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8:1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既是现代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如果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就会产生一些误区,使学校化巨资、自己耗精力的多媒体教学效果远远不如传统教学媒体。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找准多媒体的作用点、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关系,让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优化

小学数学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我们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了他们自主能力的培养。而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新型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按照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数学、用数学、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多媒体技术,虽然它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被教育专家、教师

们所肯定,但刚开始因其价格昂贵,只能是公开课、教研课中的展示品。近几年,随着多媒体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已逐渐进入教室,我校从2002年9月份开始,一年级各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并应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从2004年9月份开始,我校将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使“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学校科研的重点内容。为此,2002年9月,学校教科室组织对“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只不过是为了“形式”而使用,它的“装饰”效果还不如使用传统教学媒体;为了追求“高效”而过多地“展示”多媒体,而忽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的初衷,这些多媒体教学是“低效”的,原因是:教师不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开展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来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各因素的重新组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把文字(TEXT)、图形(GPQPHICS)、影像(IMAGES)、声音(AUDIO)、视讯(VIDEO)、动画(ANIMLATION)等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纳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过程动态化、情境化、具体化,形成声、像、图、文过程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主体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弱点,使一些抽象的、静态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培养他们动手操作、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课题研究,积累一批适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的课件及教学案例。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应当是比较多的。冒金彬的《多媒体计算机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小学数学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当前使用现状、课件优劣标等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陆天池的《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展历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以及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江祥花的《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马惠平的《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从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应用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

蔡漪菲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入手,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三方面的功效。

林长焕的《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从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点:动画的应用、分层显示、演示实验、控制模拟、影视演播、练习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述。综上所述,对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论述得较多并比较透彻,而“如何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的论述很少,这也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所必须解决的最关键问题,也正是我校开展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

五、研究的过程

(一)添置设备,提供研究保障

作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校的电教设备和电教研究有一定的基础,但为了给课题研究提供更好的保障,学校在资金非常短缺的情况下,增加电教投入,建起了校园网、2个多媒体网络教室、5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等,添置了与学科教学相配套的课件。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自己家里都配备了电脑。

(二)组织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直接关系着课题研究的成败,为此,学校多次聘请教科研专家、电教行家来校作专题理论讲座,开展沙龙式的现代教育理论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并进行测试。课题组每半月集体备课一次,每月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研讨活动,每学期组织大型电教研究观摩活动一至两次。在近两年的实践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都能做到:制定教学目标时选择多媒体技术;设计教案时研究制作方案;实施教学时展示软件功能。并结合研究课、观摩课、评优课等教学活动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三)找准多媒体的作用点,避免“装饰”的误区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披着运用“多媒体”的外衣,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仍旧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装饰效果,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明确“用多媒体技术干什么”,找准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拉近时空的距离,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变传统课堂教学“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设计了情境:在一座山上,到处都是成熟的果实,兔妈妈对白兔和黑兔说:“家里种的桔子已经成熟了,今天,看谁摘得多,就谁最能干。”于是两只小兔飞快地去摘桔子,黑兔摘了998克,白兔摘了1002克,黑兔说:“我摘得多”,白兔说:“我能干”。兔妈妈急了,说:“谁帮我来当裁判?”。生动的情境,使小朋友不约而同举起双手“我来当裁判„„”

2、化静为动,变“讲数学”为“学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部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在观察、演示、操作、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交流,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发现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时,学生对直线的特征,很难有理性的理解。多媒体采用动画闪亮来演示直线的特征:先出示一点闪烁,然后向两边慢慢延长、停顿;再慢慢延长、再停顿;然后在学生思考能否再延长时,计算机的亮点继续往两边延长,这时结合学生的想象,延伸到教室外,大气层,宇宙„„把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不可度量的特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在头脑中展开发散性思维,既建立了空间想象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3、重视教学反馈,变“单向反馈”为“多向反馈”

