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策略
小学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策略
没有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内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课前自学、课中合作探究、课后拓展评价都离不开案例。一个好的案例是将师生带入一场智慧对话的工具,是教师组织一次精彩教学活动的导火索,是学生明白道理、解决问题、掌握技能的助推器。由此可见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处于核心的位置。
国内教育领域所指的案例分两大类:一类是教育培训类案例,是指一节完整的课例,或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故事,或者是一个教学设计,或者是一堂课的笔录,是专门用于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使其将来能做合格老师的,重在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另一类是课堂教学中突破某一个知识点的实例,往往是以事实为素材,以图片、文字、视频、表演等丰富生动的形式来呈现的对某一典型情境的客观描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科素养,重在通过案例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掌握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研究中的案例就是指课堂教学中突破某一个知识点的实例。基于以上因素,教师在开发与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案例要针对教学目标
开发的案例一定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紧紧围绕单元或课文的训练重点,针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或某个知识点来开发或选择案例,开发的目的要清晰、明确,针对性要强。
如在《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的教学中,学习目标为: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同时,教师播放案例“在事件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以《千年梦圆在今朝》为例”。案例以微课的形式,清晰地再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千年圆梦的经过,重点描述了神舟五号研制和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人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和付出的艰苦努力,让学生体会在具体的事件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感悟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案例要符合学生知识水平
开发的案例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一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征,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因此案例要直观、生动、具体,便于模仿。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还比较差,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时期,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但自控能力比较差。因此,三四年级的案例较一二年级有深度,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启发学生思维,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属于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自尊心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学习兴趣广泛,求知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索、追求和探索;开始关注社会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六年级学生在小学处于大哥哥大姐姐的地位,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也比较关心,敬仰英雄和名人,但还不善于正确地判断和辨析。因此,五六年级的案例要更具发散思维,给人启迪,引人深思。
三、案例要包含疑难问题
一个案例要显出冲突性、精彩性,必须有多处问题或者疑难问题的出现。这是案例本身意义所包含的潜在亮点处。要选择学生难掌握、容易错的内容来开发案例。学生能自学的知识没必要开发案例;学生一看就明白的也没必要开发案例。学生能自学的知识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绝大部分课文的重点、难点是学生难掌握的,需要开发案例来帮助学生学习,但有些课文的重点、难点并不难掌握,反而别的知识点较难。比如,有些数学练习题很有代表性,但学生不会做,就需要开发案例来帮助学生学习。还比如有些生字新词学生很容易写错,有些练习题、语法点也很容易错,这也需要教师们开发案例。一个优秀的案例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对学生的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四、案例要具体形象生动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用生动、形象、具体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开发教学案例除了要注意上述四点外,还要注意需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和情境性四个特点。案例是真实事件的写照。它来源于生活,不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的产品,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案例是由一个或几个问题组成的,内容完整,情节具体详细,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概括和辐射许多理论知識,案例不应是特殊情境中的特殊事件,而应是在这一类事件中具有代表意义,并对以后同类事件的解决产生推广价值。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是为了完成学习目标,突破学习重点、难点或某一个知识点的,因此,每一案例都应能够引人深思,启迪思路,进而深化理解教学内容。案例是一个事件或实例,这个实例要有血有肉、具体形象,特别是语文、英语教学案例,要求有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要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不能是一些抽象化概括化的说明。
第二篇: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在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以汉字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写好字既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又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如何正确、有趣的引导,并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的加以培养,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的继承并弘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呢?经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训练,我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也总结出几点粗浅的教学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把握儿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成了书法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对书法感兴趣,教师只有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才最活跃、最有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欣赏书法作品和讲小故事的方法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书法欣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人们常说“眼高手低”,其实书法学习的规律就是这样:先是眼高——它代表认知水平,其次才可能有手高——它代表实际创作水平。