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课堂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评价,又是否真正做到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快乐地学好知识呢?如何实施课堂评价,才能激励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细化的实施建议。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激励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教育不是既定划一的笔墨,用划一的教材和方法,把受教者加工成划一的‘标准件’,而是尊重受教者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性趣味,以对于他们各自说来最恰当的方式,把他们成全为符合于他们天性而又富于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来实施美术课堂中的评价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去尝试变换多种激励性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一)学生评价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包括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我认为课堂评价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的参与进来,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情感、认识毫不保留地倾泻于纸上,有时我们老师们不一定能看懂、理解他们的作品,所以,在对学生作品评价的时候不一定非常准确,这时我们老师不妨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评价。我每次到了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把作品张贴在黑板上或展示台上,并提问学生:“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哪里最满意?为什么?”“你觉得谁的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你觉得今天又有了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美,让他们发现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让每个学生能够自主地发挥能动性,自主发言,这样就减少了我们美术评价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通过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在评价的时候,学生相互给同学作业打分,他们对给同学打分的评价方法也是很感兴趣的。无论你给同学打多少分,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其实,在这里,打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讲一讲、说一说、评一评,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优点及不足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自由发表时其他同学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并从画面效果、造型能力,表现技巧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主动位置。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热情高涨,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二)教师评价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是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评价方式显得单
一、无趣。当教师把作业发下去后,看到的是优、良、合格等简单的评价方式,渐渐的学生对你的评价失去了兴趣。美术作业不能像语文、数学一样简单分出对和错,所以说我们的评价不能如此简单。美术作品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评价也是多元化的。下面来介绍几种课堂活动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1、分层评价法
新课程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需求、爱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轨迹,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个体性。所以教师们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依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正确判断其发展潜力和方向,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分层评价,效果会较好:对优等生的见解独到,运用“标新式”评价,表扬他“有新意”;对中等生的一般见解,运用“肯定式”评价,鼓励他“解答正确”;对学困生的见解有误,运用“移情式”评价,以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
2、语言评价法 在作业批改时,教师不急于给学生的练习评定等级,而是先产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先肯定后指正”是我们常用的评价方法,此法从儿童心理学出发,使学生乐意接受。“你的人物造型画得真不错,没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但如果给他加些笑容,将会吸引更多的观众。”“你画的这个小朋友真让人喜欢,如果在他身边再添些其它的小伙伴,他会很开心的,你喜欢许多小朋友们跟你玩吗?”“啊呀,你的手可真巧,这个小公鸡是你做的吗?你真棒,想想看,要是给大公鸡穿上花衣裳,它一定会很感谢你的。”“通过你的画面,同学们都知道你动了许多脑筋,你如果能把画处理得干净一些,你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让鼓励点亮孩子们的自信,让点拨启迪智慧,使师者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
3、符号评价法
曾经也征求学生意见:“你们愿意老师用什么方法来批改美术作业?”,讨论后达成协议:采用特定的符号进行暗示(如:☺代表颜色,☆代表构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画面的背面画上色彩或构图符号,标明满意、较满意、不够满意等,一次评价不满意还可取回再修改再评价。这种动态式的作业批改方法,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做作业的热情高涨,经常有学生找老师对作业进行多次批改。
4、评语评价法
如果说符号是评价的一种手段,那么评语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期末综合评定学生作业时,老师们可采取评语与学生学习感受有机结合的方法,老师的评语则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一种肯定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感受是对个人阶段性学习的回顾与希望,也是对老师教学的一种要求和检验。
5、实物评价法
当一种评价方式实行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往往会失去刚开始的热情,使评价失去吸引力。所以,作为师者,就必须要及时更换评价方式,以适应儿童好奇、喜欢新事物的心理,再次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时“优”“良”等级制符号用多了,学生对此会麻木。于是,在作业的评价上可换用实物来展示评价。可以用印章和一些剪、画出来的小东西来表示,如:印朵小红花表示你的画真美,粘个大拇指表示你真棒,画面飘拂的小红旗表示你要加油。夸张、有趣的实物,不仅学生看着喜爱,而且还体现了美术课的特点。有时还可贴学生中流行的一些小饰物。这样一来,学生不分上下,比以往学得更有兴趣,画得更加认真了。
6、无级评价法
取消用分数或等级来评价学生,代之以“达到”、“稍欠”、“须努力”等暗示性的评价语言,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常常会在学生的作品后面画些他们觉得比较难画的部分,让他们参考。有时候布局不够美观,我会写个小标语:注意画面的饱满,不能太空了等等。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既要引导学生横向比较,又要引导学生纵向比较,即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启发学生回顾过去,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三)家长评价法
让家长一起参与评价,写上简短的评语,这是家长与学生交流的好机会,可以引导家长更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帮助支持孩子,使家长也成为学校教育可利用的有效资源。如上三年级的《厨房一角》这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前仔细观察自家的厨房一角,上课时凭记忆将厨房一角进行表现,下课时不急于对作业批改,而是让学生将作业带回家,让父母给予批阅:请父母们根据本课的作业要求相应地打出“优”、“良”、“中”、“差”,并附上简短的评语。又如上五年级《节日的礼物》这课时,结合“