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输出和交换的过程,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反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可以增大课堂反馈容量,拓展反馈的深度,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使传统学生与教师间的单向反馈,转化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多向反馈,并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思路。如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创设“神州五号”成功发射的情境。在“神州五号是什么时间发射?首次从太空传来杨利伟清晰洪亮的报告声是几时?报告船箭分离成功,现在是几时„„”等练习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反馈,这种高密度教学不再是板书的展示与变换、知识的重复与罗列,而是通过高密度大信息量使学生由一般思维到程序思维、再发展为创造性思维。

4、呈现形式多样,变“思维疲倦”为“持续兴奋”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在课堂活动中,由于他们的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极易感到疲倦,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这时选用合适的多媒体呈现方式来刺激学生,创设新的学习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他们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复习整理“几何知识”时,学生在课中因长时间学习感觉较疲倦,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一天,地主给阿凡提一条16米长的篱笆,要把占地面积18平方米的羊群圈住,阿凡提算出了篱笆围成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结果都不够„„”使学生从“思维疲倦”中觉醒,重新进入学习的最佳兴奋状态。

5、学习内容生活化,变“以教材为本”为“学有价值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的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而原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偏难、偏烦、内容陈旧且脱离生活,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而没意义。多媒体技术成为“生活”进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最佳载体,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支撑点,构建数学模型,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教材中有一道应用题“有一个水池,单开进水管,4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单开出水管,6小时可以把一池水放完。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多少小时可以把一个空水池注满?”学生们在提出质疑:“现实生活中哪有这样的事?”,同时进行的是枯燥的学习。教师根据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座居民楼顶的水箱,如果只打开进水管,4小时可以把空箱注满,这箱水在停水时,可供居民用6小时。如果一边往水箱里灌水,一边居民同时在用水,多少小时可以注满一个空水箱?这道题只不过在原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基础上配上了居民楼顶上的水箱这么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原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体验学生数学的乐趣。

(四)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避免“满堂灌”的误区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高效率,把整堂课教学内容和板书都储存在电脑中,教学时只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教师成了“机器操作者”,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效的“机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初衷何在?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效果会“高效”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

1、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知识系统,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当新知识同原来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就必须引导学生转化思维定势,把多媒体作用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起纽带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结合多媒体展示:屏幕显示一个圆,涂上红色表示圆面积的大小。把圆二等分,四等分,再一一拼装成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再八等分、十六等分、三十二等分、六十四等分„„,并继续拼装,让学生在动态的展示过程中清楚地看到: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与长方形。然后激发学生想象:无限分割拼装,圆最终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样由长方形面积着手,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教学,学生既很好地复习了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又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获得了科学的思想方法,深化了认知过程。

2、在教学难点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便是学习上的难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对难点教学的突破。如教学“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时,先运用多媒体演示两列火车行驶的动态情景,在学生对题意有了直观理解基础上,再出示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教师任何的讲解效果都要好。

3、在教学关键处: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弄清概念的内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形成和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掌握概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教师把教材中的直观图用多媒体技术制成能分能合的动画演示:“把重叠在一起的三个饼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的过程,使学生对 有了正确理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看作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与除法关系。

4、在学生思维困惑时:小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对数学中的一些抽象的、立体图形的题目感到棘手,找不出有效的解题途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及时点拨和调控,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少走弯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如教学“一根高15厘米的圆柱体铜棒,截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20平方厘米。这根铜棒的体积是多少?”时,学生产生了思维的困惑:要求这根铜棒的体积,必须知道它的底面积和高。已知高是15厘米,而底面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样找出铜棒的底面积呢?通过多媒体演示铜棒截成三段后表面积变化的情况,使学生理解:表面积增加的120平方厘米,实际就是增加了的四个横截面面积的总和。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拓展思维空间,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避免“展示”的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过多展示的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快节奏的教学频率,使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荒废的却是绝大部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1、媒体讲解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视频、图画、声音等,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及不规则的图形,分别用红线显示出它们的周长,然后在课件上出示并讲解“围成每个图形边长的总和叫周长”,使学生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

