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2
PEP小学英语第五册Unit 6.In a Nature Park.B、Read and write.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句型:Are there any…in the…? Yes, there are./No, there aren’t.(2)能读懂对话,完成填充句子练习。
2、能力目标
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造力,促其能用“There be…”句型介绍山村并描述其特征。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与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勇气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运用There be…句型介绍、描述自己的家乡。
四、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单词卡片及挂图。
3、小熊猫卡片10张,作为奖品,激发学生兴趣。
4、录音机和录音带。
5、学生自备山村图片。
6、一张1.2m长的有竹林的自然公园效果图。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法。
六、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1.Sing a song: I Can Help.2.T:Good morning,children.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
Ss: It’s sunny.T: Yes.The sky is blue.The sun is shining.What a beautiful day!Let’s chant.Step2: Revision
T: What’s this ?(卡片)
Ss: Bridge.T: Can you spell it ?
S1: B—R—I—D—G—E.T: Great.课前唱支歌,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其积极性。由谈论天气,引出Let’s chant 里面是描述大自然的句子,为新课作准备。复习本单元的词汇,bridge, river, lake, grass, mountain , building等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了铺垫。
Step3: Presentation
(1)T: In my village there is a river.There are many fish in the river.There are many houses and bridges.But there are no tall buildings
(2)T: Are there any tall buildings in your village?
S1: No, there aren’t.T: Are there any bridges in your village ?
S2: Yes, there are.T: Ask and answer in pairs.Step4
T: Look at the pictures.This is Sarah’s village.This one is Chen Jie’s village.What’s in their villages?
S1: There are……
S2:There is……
用There be…句型自然引导入课题,讲解fish的复数形式及句型
There are no…….Are there any……?
让学生两两练习句型。
在黑板上贴上挂图,让学生用There be……说出图画中的景物。对表达好的学生奖励一个熊猫卡片。从前一步描述风景过渡到本课的教学内容,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读。课件显示问题,学生答对者奖熊猫卡片一个。学生在书写句子时,强调注意三点:句子开头大写,句子要有标点符号,词与词之间空一个字母的格子。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学会如何介绍、描述山村。
Step6: Practice
(1)T: Children , please take out your pictures of your villages.Ask a student to introduce and describe his village according to his picture.The others ask him some questions.In groups.(2)T: Children.Do we have a nature park in our Shiyan?
Ss: No.T: Do you want to have one?
Ss: Yes.T: A good piece of news for you.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build a nature park in Shiyan.Our mayor is holding a reception here.If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nature park, please ask the mayor.[小精灵儿童网站] Now welcome our mayor.S1: Are there any…?
S2: Is there…?
S3:……
Mayor: Oh , It’s time to Wuhan.Goodbye!
学生拿出自备的家乡图片。请一学生到台前介绍,描述他的家乡,其他同学向他提问:Are there any…?然后分组说练。这一部分是本课堂的重点,通过创设语言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趣味性、积极性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置一个真实的情境:
我市前没有自然公园,政府准备建一个自然公园,在台前放上自然公园效果图,市长正在召开记者招待会(请一女生当市),想知道
有关自然公园的同学请问市长。活动有两个目的:第一,巩固There be…句型;第二,为下一个游戏活动作铺垫。
Step6: Game
T: Look at the screen, please.What’s this?
Ss: A house.Yes, A beautiful house.What’s in it ? Guess.S1: Are there any…?
S2: Is there…?
S3: ……
T: Let’s go and have a look.(点击房门,屋子里出现熊猫)。
Oh, There are two pandas in the house.T: Is this house the pandas’ home?
Ss: No.T: Where’s their home?
Ss: The bamboo forest.T: Yes.Here is a bamboo forest
in the nature park.(指着自然公园效果图)
Boys and girls.Take out your pandas.(奖的熊猫卡片)
Let’s take them back to the bamboo forest , OK?
Ss: Good idea!
放CAI,出现一座漂亮的小房子,让学生猜房子里有什么。这个游戏让学生自主地运用There be…句型,更重要的是进行德育教育。在课件上打开房门,原来里面是两只可怜的熊猫。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当今世界上仅存1000只,我们要保护好这些珍希动物。那么熊猫的家应该在哪里呢?(指着我市既将建的自然公园图),这儿有个竹林,号召同学们拿起手里的熊猫奖卡片,把它们送回真正的家里!
