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2 18:4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

第一篇: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识记:(1)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理解:(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所揭示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 义实践观的教育。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解决方法

(1)强调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四种配子的原因。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2)通过染色体上标有有关基因的减数分裂图解,强调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3)画有关基因的细胞图。

(4)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习题。

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解决方法

(1)运用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重组而自由组合的情况。(2)画有关基因的细胞图。

(3)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习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用直观教学、与学生讨论探究、归纳推理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我们伟大的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通过苦苦8年的碗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震惊世界的遗传两个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大定律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优生优育,现在培养出了高产的水稻、玉米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福音。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基因分离定律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于遗传给后代。)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豌豆粒色试验

②豌豆粒形试验

P黄色X绿色

P圆形X皱形

F1 黄色

F1 圆形

F

2(回答:①F1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表现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F1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2有两种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展示课件)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是在完成了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后得出的。那么,豌豆的相对性状很多,如果同一植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纯合亲本性状,如:豌豆的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我们将同时具有黄色、圆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和具有绿色、皱粒两种性状的纯亲本植株放到一起来研究它们杂交后的情况的话,F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它是否还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呢?于是,孟德尔就又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试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孟德尔选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样两个性状来进行杂交,即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的。以后,孟德尔又让F1植株进行自交,产生F2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在所结的556粒种子中,有黄色圆粒的315粒、绿色圆粒的108粒、黄色皱粒的101粒、绿色皱粒32粒。这四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9:3:3:1。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并分析问题,指定小组长回答问题。)

提问:这一试验结果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方法:从一对性状(粒色、粒形)入手,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粒色:黄色: 315+101=416

绿色:108 +32=140 黄色:绿色 接近于3:1

粒形:圆粒:315+108=423 皱粒:101 +32=133

圆粒:皱粒接近于3:1(回答:由此可见,从一对性状的角度去衡量这一试验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提问:新组合的性状是如何产生的呢?(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对上述遗传实验的分析,在F2不仅出现了与亲本性状相同的后代,而且出现了两个新组合的形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并且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接近3:1。这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这表明在F1形成配子后,配子在组合上发生了自由配对的现象。)

讲述:对,这表明两对性状在共同的遗传过程中性状分离和等位基因的分离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由于一对性状的分离是随机的、独立的,那么,两对性状在遗传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随机组合。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F2中:

粒色:黄色:3/4 粒形:圆形:3/4

绿色:1/4

皱形:1/4

也就是说,在3/4的黄色种子中,其中应该有3/4是圆粒的,1/4是皱粒的;在1/4的绿色种子中,应该有3/4是圆粒的,1/4是皱粒的。反过来也一样,即在3/4的圆粒种子中,应该有3/4是黄色的;有1/4是绿色的。在1/4的皱粒种子中,应该有3/4是黄色;1/4是绿色。

两对性状结合起来应该是

556粒种子应出现的性状

黄色圆粒:3/4x3/4=9/16 556x9/16=313

黄色皱粒: 3/4xl/4=3/16 556x3/16=104

绿色圆粒: 1/4x3/4=3/16 556x3/16=104

绿色皱粒: 1/4xl/4=1/16 556xl/16=34

杂交实验的结果也正是如此,在556粒种子中,黄色圆粒315粒,黄色皱粒101粒,绿色圆粒108粒,绿色皱粒32粒,正好接近:9/16:3/16:3/16:1/16,即:9:3:3:1。

根据以上分析,请同学们看书:P30以上数据表明„„至P31第二自然段结束。

讲述: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即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提问: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能否说明亲本的显隐性关系?

(回答:由于子一代表现为黄色圆粒,说明亲本中黄色相对于绿色为显性性状,圆粒相对于皱粒为显性性状。)提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如何表示?

(回答:纯种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纯种绿色皱粒的基因型为yyrr)

提问:两个亲本产生配子的情况如何?F1的基因型是什么?(回答:根据减数分裂的原理,YYRR产生的配子为YR,yyrr产生的配子为yr。F1的基因型为YyRr。)

提问:F1形成配子时,各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随机结合。请同学们思考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几种?比例如何?

