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简易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
《解简易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2、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理念: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解简易方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1)等式的意义: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如:3+6.5=9.5、7-4.2=2.8、3.6× 0.5=1.8、3.5+x=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首先要看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接着再看这个式子中是否还含有未知数。如x 3.2=8、11x=363、x+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35 ÷7=5、2x=0、3.5x=4、11.2-x=11.14等都是等式,但35÷ 7=5不是方程。
2、复习解方程
(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32是方程x-32=0的解。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如: 4x=6 解: x=6 ÷4 x=1.5 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进行验算 ? 解方程的依据:
A、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 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B、等式的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解方程应注意: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四、综合练习
(一)、对号入座.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2.被减数=差()减数,除数=()○().
3.求()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小明买5支钢笔,每支a 元;买4支铅笔,每支b 元.一共付出()元. 5、3x÷()=18÷()
(二)、当回裁判长.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4x+5、6x=8 都是方程.()
3.18x=6 的解是x=3.()
4.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三)、择优录取.
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①25x ②15-3=12 ③6x+1=6 ④4x+7<9
2.方程9.5-x =9.5的解是().
①x=9.5 ②x=19 ③x=0
3.x =3.7是下面方程()的解.
①6x +9=15 ②3x =4.5 ③14.8÷x =4
(四)、巧解密码(解方程)。
1.52-x =15 2.91÷x =1.3
3.X+8.3=10.7 4.15x =3
(五)、我会解决问题。
松树和柏树共7500棵,柏树棵树是松树的1.5倍,柏树和松树各有多少棵?
(六)课堂总结
第二篇:简易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的深层理解,能熟练、正确的解方程。
2、能够熟练分析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明确列方程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
4、方程解决问题中的等量代换思想和解方程的化难为易的数学思维的渗透。
教学重点:方程的解法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开门点题
通过大屏幕大家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呢?对,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上一节《简易方程》这单元的复习课。板书
二、长方形中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
请看大屏,这是一个?(真聪明,这都知道)
长方形的长我们习惯用字母a来表示,宽用b来表示,那a+b算的是什么呢?那周长的一半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面积如何用字母表示呢?
那老师再加一个长方形,红色长方形长可以用什么表示呢?为什么?宽可以用b表示吗?那我们就用c来表示。
请看,这个组合图形周长的一半如何表示呢?还可以怎么表示?那这个式子和上面的两个相等吗?为什么?对,像这样的求三数之和,三个数无论怎么交换、结合,最后得数都是相等的。那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还可以怎么计算? 大家看,这个就是用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还有哪个我们常用的运算定律没有表示出来?那你能说一下吗?
三、方程的深层理解
1、判断是否是方程
除了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外,这单元我们还学习了什么呢?(方程)
能判断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吗?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课件展示,理由?为什么不是 , 再确认一次,刚才有同学说到判断是否是方程的标准,1、含有未知数,2、必须是等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不论多么复杂的式子只要具备这两条就是方程。
2、式子改为方程,方程分类,感受有用
为了方便,给这7个式子编好序号。刚才说哪个不是呢?怎么改呢?这么改,可以吗?实际我们一眼看出这个X是多少?还有呢?怎么改? 英雄所见略同。现在这个7个式子都是方程了吗?(没有滥竽充数的吧!)那好,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给这7个方程分一下类,并说说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开始
先说一下分类的标准,再说每一类都有哪些方程。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位举手的,你来,那你分类标准是什么呢? 老师基本同意了大家的意见,可是我把第一类又分了两组,能猜猜我的理由吗?对,像这样的方程未知数参与运算了吗?简单计算就以结果的形态展现给大家,类似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如果要列方程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列哪一类呢?
3、体验复杂方程的产生过程,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的渗透
(1)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添加条件求未知数
通过刚才的分类我们知道这样含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求不出x的值,那要想求出x等于多少?你有好的方法吗?
y=10,代入后那你能求出x是多少?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y不给我们具体的数值,还能求出x吗?
y=3x,等量代换后,就变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了。现在可以解了吗?
(2)等量代换,体验复杂方程的产生
那你能利用这两个等式列出一道含有未知数x的方程吗? 还是等量代换的思想吧,看复杂的方程都是简单的方程组合而来的,怎么才能把这个方程看成一个最简单的方程呢?
4、解方程中化简为易的思想
那就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挑战一道很难的方程好吗?做到练习本上,你的答案经过验算了吗?大家同意吗?
