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些新上岗的年轻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教学技能,也缺乏教学经验。该书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详细解读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结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指导教师了解并掌握新课程下的新技能,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在课堂教学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上课,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而如何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要考验教师的素质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首先,情趣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内在的需求,明确学习目的;激励主动参与,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习信心,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学习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练习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导入的要素包含:语言、信息、活动。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呈现教材的技能,是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将课程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组织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内容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呈现教材的方式不能死板,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事先准备相关的材料,充实自己的课堂容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等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课堂教学结尾应当从教材实际和教学目的出发,不但对改课有加深主旨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具有发微烛远的好处。其主要功能是:1 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2 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预作准备 3 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堂课教师都应精心准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搜集相关的材料。这也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搜集,注意留意,教师想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所以我们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学习是永无止境。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第二篇: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以整体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当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表面上我们是在工作,但认真想一想,工作着我们就在生活着,工作的过程是生命流淌的过程,可以说工作本身就是生活。这种生活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实现自己,实证自己,使自己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所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工作本身就是生活。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教学生,不仅仅是育人,它是教师自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一种生命活动,通过这种生命活动和生存方式,教师获得生活的意义。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使我们感受着加倍的绵延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我们追求有效教学,比如你向学生提出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学生思考没有,有没有学生起来响应你、回答你的问题。如果学生思考了,或者学生起来应答了,说明你的行为是有效的,如果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反应,你的这个教的行为就是无效果的。追求有效教学,不仅追求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收获,教师有变化,而且追求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效益。
课例参考:扩句练习
我拿出一个同学写的作文开头:“山涧中,小鸟在天空飞翔,她在笑;小花
2、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突出了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消费者,在尊重教材,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应自觉地批判性使用教材,积极主动地选用教学内容,树立更加开放的课程资源观。
例如,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班里必须选拔人才。把学生分成小组,有人跳绳,有人计数,有人记录。选拔结束后,数学老师看着一组组跳绳成绩,忽然想到这正是学习统计的好素材。于是就布置学生根据记录制成统计图表;后来又把这些数据运用到学习“求平均数”应用题上。因为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挖掘出学生身边的资源,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进课堂,给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
3、教学思路的设计
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先考虑教学思路,思路决定方法。①加强与生活联系,用生活来教育。这条思路意味着要尽可能从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激发学生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学习对改进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热爱学习。②课内教师不能太勤快。就是说在课内就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动手。比如当学生说出了解题思路以后,老师不要急着自己去写、去做,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拿出本子来,自己写一写,老师的任务是督促和检查,是鼓励和帮助学生,是为了准备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③教学设计要瞻前顾后。“站得高,看得远”是追求有意义的课堂教学,只有注意了这门课程试图达成什么目的,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哪些,从一门学科的整体来思考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才可能有境界。④以板块活动方式设计。这是一种抓大放小的设计,生,而他又是最不幸的老师。初听一听,满是理解和同情,多听几次,不由使人怀疑,因为从他们口里,很少听到对自己的不满,也很少听到自己的改进和努力。其实,在不变的学生背后站着的是不变的老师,但学生没有话语机会,传出来的东西就是学生的种种不行。这显得很失公允。能不能先不抱怨学生,先反省反省自己,改变改变自己。
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我想这很有必要成为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如果在我们眼中,学生无可救药,我们就很难全心全意去帮助他,谁会真正愿意去对一颗已经认定是毫无是处的顽石下功夫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与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彼此信任,彼此心灵相通对于教育极为重要。我们可以说,当学生认为你尊重和爱他时,你的批语被学生理解成关心和帮助,你的表扬被认可为肯定和鼓励;相反当学生没有接纳你的尊重和爱时,你的批语可能被学生理解成歧视和“挑刺”,而你的表扬则会认为是讨好和利用。想一想,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你怎么可能在教育活动中享受愉快?你怎么可能收获教育的果实,品味教育的甘甜和芬芳?