2、游戏实践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游戏环境,把教学内容溶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目标明确的游戏中进行实践,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学“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进位)”时,教师设计“我与小老鼠比一比”的闯关游戏过程,通过闯“搬辣椒”、“破密码”、“购物”、“给小树治病”、“抢球”、“放鞭炮”、“流星雨”等七关,把准备练习、新课教学、练习巩固三个教学环节都溶于游戏之中。

3、活动研讨法:教师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组织工具,给学生创设各种活动机会,让他们参与知识探索的过程,在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了解知识的来源,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寓知识体验、能力培养于活动之中。如教学“我是一名小设计师”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组织“李爷爷家客厅地面的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用数学方法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操作发现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做做、量量、画画、折折、拼拼,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直接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加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不同方法: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把每个角的度数加起来;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从中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直角和的一半;把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分开再拼在一起„„。

(六)根据学科特点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形象”的误区 在部分公开课、观摩课中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有环节都是由多媒体技术来展现,通过动画、实验演示等手段,使数学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降低教学难度,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那么,小学数学这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教师应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在概念教学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往往不易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生活感知材料,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建立新概念,并能深刻理解运用。如教学“几和第几”时,多媒体展现学生乘公共汽车排队时情境,让他们说说:一共有几个人在等车?谁排第一?小明排第几?为什么老爷爷排第一?在学生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同时,渗透社会公德教育。

2、在计算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对算理进行呈现、解释,并通过媒体的多次演示,促使学生不仅掌握算理,而且进一步掌握计算的规律。由于多媒体的刺激强度大,并通过精心设计可以形象地呈现计算中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多次感知计算思维过程的演示后,能逐步抽象出计算规律,并灵活运用。如教学“9加几”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多媒体显示:十个格子的盒子里装了9只乒乓球,盒子外面4只乒乓球,先让学生看图列出算式,然后从4只乒乓球里拿出1只装进盒子里,在学生思考:“把4只乒乓球分成几只和几只?盒子里现在有几只乒乓球?”的过程中,结合展台让学生摆小棒来演示“凑十法”的运算过程,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

3、在应用题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多向启发,使学生思路开阔,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立体思维,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总结规律,促使学生打破常规的解题模式,另辟蹊径,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一组选择题: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55米,乙每分钟走45米,两人走了5分钟,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供选择的答案是:500米、600米、400米、无法解答。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结合多媒体演示:相遇、没有相遇、交叉而过三种可能情况,通过编题与解答,不仅培养了学生细致的审题习惯和灵活、敏捷的思维品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几何教学时:小学中的几何初步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们在获得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视觉、触觉、听觉相互结合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提供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在数学体验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如教学“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即线段”时,多媒体演示:先在直线上出现两个点,闪烁并发出声音,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时要求学生自己说出两点间部分的名称,根据预习学生感知线段后,接着把线段变成红色,与直线形成对比,让学生观察直线和线段的关系,由于色彩的强烈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最后去掉线段以外的部分,突出线段,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线段的特征。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建立清晰的表象结构,来解决抽象性数学的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矛盾,建立空间观念。

(七)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避免“低效”的误区 现在的“多媒体风”,使教师在教学中过重的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小黑板完全能够实现的。这种“杀鸡用牛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如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所说:如果两件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即著名的施兰姆公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的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提高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益。

1、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代表多媒体技术有着较多优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着自身的特色,而且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当能用“一支粉笔”、“一幅挂图”、“一次简单实验”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为追求时髦而使用多媒体。

2、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多媒体技术中的硬件与软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部分。学校在添置多媒体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时,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做到量力、实用和功效的结合,把钱用在刀刃上;同时,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使用水平和软件制作技术,使他们能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教学软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

3、处理好多媒体技术“用来干什么”与“怎么用”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清楚多媒体“用来干什么”,才能根据使用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制作相关的教学软件;接着要明确“怎么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4、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针对现成的多媒体课件多、不适合自己的教学与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好、但化时间精力较多的矛盾,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使“粗茶淡饭”与“美味佳肴”兼而食之。

