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实录之二
【教学说明】
2006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东方北师培训中心,联合在北京航天二院礼堂举行“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四大名师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四位在全国教坛德高望重的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位教师交流语文教育艺术、回味语文教育人生。这时,我的师傅靳先生却因肾病病情加剧而卧床在家,不能出席这次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照常进行,总策划庞玉先生和靳先生商定,由我代先生在活动中做课,还是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而且要我重新设计。这样安排,一是因为这是靳先生的代表课,二是因为要体现靳先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正在弟子继承和发展,三是体现我与靳先生十余年的师徒情谊。我知道,这样安排,不仅是先生对我的鼓励,也包含先生对我的信任。
我根据“感悟式教学”的理念和引导实践、指导练习、诱发感悟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重新设计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因为是代师傅上课,所以我选取的教材版本仍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册综合复习材料中的版本。10月21日这一天上午,活动如期举行,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我走上台,对着台下一千多位教师深深地鞠一躬,说:“老师们,今天,本来应该由我的师傅靳家彦先生做课,可是靳先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席这次活动。先生要求我代他做一堂课,而且就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现在我谨尊师命。”随后,我就做了这堂课。也因为是代师傅上课,所以这个课我仅上这一次,此后再也没上过。
上午的活动结束时,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周一贯等均对我的课给予肯定。支玉恒老师认真地对我说:“课上得好,有你师傅的影子,也有你自己的东西。”四位名师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三位师伯对我也是爱护有加,我向他们问课时,他们会毫不客气地提出修改意见,就像对自己的弟子一样。我觉得,支老师这句话既是评我,也是评我的师傅。
【教材原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教学现场】
一、初读全文,练习朗读,了解故事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课书,(板书课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读一读课文,一边了解这个故事,一边练习朗读。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一共六个自然段。
师:围绕着这个小村庄,故事开头是怎样讲的?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但落掉了一个字。)
师:你可能是因为紧张落掉了一个字,这次你再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读第一自然段。)
师:开头讲“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板书:很像样),对应着这个“有过„„”,课文最后讲了这个小村庄哪去了?第几自然段讲的?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小村庄被河水冲走了。
师:课文可没有说“冲”走了,而是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卷”。
师:被谁卷走了?
生:咆哮的洪水。
师:“咆哮”是口字旁。从哪儿发声?(从嘴里。)从谁的嘴里?(猛兽。)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说什么?
生:(齐)洪水。
师:洪水发出的声音非常可怕,像猛兽叫一样。所以我们也说洪水在咆哮。有一个成语形容非常可怕的事物叫洪水猛兽。
师:这里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板书:什么都没有了)你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这里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说这里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很自然,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会写什么?
生:会写这个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师:好我们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裸露”一词的读音。出示投影片讲解“犁”的意思。)
(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范读“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一句,指导如何断句。学生练习。)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谁能用村民的一个动作来概括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生:砍树。
师:(板书:
1、有过,很像样——2、3、4、砍树——
5、6、什么都没有了)这样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思考归纳,课文读完了,课文的结构就在脑子里清晰的呈现出来。
二、细读课文,感受村庄的美丽和毁灭
1.出示小村庄图片,学生欣赏并描述小村庄的景色。
师:被卷走的小村庄到底是什么样的,课文没有具体描绘,只有一个词语说他是“很像样。”能想象出来吗?我们看一看。(出示小村庄图片,配乐请学生欣赏描述小村庄的景色)哪儿美,用心去体会。小村庄的前面是什么?一条小河,看看河水是什么样的;村庄的后面是什么?一片山坡,看看山坡上的树林是什么样的;你再去感受,这里的空气是什么样的,如果你置身其中,一定会心旷神怡。
师:这个小村庄美吗?请你用三五句话描绘一下你感受到的小村庄,山坡上的树林,村前的河水,这里的天空,这里的空气,还可以写一写你感受到的其他的景物,给你三五分钟,好,写吧。
(学生听着音乐写话三分钟。教师纠正学生写字的姿势。)
生:早先的小村庄,河水清澈见底,山坡上的树木很多,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那里的空气很新鲜。
生:村前有一条小河,河面碧波粼粼,河堤上的绿树荫在了水面上,美丽极了。村后有一片山坡,山坡上是一片片茂密的树木,放眼望去,一片绿树红花的好景象。
生:早先的小村庄,河水清澈,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天空晴朗,使人心旷神怡。
2.深入品读,感受村庄被毁的原因
师:这样美的小村庄。最后被毁灭了。你们概括的原因,是村民们砍树。可是我有些困惑:村民们要在这里生存,要种庄稼养活自己,上山去砍一棵树,制作一些农具,不行吗?村民们要在这里居住,上山砍几棵树给自己盖一间房子,不可以吗?要生活好,需要几件必要的家具,砍一棵树造家具,可以理解吧?你看,不砍树,村民们就没法生存,砍树本身有错吗?
生:没有。
师:那“砍树”的行为怎么会把小村庄毁了呢?这不矛盾吗?
生:大家都去砍树,就把小村庄毁了。
生:砍得越来越多了,就把小村庄毁了。
师:砍树造房造农具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要生存就要利用自然资源,但是砍树确实又毁了这个小村庄。这个矛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现在我们就来品读课文,看看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是一种怎样的砍伐才把整个村庄毁掉?(板书:品读)品读,就是像喝茶一样,喝一口品一品滋味再咽下去,你读一句也要细细地品一品,重点的地方画一画,体会它的意思。这样去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一句一句地去品,看看小村庄的村民们是怎么砍树的。朗读、默读、思考,也可以画下来你认为重要的句子、重点词语,同学们之间可以讨论,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开始。
(学生独自或三五人组成小组研讨、读书。持续五分钟。)
师:很多同学向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我找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我的理解是,树木不断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这个“不断”说明村民们是一年到头不停地砍树,世世代代,从没有间断过。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不断”一词品味出小村庄毁掉的原因,请你把原因写到黑板上。
(生板书:不间断地砍树。)
生:“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他们砍树的时间很长,每一年都要砍,每一代都要砍。
师:时间很长。用一个词语来说,叫什么?“世世代代”。(学生板书:世世代代。)
生:我找的也是第三自然段中的:“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觉得他们砍树看得很过分,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应有尽有的家具,您刚才说的做家具是做必备的家具,而他们是必备的要做,没必要作的也去做,只要想到的就去做,“应有尽有”,这就很过分。
师:你抓住“应有尽有”这个词语品味出村民们砍树很过分。那么你总结的原因就是什么?
