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大气》知识难点的教学设计(含五篇)

时间:2019-05-12 18:0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球上大气》知识难点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球上大气》知识难点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地球上大气》知识难点的教学设计

《地球上大气》知识难点的教学设计

《地球上大气》一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分层结构,大气的热状况,大气运动的基本规 律和各种气候的成因。此章内容多,知识量大,教学难点也多。特别是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的成因和特征以及 在不同气候控制下的自然带的特点等问题,学生不仅不易理解,而且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 分知识,突破本章的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录像、投影、黑板略图等多种媒体教学法,对“热带雨林”、“萨瓦纳”、“地中海”、“热带沙漠”等气候的景观及分布,大气环境对气候的影响,三种季风气候的成 因等难点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热带雨林”、“萨瓦纳”、“地中海”、“热带沙

漠”的景观和分布的教学设计

这部分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直观、形象和真实性,使学生从形象真实的气候景观中区分并掌握 各种气候带景观的不同特征,进而掌握它们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点。但只凭口头讲述或看景物图是达不到这种 效果的。于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录像手段。如我在教学热带雨林的景观特征时,用录像放映了非洲的刚果河 流域、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景观,学生真切地看到了那茂密和高低分层的树林,那 一部分落叶而另一部分正在开花的景象以及那大树上缠绕的藤条使人寸步难行的情景。这样,学生就牢固地掌 握了热带雨林的植被特征。在教学中,我把平时从中央电视台录下的《动物世界》进行剪辑合成,在播放各类 气候的景观录像时再配上相应地区动物的录像,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其它三种气候类型的景观和分布的教学也 采用了上述方法。教师将形象真实的电视教学与生动的语言讲述相结合,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由感性知识向理 性知识的转化。

二、“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由于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因此,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各不相同。同是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由于太阳直射点的转移,引 起了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夏热冬温的亚 热带季风气候。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学难度较大。在讲述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时,我设计了抽拉式投 影片进行演示和讲解。先用一张基片,画上亚欧大陆西岸30°N-40°N地区的地中海地区的地理轮廓图,并标出 30°N-40°N纬线。用另一张作抽拉复片,复片上画出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当副热带高气压 带移至到30°N-40°N之间时,地中海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降气流,气候炎热干燥(夏 季)。然后,将抽拉复片向南移动,让西风带进入30°N-40°N之间,这时地中海地区已处于西风带控制之下,由于西风从大西洋带来丰沛的水汽,使气候变得温暖、湿润(冬季)。这样就突破了这部分的知识难点,使学 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为了让学生区别地中海气候和萨瓦纳气候的成因(因为它们都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引起气压带 和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我又设计了抽拉复片。以非洲北部萨瓦纳地区为底图,在另一张抽拉复合片上 画出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把抽拉复片上的赤道低气压带移至非洲北部的 萨瓦纳带,此时,该地区处于上升气流的控制之下,高温多雨,形成了湿季;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抽 拉片上的东北信风带移到该地,东北信风是从高纬吹向低纬的,随着信风的吹拂气温上升,水汽蒸发,变得干 燥,再加上东北信风是从大陆来的,更加深了干旱的程度,形成了干季。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归 纳总结出“萨瓦纳”和“地中海”气候的不同特点(学生总结内容略)。这两种气候的成因和特点是本章的难 点,以往用传统教学法讲述这两个难点时,教师一次又一次的讲解,说破了嗓子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 握,使用了投影片就迎刃而解了,其原因是受惠于电教。

