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声音的特性》观课报告

时间:2019-05-12 18:0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渠哪得清如许-——《声音的特性》观课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渠哪得清如许-——《声音的特性》观课报告》。

第一篇:问渠哪得清如许-——《声音的特性》观课报告

《声音的特性》观课报告

深秋听了张伟老师的优课,让我领略了张老师的风采与魅力,感受到教学之美。下面就张伟所执教的《声音的特性》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主要从以下几个视点进行观察: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定位、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设计、问题设置及评价处理,通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目标,评价,教学在一堂课的有机结合。

1、教学理念—新。

张老师教学设计理念非常超前,真正符合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1)比如:在课前情景引入,刘老师让全班同学一起唱《青藏高原》的高音部分,学生到最后是歇斯底里,这一环节不但活跃了气氛,更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调太高了”轻松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2)新,也体现在教学手段的新颖,在张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多处运用到:音频、视频、趣味小实验、小活动。,教学手段多样,而且都收获很好的效果。比如:张老师让两个同学喊班级的口号小活动,从而引出“音色”的概念,巧妙而不失新颖。(3)在梳理反思中,张老师采用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补充,让学生轻松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这一环节说明老师已经很巧妙的把一些新生事物巧妙地运用于教学,在刘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我们教学的发展以及我们教学中所发生的改变。

2、重难点的突破—巧。

对音调的高低的理解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什么是声音的高低,“高低”指的是什么?如果这一点不能讲透,势必影响对”音调“的理解。张老师巧妙运用了《滚滚长江东逝水》和《青藏高原》高音部分的对比,学生通过感受辨别了声音的高低,从而总结出声音的高指的是:尖细,低指的是:低沉。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3、教学目标定位—准。

“通过观察和实例分析了解” “通过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通过不同的听觉感受” “通过各种实例的分析”,通过这些词汇,明确了本节课过程以及所采用的方法,清楚指出了本节课所包含的环节和活动设计。“知道”“了解”“简单说出”“简单了解”“体验”,目标撰写中,动词运用非常准确,较好的兼顾到教材实际与学生的学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制定了合理的重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4、教学环节设计—活。

张老师教学环节的设计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活”。课堂引入活,突破难点活,知识整合活,问题过渡活,小组互动活,生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再也不会枯燥和单调。如在讲解“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的时候,张老师先是发挥小组的力量,利用给定的器材设计小实验,通过试验的交流逐渐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接着张老师又借助视频:水瓶琴的演奏,不但加深理解,更是从物理又联系了生活,非常地智慧。在讲解”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又采用了“绿豆跳舞”的小实验,即引起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理解知识的难度。通过学生喊班级口号,引出“音色”,并加深理解,每个环节都灵动起来,充满了活力。

5、问题设置及评价—当。

张老师整堂课的问题设置清楚,有梯度,问题的衔接和过度都是那么的自然。对于问题的评价非常的及时和准确得当。就拿学生上台设计小实验,有个小组的同学忘记了控制变量,张老师没有马上指出错误,而是首先表扬这组同学的聪明才智,然后,把这个小组的实验和前面的一个实验进行对比,学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再次演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梳理反思环节,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生生之间的评价中肯,师生之间的评价及时得当。

二、本节课的一些问题

1、声音的特性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的现象和小实验都会让学生在理解本节知识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所以,虽然张老师已经非常多联系生活,但我觉得还可以更多的运用小实验和生活常见的现象。

2、问题设置的人性化、具体化。

老师的导读提纲上的问题不适合学生,问题太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把问题设置的太大太空,那样学生不知道怎么答,结果造成了答非所问,浪费时间,这就需要,平时我们批改时发现问题,及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符合我们学生的发展水平。

直到今时,提笔写时,还觉未尽,但其中有太多的体会,恐笔墨太浅,无以表切,深以为只有亲临才能体味,能听这样的课,是我从教之幸事,能常听这样的课以改良我之教学,实一生之幸!

第二篇:问渠哪得清如许 评课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于

老师《》一课评课

娄底四小

聂元庆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这次活动中的所思所感。

首先我想用一首诗来作为我评 老师的《》的开始:

观书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一、删繁就简三秋树

略读课文教学应当遵循“整体概览,局部精读”的原则。从文章的“点睛之笔”入手,去读文章,是一种好方法。因为这样的阅读有利于让孩子从整篇文章入手,迅速“聚焦”与“锁定”重点内容,从而保障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立足重点,细细咀嚼,真正实现“探”有所获,“究”有所得。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小珊迪》一课时,就是紧扣文中“他不是那种人”的断定,引领学生一起同情着作者的同情、感动着作者的感动、悲伤着作者的悲伤、崇敬着作者的崇敬,使人、文、课和谐的交融在一起。二、一枝一叶总关情