生:很过分。(生板书:很过分。)
(教师出示这段文字,全班齐读。)
生:我也是找的这句话,我读到“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我想,山上的应该有上亿棵树,而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一家盖一栋房子根本不会砍掉那么多树木,他们肯定是没完没了地盖了很多房子,才毁掉了整个山坡上的树木。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村民们不是每家盖一间房,而是每家盖三间五间很多的房子。
师:你的语感也很敏锐,感受到村民们盖房子也很过分。
生:我说的是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感到,柴烟消失得很快,树木也跟着柴烟快速地消失。
生:这里“大量”这个词说明他们不是适量地砍,而是砍的树木很多,当成柴火烧掉,太过分了。(学生板书:大量)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每间房子都要烧柴火,房子越多,冒出的柴烟越多,砍的树也就越多。
师:你把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去感受,真好。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②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了。)同学们的语感很敏锐,你对比着读,想象一下第一句话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太可惜了。
师:为了烧火做饭烧掉大量的树木,太不值得了。
生:我对比着读发现,上面的句子让我感受到那个柴烟消失的样子,觉得很可惜;而下面的句子就没有这种感觉。
师:对了,下面的句子只是叙述,上面的句子是形象地去描写,你读起来感受就很强烈。这个句子还写出砍树是天天进行,因为生火做饭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面的句子,感受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
(生齐读这段话。)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靠着锋利的斧头生活,就是靠着砍树来生活,就是他们生活中总要砍树。
师:砍树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生:我补充一点。“锋利的斧头”这个词语,让我感到他们砍树时,对树木毫不留情,以砍树就倒下了。我读这心里就特别难受。
师:看到“锋利”一词,你有这种感受,这是多么的可贵。
生:我也补充,他们每天都大量的砍树,就靠这个,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师:(出示文字:“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想一想:人们只管砍树过日子,有哪些现象人们视而不见?
生:山坡上出现裸露的土地,他们根本不在乎。
师:土地裸露,他们根本不管。你来造这个句子:“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有多少,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柴烟怎么污染天空,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幸福安康。
师:是幸福安康吗?看课文原句“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体户体会,怎么理解?
生:天空被污染,土地被裸露,树木被砍伐,这不可能是很好的生活,只能说是还可以。
师:对,课文没说他们日子过得不错,而是在不错前面加了一个字“还”,你再读,味道就不一样了。表示什么?
生:还都不错,表示他们的日子一般般。
师:你再读这句,体会体会。
生齐:“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我觉得,村民只管砍树,不去种树,毁掉了小村庄。
师:说得好。我们在看课文的三四两段。(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文字)刚才,我们把这两段联系起来体会。发现,看到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他们管吗?(不管)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他们管吗?(不管)看到柴烟污染天空,他们管吗?(不管)他们只管什么?
生:只管过自己的日子。
师:这样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叫“品读”。还有什么感受,继续说。
生:我读第二自然段:“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我觉得,他们砍树很随便,很随意,一点不觉得可惜。(学生板书:很随意。)
生:我体会,“谁家想盖房”,谁愿意盖房就可以去砍树,谁愿意造犁就可以去砍棵树,很随便,乱砍树。
师:随意砍伐,一点计划都没有,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叫“乱砍滥伐”。(学生板书:乱砍滥伐)
生:我该他们补充,我觉得,他们感到砍树是毫不犹豫的。
师:体会得好。你体会这个句子,“想盖房、想造犁”和“就拎起斧头”中间有没有空隙,又没有犹豫?
生:没有。一想了马上就砍,而且没有想一想后果。
师:都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了,形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了。你们这样读课文,品味出自己的感受,在读课文的时候,把我们的感受再放入课文中去,课文的内涵就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也就丰富了,是谁丰富了课文、丰富了课堂?是你们,是你们的品读。
小结:
师:(手指学生写下的板书)你们认为小村庄村民,世世代代不间断地砍树,很过分地砍树,随意砍树,乱砍滥伐,这样毁了小村庄。(看到学生讲“滥”字写错)“滥”字怎么写?谁来写给大家看。
(一生上来写下一个大大的“滥”字。)
师:(指导学生认识“滥”字,齐读“乱砍滥伐”一词。)
3.品读结尾,感受村庄被毁
师:这样的砍伐小村庄能不消失吗?我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出示文字:①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②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话“小村庄”后面有一个逗号。
师:有逗号一般就要停顿。听老师读。(范读这句话。)中间那个停顿,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起小村庄的村民,为他们担心。
(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什么都没有了”后面一个破折号,解释都是什么没有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还有吗?(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吗?(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吗?(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老师有个问题,“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已经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了,可是后面还要写“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有必要吗?
生:没必要,这样写就重复了。
生:有必要,这是强调。强调就是因为这个锋利的斧头,所以小村庄被毁灭了。
师:这里的“锋利的斧头”代表了什么?
生:代表村民们的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行为。
师:这是在告诉人们,小村庄被卷走了,村民们那种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生活方式也宣告结束,这样生活只能管一时,不能持续长久。
(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段话。)
三、设置情境,表达认识
师:原先的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河坡上空空荡荡。后人为纪念这件事,要在这片空旷的河坡上立一块木牌,上面要写一句话,让所有经过这里的人看到这句话,引发思考,为之震撼。这句话写什么?