三、三种季风气候的教学设计

在亚洲大陆东岸有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 容易混淆的难点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采用了在黑板上画略图的方法。即先勾画出中国轮廓图、南亚和 东南亚轮廓图,然后教师指图向学生讲解说明,我国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所以,海陆热力差异最大,季风气候最显著。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太平洋低压之间在地转偏向力 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在我国大陆图上标出西北风的方向)。在亚洲高压与印度低压之间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 响刮东北风(在南亚和东南亚的黑板图上标出东北风的方向)。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增强,亚洲大陆形成 印度低压,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这就是东南季风(在图上标出风向)。以上季风都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 的。在我国西南及印度一带(在图上标出赤道和南回归线的位置),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赤道低气压 带移至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以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为西南季风。所以,海陆热力 性质的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还有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转移的原因。教师在指图向学 生讲明三种季风气候的成因后,再让学生总结归纳三种季风气候的分布和特征: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日 本、朝鲜北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为温带季风气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夏热冬温,为亚热带季风气 候;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的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边画图边讲解,使“哑图”变成会说话的活图,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的语言和图示的顺序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第二篇:《地球上的大气——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文/罗 轶 【摘 要】“大气的受热过程”中重要的知识点“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后面学习热力环流的理论基础,是深入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的前提条件,各知识环环相扣。所以,本课作为本章开篇,既具有其地理实践意义,又是后面章节的知识、理论基础。【关键词】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直接热源;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圈层的开篇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为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一课时。设计将: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原理的实践运用,两部分内容融合为一堂课,突出地理原理规律的实践意义。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后面学习热力环流的理论基础,是深入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的前提条件,各知识环环相扣。所以,本课作为本章开篇,既具有其地理实践意义,又是后面章节的知识、理论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从正文看,教材的编排紧贴课标的要求,以大版面图2.1“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文字说明,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因此,本图的深入分析是本课教学核心。

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相对应,大气辐射也是一个重要概念。以地球和月球表面昼夜温差的差异现象为案例,运用图示对比呈现的方式,意在使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1.根据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明确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理解大气热力作用形式、特点、过程和意义。

3.对比青藏高原、成都平原两地太阳辐射状况,理解大气削弱作用的意义。4.探究“地球和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意义。5.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相应地理现象,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6.通过“全球变暖“视频播放,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重难点:

重点:完整大气受热过程(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难点: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容易混淆为“太阳是近地面直接热源”)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热迁移能力,且大气受热过程步骤众多,学生易混淆)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以“美女来找茬”的活动幽默开场。引导学生对比藏族女孩和成都女孩皮肤差异,引发两大问题思考。

◤问题导学:

1、为什么云层厚度会影响辐射强度(地理环境对比);

2、为什么青藏高原辐射强烈,温差却那么大(俗语:早上穿皮袄,中午赤膊佬)?

此导入有趣且具启发性,贴近现实生活,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自然过渡至学习主题。◤新课学习:

环节一:知识铺垫:对太阳辐射的认识

大气受热过程涉及较多物理知识,其中,关于太阳辐射原理、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以及大气成分和分层,这三点学生理解较困难。虽新教材将此部分内容删除,但要使学生全面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必要对以上知识做补充。环节二: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探索 向学生展示大气削弱作用图示,从图中获取:

1.各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调:O3吸收紫外线CO2、水汽,吸收红外线,为理解地面为大气直接热源做铺垫)。2.大气削弱作用分类。

在对削弱作用原理阐释后,回归课堂开始“问题导学”第1问。引导学生得出“大气削弱”所起作用。并给出常见自然现象,考查学生对三大削弱作用的迁移运用情况。环节三1:大气受热过程图解梳理(总)

环节三2:地面辐射形成过程分析(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环节三3:保温作用分析(分)——大气还大地

1.以教材图2.1的分析,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大气如何受热增温,使学生从总体了解大气受热各过程。

2.以动画形式,带领学生描述大气受热各步骤,并总结归纳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两大步骤,为学生理清思路。自然引发出“谁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思考。解决第一大难点。

为使学生更深刻认识近地面大气热源这一难点、易错点,以山地温差实例调动学生感官积累,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使得气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降低。

3.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全面理解,还应深入分析大气逆辐射带来的保温作用。这一重点将结合教材活动开展。

环节四:活动探究:月球昼夜温差为何比地球大?

