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侃侃而谈”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2、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型:略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提问,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们从上学到现在,遇到过多少位老师?你们觉得,怎样的老师才算得上你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学生回答:知识渊博,和蔼可亲·····
老师:那么在21课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114页,好,同学们读一下题目。(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任务默读课文。老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老师?为什么说他是我最好的老师?
老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的预习,请看屏幕,我们要开火车读词语。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PPT,让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检查学生掌握词语情况。
编造、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侃侃而谈、破绽、真伪。
(2)由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先是学生之间帮忙解决,然后教师补充。
(3)教师指出学生忽略的词语,重点理解成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3、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老师:好,我们现在回到课文上,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问题一:“我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双横线在文中找出答案。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教师:同学们真棒,能迅速地找到了答案。这是一个总起句,同学们请做笔记,这句话开门见山地提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为下文作铺垫。这个句子这么重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问题二:请同学们默读第1—5自然段,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教师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概括回答:
① 一次测验,我们按照课堂笔记回答的每一道题,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们都得了零分;
② 老师讲课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我们做的课堂笔记也是错误的信息;
③ 课堂上传看的猫猬兽的头盖骨也只是普通的猫的颅骨;
·····
问题三: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真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考零分吗?请同学们齐读第 自然段,从文中找到答案,用横线画出来。
老师: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看看,谁找得最快?····好,请这位同学大声地朗读你找到的句子。
(1)“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2)“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老师:怀特森先生故意这样做,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怀疑·····
老师:对了,怀特森先生故意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了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重要性,怀特森先生真是用心良苦啊!
三、再读课文,师生交流。
老师:怀特森先生如此用心良苦,他的学生能理解吗?
1、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怀特森老师态度的句子。
教师:作者对怀特森先生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态度?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2、分组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老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怀特森的第一堂科学课上,看看怀特森先生是怎么上课的?请一二组齐读第一自然段,三四组齐读第二自然段。
3、师生交流:
老师:同学们,怀特森先生是怎么上课的?
老师:当卷子发下来的时候,作者当时有什么反应呢?
(1)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老师:第二自然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哪些词语体现出来? “目瞪口呆”,“我得的是零分!”“竟然”都体现了作者当时的惊讶程度。叹号的作用是加强了惊讶的语气。(请男同学朗读这一段,要把惊讶的语气读出来)
(2)“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森特算哪门子老师?
老师:夸张,两个反问连用,表现了作者的愤怒、不理解;将这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述的语气,怎么改?(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出愤怒的语气。)
(3)“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来接受他的挑战。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老师:“冒险”的意思,这些词语说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接纳的态度,乐在其中)
(4)“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绍给一位朋友。他听后吓坏了,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
·······”
老师:这段话说明了作者对怀特森先生是什么样的态度(感激赞扬),哪些地方可体现出来呢?(“我立刻看着他的眼睛,并告诉他”)
老师: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一开始是不理解,甚至是愤怒,最后慢慢接受并感激赞扬,经历了这样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
4、小组讨论:
怀特森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么独特,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你会怎么想?
