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设计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设计
土门关小学
李增奎
四年级三班
2013.4.2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P56-5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体验简便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教学情境挂图
设计理念:在比较中体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简便,体验运算律的应用是广泛而经常的,培养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学引入
1.出示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在空白处填上运算符号。
64×7+64×3=64(+)
25×(3+4)=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
2.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独立填表。
学生口答。3.出示目标
二、展示交流
强化训练
1.教学例题
(1)出示挂图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怎样列式?
板书:32×102=
(2)你能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 你能口算出买102件要付多少钱吗?
(3)口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再用笔算来验算一下。
指名板演。
(4)谈话:口算和笔算相比,哪一种算法简便呢?你能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写下来吗?
教师板书:
32×102
=32×(100+2)=32×100+32×2 =3200+64 =3264
提问:谁来说一说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5)用简便方法计算。
28×301
76×101
402×25 2.教学“试一试” 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展示学生的答案,集体评议。3.小结
什么样的式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集体评讲:
把102件看作100件,32×100=3200(元),所以32×102的积比3200大。学生口算,指名回答。
买100件要3200元,买2件要64元,一共用3264元。独自列式计算
学生回答,说算式。指名口答。
独立练习,集体评讲。学生独立尝试练习。小组讨论,全班总结。
三、组织练习
应用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的第一排 展示答案,共同评议。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做做第5题 5.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填空,再交流想法。各自做题。
指名说说口算过程。独立练习,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 自我评价
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呢? 指名回答,自我评价。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二题的第二排,第四题 家庭作业:完成思考题
第二篇:b5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厉庄镇中心小学
李世宝
思路设计:
这部分内容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例题教学一个数乘两个数和的简便计算,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先估计,再算出结果,并进一步引导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里的估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把102件看做100件进行估算,实际结果一定大于估算的结果,因为100件的钱数再加上2件的钱数才是实际的钱数。再通过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比较,发现口算方法比笔算简便,因而教材引导学生按口算思路列出算式,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过程比较自然,而提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则能使学生明确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试一试”让学生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学习求两积之和题目的简便计算的方法,更全面地掌握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思路。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出示题目,让学生鼓励做题,然后指名口答。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27×6+27×4=27○(□+□)25×(2+4)=□○□○□○□
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仔细观察两个等式,看看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2、谈话:这节课我们探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评:复习乘法分配律的特点,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好准备。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谈话:求买102件短袖衫,一共要花多少钱?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32×102=_____元
(2)提问:你能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
把102件看做100件,32×100=3200(元),所以32×102的积比3200大。实际付出的钱要比3200元多,多多少,你能口算出来吗? 提问:你能口算出买102件要多少钱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买100件用3200元,买2件用64元,一共用3264元。
[评:估算的过程已经蕴涵了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思路。](3)谈话:口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再用笔算来验证一下。各自列式计算。指定一人板演。
(4)谈话:口算和笔算相比,你觉得这道题那种算法简便?现在我们就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边板书边谈话:我们把102分成2个数,于是写成32×(100+2)。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32×102 =32×(100+2)=32×□+32×□ = = 学生说算式,教师完成板书。
谈话: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的思考过程。回顾这个过程,谁来说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说,先怎么办?再怎么办?这样的计算根据是什么?(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48×202 73×101 302×15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任意做1—3题,共同订正。
[评:在估算后接着教学口算,衔接更自然些。口算与笔算的比较,使学生自然地产生学习简便算法的心理需要。简便运算过程中的等式变形是学习的难点,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做题后又引导学生反思过程都是必要的。及时让学生做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用简便方法计算 46×12+54×12 学生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3、小结。
提问:什么样的式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各小组讨论。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独立填空,再让学生交流各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行。
各自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提问:你是怎样发现这三道题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口算第1题,学生说口算过程。
提问:你能说说这里是怎么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另外两题是怎样用乘法分配律。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各自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你觉得这两题这样计算简便在什么地方?你时怎样发现它们适合简便方法计算的?
[评: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适合简便运算的题目的特点,并注重比较和辨
知识改变命运
百度提升自我
析,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新知]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过程层次清晰,过度自然。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始终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有以下几点:
1、充分体现了学习学习的主体地位。整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讨论、交流,发现适合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探索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律的运用,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枯燥,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等。教学流程:
一、铺垫引入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口答。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64×7+64× 3=64○(□+□)
25×(3+4)=□○□○□○□
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仔细观察这两个等式,看看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
2.谈话:这节课我们探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谈话:求买102件短袖衫,—共要多少钱,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32×102=
元
(2)提问:你能先估计一下计算的结果吗?
