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2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法,把握二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和消息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 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 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 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 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 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 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提问5 :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 评审的公平公 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得主 领域 成就
伦琴 物理学 X射线
范托夫 化学 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 生理学或医学 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 文学 诗歌创作
迪南 和平红十字会
帕西 和平各国议会联盟
科学 进步 和平
可取之处
重视 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第二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2.体会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法,把握消息的主要内容 和消息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重点难点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 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2.了解伦琴等人 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 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 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 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目标导学二:研读课 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提问5 :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 评审的公平公 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篇: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 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 答案吧!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遗嘱(yí)渗透(shân)卓有成就(zhuï)仲裁(zhî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3.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 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4.背景介绍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 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我获取的信息有: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1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 射线。【交流点拨】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 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 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 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交流点拨】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交流点拨】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交流点拨】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 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 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 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学法指导一: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 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我敬佩诺贝尔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更敬佩他的无私奉献。附: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
诺贝尔奖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 颁发时间,颁发奖项总括全文 主体
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所做贡献准确翔实 背景
资金来源
资金 管理权和评奖权互为分离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飞天”凌空
前预习
1、字词,作者。
2、本文报道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了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3、本文按什么顺序?归纳本文的中心。
4、品味二、三段动词的作用。展示:
一.导入(2分钟)题目解说。
记者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
二、后预习
1、字词,作者。
2、本文报道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了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3、本文按什么顺序?归纳本文的中心。
4、品味二、三段动词的作用。
三、小组展示(5分钟)四.课堂展示(30分钟)1.读准字音
优雅()掠过()
翘首()屏息()一刹那()慷慨()哧地()悄然()2.词语
屏息:酷似:慷慨:轻盈: 由衷:如梦初醒:震耳欲聋:
3、背景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的一样,现场动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读课文,学生思考:
4.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3分钟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 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6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用词的好处?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 动态美。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 “哧”地插进碧波。用词的好处?
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3)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五.拓展提升(5分钟)
文章为什么一开头用“她”而不直接写出吕伟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因为她站得很高,下面的人看不清她是谁。给读者留下悬念。
这样写既符合特写的特点,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3.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基础知识检测学习1.字音检测
着陆(zhuï)
桅杆(wãi)
凛冽(lǐnliâ)
舰艉(wěi)
浩瀚(hàn)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澎湃(pãng pài)
殚精极虑(dān)2.掌握释义 娴熟:熟练。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自我研读 生成新知
1.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2.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3.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3-4):交代这次飞行的重要性和降落的风险性。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5-16):舰、机默契配合。
(17-19):舰载机成功降落。
第三层:(20-25)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
2.导语中哪些词语给读者以很强的画面感,找出来细细品味。
海风呼啸、斩浪前行、艳红的八一军旗„„ 这些词像画家一下画出了画的底色和格调,给人很强的现场感。3.详细描述塔台和飞行员对话,略写其他细节。
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飞机着舰前的紧张、但又有序。
4.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用“刀尖上的舞蹈”比喻着舰的危险。用“凌波海燕”比喻歼-15轻巧的飞行。用“疾如闪电”比喻舰载机飞行的速度。本文的写作特色
1、很有价值感
2、很有层次感
3、很有现场感
4、很有美感
讨论:本文在层次上的特点
一、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二、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三、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讨论:这篇通讯曾喜获解放军新闻一等奖,它不仅展示了新闻的真实,更是一篇激动人心的美文。动态美 语言美 情感美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课堂小结
这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2.拓展延伸
这则通讯被评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吗?