前面已对大气受热过程进行了分析,此活动将采用“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教师以原理动画分析指导”的方式进行。

具体操作为:引出大气逆辐射概念后,学生阅读图2.2,小组讨论探究问题(2);最后,教师采用动画演示,对比分析得出大气保温作用的深刻意义,并引导学生迁移解释“问题导学”第二问;为使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以正反两面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正面案例为:农业生产利用保温作用原理,采用塑料大棚、人造烟雾等预防农作物受冻害。反面案例为:温室效应(视频)(人类的肆意破坏给自己带来恶果,从而激发其环保意识)

环节五:知识总结(三大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大气受热完整过程)◤课后探究:阿拉伯人的服饰和当地气候有怎样的联系?(进一步贯彻”人地关系“理念)【参考文献】 [1]王德,冯文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的几点思考.地理教育.高中地理,2010(17)[2]王玉芹.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地理教育.高中地理,2010(4)

[3]刘阳平.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七中学.学生如何学好自然地理———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例.学苑教育,2012(13)【作者简介】 姓名:罗轶。

第三篇:《地球上的大气――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地球上的大气――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圈层的开篇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为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一课时。设计将: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原理的实践运用,两部分内容融合为一堂课,突出地理原理规律的实践意义。其中重要的知识点“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后面学习热力环流的理论基础,是深入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的前提条件,各知识环环相扣。所以,本课作为本章开篇,既具有其地理实践意义,又是后面章节的知识、理论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从正文看,教材的编排紧贴课标的要求,以大版面图2.1“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文字说明,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因此,本图的深入分析是本课教学核心。

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相对应,大气辐射也是一个重要概念。以地球和月球表面昼夜温差的差异现象为案例,运用图示对比呈现的方式,意在使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

1.根据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明确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理解大气热力作用形式、特点、过程和意义。

3.对比青藏高原、成都平原两地太阳辐射状况,理解大气削弱作用的意义。

4.探究“地球和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意义。

5.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相应地理现象,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6.通过“全球变暖“视频播放,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

重点:完整大气受热过程(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难点: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容易混淆为“太阳是近地面直接热源”)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热迁移能力,且大气受热过程步骤众多,学生易混淆)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以“美女来找茬”的活动幽默开场。引导学生对比藏族女孩和成都女孩皮肤差异,引发两大问题思考。

问题导学:

1、为什么云层厚度会影响辐射强度(地理环境对比);

2、为什么青藏高原辐射强烈,温差却那么大(俗语:早上穿皮袄,中午赤膊佬)?

此导入有趣且具启发性,贴近现实生活,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自然过渡至学习主题。

新课学习:

环节一:知识铺垫:对太阳辐射的认识

大气受热过程涉及较多物理知识,其中,关于太阳辐射原理、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以及大气成分和分层,这三点学生理解较困难。虽新教材将此部分内容删除,但要使学生全面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必要对以上知识做补充。

环节二: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探索

向学生展示大气削弱作用图示,从图中获取:

1.各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调:O3吸收紫外线CO2、水汽,吸收红外线,为理解地面为大气直接热源做铺垫)。

2.大气削弱作用分类。

在对削弱作用原理阐释后,回归课堂开始“问题导学”第1问。引导学生得出“大气削弱”所起作用。并给出常见自然现象,考查学生对三大削弱作用的迁移运用情况。

环节三1:大气受热过程图解梳理(总)

环节三2:地面辐射形成过程分析(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环节三3:保温作用分析(分)――大气还大地

1.以教材图2.1的分析,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大气如何受热增温,使学生从总体了解大气受热各过程。

2.以动画形式,带领学生描述大气受热各步骤,并总结归纳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两大步骤,为学生理清思路。自然引发出“谁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思考。解决第一大难点。

为使学生更深刻认识近地面大气热源这一难点、易错点,以山地温差实例调动学生感官积累,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使得气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降低。

3.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全面理解,还应深入分析大气逆辐射带来的保温作用。这一重点将结合教材活动开展。

环节四:活动探究:月球昼夜温差为何比地球大?

前面已对大气受热过程进行了分析,此活动将采用“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教师以原理动画分析指导”的方式进行。

具体操作为:引出大气逆辐射概念后,学生阅读图2.2,小组讨论探究问题(2);最后,教师采用动画演示,对比分析得出大气保温作用的深刻意义,并引导学生迁移解释“问题导学”第二问;为使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以正反两面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正面案例为:农业生产利用保温作用原理,采用塑料大棚、人造烟雾等预防农作物受冻害。

反面案例为:温室效应(视频)

(人类的肆意破坏给自己带来恶果,从而激发其环保意识)

环节五:知识总结(三大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大气受热完整过程)

课后探究:阿拉伯人的服饰和当地气候有怎样的联系?

