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0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

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展开

1.数数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指名来数一数,你猜对了吗? 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名说11 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第二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

朝阳小学 熊隽逸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和辨认立体图形,并且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引申的。课本例题一给出的主题图是:有3个同学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用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课本要求教师着重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面在体上”,从而进一步了解到立体图形,这里的了解不再只是直观的认识立体图形,而是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每个表面的特点,从这里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课本例题接着是通过表格进行了平面图形的分类,并且把一般图形直观的画出来,并且介绍了他们的名称。在正方形和圆的分类表中,课本中给与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表格中,课本中给与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了解从“体”上得到“面”的三种方法:拓、印、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及“面”在“体”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立体图形)、学具盒和白纸。

教学设计:

师:今天黑猫警长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他来干什么呢?来教室找好伙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张爷爷生病了,但是他还惦记着菜园里面他养的蔬菜有没有被虫子吃光,病好了之后,张爷爷发现他的菜园完好无损,欣喜之余,张爷爷请来了黑猫警长帮他找到这位好伙伴。经过黑猫警长的仔细勘察,他发现了这四种脚印(幻灯片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体会“面”在“体”上,了解从“体”上得到“面”的三种方法:拓、印、描

问:看到这四种脚印,你能想起我们之前认识的哪些好朋友吗?

生: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学生说一个,幻灯片出示一个,当出示“三棱柱”时,在黑板上标注“棱”的拼音,带领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看到这四种脚印觉得它们分别是谁留下来的?

生:一号脚印是长方体留下来的,二号脚印是正方体留下的,三号脚印是三棱柱留下的,四号脚印是圆柱留下来的。

师:谁有不一样的想法?(生:没有)黑猫警长也和大家同样的想法,现在呢,黑猫警长想要请同学们做他的小助手来证明一下,刚才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把脚印取下来,你想怎么取呢?小组合作讨论取脚印的方法,老师要求你们小组合作完成至少取下一种脚印。

师:老师好奇,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取“脚印”?

生:我把我的水杯的底面放在印泥上之后,在白纸上把底面压出来,就得到它的脚印了。

师:刚才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叫做“印”。(板书:印)(全班齐读:印)有谁和他用的是不一样的办法吗?请同学们坐姿端正、举手发言。

生:我是把正方体的放在白纸上,然后用铅笔沿着边边画一圈,就画出了它的脚印。师:这位同学的方法,我们叫它叫做“描”。(板书:描)(全班齐读:描)除了上面印盒描两种方法外,你还有没有新方法呢?有新方法的同学坐姿端正。

生:我是把三棱柱放在橡皮泥上用力压,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剩下的橡皮泥就是我得到的脚印。

师:他用的这种方法是“压”。(板书:压)(全班齐读:压)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想出“印”“描”“压”这么多种方法来取脚印,黑猫警长觉得啊,能想出这们多方法的你们将来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

师:你们已经和黑猫警长一起帮张爷爷通过找“脚印”确认了我们的好伙伴,像刚才留下来的这些“脚印”,都是立体图形上的平平的面,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他们是图形王国里面的重要组成成员,在他们的身上还有许多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齐读课题)(2)分类(幻灯片出示一堆乱七八糟的平面图形)

问:老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这么多,看得眼花缭乱,图形们觉得有点挤,你有没有好办法来帮一帮他们吗?(生:分类)老师已经给这些图形编号序号了,请你按形状分分类,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图形是一组呢?

生:我觉得1、2、9、12可以分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蓝色)生:我觉得6、15、13可以分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红色)生:我觉得16可以单独分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黄色)生:我觉得4、5、7、11可以分成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涂成黑色)生:我觉得3、8、10、14能够分成一类。(幻灯片给生说的图形用粉色表示)(3)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师:用刚才你们分好的这五种图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猜一猜”,看看班上哪个小朋友和老师心有灵犀。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上面这些图形中你最喜欢的一类图形,坐在下面的小朋友说说这类图形有什么特点,让老师来猜,你们说得越清楚,老师也会猜得越准确,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请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安静有秩序的举手发言。

生:这个图形是长长方方的,有四个尖尖的角,有四条边。有两条边长长的,有两条边短短的。

师:(指长方形)他心里想的是不是他们?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长方形。(板书:长方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长方形”。)生:这个图形没有角,它长得圆圆的,它没有直直的边。师:(指圆)你们说的是它们吧?它们叫做:圆。(板书:圆)(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圆”。)