5、指名学生汇报。
四、深化拓展。
老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默读全文时提出了两个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吗?好,同学们的记性真棒。我们已经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是不是?现在我们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教师: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答案。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教师: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子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种怀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
小结: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教会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思考,敢于怀疑,独立判断。怀特森先生这么注重培养我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的精神,实际上与他是科学课老师的身份有关。所以,同学们,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理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怀森特先生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你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或名言警句与科学精神有关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胡适
2、写作: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物。
六、板书:
21.我最好的老师
怀森特——————————“我”(不理解—接纳—感激赞扬)
有个性、教学方式独特 独立思考、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独立判断、勇于怀疑
课后反思
这是我在小学部跟岗上的第一节课,某种程度上,也是我跟岗以来上的第一节完整的语文教学课。《我最好的老师》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我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第一,整节课基本上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完了,教学目标实现了。
第二,教学重难点得到落实,学生能跟上我的思路来一步步思考问题,并能准确找到答案。
第三,学生能根据我的引导去品读句子,并且在品读句子中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女生少举手回答问题的现象,并能鼓励女生回答问题。其实,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管回答是对还是错,都希望他们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
然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如:
我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了生字词的意思,并让全体学生大声朗读,实际上这是不可取的,对于词语的意思,应该结合课文来理解,而不是让学生死记标准答案。
上课时,我太过紧张,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忘记出示准备好的ppt,此外,自己一直站在讲堂上,后来才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最后学生朗读课文时,才到学生之间走走。
不了解小组讨论的操作,所以,开展起来有点马虎。因为对教学中的小组讨论规则不甚了解,因此,在小组讨论时,简单跳过,致使学生讨论时间较短,无法更好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
陈老师和吴老师对我这节课给予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如陈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对自己的朗读不够自信,所以在教学中不敢大胆地范读;又如吴老师提醒我,在教学中,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思考再说,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信口开河。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要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这些不足,争取做得更好。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1*《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实验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
江西省德兴市界田小学
姜红凤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能把握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4.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5.学习一事一议,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2.学习一事一议,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教学难点:
1.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2.学习一事一议,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教学准备:
1.重点语句、名人名言课件 2.资料课件
3.学生按照预习要求,预习课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谈话导入。
1.播放《老师》歌曲并课件1出示歌词,这首歌写得是谁?(老师)你听这首歌时,脑海中想到了哪位老师了?你能说出他的名字吗?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位老师?
2.相信你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你最敬佩的老师,那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写老师的课文。(板书课题:21*我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读了今天的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1:“我”最好的老师是谁?(师板书:怀特森先生)他是位怎样的老师? 生2: “我”为什么觉得这位老师最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很好,很有探究的价值,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课件3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⑵ 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课件4和课件5出)检查学生字和词语意思。师:谁来说说我最好的老师是——板书:怀特森先生 师: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特别的事儿?交流,能说说这件事儿特别在哪里?(提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生说
三、探究老师的个性
1、师: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快速地浏览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课件7出示)
(1)生找出句子后指名朗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说说作者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随着学生回答板书:教学方法独特。
(2)结合板书小结:他的个性表现在教学方法——生接:独特
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是——生接:出人意料
(3)读出老师的个性来。
(4)那么课堂上发生的哪些事情让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没想到的?默读课文1——5小节,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并写下你的感受,一会儿我们交流。
相机理解如下句子(课件3出示):
1、第一次给我们上科学课(内容、神态、语气、动作)
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猥兽”的动物。他说这种动物一般在夜间活动,因为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猫猥兽,这名字多古怪。
2、试卷发下来时(内容、神态、语气、动作)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a.谈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提示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过“目瞪口呆”的感受?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诧。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学生,你拿着满是叉叉得零分的试卷会想些什么?
b.一个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内,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个词那就叫——(出人意料)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
3、同学们全都气炸了以后(内容、神态、语气、动作)
a.最初老师的这种解释你能接受吗?你的心情如何?
b.指名读两个反问句,全班读。群情激愤,那么老师作何解释,请你们根据文中的内容当当怀特森先生来向大家解释一下。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现在心里怎么想的?
“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a.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是不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有时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你认为,老师该不该把零分写进我们的成绩报告单?我们都认为不该写进去,可老师还是写进去了,这真是太——出人意料。
b.我们的出乎意料,却在老师的意料之中,他希望我们记住的是什么呀?(指读后半句)
c.原来如此,就为了这么一句。(齐读后半句)整整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以零分的惨痛代价就换来这样一句话到底值吗?(值。)为什么?(终身受益的教训)这个教训让学生刻骨铭心,这也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吃一堑,长一智。这就是他的个性所在,这就是他的教学魅力所在。课件出示句子,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四、探究“最好” 1.同学们,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呢?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生找出: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2.快速浏览5---7段,从哪些地方看出怀特森老师是最好的老师?(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体会。)⑴“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让大脑睡大觉吗?
⑵“挑战”——是呀,一定要认真倾听,才能发现问题,并立刻指出来,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⑶“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激发了学习兴趣。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学生已经喜欢上他的课,喜欢这位老师了。带着喜爱的感情读。
⑸“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A.“迷信”指什么?什么是“权威”?怎么理解这句话?