眼高手低的规律即是认知先于动作,由此可见,欣赏是进入书法艺术学习的最初的台阶,学生对书法兴趣的产生最初来源于欣赏。如果没有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没有学生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名作的崇拜与热爱,则任何技法训练都毫无意义。兴趣、喜欢、崇拜、热爱,虽然只是停留在感知程度上的欣赏,但这足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点燃学生学习书法的激情了。因此,书法教学要先多上欣赏课,等到学生的“胃口”调足了,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就自然水到渠成了。生活中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故事,课堂上利用古今书法家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故事可以调节学生的手指肌肉和大脑的疲劳,提高练习效率,学生感兴趣亦会产生奋发图强的动力,增强了练习书法的毅力。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习字闭门不出十余载,退笔成冢;黄庭坚观看船夫划桨而行笔法等。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又可以陶冶性情。在故事中再适当渗入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通过师生互动,把抽象的书法练习和形象的故事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课堂显得生动活泼,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二、坚持老师精讲、演示和学生多练,巡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大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多,粉笔示范的多,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在台下心不在焉,似懂非懂,练习的时候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精讲就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笔技巧、间架结等,给学生做精简的讲解,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听讲、观察,对字的用笔有所了解后,做到“胸有成竹”,再开始临摹。教学的直观性对学生学书法也是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一定尽量让学生直接感触到客观具体事物,形成鲜明的视觉印象。演示中让学生看清笔的走向,看清起笔、行笔、收笔。利用形象比喻法讲解,以启迪少儿积极的形象思维,扩大形象之间的联想,使他们能迅速地抓住和掌握点画的主要特征。书法家以“练”字当先,书法技能需要反复多次练习才能形成,但也要合理安排“讲”和“练”的比例。“讲”的内涵是多方面的,要挑有代表性的字讲,尤其是容易忽视的细微处要讲清楚,围绕指导的重点,分析优劣,给学生及时的反馈信息。教师讲解时要抓住笔法的关键,不能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否则,学生会因为不能理解而失去兴趣,学生要注意用笔的方法,还应该注意骨力,运笔的快慢也应同时训练,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和反馈,并给予写得好的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
三、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以往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把许多古代的碑帖和优美作品集中到课堂上一一展示给学生欣赏。而现在电教多媒体已被广泛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画面,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的教学手段,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也便于教师示范,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扫描到电脑上,或以投影、录像、图片等多形式多视角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再加上优美的音乐和动情的解说,创造一个悦目、悦耳、悦心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学生不仅了解了作品的背景、特点,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意蕴,受到了启发和感染,而且还强烈的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进一步产生对祖国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写字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其间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给学生作示范,让学生静观每一笔是否到位,细细体味每一笔的运笔。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诸多难题,可以利用镜头的定格、放大、慢放、循环播放等形式,突出重点或细节部分,使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慢放画面,使转瞬即逝的动作过程完整、清晰、具体。平时教学中,一般是利用投影片在投影仪上示范或直接用笔在黑板上示范。这些方法由于书写材料和空间的限制,不能把知识点示范清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利用视频展示台,教师在上面直接范写,“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的运笔过程以及用墨的多少、书写时的节奏等用笔方法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现出来,学生对所接受到的知识印象会非常深刻。例如:在一次学习基本笔划的教学中,引入新课时先让学生在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中欣赏一幅幅不同的书法作品,再播放其中几个字的视频书写过程,一笔一画,历历在目,用笔的轻重缓急尽收眼底。学生在行云流水的音乐中,在直观生动的演示里,收到了怡情、激趣、练笔的综合效果。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完全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能给小学书法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枯燥的书法课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起来。
四、教会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到学习书法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够仔细是最为常见的心理品质不完善的具体表现。他们在临写字贴时,常常看一笔写一笔,一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结构松散。我的体会是教会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首先读贴、辩字、记形是教学的基本方法。读贴,即引导学生看清字形,在脑海中留下一个字的完整的轮廓。如:欧体“智”字是呈长形的倒梯形结构,第一二笔连写,第三笔横长且斜,下边的“日”字横折吊脚。这样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就很容易看得真切。辩字,指导学生分析字的部件,对每一个笔画进行分析。如: “诚”字,是左右结构,左边“言”字旁点偏向中间,右边“成”字重心紧缩,斜钩要写得长而有力。记形,让学生记准字形和笔画,部件在格子中的位置。学生练习都是用带“米”字格的字贴和练习纸,教学时教师稍加分析,学生就容易记清字在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征。如: “呼”字,左边“口”字偏上,右边“乎”字横长、斜,竖钩挺拔且粗壮,是主笔。其次比较使学生观察得更为仔细,让学生先写再比,找差距,一个字通过读贴、辩字、记形之后,基本上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记忆,经常写写,把这个记住了的字表现出来,找找差距,学生容易进步。我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提醒他们,这个字在哪本字贴上临写过,你看见过哪位名家或老师书写过,是什么样字,学生们七嘴八舌的,一下把这个字的字形说出来了,我让学生写后,再找原字贴比较,这样极容易发现不足,最后老师讲学生比,促提高。一些学生经常写一些漂亮的字,教师应及时地把这些意想不到的好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者在教室墙壁上展出,让全体学生欣赏。让学生们自己来评一评,比一比,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作总结。学生们个个喜滋滋的,都想把自己的作业放上去,展出来,也想当一回评委。