生:这个图形长得四四方方的,它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它有四个尖尖的角。师:(指正方形)是不是它们呀?它们叫做:正方形。(板书:正方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正方形”。)生:这个图形有三个角,还有三条边。

师:(指三角形)你们说的是它们吧?它们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三角形”。)

生:这个图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它跟长方形有点相似,两条边长长的,两条边短短的。它有两条边斜斜的。

师:(指平行四边形)你们说的是这种图形吧?它们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平行四边形”。)(4)巩固图形的认识

师: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有美丽的平面图形,你们看看接下来图片里面展示的分别是些什么图形。

(幻灯片出示摩天轮、帆船等等,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说说里面有哪种图形)问:今天学习了五种平面图形,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它们?你能不能找一找教室里面有没有这五种图形并且说一说呢?

师:图形里面还有许多的秘密,以后同学们还有机会再深刻的认识他们。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带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猜猜我是谁”。(5)游戏:猜猜我是谁

猜圆(幻灯片出示)生:我猜是一个圆。师:为什么不猜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呢? 生:因为没有尖尖的角。师:一起来揭晓谜底!答对了!

生1:我猜是一个三角形。生2:有可能是一个正方形。生3:也可能是一个长方形。师:绝对不会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生:不会是圆和平行四边形,因为圆没有尖尖的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直的。

(幻灯片展示学生说的三种可能,学生说一个揭晓一个)

师:在我们观察图形的时候不能够凭着一个角落就下结论,而是应该经过详细的分析。(6)课堂结语

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4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二)》是在一年级上册通过简单的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并且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引入部分:本节课通过“黑猫警长找伙伴”引入新课,学生对于动画人物感觉是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一年级的学生总是容易被故事吸引,用带情节的故事导入,自然而然的可以看到他们专注的目光。紧接着给立体图形留“脚印”的操作活动也显得童趣十足。利用故事情景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创新意识和推理能力发展。

新授部分:首先是给图形进行分类,分类完以后,请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再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给他们看一看生活中的图片,以及让他们说一说他们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图形。

应用游戏部分:这部分只有一个环节“猜图形”,却培养了数学的数据分析能力,“猜正方形”环节中,有三种可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遇到问题不能一叶障目。需要详细进行分析,得到答案。这里的分析过程采用排除法,不可能是圆,因为圆没有角,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的,而是斜的。不能无依据的进行乱猜,要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猜测。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84~86页。教学设计意图:

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计数单位和数位这两个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又比较抽象,让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两个过程,即: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形成过程,建立数的概念;经历抽象化的过程,使学生对数的认识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期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写,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以及它们的组成。

2、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

3、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计数器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

(2)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们看到了这么多,那你最想数出谁的数量?(出示课本情境图)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生!:一个一个的数。生2:两个两个的数。生3:五个五个的数。

生4:十个十个的数。(引导学生有序的数)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不但会数数,还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刚才数的有的是以前学过的10以内的数,还有一些是比10还大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比10还大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建立11-20各数的概念

1、形成计数单位“十”

师:如果用一根木棒代表一棵小树,图上的小树要用多少根木棒表示呢? 生:11根。

师:请你数出相同数目的小棒。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小棒(散放在实物投影上)谁能很快准确说出这是多少根小棒? 生:太乱了!数不清。

师:其实老师这儿也是11根小棒,这样放就很难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你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小棒重新摆一摆让大家不用数,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小棒?用自己的小棒摆摆看。交流摆法

① 1根1根地摆; ② 2根2根地摆; ③ 5根5根地摆

④ 把11根分成5根和6根地摆。⑤ 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地摆。⑥ 把10根捆成一捆,再摆1根。

师: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好!(学生独立思考,摆学具)

师:(学生汇报,把学生不同的摆法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你觉得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是“11”?(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种摆法最好,一看就知道有11根?为什么? 生:第(6)种,把10根捆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十根了,然后接着数下去。

师:我们把一根小棒看作1个一,10根就是10个一(板书:10个一),我们把一捆看作1个十(板书:1个十)。那么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呢? 生:10个一就是1个十。(教师板书: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这一捆有10根,表示“1个十”。旁边还有一根,表示“1个一”,合起来就是“11”。你也能像这样摆出“11”吗?自己摆一摆。(学生摆出“1个十”和“1个一”)