(回答: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四种,即YR、Yr、yR、yr,比例为: 1:l:l:1。)

讲述:关于杂种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发生自由组合的根本原因,也是这节课的难点。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F1产生配子的过程。

杂种F1(YyRr)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Y和y、R和r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而不同对的等位基因之间随机组合在同一配子中,F1基因型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

YR Yr yR yr

1: 1: 1:1

由于Y与R和r组合的几率相同,R与Y和y组合的几率也相同,所以四种配子的数量相同。

提问:杂种F1形成配子后,受精时雌雄配子是如何随机组合的?请同学们思考F1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多少种?

(回答:结合方式有16种。)

提问:以上结合方式中;共有几种基因型、几种表现型?

(回答:有九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于9:3:3:1。)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问:什么是测交?这里应是谁和谁杂交?

学生回答:让F1代和双隐性亲本回交,也就是F1代和绿色皱缩豌豆杂交。

教师强调:

这是理论上推导的预期测交,即是按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产生4种配子,它们的数目相等,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请一位同学将上述情况用基因遗传图解表示。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五)解题思路

1、先确定显性、隐性

2、根据表现型初步确定基因组成 3、根据上下代关系进一步确定基因型 4、再据比例确定基因型 5、多对等位基因一对一对考虑

(六)经典题型

1、鸡的腿有毛腿、光腿,冠有豌豆冠、单冠,两对性状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腿基因用F、f表示,冠用E、e表示,性状没有出现的表示不能出现)

(1)

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2)

甲×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公鸡甲的基因型是,公鸡乙的基因型是,公鸡丙的基因型是。

A.FFEE B.FFEe C.FfEe D.FfEE

2、父本为YYRr,母本为YyRr,则F1中不可能出现的 基因型是()A、yyrr B、YYRr C、YyRr D、YYrr

3、将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黄色盘状南瓜,两对性状自由组合,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有30株白色盘状南瓜,预计F2中基因型为杂合体的株数为()A、120 B、60 C、30 D、180

4、豌豆黄圆(YyRr)× 某“X”杂交,后代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比例为: 3:3:1:1,某“X”基因型为:()5.有一种软骨发育不全的遗传病,两个有这种病的人(其他性状正常)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得白化病且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全部性状正常。假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

A.1/16 B.1/8 C.3/16 D.3/8

盂德尔在完成了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以后,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进一步探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七)布置作业

第二篇:自由组合定律.

“ 自由组合定律 ”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分析孟德尔遗传阐明自由组合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验,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 2《遗传与进化》第 1章 的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结构

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2.教材内容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教材内容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由现象到本质, 层层深 入地展开讨论,削枝强干,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孟德尔的探索 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的方法。

(2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强调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呈现方式上, 编者的主旨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 突 出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在浓郁的历史 背景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及领悟科学方法。

3.本节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之一《遗传与进化》的第二部分, 《遗传与 进化》 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 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 从宏观层 面上阐述生命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

4.本节与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模块 2《遗传与进化》中的其他单元的联系 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本单元讲述的是 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 现象的推测, 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但推测是否正确, 遗传规律的细 胞学基础是什么 ? 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 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发 展。例如,必修模块 2《遗传与进化》的第 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 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 3章(基因的本质 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 础;第 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 5章(基因的突变 及其他变异 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 6章(从杂交育 种到基因工程 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发展;第 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是从群体的角度, 讲述遗传

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总之, 既然整册书是按 照遗传学发展的历程来编写的, 抓住这条主线, 就可以像串珠一样找出各章之间 的有机联系。

5.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预测(1教学重点。

①解释自由组合的现象,阐明自由组合定律。②体验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③自由组合定律的运用。④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2教学难点。

①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②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运用。(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例如, 在初中学习的 “基因 控制生物的性状” 的知识, 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问题;学习的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的知识, 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 问题, 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 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再有, 学生学习的必要的数学知识, 如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有关二项式幂的知识也是 学生学习本章必不可少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策略

(1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本节内容。

(2遵循“学习—实践—创新”的思路,简介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 学生明确孟德尔的成功离不开坚实的知识基础、持之以恒的实验探究以及科学创 新的实验方法,也就是说孟德尔的科学发现不是偶然的。

(3 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教学的全过程。教材中关于自由组合发现过程的写法, 体现了“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 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4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5适时地进行技能训练和课堂练习,夯实基础,注重能力。2.教学设计思路 问题诱发