六、研究的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由原来的“为多媒体技术而运用”转向“为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而运用”,并初步取得成效。

(一)优化了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教学难点、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数学概念形象化: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在音、视、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动态地显示出知识的演变过程,让整个知识概念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数学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简单化: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直观演示,将问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教学难点由复杂变为简单,便于学生的学习。

3、教学反馈高效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和控制过程,如何加强信息反馈,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及时、准确、真实获得学生学习成效反馈,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学进程自由化: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计算机对话,按着自己的速度学习和练习,遇到难题向计算机求教,使课堂教学“个性化”、教学进程“自由化”,这种辅助教学形式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5、教学过程探索化:建构主义理论和数学知识本身都要求数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数学知识的探索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索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发现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且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初步感受到了多媒体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品质。与此同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一节课(四十分钟)中,四年级实验班学生应用题解题(取全班平均值)25题,参照班解题为18题,高出38.9%。期末考试实验班92分以上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85.3%,高出参照班的22.1%,平均分为93.5分,高出参照班8.6分。(注:两年前两班学生成绩差不多)

(三)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提高了课题组成员教科研水平与多媒体技术的应能能力,为学校培养一大批教学骨干,浓厚了学校科研气氛。吕明权老师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章宏艳、郑尚刚老师被评为台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章宏艳、章春林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台州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台州市2005年度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章宏艳的《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反思》在台州市小学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误区及对策》在台州市2006年度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信息技术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台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梅强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认识与实践》在台州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四)积累了多媒体教学的资料

在课题的研究中,有效地探索了“多媒体技术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途径,较好地处理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各要素间的关系,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成功案例38节,课件153件。由课题组教师合作制作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堂实录在浙江省第八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中获“课例一等奖”(一等奖第一名),这正是我校开展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最好证明。

七、推广价值

本课题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误区总结出来的“找准多媒体的作用点、把握多媒体的使用时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时处理各教学因素间关系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做法很值得推广。研究成果中的课堂实录、教学案例、教师自制课件都是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典范,也值得推广。本课题研究中,三门县科技局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拿出了3万元经费用于实验班购置多媒体设备,并先后组织课题组教师到健跳小学、沙柳小学、六敖小学介绍研究成果,上示范课,并在全县推广。学校在课题结题后近1年半时间,在一至四年级的38个班推广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0.10

2、杨一青,小学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学与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詹月花,责任不在多媒体,灵溪一中网站(www.xiexiebang.com),2005.4

第二篇: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孩子们快速、高效地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且能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孩子们快速、高效地获得知识、提高思维和形成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且能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听觉、视觉的有效调动,形象、直观地传授知识和讲解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地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孩子们接受知识并将其上升为理性知识。它有效弥补了以前教学中缺乏情境营造和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显示出它特有的优势。下面就谈谈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渐形成的阶段,此时的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孩子们必然对直观形象、具体诱人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积极观察和探究。

例如学习统计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有这样一个事例:要求学生统计十字路口在5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把教科书中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轿车、大客车、大货车和公交车通过一个路口,孩子们身处创设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原先难以解决的问题。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乐,很快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能够丰富想象的机会,挖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使课堂焕然一新。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孩子们,给他们提供创新思维的素材和空间,唤起孩子们的兴趣,萌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快速开展并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变抽象为生动,变枯燥为有趣,向孩子们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对象,促进孩子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在“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孩子们有效掌握圆的特征,我们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自行车、赛车、小汽车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孩子们回答后,运用多媒体屏幕显示自行车、小汽车的模型,然后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正方形的,会出现怎样的情况?”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孩子们很快得出结论:正方形的车轮,在行进过程中没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把车轮换成椭圆,进一步证明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和圆形进行直观、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孩子们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孩子们注意力更易集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能够给孩子们的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和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孩子们遇到知识重难点时,往往很难自主解决。这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孩子们感知的过程,把他们的视觉、听觉有效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孩子们对重难点的理解,进而达到传统教学方法达不到的效果。