播放歌曲The Panda.学生边唱边把卡片贴在竹林上。
七、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本堂课是遵循以上原则,并结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设计的。课堂教学以描述山村为主题,把There be…句型贯穿到整个课堂中。我在课堂中创设真实情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英语。
学生能介绍、描述山村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带山村图片,各自描述,其他同学提问,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趣味性、积极性,完成了一项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第二篇:教学设计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田雄辉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本册教材共八个专题,分别是“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这篇课文是第八组异域风情中的第一篇课文。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在本册教材中,在阅读技能方面,加强朗读训练,注意训练形式多样性,在理解方面和默读速度方面都进一步提高了要求,不仅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有感情,通过入情入境读,悟情传情,在文中体味、感悟,潜移默化培养语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篇课文是新选编的课文,展现异域风情时感受多元文化。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写的是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写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的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道理,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莞尔一笑、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等句子的含义。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对德国奇丽的街景的感知,体会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独特的民族特点,从而进一步体会作为人,要懂得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勇于承担责任和讲无私奉献的人。
2、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的资料。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读
4、说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养花的目的。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学生介绍作者。
7、感受德国的异国风情。出示课件。说说你对德国风情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掌握况(出示词语)
三、品读感悟
1、品读: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
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是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抓住“家家户户”这里说明他们养花的目的为了谁?(给别人看)
2、品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走进“颇耐人寻味”的境界。请闭上眼睛,听教师读第三自然段,并且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生练读)指名读。同学评一评。
默读2、3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吧。(生默读)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3、出示: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说说你的感受。抓住“没有变化”,说说“美丽”指的是什么?
4、品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抓住“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梦的?在德国“思乡”,这个“乡”指的是哪?“做了一个花的梦”,“我”在德国梦的“花”指的是什么?
四、课外拓展
在这景色奇丽的德国,有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他们是一个奇特的民族,所以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你能不能仿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来夸夸我们中华民族在大年三十晚上放烟火的景象呢?
五、作业:
1、积累本文中的好词佳句。
2、把妙笔生花读给同桌听,请他评一评。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家家户户 花朵朝外 花的海洋 奇丽的景色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磨课后反思:
我在课后根据听课老师给我的评价,对教案进行了调整,使得教学思路更清晰,更好操
作。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如何去进行板书。如何去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
件。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高段的课程,预设与生成之间是有差别的,课堂是
生动、灵活、多变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备的充分些,将教材烂熟于心,研究学生,将
各种情况尽可能考虑周全,有针对性选择教育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有效驾驭好一节课。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结束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情况如下:
一、设计较合理,目标完成较好,重、难点没把握好,学生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没理
解透。拓展是本堂课的亮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给学生空间,让学生思索、发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由学生悟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发现的能力。
三、循序渐进引导理解、感悟、朗读、体会。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 的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情感,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四、当教案不记得时,重难点没把握好时,能及时地运用教学机智进行补救。努力方向:
一、心理素质要历练,树立自信心,声音要宏亮;
二、问题要明确,使学生不盲目;
三、钻研施教之功:如何启发、引导、点拔、开窍。苦练基本功,多阅读,给学生以高山仰止的感觉,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1、章节名称
高中《信息技术》6.1.3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计算机病毒以及其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了解常用的杀毒软件和其各自的特点。
动作技能目标: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学习,能够分辨出计算机病毒所引起的故障;能够运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预防和查杀。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和杀毒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计算机病毒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使用杀毒软件和一些技巧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计算机病毒。
3、学习目标描述
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其特点,能够运用吧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来正确判断计算机病毒;了解常用的杀毒软件及其特点,并能熟练运用一些杀毒软件;掌握在信息活动中的一些技巧。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防治计算机病毒
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特点来计算机病毒进行判断;在进行信息活动过程中能够运用杀毒软件和技巧,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并能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判断;了解常见的一些计算机病毒故障并掌握处理方法;了解常见的杀毒软件和其各自的特点。
5、教学媒体的选择
计算机:在本节课中计算机是主要的媒体,运用计算机进行课程主要内容的演示,运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病毒和杀毒软件的相关知识。
黑板:进行简单的板书设计,对本节的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常见的杀毒软件”进行板书,加深学生印象。
6、板书设计
本节标题,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常用的杀毒软件,平时注意的事项
7、教学过程的结构设计
首先给大家展示手机、MP3、电脑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的图片,引导大家讨论“我们在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时候,什么东西最容易使这些产品产生故障?”从而引出本节内容“病毒”
引导大家思考“什么是病毒呢?病毒能够给我们带来麻烦,使数据丢失;它还能使我们的电脑变慢,等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到底什么是病毒呢?”