生:不要乱砍滥伐,要多种树。
生:乱砍滥伐的后果就是这样。
生:你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你。
生:如果你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而不保护大自然,大自然会惩罚你的。
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棵树至少需要十年,这片森利有可能已经存活了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但人类将它毁灭,却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生:要超越自然,必须爱护自然。(教师引导修改为:“要想拥有自然,必须爱护自然。”)
师:老师出个主意:从课文中找一句话写上去,找哪一句?
生:我选课文第一句话:“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我改为:“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师: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在一片空旷的河坡上立着一块木牌。你念这块木牌上的字。
生齐:“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四、拓展实践,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老师留一个作业:过了一段时间,这片河坡上又来了一批村民,看到了木牌上的句子。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他们会怎样在这里生活?请你写一篇小故事,设想一下这些村民应该怎样生活,篇幅与这篇课文相当就行。下课。
【教后浅说】
“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追求引导实践、指导练习、引发感悟三者结合的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应多方设法引导学生用全部心智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文字的感情,去感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教学中,我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品味句子,理解句段关系,学习品味咀嚼语言的技能和方法,感受故事展现的情景,领悟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习的字词包括:犁、裸露、咆哮等;品味的句子包括:“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重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重点、难点);理解的句段关系包括:第三与第四自然段中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等。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实践、指导练习、引发感悟三者充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体味课文言语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原文没有描写小村庄的景色,而用一个“很像样”的词语一笔带过。在教学中,我抓住“很像样”这个词语进行补白,让学生想象、描写、朗读,融听说读写的训练于一炉,为后面感受乱砍滥伐给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灾害进行铺垫。这种即兴的片段写作练习是学生当时感受的真实表达。
在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处理上,先提出问题,是什么毁灭了小村庄?合理地砍伐并没有什么错,那么错在哪里?引导学生深入地品读课文,用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等方式,揣摩、体会乱砍滥伐的行为和后果,走进课文言语,感知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
再比如,在对课文言语情味的品味中,我让学生比较:①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②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感受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中间那个停顿,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样的比较性阅读,使课文言语中的情味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经验得以提高和丰富。
第二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
师:真高兴看到精神的你,想跟大家聊聊,你喜欢漂亮的衣裙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美味的蛋糕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我这个美丽的老师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美丽的风景吗?
生:喜欢。
师:哦,你喜欢甜美的声音吗?
生:喜欢。
师:是的,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我们对美的追求和无限遐想;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我们一起去看看。
(多媒体出示美丽的小村庄)
师:好,告诉我,你喜欢这个小村庄吗?你说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村庄上有很多美丽的油菜花。
生:我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那个水很清。
生:我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这个小村庄的人都很幸福。
师:哦,你也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这个小村庄,因为这个小村庄的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
师:哦,郁郁葱葱的森林,你看得真仔细啊,是啊,我跟你们一样也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但我更喜欢听到你们响亮甜美的读书声。
(播放课件:配乐第一自然段)
师:好!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谁给我们读一读?好你来——
(一生站起来读这段话)
师:读得不错。
师:再请个同学,李汶泽
(生读这段话。)
师:很好。听到大家的朗读老师也陶醉其中了。现在我请你再看这段话,你除了发现小村庄特别的美,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山谷中早先有个美丽的小村庄,你还有什么发现?除了小村庄特别美,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一个、两个,黄书涵你来。
生:那里的空气清新甜润。
师:还有呢,黄歆雨。
生:天空湛蓝深远。
师:除了这个小村庄的美,还有哪些发现吗?你看看,山谷中,早先有个美丽的小村庄。农洁妍。
生: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
师:还有吗?农滢橙。
生:村前河水清澈见底。
师:那还有呢,跟老师读第一句话:“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生跟读第一句话)
师:早先有过是什么意思?
生:早先有过,就是以前有过。
师:早先有过,现在这个小村庄还在不在?
生:不在。
师:那你想啊,这么美丽的小村庄现在不在了,你想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什么样子吗?
生:想。
(课件出示现在的小村庄图片)
师: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知道的?黄柳非。
生:为什么以前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
师:啊,对了,怎么变成这样子啊,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觉得怎么样,看这个图片,黄崇琮。
生:变化太大了。
师:变化太大了,你的心情呢?
生:很伤心。
师:很伤心,还有呢?黄洁仪。
生:早先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现在出现很多裸露的土地。
师:哦,你觉得奇怪吗?
生:奇怪。
师:你想知道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请读题目。
(生齐读课题)
师:好,现在就请你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美丽的小村庄变成了这个样子,是谁造成的啊?
(生自由读文,师提示学生要自由读文)
师:哎,我们班的同学特团结,读着读着慢慢地就变成齐读了。哎,不错,那你想为什么小村庄变成这样子?
师:好,覃欣慰。
生: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师:雨才停下来,结果怎么呀?小村庄,谁接着往下说?好,黄洁仪。
生:因为人们把山上的树木都砍下来。
师:啊,才会怎么样呀,是人们把树林中的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才会造成今天的这样子。你再来说一说。
生:因为人们把树木砍下来,如果不砍的话树木可以抵挡洪水,这个小村庄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
师:啊,那也就是说是村民自己把自己的小村庄给毁了。是啊!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师:接下来,请你
“为什么说是小村庄的人们造成这场灾难?为什么说是村民自己毁掉小村庄?请你分成四人小组,找出你们认为是村民自己毁掉自己村庄的理由的句子或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生分组学习,师巡视、参与学生学习活动)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把他们交流的意见汇报汇报,把你们小组的理由给我们说一说,黄昱瑜。
生:我们小组画的是:“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还有“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师:哦,那个小组画得跟他们一样的,请举手(各组举手示意认同该小组意见)
师:好!小组画得跟他们一样的请举手,意见跟他们一样的理由?啊,都一样,还有吗?除了这两个地方,你还有什么理由?哪个组?黄书涵。
生:我们小组前两句和黄昱瑜的小组画得一样,不过,第三句我们画的是“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村民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砍掉了树木,所以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师:这也是理由之一,是么?啊,哪个小组跟他们意见一样的举手,这个理由啊,你认为黄书涵这个小组的理由充分不充分?