读中悟、悟中导

老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老师读、学生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但老师对每种读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形式用得非常准确:如,体会女娲补天真辛苦、真伟大时,让学生在默读中找出具体的词句,学生通过细心揣摩都能找到有关句子,产生体验;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老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指导朗读,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情感、升华情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老师很得巧用了“读”的艺术,无论从读的形式还是读的次数,该什么时候读该怎样读都把握得当,行云流水。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读中,实现读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达到“一个文本,多种声音”的个性化朗读的境界。

学习一篇文章,只关注内容,绝对不是本色的语文课。教师在备课阶段文本细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现文本在语言层面的“个性之处”、“精妙之处”。只有教师关注了这些语言点,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种种策略和手段,辅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运用、去巩固和内化。在《珍珠鸟》一文中,冯骥才重点抓住珍珠鸟的动作进行了细腻且稍带轻松幽默的刻画,倾注了对鸟的喜爱、呵护之情。所有这些,我想作为教师是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们收获的。这实际上也是驱使孩子学会“善读”的内核和本质。

三、山雨欲来风满楼

民主平等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老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学生因为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举例

一花一世界,一课一菩提。我相信每一堂课都诉说着教者生命的秘密。我相信 老师也一定做过三毛一样流浪的梦,泰戈尔一样芳香的梦,甚至在听课时,我分明看见三毛倔强的眼神、泰戈尔透彻的悲悯与 老师此时那种肆无忌惮的明丽慢慢重叠在一起,交织出对走在小语路上的自信和魅力。

是的,我们一直都没停下脚步,也从来没有放弃,就如自由的梦。这一堂堂的好课,一册册的好书,就是这走乃至奔跑的足迹。

也许是因为在同样的年纪时,我们恰在同一方水土,读着同样的书,做着同样的事。就这样,与千万人中遇见所遇的人,于千万的时间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只是轻轻地道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明白了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关键词: 粗略,即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 应用,即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自主,即放手阅读,体现个性。正像刘仁增老师说的:“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你学习语文干啥呢?简单八个字: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因此,略读课应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关键。因此,有了《狮子和鹿》一文中,刘老师对语气词一唱三叹式的教学:找相关句子,感受语气词的作用;补充语气词,丰富对内容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气词写作片段„„相信这样的教学之后,学生对于语气词一定会有鲜活的感知。而虞大明老师在《祖父的园子》一文教学中,通过写旁注、作比较等手段,试图使学生明白“同样的景物,不同的写法,就会让读者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同样的文字,离开了目的,就没有好坏之分。”我马上联想到了很多语文老师爱让孩子们摘抄辞藻华丽的所谓“好词好句”,真应该让虞老师给他们洗洗脑!陈建先老师的《卡罗纳》,整堂课就在和孩子一起品味“细节之美”,也让孩子实践着;景洪春老师的《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则努力使学生体会说明方法以及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并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训练„„名师的教学,使我们明确:略读课的教学,既要关注语言内容,也要关心言语形式,关注文章表达手法。略读课,就应该将孩子渡向独立阅读的彼岸。

第三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

新塘街道杏坂小学 刘美玲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有意识的引导中,在学生心中种下创新的种子,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工作,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搭建平台,培养创新意识

我们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组严谨、慎重的挑选,汇集了古今中外名人作家的优秀作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载体,其中蕴含着许多创新因素。教学时,需要老师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生活泼好动,这是他们的天性,教学中要适当搭建表演平台,能有效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故事情节较强,人物性格特点较鲜明的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模拟角色表演课本剧。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这课,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布置学生以课本内容为依据,6人小组合作,编排情景剧。课余期间,我发现学生热情极高:开动脑筋设计道具,布置场景,动手缝制服饰,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适当增加台词。表演当日,学生在选用道具方面,就彰显创新意识。扮演廉颇角色的学生,居然懂得穿着妈妈的肉身保暖衣,背上用布条绑着一捆荆条,而蔺相如扮演者也毫不逊色,穿着爸爸冬天的浴袍,头戴纸质高帽。这一形象逼真的造型,一出场便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表演时,学生丰富的表情、稚嫩却到位的台词、夸张而有趣的动作更让人拍案叫好。如:“廉颇”声泪俱下,单脚跪地诚恳请罪作揖。扮演“蔺相如”的小演员也惟妙惟肖地把“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善于人和的人物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小演员们精彩的表现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掌声。此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课文的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理解,把学生心目中的课本人物形象通过表演大胆地表现出来,借此可以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