(进一步贯彻”人地关系“理念)

第四篇:2020-2021学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

2020-2021学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

1.图中表示地面辐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天空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时()

A.大气吸收减弱

B.大气反射减弱

C.太阳辐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川航3U8633:“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我要返航,我现在风挡裂了……”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3.驾驶舱风挡碎裂的瞬间,机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①风大②失重③低温④缺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5.下图示意下图为某(南、北)半球气压分布以及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值大小关系及所在半球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北半球 B.甲<乙<丙 北半球

C.甲>乙>丙 南半球 D.甲<乙<丙 南半球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6.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D.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7.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9月份

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8.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海陆之间的冷热不均 B.热力环流是由大气的水平运动引起的C.气流总是由低压流向高压 D.在近地面,温度高处形成低压

9.读图,完成下题。

”“

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

读局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10.甲图表示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乙图所示季节B地()

A.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盛行东北风

C.盛行上升气流 D.有太阳直射

读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2.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冬夏季风的风向 B.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C.气温年较差 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13.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明显 D.大陆性气候普遍

14.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读“某日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

15.上图表示的是北半球日(节气)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A.夏至日 B.冬至日

C.秋分日 D.春分日

16.上图中A所代表的风带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7.水平气压梯度力是()

①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②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③促使大气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的力④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的叙述能反映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陆上多云”“

B.陆上少云

”“

C.海上多云

”“

D.海上少云

19.形成我国夏秋季东南沿海台风灾害的是()

A.气旋 B.反气旋 C.锋面气旋 D.冷锋

20.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A.西风带控制降水多 B.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C.信风带控制降水多 D.冬季风控制降水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21.表示南半球反气旋的图形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2.表示北半球气旋的图形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下图表示某地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23.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气压低于b地 B.a地气温低于b地

C.a地空气受热上升 D.b地空气冷却下降

24.若为南半球,③地的风向为()

A.西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25.如果此近地面的风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这个风带的名称是()

A.东北信风带 B.中纬西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26.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全球陆地面积缩小②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

③中纬度耕作区将会退化成草原④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蒸发加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A.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B.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夜间到5日上午影响上海,上海局部地区遭受超强降雨,积水最深达120厘米,部分交通受到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台风多发生在()

A.春秋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29.台风()

①是发源于洋面上的大气旋涡②台风中心的风力可达12级③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④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如果下图为三圈环流低纬度环流侧视图,则③处为()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信风带

D.西风带

葡萄生长时所需最低气温约12℃-15℃,花期最适温度为20℃左右,果实膨大期最适温度为20℃-30℃。葡萄对水分要求较高,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时需水量较多,生长后期或结果期,根部较为衰弱需水较少,水多还易引起各种疾病,如黑痘病、灰霉病等,严格控制土壤中水分是种好葡萄的一个前提。我国某地采用棚架避雨栽培技术,避雨棚的搭建是半拱式简易避雨棚,可根据需要揭膜或者覆膜,采用此技术后葡萄品质提升明显,优质果产量大幅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31.棚架避雨栽培技术,可以()

A.增加昼夜温差 B.减少农药用量 C.减弱光合作用 D.提高土壤肥力

32.一般来说,葡萄开花前覆膜,葡萄采收完揭膜。覆膜期间,若天气晴朗,应把棚膜卷起,使其多接受阳光照射和散去闷热,以增强光合作用,以利营养积累,增进果实着色和品质。据此判读,下列省区和覆膜揭膜时间的组合正确的是()

A.辽宁—3月覆膜 B.福建—1月覆膜 C.江西—6月揭膜 D.湖南—7月揭膜

33.关于气旋、反气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旋中心气压低,反气旋中心气压高

B.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反气旋气流下沉辐散

C.气旋过境时容易成云致雨,反气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D.气旋的气流是由中心逆时针流向四周,反气旋的气流是由四周顺时针流向中心

34.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冷热不均 B.地球自转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空气对流

35.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36.读图,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最适宜布局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填空题

37.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___________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绝大部分___________辐射能够透过大气达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向外释放能量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大气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对___________辐射的吸收作用。

(4)大气通过___________将能量归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____________作用。

