作了一些准备,因此,在问题质疑这个环节,学生能较好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还能自己提出一些疑问。当然,在研究并具体在课堂上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从课堂实际出发,为了节省时间,有的问题我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直接给出了结果,课后反思下来,感觉到如果能够多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得出实验的最终结论,教学效果应该更好一些。

第五篇: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1_20121012022718468

教学 内容 课 题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学具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1)

第一课时:动能

势能

三 知识与

技能 维

目 过程与方法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物理现象。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课 型:

新授

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理解能的概念

钢球,小车、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沙、小木桩、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一. 引入新课:提问:为什么在高速路上,要限制汽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车的最大行驶速度?运动员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 什么会越来越快?----展示多媒体.二.新课教学

1.能量

演示:A玩具小车拉木块;B举高的钩码拉木块(通过铁架台和滑轮)C伸长的橡皮筋拉木块。

问:三个物体是否对木块做功?(学生回答:做了功)

归纳:(1)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有能量?看它能否做功。2. 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决定动能大小因素 演示实验:图1-1(3)___图中的小车对木块做的功多,它具有的动能____。

修订栏 注重让学生

进行交流,教

师要注意巡

视引导

介绍能的概念

让学生自主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研究讨论总

结出实验设

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

计的思路。

质量与速度有关。

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注意引导学 生认真观察

思考:1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1)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时,速度的大小相同吗?(2)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相同吗?

(3)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2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它们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时下滑,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 质量大的小车动能较。

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

A.

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

B.

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货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比通过探究活动可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轿车严重,和 有关。物体的 越大,越大,分析高速路上的限速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牌。举例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

列举生活中动能变化的事例,并分析。

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

3.势能(弹性势能)(1)弹性势能

①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②弹性势能大小决定的因素:形变的大小 活动:卡片为什么会跳起来。

总结结论:影响弹性热能的大小因素

用手把卡片反过来压在水平桌面上,使橡皮伸长,实验过程,发

现问题,总结结论。

可以用投影设备辅助展示真实的交通事故现场的录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迅速松开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不将卡片压平放手后情况又看样?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能对卡片做功,因此说明它具有 能,在一定限度内,形变越大,形变的物体的 能就越大。

举例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

列举生活中动能变化的事例,并分析。(2)重力势能:

4. 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②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活动:模拟打桩。

思考:若将木桩打得深一些,能想出几个方法? 方法(1)方法(2)

演示实验:如上图

举例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 列举生活中动能变化的事例,并分析。

结论: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和质量有关。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的单位是:焦耳

课堂 总结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随堂练习

箭射出的远近与什么有关

举出生活中的实验事例来说明热能的变化。

注意让学生模仿研究动能的方法来研究重力势能。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独立完成

下载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4.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2.1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设计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_20121011051640718

    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 主备人:张伟审核人:陈兆军 教学 内容 课 题课程标准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学具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1) 第一课时:动能势能三 知识与技能......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学反思 5篇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反思。课本从“公路限速”和“滑板下滑”两个实例......

    2014届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1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第2课时)教学案

    12.1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第2课时)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

    2014届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1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第1课时)教学案

    12.1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第1课时)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德惠市第十中学李东辉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课题: 动能和势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初步了解动能......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宁夏海原县三河中学设计 张慧君 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3.理解机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

    苏科版坎北初中物理教学案《13.1动能势能机械能》2课时[定稿]

    坎北初级中学九年级物理学案(14) 课题:13.1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能量 定义: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 ,那个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的单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