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 端午节 教学设计
【标题】
浙江摄影出版社 四年级 端午节 教学设计
一课时
【署名】
嘉兴市友谊小学、张叶飞、314001、0573-82925859、zhangyef@qq.com
【正文】
一、设计思想
本课内容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四(下)的第11课《端午节》,属于网络应用单元,整个单元主要是学习网上资料的应用,体现一个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过程。而本课侧重于主题性综合运用与练习,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下载管理。
1、猜词游戏——激趣导入、实用体现、锻炼能力
导入部分教师,采用猜词游戏,要求学生根据端午节的三个习俗猜节日。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掳取学生的学习心。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学生相对陌生的习俗,提升猜测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搜索来获取正确答案。一方面由于未知,才需要搜索,为用而学,进一步体现出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是关注学生关键词的选择,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搜索能力。
2、主题探究——感受文化、激发思维、自主探索
本课的重点是主题性应用,而主题应源于学生的生活。通过说一说“你了解的端午节”,让学生一起感受身边的端午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再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由学生自主提出希望进一步研究端午节的内容。教师则从由来、习俗、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归纳引导,并最终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进行探究,充分体现出主体性。
3、竞赛比拼——寓教于乐、合作奋进、显现评价
本着快乐学习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了一个“赛龙舟”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活跃课堂气氛。由于每组主题搜索文件资料的质和量决定着龙舟前进的速度,所以组员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一定会合作奋进,有效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教师巧用小程序将比赛结果显现展示,有效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学生评价更为量化,更加显现化。
4、对比体验——落实技能、培养习惯、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体验不同关键词对搜索效率的影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键词提炼的重要性,进一步落实操作技能。同样,通过文件归类前后的不同,让学生充分领会分类保存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
二、教材分析
《端午节》位于四年级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网上资料的应用,共6课,由两个综合任务组成,本课在第一个综合任务中。在教学中,由于整个单元都是有关网上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都要体现一个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过程。
本课侧重主题性综合运用与练习,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搜索引擎查找端午节的资料,并下载保存相关的资料,同时要求资料的保存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侧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使整个学习过程主题明确、步骤清晰、节奏明快。因此在导入部分以猜的形式,自然引入端午节,让学生从了解的端午节知识出发,讨论决定主题研究的方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辅助明确研究的几个过程,然后以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开展主题内容的搜索和保存。
搜索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关键字综合搜索的高级技巧,进一步提高搜索的有效性;对于课后练习,可以结合即将到来的儿童节,也可以根据本地的一些节日开展。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已经近两年了,但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使得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学生家庭中有电脑的,一般都能较好的完成操作,尤其是本单元的网络部分知识,学生感兴趣、也乐意去学,因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任务能较好的完成;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就靠一周一次的课堂,没有其它时间的练习,因此相对而言掌握的较不充分,对于独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分小组进行任务的完成,在任务的设计中,为操作较好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并且不影响小组的成绩。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建立分类保存;
技能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并分类保存;
情感目标:1.感受民族节日的浓郁文化气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主题性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七、课前准备
端午节PPT、龙舟赛课积件、电子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今天我要考考大家,(出示PPT)这是一个节日的一些习俗,在这个节日里有的人会进行画额,在孩子的额头上用雄黄等画上特殊的符号,达到避邪的目的;有的人会在家里悬挂上钟馗的画像,钟馗是我们古代传说中的鬼王,人们悬挂他的画像也是为了驱魔避邪;有的人呢会用癞蛤蟆皮洗澡,因为据说这样能有效防止夏天长腓子,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有可能、也许、大概是的„„)
2、答案真丰富啊,但正确的只有一个,谁能说说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快速的揭开迷底呢?
3、学生操作,教师掌握学生操作的情况
4、谁愿意上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是如何查找到的?(学生操作)(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比较补充,主要是关键词的选择上)刚才的查找中,我发现了XX同学也是对XX的查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的搜索如怎样操作的,有没有发现两位同学的不同之处?谁能评价一下?