B.师生举例。古往今来,正是人们一个个对书本的打破,对权威的推翻,才有了这个社会的不断进步。课件呈现,解说:哥白尼坚持自己的“日心说”,之后的布鲁诺更是因此作出了被烈火烧死的伟大牺牲。伽利略的落球实验已是家喻户晓,他揭示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从相同的高度下落会同时落地的事实,但他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的精神更值得人尊敬。你还知道哪些事例?
C.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学会质疑,不要人云亦云。那就是—— “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3.概括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⑴ 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⑵对“我”的影响很大,教育“我”不要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培养“我”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五、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师总结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和科学怀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
3.科学名言
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希腊)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怀疑一切。——马克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
六、总结写法,仿照写话、实际应用
1、师总结:学了本文,我们认识了一位——用独特、巧妙的方法教会学生求真务实的的老师。更让我们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2、那么在写法上,你又有什么收获呢?(生自由说)(欲扬先抑)学习本文一事件一收获的写法,写写你心中最崇敬的老师。
3.作业套餐:任选一题 ⑴写一写你最好的老师; ⑵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⑶你喜欢文中“怀特森”老师吗?为什么?
附: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写人
怀特森先生
(气愤)
(认可)
哪门子老师————————→最好的老师
事例
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出乎意料的举动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道理
教学反思 :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第五单元的5篇课文是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的。在前四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对科学精神和四篇课文的写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作为这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主要就是继续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科学精神的含义,比较理解本篇课文的写法。这是教学本篇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完本篇课文后,我感受如下:
一、落实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阅读教师引导。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首先我认为关键在于学生阅读。只有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课上通过默读、分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这样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在于老师的引导。学生对于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是否理解?这个我采用了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概内容,初步认识“我”的老师;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从而明白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明确科学精神的含义;三是让学生回忆课内外不迷信权威的事例,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四是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二、抓“情感”线索,感悟“最好”。
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认可”。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三、回顾延伸,培养科学精神。
本节课的拓展部分主要分为两步。首先学过课文在学生都对科学精神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回忆课内关于不迷信权威的事例。学生说出了诸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以及“两小儿辩日”等,对课外的知之不多,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
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进一步明确了对待权威和书本的正确态度。另外,通过家庭作业:写一写你最好的老师;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喜欢文中“怀特森”老师吗?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间我鼓励学生多角度的个性见解。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也有积极作用。
四、不断完善,弥补遗憾。
1、在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时,引导不够深入,进而导致学生浅尝辄止。课后反思,在作者“气愤:算哪门子老师?”时,我完全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多读几遍,或分角色、或个别读,加强“气愤”的情感体验,进而与后文“最好”产生强烈冲突,真正达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可我仅仅让学生停留于理解便一改而过。
2、朗读方式过于简单,朗读能力得不到提高。本课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意图是引导学生自读、自主、自悟,努力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整节课阅读方式的选择我大多采用默读,这样课堂显得有点“安静”,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学习目标不能有效达成,因为无法测量。
3、课堂40分钟未能做到高效,课堂氛围和节奏的把握不好,学生们的自主参与度不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上未能充分体现。这的确都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完善的,希望我以后的课堂能多姿多彩,在有序的组织教学下,一个个鲜活有个性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参与、交流、讨论,爱上语文课,爱上阅读课,语文能力有更高层次的提高。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1《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第五单元的5篇课文是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的。在前四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对科学精神和四篇课文的写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作为这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主要就是继续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科学精神的含义,比较理解本篇课文的写法。这是教学本篇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完本篇课文后,我感受如下:
一、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基本落实。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首先我认为关键在于学生阅读。只有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课上通过默读、分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这样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其次在于老师的引导。学生对于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是否理解?这个我采用了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概内容,初步认识“我”的老师;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从而明白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明确科学精神的含义;三是让学生回忆课内外不迷信权威的事例,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四是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二、抓情感变化体会“最好”
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三、适当拓展延伸,培养科学精神。
本节课的拓展部分主要分为两步。首先学过课文在学生都对科学精神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回忆课内关于不迷信权威的事例。学生说出了诸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以及“两小儿辩日”等,对课外的知之不多,于是我又给学生补充两“嗅苹果”和“蜜蜂不是翅膀震动发生”两个实例,并让之读后交流体会,进一步明确了对待权威和书本的正确态度。另外,通过两个家庭作业:喜欢坏特森这样的老师吗,说出理由;读后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间我鼓励学生多角度的个性见解。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也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遗憾