五、引导学生学习中坚持“三到”,逐步学会读帖、临帖 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读帖、临帖是练习书法的重要手段,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会从初步的模仿中体会前人的书写法则,学习他们的运笔方法和结构规律,由无知到感知、由模拟到突破、由吸收到创新。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
(一)、眼到:即学会读贴,对字帖中的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
(二)、手到:是临帖过程中最具基础性的环节,是学生把眼所看到的字的运笔、结构如实客观的写出来。手到是学生较难跨越的境界,主要原因有:一是在临帖之初没能做到“眼到”,二是太浮躁,手底的临摹功夫尚未下到。正确有效的“手到”方法是:运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教师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的时候做到目无全字:即把字帖里的每一个字按笔画、按笔顺一笔笔拆开来认真临写。学生因为不用留意字的结构,所以可以很轻松的书写,练习的效果也很好。
2、当学生把每一个笔画练好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笔画象造房子一样组合起来,在保证每一笔每一画的同时,还要注意结构特点和主笔的运用,保证比例好看、布白均匀各个部分都美观大方,主笔保证字的重心平稳。
3、举一反三法:当学生通过临摹练习已经掌握了新字的写法时,可用此法继续练习,此法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对于学生巩固和提高书写水平有明显的效果。
(三)、心到:包括两个方面:
1、通过一段时间的眼到、手到的练习,学生可以很自然的把读帖时看到的笔锋、结构记在心里,同时把手到(即书写过程)中的提按顿挫也牢牢记住。
2、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心到更是一种思维的习惯:看到一个字,心里会很自然的去分析每一个笔画的形状、写法、这个字的结构、特点、主笔和通过这个字又会想到哪些类似的字的书写等等。
六、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兴趣。
人需要肯定就像需要水、空气和食物一样,因此在小学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书法的兴趣,使学生潜在的书法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于儿童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识阶段,对书法学习缺乏目的性,不能在意志上主动做出种种努力。这就有赖于老师掌握儿童的心理状态、感知规律,增强刺激强度来吸引少儿的注意力,激发少儿学书法的兴趣。例如:搞一些班级书法比赛、小展览、我当小老师等形式来促进儿童学习书法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多用“优秀”调动学习欲望,学生字写得好的,获了奖的,参加过书法表演的等等,都可以打“优秀”等级;按时完成作业的,进步较快的,书写习惯良好的,可以打 “优秀”等级;上课发言积极的,书法故事讲得好的也打 “优秀”等级。这样一来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发掘出其闪光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增大学好书法的欲望。
总之,书法教学中的方法策略是无穷的,需要老师们不断的发现挖掘总结,相信我们通过对这一方面的探讨研究,书法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前景一定会越来越美丽!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案例11 [案例描述]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案例分析]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12 [案例描述]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13 [案例描述]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案例分析]]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案例14 [案例描述]--刺丛中也有花。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案例分析](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案例15 [案例描述]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案例分析]: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16
[案例描述]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 ”,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案例分析]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17
[案例描述]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分析]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案例18
[案例描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案例分析]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案例19
[案例描述]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案例分析]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案例20 [案例描述]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分析]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
《跳绳》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学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现了教师、学生是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地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跳绳教学的开发来源于学生的课外活动,学生利用跳绳,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轻松活泼、兴致盎然。我深受启发,以“跳绳”教学为主题,进行了教学尝试,取得一定的收获。教学中我结合体育新课程教学理念,对素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创编教材,并考虑教材的实用性,资源的开发性,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将新课程理念回归到课堂中去。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了单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教学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案例介绍:
本课教学力求充分挖掘跳绳的健身功能,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丰富想像、合作创新、积极参与,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场面,实现跳绳带来的教学实效。
一、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1、以“我们来跳绳”引入课堂教学;
2、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跳绳的技巧和跳绳的花样吗?(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跃跃欲试)
3、师:那么,老师就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去练习,大家试一试看。(学生自由组合在场地上练起来)
【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投身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下有利的基础。】
二、激活思维,探究练法
1、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跳绳做各种跳跃的练习吗?(通过问题引导,激活学生思维)
生:连续单脚跳、双脚跳;侧向单脚跳、双脚跳;蛙跳;跨步跳;左右交换跳„„
——师组织学生用跳绳做跳跃的练习。
2、师:我们还可以利用跳绳做跑的练习吗?(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探究、交流)
生:将跳绳在地上摆放成不同的图形,如平行线、圆圈、五星、多边形等,全班同学以一路纵队绕平行线做蛇形跑,绕圆圈曲线跑,绕五星变向跑,绕花瓣形跑、绕多边形跑。
生:可以用跳绳作为标志线,做往还摸线跑。„„
——师组织学生用跳绳做跑的练习。
