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高效课堂。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结合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关于教材: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课,主要内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会上进行了拔乱反正,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因此本单课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教材、教参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4、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5、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够持久,教学方式宜多样化,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较高的状态。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6、教法、学法:教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首先是导语,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通过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引出文革后邓小平复出,扭转历史,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
设计意图及效果: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
2、新课学习
(一)黎明前的黑暗——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6文化大革结束,然而平反冤假错案一度受到阻碍,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观看视频(两个凡是方针)了解一下当时情况。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当时国家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再通过自学课本,小组研讨认识方针实质:坚持“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反对实事求是,反 对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两个凡是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终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将此板块内容做一梳理。
设计意图及效果: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目的是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在讨论中,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同时在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过程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场全国性讨论意义深远,实际上在有关真理标准讨论过程中就已经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从而突破本节课难点
【教师过渡】人们摆脱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的精神枷锁,拨云见日,重见曙光,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黎明的曙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设计意图及效果: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优化学习效果。(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本节课重点,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为了突出此重点我本着扎实、实效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先让同学们自学阅读教材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然后小组合作划出内容、意义,组长做一简要分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明确转折的意义。再让小组成员每人读一遍,最后以填空的方式考一考学生。
设计意图及效果:这个过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参与的情绪。方式多样灵活,以达到全面、深切的把握重点的目的。
(三)黎明的曙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工作才全面展开,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得到了平反,那么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么?刘少奇在文革中作为国家主席,在未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就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这说明了什么?对说明了文革中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破坏。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加强了立法工作。
学生阅读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一内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及意义。
设计意图及效果这一环节内容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完成。新课程主张“先学后教”,给学生限定时间进行自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捕获有效信息能力。
3、课堂训练
设计意图及效果:历史习题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刻理解教材的一种重要途径。课堂上老师精选一些选择题和材料题,这些题是本节课重难点内容,通过学生课堂训练使学生应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把重难点巩固消化的目的。
4、小结
设计意图及效果:回顾梳理本课三个板块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认识,有效把握本课重难点。
(四)、光明未来——改革开放
设计意图及效果:小结后通过幻灯片形式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图片,配以背景音乐《走进新时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努力学习,建设美好祖国的信念。
第二篇:《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一、说课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说教材
《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承接了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地位,明确指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学好本课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相关情况,分为三个子目:“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第一子目为指导中心,后两子目则是对前者的具体落实。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而以深圳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发展,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但有些学生进入初二,不再像初一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不同,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通过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改革开放和历史发展的艰难曲折。通过学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五、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方面还比较差,因此,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课前发放导学案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本课基础知识,然后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法、讲解法、概括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内容,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对内进行了改革,对外实行了开放。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指出十届一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她就如一声春雷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这样紧扣题目与子目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一)大转折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18分钟)在本目的讲授中,我将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召开的?(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3)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会议有什么意义?(5)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春雷,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之所以说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正,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第二、政治上,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第三、组织上,否定了中央“左”倾领导,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国门从这里打开------对外开放(10分钟)首先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引导学生齐读教材黑体字部分,“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明确对外开放的原因。
接着引导学生看书并阅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的4个步骤走。教师总结:至此,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然后让学生观察地图,提问:经济特区集中在什么地区?对外开放为什么是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深入?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将用2—3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3.小结作业
先让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学到的内容。然后教师强调: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已经并将继续取得重大成就。
八、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展现本课教学内容,我准备用条理式的板书设计,使内容直观明了,学生一目了然。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大转折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国门从这里打开
第三篇:《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说课稿内容预览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已知的我班学情,我作以下分析: 1.由于高一已经学过必修二的内容,我觉得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和新授课有区别,避免出现 “炒剩饭”的局面,影响教学效果。
2.班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打造高效的课堂。要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针对学生做材料型选择题和主观题能力稍差的情况,我觉得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更多的运用史料,多做相关练习,多进行方法指导。补齐学生学习木桶中的最后一块短板。
4.从全班合作培优的角度。我觉得我们班历史教学的任务比较重,因为总分前10名中有2人的历史成绩偏差,我觉得在日常教学中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部分有较强的历史学习兴趣的同学也要表扬。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教材地位:承前启后。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和学生学情,确定出可实施的教学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认识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及对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了。
②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③了解中国创立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课前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咨询身边的亲朋好友等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社会的情况,初步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②课上运用文字、图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学习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年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阐述历史、分析问题和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
第四篇: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内容过多可修改)
申忠山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今晚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几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
课程标准: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总结、新思想的开始.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是党在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后,开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因此本节课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和历史意义。
二、说教学方法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老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相结合的策略。具体做法:通过情景导入和小组交流汇报点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充分体现生本理念
1.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预设问题:从这首歌曲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引导学生得出答案。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及预设效果:用歌曲形式导入达到在情景中开始、在共鸣中融入、在碰撞中接纳、在感动中收获。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思绪被快速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
2.新课教学
知识探究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互评: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此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4.图片展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以及达到的效果:让学生自学讨论后,进一步认识到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实际上是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来坚持文革中左的错误思想。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进行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把人们从左倾思想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方面完成了重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这三方面具体有什么不同?(使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3.教师展示图片并做总结:
4、交流展示:为什么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学生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充分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的,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人们说它正确还是错误要看什么?我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看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实使中国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从生活实际的变化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知识探究二:拨乱反正
1.教师简要介绍:拨乱反正的背景。2.教师讲述: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3.预设问题:“文化大革命”中许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成反革命,遭到迫害,我们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4.教师指出:1980年恢复刘少奇的各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引导学生看课本,简介:拨乱反正的结果。
6.教师总结: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设计意图及效果:
历史课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如果空洞的说教,学生较难理解。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情景,有利于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通过展评活动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此活动中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3.拓展提升:
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
设计意图:可从两次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4、总结深化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从此,我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体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联系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本课历史知识生活化。
第五篇: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历史)
光裕初级中学
袁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联系中共八大历史,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3)举例说明文革中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民主法治方面的建设,让学生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理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方式:情景教学,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为何决定发动文革”? 文革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革的**。但是“左”倾错误并未纠正,文革遗留的政治、思想、和经济上的混乱,还尤为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首要问题。在这关头,一位伟人力挽狂澜,一次会议拨乱反正,使中国摆脱了**,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两年徘徊
教师:阅读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探究
教师:哪一事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学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教师:找一学生阅读第一段小字后,补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具体情况。师生: 明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作用 教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当时什么的? 学生:“两个凡是”的方针(并让生齐读其具体内容)教师: 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找代表作答。
教师:归纳“两个凡是”的方针的危害性,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凡是”的方针——阻挡系统纠正文革错误。“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由胡耀邦等领导人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并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学生: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
A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教师: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并作答
教师:明确共同点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 教师:这次会议的召开又有何意义?
学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 学生:遵义会议
教师:A思想纠错: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德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B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
C历史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可文革中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若不解决,社会仍很难向前发展。因此,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是大势所趋。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师: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文革”的教训,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教师:播放《刘少奇同志追悼会》视频片段 学生:平凡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
教师: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在“文革”中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学生:加强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全国人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了那些法律?哪些与你密切相关? 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教师:展示(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教师: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治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规的危害。学生:举例并交流法治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课堂小测
1.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自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2.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古田会议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4.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6.“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真理的标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地点
思想上:彻底否定 重新确立
内容 政治上:停止使用 工作重点 实行
组织上:形成以 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