例如,应用题中相遇问题是重难点,要求孩子们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设计一道准备题:明明家距红红家660米,他们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明明每分钟走70米,红红每分钟走40米。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孩子们有效理解题意。用多媒体显示:明明、红红两家用五角星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悦耳的响声后,明明、红红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6分钟相遇,同时又发出悦耳的响声响起,明明走的路程用绿色表示,红红走的路程用紫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蓝色,色彩清晰好看。此时我们可以抓住相遇问题中“两地、同时、相遇”设计问题并加以提问,这样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结果,使孩子们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要素,并为后面的教学清除了障碍。第二步,仔细观察、积极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有效地演示明明红红走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让孩子们积极质疑,进而使孩子们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他们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明明红红家的距离这一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有效启发、点拨,给予孩子们方法上的指导,能够引导他们思维活动顺利开展,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四、利用多媒体让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得到反馈。

多媒体的交互性能够使教师获得对学生课堂信息及时而有效地反馈。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于灵活运用,课堂练习是巩固和运用所学新知的最好方法。孩子们耐性较差,容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停滞,只有积极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孩子们以新鲜感,才能使孩子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真正达到高效学习、快乐学习之目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孩子们快速、高效地获得新识、提高思维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孩子们认知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中。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传统典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只要求传承知识虽有一定好处,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却始终处于被灌输、被填鸭的从属地位。其主动性、内动力和自压力、积极性难以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形成,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多年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我深深体会到:网络环境中的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中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创造情景,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发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数学的教学就能解决以上的矛盾。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形,然后问:这个长方形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什么图形?学生众说纷纭,急欲求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自由交流讨论,让该演示在学生个人的电脑上演示出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感悟圆柱体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求圆柱体特征的欲望,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

二、把握时机,促进发展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突破、重点处理的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效:

1、使定义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疼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多媒

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

2、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法”,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flash制成的课件,可以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切割成16等份的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点——近似的长方体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呈现出来,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使导入适时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的教学结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如果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把长方体表面积展开之后是一个平面图形展示在屏幕上。那么,这就使计算机媒体过早地介入课堂,应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触摸,甚至动手拆开长方体、猜想之后,再让媒体进行演示论证,这样才是适时导入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共享资源,协作发展

应用网络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供形式生活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不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组织和编写教案上,而只需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在帮助学生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时,引导学生从何处获取有关的学习,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学习资源等。所以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只是出于引导、点拨的主导地位,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伙伴或教师的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因此,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协作性、创造 2

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之,基于网络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只是一种新的模式,它确实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它又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手段,同时它也存在着局限性,只有把计算机多媒体同时与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这首先得益于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三机一幕还未普及的时候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的是更吸引人的网络教学。现在我国倡导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遵循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是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其中有一内容是教学生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考虑到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先提出问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此时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想知道小猫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福果镇小学:程国辉 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熏陶下,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纷纷寻找身边的“尺子”,有的说自己的一柞宽就是10厘米;有的说自己的食指宽就是1厘米;还有的说自己的课桌是80厘米等,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划,就能估测长短,最后得出结论:用这些“尺子”同样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短。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上课注意听讲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着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用的最多就是PowerPoint制作课件,PowerPoint能制作出形象、色彩鲜明、声色结合的背景,并且教师在制作时有较大的随意性,可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 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清楚明了且效果良好。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僻如“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或用滑轮实物与幻灯投影演示;或根据题目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其做法是:开机,屏幕上出现了王娟和张明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或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相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 2 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僻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设计了这样一个CAI课件: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果红草绿,苹果树上结了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有6只辛勤的蜜蜂正一桶一桶的在采蜜,它们一起去采了12桶蜜„„这活泼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你可以把图中的什么看作单位“1”?(2)可以把它平均分为几份?(3)可以表示这样的几份?(4)用分数表示是谁的几分之几?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说出:可以分别把10个苹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分数表示的过程中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不仅可以用来演示形象生动的画面,突出教学的重点,利用计算计辅助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我在教学《四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时,在计算机上出示0、1、2、3、4、5、6、7、8、9这几个可以在屏幕上可以随意移动的数,然后,我报出一个数让学生利用鼠标移动这些数,使它们组成老师刚才报的数。以前上课总是老师在操纵电脑,这回轮到他们操作,学生们感到十分新鲜,所以都跃跃欲试。这堂课不仅使学生在愉快、师生共同协作下完成教学任务,且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得到了充分培养。