探究引领分析推理 提出假说设计验证 领悟假说—演绎法 归纳概述

建立模型技能(思维训练 夯实基础

该教学设计思路体现了孟德尔科学发现的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高度统 一, 不仅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科学发现相关生物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 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

3.教学过程(教学实施的模块设计 1.问题诱发,探究引领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达成目标备注(1引导学生回顾分离规律内容(2设疑: ①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如高矮对其他相对性状(如花色、种子粒色、粒形 有没有影响呢? ②农场里有“产奶多”品种的奶牛,也有“生长快”品种的奶牛,怎样才能得到 “产奶多且生长快”的奶牛呢?(3图解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设疑: ① F 2中为什么出现新的性状组合? ② F 2中 9∶ 3∶ 3∶ 1与分离规律 F 2中 3∶ 1有联系吗?(1回顾分离规律内容(2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猜想和意见

(3回顾遗传图解的绘制,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1温故知新(2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生产和生活问题,增强探究愿望 板书(或课件 孟氏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图解: 2.分析推理,提出假说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达成目标备注(1引导学生分别统计粒形和粒色数 据及其比例

(2设疑:从数学角度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粒形或粒色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的解释有什么启示

(3一边绘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一边引导学生说出各种组合的基因型 和表现型,并观察找出其规律(1统计数据

①粒形。圆:315+108=423 皱:101+32=133 圆∶皱≈ 3∶ 1 ②粒色。黄:315+101=416 绿:108+32=140 黄∶绿≈ 3∶ 1(2根据数据分析教师的疑问 ①每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分离规律。

②决定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可以完全分开。③新产生的性状组合是自由组合而来的。

(3随教师图解说出基因组合及其性状表现,善于发现数学规律: ①♀♂配子各 4种及其比例为 1∶ 1∶ 1∶ 1。②组合是随机的, 16种组合方式。③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有 9种。

④性状表现有 4种及其比例为 9∶ 3∶ 3∶ 1。

⑤(3∶ 1 2=9∶ 3∶ 3∶ 1。(1学会运用数学工具解决思维疑问(2养成运用客观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培养观察概括能力

(4培养分析数据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板书(或课件 3.设计验证,再次领悟“假说—演绎法”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达成目标备注(1引导学生回顾分离规律的验证和 “假说—演绎法”

(2设疑: 如果您是孟德尔, 您该怎样验证两对性状遗传的假说?如果考虑三对以上性状同 时遗传,能用归纳方法进行解释吗?为什么?(1回顾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假说 的验证,再次理解“假说—演绎法”

(2设计测交实验预测其结果

(3)再次领略“假说—演绎法”的无穷魅力(1)温故知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 系(2)培养知识迁移能力(3)理性认识“假说—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上的严谨性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

对 3 对以上相对性状自由组合的解释,“归纳法”显得很繁琐,因为表现型是 2n 种,n 值越大,后代表现型的可能性就越大,归纳的难度也就越大,“假说— 演绎法”魅力也就越大 4.归纳概括,建立模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达成目标备注(1)引导学生归纳自由组合定律(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讲述“遗传因子”、“基 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及其关系(1)归纳自由组合定律(2)领会“孟氏规律的再发现”,建构现代遗传学相关概念和知识体系(1)培养学生归纳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3)组织遗传规律的模型构建 ①出示 1 对和 2 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格让学生填写。亲代遗传因子对数、1 配子种类、2 遗传因子种类现型、2 表现型分离比 9∶3∶ F F F 2 3∶1=(3∶1)②设疑:从上表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如果是 3 对,4 对,一直到 n 对相对性状的 遗传呢?(3)参与遗传规律的模型构建 ①回顾填写。②归纳出规律特征建构如下模型。n 对 2n3n2n(3∶1)n(3)领略模型在科学探究中的方便、直观、快捷性 第四课时

5.思维训练,夯实基础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达成目标备注(1)组织探究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11 页“思考与讨论”。②组织交流活动。③帮助学生归纳、纠正和补充。(1)探究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①阅读教材,思考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③归纳形

成知识体系。(1)培养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归纳等综合性能力孟德 尔成功的原因:

(一)选材正确 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相对性状明显 2.自花传粉,闭花受精,自然状况下是纯种 3.花比较大,易于人工杂交操作,受其他花粉的干扰少。