生:充分。
师:充分,那么这句要不要画?
生:要画。
师:请你补上(生补画这句话),哦,还有小组要补充吗?黄歆雨,请你——
生:前两句跟黄昱瑜一样,还有一句要补上的“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你为什么要画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啊?
生:因为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砍伐树。
师:啊,一直在砍树,你从哪一个词知道的?
生:“不断”。
师:啊,“不断”,还有呢,针对时间是哪个词?
生:“一年年,一代代”。
师:“一年年,一代代”说明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什么啊?
生:砍树。
师:在这里我要表扬三
(一)班的同学,你们真会学习,跟老师也跟同学想到一块去了。好,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师:眼睛看一看黑板,谁来读这句话?黄崇琮。
(黄崇琮读该句子)
师:周璇询,你也来读一读
(周璇询读该句子)。
师:刚才各小组都画了这句,请你告诉我你们的理由是什么,是村民自己毁掉自己的村庄的理由是什么,你怎么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呢?好,农梦婕。
生:“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师:那谁砍啊?
生:村民。
师:啊,去砍这个树;这个“谁家”指的是谁啊?
生:村民。
师:谁去都可以,哪一家去都可以,有没有谁制止他们啊?
生:没有。
师:啊,没有,就拎起斧头,还有“拎”呢?隆屹。
生:说明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树木。
师:他们很高兴根本不在乎,他们不会心疼,是吗?黄书涵,你也来补充
生:他们拎起斧头认真的很轻松地到山上去,不在乎以后的日子怎么样。
师:啊,你做做“拎”是怎么样子的(生在座位上模拟“拎”动作)。
师:啊,这说明他们根本不在乎——
生:以后的日子怎么样的。
师:他们没有想到,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的什么——
生:后果。
师:后果。好,李冠德,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后山坡上出现了什么?
生:裸露的土地。
师:“裸露”是什么意思?
生:树木被砍断了。
师:树木被砍断了,是吗?啊,好,“裸露”呢也就是山坡上没有了什么?
生:没有了树木。
师:没有了树木,好,黄柳非。
生:“裸露”的意思就是没有东西遮盖。
师:没有什么的遮盖?
生:没有树木的遮盖。
师:好,没有树木的遮盖,那你对村民的这种行为,你是怎么样的感受?
师:刚才你告诉老师是伤心(板书;伤心),那么现在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你的心情是怎么样子的?
师:好,你说
生:气愤。
师:气愤,还有呢,生:愤怒。
师:愤怒,还有呢?卢琼俏。
生:生气。
师:生气,好!那大家读这一句话的时候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
生:生气。
师:谁来读?黄柳非。
(生读“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农洁仪
生:她读得很流利,不过她没有读出生气的样子。
师:啊,生气的样子,如果把生气的语气读出来就更好了,是吗?但是你的心里面(怎么想),老师知道。谁再来?(一生举手)
师:你能读吗?那你来试试读好吗?
生:好,齐读!
师:好,预备起
(生齐读这句话)
师:我可以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大家非常的——
生:(异口同声:气愤!)
师:这句你应该怎么读?农梦婕。
(课件出示另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生:很伤心。
师:用伤心语气,还可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黄番。
生:难过。
师:除了伤心、难过,还可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黄崇琮。
生:很惋惜。
师:很惋惜,那我们试着来读好吗?“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起。
(生齐读)
师:后面这句话你为什么把声音降下来呢,你觉得怎么样,你说——
生:伤心。
师:伤心,所以你把语调怎样啊,降下来了。
生:我伤心。
师:那请你看一下,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树木被一棵一棵怎样——
生:砍下来
师:砍下来,对了;那你想,你又应该怎么样啊?
生:伤心。
师:非常非常伤心,那么除此之外,我们会觉得怎么样啊?
生:气愤!
师:那么,读这句话时候也可以用气愤的语气来读一读;那么,在这些话里你还可以找出村民毁掉小村庄的理由在哪里?
生:树木被一棵一棵砍下来地砍下来。
师: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地砍下来,就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你还有什么理由?黄荣洲。
生:“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通过这句我能感觉到他们不在乎以后会怎么样。
师:他们根本不在乎以后会怎么样,没有想到砍树的怎么样?
生:后果。
师:对,他们就觉得有这些应有尽有的家具,他们生活过得怎么样啊?
生:过得还都不错。
师:过得还好,那么请问“一年年,一代代”是多长时间?文艺霖。
生:“一年年,一代代”的意思是过了很多年,很多代。
师:啊,过了很多代谁还在砍树,他们一直都没有想到这后果是吗?那么请想象一下“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造成了什么后果,空气怎么样啊?山前的小河怎么了?湛蓝的天空布满了什么?请你想象一下,黄昱瑜。
生:山上没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村前的小河污染很大,天空布满了乌云,空气由清新变成了很臭。
师:啊,很臭,不再怎么样啊?不再清新甜润了,是啊,山上的树木被一棵一棵地砍下来以后,那你想想小河不再清澈见底,空气不再清新甜润;那你想象一下,肥沃的土地,满地的油菜花怎么样啊?
生:再也没有了!
师:再也没有了,这样的小村庄你觉得怎么样啊?(擦“庄”字里的“土”字)
生:很不好。
师:很不好,可是这些村民还是没有想到,好,请你再读这句话,可以用伤心的,也可以用气愤的,都可以。“一年年,一代代”预备齐——
(生齐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师:读得我的心都疼了。好,再看看这两句
(课件出示“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
师:请哪位同学来读这两句,韦柳江
(生读这两句话)
师:好,还记得吗?刚才黄书涵这个小组,把这个“还“字在这里说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还”字?黄柳非。
生:村民把树木砍断。
生:说明他们为了眼前的生活都一直在砍树,不管砍树的后果。
师:啊,不管砍树的后果,那村民没有想到这些后果,最终,灾难终于怎么样?