(二)确定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早在2000多年以前„„
能说说你知道关于端午节的哪些知识吗?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欲望:同学们关于端午节了解的比较多,但并不全面,刚才张老师的三个端午节习俗就难倒了很多的同学,端午节作为我们国家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需要我们共同的保护,要保护它,就需要我们全面的了解端午节;今天到场的几百位老师同样的对端午节不是非常的了解,现在由你们来向我们到场的老师介绍端午节,你会选择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端午节?(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引导性归纳:传说、由来、习俗、文化„„,省略号千万不要忘记)
3、确定了主题,将资料查找到以后,将它保存下来,方便下次使用,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刚才我们查找了画额,谁能上来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该如何将查找到的资料有条理的保存下来。(要引导学生在保存的过程中创建文件夹)
(三)竞赛比拼
1、让学生确定查找的内容;并且在电脑中建好“端午节”的文件夹: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首先请各位小组长安排好你们小组关于端午节的这四个主要内容由哪位同学来查找,要确保每个方面至少有一位同学;然后在你的电脑中给将要查找到的资料安个家,建立好端午节的文件夹。
2、龙舟赛: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的比赛,今天的张老师把它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大家有没有兴趣来赛一回?!但是,比赛之前,请大家仔细阅读比赛规则,就像跑步比赛,违反了规则,跑的再快,也是无效的。(PPT出示规则)
3、准备好了吗?开始!
4、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和保存(10分钟)。巡视学生具体操作情况。
5、还有最后两分钟,请大家抓紧将查找到的资料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6、说一说在查找对端午节的新发现:时间到!让我们来看一看,暂时领先的是XX龙舟队;下面我们进行龙舟赛的第二部分,将你查找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新发现介绍给到场的老师,介绍出色有前进一步的奖励。(选择3-4名学生,说一说)
7、今天获胜的是我们XX龙舟队,请获胜的龙舟队上来领取奖品,让我们一起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四)总结
1、通过网络搜索,我们对端午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资料的查找中我们一起感受了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气息;将查找到的资料有条理的保存下来,能为我们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我们民族节日提供宝贵的资料。
2、同学们可以使用今天课堂上的方法,对其它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例如: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会是个很好的题材,同学们将保存下来的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可以发给张老师,我们可以继续一起学习、研究。
下课,谢谢大家!跟后面的老师一起说声再见!
九、板书设计
11、端午节
传说
由来
屈原
习俗
粽子、赛龙舟、香囊„„
文化
……
十、作业设计
查找“六一”儿童节的资料,并分类保存
十一、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教师有怎样精细的预设,课堂教学永远是不可预测的。在上完课后,我更是体会深刻,涂鸭几笔感受,以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第一,课堂生成永远是最美的。在本课中,让学生保存搜索到的文字信息,虽然是旧知,但是对学生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建立文件夹来保存资料。而课堂中两位学生演示的不同保存操作,正好是一个好的生成点。我马上抓住这个点,通过设问“你们会选择哪位的操作?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对比体验,感受到建立文件夹的必要性。学生的一句“建立文件夹,可以使得保存的文件查找方便”,使问题解决那么的自然。而这一切都源于课堂的生成。
第二,学生永远不会让你失望。有些细节,我想大家也都关注到了。一位同学在进行复制操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反复尝试都没有成功,但是我并没有马上中止他的操作,而是耐心地等待了一会,并不断地鼓励他。很多人觉得不应该在这里浪费时间,但是我想,我们对学生的尊重,就要体现在对他的信任上。而且我清楚地发现他的方法其实正确的。过早的中断,只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实事上,学生的确没有让人失望。
第三,竞赛形式要与内容统一。“快乐龙舟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进组内的合作交流,这点不容质疑。但是学生往往会因为求快而忽视质量,可能有老师也和我有同感。所以,我在设计比赛规则中,就要求学生浏览搜索到的资料,并按选择有用信息下载。并在比赛中设置了一个专门的环节,说一说搜集到的资料,以评定学生对质的把握。
第四,文化体验要源于生活。本课中的情感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感受民族节日的浓郁文化气息,而我觉得所有的体验都要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说说“你了解的端午节”,让学生一起感受身边的端午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出进一步研究端午节的内容,将情感体验融入于技能操作中,并在交流环节使得情感进一步升化。
同样,这节课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值得我进一步思考。如在任务的布置的清晰度,还有对环节时间的把握上等等,都有待提高。
第二篇:《端午节》教学设计
《端午节》教学设计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端午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端午节》教学设计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2、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民族意识。
学生能熟练包一只普通的粽子。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教师的准备:粽子叶、糯米、毛线;相关视频。