【在教师的启迪和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交流与合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跳绳的功能,丰富跳绳的练法,挖掘跳绳的健身功能。】
三、玩练结合,拓展能力 师:我们分组进行跳绳的游戏综合活动,请各小组设计游戏内容。小组1:我们设计的是飞跃水潭,用绳做小河,单人(或双人)跳绳跳过去。
小组2:我们小组设计的是穿越小树林,用绳做标志进行“S”形跑的练习。
小组3:我们进行小组跳绳跑接力竞赛: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小队,规定同一起跑线与回转点,每队一根跳绳,以接力的形式跳绳跑着行进,先完成者为胜。
„„
——师组织学生用跳绳进行游戏综合活动。
【在综合活动中,寓教于玩,学生兴趣浓厚,既锻炼了体质,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运动的乐趣。】
案例分析:
本案例编写主要围绕《体育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组织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创造课堂活力
《体育课程标准》重视“在注意发挥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仅起到适时的诱导和点拨;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交流、探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在课中充分给学生了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的机会,如:安排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创“用跳绳做跳跃的练习、用跳绳做跑的练习”,开启学生的心智,实现充分活动、充分体验、充分锻炼。又如:在综合活动中,学生想象创造出了多种玩法,这都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创设的学习内容,教师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开展了个体表演、小组合作、集体游戏等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自己的想法、创新自己的动作、提高自身的技能。
二、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兴趣性原则”指出:“教材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标准的指出,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本案例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尝试练习,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接下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到新奇、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三、转变方式,培养良好习惯
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重点在于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加强合作、探究、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个体、小组、团队活动中,实现充分感悟、充分体验、充分锻炼。
本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跳的练习、跑的练习、玩游戏等活动,以乐增趣,以情激趣,体验跳绳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分组学练、合作探究,创新设计飞跃水潭、穿越小树林、接力竞赛等各种游戏活动,唤起学
生的情趣,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时时产生新鲜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在玩中练、玩中乐、玩中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会学习、会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四、挖掘资源,丰富教材体系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学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课标精神要求我们,合理挖掘、整合、利用体育课程资源,采用一物多用,一物多练,开发生活中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器材,与体育器具结合,合理搭配,科学使用,使体育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案例充分开发跳绳的功能,实现一物多用,一物多练,师生利用跳绳创编一个个富有情趣的体育活动内容:从开始的自练—跳的练习—跑的练习—综合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解决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同时也克服了学校器材设施匮乏的困难,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跳绳》教学案例
丰田小学:陈衍炳
联系电话:***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
体育课堂教学案例
廖国芳 《足 球 滚 滚》
【学习目标】
1、运动参与: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2、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走、跑)
3、身体健康:在基本活动中进行各种移动、急停等练习
4、心理健康:体验并简单描述成功时的心情
5、社会适应: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
【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走和跑的能力,提高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分四大组,分别在1米宽×10米的距离跑道上对面站立,每组第一个人开始,听“哨”声统一踢足球滚动向前,交至对面第一位学生,然后依次进行。
【教学要点】
1、准备活动后,按游戏要求分两边排列对面。
2、听“哨”声统一把足球放到脚下从每边起跑线开始。
3、每次足球滚到对面交换后,排在队伍的后面。
4、第一次适应练习,第二次可由学生自己创造性练习。
5、第三次进行教学比赛。
【教学效果预测】
1、学生很喜欢此项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表现。
2、游戏情趣高,孩子喜欢做类似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各种活动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走、跑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
4、游戏方法规则易懂,器材简单可取,更不占场地,游戏参与力高。
5、游戏活动的各项生理负荷指标适合学生可根据学生年级(年龄)高低大小来随时调整。
【教学结论】通过游戏有效地提高学生走和跑得活动能力,发展学生的力量。
【教学注意】
1、距离的远近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调节)
2、注意安全,学生在游戏中由于个别能力差异存在,事先在传授讲解方法和规则事仔细讲清楚。
3、组织教学时,最好分八小组进行。
【课后反思】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体育课堂教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健康快乐意识和自主意识,本课所设计的《足球滚滚》学生兴趣高,简单易学,场地也不是那么大。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精神,针对学生的体能而安排学习任务。
教学札记
好心情黄欣
你有好心情,我有好心情,大家就都会有好心情。教师与学生也是如此,但是教师的心情最能影响学生,同时也影响着整节课的气氛。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观察可谓入微,教师的每一丝细小的变化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教师上课,如果脸上挂着笑容,那么这节课学生必定会稍微大胆一些,变得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也就自然轻松起来;反之,如果教师寒霜罩脸,学生自然噤若寒蝉,不敢随便发言、轻举妄动,变得很被动,人人都绷紧了弦.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营造适当的课堂气氛,太活跃的要压抑,太沉闷的要鼓励,以便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教师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能很好利用它,让他成为自己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