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勇敢的孩子

时间:2019-05-12 18:1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勇敢的孩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勇敢的孩子》。

第一篇: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勇敢的孩子

勇敢的孩子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好三连音和附点音符,表现刚劲有力的节奏。2.懂得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冬天不怕冷,坚持锻炼。活动准备

磁带及录音机。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户外做操。

冬天来到了,外面的风好大呀!不过,我们很勇敢,我们不怕冷!我们要到外面去做操了。2.回到活动室,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在户外锻炼的感受。3.欣赏歌曲。

 欣赏歌曲第一遍。

有首歌唱的就是像你们这样勇敢的好孩子,在冬天不怕寒冷,坚持锻炼,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歌曲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说我们是勇敢的好孩子?  欣赏歌曲第二遍。

我们唱第二句歌词与第一句歌词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说我们是勇敢的好孩子?  教师完整清唱歌曲一至两遍。4.幼儿学唱歌曲。

 引导幼儿跟随教师的琴声,模仿大风的“呼”声,哼唱歌曲旋律,并跟着节奏左右摆动身体,感受歌曲旋律及节奏的特点。 跟唱歌曲数遍。

重点学唱三连音和附点音符。

 请幼儿讨论:演唱歌曲前一句与后一句时有什么不同。 以个别或分组的形式进行演唱,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现,前一句“冬天来到了,大风呼呼叫”有起伏,比较抒情,而后一句充满自豪、刚劲、有力。 请幼儿边唱边表演动作,表现冬天不怕冷,勇敢锻炼的精神。 请幼儿为歌曲取名。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定稿)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近年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从六门幼儿园教材教法整合而来。整合后的课程避免了“六法”之间的互相重复和互相割裂的问题,但缺点是实用性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使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适应当前社会对学前师资的需求,以有效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7.030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teaching reform and creative

(fijan changle vocational school,changle,fujian 350200)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核心课程是“三学六法”,“三学”即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六法”即语言、计算、常识、体育、音乐和美术六门教学法。由于“六法”在内容上存在重复交叉,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近年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尝试打破学科界线,将“六法”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以下简称“活动设计”)。因此,“活动设计”既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课程。

“活动设计”有机地容纳了“六法”,增加了与时俱进的内容,避免了“六法”内容的重复与互相割裂,确立了科学的幼儿园教学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该课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幼儿园环境等内容与《幼儿教育学》重复,但提法却不相同;关于“五大领域”的设计与指导内容过于简单;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被删减,导致实用性、操作性不足等等。这些都凸显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现状与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相协调。那么,对其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实践等进行改革就很有必要。本文试图就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1.1 明确课程定位

“活动设计”一般开设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会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在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说、弹、唱、跳、画的基础上,以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围绕某一活动主题进行设计并加以实施,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并运用到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中去。在见习和实习环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成为其核心内容。因此,“活动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既重要又独特的课程,与其它每一门专业课都密切相关,它以专业技能课为基础,上启“三学”,下启“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幼儿园顶岗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是既注重理论基础又注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对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课程内容设计下,学生普遍偏好“说、唱、弹、跳、画”等专业技能课,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学技能的学习重视不够,对本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直接影响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视。

1.2 整合、重构课程内容

“活动设计”涉及幼儿园健康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为了避免原教材与“幼儿教育学”在内容上的重复交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以“总―分―总”的课程体系构成基础性、技能性、拓展性三大模块。

基础性模块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技能性模块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指导和评价;拓展性模块包含周计划的制定、半日活动计划的设计和专门的说课训练等。具体的整合与重构如下: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整合到《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教学”一章;将“环境创设”整合到《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基本要素”第三节“幼儿园环境”;把《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教案的基本格式与编写要求”整合到基础性模块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理论”中,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与实训。幼儿教师必须会听课、评课、说课,所以这部分内容要从附录中提到基础性模块进行教学和演练,使学生在学习技能性模块之前,已初步了解如何听课、评课、说课,从而确保五大领域的教学与实训顺利进行。在基础性模块中,还要加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学生尽快了解这两个重要的幼儿园指导性文件,初步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

在技能性模块,要补充五大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如语言领域要补充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音乐活动要补充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幼儿打击乐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各领域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指导的基本程序与策略。

拓展性模块也是增补的内容,可请本地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指导,让学生掌握当前本地幼儿园关于周计划、半日计划及说课的最新要求。

经过整合与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框架,紧紧围绕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的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突出了实用性、可操作性,利于学生达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即写教案、说课、上课、评课)四会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改变本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代之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双模拟教学模式”,将模拟幼儿园教学和角色扮演有机结合,通过创设一种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幼儿园情境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仿真模拟情境下,扮演主要角色“幼儿教师”与配合角色“幼儿”,进行心理模仿,按课前的设计,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的行为表现,来达到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双模拟教学模式既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又能帮助学生熟悉各年龄班幼儿的心理特征,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技能展示、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使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转向强调发现学习、体验学习、互动学习,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从“知识接受”过程向“问题解决”过程的转变。

3.1 技能展示

学前教育专业“说、唱、弹、跳、画”等各项技能最终都要运用到领域活动的教学中,因此,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可渗透相应的专业技能的展示,如:在语言领域进行幼儿故事讲述、儿歌朗读;在艺术领域,音乐活动可进行幼儿歌曲表演唱、幼儿舞蹈表演,美术活动可进行手工作品展示、一分钟简笔画展示,等等。每节课前用3~5分钟时间,每次1~2人,让全班学生轮流展示专业技能,使专业技能与本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这是本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四大典型任务”和“一个特殊任务”。