生:终于降临了!
(课件出示句子:“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好,谁来读?(生举手)
师:请第四小组同学来读一读,举手的同学特别多。
(第四小组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来评一评他们小组读得怎么样?黄洁仪
生:他们读得很流利,把气愤的语气读出来。
师:好,你说,黄凯云,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他们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师:把怎么样的感情读出来了?
生:很生气的感情。
师:那想请问,在这个句子里,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这一回我请没有举过手的同学,好吗,我希望看到你的小手,覃醒禾,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
生:一连下了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师: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
生: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师:这样的问题你也知道,为什么不举手啊,其实老师知道你肯定知道。那谁再来?我希望你自信的小手,唐天祥,你来说好吗?没关系的我知道你懂
生:一连下了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师:没关系的,我知道你懂,你读对了。
师;好,我们再掌声鼓励他一下,好吗?你知道了,能不能自信地读一读。
(生再读“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这句话。)
师:好。比刚才有进步。黄思纯,你也来读一读
(生读: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师:好,那“咆哮”,昨天晚上老师让你了,请你告诉我“咆哮”是什么意思?黄荣洲。
生:气势如雷。
师:气势如雷。你说,昨晚你查了,是什么意思?“咆哮”——
生:江河奔腾或人暴怒叫喊。
师:这里的“咆哮”是谁?
生:洪水。
生:是谁在“咆哮”?
生:洪水。
师:来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师:这是什么样的洪水?
生:“咆哮”。
师:为什么洪水这样咆哮,这样肆虐?为什么?黄柳非。
生:因为小村庄的人不爱护自然界的树木,随便地乱砍乱伐。
师:你说得好!你也来说一说为什么洪水这么肆虐?
生:那是因为那些人乱砍乱伐树木不爱护树木。
师:黄屹夫。
生:这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遭到了报应。
师:啊,遭到了报应,所以洪水怎么样啊?
生:肆虐了。
师:好,你说——
生:因为村民乱砍树,所以现在没有树木来抵挡洪水了
师:啊,没有树木来抵挡洪水,说得真好!
生:因为他们乱砍乱伐的时候,他们不在乎树木。
师:现在老师告诉同学们的是,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黄昱瑜。
生:我想对他们说在裸露的土地上种上树木。
师:真好,你也说一说。
生:把树木种上以后就不要再乱砍乱伐了。
师:你说——
生:让他们把裸露的土地都种上树木,让空气不再被污染,让空气清新甜润,让天空湛蓝深远。
师:很好,你说。
生:我想对他们说不要再乱砍乱伐,要不然下次就不会这么幸运地活下来了。
师:韦柳江
生:让他们不再砍树。
师:啊,不再砍树,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啊?
生:(异口同声地):种树。
师:对了,应该种树!同学们啊,不仅小村庄的人们意识到种树的重要,我们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了,你们看一看:
(课件出示文字:你知道吗,在市政府的关心下,我们百色今年的植树造林落到了实处。从从前的植树造“零”到现今的“挂牌树”。由从前提出的“一个人种十棵树”到“十个人种好一棵树”的可喜变化。)
师:在西北,在沙漠化的西北,人们已停止使用地下水,他们计划在2010年来到的时候,所有的农村都停止使用地下水;到2020年,所有西北部沙漠的农村,都会饮用纯净的水;那你说说,我们有没有信心让美丽的小村庄回来啊,有没有?
生:有!
师:对,很有信心让美丽的小村庄再回来!
师:有信心还不行,还要有行动,得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
师:好,现在请看这个字(师范写“葱“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生:只有大家用心去种树,才会变得葱葱郁郁。
师:只有大家用心去种树,树木才会变得葱葱郁郁;是啊,我相信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会怎么样啊?
生:重新回来。
(师重写“村庄”这两个字)
师:那作为同学,我们以我们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植树造林的心愿。好大家读一读:
(课件显示、生齐读:“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师:请你说一句话,向社会上的叔叔阿姨发出我们的呼吁。黄洁仪
生:让我们植树造林吧!
师:让我们植树造林吧!你的呢,黄柳非。
生:造林就是造福我们每个人。
师:造林就是造福我们每个人,说得真好。李冠德。
生:植树造林,功在当代。给我们的家园更好的未来。
师:很好,让我们全班一起把这篇课文再读一读,我们相信这个小村庄能回来!
准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预备齐——
(生齐读全文)
师: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课!
第三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简说】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村民对树木的过度砍伐,最终被无情的洪水卷走了。本文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还揭示了人类破坏自然、伤害地球的种种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村庄变化的原因;理解重点句子,并力图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老师也喜欢。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读了题目,你脑海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这个小村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来,打开课文,自由快速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
2、师:我想,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肯定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美丽)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三、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惊人变迁
1、哦,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们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
景物?(齐读)
2、生回答,师画词语:
3、课文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
(1)森林——几棵树算是郁郁葱葱吗?哪又怎样才算是郁郁葱葱呢?这么郁郁葱葱的树,我想那里的空气肯定很——住在这里的村民肯定觉得很——
(2)小河——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发挥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书:清澈见底)(4)天空——湛蓝深远
4、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吧。(生自由读。谁想展示一下个人风采?指名读,评价)
5、这么美丽的小村庄,谁不喜欢呢?那我们就用喜欢的的语气再来读出小村庄的美吧!齐读。
6、过渡:师指着出课件上小村庄的美景,说: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看到了苍翠欲滴的树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可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如今,这个小村庄已经不复存在了——
7、你想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什么样子吗?(课件出示现在的小村庄图片)
8、引导质疑: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小山村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过渡: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对照学习要求学习课文。
四、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习第2——4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第2—4自然段;
2、画一画: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
3、说一说:从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造成小村庄最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A、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说明砍了很多树。)B.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C、这“谁”是指哪里的人?“谁家”是什么意思?是呀,是村民把树林中的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才会造成今天的这样子。如果不砍的话树木可以——抵挡洪水,这个小村庄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 师:也就是说是村民自己把自己的小村庄给毁了。
D、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是什么意思?村民们看到了土地出现了裸露,停止砍树了吗?