三、综合题

38.下图为北半球两幅天气系统示意图(气压单位:百帕)。

”“”“

(1)读图完成下表。

图名

甲图

乙图

气流状况

气旋

A____

气压状况

____B气压

高气压

水平方向

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

C____时针由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方向

D____

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

E____

(2)台风常造成暴雨天气,它是热带______(气旋、反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39.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A近地面气温____(高于或低于)B地。A、B两点相比,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_,气温日较差小的是_______。

(2)请将甲图中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值按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

(3)乙图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

(4)若甲图为城市风环流图,①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

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温、减湿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请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有效建议。

40.读“北美部分区域某年1月10日9时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此时A点的天气情况为__________,B风向为__________。

(2)R河为田纳西河,其流域治理的核心是_______,河流主汛期主要在__________季节。

(3)地区专门化是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C地的农业带是__________,甲地渔场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4)美国东北部地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70%,从区域发展阶段来看,美国东北部地区处于__________阶段,其产业结构呈现__________格局。

(5)图中阴影部分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玉米的生长,简析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自然原因。

第五篇: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剖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

一、单选题:

1、晴朗的天空呈现蔚兰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直射作用

D.散射作用

2、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无关的是 [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的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D.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

3、谚语说:“十雾九晴”(主要指在深秋、初春和冬季的夜晚),意思是指雾多发生在晴天时,这是因为 [ ] A.晴天大气中水汽数量多 B.晴天时固体杂质多

C.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

4、图中正确表示一日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

]

5、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的图是 [

]

6、读下图,指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四种辐射中的 [

]

7、读右面“等温线图”,指出正确的论断[ ]

A.甲地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 B.甲地等温线向北凸出,主要受纬度地带性的影响

C.甲地东岸气温比西岸高,因为东岸有暖流经过,西岸有寒流经过 D.甲地西岸气温比东岸高,因为东岸有寒流经过,西岸有暖流经过

8、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9、如果大气垂直分层中平流层的臭氧层被破坏 [

] A.太阳辐射增强,含量迅速增大 B.地面失去保温层,全球气候趋向严寒

C.太阳紫外线大量进入地表,伤害生物与人类 D.大气高度电离,危及人类生存

10、下图中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 A. B. C. D.

11、下页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 [ ] A.B.C. D.

12、读下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

①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 ④C点比D点气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形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状况图示是: [

]

14、台风经上海时,市区吹偏北大风,台风中心在上海的 [ ] A.东部 B.北部 C.西部 D.南部

1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原因是: [

] A.海陆纬度差异大 B.地势高低悬殊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C.风向季节变化明显

16、下列四幅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中,表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

]

17、当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亚欧大陆东部时 [

] 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印度低压空出,强烈吸引海上来的西南气流,南亚进入雨季 C.太平洋北部形成阿留申低压

D.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18、在我国夏季风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涝 D.南北皆旱

19、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

D.气团和锋面的活动

20、当暖气团移来替代冷气团时,将使到达地区的天气 [ ] A.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B.气温和气压都下降 C.气温和气压都升高 D.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21、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区是因其处在 [ ] A.暖气团控制下 B.冷气团控制下 C.冷暖气团交界带 D.无气团控制的地区

22、有关我国北方夏季暴雨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阿留申低压势力很强,影响我国北方 B.夏季风势力很强,带来了大量水汽 C.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极地大陆气团有一定关系 D.与冷锋活动有一定关系

23、下面四幅锋面图中,A、B、C、D、四地纬度大致相同,(若不考虑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此时图示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 [

] 4

24、某地出现云层加厚,接着形成连续性降水,两天后雨过天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该地是 [

]A.慢行冷锋过境

B.快行冷锋过境 C.暖锋过境

D.受准静止锋控制

25、在成因上既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又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的气候类型是 [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萨瓦纳气候

26、下面图中正确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温曲线是: [

]

27、下面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其中能反映季风气候特点的是 [

]

28、南半球没有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是 [ ] A.受海陆分布的影响B.受洋流的影响C.受南极大陆冰川的影响D.受地形的影响

29、图中的三个城市都位于欧洲西部,且纬度相似,将这三个城市自西向东排序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30、读图中的气候要素图(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