四大典型任务:一是设计方案任务,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设计五大领域活动方案,包括观摩后的还原教案、自选内容设计及指定内容设计;二是制作教具任务,即制作试讲所需的教具。要求作用上要有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色彩与形状上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上要提倡废物利用;三是模拟教学任务,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每组选一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四是说课、评课任务,由试讲同学简要说明活动目标的确定、指导策略的设计及目标达成情况,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点评。

一个特殊任务:记录听课本。配合本课程的学习,发给学生每人一本特殊的本子――听课本。在各领域活动见习、公开观摩活动、观看教学录像及模拟教学活动时都进行记录听课本实训,要求记录好各环节及“三语”(导入语、环节过渡语、提问语),并在“评议”一栏简要写下评语。老师对每次记录情况进行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记录听课本”的任务,是学习本课程的特殊任务,也为后续的见习、实习及今后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3.3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精选典型的幼儿园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之中,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案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教案的结构与设计要求,强化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体验和理解,解决以往教学中学与用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也最能体现中职教学特色。本课程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两个阶段。

4.1 校内实训

本课程学习之初以校内实训为主,因为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尚浅,不适合到真实场所进行反复大批量的训练,宜在校内仿真实训室中训练职业技能。

(1)模仿教学。在实训之初,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训兴趣,树立信心,首先让学生进行模仿,或模仿老师的示范,或模仿教学录像,从片断模仿到完整模仿;从集体模仿到个别模仿,使学生在模仿中得到许多体会和感悟。实践证明,这是引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模拟教学。在模仿训练后,学生对如何组织幼儿上课有了感性体验,就可转入模拟教学阶段。学生每6至8人为一组,每组要完成教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派出一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模拟教学的总成绩包括“模拟幼儿教师”和“模拟幼儿”两个方面。听课的学生要记录听课本,填写教学评价表。

模拟教学完成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评课,评课的重点是目标的达成、目标如何达成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评课学习亮点,对于存在的问题则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在备课、上课、评课各个环节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为师技能。

4.2 校外实训

(1)观摩见习。在本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实行按需见习和不定期观摩相结合的模式,强化课程学习的效果。在新生入学后,便确定各班的见实习园所,在每个园所开展公开课活动时,各相应的班级便可前往观摩。见习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种见习方式的优点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既强化书本知识的吸收,又迅速地掌握教学实践技能。

(2)综合实习。在校内实训完成后,安排为期五周的综合实习。在实习中,开展教、玩具制作比赛;每个实习生要完成一节公开课,最后在小、中、大班各推荐一名实习生开展全园公开观摩课。实习生开公开观摩课时,实习园的业务园长、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及全体实习生都参加听课,并安排下一届学生前往观摩。综合实习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职业能力。结束语

综上所述,“活动设计”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明日之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其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是加强本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关键。本文立足“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着眼实用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对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创新,争取摸取索出一些经验,期待与同行一起切磋,共同推动本课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研训部

茅 茵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共同进行学习和交流。昨天上午亿达世纪城幼儿园王淑华园长在讲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时,提到做一名新入职幼儿教师应快速了解和掌握幼儿园的一些基本工作流程、业务工作要求等,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教育活动设计、班级管理、家长工作等等。那么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们又分别了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和家长工作的相关要求。

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有关思考。大家都知道: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同时,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又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我们每天要做的最基本的文案工作就是写周教育工作计划、日教育工作计划和教育随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本一表。同时,我们每天都要组织幼儿进行一——两节集中教育活动。那么,到底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如何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在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时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认为这是作为一名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专业能力之一。

今天,我主要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概述

二、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研训部

茅 茵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概述 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含义 ⒈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载体,它是以儿童为主体,在教师创设的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引发儿童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大胆表现的教育活动系列,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师幼交往的过程,教师和儿童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主体和参与者,也是教育活动最直接的体现者,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首先是教师和儿童双主体的活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体现出教师的“教”,又体现出幼儿的“学”,它是一个师幼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⒉什么是“设计”?

“设计”一词的原意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规划、方法、图样等。它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也就是说,设计的过程是独立于实施的过程之前的,它着重在对计划对象进行安排和规划,找出相关因素和可能影响的条件,并对其进行控制。⒊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教育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它是构成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是教育活动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其实就是幼儿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在进行了一定的活动背景分析之下,创造性地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法进行思考和构建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这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教育活动设计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目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前提是—进行了一定的背景分析;工作过程是—创造性地;工作任务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方法进行思考和构建。

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

首先,幼儿园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幼儿学习、促进每个幼儿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对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进行事先的策划和组织,可以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个体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不断地设计和调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确保每一个幼儿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发挥他们的潜能,享受活动的乐趣,确保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可以引发教师思考,选择适宜的行为策略 幼儿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不仅要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做支撑,更要充分考虑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为策略对幼儿来说才是最合理、最有效的。

有的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比较注重教材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往往更多采用讲解式的传授方式组织活动,而有的教师比较关注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忽视“教材”本身,往往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景,提供可供幼儿自主探究的空间,着眼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这往往体现出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同,而事实上,我们更倡导的是注重激发幼儿的自发性、自主性学习,那么如何使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以落实主要取决于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行为策略。

再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优化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明确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宜的行为策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确定合理的评价方法,设计者在设计时就会从可能影响幼儿活动过程的诸多因素出发,努力使教育活动设计最优化,为最大程度的实现活动目标而努力,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具实效性。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⒈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时必须准确的分析幼儿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的全面而整体的发展。

发展性原则它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应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选择的活动内容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考虑原有基础,不能任意降低或拔高活动目标,进行目标设计时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使教学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过一个“双生子爬楼梯”试验,在这个实验中,双生子T和C:T从第48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作爬梯训练。根据他的实验结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训练,就能赶上T的水平。格塞尔的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尤其是在制定活动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阶段、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二是指活动设计应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无论是目标的制定、策略的选择、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上都要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依据和准则,这种发展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