对病毒的说法进行简单的强调。
带领大家讨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计算机故障”
“既然计算机病毒能够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故障,那它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对病毒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评价。带领大家讨论“我们应该怎样防止这些计算机病毒呢?——杀毒软件”“那大家平时都用什么杀毒软件呢?”(板书„„)”下面我们看一下下面四款杀毒软件,然后分别介绍其特性。
布置作业
8、形成性练习和评价
课后大家选取自己熟悉的杀毒软件,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其各自的特点。
第四篇:教学设计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无忧教学网发表时间:2009-7-7 10:18:31访问次数:11721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例
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是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重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三角形20个,4个○。
【预设流程】:
一、激趣引入
投影出示图片:神舟五号
师:小朋友,看到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激动„„)让我们记住这一难忘的时刻吧!想不想像宇航员杨利伟叔叔那样去遨游太空呢?(想)有志气!那我们就一起用小棒来摆飞机代表我们的心愿吧!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用小木棒摆飞机。
⑴实物台展示老师用小木棒摆的飞机。数一数,老师摆一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5根)⑵学生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摆飞机。
⑶你摆了几架飞机?(有2架、3架、4架)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⑴请一位摆了两架飞机的同学到实物展示台上去摆。①摆两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这个同学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为什么? ③小组交流。
④反馈评价: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么想的? 生1:看出来的。
生2:这个同学摆两架飞机用了2个5根,是老师的2倍。
⑵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⑴请摆了3架飞机的同学到实物展示台上去摆。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①这个同学摆3架飞机用了多少根小棒?②3架飞机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 ⑶口答第一个问题。⑷解决第二个问题。
①独立思考,尝试解决。②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 为什么这样解决?③反馈评价: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么想的?
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求15是3的几倍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④15÷5=3 师:这里1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呢?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3后面不要写倍字。
4、还有小朋友摆了4架飞机,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列算式解答。①独立解答。
②汇报交流。我提的问题是„„
列式是„„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希望将来你们能乘坐我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真正的航天飞机去遨游太空。
5、“做一做”。
⑴先让学生第一行摆4个○。⑵再让学生用在第二行摆的三角形是第一行○的倍数。⑶你摆的△的个数是○的几倍?
⑷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是谁和4比。
(二)教学例3
1、谈话:元旦节那天,同学们载歌载舞,你们看多热闹呀!
2、投影出示题意:⑴出示舞台上有35个唱歌。⑵台下5个观看的情景。⑶出示7位跳舞的学生。
3、根据这个场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⑴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⑵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
小朋友,真不错,可以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那么我们先来研究第1个问题。
4、解决第一个问题。
⑴独立思考,尝试解决。⑵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 为什么这样解决?⑶反馈评价: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么想的? ⑷小结: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是7的几倍——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所以用除法计算。
5、运用(解决第2个问题)⑴独立解决。⑵汇报交流。
6、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景,有序地数出跑步的练武术的人数。(2)独立解答第(2)题。
(3)对于第(2)题,可引导学生提出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
7、小结:今天我们所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2、选择正确答案,用手势表示出来。
A、操场上有6个学生打乒乓球,48个学生做游戏。做游戏的学生是打乒乓球的几倍?⑴6+48
⑵48×6
⑶48÷6 B、晓燕剪了6颗黄五星,剪的红五星是黄五星的3倍,她剪了多少颗红五星?⑴6×3
⑵6÷3
⑶3×6
3、数学游戏。(图略)动物王国开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参加了,其中有12只大象、10只小能、3只小松鼠、两只老虎、42只小猴、6只梅花鹿,在比赛之前,狮子大王给他们出了几道题,请小朋友帮他们算一算,好不好? A、小熊的只数是老虎的()倍。
B、大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几倍?算式是()。C、42÷6=7表示()是()的()倍。D、梅花鹿的只数是()的3倍。E、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
三、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评一评,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
四、完成《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
例2:
10÷5=2
例3:
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15÷5=3
35÷7=5 20÷5=4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围绕“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升空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2、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学生要从小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协作。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4、寓德于教。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本课通过生动的画面、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到了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第五篇:教学设计2