2)没有,他们还是一年年,一代代的砍,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问: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指课件)B、这个省略号还表示什么?想像一下,这个小村庄慢慢地变成了什么模样?
3)那树木变成了(引生读句子)(多媒体点句子)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词说明砍的树多?(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B、句子训练: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变成了(),变
成了()。
3、同学们,树木的作用不仅仅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遮风挡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那你们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树,心情怎样?(难过)请同学们用难过的心情去读这个句子。(指导读)
4、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不管怎样,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什么叫“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还”字?
预设1:村民把树木砍断。预设2:说明他们为了眼前的生活都一直在砍树,不管砍树的后果。
师:啊,就是因为村民没有想到这些后果,乱砍树木,最终,灾难终于怎么样?}}(课件出示句子:“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师: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 是谁在“咆哮”?(洪水)
师: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师:这是什么样的洪水?(“咆哮”)师:为什么洪水这样咆哮,这样猖狂?
(因为小村庄的人不爱护自然界的树木,随便地乱砍乱伐。)师:你说得好!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洪水这么肆虐?(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遭到了报应。)
五、了解小村庄的结果: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师: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整个小村庄都没有了。是斧头令村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却又是斧头,令村民们失去了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归根到底,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乱砍滥伐)
这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难过,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读吧。
3、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话?(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过渡: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
故事(擦板书,留下“故事”二字)。
六、课外延伸
1、学完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保护环境)只要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美丽。
2、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2)爱护花草树木(3)保护益虫益鸟(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5)宣传环保知识„„
七、总结:是啊,小村庄的消失可以重建,可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却只有一个,所以如果我们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吧!
八、课后作业。
【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森林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甜润)
小河清澈见底 斧头 什么都没有了 天空湛蓝深远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山谷中,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图片.(课件一)你觉得这个小村庄及周围的环境怎么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村庄的?引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画出并体会优美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2.读出小村庄的美丽.(花样读)
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可是最后却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引出第五自然段:(二)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二:一片荒芜的场景)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是被村民,有的说是被斧头„„借此引出第2---4自然段.)(三)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 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1.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质疑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因为村里人砍树.,山坡上才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是村里人砍树的?
(课件三)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相机指导理解用词:
A.“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3)句子训练
(课件四)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4)小结(板书:随意砍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人们在拥有了这些东西后并没有停止砍树.课文中说: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1)(课件五)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3)理解“柴烟”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可是最后,那个小村庄却被一场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1)理解“不错”是真正的不错吗?(2)情境再现美丽的村庄,想象: 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3)谈感受: 生:我知道这样不错的日子不会太长,因为在他们随意砍伐树木的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生:我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
生:我仿佛听到了经过这里的人们的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生:他们在慢性自杀.当洪水来临时,他们来不及呼救,就已经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说说你学习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生:我懂得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树木.生:我懂得了不爱护大自然,就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学习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他们过度砍伐树木,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要吸取这个沉痛的教训,就让我们一起爱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共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课件六: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四.延伸作业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就请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吧!五.板书设计: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有了
(保护环境)
不断砍树 教后反思: 本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次教学分三个教学环节:
1、课前引入谈话,创设情景(一组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
想,引入课题,由课题入手,教师相机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巧妙的利用课件,把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画面展示过渡到很多年后风沙满天,裸露的土地,让学生看后自由说,尊重学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回答充分展现一种民主氛围。
2、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毁灭了。学生自由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挖掘文章的内涵,”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什么毁灭了”?学生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村民、有的说是洪水、有的说是斧头,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体现了民主的氛围,学生自由说,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3、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启发诱导,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探究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通过探究,活化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初步掌握了探究语言文字的门径。
第四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定稿]
一、初读全文,练习朗读,了解故事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课书,(板书课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读一读课文,一边了解这个故事,一边练习朗读。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一共六个自然段。
师:围绕着这个小村庄,故事开头是怎样讲的?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但落掉了一个字。)
师:你可能是因为紧张落掉了一个字,这次你再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读第一自然段。)
师:开头讲“早先有个美丽的村庄”(板书:美丽),对应着这个“有过„„”,课文最后讲了这个小村庄哪去了?第几自然段讲的?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小村庄被河水冲走了。
师:课文可没有说“冲”走了,而是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卷”。
师:被谁卷走了?
生:咆哮的洪水。
师:“咆哮”是口字旁。从哪儿发声?(从嘴里。)从谁的嘴里?(猛兽。)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说什么?
生:(齐)洪水。
师:洪水发出的声音非常可怕,像猛兽叫一样。所以我们也说洪水在咆哮。有一个成语形容非常可怕的事物叫洪水猛兽。
师:这里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板书:什么都没有了)你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这里有一个很美丽的村庄,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说这里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很自然,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会写什么?
生:会写这个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师:好我们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裸露”一词的读音。出示投影片讲解“犁”的意思。)
(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范读“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一句,指导如何断句。学生练习。)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谁能用村民的一个动作来概括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生:砍树。
师:(板书:
1、有过,很美丽——2、3、4、砍树——
5、6、什么都没有了)这样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思考归纳,课文读完了,课文的结构就在脑子里清晰的呈现出来。
二、细读课文,感受村庄的美丽和毁灭
1.出示小村庄图片,学生欣赏并描述小村庄的景色。
师:被卷走的小村庄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可配乐朗读,体会村庄的美丽)
2.深入品读,感受村庄被毁的原因
师:这样美的小村庄。最后被毁灭了。你们概括的原因,是村民们砍树。可是我有些困惑:村民们要在这里生存,要种庄稼养活自己,上山去砍一棵树,制作一些农具,不行吗?村民们要在这里居住,上山砍几棵树给自己盖一间房子,不可以吗?要生活好,需要几件必要的家具,砍一棵树造家具,可以理解吧?你看,不砍树,村民们就没法生存,砍树本身有错吗?