像这样------,哪位同学能结合我们刚才做的题说说我们怎么化简为易的。同学述。
四、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数形结合寻找数量关系
通过刚才练习,老师发现对于解方程的知识同学们可能觉得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情境中列出一道正确的方程来解决问题,是这样吗? 那根据你的理解,要想列出一道正确的方程,最重要的是什么? 列出等量关系式
我们不空谈,让我们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方程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看这道题那句话是关键条件?生述,那这个关键条件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2、练习找出等量关系
下面几道题,请同学们快速的在你练习本上列出他们的数量关系式,记得有困难我们要画图来分析。开始吧
用同意或不同意来表示
小结:通过上面的练习,怎么分析等量关系?哪种题用方程简单,哪种用算术法简单?
五、方程解决复杂情境问题
请同学们那你能用你所学到知识来分析这道题里的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决它好吗?
学生独立尝试找出数量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说说这道题和前面的不同 生述
小结:这类题目在分析时的难点在于不光要考虑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数量关系,还要考虑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等量代换成为只含有一个未知量而解决问题。
六、课堂收获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与体会?
第三篇:《简易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3页第3题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会解方程,进一步明确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等概念;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体会化归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缜密的思维方法。目标解析: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学习代数知识,这些代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解方程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和缜密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解简易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课件出示练习: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独立完成。
(1)的7倍;
(2)的5倍加6;
(3)5减的差除以3;
(4)200减5个;
(5)比7个多2的数;
(6)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2.指名汇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同时注意到: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前面,一个数平方的意义与写法等。
3.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设计意图】通过习题的练习唤醒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的回忆,再通过说一说理由来进一步回顾这一知识需要注意的地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二、复习简易方程
1.谁能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2.一个方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两个条件:既要有未知数,还要是等式,缺一不可。)3.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是方程的请解出方程。
(1)(4);
(2);
(5)3+5=8。;
(3);
解析:
(1)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2)是方程;(3)是不等式;(4)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5)是等式,但没有未知数。学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解方程,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评价,帮助学生结合解题进一步认识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设计意图】复习简易方程,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方程,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找到一个方程需要满足的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是等式。再通过对具体式子的判断达到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学生独立解方程后教师再进行评价,目的是可以检验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结合解题的过程来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三、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认识了方程,学会了解方程,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了。1.根据图示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列等量关系:
;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3)解方程。(4)评价总结。
2.根据题意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3)小题,了解题意。
(2)列出等量关系:地球赤道的长度×7+2=光每秒传播的距离。(3)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地球赤道大约长万千米。
答:地球赤道大约长4万千米。
【设计意图】列方程解决问题,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理解:一种方法是看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文字信息列出等量关系,将方程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四、练习巩固
1.请用字母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1)小题)。
2.解下列方程(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第(2)小题)。
(1)请四名同学板书,每人一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2)学生评价总结。3.用方程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18题。
解:设现在可以做个毛绒兔。
列出等量关系:后来做毛绒兔的材料=原来准备做毛绒兔的材料,即后来做一个毛绒兔的材料×可做的数量=原来做一个毛绒兔的材料×可做的数量,可得
答:现在可以做190个毛绒兔。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20题。
这个鱼塘的图形是一个梯形,鱼塘的两条平行的边分别是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求平行线两岸的宽度即是求这个梯形的高。根据求梯形面积的公式可以列出等量关系:
(上底+下底)×高÷2=梯形面积。解:设两岸的宽度为米。
答:两岸的宽度为47米。
【设计意图】第1题既练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又结合了等量关系来列式;第2题解方程,涵盖了加、减、乘、除四种情况,可以分别板书将学生常犯的错误呈现出来,给学生巩固和再次反思的机会;第3题用方程解决两个问题,第(1)题根据不变的量找到等量关系,第(2)题根据面积公式找等量关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会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五、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第四篇: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粉笔盒一只。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做个游戏:用手指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能保持平衡,感知平衡。
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勤劳聪明的人类根据平衡原理制成了天平,今天我们要借助天平来学习新的知识《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方程的意义
(1)认识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2)操作天平:
a、一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另一边放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请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板书:50+50=100 50×2=100)b、一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粉笔盒,另一边放100克砝码,天平平衡。粉笔盒的重量不知道,可以怎么表示?你也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吗?(板书:x+20=100)
c、让学生操作天平,出现不平衡现象,也用式子表示。(20+x>50等)(3)出示小黑板
30+20=50 2x+50>100 80<2x
3x=180 100+20<100+50 100+2x=50×3 x-18=24 60÷20=3 x÷11=5(4)组织学生观察以上式子。
请同学们观察以上式子,想想能不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标准。(小组讨论,写下来)
按符号的不同分成两大类:(生说师在小黑板作记号)80<2x 2x+50>100 100+20<100+50
指出:这些用大于、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
谁再来说几个等式?同桌互相说几个等式。
30+20=50 3x=180 100+2x=50×3 x-18=24 60÷20=3
指出:这些用等号连接成的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都叫等式。(板书:等式)(5)观察以上等式,你能不能再分分类,也说一说你分类的标准?(同桌讨论)
30+20=50 60÷20=3
3x=180 100+2x=50×3 x-18=24 x÷11=5
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方程)
①说一说什么叫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②再举几个例子,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游戏练习: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卡片出示)是用“√”手势表示,不是用“×”手势表示。
6+x=14 3+x 50÷2=2
56+x>23 51÷a=17 x+y=18(6)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刚才我们是从等式中找出方程的。这说明方程和等式有很密切的关系,你能画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生画,请他们黑板展示并同时说说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将书上的图与学生的图做对比,指出:有时可以借助简单明了的图来帮助理解深奥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很重要性的学习方法。
2、教学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出示x+20=100,看了这个方程,你还知道些什么?