三、八”妇女节,学生们每人在课堂中制作了一张贺卡,教师也不及时进行批阅,而是要求学生将作业连同自己的节日祝福一起带回家交给自己的妈妈,并观察妈妈的表情与语调,如果妈妈表现出喜悦或满意的,作业即可得“优”。
(四)环境评价法
教学环境的布置也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评价功能。如,在以书画为主的美术专用教室,除了张贴学生们的一些优秀作品外,还可搜集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画家的生平事迹,包括作画风格、其主要代表作及成名历程,制作成学生喜欢的黄色五角星型版面,悬挂于学生座位上方,再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粘贴大小不一的彩色五角星。利用学生的“追星”心理,引导学生只要努力,你也可以成为画室里的一颗“星”:只要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同学们一致的称赞,你就可以在教室的五彩星中任选一颗,写上姓名,作为你的“幸运星”,在上面记载你的一次次成功,让所有到美术室上课的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知道你的“辉煌”。在头顶上方的“名人星”的指引下,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成为美术活动中的“星”,长大成为各行各业的“明星”。在以手工为主的美术室,可布置成以各小组席地围成一圈就坐的“快乐手工坊”。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创作。周围的墙上印满了学生的手印,让一个个活泼的手印不断记录下学生们走向成功的印痕。
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节课,并且正确地运用评价语言,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让我们对孩子“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吧,这样就一定会让课堂教学更显魅力!
总而言之,正确有效的美术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教学评价。当然,实施任何形式的评价方式,都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方面,达到理想化的层面,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去和完善。但只要我们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格完善”的新课程改革精神来做,我们的美术评价就能健康地引导人,完美人,成就人。让我们大胆尝试各种评价方法,力争在美术课堂中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练得灵动、评得感动吧。
第二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课堂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评价,又是否真正做到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快乐地学好知识呢?如何实施课堂评价,才能激励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细化的实施建议。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激励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传统的评价把优异的成绩给了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只能获得较低的成绩。评价无形中变为一种对学生的甄别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乐趣,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评价不仅没有激励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热情,而且使大多数学生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
“激励教育以主体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以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为心理学依据,以系统论为方法论依据”。激励性评价是激励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实施激励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的生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以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基础,反对“管理主义倾向”,重视价值的多元性,关注质性评价。激励性美术教学评价,是体现这种评价理论的一种尝试。从价值取向看,激励性美术教学评价关注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淡化目标取向。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并将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进行集成。改善学生学习的激励功能: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通过多种方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因素,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不同。特别是对于不喜欢美术、且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经常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适时、适度、经常地激励性评价,使之渐渐走上“我要学”的轨道。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努力和成绩、成绩和奖励、激励与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三种关系,运用激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
第三篇:浅谈激励性评价
浅谈激励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两年多的课改实验过程中,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激励性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一、提出的背景
1、它是发展性评价的产物。现有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等。一句话,现有的评价体系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程度的遏制了学生的发展潜能,严重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它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都有渴望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正是这种内驱力,激励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使学生学习成功的需要得到满足,使学生的动机、态度、情感、人格等因素处于并保持积极、活跃、协调的状态,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二、评价的形式
1、书面评价。老师要评改大量作业,学生的作业,有的字迹清楚,有的龙飞凤舞。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书写速度很快,态度不够认真。面对这种现象,我不急不躁,每判一本作业,都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盖一个“优”的印章。作业实在太乱的,我就千方百计地从中寻找写得好的字,然后在下面画上曲线,在旁边写一个大大的“好”字,并在作业后面写上:如果你稍微认真一点,准能写得很好!每次发作业之前我都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作业认真及成绩突出的学生。除盖印章,我还写批语,如“有进步!”“你真棒!”“真了不起!”“进步很大,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等等。别小看这印章或批语,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出两周的时间,学生的书写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进步的同学还把作业本主动拿回家让家长看,让家长签字。其实我根本没有这样的要求,不过我心里很清楚,学生已经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小小的印章激励着他们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短短的一句赞扬点燃了他们内心要求上进的火花。评改单元试卷时,我不仅检查对错,还要分析错误原因。对正确的项目,我在旁边注明:“你在阅读方面有了进步!”“这道题你掌握得很好!”等等。家长看了试卷,不仅能了解自己孩子的成绩,这样对今后辅导孩子的学习也就心中有数了。对于取得高分的学生,我大加鼓励:“看到你的成绩,老师真为你高兴!”“太棒了”!