3、移情换位理解学生。暑假时,部分老师参加了培训,下课时大家都说,要正襟危坐坚持一节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学生真正不好受。这提醒我们: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后,我们将获得对学生的新认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
换位到孩子的位置,就要想一想,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我们都曾经无知,曾经让老师头痛和伤心。想通了这些,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学生的行为,原谅孩子的错误。
然可以。精彩的生成是教师的机智把握和即兴创造,它既需要教师长期实践积累的教学技能,又需要教师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超越,精彩的生成涌动着生命的灵性,闪现着智慧的灵光。如果课前对生成的预设不足和考虑问题的不周全,会导致一节本来成功的课最终以尴尬的局面告终。看下面一个案例:
找规律填数
教师出示小黑板:仔细观察下表,先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再填空。(见下图)
教师引导学生把发现的规律讲给大家听,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并能正确地说出规律和第一、二个括号应填上“14”和“10”。
当最后一组相对应的两个括号应填什么数时,一时无人回答,六七秒后有个学生说可以填好多数,教师叫他举例,他举了好几个,并能说出规律。其他学生也被激活了,意外也出现了。一位学生说“这两个括号可以填上相同的数,那就是0!”老师开始不赞成,后来又点头表扬那位学生会动脑,有创意;可另一位学生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下面括号中的数除以上面的数等于2,而0除以0不等于2。一时间,学生议论纷纷,老师也面露不解之色,并且显得很慌乱,又改开说两个括号填0不合适。老师一会说对,一会说不对,全班学生都显得很失望,还在争论不休。老师只好宣布课后再讨论,接着就匆匆进行下面的教学环节,此后学生的学习表现出索然无味的神情。
教师怎样为课堂上的生成作准备呢?首先,要精心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其次,要精心地选择学习的材料,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使知识的结构更紧密地吻合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能够发现,能够提出问题。第三要精心地设计富有思考性、挑战性的问题,确保生成的智慧含量。老师提出的问题本身
任的基本表现。但严格应该有度,这种度就是不要管死了,不必一定要举手投足整齐划一,课堂毕竟不是军营,也不能成为军营。要做到“严而不死”,要求教师在纪律管理时要充满人道关怀,具有人文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也不能承受的,就不要强加于人。
其次是充满活力,但不是混乱得不能控制。自由的是思想,需要约束的是行为,充满活力中的“活”是思想活、思维活。在思想和思维活起来后,是把学生思想的内容、思维的方向引导到教学内容中来。当绝大多数学生思想和思维都在教学内容上活起来时,课堂上就是热烈,而不是混乱了。相反,如果不是思想和思维的“活”,而是行为上的乱糟糟,那就需要花功夫整顿纪律了。
第三是彼此尊重。思想和思维活起来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都有观点、都有想法、都想表达和发言;热烈固然可喜,但过度以后就导致你不听我的,我不管你的,只有自己参与和表达,缺乏接受和倾听。好的课堂课堂纪律既追求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权利,同时又尊重对方的权利、对方的意见。从这种意义上,课堂秩序管理的路线就是首先强调相互尊重,如果不能相互尊重就需要纪律强制和约束,然后在强制和约束中受到纪律教育,最后学会尊重她人,严格自律。
第四是有序运行。秩序井然、气氛和谐是好的课堂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好的课堂纪律的一种整体标志。
2、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1>.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
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渲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
课堂中不仅存在着学生的焦虑,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经常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要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反过来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
<4>、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的方法比较适合于简单的问题行为,例如上课爱讲话、好动等行为。
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从这一点看,心理辅导是从内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为矫正那样完全以改变外部行为表现为目标,因而比较适合于调整较为复杂的问题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素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往,以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1起来的。写教后记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养成坚持不懈地写教后记的习惯,才能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良好的催化或促进作用。因此,写教后记最好能做到课课记,天天记,周周记,月月记,年年记,并从所记的大量材料中,通过分析、归纳、概括,找到经验与教训,摸索出教学的规律。长此以往,你的教学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教学方法就会越来越灵活,教学能力就会得到大大提高。
三是要记有价值的内容。教后记不是课堂教学的万象包罗,不能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一切情况都记下来,那种“流水账”式的教后记,不仅耗时费力也几乎毫无收获。所记的情况一定要有比较充实的内容和一定的思想深度,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要能对自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业务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记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紧跟教学改革实践发展的形势,与时代合拍,要对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内容、你的经验、你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产生的新知识上升到教学价值论的高度去认识。