指出x=80,求x=80的过程在方程这部分知识中都有特定的名称,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出示思考题:①什么叫方程的解?举例说明。
②什么叫解方程?举例说明。(三)巩固学习
我发现
1)等式都是方程。()2)方程都是等式。()
3)x=3是方程18+x=15的解。()4)3x=0也是方程。()
5)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6)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7)36是方程x÷3=12的解。(四)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
3、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教后反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503班上时,我通过天平的演示让学生得出两种等式:一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让学生比较得出方程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接着让学生自学得出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最后出示例1让学生观察比较解方程与求未知数X的解题过程有什么异同?让学生了解解方程的步骤。本节课从课堂效果上来看,不错,因为这个班是我带上来的,课堂习惯比较好,学生的思维清晰,会说。
而在502班上时,我考虑这堂课的概念多,“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而且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概念的教学想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新旧知识(求未知数x)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重点考虑的是方程意义的教学。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如:近期的“用字母表示数”“用方程解应用题”、远期的解较复杂方程或方程组时用到的“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集合”知识等。
这次,我在处理教材时,删繁就简,让学生做“分类游戏”:
① 按自己的标准把下列各式分类: 8+9 20+5=25 17-11=6 6+3<11
学生在分类中感知“等式”的意义。
② 进一步分类探讨:
6÷3=2 4×5=20 5>4 x+4=9
激疑“x+4=9” 归于哪类?能说明理由吗?那么, 2a=18;x=2呢?让学生在分类探索中理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在“分类”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进行分类,在学生“不同标准”的分类中,分析感知“方程的意义”,同时,分类思想也渗透于教学中。因为我觉得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已不再由教师指令性语言来主宰,把选择分类的权利留给学生,无疑是关注学生个性的表现。可课堂效果却不是很好,学生课堂的习惯很不好,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课堂比较安静,课后我不断的反思:两个班的教法一个是比较传统的,而另一个是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根据新课标来设计的,为什么反而前者的效果好些呢?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
“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这堂课上完,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教学时间不够,知识巩固的时间太少。有一位听课的教师帮我看了表,方程意义的教学的练习足足用了35分钟。“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教学因为练习时间不足,而不到位。课后我一直想 “这35分钟花得是否值得?怎样处理知识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关系?”。还有方程意义教学时天平的演示,一直是我在演示,学生在看,学生的自主性不够,这是我教学设计时就有的困惑,但如果让分小组学生自己操作,教学时间会更加不够。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
第五篇: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 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计算这类方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解 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5 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 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 1.读题,理解题意. 2.出示图片:示意图
3.教师提问:通过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 上午 下午 一天
4.教师说明:这个式子中含有两个未知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解简易方程. 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5.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1)表示4个,表示3个,一共是(4+3)个,也就是 .(2)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个,. 6.教师说明:两种思考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教师板书: =(4+3)=
答:这一天共运土 吨.
7.思考:上午比下午多运的吨数是多少?怎样列式? 教师提示:1个,可以写成 .“1”可以省略不写. 8.教师小结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 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 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计算出结果. 9.练习
(二)教学例6 例6.解方程 1.教师提问
(1)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2)应该怎样解答?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解:
检验:把 代入原方程.
左边=7×5+9×5=80,右边=80,左边=右边 所以 是原方的解. 3.练习
解方程 3.6 -0.9 =5.4(要写出检验过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解这类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
(一)解方程.(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
六、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反思:
该教学设计在安排上注意由具体到抽象,通过图片使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文字题,直接算出结果。在思维过程上,有展开,有压缩,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