生:没有。
师:那“砍树”的行为怎么会把小村庄毁了呢?这不矛盾吗?
生:大家都去砍树,就把小村庄毁了。
生:砍得越来越多了,就把小村庄毁了。
师:砍树造房造农具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要生存就要利用自然资源,但是砍树确实又毁了这个小村庄。这个矛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现在我们就来品读课文,看看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是一种怎样的砍伐才把整个村庄毁掉?你一句一句地读下去,重点的地方画一画,体会它的意思,看看小村庄的村民们是怎么砍树的。
(学生独自或三五人组成小组研讨、读书。持续五分钟。)
师:很多同学向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我找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我的理解是,树木不断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这个“不断”说明村民们是一年到头不停地砍树,世世代代,从没有间断过。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不断”一词品味出小村庄毁掉的原因,请你把原因写到黑板上。
(生板书:不间断地砍树。)
生:“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他们砍树的时间很长,每一年都要砍,每一代都要砍。
师:时间很长。用一个词语来说,叫什么?“世世代代”。(学生板书:世世代代。)
生:我找的也是第三自然段中的:“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觉得他们砍树看得很过分,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应有尽有的家具,您刚才说的做家具是做必备的家具,而他们是必备的要做,没必要作的也去做,只要想到的就去做,“应有尽有”,这就很过分。
师:你抓住“应有尽有”这个词语品味出村民们砍树很过分。那么你总结的原因就是什么?
生:很过分。(生板书:很过分。)
(教师出示这段文字,全班齐读。)
生:我也是找的这句话,我读到“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我想,山上的应该有上亿棵树,而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一家盖一栋房子根本不会砍掉那么多树木,他们肯定是没完没了地盖了很多房子,才毁掉了整个山坡上的树木。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村民们不是每家盖一间房,而是每家盖三间五间很多的房子。
师:你的语感也很敏锐,感受到村民们盖房子也很过分。
生:我说的是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感到,柴烟消失得很快,树木也跟着柴烟快速地消失。
生:这里“大量”这个词说明他们不是适量地砍,而是砍的树木很多,当成柴火烧掉,太过分了。(学生板书:大量)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②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了。)同学们的语感很敏锐,你对比着读,想象一下第一句话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太可惜了。
师:为了烧火做饭烧掉大量的树木,太不值得了。
生:我对比着读发现,上面的句子让我感受到那个柴烟消失的样子,觉得很可惜;而下面的句子就没有这种感觉。
师:对了,下面的句子只是叙述,上面的句子是形象地去描写,你读起来感受就很强烈。这个句子还写出砍树是天天进行,因为生火做饭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面的句子,感受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
(生齐读这段话。)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靠着锋利的斧头生活,就是靠着砍树来生活,就是他们生活中总要砍树。
师:砍树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生:我补充一点。“锋利的斧头”这个词语,让我感到他们砍树时,对树木毫不留情,以砍树就倒下了。我读这心里就特别难受。
师:看到“锋利”一词,你有这种感受,这是多么的可贵。
生:我也补充,他们每天都大量的砍树,就靠这个,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师:(出示文字:“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想一想:人们只管砍树过日子,有哪些现象人们视而不见?
生:山坡上出现裸露的土地,他们根本不在乎。
师:土地裸露,他们根本不管。你来造这个句子:“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有多少,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柴烟怎么污染天空,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幸福安康。
师:是幸福安康吗?看课文原句“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体户体会,怎么理解?
生:天空被污染,土地被裸露,树木被砍伐,这不可能是很好的生活,只能说是还可以。
师:对,课文没说他们日子过得不错,而是在不错前面加了一个字“还”,你再读,味道就不一样了。表示什么?
生:还都不错,表示他们的日子一般般。
师:你再读这句,体会体会。
生齐:“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我觉得,村民只管砍树,不去种树,毁掉了小村庄。
师:说得好。我们在看课文的三四两段。(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文字)刚才,我们把这两段联系起来体会。发现,看到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他们管吗?(不管)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他们管吗?(不管)看到柴烟污染天空,他们管吗?(不管)他们只管什么?
生:只管过自己的日子。
师:这样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叫“品读”。还有什么感受,继续说。
生:我读第二自然段:“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我觉得,他们砍树很随便,很随意,一点不觉得可惜。(学生板书:很随意。)
生:我体会,“谁家想盖房”,谁愿意盖房就可以去砍树,谁愿意造犁就可以去砍棵树,很随便,乱砍树。
师:随意砍伐,一点计划都没有,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叫“乱砍滥伐”。(学生板书:乱砍滥伐)
生:我该他们补充,我觉得,他们感到砍树是毫不犹豫的。
师:体会得好。你体会这个句子,“想盖房、想造犁”和“就拎起斧头”中间有没有空隙,又没有犹豫?
生:没有。一想了马上就砍,而且没有想一想后果。
师:都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了,形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了。你们这样读课文,品味出自己的感受,在读课文的时候,把我们的感受再放入课文中去,课文的内涵就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也就丰富了。
小结:
师:(手指学生写下的板书)你们认为小村庄村民,世世代代不间断地砍树,很过分地砍树,随意砍树,乱砍滥伐,这样毁了小村庄。(看到学生讲“滥”字写错)“滥”字怎么写?谁来写给大家看。
(一生上来写下一个大大的“滥”字。)
师:(指导学生认识“滥”字,齐读“乱砍滥伐”一词。)
3.品读结尾,感受村庄被毁
师:这样的砍伐小村庄能不消失吗?我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出示文字:①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②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话“小村庄”后面有一个逗号。
师:有逗号一般就要停顿。听老师读。(范读这句话。)中间那个停顿,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起小村庄的村民,为他们担心。
(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什么都没有了”后面一个破折号,解释都是什么没有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还有吗?(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吗?(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吗?(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老师有个问题,“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已经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了,可是后面还要写“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有必要吗?