2、口头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青少年成功体验的肯定,是刺激大脑形成兴奋中心的催化剂,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驱动力和有效手段。所以,除了书面激励,我还把口头激励作为一条教学原则贯穿于教育与教学的始终。我常常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需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上课时,我对敢于发言的学生,特别是有独到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疑问的学生,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加赞赏。对没有回答上来的,我也从不训斥,而是让他坐下来想一想,说:“老师相信你一会儿会回答的。不过,要好好听,一会儿我还叫你回答。”等同学们回答差不多的时候,我再叫这名同学,他就回答出来了。这时,我带头给他鼓掌,不会让他带着任何遗憾坐下。对于平时胆子比较小、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在叫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尤其小心,生怕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往往叫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特别是有陌生人来听课的时候,我总是把这样的机会留给这些学生。有时我还特意在他们发言时走到他们的身边,让他们感到老师离他们很近,有老师在给他们助威、壮胆。这类学生回答过错了,时常会用一种微妙的眼神望着我,这种眼光只有我明白,于是我会轻轻地拍一拍他的肩膀、抚摩一下他的头,或为他竖起大拇指,或向他点头微笑。每当这时,学生的眼睛里总会出愉悦的光芒。
三、评价的方式
1、自责式
即对于学生的答错答题,老师自揽责任,不训斥学生。“你做错了,但这不能全部怪你,可能老师在讲解时没说清楚,现在我要再说一遍,你注意听好了。”这样就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不感到难堪,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协商式
即用商量的口吻指出学生的不足或努力的方向。“你做得不错,可老师觉得若再快一点就更好了,你说对吗”这种协商式评价即及时肯定学生已经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善意的指出他/她还存在答题太慢的不足,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己是学习的主角。
3、希望式
即教师始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希望,尤其是困难生,通过老师态度的感染,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有时遇到学生犯错误老师满怀希望地说:“做错了不要紧,没有谁是一学就会的。”“你是个聪明的学生,这次做错了可能是偶然,下次你一定能做好。”学生虽然做错了,但能从老师的安慰中看到今后学习的希望,使学生虽错却不灰心,激起学生“争取下次一定做好”的愿望。
4、激将式
这种带有挑战性的评价能够激活学生的潜能。
“你和某某同学一直是不分胜负,这次他能做好,而你没做好,我想你一定不甘落后,对吧”遣将不好激将,这样做能激励学生奋进,激发学生的斗志,学生自然会相互比拼,竞争而上。
5、夸赞式
即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的长处、优点,我用正面表扬、激励学生。“你示范错了,但你敢于当从示范,勇于接受挑战,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这样做,极好的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坚信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有了成绩大张其鼓地表扬,充分满足学生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
6、微笑式
对学生错误不加指责,而是报以善意的微笑,让学生悄然领会自己的错误,这样做,既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四、评价要因人而异
1、上层生。他们平时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威信较高,评价此类学生时,可以开门见山,迅速入题。比如有这么一份评语:“你是一位非常聪明的、能干的孩子。你那流利的普通话、清脆悦耳的歌声、大胆认真的工作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为有你这样一名学生而感到骄傲。可又在心里有一丝担心,担心你会在老师和同学赞扬声中变得骄傲起来。你说,我的担心有必要吗?下学期,老师想把你推荐到校广播站作播音员,那时你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身兼数职最能锻炼人,但绝对需要不懈地上进心和不屈的毅力,你能做到吗?”这份评语既肯定了以往的成绩和优点,也点出其应克服的弱点,借“推荐”之事,提出更高一层的要求,达到育人的效果。
2、中层生。这类学生自我奋斗精神不强,学习、工作自我要求不高,只求过得去。可是如果班主任能把集体的信任,老师的期盼送给他,给他关心和支持,他就会扬起风帆,加足马力,奋勇前进。评价此类学生时,教师应结合平时与其交往的事例,在语言上沟通感情、启迪思想、打气鼓励,开启动力。我曾为本班一位学生写过这样的评语:你还记得你捂着肚子坚决的站起来说:“老师,我来。”当得知比赛取得第一名后,你激动绕操场跑了一圈,直到无力的坐在地上。“老师,我来”这句话,曾在老师的脑海里整整回响了十几次,那一天老师觉得好象刚刚认识你一样,你的勇气、毅力使你变成崭新的你。在老师时常注意你的这一学期里,你又有些松懈了,老师一直在那里想,什么时候在学习、工作上,也能听到你的那一声“老师,我来”那该多好啊!