师:现在你来指一指哪是“1个十”?哪是“1个一”?(学生分别指出)一个十和十个一合起来就是11。

2、摆小棒感知十几的组成 师:快速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摆出12!也要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一生展示)师:能看出是12吗? 生:能。

师:为什么这么快就确定是12根? 生:这是1捆,还有2根。师:1捆表示多少? 生:一个十。师:两根呢? 生:2个一。

师: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几? 生:12 师:还愿意摆吗?14,你会摆吗?看哪个小朋友摆的又对又快? 师:看到你摆的14,你能来说一说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吗? 生:1个

十、4个一。

师:再摆出19,1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个十和9个一。

3、形成20 师: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能一眼看出是20吗? 生:不能。师:怎么办?

生:又满10根了,再捆成1捆。

师:说得好!散的小棒满10根了,就再捆成一捆,现在能一眼看出是20根了吗? 生:能。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每捆10根,一捆就是1个十,两捆就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来摆有什么好处? 生:又快又清楚。

4、认识数位、计数器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一捆小棒表示一个十,“1个十”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师:(指着“1个一”)这表示什么? 生:1个一。

师:这“1个一”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用来表示有几个一。师:你们的计数器上也有十位和个位,赶快找一找!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器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珠子,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

5、用计数器拨数、写数

师:你会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同桌俩合作试一试!生1:个位拨1颗,十位拨1颗。生2:个位拨1颗,十位拨10颗。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没关系,说明同学们有不同的思考!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十位上的一棵珠子表示一捆小棒还是一根小棒?生:一捆小棒。师:现在十位上只有几捆小棒? 生:一捆。师:那种方法正确? 生:第一种。

师: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多少? 生:一个十。

师:十位上有一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 生:1个一。

师:个位上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一样,因为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师:13你会拨吗?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个十和3个一。

师:再拨一个15!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师:20在计数器上怎样拨呢?试一试吧!生1:在十位拨两个珠子。

生2:个位拨10个珠子,十位拨2个珠子。师: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拨法,谁拨的对呢?为什么?

师:第一种拨法对,因为20里面有两个十,所以在十位拨两个珠子。

师:十位上2颗珠子表示多少?所以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几?为什么?个位上的0不写行吗?

生:不行,那样就是2了。

师:20里的0表示没有,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

6、数的顺序和大小。

出示标有1—20各数字的直尺:学生正着读、倒着读。

三、巩固应用

师:请刚才得到小花的同学到前面站成一排,我们来做个游戏,其他同学来当裁判,看看哪个同学反应快!

师: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站好。(学生按要求站好)师:符合要求的同学请把小花举起来。听好口令: 1个

十、3个一合起来是几? 比15大的数是几? 和14相邻的数是几?

(符合要求的学生分别举起小花)师:谁也能给他们发一个口令? 生1:比16小的数是几? 生2:和17相邻的数是几? „„

四、总结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11——20各数。其实,它们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数一数,看看谁是一个有心人,发现得多!

第四篇:《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范文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扎佐中心小学:杨林

教学内容:

苏教版(2011修订版)一年级教材上册82—83页的“认识11~20各数”。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数、读数的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让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正确地读数。

2、难点: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是1个十,2个十是20。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唱好不好?在唱的时候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一边唱一边记下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数?(课件出示)

2、提问:谁来说说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数?(师作相应板书)除了歌曲中出现的数外,我们还认识了哪些数?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更大更大的数,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更大的数。板书:认识11~20各数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师:小猴子想数12根小棒,可是半天都没数出来,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它,愿意吗?那你能数出1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吗?

学生动手操作,指名汇报。

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但都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而且也摆得很整齐。可是小猴子觉得每次要数出十几根,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摆法。(课件展示)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一些?多少根捆成一捆?我们一起来捆一捆好不好?

那12根小棒是几捆带几根?

这一捆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有几个一根?板书:10个一 那这一捆小棒又是1个几呢?板书:1个十

师:这一捆小棒可以用10个一表示,也可以用1个十表示,那10个一和1个十之间有什么小秘密呢?

学生思考回答,师补充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提问:反过来,一个十里面有几个一呢?