(二)遵循了从简单(一对相对性状)到复杂(两对或以上相对性状)的科学认 知规律

(三)遵循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巧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的验证。

(四)运用了统计学方法

第三篇:“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5年高考总结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5年高考总结

我们正在对近5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的考点进行总结,旨在解读各考点的分布,对照考纲内容,进行命题趋势分析,做好备考。本文对必修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五年高考考点进行分析与备考建议。年份2016年2014年2013年题号新课标Ⅲ卷.6新课标II卷.32全国大纲卷.34新课标Ⅰ卷.31新课标Ⅱ.32分数612141010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推理判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显隐性的判断与亲本基因型的判断 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的结合进行判断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的结合进行判断分析

第四篇: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1.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1.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

2.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2.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2.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3.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3.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

相对性状,杂交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教师活动: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5年后三位植物学家分别用不同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后,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此概念有三个要点: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2.0m,矮茎0.3m左右。

教师活动: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学生活动:是。具备相对性状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同一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种子的形状;不同类型——圆滑和皱缩。

师生交流:交待在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

P——亲本 ♀——母本 ♂——父本 ×——杂交 × ——目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杂种子一代

——杂种第二代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试验过程

教师活动:出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图,对着图讲述试验过程,注意如下几个概念: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那个亲本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研究特点:①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

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

③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2)试验结果

①无论正交反交,② 自交,只表现显性性状;

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3:1(高茎:矮茎)。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师活动: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

学生活动:略。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基因控制性状。那么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以对存在,纯种高茎豌豆用DD表示,矮茎豌豆用dd表示。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因为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纯种高茎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显性基因D,纯种矮茎豌豆的配子只含有一个隐性基因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合子中的基因又恢复成对,即 体细胞为Dd。

(Dd)只表现为高茎。

显性作用:由于基因D对基因d具显性作用,故 自交产生配子时(出示有染色体遗传的图像),由于D和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D和d独立存在,它们要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这样,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就各有两种,一种含有基因D,一种含有基因d,且两种雄配子D:d ;两种雌配子D:d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便出现3种基因组合: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接近3:1。

(三)总结、扩展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是杂交试验法,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杂种子一代全是高茎豌豆。经自花传粉后,杂种子二代发生性状分离,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之比为3:1。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杂合子(代)中,D和d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孟德尔也做了豌豆子叶黄色和绿色等其余六对杂交试验,表现型的数量比都接近3:1,请同学们按板书要求试着做这六对杂交试验遗传图解。

(四)课堂练习

1.杂合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高茎植株约占后代总数的()

A.100%

B.3/4 C.1/2 D.1/4

2.子叶黄色豌豆(YY)与子叶绿色豌豆(yy)杂交,后,表现型全是黄色,让其自交 发生性状分离,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之比为3:1。请用遗传图解说明试验的全过程和试验结果。

(二)教师活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试验结果是什么?如何解释试验的结果?

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孟德尔做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并用自己的思想做出解释。这种解释没有试验验证前叫做假说。那么,孟德尔的解释究竟正不正确,还要经试验验证。

3.测交——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教师活动:测交是让杂种子一代(成。

教师板书:测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类型

Dd × dd

问:按孟德尔的解释,杂种子一代Dd能产生几种配子?数量比如何?

学生课堂活动:每位学生在草稿纸上做出测交的遗传图解,并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做题。

学生的可能结果:)与隐性类型亲本回交,用来测定

的基因组

测交后代基因型 2Dd:2dd

测交后代表现型 2高茎:2矮茎

教师活动:

(1)这样做也是正确的,不能说是错的。

高茎:矮茎

(预期结果)

在一般处理时,为简化,d、d两种配子相同,即可写一种d表示。

(2)孟德尔亲自到农田进行豌豆杂交试验,得到高茎:矮茎=30:34,接近1:1。预期结果和实践结果是一致的。测交证实孟德尔的解释(假说)应上升为真理。

显示: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说推论结果一致→假说上升为真理,若二者不一致时,否定假说。

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的概念:在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例如:D和d就是一对等位基因。

此概念有两个要点:

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

②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右图,D和d就是等位基因。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和染色体同处于平行关系,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

提问: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出示减数分裂活动图像,对着图讲解。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23—24页后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强调,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是杂合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因此,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5.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表现型。例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举例:略)。