如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考虑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要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和发展;不仅要增强幼儿的体质,而且要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社会性和个性方面的良好发展。同时,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健康活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合理的制定目标,在活动策略的选择、材料的提供上等都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宗旨。⒉主体性原则

从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身的呈现特点来说,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可以说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但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主体性原则是针对教师的角色和工作而言的,它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指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遵循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注重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得到发展。

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故事《龟兔赛跑》进行表演游戏时,当孩子对故事已经非常熟悉,并且能够熟练的进行表演时,教师引导幼儿分组来创编不同的故事结局进行表演,在创编故事不同结局和进行表演时,无论是在故事中对话、动作、表情、神态还是故事中角色的分配、服装道具的选择都是由幼儿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完成的,这就体现出幼儿为游戏活动的主体,体现幼儿真正的游戏。而教师这时应是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主体性原则体现的第二个方面。二是指在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基础上,还应该适时的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幼儿的活动,为幼儿顺利完成活动提供隐形的支持和帮助。仍然拿《龟兔赛跑》的故事表演为案例,当幼儿在小组讨论如何创编故事的结局、分角色、选择道具进行装扮时,不能因为体现了幼儿为主体,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放手不管,教师这时候的作用是什么?是要进行认真的倾听、细致的观察和指导。要分别到每一组去倾听幼儿的讨论,适当的加以指导,比如:当孩子编出兔子睡着之后,小乌龟爬到它身边把它推醒,并提醒它快跑时,最后乌龟和小兔子共同跑到比赛终点,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幼儿想一想小乌龟会做哪些动作?会说什么?怎样说?小兔子又会做什么动作?说什么?怎样说?等等

当孩子在分角色发生矛盾,大家都想要迷路的小鸟,不想演小兔子时,教师适当的参与角色,来扮演小兔子,这时即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又适当的做了小兔子的示范表演,充分的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⒊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将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与方法加以有机的融合,将其作为一个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对待。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渗透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活动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幼儿园中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往往是相互融合在一个主题或一节活动中完成的。

如《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B版)大班上册教材中的活动《各种各样的刷子》,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有的教师在目标的制定时既能体现出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即认识各种各样的刷子,说出他们的名称,又体现出社会领域的目标,即了解刷子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这样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两个领域活动目标的融合。同时,渗透性原则还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形式相互渗透和整合。可以是集体进行的、正式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个别选择的、非正式的区域活动等,一节活动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集中教育活动来完成,同时也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来实现。同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学习方式加以渗透和整合,让幼儿在操作、游戏、实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下达成活动目标。⒋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既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范围,在预测、分析儿童的学习需要以及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预设,同时要给教育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这种空间是随时随地地为幼儿偶发的、自然生成的、即时体验的活动而准备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活动目标的开放。教师在设置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本节活动的内容特点、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空间、时间、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如区角活动与学科活动目标的区别,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目标的区别等,再如中班教师在进行一节名称为《雪的秘密》的活动目标制定时,就要充分考虑没下雪和真的下雪了,在室内还是在室外等不同的因素有区别的进行活动目标的预设。其次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既要充分考虑预设对儿童发展和获得知识经验有价值的活动内容,又要考虑哪些内容是儿童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允许幼儿有自己的主张和选择,对于在活动过程中随机生成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资源。

同时,开放性还体现在形式的开放。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儿童特点等因素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同领域、不同教育对象等多要求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

二、进行教育活动设计基本要素和流程

(一)教育活动设计应考虑的四个基本要素

一般来讲,教育活动设计包括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设计这四大要素,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考虑这几个要素的有机组合。1.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一般要分析两部分内容:(1)分析和研究教材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首先要分析和研究教材,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研究和吃透教材。这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发现我们老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往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教材中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内容没有很好的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教育目标的分析不够。比如:中班有一节美术活动《彩色的树》,是用点彩绘画的方法,运用深浅不同的黄颜色表现出秋天大树颜色的层次感、色彩重叠变化的美感。而教师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和分析教材,进而理解教材的真正任务是什么,只是简单的理解为用点彩的方法绘画五彩的树,最后指导幼儿的作品基本上是按顺序排列的五彩的点子,不能很好的达成活动目标。

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活动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应该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来搞清楚整个学习任务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层级,并根据这个学习层级来决定教学活动的顺序。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教材中教育任务的重点目标开始进行分析,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层级的过渡目标,然后通过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逐层的完成和落实每个层级的目标,最后达到整个活动目标的最终落实。这种分析教材的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依赖于工作经验和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依赖于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转变,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素养。(2)分析教育对象

分析教育对象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幼儿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所以在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分析是不可或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幼儿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思考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的教育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需要。

幼儿园主要以3-6岁为主,现在的孩子提前到6周岁上学,幼儿园扩招到2岁,也就是说以2-5周岁的幼儿为主。那么,作为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来说,对这2-5周岁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是否应该有很足够的了解。在选择和确定教材中提供的教育内容时,一定要“以幼儿为本”,选择的教育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需要。比如:小班健康活动——勇敢的鸡宝宝,中设计的活动目标为:1.练习走、跑、跳、平衡和投掷等动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玩绳,培养幼儿探索能力。3。体验玩绳的乐趣。对于9月份新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既要完成走、跑、跳、平衡、投掷等多种基本动作技能的综合发展,又要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大家思考是不是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不太符合他们生理发展的需要,内容多,目标难度大,不太容易达成。