《阿房宫赋》图书馆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利用图书馆教参书和课本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查阅图书馆资料,了解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赋”的语言特点
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的罪恶。查阅图书馆资料,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2、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3、利用图书馆教参书以及课本积累文言知识。教学难点:
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2、背诵全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利用图书馆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文体常识。2、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相关常识简介:(老师让学生课前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并做好记录。)
1、作者简介:(学生出示资料,教师作以补充,出示课件。)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2、“赋”简介 :(学生出示资料,老师总结。)
赋,文体名。它是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赋”的名称据说起于战国时赵人荀卿的《赋篇》。《文心雕龙•诠赋》对赋的内容和形貌做了介绍。它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词藻。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的美。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最早的赋出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称为“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实际上是诗与赋之间的过渡,又称为“骚赋”,到了汉代,赋的体制便正式确立,称为“辞赋”,汉赋规模宏大,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特点而更多采用了散文的手法。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向律体,谓之“律赋”。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创一格。称之为“文赋”。(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短赋”、“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赋在形式上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词藻华丽,讲究声韵,形式上介于韵文散文之间,内容多为宫苑游猎,篇末作一些讽谕,被称为“劝百而讽一”。著名的赋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
3、写作背景(学生出示资料,老师总结。)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中国,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字词正音。2、学生结合注解自读,完成学案字音练习题。3、指定几名学生朗读课文。4、学生集体齐读。
5.、划分结构,读完文章,我们明显的可以发现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两部分:[课件展示] 第一部分1-2段 体物,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和宫中荒淫、奢侈的生活。第二部分3-4段 写志,交待作这篇赋的本意,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6.梳理第一小节
(1)下面我们先来看“体物”中的第一段。这一段介绍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结合课后练习一的第1小题看看第一小节。(2)请同学回答第一题,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来历? [明确][幻灯]“六王毕„„阿房出”
请同学回答第二题,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外在形势? [明确][幻灯]“覆压三百余里„„流入宫墙” 请同学回答第三题,阿房宫的本体构筑 [明确][幻灯]“五步一楼„„而气候不齐”
这样一理,大家很清楚这节可分为几层呀?(三层)
(3)第一层(学生结合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注解翻译课文)强调:毕:完了,指被秦国所灭。一:统一,数词→动词 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尽。形→动
老师总结:我们说第一句四个三字句,短短的12个字写得非常好,对的十分工整,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既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李白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家想想,要把蜀山上所有的树木通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运到关中,阿房才“出”,这是多么劳命伤财呀。这12个字实际上已经涵盖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是褒是贬呀?(贬)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等我们学完本文,将请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4)第二层,阿房“出”了,那么它的规模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第二层。请同学翻译(学生结合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注解翻译课文)。强调:构:构造,建构。折;转折。走:奔向,趋向。注意“走”在古时是指跑,如《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本文这里是奔向,趋向。
老师总结:这四句交待了阿房宫的地理位置,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接着又由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过度到第三层对阿房宫建筑特点的介绍。(5)第三层。(学生结合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注解翻译课文)强调: 缦:萦绕。檐牙高啄;比喻,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
钩心斗角:古今异同。古:宫室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今:各用心机,明争暗斗,互相倾轧。落:量词,犹“座”。霁:和《滕王阁序》中的“云霄雨霁”的“霁”意思相同,本指雨停,引申为风雨停,云雾散,天放晴。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通感修辞。用“触觉”去状摹“听觉”,象《荷塘月色》中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气候:古今异同。古: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今:天气(雨雪阴晴)老师总结:“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写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现象。在这一层里,大家看看一共写到了哪些建筑? [明确]楼,阁,廊,檐,长桥、复道
(6)从刚才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段从三个方面写了阿房宫的宏伟瑰丽。我们齐声朗读一遍。7.梳理第二段