学生的准备:查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制作成课件。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过端午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通过上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分小组收集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各小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吧。
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端午节
1、诗歌分享。
下面有请林琳这一小组上台来汇报他们收集到的关于端午的诗歌。生:端午节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就有迹可循。以下是我们小组收集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师:从刚才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大概知晓端午的由来,哪一个小组负责搜集这个方面的资料?请你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生: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流传最广的是源于纪念屈原。
: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3、讲讲端午节的习俗。
师:是啊,由此就衍生出了端午节的习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来自: 校园 生活网:端午节教学设计)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师:在这些习俗之中,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呢?今天啊,我们就请来了包粽子能手,我们班热心的家长们,现场来教我们包粽子呢!动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大家:
1、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呢?生介绍包粽子该准备哪些材料。
2、包粽子的步骤你了解吗?观看视频,了解如何包粽子。
3、小组讨论打算怎么包,说说该注意些什么。
尝试创作
根据大家探索的各种方法,开始包粽子。家长带领学生在小组内实践。
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包的各式各样的粽子展示在他们的桌子上。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而且让大家了解了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亲手包一只粽子,让他们吃得又香又甜,一起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第三篇:端午节教学设计
《端午节》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七小学
任会玲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由来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通过了解端午节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包。难点:对香包进行有创意的装饰。三:学情分析:
《端午节》是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的一课,它属于设计.应用的教学领域。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能力,但他们对祖国的民俗文化还不是特别了解,所以本课的设计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的同事又使学生了解香包与民俗文化内涵。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资料、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课件、香包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提问: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提问:你对端午节有哪些了解?(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挂香包等)
3.欣赏关于屈原的美术作品《屈原江畔行吟图》。这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中国画)?作者是谁?创作于1944年距今已有71年了,画中的屈原给你怎样的感受?教师小结:屈原之所以很孤独,很伤心,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国家,自己也得不到重用。画家用他精湛的笔法把屈原当时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我们在美术创作中需要学习的。
4.端午节有很多的活动,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制作香包。板书课题:端午节——香包
二、讲授新课,欣赏视频香包。
1.视频欣赏庆阳香包,激发自制的兴趣。
教师小结: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铜钱或中草药等,是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挂香包是吉利吉祥的象征。
2.展示纸折香包实物,请你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3.请学生上台拆香包。
教师提问:拆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纸条,尾端为三角形)课件展示示意图。
4.教师提问:有已经会折香包的同学吗?请你上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折。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5.学生试折香包,教师指导。
6.游戏“找朋友”,讲解平面变成立体的关键折法。学生继续折香包。
三、感悟,启发。
1.香包好像缺少什么?(装饰)如何装饰香包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手工艺大师他们在香包上绘制了什么图案?(课件欣赏)
教师小结:提问:我们可以在香包上画什么图案?有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以及自己发挥想象的图案。这些香包是属于你自己最有特色的作品。
2教师提问:除了装饰香包,我们还挂上吊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挂吊坠的?(再次拆香包,挂上吊坠折香包)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练习制作香包,并对香包进行有创意的装饰。2.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包。