二是思考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般齐,每个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家庭、社区环境、教育内容、教师特质、课程安排等等的差异,造成孩子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差异,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全市统一的(B版)教材,教材是相同的,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和分析自己当前所带班级幼儿在先前学习经验、个性发展特点、已有认知水平和现实发展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调整。

这里所说的背景分析在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中没有体现,是教师需要在备课前做的准备功课,如果进行说课时可以体现这部分内容。2.目标设计:

什么是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某种预期的效果,是我们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教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基本依据;是教育活动选择内容、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范围。可以这样说,教育目标越明确,教育活动过程就越科学,效果就越理想,也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3、教学策略设计:

有了明确的活动目标,我们就要着手思考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达成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策略的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通过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幼儿提供哪些适当的材料,借助哪些适当有效的教学具,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儿童主动构建经验结构,逐级完成教育目标,同时要考虑设计哪些相应的补充活动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这里提到了设计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词:教学方法、材料、教学具、教学情境、补充活动。这些关键词都是我们在教学策略设计是不可忽略的内容。4.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活动的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活动目标的检测,它不仅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达到活动目标的情况,还要有助于教师设计下一步的教育活动。需要说明的是活动目标的检测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进行,而是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层级的目标都应该有适当的检测内容相伴随,这样便于帮助教师在过程中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目标达成情况,为下一环节中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流程

设计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我们要到哪里去——也就是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教育活动,幼儿要学习什么,将能得做什么;其次要考虑:我们怎样才能到那里去——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最后要考虑:怎样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也就是如何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如何对幼儿发展进行鉴定。

教育活动设计程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

2.分析教育活动任务;

3.选用教育方法手段:教育活动形式、媒体、活动等; 4.设计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好,刚才我们更多的从理论层面了解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概述、基本要素和流程,下面休息10-15分钟,休息之后我们讲最后一个大问题,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格式

具体的来说,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设计应包括这样七部分内容: 1.基本信息 2.活动名称 3.活动目标 4.活动准备 5.活动过程 6.活动延伸 7.附录

(二)具体要求

1.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信息要清楚

要写清楚本活动如执教单位、教师、适合年龄班等相关信息。2.活动名称要规范 3.活动目标要具体

确定活动目标的依据有三点: 一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 二是依据教材内容的要求;

三是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

我们老师要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另外,教育活动目标要全面。根据三维并重的教学理念,活动目标应包括这样三个层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

〖知识目标〗:一般重点考虑在这个教育活动中幼儿所习得的核心知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动作技能、基本方法等。

〖能力目标〗:一般重点考虑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能力,包括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

〖情感态度目标〗:一般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等。

当前,幼儿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都能考虑到目标的三维性,但在实际活动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仍存在几方面的问题:(1)活动目标抽象、不具体。

目标过于宽泛,无法在一节活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

中班体育活动——赶球进洞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三种不同的工具赶球。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

3.增强幼儿对玩球的兴趣。其中:活动目标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抽象的目标,目标确定不够具体,不仅在一节活动中无法完成,也无法进行具体检测,另外这种目标的描述方式在任何一节体育活动中可能都可以这样写。

(2)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

在目标中同时出现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和以幼儿发展为行为主体,提法不统一。比如:

大班科学活动--弹弹弹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物体的弹性,掌握弹性物体的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幼儿主语)

2.能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幼儿主语)

3.培养幼儿对探索科学现象感兴趣及互相谦让的精神。(教师主语)

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的目标,而目标3是以教师为活动主体,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的目标,因此,建议我们在活动目标的确立上统一以幼儿发展为行为主体,从幼儿角度提出明确、具体的幼儿发展的目标。

目标3:就其目标提出的角度而言可否调整为“对科学现象感兴趣,有互相谦让的精神”。

(3)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

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比如:

中班体育活动——赶球进洞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三种不同的工具赶球。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

3.增强幼儿对玩球的兴趣。

目标2:能力目标可否调整为“能动作协调、准确地将球赶进洞”。(4)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标中有所体现,但陈述的较为宽泛,多为“培养兴趣”“萌发情感”等等。比如:

大班语言活动——十二生肖歌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十二生肖

2.能用声音、动作形象的表达儿歌的内容。3.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目标3: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一方面比较笼统,另一方面要思考在这节语言儿歌教学活动中,对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目标应更贴近语言活动的目标。

可否调整为“体验儿歌的活泼有趣,喜欢用不同的声音和动作说儿歌”。(5)目标缺乏针对性。

当前在全市统一使用教材的引领下,教师们对教材的内容、目标分析不够,只是拿来主义,照搬照用,往往一个优秀的教案,在实际运用中却无法体现良好的教育效果,没有考虑本班幼儿实际。(6)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比如: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睡觉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小动物睡觉的不同方式。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小动物有哪些不同的睡觉方式。3.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其中目标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小动物有哪些不同的睡觉方式。”中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属于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达,可不在目标中具体体现,建议调整为:“能发现和说出小动物各种不同的睡觉方式”。另外,根据我刚才对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分析,就本节活动目标,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存在哪些问题:(1)活动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目标3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

(2)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目标3“培养情感”,可更具体些。(3)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如何调整呢?可否调整为: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睡觉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2.能发现和说出小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3.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刚才我们所说的活动目标基本上是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前预设的目标,是预期将要完成的目标,还有的活动目标是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如:大班语言活动儿歌《十二生肖歌》,教师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没有提前了解孩子的现状,在孩子都已经能够非常熟练的掌握儿歌的基础上,可以随机调整目标,增加仿编儿歌的内容。4.活动准备要全面

活动准备的撰写,一般要包括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两部分的内容: 一部分是精神准备也是教师、幼儿在活动前的前期准备,如:

教师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教育环境及学习情境的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