二、图文结合,挖掘创新潜能

图文结合,以图释文,文字变得有所依托,学生有了创新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在教一些画面感较强的课文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用图像表示课文内容。如《三峡之秋》这课,课前,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时间段画一幅三峡秋景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画出来的三峡秋景形态各异。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未深入,感受不深,感觉作品少了点灵气。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思,读中联想,加深自己的体会,再次动手描绘画出他们想象中的三峡之秋。结果他们这次的作品让我惊叹不已!早晨,透明的露水、洁白的霜、朝阳下橙黄色的橘柚树,绿叶金。通过图文结合,动手画一画,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又如:学习《詹天佑》这课,我们也可以边讲解边画其示意图,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开凿居庸关、八达岭隧道的凿进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与动手相结合,不但加深对课文理解,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借助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费尽心机地考虑“怎样使学生成为‘思想家’和‘发现者’”,“教师竭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供他们进行思考的食物”。也就是说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出培养学生思考与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文中的“空白”,启发学生的据文想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讲到:“工友阎振三早上上街买东西去了,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去了。”阎振三上街看见什么事情?又是怎样被警察抓起来的?直到深夜父亲还不见阎振三回来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课文里留下了许多“空白”。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把这段空白补充出来。这些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古诗、寓言等文体的教学,该类文章语言简练,但内涵丰富,将诗句或寓言故事进行补白,发挥学生想象的潜能,使学生对文本的内涵理解得更透彻!借助课文接续原文的意图和内容情节进行续写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给学生创造续写的机会,让学生练练笔,多加想象,从而达到提高创造力的目的。如六年级下册《凡卡》这篇文章结尾写到:“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根据结尾可让学生想象,凡卡睡醒后,爷爷会来接他吗?他会过上美好的日子吗?然后,根据想象让学生续写一篇短文。课文续写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有利于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利用改写,提升创新能力

我们语文教材当中也不乏有一部分文章,简短精炼,内容情节丰富多彩,遇到这类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练习,如把第一人称的文章改写成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把诗歌改编成记叙文或散文。如学完《小儿垂钓》,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把古诗改成记叙文。如,我班有个学生在文章中写道:“一天,诗人胡令能想到一个地方去拜访一位文人,可走着走着就迷路了。突然他看见溪边有一个小孩在钓鱼,胡令能欣喜万分。只见那小孩的头发很乱,好像几天没梳过一样,两根辫子向上翘,圆圆的脸蛋上有两个小圆晕,眼睛一动不动盯着水中的鱼钩,微风一吹水面上荡起了层层涟漪。那小孩弓着腰坐在草地上,青青的小草遮住了他的半个身子,他静静地等待鱼上钩。胡令能刚想走过去问,只见那小孩急忙摇手,胡令能想他肯定是怕我声音太响把鱼给吓跑了。胡令能只好丧气地走了,随口作了一首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学生不但把诗的意境写出来,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生动刻画出儿童蓬头学垂纶的形象,有效地提升了创新能力。

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说的是:“世上并不缺少有创造潜能的学生,只是缺少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积极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从点点滴滴做起,教给学生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拥有创新思维能力这“源头”,学生才是学生创设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

第四篇:问渠那得清如许(教师读书笔记)

问为

渠那得清如许 有源头活水来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刘伟云

沂水县诸葛镇第二初级中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正如一位名人说:“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三尺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人自己。”有人说,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有人说,教师应是一泓清泉,灌溉滋养孩子们枯涸的心灵。那么要想让这清泉时常清澈见底,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用新知识、先进思想来武装自己。

第一脉活水:教师素养

通过参加培训,阅读《教学技能指导》,倾听师德演讲等一系列活动,我很荣幸学习到什么是教师素养,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从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从教近一年的教师,特别需要加强教师素养的修炼,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安心于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道德修养。每个教师是“田园工作者”,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依赖他人,要求教师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踏踏实实工作,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每天的工作是忙碌的,就需要学会统筹,有条不紊;教师工作的对象,内容是动态的,教师要以变化发展的态度,创造性的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树立起对职业的尊重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一,爱学生。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却是教育的前提,教师面对的是复杂,鲜活的生命个体,需要用耐心和细心,让学生体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二,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意味这教师太尊重每一个学生,用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自尊心。三欣赏并激励学生。教师要树立多元智能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学生,努力发掘学生的不同闪光点,让学生在肯定中进步。

教师需要真才实学,终身学习,毋庸置疑,只有自己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把它传授给学生,并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的教学技能,即要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最终获得技能。的确,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而要掌握好良好的教学技能,需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第一,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应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于教学之中,调动学生兴趣,培养自身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一枝黑板,一根粉笔,一节课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今天教育的飞速发展。

第二,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和各级进修活动,做到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身不断地完善,课余时间,多读教育论著,用心做笔记,注重积累,应用于教学实践。

第三,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多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多听他人授课,吸取优秀经验。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行成时时处处学习的习惯。