1、朗读方式过于单一。本课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意图是引导学生自读、自主、自悟,努力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整节课阅读方式的选择我大多采用默读,这样课堂显得有点“安静”,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学习目标不能有效达成,因为无法测量。
2、在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时,引导不够深入,进而导致学生浅尝辄止。课后反思,在作者“气愤:算哪门子老师?”时,我完全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多读几遍,或分角色、或个别读,加强“气愤”的情感体验,进而与后文“最好”产生强烈冲突,真正达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可我仅仅让学生停留于理解便一改而过。
3、教学组织还是不够严谨,教学语言也不精炼、激励性还不足,等等。这的确都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完善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2《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教学方法独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初看课题,我并没有太在意这篇文章。可细读一遍后,我感觉《我最好的老师》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主题明确,不仅对学生学习很有启发,还引发了我对以后教学理念的思考。再研读课文,我就怎么也放不下了:教学达标课,我就选定这篇课文了。
教学时,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学生独立阅读之前,我指导了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查。虽然这是公开课,在座听课的除了校考核小组成员外,还有外校的九名老师,但是,我没有把这一环节作为花架子进行敷衍,而是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自学、讨论,并对各个自学环节进行检查、给予评价。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学生自然谈到了科学课上发生的事情。我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哪些词语才足以表达你当时的心情?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然后及时转换角色:“怀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们这个群情激愤的教室里,请怀特森老师献身。”学生纷纷扮演怀特森先生义正词严却又语重心长地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将课堂气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
在教学的结尾,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从学生上交的练笔作业来看,除了两个学生认为这样会让学习不好的学生无所适从外,其他人都从不同侧面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有的甚至还引经据典呢!
我发觉,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与其说是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的转变,还不如说是学生引发了我对自己以往教学的一种觉醒:无论授人于鱼,还是授人于渔,都必须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每堂课都是“冒险”。一旦拥有了“学习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对于那些循规蹈矩不爱动脑或者调皮捣乱根本不想学习者,不让他们的大脑“睡觉”尤其重要。
上完了那堂课,我更爱《我最好的老师》了!
六年级语文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3《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渎,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然后抓住“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这句话引导学生自主品读,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力图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从一堂课到每堂课,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从而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文路和教路是为学路服务的,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考虑到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力求削枝去叶,理清课文的主线,凸显主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交流时原本认为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没想到,学生几乎把整篇课文都说到了,交流到最后,就显得有点繁琐,从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主要问题在于没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如果问题这样提:“关于‘猫猬兽’这堂课,怀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是一个教学方法独特,很有个性的人。”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会很快找到重点语句品读,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所提问题就是经过修改之后的,这样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才能够凸显主体,线条简明。总之,语文课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才能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这是教学这一课给我最大的启示。
第四篇:《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出人意料、饶有趣味”等词语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懂得从小就要学会质疑问难,大胆思考,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将怀特森先生看作最好的老师的原因。难点:培养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课,评判最好的老师。
1、师:在你们的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是最好的老师呢? 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看来,每个人心目中最好的老师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评价标准的评判,的确也是如此,但有一位怀特森先生,在他的学生看来,他的确是一位最好的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这位先生的一位学生走近他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师板书课题)
2、学习前面的课文,我们认识了为科学献身的居里夫人和团结合作的航天工作人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特殊的老师,看他是怎样引领我们在科学的领域里接近真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最好的老师
(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学。
1、师:首先让我们看看“自学指导”第一部分。指名读“自学指导”第一部分。1)、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出人意料、饶有趣味”两个词语。
学生自由读,理解词语之后,指名读课文,找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2、出示“自学指导”第二部分,指名读。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细细品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体会。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师:通过同学们的阅读和思考,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请用“自学指导”的句式,来谈一谈。
学生畅意表达,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灵活开展教学(预设:
生1:当我读到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时,我觉得他是位学识渊博、教学注重实践的好老师。
生2:当我读到怀特森先生故意编造猫猬兽错误信息考查他的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真假能力,并给所有同学打零分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时,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个很有个性,有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新颖、独特的好老师。
生3:“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一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老师。因为我的考卷时根据笔记答的,笔记又是根据老师所讲而记的,本应得满分。可为什么怀特森先生竟给我打零分呢?这太让我吃惊了,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奇怪、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老师。
3、情境导读:
(1)看到这满满一张刺眼的红叉叉,看到这鲜红的零分,同学们各个把肺都气炸了。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学生,你会有什么反应?