提示:可以用“读了这段话,或者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的句式来表述。当堂评价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桅杆(wēi)浩瀚(hàn)
凛冽(liâ)
一丝不苟(gǒu)B.坠毁(zuì)
娴熟(xián)
循声(xún)
殚精竭虑(dān)C.姿态(zī)
默契(qì)
瞬间(shùn)
惊心动魄(pî)D.镌刻(juān)
咆哮(xiào)澎湃(bài)
无怨无悔(yu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凛洌
默契
一丝不苟
白手起家 B.关键
姿态
振耳欲聋
梦想成真
C.绽放
咆哮
殚精竭虑
无怨无悔 D.风采
承载
惊心动魄
玩强攻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D)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发现毗河有污染,如果是普通市民,也可以提出建议。
B.随着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政策的落实,使全区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C.利用微信平台随时记录并发现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D.新都区采取关闭、断电、停产等强制措施,坚决淘汰产能落后和环境整治无望的企业。
5.下各句子中表达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D)
A.“空警-2000”预警机,喷射五颜六色的彩烟,在蓝天铺展一条绚烂航路。B.铁翼飞旋,惊雷滚滚。
C.他们是新一代国家防空“天网”的中坚力量,是我军来自国土防空作战的剑锋刀刃。
D.铁阵,如山如岳。口号,如海如潮。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
今日,经过卓有成效的路基训练,日前又有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成功进行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通过航母飞行纸质认证,实现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由军地协作向海军部队自主培训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自主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是海军航母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我国航母迎来新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阅读课文,回答7-9题。
7.三、四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8.赏析下面的语句。
(1)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歼-15舰载机”比作“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斗机着舰时的轻巧灵活。
9.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第四篇: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练习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0
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遗嘱(zhǔ)
zhòng(仲)裁
拨款(bō)..渗透(shèn)
颁发(bān)
巨é(额)..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D)(1)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2)“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3)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 贯串 传扬
B.拯救 贯串 传扬 C.拯救 贯穿 弘扬
D.挽救 贯穿 弘扬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A.你交友的标准是什么?是注重外表的美丽?还是注重内心的善良? B.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
C.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提出了“赢语文者赢高考”的口号。因此,教师、家长、学生都有所动作。
D.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
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解析:A项中“是„„还是„„”是选择疑问句,中间连接的标点应为逗号。)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养成”前面加上“能否”;B项“加快”与“质量”搭配不当,删去“和质量”;D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得”。)5.阅读下面的新闻,拟写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次“独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月8日上午,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获得2017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奖者均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也是自2000年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该奖项首次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独揽”(注:2010获奖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师昌绪及2012获奖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皆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2017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0
2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请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7.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为什么在每年的12月10日举行? 因为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授奖仪式,是为了纪念诺贝尔先生。
8.本文最后一段介绍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有什么作用? 交代新闻背景,使读者对诺贝尔奖了解得更深入,更全面。
0
3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
武永明
中国甘肃网4月22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1954年7月出生于我省通渭县,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曾任中科院寒旱所所长,现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的姚檀栋,当地时间4月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有“地理学诺贝尔奖”美誉的2017维加奖。这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在颁奖仪式上,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主席斯滕·哈格贝里宣读了姚檀栋的获奖成就。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姚檀栋颁发了维加奖奖章,并向姚檀栋院士表示祝贺。
姚檀栋院士是国际上公认的冰冻圈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过去20年中,姚檀栋领导的科研项目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冰岛、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获得了重要科学发现。姚檀栋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冰芯记录、冰川变化实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不同方法的综合集成研究发现,现在是过去2 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成立于1877年。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是著名地理学家和北冰洋航道开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诺登舍尔德设立的。维加奖每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进行海选之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以表彰对全球地理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9.本文是一则消息,请为之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示例】甘肃籍科学家姚檀栋获“地理学诺奖”——维加奖。10.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这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唯一”是“只有一个”的意思,“首位”是“第一位”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强调姚檀栋获“地理学诺奖”——维加奖具有里程碑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姚檀栋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重要科学发现”具体指什么? 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获得了重要科学发现。......现在是过去2 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1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最后一段交代了消息的背景,即“地理学诺贝尔奖”——维加奖的设立情况,为这则消息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容,使其更具有可读性。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 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理学或医学(Physiology or Medicine)、文学(Literature)、和平(Peace)和经济学(Economic Sciences)六个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诺贝尔奖部分华人获奖者
【屠呦呦】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是国内第一个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女性。
【莫言】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李政道与杨振宁】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在接受诺贝尔奖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第五篇: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 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 答案吧!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遗嘱(yí)渗透(shèn)卓有成就(zhuï)仲裁(zhî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3.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 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4.背景介绍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 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我获取的信息有: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1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 射线。【交流点拨】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 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 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 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交流点拨】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交流点拨】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交流点拨】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 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 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 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学法指导一: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 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我敬佩诺贝尔的对科学事业的痴迷,更敬佩他的无私奉献。附: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
诺贝尔奖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 颁发时间,颁发奖项总括全文 主体
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所做贡献准确翔实 背景
资金来源
资金 管理权和评奖权互为分离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