孩子准备—前期经验、前期资料收集、前期观察等等。

另一部分是教师在活动中的准备,如:教师的教具—挂图、图片、音像资料等和幼儿的学具—操作单、操作材料等。

要分层次清晰地说明,一般教具在前、学具在后。

在教师的教育活动设计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一般只考虑到活动材料的投放,也就是活动中教、学具的投放,而忽略了知识经验的准备和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在活动准备的撰写上,有的教师不善于将其进行归类和整理,写的比较繁琐。比如: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睡觉

活动准备: 1.动物睡觉的挂图 2.动物睡觉的书籍 3.动物睡觉的幻灯片

4.《动物怎样睡觉》集体记录单

5.《动物怎样睡觉》幼儿记录单 6.音乐光盘

大家在写活动准备时,一般可以将教师的准备写在前面,幼儿的准备写在后面,并且同类型的教具或者学具可放在一起来写。比如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睡觉调整后的活动准备可以这样来写: 活动准备:

1、《动物怎样睡觉》集体记录单。

2、音乐光盘。

3、有关动物睡觉的挂图、书籍、幻灯片。

4、《动物怎样睡觉》幼儿记录单。5.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确保有效性

活动过程是指教师与幼儿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其学习流程。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整体安排,也就是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

活动过程是由相互依存的教和学两方面构成,从形式上看,只是表现了某一个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程序,但实际上却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指导思想,体现教师的设计能力。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我们一定要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追求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就是强调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有“目标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始终要思考“孩子在活动中要获得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在基于对教学内容分析和对幼儿的了解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活动的每一环节,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方法的多样”“活动的丰富”和“花样的翻新”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避免与活动内容和目标没有关联的活动步骤。另外,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还要考虑通过什么方法、手段、策略、载体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使活动更有兴趣,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设计在语言描述上要简练,要体现书面语言,另外有的老师分不清什么是活动设计,什么是活动纪实,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将幼儿可能的回答和可能做的动作进行了预设,并表现在活动设计中;有的老师整个活动设计中看不出分了哪些环节,按照顺序一整篇设计下来;还有的老师将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动作都很详细地写下来,这些写法是不规范,也是不科学的。活动过程在书写格式上一般包括三部分:(1)活动环节—环节的名称

(2)这一环节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3)环节指导语或主要提问 例如:大班美术活动《国旗》。活动过程:

一、谈话—这一环节的环节名称是什么?谈话

组织幼儿谈话并演唱歌曲《国旗多美丽》,丰富对国旗的认识。

这一环节要做什么?—组织幼儿谈话并演唱歌曲;达到什么目标—丰富对国旗的认识。

教师: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能用歌曲来告诉大家吗?

—这句是什么?教师的主要提问。

二、讨论—这一环节的环节名称是什么?讨论

教师出示《国旗和国徽》挂图,请幼儿观察感知,提出制作国旗。

教师: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上面都有什么?

教师:你喜欢国旗吗?为什么?

教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日,你知道我们祖国的生日是哪天?祖国妈妈的名字是什么?

6.活动延伸要体现活动的延续和拓展。活动延伸在活动设计中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不是每一节活动都有,但是如果有,就一定要能够体现本节活动的一个延续和拓展,能够将本活动的目标、内容延续发展下去。

7.附录内容要包涵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活动设计的最后一部分是附录,这一部分可以有,也可以没有。附录的内容是要将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以附件的形式附在活动设计的后面。附录中可包括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儿歌、故事、歌曲、美术作品范例、体育活动中自制活动器械的制作方法介绍等等,还包括本活动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知识卡片等等。比如:我们作业单中的附录是歌曲《北京的金山上》词曲,如果是舞蹈教学的话附录中还应该有什么内容?还应该有动作说明,在这里我略去了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给大家提供了动作说明部分。

总之,一个好的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只要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育活动方案。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2、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有两个水平的,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够独自完成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而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所构成的区域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4、认知策略:指儿童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5、幼儿园的探究型主题活动:指围绕着一个主题(可以使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幼儿生成的)而展开的以幼儿的自主探索、自由表达、合作交流、质疑解惑为过程的活动。

6、体验式学习: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7、针对性原则:指教师的指导必须有明确的定向和目标,善于“对症下药”,教师应当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行为表现,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提供有针对性和重点的指导。

8、回应:指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导和帮助。

9、正式评价:指评价者富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实施的评价,一般往往是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进行的。

10、个体评价:指对但与教育活动过程的幼儿个体所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活动兴趣、参与态度、学习方式、互动与社会化程度、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

11、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二、填空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体现“自主与主体特质”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体现出“主客观因素和作用”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出发可以分为: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语言领域教育活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和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五类。

3、教育资源极其种类:幼儿园资源、教育对象资源、教师自身资源、儿童家庭资源、社会资源

4、行为指向的幼儿园环境,即通过有目的地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发生教师所预期的行为。

5、幼儿园环境创设:物质环境创设+精神环境创设。

6、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基本三大要素:教师、幼儿和环境。

7、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倾斜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俯视幼儿,幼儿仰视教师,另一种是平行模式,其根本特征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彼此平视,是一种平等交流式的互动。

8、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含义:是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最佳形式之一。

三、简答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整合性:目标、内容、资源和方法、形式、手段方面(2)生活性:寓教育于生活

(3)趣味性:体现在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上;活动环境和材料的丰富多样上(4)动态性: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环境

2、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

(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2)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3)从统一的教育表述目标

(4)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重目标

3、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1)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2)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3)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4)更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5)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6)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4、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如下特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2)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和生成性

5、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1)全面性原则:

①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②有“面”的设计,也要有“体”的设计。

(2)参与性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3)可变性原则: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布置是一项持续的活动,空间的安排决不能考虑予以固定。