四是要有自己深入的思考。教后记不是教学工作日记,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学观念的重新认识。因此,写教后记不能仅仅记下教学中发生的情况或问题,而要对这些情况或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要有感而记,有记必思。要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要思考课堂上你在教与学的生命律动中,是否体现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使自已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升华,才能有利于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是要上升到教学科学理论的高度。在写教后记的过程中,要始终用教学科学理论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行为,要把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感性体会上升到教学科学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分析和总结。这样把课堂实践与教学科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帮助你把关于教学活动的零散之珠串成一条完整
314-
第三篇:赵淑真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有感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有感
赵淑真
车村小学
2014.06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有感
赵淑真
本学期为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学校的安排部署下,我拜读了严先元先生编著的《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他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详细解读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结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指导教师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新技能。
本书真是我们年轻教师的福音,它不仅清晰地写出了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技能,而且作者还运用一个个生动有效的事例帮助我们理解。书中讲述的很多教师教学技能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一、因学而教——导入新课: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严先生强调了导入的三要素:即语言、信息、活动。
1、说起语言导入,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是说话,但这里的语言还要包括体态语、书面语(板书)等。教师端庄自然地装扮与和蔼可亲的态度,能给学生“第一印象”,让学生乐于接受。上课伊始,教师应当设计好丰富多彩的开讲语“粘”住学生:或要言不繁、切中题义;或蕴藉含蓄、引而不发;或机巧幽默、充满理趣;或热情洋溢、扣人心弦。同时,设计生动有趣的板书,也是一种趣味性的导入艺术方法。
2、信息正是语言蕴含的内容,在导入的环节中,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而信息,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
3、活动包括经巧妙设计的操作性或娱乐性活动,如演示、实验、游戏、模拟、表演、作业等,还包括运用电化教学媒体,如幻灯、电视、电影等生动直观的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
二、独到艺术——板书: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和图表,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板书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开启思维——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最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激凝致问,师生共同解答;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长用的手段之一。
书中还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读课文后,我们不妨这样说:“你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试一试。”“你朗读时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样的评价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同样是在练习的训练中,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四篇:读《老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笔摘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笔摘(一)(2008-07-24 21:31:52)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有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念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技能性质
(一)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 首先,教学技能与教学活动是不可分离的。
其次,教学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方式。正像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的指出的,教学活动、教学行为
教学操作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各层次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而教学技能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操作方式,正是区分于其他各种技能的标志。
再次,教学技能的外在特征是相对明显的。
(二)教学技能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
1、教学技能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交融。
2、教学技能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结合。