(二)认识11~20各数

1、先摆11根小棒

师:你能摆出11根小棒吗?怎样摆才能看得很清楚?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摆小棒的过程。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指名展示摆法,并交流是怎样摆的。(课件展示)交流时提问:11根小棒就是几捆带几根? 那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小结:我们摆11根小棒的时候,可以先在左边摆1捆,再在右边摆1根。也就是先摆1个十,再摆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2、摆其它十几的各数

(1)摆13,展示摆法,说一说。(课件展示)

交流时提问:13根小棒就是几捆带几根?那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你还能像老师这样很快地摆出11-20间的其它数吗?同桌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说数,然后全班交流。(师将学生摆的数写在黑板上)

3、认识20(课件展示)

师:下面大家摆19根小棒。说说你是怎样摆的?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现在老师在19根的后面再添上1根小棒,谁知道是多少根小棒? 那你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是20根小棒吗? 现在有几个十?板书:2个十 2个十就是多少?板书:20 反过来,20就是几个十?

4、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

(1)黑板上的这些新朋友有没有按顺序排列?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读教材83页“想想做做”第2题直尺上的数。读数时可按不同顺序读一读。

(3)完成教材83页“想想做做”第3题。读数时师可适当增加难度。(4)增设“想一想”题目,师生共同完成。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展示)学生先自己估算,再全班交流答案。指导学生可以先圈出10个,再数一数。

2、“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懂图,并读一读这些数。讲解红绿灯图时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4、“想想做做”第6题

请同学们从书上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四、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找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我们今天认识的数。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个一是1个十 11 13 17 15 16 14 12 18 19 20 2个十是20

第五篇:《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 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2)出示各种摆法。(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3.借助学习经验,自主探究12~20数的组成。(1)认识12。

师: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两人一组边摆边说,12根小棒再 添上1根,是多少根?

(2)认识13~19各数。学生自主摆小棒,并记录个数的组成。

(3)总结11~19各数,这些书的组成均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数。(4)认识20.

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清楚看出是20根?(预设)①10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0根并排小棒放在右边。

②10根捆成一捆,一共2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20个一和2个十。

两幅图表示的数一样吗?哪个图让大家一眼看得清楚。

在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20是由2个十组成的,也是由20个一组成的。【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棒,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充分感知并理解数的组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利用多种素材,建构数序观念 1.利用直尺,初步感知20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

①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从右往左,数越来越小。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让学生帮助11~20各数找到相应的位置。(3)从小到大读一读0到20之间各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2.通过提问活动,加深学生对20以内数序的认识。

(1)16比17大还是小?19和18比谁大谁小?自己举例说一说谁比谁大?谁比谁小?(2)13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3)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4)17离10近还是离20近?哪个数离19最近?哪个数离19最远?

(5)请学生像老师一样进行提问,并找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回答是否正确。3.利用数字卡片,进一步培养数感。

(1)将数字卡片“18”“14”“16”“19”“15”和“17”按一定顺序排排队。(2)将副板书记录的部分学生集星数量按一定顺序排排队。

【设计意图】利用直尺、数字卡片、学生集星数量等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数、排序等活动,进一步多种角度感知11—20各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1.基础应用(1)数数。

学生独立数出教材第73页“主题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按要求数数

同桌互相检查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第2题。(3)按要求读数

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第3题。2.巩固延伸(1)比比谁的卡片举得快。

学生拿出写有0~20各数的数字卡片,教师或学生依次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出答案后将相应数字卡片举起来,速度快且正确者获胜。

①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什么?

②在16和19 之间的数有哪些?15前面的数是什么? ③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学生按要求举数字卡片。(2)向生活延伸。

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11~20各数。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数数、读数以及数序的理解和记忆,在延伸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巩固数的组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五)全课总结

师:其实大家对11~20个数并不陌生,今天再学习这些数,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觉吗?千万别忘记老朋友“一”,要记住新朋友“十”啊!

说说这节课中哪个活动环节你最喜欢,为什么?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一年级下期数学认识图形巩固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1、 连一连。2、填空。 3、分一分,填序号。 是长方形的有 是正方形的有 是三角形的有 是圆的有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4、 5右边......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0)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34——35页) 教学目的: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

    一年级《11至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20以内数的数数,数序,数的读作和数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数......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第7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数出11~20个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

    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使学生知道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第一次准备邀请课,说实话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自己就一个人先准备起来了,在参考了多......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化皮中心校 刘英美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2、学会读、写11-20各数,知道它们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