3、下层生。这类学生学习不够认真,成绩落后,组织观念较为淡薄、屡遭批评,老师和同学们另眼相看,或班主任关心太少。评价这类学生用“谈心式”的语言最恰当不过了。评语中,教师设身处地的帮助分析原因。联系其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心与心的交流。我曾这样对学生说:你能克服困难坚持念书,这就足以说明你有毅力。要知道,你是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的,你的一举一动在影响着同学们,每当你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我都暗暗的为你高兴,振作起来吧!假如你能改掉不良的习惯,刻苦学习,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多少同学会为你自豪,多少老师会为你骄傲。这充满情感,激励的话语,告诉了他,大家都在关心他,都注视他是否战胜现在,战胜困难。这话语起到了增进师生理解、鼓舞学生信心,燃起其心中发奋之情。
五、激励性评价对教师的新要求
1、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关注学生差异,评出学生特长。要求教师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教师应真诚、中肯,鼓励和赞扬都要发自内心;要新颖、独特、灵活多样,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
2、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自我批评、自我反思,保护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评价过程及方法及时的开展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及时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和不足,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在失败面前不气馁。
3、要求教师把握好评价的评价尺度。“激励性”评价不等于盲目的迁就、无原则的默认,或者说不批评、只表扬,它以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为前提,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大加赞赏的不是学生天生的禀赋或特长,教师表扬、夸奖的应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结果。学生付出一分努力,教师给予一分表扬或赞许,学生付出十分努力,教师给予十分的肯定;对于学生没有付出努力,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评价引导教育,告诉学生该怎样去做。总而言之,教师的评价要适时,要适度,不过分夸张。
第四篇:激励性评价
让科学活动有“ 据 ”可评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评价策略的研究
评价环节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评价环节”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①评价前对幼儿探究过程的观察倾听不充分;②评价的目的性不强,教学目标偏离,教学效率不高;③评价形式单一,多以说教为主。的确,评价作为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整个活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正确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形成概念,而且评价的激励作用还能提升幼儿对科学的情感态度,如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尊重事实的科学品质等,从而促进其自身发展。
“据”从字义上讲,有四种解释①凭依、依仗②介词:依据③占据④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凭证(凭据、证据)。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地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各种感官、多种方法操作感知或者比较发现客观事实,不断积累经验,从而较为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因此本文中,“据”的含义引申为“可以用作证明反映客观事物所需的材料或数据,如幼儿的记录册、作品、照片,教师随笔等信息材料,有“据”对于科学活动的评价是前提,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据”的收集,“评”的基础
俗话说,有“据”便有“理”;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据”的收集非常关键,无论是来自教师的还是幼儿自己的,都将作为评价的证据和信息。
1.观察倾听,记下幼儿活动中最真实的表现
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观察和倾听以把握整个探究过程;同时,要与幼儿的行动、思维过程及想法相协调,一旦发现幼儿的某一特定行为或想法时,便可以用简要的方式,快速扼要地记录下幼儿所说的话或用录像拍摄下幼儿的探究行为,从而为下一步的评价和学习做准备。
◎文字记录
文字记录是一种试图直接建立在证据之上的评价方式,这些证据来自于教师的观察和倾听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及收集到的作品样本。鉴于教师不能全天候的、每天记录或集体教学中记录下幼儿的所有想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做记录:(1)记录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反映幼儿想法的行为和对话。(2)经常定期的收集幼儿的作品。(3)个案记录。
例:幼儿在科学探索“蝗虫”活动中,教师的随笔记录为接下来的评价及课程的调整与实施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10月20日
老师抓到一只蚱蜢,数数只有五条腿,自言自语:“是只五条腿的蚱蜢”。任俊宇听后便说:“我知道蚱蜢也有再生能力,他会再长出新的一条腿,我在家里的百科书里看见的。
10月23日
我们把户外抓到的蚱蜢都放进了2号养育箱,孩子们非常开心。中餐时,我看见两只蚱蜢交配,于是小组邀请幼儿来观察,王瑜仔细地观察后说:“戴老师,蝗虫交配后,也要死的吧?”看来他已与原有的“蚕蛾交配后死亡”的经验相链接了。我说:“不会”。
◎影像资料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利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能够即时重放的特点,拍摄下幼儿的探索过程、结果或精彩瞬间,在评价环节中进行回放。幼儿在观察视频或照片时不仅能重温自己的探索过程,而且对体现评价的真实性更有认同感。
◎学习记录
为了收集和分析每一个幼儿学习的信息,在科学探索中,还可以运用表格的形式建立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记录档案,纪录下教师从观察、交谈及幼儿探索中所获得的证据,以便等到探究活动结束时,对每一个幼儿进行客观地评价。(见以下图表1,表附文后)
2.图像记录,留下自主探索中最感性的经验