(4)安全性原则:体现在建筑物、户外场地、园区的安全性上。

6、墙面环境创设的分类

(1)平面创设、半立体创设和立体创设(2)观赏性创设和操作性创设(3)填充式创设和满幅式创设(4)记录式创设和展览式创设(5)幼儿作品创设和教师作品创设

7、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1)灵活性原则:由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在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的活动组织与指导中就必须遵循灵活性的原则。

(2)主导性原则:明确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价值在于“引导”、“启发”等间接性的指导,而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传递知识式的直接指导。

8、追随式互动策略

(1)环境创设:①教师要创设能够支持幼儿自我探究的环境

②教师要创设能够引发幼儿积极与材料和他人进行互动的环境(2)变换调整:所谓变换调整的策略是指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变换原先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照顾到幼儿个体的需要与幼儿全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耐心等待:教师适时适度的耐心等待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策略。

(4)及时反思:反思是教师对发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问题的思考和深究,也是教师教育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9、回应

回应:指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导和帮助。(1)重复:

①教师通过重复个别幼儿的问题或回答向全体幼儿反馈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语 义上的家中和提醒,帮助幼儿在分享中获得他人的经验。

②教师通过重复幼儿的话语,婉转地表达对幼儿的提醒与暗示,启发幼儿对自己的话语做出调整。

(2)反问:实质上则是通过一种对话双方(师幼)平等交流的氛围促进了幼儿的认知冲突,使幼儿能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重新建构知识与概念。(3)提炼:教师在对幼儿作出积极回应时,归纳提炼式的回应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幼儿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将零碎的感受和体验上升为系统的知识和概念,引导幼儿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使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重组。

10、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内容(1)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2)幼儿的情感态度(3)幼儿的学习方式

(4)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5)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6)幼儿的学习习惯

11、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1)适宜性: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②依据儿童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

③考虑科学性质和教学情境

(2)有效性:①对幼儿经验的提升 ②对提问策略的把握

12、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基本内容:(1)幼儿生长发育方面(2)幼儿认知活动方面(3)幼儿动手能力方面(4)幼儿艺术活动方面

13、区角活动材料的设计

(1)丰富性:①不同活动内容不同材料 ②同一活动内容多种材料(2)层次性:①相同内容,不同年龄,材料层次不同

②相同年龄,同一活动内容材料层次不同

(3)情感性:材料灵性和亲和力,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心向。(4)自然性(5)探索性

四、论述

1、家庭资源利用的策略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养方式,帮助家长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发挥家庭、幼儿园的各自优势,构建家园互动平台: ①开辟与家长互动的家园联系栏 ②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 ③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站的优势

(3)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管理

①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通过幼儿园局域网或家教园地向家长详细介绍本园已开展了哪些主题活动、即将进行什么主题活动等情况,让家长观察孩子的兴趣点。②教师还可利用家长的特长资源,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提供服务。③在主题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教师应与家长一起共同反思。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多种资源的整合: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各有特色、各具优势。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采取单元资源整合、二元资源整合或是多元资源整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合作的多元化、丰富化。

2、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关系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它们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2)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3)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发现关系、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4)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5)两者既可以相互制约,也可以相互促进。一方面,接受学习是发现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发现学习也为接受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具体经验基础。

3、教师的教育能力(1)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①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和起点。②教师要能够及时地观察幼儿对活动的材料、环境、组织形式的反应。③教师还应当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

(2)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能力:作为教师,既应当从语言沟通着手与幼儿进行对话交流,激励幼儿的学习探究兴趣、推动幼儿的思考过程或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交往;也应当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通过身体动作暗示、行为示范等与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增强幼儿的信心和勇气。

(3)及时转变角色的能力:由于教师的主要角色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4)不断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活动或学习的目标是否与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相契合;所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所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活动过程是否体现调动幼儿的主体性以及鼓励幼儿间的合作交往;教师是否能为幼儿提供及时、适宜而有效的支持与指导等。

4、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指导与实施

教师对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主要体现在活动中的观察、即时的指导与互动以及活动后的评价三个方面。(1)区角活动的观察 区角活动的观察方法:分为全面观察、重点观察、个别观察(2)区角活动的一般指导策略

1)利用角色转换,支持幼儿活动:①兴趣的关注者 ②兴趣的激发者 ③信息的导航者

④思考的合作者 ⑤愿望的支持者 ⑥关系的协调者 ⑦喜悦的分享者 2)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切磋 3)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 4)利用规则因素,方便幼儿自我调控(3)区角活动的评价 1)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2)题点确立的适宜性 3)导入方式的多样性 4)言行鼓励的针对性 5)活动成果的归属性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一讲 概述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幼儿园全部教育工作的总和。狭义是指一定时间内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幼儿园教育是教师指导

下的幼儿的学习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包含几方面内容:

1)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与组织的教学活动 2)幼儿园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 3)幼儿自选活动(活动区)的提供与指导 4)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利

用 5)家长工作和社区联系等。3.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涵义:

由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园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

类教育活动。

4.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1)自然 2)朴素 3)美观 4)安全

第四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科学的涵义: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

和发展。

1)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

3)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科学技术的功能:

认识功能1)科学知识使人们的思想日益科学技术化2)对科学技术实践有指导作用3)

改变人们的精神和道德面貌

生产力功能1)可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2)通过实践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发明,创造出

新的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水平3)扩大劳动对象,使原来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得到广泛利 用

4)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使现代化管理成为生产力的一种新要素。3.二到四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直觉行动性——具体形象性):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例如 把绿草绿叶叫做绿花 爱向成人提问这是什么那是