带着气愤的语气一起读第四段
(2)a、得了个零分,换了谁都会不高兴,可怀特森先生根本不理会你们的心情,其实他也用心良苦,聪明的你,谁来替怀特森先生说说话。出示第五段(以怀特森先生的身份把他在第五自然段中的意思表达出来,用上第一人称,注意要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
b、出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的能力。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请同学们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来好好读读这句话。(你很严肃,你很理直气壮,你很有老师的威严,是啊,这是真知,这是准则,你们怎能忽视呢?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生接读)
c、怀特森先生想让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告诉我们啊,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生1:他是为了让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生2:他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让我们深深铭刻于心。)
生4:当我读到:“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么来说成了一种‘冒险’„„接受她的挑战”时,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个教导有方、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为什么说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①“冒险”加了引号,说明了什么?
【这并不是真的冒险,而是像真的冒险一样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②这样的“冒险”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 A联系课文第6自然段第3句话:“有时,为了驳倒他一个貌似正确的‘论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他的学生这下都学会了警惕,不再轻易接受老师的观点了,后来他的学生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出示句子:有时,为了„..论证。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让我们来结合一些名人名言,进一步怀特森先生这样做的用意。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我们自己获得的一半真理也比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像鹦鹉学舌那样背出来的全部真理有价值得多。
——(法国)罗曼·罗兰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德国)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权威,人类没有它就无法生存,可是它所带来的错误竟跟它带来的真理一样多。
——(德国)哥德
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当作敌手,他就不能青胜于蓝。——(俄国)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
结合这些名人名言,你对怀特森先生这样的用意明白了吗? 学生说
师板书: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四)、提炼文本,升华理解(课件出示):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生齐读):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板书)
请你读一遍,告诉你自己:(生1读)请你读一遍,告诉老师:(生2读)
请大家一起读一遍,告诉在座所有的人:(生齐读)
怀特森先生想的不是孩子的一时,而是孩子的一世。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怀特森先生用如此独特、巧妙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求真务实,不愧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是啊,本文的作者大卫欧文正是在怀特森先生的影响下,才最终成为美国著名作家,其所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
同学们,对这样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你喜欢吗?(喜欢)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深深地喜欢上了者为了这位怀特森老师,恨不得马上就成为他的学生是吗?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办法让我们跟他一样喜欢甚至是迷上了这位怀特森老师呢?
生:作者详细记叙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件事,生:把自己在这件事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师:作者用“事实说话”,所以才这样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五、小练笔
假如你现在真的成为了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成为了作者的同学,你都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些什么呢?请你用笔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最好!
班内交流
结束语:一堂独特的科学课,一次出人意料的零分,教会了学生“冒险”,教会了学生“挑战”,更教会了学生“做人”。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位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也牢牢记住他教我们的——“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老师希望这种影响无限延伸,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工作、未来的人生都能因这种影响而精彩!