所以,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只有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条件下,表现型才相同(举例:略)。

(三)总结、扩展

分离定律是指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揭示的分离定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融合遗传的否定。当时流传很广的融会遗传认为双亲遗传物质在下一代发生融合(“混血儿”一说即是一例)。而孟德尔强调杂合体内等位基因互不融合或混杂,保持相对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还要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扩展应用:应用分离定律,根据亲、子二代的表现型可谁知基因型。课本第28页

三、2.请同学们做。

讲评解题思路:

1.首先确定显性性状:一般说来,相对性状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但本题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都与此不相符。只有从第二组杂交试验来看,亲本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由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杂合子,亲本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圆料就是显性性状。

2.先确定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其必定是纯合体如皱粒rr。

3.得出答案。三个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第一组:rr × rr;第二组Rr × Rr;第三组:Rr × rr。

第三个组合为测交试验(遗传图解:略)。

第三课时

教师活动:

(1)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用基因图解写出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试验过程及时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演板、口答。

教师活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第一次从理论上揭示了生物性状遗传的实质,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第一,根据分离定律知道杂交的 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其中隐性性状个体能稳定遗传。显性性状中的部分个体在下一代出现性状分离。因此,目前生产上有效的办法是,年年选用适宜的品种,杂交这种杂种优势(优良性状)的利用只局限在第一代。

教师活动:第二,小麦的某些抗病性状,多数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很多小麦都是杂种,你怎样得到能稳定遗传,即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纯种抗病小麦?(学生看课本第25-26页最后一段)

学生活动:(将杂种连续地自交种植、观察、选择、直到确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抗秆锈病类型为止。)

教师活动:第三,如果所要选育的作物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则能把这样的作物丢掉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不能。因为

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就会分离出所需性状。)

不会表现出来,(2)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的推断。

例如,人类的白化病,即洋白头。因缺少黑色素)所以皮肤白色,头发黄色,虹膜带红色(血管颜色),畏光,它是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人由正常基因A控制。

学生练题: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多少?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请写出以下的基因型:

讲评:

①先写出隐性性状的基因型,白化患儿必定是aa。

②正常父母必是含有一个正常基因A,父母的基因型可暂表示为A。

③基因型为aa的白化病小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必定一个a来自卵细胞,一个a来自精子,也就是说父母必定含有a基因。那么,根据上述第③项,父母基因型就可表示为Aa。(如图,见下页)

(抽两个同学上黑板解答此遗传题。)

讲评:

①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叫做携带者。

②双亲是正常的杂合子,他们的子女有3/4的表现正常,有1/4的会患白化病。

计算概率的方法:

a.用精典公式计算:概率 ×100%根据上面棋盘,总组合数为4,某性状组合数表现正常的为3,表现白化的为1,代入概率计算式可得3/

4、1/40。

b.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如:

表现正常(AA或Aa)的概率为:

患病的概率为:

7.基因分离定律的例题分析

例1.番茄茎的有毛(H)对无毛(h)是显性。现有基因型为Hh和Hh的两个亲本杂交,问它们的后代可以产生哪几种表现型和基因型,这几种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率各是多少?(出示该题)

分析:该题已知条件是双亲基因型,求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相关的概率。通常用棋盘法。即将每一个亲本的配子放在一侧,注上各自的概率,然后,在棋盘的每一格中写出台子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每一格中合子的概率是两个配子概率的乘积。

请二位同学上黑板,用棋盘法解答。(出示答案)

教师归纳:这是一道以因求果题,其解题思路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下面再看一道题:

例2 豚鼠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黑毛雌鼠甲与白毛雄鼠丙交配,甲生产7窝共8只黑毛豚鼠和6只白毛豚鼠。黑毛雌鼠乙与白毛雄鼠丙交配,乙生产7窝共生15只黑毛豚鼠。问甲、乙、丙3只余鼠的基因型(出示该题)

讲述:

先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但必须首先判断豚鼠毛色的显隐关系。题中的两种交配类型中,黑毛亲鼠已与白毛亲鼠雨交配,只产生黑毛鼠,故黑色一定是显性,白色一定是隐性。为此遗传图式是:

第二步从遗传图式中出现的隐性纯合体突破:

从第(一)个杂交组合来看,因为子代有白毛豚鼠,基因为bb,它们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所以双亲中必有一个b基因,故推导出甲的基因型为Bb。