什么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例如 小男孩看到爸爸刮胡子以后学着给小鸡刮

鸡毛导致小鸡丧命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例如 看到皮球从积木滚下就说它不

乖 看到四条腿动物就说它有两只手两只脚 4)认识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4.四到五岁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

1)好奇好问 例如 不但喜欢问是什么 还爱问为什么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和简

单的因果关系 例如 树摇了,所以刮风了 火车会叫会动 所以是活的东西 3)开始根据

事物的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例如 把苹果 梨 桃归为一类 认为能吃 吃起来

水多 把太阳卷心菜归一类 认为都是圆的 把太阳和公鸡放在一组 认为太阳一出来 公

鸡就喔喔叫

5.五到六岁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例如 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 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 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的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的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 例如 解

释乒乓球从倾斜的积木上滚落时说乒乓球是圆的 积木是斜的 球放上去就会滚 3)能初

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例如 有的学前儿童只能把家畜,家禽概括为动物

而把昆虫排斥在动物之外 认为昆虫是虫子不是动物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

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

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素质的定期培养。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情

感态度目标)2)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并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

学概念(知识经验目标)3)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和技能(方法技能目标)8.以上三个目标的联系:

知识经验——基础 能力方法——核心 情感态度——动力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1)人体2)动植物3)生态与环境4)自然科学现象 5)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10.专门的科学教育(学会区分和判断)P51:

1)预定性科学教育 2)选择性科学教育 3)偶发性科学教育 11.理解以上三者八方面的区别(PPT上,具体见笔记)12.观察的类型概念和注意点:

(1)个别物体的观察:是学前儿童对单个的物体(或一类物体)或现象的观察。注意点:

1)通过观察,帮助学前儿童获得关于物体与现象的各方面信息 2)在各年龄段均可进行(2)长期系统性观察:是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地

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有较完整的认识。注意点:1)主要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季节,气象的变化 2)中班开始采用这种观察,主要在大班进行 3)

一般是在物体或现象有明显变化时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观察

(3)比较性观察:是学前儿童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并进行比较,以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注意点: 1)帮助学前儿童:发现物体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2)比较性观察的阶梯:同类——差别大的动物,并已经认识过的 植物——一种熟悉,一种新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差别细致的动植物 3)一般在3岁后期开始使用 13.观察活动的指导:

1)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2)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4)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14.举例说明比较性观察提供的指导:

观察活动的指导1)2)3)4)加上比较性观察的注意点

15.小实验活动指导的注意事项:

(1)1)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前要做预备性试验2)要是每个儿童看清演示过程3)演示实验要与讲解,提问紧密配合(2)1)要为儿童的从操作试验提供必要的用具和材料(简单,方便,量足)

2)指导学前儿童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

3)给予学前儿童充分的实验时间

4)交代实验规则,保证学前儿童安全

5)引导学前儿童通过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实验结果 16.小实验内容指引

物理实验(声,光,电,力等)化学实验(让鱼刺变软)

植物实验(挖制与植物生长有关条件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生活习性实验)17.种植与饲养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

植物:易生长,易照顾(对土质肥料要求不高),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植物

动物:可供学前儿童观察和欣赏的,生命力强的(不易死亡,对饲料要求不高),性情温

顺的,易于管理,不影响学前儿童安全的动物

18.分类的类型(理解,概念不一定要背):

1)挑选分类是指从许多物体中将具有某一种(或几种)特征的物体挑选出来

2)二元分类又称是与否分类,是指从许多物品里,选择出具备某一属性的物品,排除其

他物品

3)多元分类是指将物品按一些标准分成一类或几类 19.分类活动的指导

1)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要指导学前儿童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帮助学前儿童明确分类标准或鼓励儿童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20.测量的类型

1)观察测量

2)非正式量具测量,也称自然测量

3)正式量具测量 21.信息交流的类型

(1)语言的方式

1)描述 2)讨论

(2)非语言的方式

1)图像记录

2)手势,动作,表情

第七讲 学前儿童体育

1.现代体育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以及学校体育

2.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理解&非常重要):

学前儿童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遵循零至六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增

强其体质,发展身心素质和初步运动能力,提高他们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

育活动。

3.学前儿童体育的手段(填空&选择):

1)卫生因素 2)自然界的自然因素 3)体育活动 4)舞蹈,摩抚 5)其他各项手段 4.学前儿童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和基础环节。《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

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

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类似于

学校体育。但幼儿体育又具有其独特性,它是融幼儿保育的教育为一体的特殊的教育领域。

而且,在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时,还需把“体育”放在首位。5.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特点(了解)

体育活动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教育目的的,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同样需要幼儿身体的直

接参与,因此幼儿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身体和情绪都比较活跃。同时学前儿童体育

活动一般在户外进行,环境比较复杂,干扰因素多,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容易受到

影响,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在活动组织中需要额外关注这些特殊问题和困难。6.决定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重要)

运动符合是否恰当,是决定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学前儿童体育活

动必须考虑幼儿的运动负荷问题,注意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7.体质的范畴包括哪四个方面:(一定要记住)

1)体格 2)体能 3)人体的适应能力 4)心理状态 8.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

影响幼儿体质强弱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变异,疾病,营养状况,生活环境与条件等,其

中科学的,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与身体锻炼是影响学前儿童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 9.健康的含义(搞清楚):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的全面发展”

10.运动能促进幼儿中枢神经控制能力的发展的原则:

1)首尾原则

2)近远原则

11.幼儿身体素质的特点及其培养的基本途径(看一下力量素质,选择题)

1)力量素质 P104 2)耐力素质 3)调整素质 12.适用于学前儿童的动作练习有以下几方面:

1)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练习2)学前儿童基本体操的练习3)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 4)学前儿童运动器械的活动