第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先进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教师的工作是长效的,我们要保持上进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给每一个学生明天会更好的理想信念及生活的勇气和毅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深知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和重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脉活水: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这部分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层面详细解读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结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指导教师了解并掌握新课程下的新技能,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每个教师都要有基本的教学技能,以胜任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5、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经过学习,其经验系统得到重组,转化或者改造,这一学习结果是学习者经由主动构建而获得。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和磨砺中,通过自觉的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构建起来的。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得到发展。

第三脉活水:教育技能

教育技能不同于教学技能,教学技能可以说是教学的一种技术,而教育技能则是教学的一种艺术。通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培养学生的艺术。比如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又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学生不怕来自老师的批评,但怕在集体受到学生的批评和抱怨,或者说老师孤立一个学生很难,而在集体的影响下,同学们一起帮助教育一个学生比较自然有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个巨大的作用来自于“班集体”。优秀的班集体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者,颇有教育素养的老师不去做“保姆型”、“老板型”、“警察型”班主任,在班集体中不习惯于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而是致力于班集体的建设,教育集体,团结集体,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

有一次在课堂上提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优秀的但性格执拗的孩子起来没有回答出来,在我的提示下他想出了答案,但是也许是强大的自尊心迫使他拒绝回答,我没有着急,而是静下来等待,不久便有学生着急,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同学出现了躁动,最后竟然同学们给他鼓了掌,耗时20分钟后,他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这宝贵的二十分钟,我不仅让这个孩子认识到了自己性格上的缺憾,而且我增强了这个集体的凝聚力,用这个班级的力量去拉了这个同学一把,不让他掉队,不让他躺在绊脚石的旁边睡到天亮。

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仅仅是学习的开始,我会像书中那样做一名有智慧思想的老师,让自己真正的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是的,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却背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虽然清贫,我们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为了积攒更多的力量,能让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必须先一步成长起来,找准定位,找准平台,从最近的地方找到最优的方法。

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谢谢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让我享受人生无尽的幸福,同时,我将执着而坚定、无怨无悔地一路走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把幸福播撒给更多的学生!

第五篇: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读《定见》,谈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读《定见》,谈创新

水的清冽甘甜,来自于其生命力,而有生命力的水,一定是活水。尽管时而天上,时而地下,经山川,奔江海,沿途艰难险阻不断,但也正因为这样,水才永葆年轻的生命力,经理困难的同时,也收获了沿途的美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生理年龄会逐渐老去,然而思维的清泉却可以保持永远的青春。

读《定见》,收获之一:引入新思路,去掉旧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有一个大储量的水库,更重要的是还要保持水源干净新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容易被固有的思维定势、社会的不良习惯污染,如果我们固守原地哀叹,只会发酵出更污染的恶臭来,如果我们还希望获着,或者我们希望我们获得更久,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勇气,“忍痛”引流掉一些污水,引入一些新鲜水源,让水奔腾起来,流动起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丢掉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陈旧思想,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去研究当代学生的特点,研究如何和他们相处,如何让他们学的开心,学的好上。我们要改变学习一定是痛苦的错误思想,帮助学生寻找快乐的学习方法,体验愉快的教与学的过程。

读《定见》,收获之二:教育的创新需要分清芝麻和西瓜,捡起西瓜,丢下芝麻。定见提到一家餐厅因为引入竞争机制而生意红火,其实老板做了一件最简单的事:丢掉芝麻。他规定餐厅要定期砍掉一道最不受欢迎的菜,引入一个新的菜式。人的精力和存储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作为教师,想要保持自己课程的魅力,就需要寻找到什么时最不受欢迎的教育方式,这里说的是教育方式,而不是教育内容,那是因为教育内容是没有对错的,如果学生不接受,那一定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很重要的内容,方式不当,它们便不易接受,方式巧妙,它们却能兴趣盎然。教育和教学需要有重点,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我们学生的精力有限,在面临知识和能力的艰难抉择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好,兼顾知识和能力,兼顾兴趣和考试。把那些不重要的“芝麻”丢掉,保留精良的“西瓜”。

读《定见》,收获之三:量力而行,不做信息的奴隶。

随着知识和信息的爆炸,网络的便捷,世界越来越小。人们选择信心的工作量却越来越大,对于我们教师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的海洋中,失去方向便容易被知识的海洋淹没而无法靠岸。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先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我们要给学生带来什么?我们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我们需要用什么方式和学生相处,我们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还是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只有清楚了我们的目标,在知识的海洋中,才能把握航向,借风行船,快速靠岸。也就在你目标清晰的时候,才不容易杯海洋中的水怪蛊惑。所以为人师,不可三心二意,也不左顾右盼,而要目标清晰,量力而行。

光明中学 2008年9月

类别:教师佳作

作者(信息来源):张 静

下载问渠哪得清如许-——《声音的特性》观课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渠哪得清如许-——《声音的特性》观课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