也可以根据后代的分离比解题: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体;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时,则一定是测交,双亲一为杂合体,一为隐性纯合体;若后代性状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双亲都是纳合体,或一方是杂合体,一方是显性纯合体。为此,推出乙的基因型为BB。

答案:亲鼠甲的基因型是Bb,亲鼠乙的基因型是BB,亲鼠丙的基因型是bb。

最后归纳,这是一道由果推因题,其解题思路是: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双亲的交配方式双亲的基因型。

(三)总结

孟德尔揭示的分离定律奠定了遗传的基础,是经典的遗传定律。对于认识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遗传现象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以后要学习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交换定律的基础。

(四)课堂练习

1.用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得。那么,自花受粉得

,再自花受粉得 中矮茎豌豆所占的比例是()

A.1/8 B.3/8 C.1/6 D.1/4

2.狗的卷毛是由于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的,直毛是由于它的隐性等位基因控制。有两只卷毛狗交配,产生出一只卷毛雄狗,你用什么方法,判定这只卷毛雄狗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教学反思:孟德尔建立的两大遗传定律因为比较抽象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怎样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大定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换位思考”,以孟德尔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学习这两大定律,并找出其中的记忆规律,可以起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课堂同步基础训练: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课堂同步基础训练

1.(2017·全国Ⅱ,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2.(2016·全国Ⅲ,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3.在家蚕遗传中,黑色(A)与淡赤色(a)是有关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B)与白茧(b)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这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有三对亲本组合,杂交后得到的数量比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黑蚁黄茧

黑蚁白茧

淡赤蚁黄茧

淡赤蚁白茧

组合一

组合二

0

0

组合三

0

0

A.组合一亲本基因型一定是AaBb×AaBb

B.组合三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

C.若组合一和组合三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与组合三的相同

D.组合二亲本基因型一定是Aabb×aabb

4.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瘟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现有一高秆抗瘟病的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杂交,产生的F1再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结果如图所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问F1的基因型为()

A.DdRR和ddRr

B.DdRr和ddRr

C.DdRr和Ddrr

D.ddRr

5.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基因型有4种

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

C.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比例约为,而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

D.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则子代中红色花瓣的植株占

6.某植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高茎)Bb(红花)Cc(灰种皮)dd(小花瓣),请思考如下问题:

(1)若某基因型为AaBbCcdd个体的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则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______种,基因型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其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子代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中高茎红花灰种皮小花瓣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若某基因型为AaBbCcdd个体的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其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________种,基因型为AbCd的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其自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AaBbccdd所占比例为________,其子代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中高茎红花灰种皮小花瓣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7.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甲×乙     乙×丙       乙×丁

F1白色

F1红色

F1红色

↓⊗

↓⊗

↓⊗

F2白色  F2红色81∶白色175 F2红色27∶白色37

甲×丙

甲×丁

丙×丁

F1白色

F1红色

F1白色

↓⊗

↓⊗

↓⊗

F2白色  F2红色81∶白色175   F2白色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8.(2020·全国Ⅱ,32)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9.(2018·全国Ⅲ,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个)

红二×黄多

红二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

红多×黄二

红二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

圆单×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

圆复×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_______的比例。

10.(2019·江苏,32)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

基因组成A_B_

A_bb、aaB_

aabb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D

2.D

3.C

4.C

5.B

6.(1)8  27  8

(2)4  9  6

7.(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4对。①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4对等位基因。②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涉及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

8.(1)板叶、紫叶、抗病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3)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

(4)AaBbdd

9.(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2)1∶1∶1∶1

10.(1)4(2)①AAbb和aaBB ②红毛∶棕毛∶白毛=1∶2∶1 ③4 ④1/3 1/9(3)9/64 49/64

下载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因分离定律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五篇]

    “基因分离定律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关键让学生体会孟德尔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即根据实验现象,按照发现问题提出......

    基因分离定律 教案(精选五篇)

    基因的分离规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 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4......

    《基因畅想》教学设计

    《基因畅想》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基因和基因技术常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 2、提高搜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高一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 生物组:张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大全]

    简便运算是一种高级的混合运算,是混合运算的技巧,学好了简便运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能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以下是小编......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24——25例5、例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第二节乘法运算定律 第1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