六、布置作业。
(一)、师:师恩难忘,回忆教自己的老师,哪位最令你难忘?是他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是他慈母般的爱心?课后请自拟题目,写写自己最崇敬的老师
(二)、思考:读完这个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我最好的老师》教后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以及他教育学生人生哲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事。这个单元是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主题编排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两个:一是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本课要体会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二是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凸显语文阅读的个性化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正如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分析式的阅读说再见”,本课的设计通过“初读走近——自读感悟——感言赞语”等环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读书、理解、感悟、表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空间。本节课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怀特森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课文的主人公,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人物心理,想象课堂场景,换位思考表达。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燃情,学生恰当地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课堂灵动,气氛活跃。使学生走进文本,也走进了怀特森的教学风格。
二、关注学生人格发展,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洋溢着人文的色彩,充满着生命的灵动,承载着陶冶情操、教书育人的使命。本节课关注和挖掘文本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学会质疑,学会探究,使之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心中的美好的人性、良好的品质漫漫滋生、强壮。怀特森先生之所以是最好的老师,就在于他匠心独运,以发展的眼光真真切切育人,育真真切切的人。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感言赞美、感恩忆写等方式熔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于一炉,既历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凸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同时,在本节课上,我有些急切,个别学生发言时说得不够充分,我有代说的情况,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另外,还应该多找几个学生读一读他们写给怀特森先生的话,学生写的那么好,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空间。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教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侧面——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这首歌是歌颂谁的?(老师)老师是传授给我们知识的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好老师,对于老师,我们也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有一位老师,被他的学生认为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这位老师是谁?为什么被学生认为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21课《我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最好的老师”
1、齐读课题,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那么“我”认为谁是他最好的老师啊?
生:“怀特森先生”。(板书)
师:“错了吧?文中“我”觉得怀特森先生连个一般老师都算不上,不信,你读读这句话。”——出示“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生读这句话。
师: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生:这种老师不算什么老师。
生:这种老师不配当老师。
生:这种老师根本不符合好老师的标准。
师:“再把课题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要说的,要
问的吗?
生:我感觉到这两句话自相矛盾,好像不是在评价同一个老师。
生:我觉得这里作者对怀特森的看法不符合题目意思。
生:为什么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的看法怎么会有如此大差异呢?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课件出示)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课件出示)(指读、正音、带读、齐读)
(2)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课件出示)(同桌或前后桌讨论,2分钟后比比谁回答的最精彩。)
明确: ●“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结果每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
●“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学生都得了零分”
●“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
„„
4、要是你的老师也编造内容来上课,你会怎么想?
5、如果你认真地按照老师教的去答题,却拿到了打满红*的试卷,心情又会怎样? 指导朗读“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课件出示)
三、再读课文,释怀“最好的老师”(课件出示)
可就是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老师,后来“我”却把他当成心中“最好的老师”!他是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原委,改变了看法呢?
1、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然后学着用怀特森的语气解释给你的同桌听,化解下我们之前的气愤。
句式提供:我既然告诉过你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那么(),你们应该()啊!
我之所以(),是希望()!
例如:(1)我既然告诉过你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那么
怎么会有头盖骨呢,你们应该提出质疑啊!
(2)我既然告诉过你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那么怎么会有这种动物呢,你们应该反驳我啊!
(3)我之所以编造假的内容,是希望你们能学会思考,而不是只相信我说的。
(4)我之所以给你们打零分,是希望你们从中吸取教训,学会思考,一有疑问马上指出来。
师:学会思考,而不是让脑子睡大觉,而是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2、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板书)
师:那我们就完全不相信书本和权威了吗?
师:是啊,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是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反驳,从而证明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质疑精神。【出示课件】
3、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们还气愤吗?你们认可这样的老师吗?(板书:认可)
师小结: 原来怀特森先生是想通过这节课启发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敢于质疑(板书),而真正的质疑是要在课堂上随时保持警惕,一有疑问马上提出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怀特森先生真是用心良苦啊,他的教训真让我受益终身啊。
过渡语:怀特森先生用了如此独特的、巧妙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求真务实,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
五、课外延伸,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历史上关于不迷信权威的有怀疑精神的人和事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事例?(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比萨斜塔成功地做了实验。)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
2、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六、过渡:这些事例同样是告诉我们——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1、如果你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你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用一首诗作总结,把这首诗送给怀特森先生及所有的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老师,您辛苦了》
过渡语:(怀特森先生是作者心中的好老师,那么)
七、布置作业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谁?为什么说他是你心目中的好老师?请课后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1*
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
气愤
认可
哪门子老师?→→→→→→ 最好的老师!
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敢于质疑
不迷信书本,也不迷信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