生:没必要,这样写就重复了。
生:有必要,这是强调。强调就是因为这个锋利的斧头,所以小村庄被毁灭了。
师:这里的“锋利的斧头”代表了什么?
生:代表村民们的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行为。
师:这是在告诉人们,小村庄被卷走了,村民们那种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生活方式也宣告结束,这样生活只能管一时,不能持续长久。
(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段话。)
三、设置情境,表达认识
师:原先的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河坡上空空荡荡。后人为纪念这件事,要在这片空旷的河坡上立一块木牌,上面要写一句话,让所有经过这里的人看到这句话,引发思考,为之震撼。这句话写什么?
生:不要乱砍滥伐,要多种树。
生:乱砍滥伐的后果就是这样。
生:你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你。
生:如果你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而不保护大自然,大自然会惩罚你的。
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棵树至少需要十年,这片森利有可能已经存活了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但人类将它毁灭,却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生:要超越自然,必须爱护自然。(教师引导修改为:“要想拥有自然,必须爱护自然。”)
师:老师出个主意:从课文中找一句话写上去,找哪一句?
生:我选课文第一句话:“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村庄。”我改为:“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在一片空旷的河坡上立着一块木牌。你念这块木牌上的字。
生齐:“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四、拓展实践,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老师留一个作业:过了一段时间,这片河坡上又来了一批村民,看到了木牌上的句子。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他们会怎样在这里生活?请你写一篇小故事,设想一下这些村民应该怎样生活,篇幅与这篇课文相当就行。下课。
第五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在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山上森林茂盛、苍翠。如果你走过村前的小河,一低头就能够看到一尾尾肥美的鱼儿在河底五彩的石子间自由自在地嬉戏。一抬头看到瓦蓝瓦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深深地吸一口气,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你现在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村庄。(齐读: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打开书本P25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上“开始、后来、最后”来说一说小村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凸现矛盾,提出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吗? 课件出示:郁郁葱葱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村前河水(),天空(),空气()。
(1)朗读指导:你觉得这个小村庄美吗?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2)你读了这段话知道了什么?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是呀,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课件展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2)朗读指导
引导学生体会对小村庄消失的惋惜之情。并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3、提出中心问题:读到这,你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呢?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小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2―4自然段,请你用“―”画出描述原因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写写感受。
(2)四人小组讨论,选一个原因,说说你们抓住哪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
2、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预设1:(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理解“谁”“拎”“一棵一棵”。任何人都可以去山上砍树,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板书:随意砍树)预设2: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从这句话中的一年年,一代代可以看出时间很久,但是没有人去阻止这一行为。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和省略号,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预设3:课件出示: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这里连用了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个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们“利用”树木的一种方式──用树木作柴烧,但却深刻地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 排比句子练习:(课件出示)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板书:过度砍树)
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齐读: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这句话,也是一种对当时情况的实实在在的说明,但是其中的一个“还”字,却表达出了一种较为勉强的味道(试着去掉“还”字,意味大不相同),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否定。预设4: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一直没有停,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两句对比,有什么区别:
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使用,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大雨对人们无知行为的愤恨。
预设5: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咆哮”“卷”说明了洪水汹涌,破坏大自然的环境,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3、领会道理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1)()没有了。(2)学生补充
(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3)现在你读这句话,又有什么体会?
“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坏的残酷、无情。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村民无知行为的惋惜之情、愤怒之情。(5)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环保教育
1、小村庄不复存在了,我想对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2、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我们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小练笔:任选一题 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所有依赖地球生存的人们,我奉劝你们„„ 我想设计一句保护环境的标语„„
3、总结:
让森林永远郁郁葱葱,让河水永远清澈见底,让天空永远湛蓝高远,让空气永远清新甜润,让我们永远记住,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教学反思:
我备课设计用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在教学本课时,由于自己没有调控好,只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创设了深山密林中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情境,导入了新课。一边复述,一边再现“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四个词语,让学生对这几个词语进一步的理解。接着,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步,我是想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但现在想想,这样太浪费时间,偏离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困惑,也能让学生熟悉文本,而且节省了时间。
第二环节:凸现矛盾,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感受村庄的美丽,然后,跳到了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知道小村庄没有了,凸现矛盾随机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纷纷举手,但都没有提到要预设探究的中心问题,我处理很不当。我急了,就说我们一起来探究鸿斌同学提出:“小村庄的人们为什么要乱砍伐树木”的问题,我又没有灵活地把学生的问题转到我预设探究的问题来,很糊涂就板出了“小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了学生在自学探究开始是无所适从。我在想:自己的预设太完美了,以为学生一定能提到那个中心问题,完全没有预设想到学生没提到怎么办。备课是理想的,上课时现实的,我的教学机智何在?我很糊涂!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由于受上面的影响,学生过了一段时间才转入正题学习。在引导学生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我又不想把我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每一个句子都让多个学生去谈体会,这样一来,时间花了很多,拖了下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能抓住关键词去体会,有的学生体会也到位。有三个同学的回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个是文彤同学,她能从“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这句话体会到这是人们乱砍伐树木的后果;一个是依芳同学,她能抓住关键词“谁家”、“一棵棵”体会到人们砍树很随意、没有人去管;一个是椿升同学,他能体会到“锋利的斧头”就是指那些砍树的人们。听到这些同学的回答,是这节课最值得我欣慰的。
一节课要结束了,没有时间进行第四环节:拓展延伸,环保教育,一节课下来,我没有按原设计上完,我觉得非常遗憾。这节课,我能引导学生抓住了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能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但朗读的指导又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