(1)第一段说到“歌台暖响”“舞殿冷袖”,这些载歌载舞的是谁呀?下面我们来看第二段。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看看这段说了什么。
[明确]这节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上文所说的唱歌跳舞的是“妃姘媵嫱,王子皇孙。”
(2)请同学翻译(学生结合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注解翻译课文)。王子皇孙:这里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不包括男性
下:方位名词→动词。
辇:原义:人拉的车,这里名→状语,乘车。朝歌夜弦:歌、弦:名→动。
为:成为
“妃姘媵嫱,王子皇孙”这些人为什么要“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明确]因为“六王毕”。这既回应了“六王毕”,又暗示秦统治者的前途,再次显露了作者的贬义。
那么这两句写的是什么?(写妃姘媵嫱的由来)
(3)下面我们从“明星荧荧”读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这几句写的什么内容?(宫人的生活情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请同学翻译。(学生结合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注解翻译课文)强调;明星:明亮的星光,而现在专指有名的电影演员,运动员等 之:动词。到„„去。缦:同“慢”,迟缓的引申义。缦立:久立。
老师总结:这里不直接写宫人众多,而是用“明星”、“绿云”、“渭涨”间接写出宫人的众多,手法十分高明。写宫女,是为了写秦始皇的荒淫无道。宫车天天过,尚且还有宫人“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在表现宫女命运悲惨的同时,揭示了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4)接下来,由写人到了写物,同学翻译。(学生结合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注解翻译课文)
铛、石、块、砾:名作动,把„„当作„„。
老师总结:这些六国的珍宝,在秦人眼里,却不爱惜,这里由写人的被欺辱写到物的被践踏,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对秦始皇进行了无情的鞭挞。(5)那么,大家看看这节可以分为几层呀?(三层)
8.总结一、二段
在这两段里,作者以精练、生动的笔墨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用途,虽然没有发议论,却已寓议于叙中,至于作者究竟怎样议论的我们下节课再讲。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段。2、结合注释及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自译其它段落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课文第3、4段。2、探究文章艺术特点。
一、检查第一、二段背诵情况
二、教学内容及其步骤
1.昨天我们讲了课文的第一、二段,我们知道这是体物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写志的三、四段,首先请大家读三、四段。
2.昨天给大家留下了一道思考题,为何六王“毕“,四海能”一“,请同学回答。
[明确]第二节中“燕赵之收藏„„倚叠如山„„”这段描写写出的六王的骄奢荒淫,不爱惜自己的人民,我们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到了篇末,更明确的指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拘秦”。这就是六王“毕”的原因,而秦能一统四海的原因就不言可知了。如果秦能吸取六王的教训,那么就不会迅速“族灭”,可是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第三小节。
3.讲解第三段
(1)“嗟乎”一词经常在文言文中出现,什么意思?(唉)表示感叹,一个“嗟乎”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2)请同学翻译“嗟乎„„用之如泥沙”(学生结合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注解翻译课文)。
强调:秦:秦朝统治者。爱:喜欢。念:顾念。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这是什么心思呢?(想要过得好的心理。)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明确]斥责秦统治者只图私利而不顾人民,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3)“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连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排比句,尽情得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幻灯]
同学翻译(学生结合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注解翻译课文)。使:致使。
磷磷,参差:定语后置。九土;九洲,泛指全国。
呕哑:象声词。这里形容乐器声嘈杂聒耳。
秦统一四海,功不可没,然而却不思如何巩固政权,横征暴敛,使得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们反复强调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4)同学翻译(学生结合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注解翻译课文)
强调:骄固:骄横顽固。叫:呐喊,引申为起义。举:被动,被攻占。
可怜:这里指可惜。古今异同。今:值得怜悯。
老师总结:这里概括写出了秦始皇的无道,导致农民起义,宫殿被毁,进而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可怜焦土”中的“可怜”二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流露出作者无穷的感慨,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土崩瓦解下,迅速灭亡,而“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顷刻之间化为灰烬,唐朝当时正处在秦的景况之中,杜牧目睹现实,感慨万千,不安和忧愤溢于言表。(5)读第三小段
4、讲解第四小段。(学生结合在图书馆查找的资料以及课文注解翻译课文)
强调:族:名作动,灭族。使:假使。
爱:关爱,爱护。
老师总结:这里总结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并且向当世统治者发出了警告。最后一句:“秦人不暇自哀„„”。“后人“指的是谁?(唐朝的统治者)5、学完了整篇课文,我们请位同学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幻灯]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6、那么再请位同学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1)想象。整篇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
(2)比喻。“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3)夸张 “一日之内,„..而气候不齐”“使负栋之柱„„”
(4)排比 第二三段用了大量的排比[幻灯]
7、指导完成课后练习。
三、总结全文
《阿房宫赋》脍炙人口,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崇高评价。文章铺叙其事,运用的语言相当精美。它时而用对偶排比,句式整齐,音调铿锵,声韵和美,节奏明快。时而骈散兼行,长短急徐,错落有致,显得文气走动,通达流畅。总之,《阿房宫赋》文辞华美,想象丰富,气势宏伟,既有激情,又蕴深意,令人感动,发人深思,堪称“文人之赋”。
四、布置作业:1、2、3、作者简介:
王英红 女 1981年3月出生
200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现任罗屯高中高二语文教师
通讯地址:罗屯高中
联系电话:5732130 背诵全文。
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一步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以此为鉴。到图书馆借阅《赤壁赋》,利用资料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