3、教学技能是规范性要求与灵活性要求的统一。(三)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笔摘(二)(2008-07-30 09:38:26)转载
教学技能的特点
教学技能和性质决定了教学技能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教学技能的习得与养成的过程中,成为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应当遵循的通则。
一、教学技能获利的情境性
教学技能的学习应当镶嵌于教学情境中,借助案例研究、行动参与等方式才有效。
二、教学技能表现的默会性 著名英国科学哲学家波兰尼曾把人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除了那些能用符号明确表述的“显性知识”外,教师拥有一种独特的知识,那就是一种凝结在经验里的、只可意会面而难以言传的“默会知识”。美国学者舍恩称之为“行动中的知识”,日本教育学家佐腾学称之为“实践性知识”。教学技能是教师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技能往往是在关于技能理念知识没有成“焦点意识”的情况下,按照“教育实践的逻辑”很顺畅而自然地加以应用的。
三、教学技能构成的复合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结构,具有整体性特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任何一种行为方式或具体操作,都是被教学活动的整体所决定和支配的,这也就使得各种教学行为方式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技能的分类
一、从教学活动的过程看教学技能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中学科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这种活动为源泉,引发学生的文化发展。我国有的研究者,教学活动过程包括两个子系统,即“教”的子系统和“学”的子系统。
从系统管理的角度研究“教”的子系统,其必然经历“计划、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由此把“教”的子系统划分为三个相对应的分支系统:教学设计系统、师生互动系统、总结反思系统。从系统管理的角度研究“学”的子系统,也必然经历“计划、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根据上述,我们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看作三个有机联系的阶段:准备阶段-----师生互动阶段----反思改进阶段。这三个阶段需要教师掌握不同的技能。
二、从教师的工作结构看教学技能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师专业活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职业发展理念,职业学习同工作结构相匹配、同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成效,促进职业互质不断提高。这就表明,教师的工作技能可以分别归结为备课、上课与评课。
三、从教学的方式看教学技能
教学是在一个教学共同体中实现的信息交换与文化传播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传输,首先要依赖教师对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课堂中以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交流。最后,还应对信息传输的效果进行测量、诊断和评价,采取回授或补救的措施。
综合以上三个角度的透视,我们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技能概略地划分为三个实践上最易于把握的范畴:教学设计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教学评价的技能。
教学技能的掌握
一、教学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
1、教学技能的掌握要重视知和行的联系。
2、掌握教学技能要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
二、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建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师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可能依靠外部灌注或重复练习而获得,它必然要在实践的反思中通过经验重构而形成具有“个人性”的“实用理论”。
1、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
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新性、超越性等特点。教学技能是教师以自身的实践智慧去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的有效行为方式,没有反思,就难以对产生效用的条件与规律做出判断,就难以形成适合于特定教学目标、内容与情境的适当行为,更难以使某种行为操作的经验上升为个人的内存素养。
2、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
技能的掌握要在面对一个教育情境时,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大脑中已有的各种知识经验,形成新假设,运用新策略,采取新方式,这时的民就被建构出新的意义。
建构还意味着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去提升经验、提高技能应用的自觉程度。
3、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文化脉络中习得的
教师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事实上,许多教学技能都带有学校文化的痕迹,这是因为学校的潜在课程在塑着人的行为方式。学校里老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技能的掌握依存于教师的整体素养 教学技能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在化表现,其深层的依据必然是教师的整体素质。除了专业精神对教学态度行为的影响外,主要还有教师的知识、教师的智能等等。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笔摘(三)(2008-08-02 15:46:41)转载 标签:
读书笔记
上篇 插上搏击长空的理想翅膀
-----教师应掌握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也是一般意义上讲的备课,不过它强调的是采用系统设计教学的原理来备课。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念家迪克和赖泽称之为‚系统化备课‛。我国著名学者何克杭在综合多种教学设计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和‘程序’;而创设教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那么教学设计又该如何进行呢?