把102件看作100件,32×100=3200(元),所以32×102的积比3200大。实际付出的钱要比8200元多,多多少,你能口算出来吗?提问:你能口算出买102件要付多少钱了吗?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买100件用3200元,买2件用64元,一共用3264元。
(3)谈话:口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再用笔算来验证一下,各自列式计算,指定—人板演。(4)谈话:口算和笔算相比,你觉得这道题哪种算法简便?
(指名口答)现在我们就把口算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边板书边谈话:我们把102分成两个数,于是写成32×(100+2)。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 102
=32×(100+2)
=32×□+32×□ = =
学生说算式,教师完成板书。
(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教学补充题:买8件上衣和8条裤子,一共要多少元?
(1)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8+45× 8
(2)提问: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你打算怎样书写计算过程?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各自计算,指名板演。提问:第一步进行算式变形的依据是什么?你觉得哪一步计算简便?
3.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4×12
学生独立做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4.小结。
提问:什么样的式题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各小组讨论。
三、巩固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1题——第5题
四。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的第2行,第5,6题(提示:最好是列成运算简便的算式)。
五、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课后做第57页的思考题。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深入研究为什么会这样。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课题:简便计算
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永乐镇中心小学
作者:李时祥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题:简便计算第三课时“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4、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第三课时乘、除法的灵活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也是小学中段学生很难准确掌握的部分,更是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简便运算切实打下基础的铺垫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考中发展自我。因此,我指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
简便计算对于小学中段学生来说,简便计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简便算法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必要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理过程,从而解决其灵活之根本。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2)使学生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3)掌握乘、除法使用的算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分类比较等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独立观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乘、除的灵活应用的探索发现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便计算给我们数学中的计算带来的方便,激发热爱数学和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教学重点、难点
(1)灵活应用运算定律。(2)理解算理过程及算法。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为基础,探究式学习法为主,结合目标教学法和讨论交流法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1、口答
分别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 c
减法性质
a-b-c=a-(b+c)
2、填空
24=4×()
25=()
÷ 4 32= 4×()
125=1000 ÷()
(二)、新授教学
1、教学例4 A、出示例4的插图和已知条件 提问?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明白“一打装”是指一筒12个
B、根据图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之
一、每幅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之
二、每只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之三、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问题之
四、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之
五、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之
六、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少花了多少钱? C、尝试解答问题
(1)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解决不同的6个问题。(2)每个小组交换问题解决。
(3)每个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案(4)展示尝试结果 330 ÷ 5=66(元)
330 ÷÷
2=33(元)或330 ÷(5 ×2)
25×12=300(个)
32×25=800(元)
330+32×25=330+800=1130(元)
62×25-330=470(元)
(5)教师评价学生:同学们答得很棒,老师想问问你们使用的算的方法还是用简算的方法,能告诉老师吗?(6)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理方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
例如在计算25×12时,把12写成4与3的乘积,目的是4个25的乘积是100,可得25×12=25×4×3=100×3=300,又如12×25=12×100 ÷ 4=1200 ÷ 4=300,是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为使积不变,再除以4.(7)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自主理解32×25的两种简便算法
(三)、课堂巩固练习
1用不同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64
125×32
2、水果店有苹果72筐,每筐25千克。卖出一半后,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七、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25×12 12×25 32×25
32×25
=25×4×3 = 12×100÷4 =8 ×4 ×2
5=32×100 ÷=100×3
=1200÷
=8×(4×25)
=3200÷4
=300(元)
=300(元)=8×100
=800(元)=800(元)
八、教学反思:
1、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我精心设计了练习,由浅入深,不仅有层次,有坡度,而且环环相扣,有坡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均衡得到了发展,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了满足。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也有的知识经验,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思考、猜测验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 乘、除法的灵活应用的探索发现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乘、除法的灵活应用的规律获得了真正的理解。
第五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4-55页。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
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
师问:为了穿着统一漂亮,有几种配套的穿法。
生回答。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问:你打算怎样算?
生口答,师板书:
(65+45)×5 65×5+45×5
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
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
生计算,个别板演。
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中间应用“=”接连。
3.生读算式(65+45)×5=65×5+45×
5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10)×6=2×6+10×6
(5+6)×3=5×3+6×3
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 5.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
右边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
7.师问: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生写一写,个别板演。8.揭题:乘法分配律(a+b)×c=a×c+b×c
9.师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口○口○口○口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2.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64×8+36×8 25×4+25×2(64+36)×8 25×(4+2)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4.课件出示:买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生口答,并完善乘法分配率。
四、全课小结
师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