图像记录是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式,要使图像记录真实、丰富和有效,必须要在幼儿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让幼儿在科学探索中,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探究过程、发现以及感受和体验,这是幼儿得出探究的结论、分享交流及评价的基础。
◎连续性观察记录
组织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是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之一,植物什么时候开花、结果或凋谢,需要幼儿长时间仔细地跟踪观察,才能获得植物生长的经验。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教师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观察记录册,让幼儿用绘画记录下自己连续观察的结果和感受,使得在评价中更有“据”。
例:科学“认识桃树”活动中,教师定期组织幼儿到桃园观察,幼儿对每一次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同时,教师用简短的语句记录下幼儿的真实感受。
◎个别化操作记录
除了以上观察记录册的使用外,图像记录还可以用表格、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幼儿的发现和认识,并在记录后让幼儿说明记录的内容;教师也可在幼儿的图像记录上用文字做些简短说明,使记录更明白易懂,也为活动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过,图像记录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因此,一般更适宜在中、大班进行。
例:科学活动“种子的生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种子进行观察记录,并将看到的请老师用文字记录下来。
例:科学小实验“硬币小水池”,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在记录单上用数字清晰地记录下自己的探索结果,并作为“证据”在评价环节中给予呈现和说明。
◎班集体日志记录
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经常会创设一些墙面环境用于呈现全班幼儿的探究计划和某一阶段的探索结果,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的代表。
例:科学活动“乌龟”,师幼共同创设了“护龟行动”计划表,各小组记录下在照顾乌龟过程中所发现的秘密,这些信息为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幼儿对认知趣向及课程内容的调整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综上可见,图像记录作为一种表达的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探索科学的兴趣,使幼儿获得清晰的、深刻的印象,提高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为教师评价、总结幼儿科学经验、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材料。
二、“评”的跟进,“据”的提升
教师依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内容,需要相应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收集评价信息。教师在科学活动中除了观察幼儿的表现,倾听幼儿的心声外,还要对收集的证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幼儿已有的、零星的感性经验来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确定评价的目标和方法,进而帮助幼儿在分享交流过程中明了事物间的关系,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1.活动进行前,教师为主的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通常被称为前测评价,即证据、信息的收集来自教师对幼儿以往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的评价。教师通过非正式的观察、日常交谈、翻阅幼儿的图像记录或成长档案等方式了解、分析和评价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认知、能力水平及科学品质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幼儿个体或群体的科学活动内容、目标及探究方式。诊断性评价往往反映在教师的备课教案里对教材、教学内容及幼儿的分析中。因此,主要以教师作为主体进行评价。
2.活动过程中,不断调整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是在幼儿认知、能力与态度情感形成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探索过程进行的评价。它是教师基于对幼儿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作出的发展性评价;既是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又是教师调整接下来的幼儿探究策略,改进探究方法的有效手段。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通过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和认知水平,因此说,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评价——反馈——调整”的过程。
3.活动结束时,不同形式的总结性评价
通常,教师会在一段教学活动结束时实施总结性评价,以确定和掌握幼儿个体或群体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性经验、情感态度及幼儿科学探究方面的发展,这对幼儿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意义。
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图像记录信息,如观察记录册、班级日志、操作记录单等材料,也可针对幼儿不同的探究过程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总结和评价。
◎图示法,更直接地表现探究的步骤
评价环节中,结合“图示”进行评价,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大班科学活动“彩色陀螺”,幼儿自主探索制作小陀螺的方法,当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当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图示”进一步说明制作陀螺的正确步骤及关键点,清晰明了。
◎动画类,更生动地反映探究的结果
针对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确定总结性评价的重点及内容,然后用flash动画与表格相结合,动态地呈现幼儿探究的结果,以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形成概念,幼儿非常喜欢。