当代著名教学与培训专家马杰曾经表达过一个意思,即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你想到哪里去?-----确立目标。
2、你怎样到那里?-----导向目标。
3、你是否到了那里?-----评价目标。换句话说,目标、策略与评估相适配,这是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第一章 因材施教-----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贮存于一定媒体中有待加工转化为教学目标的信息。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体现在教材中,因此,老师有教学设计中常把注意的焦点集中于教材内容。
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谈到‚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时,特别强调‚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安排‛。因此,把握早就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说过:‚方法不过是材料的有效处理。‛ 施良方教授也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如何提炼和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
第一节 分析学情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所谓‚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 ‚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需要的分析就是找出差距过程,它包括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内容分析以及教学任务分析。
一、了解学生状况
现代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经验储备和心理状况的实际出发,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分析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起点能力指学习者对从事学习已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知识结构状态及能力水平,同时还要进行学习进行学习态度的分析。
二、选择多种途径
1、自然观察法
2、书面材料分析法
3、谈话法
4、调查研究法
5、测验法
三、重视已有经验
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老师要把分析重点集中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对当前新知识学习的影响上来。因为学生总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学习情境的。一方面,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是支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知识同化、知识建构得以发生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必须利用的课程资源。但另一方面,学生有些知识经验却会对新知识掌握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出自原有知识没有分化,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也可能因为日常经验中出现的前科学概念产生了负面作用;教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把它作为内容设计的参照。
(四)(2008-08-05 16:10:21)转载 标签:
读书笔记 杂谈
第二节 研究教材
教材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学生借以获利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段。从不同角度界定的教材的概念,可以概括为:
1、旨在构成课程而选择出来、具有文化价值的信息性素材;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性素材或选择出来的具体的材料。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需要认真钻研教材。
一、全面领会
教材不限于教科书,还包括了其他的课程资源。这对我们研究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习课程标准
钻研课程标准,可以统观全局、理清主线,在进行具体的章节和课文的备课时,才能把它放在整体中加以考量,明确其具体的目的和要求,体会其上下左右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一叶障目之弊。
(二)认真钻研教材。从步骤上看,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通过读教科书,了解教材体系的安排,掌握教材的内存联系,研究它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便向学生传授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步是根据各部分教材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确定整个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第三步是通览课本的插图、例题、练习、实验、注解、附录和索引等,研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从要求上看,钻研教材要达到懂、透、化。
总之,钻研教材要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能走出来。钻进去,就是要领会教材的精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走出来,就是要全面审视、整体把握,做到讲课时能够深入浅出,左右逢源,灵活运用。
(三)获取其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二、深度解读 深度解读教材是指教师在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编者的角度、作者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把握教材的内存特征、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而进行任务分析。
(一)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
3、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
三、广泛迁移的知识(重点);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复杂技能(难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后继学习最有影响的知识(关键点)。
1、突出重点
2、排除难点
3、抓住关键
(三)做好教学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在研究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后,对完成教学民必需掌握的先决条件进行的分析。它要解决的总是是:确定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学习准备;分析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到完成新的学习任务之间,要铺垫哪些过渡性目标或从属性的技能,才能逐步逼近目标;分析先前获得的哪些智慧技能(特别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可以支持新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任务分析中,一般将为达到终点目标而必须先行掌握的过渡性的目标称为‚使能目标‛。
学习任务分析的特点:
首先,任务分析是对教学目标或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这里的分解是将复杂的整体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
其次,任务分析还是一个分类的过程。
第三、任务分析还是一个对分解出的子成分进行排序的过程。
由此导致任务分析可以决定与实现教学目标的三个重要问题:教什么,按什么顺序教,用什么方法教。
三、精细加工
教材的精细加工涉及教材的灵活处理、合理组织与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主要涉及取舍、增补和调整。(一)教材的取舍
教学内容的取舍就注意以下几方面:
1、内容质量
要达到四性: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思想性。
2、内容深度
要求立足于目标,把高难度和量力性有机结合起来。
3、内容广度
要求围绕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二)教材的增补
教材内容的增补实质上是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增添和补充的材料有以下几类:
1、背景性材料
2、经验性材料
3、活动性材料
4、练习性材料
5、扩展性材料
(三)教材内容的调整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做某种小的变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 地考虑得周详一些。
1、顺序的调整
2、时间的调整
3、素材的调整
(四)教材的合理组织 组织教学内容,从总体上说主要应完成两项工作:一是排‚序‚,二是定‚点‛。(五)教材的创造性加工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使教材中存储的知识信息能真正为学生所内化,就他们的精神财富。
1、教材的认知性加工
2、教材的情趣性加工
3、教材的操作性加工
第五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
第一章 提问技能
1、强调学生提问意识和答问能力的培养有何意义? 答:
(一)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二)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
(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四)活跃课堂气氛,提示教学重点
(五)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以同事的一节课为例,分析其课堂提问的次数和类型,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意义。