13.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定义(概念题):

基本动作,即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身体运动的技能,例如走步,跑步,跳跃,攀登,钻,爬等动作。

14.学前儿童跳跃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理解消化)

在指导幼儿进行双脚连续向前跳(学小兔子跳)时,重点应放在轻轻落地的动作教学和

要求上;在指导幼儿进行立定跳远是,强调的重点应该放在摆臂与蹬地动作方面,即要

求幼儿摆臂要协调有力,蹬地时要快而有力;在指导幼儿进行侧跳练习方时,要点则应

放在教会幼儿如何在跳跃的过程中变换身体的方向,以利于下一个动作的需要。15.学前儿童投掷练习指导的基本要点:

1)在投掷的活动中,应尽可能让幼儿左手和右手都有机会参与练习,这样有利于促进幼

儿身体两侧肌肉的协调发展。

2)在投掷的练习中,幼儿投掷的距离应由近到远,投掷的目标应由大到小,由静到动。16.什么是幼儿韵律操(概念题):

是将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律动动作与徒手体操的动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体操动作。幼儿

韵律操的练习,一般都伴有轻松活泼,旋律简单优美,节奏感较强的儿童音乐。17.什么是轻器械操:

是指幼儿徒手操的基础上,手持较轻的器械所做的各种体操动作。轻器械操除了具有徒

手体操的动作要求以外,还需要根据所持器械的特点,做一些特殊的体操动作,这样便

增加了体操动作的难度,加大了活动量,但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18.编排成套的幼儿体操动作的速度应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整套动作的活动量也应由小

到大,再由大到小。

19.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体育游戏的特点(了解)P110:

1)小班

2)中班

3)大班

20.编写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基本格式要求(看一下,可能是论述题)

1)游戏的名称

2)适用于那个年龄阶段的幼儿

3)游戏的目的或目标(包括任务,要求)

4)游戏的准备(包括场地,器材,能力基础)

5)游戏的方法(包括游戏的活动过程,组织要求)

6)游戏的规则

7)活动建议及注意事项

8)配以简图或示意图

21.各种车辆玩具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1)使幼儿有机会练习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促进大肌肉的发展以及身体控制能力的发展

2)使幼儿获得视觉运动经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能力

3)使幼儿产生极大地独立感和自豪感

4)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想象力

5)熟悉基本的交通规则

22.组织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1)日常性原则

1)每日都应该让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2)注意幼儿一日生活中

动与静的交替安排

(2)适量性原则

影响幼儿活动量大小的因素:运动的数量/ 时间 / 强度 / 密度

运动的密度(搞清楚):有时也称练习密度,是指在一次体育活动中,幼儿身体实

际练习的时间与活动总时间的百分比。

练习密度=身体实际练习的时间之和/活动的总时间*100%

适合于幼儿的活动量的特点(了解):

1)活动量应有小到较大,然后再由较大到较小,活动前的心率与活动后的心率之

差不应超过50次

2)心率的恢复时间应在5分钟以内,如果是早操活动,心率恢复时间最好是在3

分钟以内

3)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而练习密度则应该稍大一些

4)幼儿在活动中的心率最好是在130次/以上,但最高心率最好不超过180次/分

5)注意在活动中动与静,急与缓的交替,使运动具有一定的节奏性。

(3)多样性原则

(4)身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

23.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要经历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

1)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

2)改进和提高动作的阶段

3)动作的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 24.什么是早操活动:

它不能简单地被看成是在早晨做一些幼儿基本体操,而是应该把其理解为“在早晨进行

身体锻炼的活动总称” 25.早操活动的意义:

1)它是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的良好手段

2)它能使幼儿的整个机体逐步进入到工作状态

26.能引起幼儿高度星峰或活动量较大的游戏活动,则应该放在集体体育教学活动基础部分的后半段,以便使之与幼儿身体机能活动的水平相适应。

基本部分活动的时间一般约占幼儿体育课总时间的70%——80% 27.幼儿集体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

活动量应由小开始,逐渐增大,最后再由大逐渐减小

较适合于幼儿活动量的参考数据为:

活动前心率与活动后心率之差:40次——50次

活动中的平均心率:130次——150次/分

体育活动平均心率:130次——180次/分

心率恢复时间:5分钟以内

早操活动恢复时间:3分钟

活动中的练习密度:50%——70%

幼儿集体体育教学活动的总时间:小班15分钟——20分钟,中班20分钟——25分钟,大班30分钟左右

28.幼儿教师的任务(很重要):

1)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的设备,器材和环境

2)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3)注意幼儿活动时的安全,并随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与安全教育

4)控制和调节幼儿的活动量

第五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下载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勇敢的孩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勇敢的孩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人脑的发展与婴幼儿学习婴幼儿阶段处于脑神经网络形成至成熟的建构期,由此形成个体发展中的关键期。 婴幼儿阶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1;全国开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的院校都使用那些教材 2、全国那些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将这门课程列为精品课程(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都行)1教材有: 1)幼儿园教育活......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总学时64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B>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以......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模拟实践教学法研究初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模拟实践教学法研究初探 【摘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在学前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学前教育实践结合的......

    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中班上册——第一朵雪花

    第一朵雪花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某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冬眠。 2.感受熊和松鼠间互相关心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37号;《小朋友的书·新年到》 ;磁带及录音机。......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读书笔记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指导与设计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指导与设计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是指以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为主要目标,以身体锻炼和身体保健的有关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它......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201405)

    七、活动设计题 1、请综合运用与活动设计有关的各项原则,设计一个和“冬天”有关的综合性集体教学活...动,题目自定。 要求: (1)活动设计应包括活动名称(包括适用年龄段)、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