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多样的教学形式又常常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 3 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作业题,如有一次在学完《千米的认识》后,我就布置学生找一些有关“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资料,结果有学生告诉我,教科书上说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不全面,他在网上查找资料时看到有的汽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还有的车速度更快。在学习《24小时计时法》前,我布置学生观察在哪儿看过24小时计时法,学生告诉我他通过看电视,了解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每晚19:00开始;《大风车》节目是 18:00开始,有的甚至将它们列成时间表等等,学生都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僻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们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CAI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引 4 起教育技术的第四次革命。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以及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无论科学技术以何其迅猛的速度发展,只要“人类教师”更好地控制设计,操作使用“电脑教师”,“人类教师”的地位将永远不会被取代,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必将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望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能得出更多的心得与经验交流。

第五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

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 冯东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伴而生的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革新了信息传递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挣脱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地更新了人们思想观念,使教学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数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若挂图、照本宣科,则内容枯燥、索然无味,很难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充分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讲新课之前,屏幕先出现设计新颖有趣的画面:如猴妈妈买回了一个又香又甜的大月饼。小猴子看见了,高兴得跳了起来,就要分来吃,猴妈妈用刀一切(屏幕演示),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人半个(1/2),顽皮的小猴子说:“我要多一点”。猴妈妈灵机一动,就把小猴子这半个再一切(1/4),又平均分成2份,这时小猴子可高兴了,左手一快,右手一快,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时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维,激活学生思维,巧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被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所吸引,恰当的音乐和精彩的解说感染着学生,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气氛热烈,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程度。

二、加强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智力构成的主要因素,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借助计算机,教师顿时变得神通广大。他能创设比传统教学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倾刻出现所要的图形,屏幕图文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使图形平移、旋转、翻折,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计算机也及时给出反馈的信息,无形中展现了数学思维过程,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也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传统的教学由于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很肤浅的,不能达到以上效果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堂教学的直观应有个限度,它是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服务的,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片面追求直观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为了展示多媒体动画的功能而把课上或电视动画观赏课。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的思路是把圆平均分成十六等份,然后拼成类似长方形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越近似于长方形,这用传统的直观手段来演示则显得很复杂并且不容易做好,用多媒体课件事先编好程序,上课时演示则变得方便多了。通过动画的反复演示,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这一结论,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声音和动画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了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可使屏幕上先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平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理解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

四、增强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鼓励学生认真动脑。人机互动使学生兴趣黯然,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动力。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思维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下载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精选)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一文从四个方面入手寻求作文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阐述了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对习作效果起到整......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平谷区马坊第一学区 贾富荣 内容提要:教育跟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要做。其中一......

    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题报告5篇

    结 题 报 告 商都县第二中学“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课题组 执笔: 罗晓光审核: 王淑存 一、 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多......

    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5篇)

    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平坝县夏云小学刘志秀)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诱发联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

    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

    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西地镇中心学校 尚志广 作为新时代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遵循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论文评选文稿 小学·高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刘金柱 龙南县南亨中心小学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低年级识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手段使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手段使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四皓镇代塬小学赵亚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多媒体教学融图、文、声于一体,生动活泼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

    商都二中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题报告

    《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实 验 研 究 报 告商都二中“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课题组执笔: 罗晓光2009年9月我们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