例:中班科学活动“小蜗牛作客”,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照顾蜗牛的经验,确定评价的内容为“蜗牛的食物及大便颜色的关系”。评价中,教师针对幼儿回答随意点击表格,相对应出现的动态的蜗牛让幼儿更生动、形象地了解和验证了自己探究的结果。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评价,都要体现评价的激励性;都需要教师全面、真实地收集和分析幼儿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来确定评价的内容、目标,以便更为科学、正确地做到有“据”可评。因此说,有“据”可评让幼儿真正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和重视,对他们每一个幼儿探究和发现的关注、支持和鼓励。
第五篇:体育教学激励性评价
体育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运用
曹甸镇下舍初中古洪松
学校体育真正的本质是育人,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目的,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因而,体育教学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应正确发挥评价的功效。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让每一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本着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用科学、规范、赏识、激励性的语言做出评价,而少用或慎用批评、责备性的语言。教书育人的种种迹象表明,对学生优点、长处的欣赏、赞美,可以使一个人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成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何况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呢?对于他们更需要一种赏识、激励性的语言,才能保证学生持有积极的进取心和强烈的荣誉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只重视了对学生的优点、成功的欣赏和鼓励,而对于那些体质差的学生偏偏是批评多于鼓励,从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厌学、逃课的现象。这对于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来说,反而是一种不断丧失自信的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对其进行赏识、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更能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
本人自从2007年10月加入“农村学生体育课学习评价实验研究”课题组后,认真钻研,积极学习,收集相关资料,大胆尝试,通过两年的教学发现赏识、鼓励性的语言最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成功;而过多的抱怨、责备往往会导致教学的失败。近两年来,我校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教委举行的各种体育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上级领导对我的教学给予了肯定。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以及成绩的取得,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乃至评价有了很大的变化,把对学生的赏识、鼓励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在心理、精神上不仅有了被肯定后的满足,而且也有了学习的信心,他们有兴趣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
现代教育发展的事实表明,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更多的需要对学生的欣赏、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我校七年级有一位学生,在体育课上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有时甚至逃学、旷课,是个让人十分头疼的学生。
后来我偶尔发现这个学生倒是一个很细心、很有组织能力的孩子,做游戏或小组活动时,总是别具一格,不论是性格怎样孤僻的学生在他的组织下都是那样积极地参与。再后来我还发现他歌唱得也很好听。针对这一情况,我对他及时地给予了欣赏、赞美性的评价,并跟班主任商量后决定让他当体育委员。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得特别好,对班集体的事越来越关心,还踊跃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逃学、旷课的现象日趋下降。到了第二学期,已经没有了逃课、旷课的现象,而且各项体育活动都取得了好成绩,脸上也有了少有的自信和微笑。这位学生的变化,正是赏识、激励性评价的结果。在教学中,还曾遇到不少这样的事例。有个学生从上体育课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他胆子特别小,上课总是显得那么沉默寡言,一声不吭,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根据他的这一特点,在每堂体育课上,我都鼓励他大胆尝试,使之坚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要求学生给他帮助,发现进步总会对他给予由衷的称赞。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后我发现这个学生进步很大,在体育课上不再是那么胆怯,还经常跟同学进行体育项目的竞赛活动。他的进步和转变,也正是对他欣赏后的赞美、鼓励所起的作用。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生更需要教师以赏识、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而教师的这种赏识、激励性的评价,不但要针对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应该给予那些自信心不强、体育活动中困难较大的后进生,他们更需要教师在精神、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当然,这样的鼓励,还应该注意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一定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征。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用一种赏识、激励性的语言来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自内心地给予学生赞美和鼓励,那么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会变成“聚光灯”,照亮他们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