答: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3 Period 3提问了6次,运用到了知识水平提问、理解水平提问、分析水平提问等不同类型的问题,难度不同,对学生的思维要求不同,适宜提问的对象不同,需要师生做出的回应也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而恰当的反馈,推动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分析以及冒认知风险,以便将他们的思维拓展到新的领域中去。第二章
试误技能
1、为什么说“只靠单纯练习,并不充分导致进步”?它与惯常的“熟能生巧”的说法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推动学生不断尝试,并对学生尝试行为的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错误出现的频率逐渐减少,错误的性质不断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向变化,直至学生能够避免和杜绝错误。”把练习和练习的结果反馈联结起来,才能进步。练习律强调联结的应用。
练习次数的多寡,影响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稳固程度。区别:试误技能不断的尝试,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慢慢消除那些无用的行为记住那些有用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它们已经在这些有用的行为和行为的目标之间建立了联系。联系: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
2、“失败是成功之母”,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你理解和运用试误技能有何帮助? 答:含义指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最终取得成功,失败是成功的先导。
帮助:想方设法推动学生大胆进行尝试。设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和学习特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在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机会时,要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与他们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创设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白,人非圣贤,不可能生而知之,凡事正确。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上帝和死人。人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己,也修正自己,使自己的认识逼近客观事实和规律。第三章
组织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技能
1、要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
(一)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二)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提供合理的合作学习时间
(五)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六)合理地设计合作任务
(七)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加强学习指导
(八)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学生在小组内的讨论是一种交流,各小
(九)教师充分地倾听学生
(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十一)发现问题,寻求典型
2、适宜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时机有何特点? 答: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学生不仅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及同学间互助互爱和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从中可感受到自己为他人所需要的接纳感、认同感、归属感,以及作为有价值成员的自尊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能力差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第四章
组织学生有效探究学习的技能
1、新课程为什么特别强调探究式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对学生的意义有何不同? 答: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它是在教师有目的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的。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探究性学习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的特点和关注点在于知识的系统性、准确性、统一性和易测试性,探究学习更强调学习者的意义体验、创造力培养、个性化学习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探究学习时,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来进行。
2、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多问少管”对推进学生的探究有何意义?
答: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因为无论哪个阶段或水平的学生探究,都可能伴随着疑惑、阻力、障碍、专注、紧张、艰辛、兴奋、喜悦或激动,但都绝不只是轻松和愉快。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包括增进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第五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能
1、新课程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能?
答:它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要胜任新课程的教学,须在认真学习现代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以往的课程资源观进行重新审视,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因时制宜,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将各种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重组,创造性地应用于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强调学生和教学过程作为课程资源有何意义?
答:课程资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课程实施或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在这种课程资源观看来,无论是常规的实验室、图书馆、各种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还是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都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世界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或教材,多姿多彩的世界都能成为也应该成为学生活生生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所谓“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用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发展服务的行为方式,属于课程资源的利用技能。许多人、物、场地、空间,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具有价值潜在性,如学校的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施设备,校外人士,博物馆及其展品,农村、工厂、学校,等等,是否为课程实施服务,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把其用在教育教学中,怎么用,用的效果如何。不用,或利用不当,其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
第六章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技能
1、在衡量教学的有效性时你如何看待“时间、结果和体验”这第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把“体验”列为教学有效性的指标之一有何意义?
答:时间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教、学某一特定内容上所投入的时间。显然,学习相同的内容,投入、花费的时间越少,教、学的效率越高;反之,则效率越低。结果是指学生经过教学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教学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学生在知识上由少到多的增长,在能力上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提高,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渴望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时间、结果、体验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
2、强调“以学论教”与以往的教学评价思想相比有何不同?意义何在?
答: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论教应是教师必须具有的意识。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就应贴近学生的知识、情感、思维。让教学贴近学生的情感
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让教学贴近学生的思维状态教学过程中别让学生的思想缺席
意义:通过教学,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的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能由具体的直观上升为抽象的一般。