五.展示香包,将香包挂在黑板上,学生互相欣赏,说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香包,体验自制香包的快乐。
六.课后拓展:继续练习制作香包。在端午节到来时,把做好的香包带上你的祝福送给你的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祝她(他)们平安快乐。
第四篇:四年级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营上小学
李自恩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叶圣陶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品以及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文品。
3、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重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稳重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感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一课时
一、迁移导入
师:板书课题。还记得《爬山虎的脚》吗?记得它是谁写的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爬山虎有关,而且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就是叶圣陶爷爷。揭题 简要介绍叶圣陶和肖复兴。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的要求:(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2)(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3)遇到难读的字、词或者句子,请多读几遍,争取读通,读流利。
2、理清脉络,巩固生字生词
(1)通过自由朗读,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讲一讲课文最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2)指名朗读“修改作文”的部分和“做客”的部分。学生点评。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新词。
3、让我们把这些生字新词放进课文中再读一读,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加流利了。读的时候,请做一件事情,用直线画出“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再用波浪线画出“看到批改过的作文时,我有什么感受”。(出示自由读的要求)好,现在开始。(1)学生汇报,读叶圣陶爷爷批改作文的语句。
(2)(出示修改原稿)现在你们就是作者肖复兴,你们把作文交给大作家叶圣陶爷爷修改,当你们看到叶圣陶爷爷这么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叶圣陶爷爷是一位怎样的人?(叶圣陶爷爷认真、平和、温暖、不摆架子……)讲得真好,那么作者看到自己被修改的作文后有什么反应,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得和你们一样吗? 读描述作者感受的语句。
4、出示会写的生字,讲一讲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的,大家互相帮助,提提建议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在写字本上写一写这些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为我批改作业,请我到家做客)
二、提出中心问题,围绕问题学习。
1、现在再看课题,谁冒出问题了?(课文是写景状物,为什么要以爬山虎为题?)是啊,这真是个好问题!黄老师在课题后面加上一个问号。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首先请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谁找出来了?找出来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段话。
3、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爬山虎十分美丽,显眼……)
4、比较两处爬山虎的描写,你有什么发现?(找不同点)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时间光线不一样)
6、作者两次见到爬山虎,都有不同的描写,这些不同仅仅是光线造成的吗?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6——10自然段,把这两段话放进课文中,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好好体会当时的情形
三、细读课文第6-9自然段
1、(1)作者听说叶老先生要请他到家里做客时,有什么反应? 请读出课文里的句子作为回答。(2)你为什么会感到意外?
(3)你能不能读出你的意外呢?(4)谁还想意外一下? 指名读,齐读
2、(1)虽然意外,但我还是接受了叶老先生的邀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在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以前会有怎样的心情?(2)是啊,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作者走进了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他就看见了——我们一起来读!
(3)孩子们,这可不是普通的爬山虎啊,还记得叶老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吗?那里面写的就是这院墙上绿绿的爬山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的片断。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爬山虎美吗? 作者也曾经读过《爬山虎的脚》,对爬山虎的美丽同样印象深刻,此时此刻,他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会面而紧张、兴奋、不安,突然看到熟悉的爬山虎,大家想想,他的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 带着这变化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话,谁能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指名读,齐读 3、(1)爬山虎与作者的初次会面是美好的,那么作者与叶老先生的会面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读出课文中的句子作为回答。(2)看到这样的会面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你们的感受也正是作者的感受啊!大家可以翻到课文的第一部分看一看,作者在没有与叶老先生见面以前,就已经觉得他是那么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那么现在呢?作者觉得叶老先生更加——亲切,更加——温暖了!