下列城市中,其气候类型与①图相符的是[ ]A.北京B.上海C.乌鲁木齐D.拉萨

二、读图、填图题:

1、读下面“亚洲气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6(1)此时北半球是________季。(2)这时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是________;在它的影响下,天气特点是________。(3)在图中的A、B两处分别用箭号“→”绘出盛行风向。(4)分析A和B处盛行风向不同的原因:________。

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注明气压场的名称,标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及风向箭头。(2)该图所反映的是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

(3)该气流环流名称是________,受其影响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我国长江流域的________天气,就是在它控制下形成的。

3、读下图回答有关内容:(1)甲图所示是________季,图中C处受________气团控制,B处受________气团控制。(2)乙图所示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向________移动,此时C处受________气团控制,B处受________气团控制。(3)A处全年盛行风向是________,B处风向随________有明显变化,称之为________。

4、读某城市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1)城区的气温比郊区_________,称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2)城区的降水量比郊区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3)近地面的气流流向应是_________。

5、读图“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是______气压带,终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属于__________气候。

(2)B、C之间是______风带,终年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3)A、B两处比较,昼夜温差大的是______处,夜间大气逆辐射强的是_______处。(4)A、B、C三地中,全年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______,其降水类型以______为主。(5)按照世界降水带的分布规律,图中B处是______带;该带大陆东岸降水比较丰富,其降水类型主要是______(选择填空)[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6、读右等压线图,画图并分析

1.在甲、乙两图上分别过ABCD四点画出北半球空气水平运动方向,并画出空气的垂直运动方向。

2.按气压状况分类,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按气流状况分类,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

3.甲常形成________天气,因为中心气流________。乙常形成________天气,因为中心气流________________。

7、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系统,在该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天气系统的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________天气。(2)图中C、D两处中,________处将发生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地将受到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届时该地将出现________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的变化是________。(3)目前图中C处受________气团控制,D处受________气团控制。(4)图中G处风向为________风,请在图中画出该处的风向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 试卷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D

2、A

3、D

4、B

5、B

6、B

7、C

8、D

9、C

10、A

试题详解: B项——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高,空气应上升;C项——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应上升;D项既没标明等压线高低数值,又没说明南北半球。

11、C

12、C

13、B

14、A

15、C

16、C

17、C

18、B

19、D 20、D

21、C

22、D

23、B

24、C

25、C

26、C 试题提示:①首先要看清纵、横坐标的内容及数字。②扣住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值。

27、D

28、A

29、D 30、A

二、读图、填图题:

31、(1)冬(2)极地大陆气团 寒冷干燥(3)略(4)分别位于反气旋的不同部位 A位于亚洲高压的东侧,B位于亚洲高压的南侧

32、(1)高,顺时针(2)北,风向向右偏(3)反气旋,晴朗干燥,伏旱

33(1)冬,热带大陆,极地大陆(2)北,热带大陆,热带海洋(3)西风,季节,季风

34、(1)高,“热岛效应”,城区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煤,燃油排放出大量热量,使城区升温(2)多,城区尘埃多,凝结核多,加之城区上升气流旺盛(3)自郊区向城区流动

35、(1)赤道低,热带雨林(2)中纬西,终年温和湿润(3)B,A(4)A,对流雨

(5)副热带少雨,BD36、1.略;2.低压,高压,气旋,反气旋;3.阴雨,上升降温→易成云致雨,晴朗,下沉增温→不易成云致雨

37、(1)高气压,晴朗,低气压,阴雨

(2)C,冷锋,刮风阴雨,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3)暖,暖

(4)西北

下载《地球上大气》知识难点的教学设计(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球上大气》知识难点的教学设计(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高考分类——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 【2018全国卷I】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

    《地球的形状》重难点突破教学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地球的形状》是第一课时。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九资河中学 高学智 本节教材可分为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与变化两部分。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课时)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指的是大气压强的验证、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与液体的类比,引出大气压强的课题。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大气压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因此义务教育物理课程......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一、教材分析: 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第九章《压强》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材内容分析: 《压强》这一章讲述了压强和......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导学案 第十四章 压力和浮力 第三节 大气压强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