(3)正如课文里写的叶老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我已经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融洽的交谈中,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这时候我看到了——一起读。
(4)比起刚进里院见到的爬山虎,这一次你对爬山虎又有了什么新的感觉? 是啊,爬山虎更美了,更绿了,更虎虎有生气了。这是因为——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的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所以 两处爬山虎的不同,还是因为作者心情的改变(5)带着新的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自己练,指名读,齐读。
4、(1)这时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深深印刻进作者的心底,不仅仅是这样,更有价值的是,15岁的我还模模糊糊懂得了一个道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聪明的孩子们,15岁的作者模模糊糊懂得的道理,你们清清楚楚地懂得了吗?
(2)叶老先生用自己认真的写作态度、高尚的人格获得了作者的尊敬,他的认真、亲切、质朴、期待激励着作者不断成长,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15岁少年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但他永远也忘不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起读——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为什么爬山虎总是绿着?是的,叶老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已经包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叶老先生就是我心中的爬山虎,看道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先生,想起叶老先生也就会想起爬山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
5、多么令人难忘的一次会面,带着对叶老先生的无限怀念和无比尊重,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现在谁能够来擦去这个问号了?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可以对叶老先生说,可以对作者说,也可以读自己说。《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可见,充分利用好教材是多么的重要。如何有效读写结合,从中形成一种密切联系实际、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扎实学风?如何使学生切实从精彩的“文本”中受益,灵活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如何通过读写演练,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一道精神美餐?结合《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的课题研究,执教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回顾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学实际,我认真进行了反思。
一.借助文本,灵活挖掘说话训练空间。《新课程标准》中明显地提出了中段习作的目标: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由于文本的内容的吻合,借叶老先生给肖复兴修改习作的事,教学中正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修改习作。借助文本的第四段,对照叶老先生修改的原稿,让学生领会修改习作的改、添、移、断、评等方法,并指导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修改作文的练习中。使学生从叶老先生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从叶老先生的评语中感悟作文的方法。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叶老到先生的人品,在教学中,我也紧扣文本设计了几处促进写作的说话训练:
1、肖复兴为叶老的修改而愣住时,我设计了透过这圈圈、钩钩、无数的直线、曲线,同学们展开你的想象的翅膀,想象叶老当时连续给20个孩子这样认真地批改作文的情景:夜深了,年已七旬的叶老坐在窗前认真地为我们批改作文,他……
2、当学生理解到叶老不仅为肖复兴改作文,而且进行了细心到位的评价时,我设计了置换说话:肖复兴的作文之所以
,是因为
和
。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白写好作文的两大秘诀。
3、理解了“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了含义之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说话:如果你是文中的肖复兴,你会对叶老讲什么话呢?如果叶老今天还健在,看到肖复兴这样的文章,他会怎么说? 通过这样紧扣文本的说话设计,让学生层层深入,不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和叶圣陶爷爷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在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并以说、写的方式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听、说、写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紧紧围绕阅读文本,达到以听促读、以说促读、以写促读的目的,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说话能力。
第五篇:四年级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结合侓的探索过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教学重点:
引导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5×6=
70×5=
14×100=
6×25=
35×2=
125×8=
2、师:看到同学们有这样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老师真为你们高兴!3,新课引入:老师刚刚发现了两组比较有趣的算式,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二、探索发现
大屏幕出示两组算式
(2×4)×3
2×(4×3)=8×3
=2×12 =24
=24(2×4)×3=2×(4×3)
(7×4)×25
7×(4×25)=24×25
=7×100 =700
=700(7×4)×25=7×(4×25)
师:请大家观察这两组算式,再照样子仿写一组,然后小组内说说你 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汇报
(要求:学生能说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所得的积,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每一个数所得的积是相等的。)
三、运用验证
(8×4)×25与8×(4×25)(125×4)×8与4×(125×8)四.拓展训练:
1.(125×37)×8与37×(125×8)只是使用了乘法结合律吗?
2.简便计算
125x25x8x4
32X25 五,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乘法结合律,希望同学们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提高计算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牢记计算时不仅可以使用乘法结合律,还有乘法交换律啊!)六,作业:
125x25x8x4
16X25
32x25
625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